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排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1次月考高一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否则,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②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③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④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 页,第Ⅱ卷5至8 页。

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42 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深邃.(sui)粗糙.(cāo)跫.音(qióng)抽搐.(chù)B、镶嵌.(qiàn)漪.沦(yí)迷惘.(wáng )潜.能(qiǎn)C、佝偻..(jū lóu )油腻.(nì)侵蚀.(shí)沟壑.(hè)D、罗绮.(qí)慰藉.(jí)干瘪.(biě)咆哮.(xiào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劲.干劲.劲.敌疾风劲.草B、悄.然悄.悄悄.寂悄.无声息C、露.骨露.相露.脸风餐露.宿D、连累.积累.牵累.罪行累.累3、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强韧废墟雾蔼干躁B、叫嚣流岚厮哑倾圮C、絮语笙箫威仪枯槁D、幽辟长蒿魅惑招唤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D、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

5、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不齿揣摩B、品位不耻揣测C、品味不齿揣摩D、品味不耻揣测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按照法律和契约来处理人际关系;礼俗社会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来处理人际关系。

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靠礼俗来维持秩序的。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3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本试卷共11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在练习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

学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练习卷上无效。

3.练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将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

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莲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

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

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如东方对西方、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

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

比如,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

说到底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

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

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定稿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定稿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语言基础运用(共10分每小题2分)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遒.(qiú)劲遏.(è)止彷徨.(h áng)溯.流而上(sù)B、彳亍..(chì chù颓圮.(pǐ)寥廓.(ku ò)叱咤.风云(chà)C、拊.(fǔ)心火钵.(bō)骨髓.(su í)夜缒.而出(zhuì)D、凌侮.(wǔ)漂泊.(bó)峥嵘.(r óng)以飨.读者(xiǎng)2、下列加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奇制胜各抒己见层峦迭障万古常青B、同仇敌忾致理名言以身作则各行其事C、风声鹤唳明火执仗否极泰来优哉游哉D、惩前毖后张驰有度金壁辉煌花团锦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B、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春节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支出,已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C、软件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D、“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国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内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新思路。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城长沙,,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版

⋯⋯⋯⋯⋯⋯⋯⋯⋯⋯⋯⋯⋯⋯⋯⋯⋯⋯⋯⋯⋯⋯⋯最新料介绍⋯⋯⋯⋯⋯⋯⋯⋯⋯⋯⋯⋯⋯⋯⋯⋯⋯⋯⋯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_分数________一,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42 分)1.以下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 f án)蓬孙( f éng)顺蔓摸瓜( wàn)佚之狐( yì)....(ǔ)忤视(ǔ)切齿拊心(ǔ)樊於期(ū)B.刀俎.z.w.f.wC.鲰生( zōu)彘肩( zhì)目眦尽裂( cī)飨士卒( xi ǎng)....D.杞子( qǐ)箕踞( qí)皆为戮没( l ù)被八创( chuāng)....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废墟戴高帽礼尚来往迫不急待B.踟蹰挖墙脚风华正茂计日成功C.寒暄万户侯百无聊赖明目张胆D.联想创建者宽弘大批人情事故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1)没有深沉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徐志摩把这类深沉的感情 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惹起读者的激烈的共识。

(3)鉴赏时,要领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以及其余方面的特色,仔细 _____诗的意象。

A. 品位灌输推测B.品位贯注推测C.品尝灌输推测D.品尝贯注推测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人材培育的质量是权衡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要素,鼎力提高人材培育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一定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游客创建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类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 多个病例⋯⋯⋯⋯⋯⋯⋯⋯⋯⋯⋯⋯⋯⋯⋯⋯⋯⋯⋯⋯⋯⋯⋯最新料介绍⋯⋯⋯⋯⋯⋯⋯⋯⋯⋯⋯⋯⋯⋯⋯⋯⋯⋯⋯中床用, 80%反应确有效。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4、选出下列成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
B、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C、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A、韩文指“士大夫之族”;柳文指“韩愈”
B、韩文指“曰师曰弟子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C、韩文指“为人子弟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D、韩文指“耻学于师者”;柳文指“不事师者”
11、对韩、柳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章都侧重于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B、两文都着眼对“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的披露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卷一(共45分,每小题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间(ji n)断 琐屑(xi)狭隘(i) 累(l i)积
B、依赖(l i) 轻率(shu i)筛(sh)选调(di o)皮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精编版.docx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精编版.docx

⋯⋯⋯⋯⋯⋯⋯⋯⋯⋯⋯⋯⋯⋯⋯⋯⋯⋯⋯⋯⋯⋯⋯最新料推荐⋯⋯⋯⋯⋯⋯⋯⋯⋯⋯⋯⋯⋯⋯⋯⋯⋯⋯⋯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2012.10)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_分数________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 f án)蓬孙( f éng)顺蔓摸瓜( wàn)佚之狐( yì)....(ǔ)忤视(ǔ)切齿拊心(ǔ)樊於期(ū)B.刀俎.z.w.f.wC.鲰生( zōu)彘肩( zhì)目眦尽裂( cī)飨士卒( xi ǎng)....D.杞子( qǐ)箕踞( qí)皆为戮没( l ù)被八创( chu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废墟戴高帽礼尚往来迫不急待B.踟蹰挖墙脚风华正茂计日成功C.寒暄万户侯百无聊赖明火执仗D.遐想缔造者宽宏大量人情事故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徐志摩把这种深厚的感情 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以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_____诗的意象。

A. 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摩C.品味灌注揣测D.品味贯注揣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 多个病例⋯⋯⋯⋯⋯⋯⋯⋯⋯⋯⋯⋯⋯⋯⋯⋯⋯⋯⋯⋯⋯⋯⋯最新料推荐⋯⋯⋯⋯⋯⋯⋯⋯⋯⋯⋯⋯⋯⋯⋯⋯⋯⋯⋯中床用, 80%反映确有效。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检测(19题,每题1分,共19分)1.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B.枉用相存存:问候C.对酒当歌当:应当D.去日苦多去:逝去的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4.下列诗句不是借代修辞的一句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田间小路B.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飞,名词做动词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哺:吐出口中食物6.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7.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酒是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诗人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

曹操生逢乱世,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委婉表达及时行乐的思想。

最新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阅读一本好书,能够启迪智慧,拓宽视野,丰富心灵。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忙碌于各种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

然而,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阅读可以提升个人的素养。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阅读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个热爱阅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社会。

阅读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子阅读,而传统的纸质阅读则逐渐受到冷落。

电子阅读具有方便快捷、资源丰富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电子阅读容易让人分心,影响阅读效果;长期使用电子设备阅读,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纸质阅读则更具有质感和温度,能够给人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完全没有时间阅读。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素养,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丰富内心世界,锻炼思维能力。

D. 一个社会只要有一部分人热爱阅读,就一定能充满智慧和创造力。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一本好书有很多好处。

B. 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阅读。

C. 阅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这是阅读的唯一作用。

D. 阅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3.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电子阅读完全取代了纸质阅读。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1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A、遒(qiú)劲遏(è)止彷徨(háng)橘(jú)子洲B、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瓦菲(fēi)寥廓(kuî)C、拊(fǔ)心火钵(bō)惆(chïu)怅骨髓(suí)D、凌侮(wǔ)漂泊(bï)峥嵘(rïng)笙箫(shēng)2、下列加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奇制胜各抒己见层暖迭嶂万古常青B、惹是生非同仇敌忾致理名言以身作则C、风声鹤唳明火执仗否极泰来优哉游哉D、彪炳千古惩前毖后金碧辉煌花团锦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文明城市检查团的官员刚走,躲进背街小巷的小摊小贩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占道经营,沿街叫卖。

B、MBA是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毕业后不会有一劳永逸的效果,课程安排又过于紧密,所以大家对其兴趣不高。

C、去年印度洋海啸发生时,印度尼西亚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一排排房屋如积木般被冲垮,一辆辆汽车像落叶般在惊涛骇浪中飘荡。

D、基地组织最近频繁在网上发布消息声称要对亲美国家发动袭击,相关各国对基地组织的危言危行表示愤慨,有关国家也各自加强了防范措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原来创作跟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B、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春节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支出,已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C、软件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D、“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国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内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新思路。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C、艾青,现当代诗人。

诗集《归来的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沁园春长沙》,完成6-9题。

(6+10=16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7、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并经诗人眼光折射出来的。

B、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C、从美学上讲,这首词展示的是一种崇尚美。

这种崇尚美既是来自此种所描绘的雄奇伟丽风光,更是来自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伟大理想和胸怀。

D、这首词中的秋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相比之下古人“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境界上都显得逊色了。

8、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4分)9、这首词用语精当、形象,语言极富表现力。

请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并回答。

(6分)(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遍”改为“透”好吗?(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漫”改为“满”好吗?(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改为“飞”好吗?(二)、阅读课文《荆轲刺秦王》,完成10-题。

(9+12+5=26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据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喂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钶,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0、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方还柱走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1、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C、轲既取图奉之,发图D、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12、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真可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据大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4、荆轲廷刺秦王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请根据时间顺序划分一下层次并给每层写一个小标题。

(3分)15、根据所选文段,概括荆轲的形象特征。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18分)秋天的况味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一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心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的太多,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依翠温香在抱情调。

于是想到了烟,想到这烟一般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人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所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浓,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使烧得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枝,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或如一本用过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

或如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诗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

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华丽。

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

使他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赐予。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6、文中写到“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17、作者认为他心中的秋与传统诗文上秋的含义是不同的,试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5分)18、文章的标题是“秋天的况味”,作者在文中却不时地提到了酒、烟、陶锅、旧词典、老招牌乃至半老徐娘等,其用意何在?(5分)19、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两项是(4分)()A、只有在抽烟时,作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况味。

B、四时之中,作者最爱秋,其原因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C、因为作者所处环境与心绪特别,他对秋的感受就与传统诗文不一样了。

D、二八佳人之所以不及半老徐娘,是因为他们见识褊狭。

E、文章在构思上一反传统的思维定势,赋予了秋天以一种新的成熟的意味,这不仅拓宽了本文的思路,而且带给了读者新奇感。

三、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20、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