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园史述论论文

合集下载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现有的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代表。

着重分析了运城国家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运城市1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及成效(1)突出特色,科学制定园区规划。

根据运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的区位特点,结合本地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形成了“依托黄土高原,立足黄河金三角,辐射黄淮海地区,打造以杂交小麦为核心,包含转基因棉花、果树、蔬菜等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示范基地”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方案。

(2)职责明晰,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除了杂交小麦选育任务,还涉及转基因棉花、水果、蔬菜3个产业,几乎涵盖了运城市所有农业种植业主导产业。

核心区、示范区建设任务涉及6个部门、7个县(市、区),各部门、涉及县(市、区)都能从大局出发,分工负责,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园区管理委员会抓总体,管理中心具体落实,盐湖区、永济市、临猗县承担核心区建设任务,芮城县、万荣县、平陆县、新绛县承担示范区建设任务,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牵头杂交小麦,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转基因棉花研究,各相关果业、农业部门分别牵头水果、蔬菜研究。

(3)成效显著,园区产业特色鲜明。

一是园区核心产业F型杂交小麦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F型杂交小麦不育系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和环境适应性等基础研究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新一代大穗大粒、穗层整齐、不育性彻底、配合力强的F型不育系创制工作最终完成,将进入扩繁阶段。

二是继续推进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示范。

在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开展了“棉花增密轻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晋棉56、冀丰908、冀丰914、K836等)的研究及示范工作,建设转基因抗虫棉试验田16.67hm2,核心示范田21.3hm2。

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问题

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问题

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问题引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得以建立。

本文将探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背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农业科技被视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并整合相关农业科技资源,培育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2. 面临的问题2.1 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问题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定位不清的问题。

有的园区关注农业科技研发,有的园区注重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还有的园区兼顾农业科技培训等多个方面。

因此,需要明确每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明确其主要任务和职责,以避免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叠。

2.2 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管理问题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管理是保障园区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园区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资源浪费,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农业科技园区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运营效率。

2.3 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然而,由于农业科技园区与企业、农民、科研院所等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加强园区与各方的协作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

3. 解决方案3.1 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与规划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问题,应加强政策指导和规范引导,明确园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同时,要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各方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互补优势和协同发展。

3.2 健全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效率,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

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训和园区管理能力提升,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技术的发展,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我国农业技术的历史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主要以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方法的创新为主。

自商周时期开始,农业器械逐渐得到改进,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发展。

到了春秋时期,中国农业技术有了新的飞跃,逐渐形成了农田水利、旱田水利、灌溉、土地肥沃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农业技术迎来了显著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农业机械的出现都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我国农业技术的现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一方面,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农业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升。

例如,最新的农业机械设备、高科技种植技术等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也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三、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农业技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其次,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再者,我国还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大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同时,我国还将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可见,我国农业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蓬勃发展相辅相成,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现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业技术的进步也逐渐得到提升。

历史学论文-历史学视野下的农业科技交流与中国农业发展

历史学论文-历史学视野下的农业科技交流与中国农业发展

历史学论文-历史学视野下的农业科技交流与中国农业发展为了深入探讨农业科技交流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和特征,2005年10月25至27日,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周年院庆之际,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11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韩国国立全北大学、韩国国立忠北大学、韩国农林经济研究院、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日本麻布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日本九州岛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围绕农业技术交流、区域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组织、农业文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见解。

下面对这些论文进行分类介绍。

一、中外农业交流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国外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辉煌的中华农业文明正是在中外农业技术交流的环境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中外农业交流问题一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朱宏斌、王雯在《试论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一文中,对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根据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同周边地区及民族的远近亲疏和控制方式的差异,提出了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存在立体移植型、辐射渗透型和远接互化型三种模式。

随着交往程度和控制程度的弱化,农业科技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途径、内涵及影响方面呈现出同步的弱化态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作物品种传播方面,四川大学张箭的《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认为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15世纪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种植和饮用。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与经验做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与经验做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与经验做法一、总体情况(一)发展历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

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的功能。

自2000年以来,园区发展经历了试点建设(2001年至 2005 年)、全面推进(2006 年至2011 年)、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

(二)发展现状目前,科技部已批准建设1~8批共计27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园区发展格局。

按照建设和运营主体的差异,园区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占87.0%)、企业主导型(占9.7%)、科研单位主导型(占3.3 %)三种模式。

1、园区地域分布情况截至 2018 年底,全国 278 个国家级园区中,东部地区建有55个,约占 28%;中部地区建有 47 个,约占 23%;西部地区建有85个,约占42%;东北地区共建有14个,约占7%。

2、园区评估与验收情况(1)优秀园区情况。

2019 年,科技部组织对第 1-5 批 118个园区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工作,北京昌平等 20 家园区获评为优秀园区,其中江苏省的南京白马和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列。

评估优秀的园区将作为下一步科技项目优先支持对象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优先培育对象。

(2)新批园区的验收情况。

2018 年和 2019 年科技部分别开展了第 6 批和第 7 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验收工作,同时组织对新批园区的绩效评估工作。

第6批共46 个园区全部通过验收;第7 批的82 个园区中,江苏扬州园区等77 家园区通过了验收,其余5 家园区未通过验收。

二、园区建设特点及扶持政策(一)园区建设特点目前我国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着多种模式并存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格局,典型园区的特色类型主要包括:都市农业新品牌、特色产业规模化、外向型农业、生产要素型、龙头企业型和技术创新型。

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二十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史玉米病害防治研究史略.《农业与技术》.2001年4期.卢月霞.朱美霞.[2].科学、技艺、技术:中国农业从物质到知识的穿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白馥兰.董晓萍.[3].《蚕业史论文选》出版.《中国蚕业》.2012年4期.[4].古代的"竹蛎"与"石蛎".《农业考古》.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4期.吴建新.[6].新中国第一位畜牧科技史博士.《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7期.王成.[10].公元前617世纪数学方法发展研究.《科技视界》.2014年4期.李琦.二、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燕.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研究.作者:许臻.专门史南京农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3]当代中外科技史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李鑫.科学技术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学位年度)[4]农业古籍数字化整理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曹玲.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2006(学位年度)[5].中国道教农业史——农业思想初探.作者:赵文杰.中国古代史山东大学2010(学位年度)[6].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被引次数:1作者:时赟.中国教育史河北大学2007(学位年度)[7]日本明治时期农业科技近代化发展研究.作者:李红.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8]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选择的比较研究——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农民技术选择的影响.作者:王正斌.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大学2001(学位年度)三、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农业科技园史述论.李昶罕.秦莹,2012第十二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2]淮河中游地区稻作农业考古调查报告.张居中.尹若春.杨玉璋.王象坤.孔昭宸.阚绪杭,2007纪念周拾禄先生诞辰110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3]先秦时期河南水井与农业文明变迁研究.贾兵强,2010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4]栽培稻起源研究中三个主要理论问题.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20012001年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研讨会[5]一件珍贵的山东棉花科技史料.王丽华.傅明焱.段冰.崔方梅,2009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6]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兴衰透视环境整治的综合性.彭光华,2010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萌芽开始,一直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古代农业技术的萌芽在远古时代,我国的农业技术十分落后,农民主要依靠简单的耕种工具和自然灌溉方式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逐渐复杂化,人们开始发展一些简单的灌溉、排水工程,并尝试在农作物的种植中进行改良选种,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萌芽。

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农业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些先进的农具,如犁、耙、耧等,农作物的亩产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农业的管理也逐渐走向科学化,人们开始采用划田为血尺等方式进行耕作,这些都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进入秦汉时期,我国的农业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人们开始研究土壤肥力的利用和改良,采用农业综合经营的方式进行种植。

同时,人们还开始研究一些农作物的培育技术,尝试进行提前育苗,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等,这些都为我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技术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20世纪,我国先后推出了“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的政策,在农业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

人们开始广泛使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同时,也开始推广一些新型农机具,如拖拉机、插秧机等,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此外,人们还开始研究农作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推广一些高产、抗逆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这些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未来农业技术的展望尽管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化农业技术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中国农业科技演讲稿范文

中国农业科技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进行阐述。

一、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中国农业科技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农业阶段:以人力、畜力为主,依靠经验种植,产量较低,抗灾能力弱。

2. 半机械化农业阶段:引进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

3. 现代化农业阶段: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核心,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

4. 精准农业阶段: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和决策。

回顾过去,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辉煌。

正是这些科技成果的积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企业和高校纷纷涌现,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上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科技创新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升级。

4. 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

三、中国农业科技的未来趋势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应把握以下趋势:1.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认识、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认识、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

(二)理论
•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理论尚未成型,都是借用型
理论。如:农业区位论,增长极理论,硅谷理 论,生态农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技术创新 理论,技术扩散理论,孵化器理论,产业集群 理论,集成创新理论。这些理论在园区设计、 建设和发展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真正可 有效指导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有待深入探讨。 • 园区理论应在园区建设、发展、辐射和不断升 级等方面有所创新,而不仅仅是流于表象的解 释型理论。
二、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 园区发展
从8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探索 和模式尝试,1994年起,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践。国家 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科研教学单等社会各界对园区 的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据统计,我国已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其 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3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 技示范区等600余个,省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1000余个。
• 园区效益
地区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国家级园区数量 36 12 11 13 入驻企业总数(家) 2245 476 1125 644 入驻企业平均数 62 40 102 50
• 以国家级园区为例,2019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产 •
总值251亿元人民币,完成销售额 200.61亿,出口 额12.99亿,上缴利税6.92 亿,利润38.18亿。 十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动300万农民致富。
(五)评价
• 当前园区评价主要有两方面论点:一是规模论,
如示范区面积,辐射区面积,等;二是效益论, 如,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利税情况,引 资情况等。 • 公益论:农业科技园区应强调其导向示范辐射 功能,农业技术服务公益性成分较大,且又是 弱质产业,强调公益性有利于园区技术创新、 集成、辐射推广,有利于协调园区与政府、企 业、农民的关系,也有利于与工业园区区别。 • 建立效益论和公益论并举的园区建设和发展思 想,保障园区自身持续发展和园区辐射带动功 能的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论文

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论文

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论文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论文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对国家级科技园区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园区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国家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人员投入、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做得不够,直接导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同农业科技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扶持关系,对农业科技园缺乏明确、稳定和持续的政策支持等。

1.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经营管理不够灵活对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来说,政府是园区的投资主体。

但是,这往往会造成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机制。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活力,一些生产经营活动死板,没有对园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导致园区资源闲置和浪费的同时,也不能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形象工程”现象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表现尤为突出。

1.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园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更需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区域性产品优势,进而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整体农业科技园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2.1转变发展模式国家农业科技园想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具体说来,国家农业科技园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投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作为促进该地区农业以及农村发展的重要事情来抓。

此外,政府还应该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创造一个多元化的融资环境。

最后,在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上,需要建立起园区地方领导小组等各种形式多样、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

试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论文.doc

试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论文.doc

试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论文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对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对策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发生改变,我国农产品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着显着贡献。

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第一。

农业科技园区现在只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模式或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确认。

在各级政府与科技部门扶持上仍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

第二,由于政府是投资主体,园区生产经营的机制不够灵活,直接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保证,多数属于“形象工程”。

第三,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是园区自身科技力量不足,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机制不畅问题。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1.实现“政府引导。

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政府引导。

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应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原则,使园区发展逐步走向规范。

政府应高度重视,确实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事来抓。

在投资机制上,基本形成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营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格局。

在管理模式上,都有园区地方领导小组和形式多样的、职能明确的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服务,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如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和经验。

如有些园区提出的“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园区运行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基本上兼顾了企业、科技、农户各方面的利益,较好地协调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问题与发展路径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问题与发展路径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问题与发展路径*◎黄 梁 摘 要:农业科技园区为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农村发展积累了广泛经验。

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水平,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阶段历程。

从资源集聚能力不高且创新要素缺乏、产品间联系不紧密且不能形成产业体系、经济效益不佳且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能力不足且示范带动能力不高等四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提升园区分类建设和指导、完善园区评价制度和退出机制、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并推进创新创业和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并构建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一、引言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是农业园区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制度的转换和改进,以及农村发展都储备了更加丰富的基本经验。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就已经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不断的创新发展。

这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中,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我国创新发展的根本性战略的提出,包括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等实行,我国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前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阶段。

通过这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我国的农业已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果。

不过在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创新进步的同时。

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说我国农业的产业竞争力目前仍旧比较落后,而农业产业的整体品质和效益在提高方面仍有不足,工序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下,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各方面建设水准提出改革建议,同时,以农业发展创新作为目标,提高我国农业各方面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深入了解,同时也要尽快解决的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了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些重点内容,同时也通过对于园区现实状况的分析,找出农业科技园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缺陷。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思路论文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思路论文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思路论文摘要:农业科技园区可以说是农业技术集中体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农业生产的典型。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科教兴农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效益都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本文简要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位,并论述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探讨推动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定位;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经营体制的变化,行政推动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渐渐失去优势,无法使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转包以及转租等形式出现之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适应这一形式,山东省的各个地市根据发展农业的规律,不断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新途径,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

1.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位1.1功能定位精品生产以及加工功能是农业科技园发展的初衷,科技示范园的农产品并非普通的农产品,而是利用最新技术以及品种培育加工得到的优质农产品,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1.2示范功能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我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现场示范。

利用高新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说是我国县乡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推动变革实现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

通过建设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有利于农民接触了解现代农业,从而发挥示范作用。

1.3带动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能够带动农业农村生产的发展。

农业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借助于园区的种苗繁育中心来推广普及名优品种。

其次是借助于园区的理论同现场相结合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以及新技术应用水平。

再次是农产品加工以及园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够成为带动县乡农户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加工业的龙头。

1.4休闲观光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方面保持农业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现代化气息,再加上园林化设计以及培育的名优果蔬、花卉、珍禽装点,最终构建成为集文化性、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景点,有利于推动县乡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对策
杨其长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应运而生,并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为区域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农业科技园在我国从产生到发展的时间很短,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我国农业科技园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克服存在的问题,以保持我国农业科技园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总页数】2页(P2-3)
【作者】杨其长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
【相关文献】
1.山东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J], 段祖安;丁修堂;耿翠芳;贾万达
2.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经济背景与发展对策 [J], 杨其长
3.广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J], 刘玉花
4.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J], 张万花
5.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对策 [J], 王秦俊;雷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技园史述论论文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型向现代农业型发展,社会与科技对现代农业提出了具体的三高要求,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于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科技园开始酝酿发展。

农业科技园是以市场为导向,在一定区域内运用信息技术、生物学等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农业生产,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最佳的协调状态和经济最高效益的产业综合体。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新时期农业改革中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与经济组织活动[1]。

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1 中国农业科技园概况
我国对农业科技园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4年提出农业科技园建设,到1996年才开始发展,至1999年后全国开始进入建设农业科技园的高峰。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65个,分别是2001年8月第1批认定的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004年4月认定的第2批1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010年12月认定的第3批国家农业科技园27个,另外,还有2010年3月有公布确定沈阳辉山农业科技园和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

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地方农业科技园已达六千多个,园区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有政府主导、科研院校主导、企业主导、国际或者地区之间的合作以及其他类型的农业科技园。

2 中国农业科技园的历史沿革
2.1 农业科技园萌芽(20世纪80年代~1992年农业产业化的提出)
农业科技园萌芽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到农业产业化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一直是传统型农业。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体制和结构的调整,人们的认识也进入质的深化,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农业与科技的相联性变得更为紧密,农业技术与农业科技大步的走入普通农民的视野,探讨如何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外面世界的信息,同一时期这个阶段,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完全实行了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也逐步由粗放型转化到集约型,其农业生产特点和效益有较之明显的优势。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最主要的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但是如何突破呢?人们已经意识到应该实行农业科技变革。

农业科技变革是一个求变的过程,是呈隐性的,人们开始大量的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整体与部分相结合,只是当时无法清晰的表达出这个概念,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农业产业化的提出。

2.2 农业科技园的发端
农业科技园的发端是以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诞生于1992~1993年,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轨的时期。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主题是探讨如何形成规模和提高产量。

20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首先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园这个新概念,新理论需要一个时间检验的过程,直到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成功得到肯定时,很多国家开始效仿设立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

中国此时正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运作期,各地都开始运行农业产业化,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特色。

国内对农业科技园探讨还只停留在与农业产业化进行对比,以及对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进行研究,如:发表最早的农业科技园的论文是1992年刊登在《东南亚研究》期刊上的《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一文,中国农业科技园区正是基于此而开始发端。

2.3 农业科技园的兴起
农业科技园兴起阶段为1994~1999年,这时期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科技成果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现代农业概念,即:利用生物学、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运用到农业产业化生产当中。

当然这一期间的类型是以政府主导为主,科研院校参与为辅。

因为在建立农业科技园的时候,选择的是高投入、高技术的项目,同时需要配置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一时期农业科技园主要是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

1993年北京建立的以展示以色列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农场,1994年上海建立的引进荷兰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2]。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也都相续开始在做农业科技园的实践尝试,虽然规模和动作比较小,还处于兴起阶段,但这一举动直接推动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

2.4 由点到面发展
农业科技园兴起后实践的直接后果,即经济效益导致了对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由点到面全面铺开,这一阶段为2000~2011年。

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合管理办公室统计,2002~2008年间,试点的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自主开发科技项目2331个,引进农业新技术3870项,实现年产值959.92亿元[3]。

这一时期各种农业科技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全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已达六千多个。

从类型上来看,由兴起的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发展为以企业型主导园区、科研院校主导或参与的综合农业科技园等各种类型。

从功能上看,从示范功能发展出培训功能、科研功能、示范功能、推广功能以及公司与农户形成基地的“龙头”功能。

当然,还可以从经营方式、立项类型、生态类型等各种角度进行划分。

总之,不管如何划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蓬勃向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民的增收起着显著的作用。

2.5 农业科技园现今状况
农业科技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示范园区,包括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园区、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工厂化高效科技园区、生态农业园[4]。

农业科技园有效辐射带动了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农业产业化,使大家认识到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是农业科技园的必然选择。

企业—生产—科研三者高度结合,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但农业科技园只是一个平台,与国外对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和政策及科技人员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人的因素决定着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之路,目前急需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加深农业科技园的认识,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把外延和学科交叉结合进行彻底研究应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生产潜力,所以现今阶段依然处于成熟完善阶段。

3 中国农业科技园的未来发展
农业科技园自萌芽、发端、兴起、发展,这一切悄然的转变,它的历史进程与人们的认识和政府的重视程度紧密相联。

从事物发展的关键主体来看,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为农业科技园源源不断地输入人力资源,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园日益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由此,培养适应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相关人才就成了必然。

目前,国家研究生教育逐步加大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力度就在此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特别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不仅学制缩短至两年,而且更加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这无疑为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储备了潜在的人力资源。

农业科技园建设逐步走向常态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可以促进涉及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正迎合了农业科技园发展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二者密切合作,定能开拓更为广阔的互惠双赢空间。

参考文献
[] 王朝全.从农业技术的物品特性论农业科技园的制度逻辑[J].中国科技论坛,2003(2):67-70.
[2] 张天柱.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2008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报告[R].北京:2008.
[4] 俞菊生.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类型与规划要点.冀献民,卢布,胡长龙.中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