评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

摘要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明恩溥以其《中国人气质》一书而占有独特的地位,明恩溥的中国观的基调是阴冷的,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气息。《中国人的气质》中的中国观以对中国人国民性细致的描写和尖锐的批判为主要特色,表达了当时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看法的普遮观点。该书本文对该书的内容及观点作了分析并阐发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明恩溥;《中国人气质》;国民性;态度

1.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读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握紧了拳头,心中多了几分沉重,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人叹息,并为身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我们而庆幸。可是令人纠结的是当代的中国人的气质,特性或者说国民性又有几多进步?“中国的国民性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怎么样,今后会如何?究竟进步了多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的特性》一书,给予人们深深的思考”。(①西洋镜里的中国人--读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特性》鹿凤芍《走向世界》2000年03期)

2.明及其书80年前,兽迅先生清醒而犀利地写出《孔乙己》、《阿Q正传》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国民性中的麻木、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等不良品性,而十九世纪来华的部分外国传教士亦对中国国民性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传教士明恩溥(1854-1932)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明恩溥(Smith, Arthur Henderson,中文名还曾被译成明恩普、施密士、阿瑟·亨·史密思等)是近代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之一, 1872年受美国公理会(A. B. C. F. M.)派遣到中国服务,后受聘为《字林西报》的通讯员,为该报撰文。1894年,明恩溥将自己陆续发表于《字林西报》等报刊之上的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观感经过整理,汇集成厚达三百多页的《中国人气质》(Chinese Characteristics,或译为《中国人的特性》)一书,交由美国佛莱明公司在纽约出版。该书一出版,立即就被某些西方人士推崇为对中国的“最深刻、最珍贵的研究”,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长期被列为来华传教士的必读之书。在日本,该书更是大行其道,除两年之后就有涩江保的题为《支那人气质》的日文译本外,还相继出现了许多摹仿甚至是抄袭的作品。

《中国人气质》共包括4幅卷首照片、前言、27章正文和18幅插图照片。他饶有兴趣地列举了中国人的二十六个特点,诸如“爱面子”、“缺乏时间观念”、“忽视精确”、“误解的天性”、“欺瞒的才能”、“柔顺的顽固性”、“智力混沌”、“麻木不仁”、“缺乏公共精神”、“不讲究舒适和方便”、“轻视外国人”、“缺乏同情心”、“互相猜疑”、“缺乏信心”等。

3.怎样看待明的观点--近代中国的国民性

首先明恩溥从中国人的戏剧本能中归纳了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这是明恩溥的重要发现。该书第一章“面子”,仅一千四百余字,是全书最短的一章,却是最重要的一章,带有总纲的性质。了理解方便,有必要把这章最关键的重要话语选摘如下:对中国人来说,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总是形式问题。如果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方式,讲了一番漂亮话,做戏要求就满足了。我们并不进入幕后,因为那样将破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戏。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做出类似的戏剧行动就叫有“面子”。使他们失望,不理睬他们,打断他们的戏,就是使他们失掉“面子”。一旦正确领悟这个道理,就会发现“面子”正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这把暗锁的钥匙。②(美)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M].黄兴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其次明恩溥从中国人的生理、生活习惯方面进行归纳。他认为相对于西方人而言中国人没有神经,或者说中国人处于麻木不仁状态。中国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超强的“生命活力”和耐性,不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虽然勤劳与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中国人的工作“缺乏热情”,做起事来“漠视时间”不注重效率。这就使中国人的勤劳没有产生太多的效益,百姓生活仍处在贫困的边缘。即便如此中国人却相信命运的安排“知足常乐”。

应当说,明恩溥以22年的传教生活,积累了对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经验,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掌握材料绝不意味着就能客观公正、准确、科学地分析材料。材料是对象,是既定的存在,从材料中如何引出结论,引出什么样的结论,往往取决于研究者所置身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处决二研究者,、他自身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在的动机和价值评判的标准。(③明恩溥其人其书及其中国观卢秉利(常德师范学院法学系,湖南常德,415000)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最可贵之处,还在于

有哲理深度,不限于事例的罗列,而是深入到思维特征与精神根抵中去探寻中国人性格缺陷的哲学根源,认为:“中国人普遏有一个习惯,这就是用事实本身来解释事实,不追究其中的道理”,“成功就是一切”,“是真正的实用主义者”。

但在指出中国人性格缺陷的同时,史密斯也充分看到了他们的优点—勤劳、节俭、生命力强,必将会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的民族之一。还热烈赞扬了那些于民族危难之刻,为公共事业献出生命的中国英雄。当然,诚如鲁迅所说: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似尚值得译给中国人一看,虽然错误亦多(鲁迅:《书信·331027致陶亢德》)。”这本书的主要错误是,作者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对中国的苦力、仆人等劳动人民持轻蔑的态度,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行径进行了掩饰和美化,笼统地讲中国人气质,具体分析不够。另外,引用中国典故也有失误之处。

而且他对中国的认识,明显“带有殖民主义的烙印,带有‘西方中心论’的优越感,是一种在轻蔑的目光下所得到的结论”。[4] 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1:337. 明恩溥的《中国人气质》无疑是这一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明恩溥是到中国来传教的,而了解近代中国苦难历史的人都知道,大部分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其本身就是一种侵略行为,是和经济侵略、政治侵略本质上一致的文化侵略,是西方列强所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的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因此,综观全书,明恩溥在《中国人气质》中描述中国的笔调是极其阴冷的。他对中国的总的印象是:“中国类似中国的一些风景,远看很美丽,很迷人。然而走近了,总是发现许多破旧和令人生厌的地方,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任何一张照片公正反映出中国的景色,尽管照片被说成是‘无情的公正’,中国的照片却并非如此,因为从照片上既看不到垃圾,也嗅不出气味。”⑤明恩溥.中国人气质[M].北京: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258. 当然,如果从文化比较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去考察,明恩溥和他的《中国人气质》及其他一些论述中国的著作在学术史上还是有其一定的价值的。明恩溥不是西方第一个关注中国人国民性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用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方法概括和分析中国人国民性的西方人。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美国和国际汉学的发展,而且也给中国的知识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课题。围绕这个课题,陈独秀、胡适、丁文江、李大钊、林语堂等人发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从文化的高度批判传统,探求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融合传统与现代、重塑民族精神的真理和道路,而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就是鲁迅先生。

4.我们的态度

在我们看来,明对中国人性格的分析有许多地方显然是不谁确的:这其中有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有种族、语言不同形成的隔膜,也有出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有意的歪曲。然而,总的来看,明恩溥对中国人性格的观察的确把握住了近代中国国民性的某此基本方面。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她不仅宣告了一个新制度的诞生,同时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起点,也是国民改造自我、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格的历史发端。中华民族在经过近百年的奋斗后,科技和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国民性的进步却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远不如物质文明来得容易。究其原因,创造新人要比创造物质产品难上多少倍,即创造精神丈明要比创造物质文明难得多。但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的现代化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由于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需的一切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犯了不少错误,导致人的现代化步履跳姗。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取得了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仅开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蔚为壮观的经济社会现代化新进程,而且中国人的人格、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情感都在发生

现代化的转换。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李新曦

面对进步,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中国人的素质究竟进步了多少?本书无疑是给人们提供了反面的人性。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言:‘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称赞,来证明怎样的是中国人。”本书的意义:了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无疑将有助丁反省和完善自身的民族性格,在现代建设和国际交往中,增强自我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