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针对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讨论
新能力报告进行的量化分析 对比、 所识别的现存于河南省 区域 自主创 新体 系发展 建设 中的主要 问题 , 并根 据 问题进一步深层 分解, 对应地提 出了实践
性 较 强 的 建议 对 策 。
[ 关键词】 河南区域 ; 自主创 新体系; 对 策 【 中图分类号1 F 2 0 4 【 文献标识码】 A
2 01 2 . 才 为中心 , 大力 提倡 和积极推进 高校科 技 之路迈进 , 支持高校青年教师 、 青年科技人 出 版 社 .
创新改革。
才 到企业研究 院去工作 , 走 出校 门 , 主动参
【 3 降 魁. 决策咨询( 内参) . 杭州: 浙江省
发展规划研究院 , 2 0 1 2 ( 2 7 ) . [ 4 ] 魏 守华 , 吴 贵 生. 区域 科 技 资 源 配 置 f 5 1 张炜 , 杨 选 留. 国 家创 新 体 系 中 高校
校 应该 与企业进行 产学研 紧密结合 , 增强 理 干部 队伍 , 素质 参差 不 齐 , 大 多数 没有
协同创新的能力 , 在高新企业 、 重点企业 中 经 过系 统 、 正 规 的专 业培 训 , 对 浙 江省 的 与 研 发 机 构 的 作 用 与 定 位 研 究 f J 1 . 研 究 与 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 建设 一批研 发中心 、 各 项科 技政 策 和高 校科 技 规律 理解 还 没 发展 管理 , 2 0 0 6 , 8 ( 4 ) : 9 7 — 1 0 3 .
【 1 ] 周 寄 中. 科技 资 源论 【 M] . 西安 : 陕西
[ 2 ] 浙 江省 科技 厅 , 浙 江省 统 计 局 . 浙 江
本性 的变化 , 各高 校管理者 一定要 充分认 开发 和成果转 化 、 科学普 及等不 同类 型的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 1 9 9 9 .
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在郑举行省委常委主持会议省委书记卢展工作重要讲话河南党建网11月20日讯河南日报报道: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2010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郑州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
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问题解析
系建设 对于 中国 中部 的可持 续创新 能力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 中国科技部 对于中国各省份 间创新能力的报 告数 据 , 通过对 比分析 , 客观地 识别分析 出了河 南省 区域 自主创新体 系发展 建设 中现存的主要 问题 以及 简要的解决方法。 [ 关键词】 自主创新体 系; 创新行 为; 体 系建设
3 河 南 自主 创新体 系问题 的解 析
为 了客 观地 解 析 河 南 省 创 新 体 系深 层
域创新体 系进行深入 的科学研究是非常必 2 5 、 3 1 、 和2 4 位, 创新效率 明显滞 后于创新 次的内在问题 , 参考创新能力报告 的统计
要 的。而作为 国家级 中原经济 区战略的核 实力。根据河 南省 自主创新能力 的特征结 指标数据 , 从政府行为 、 高校与科研 院所 的
[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0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问题背 景
资源 的高效配置 , 促 进区域产业 结构 的优 巨 大 的 反差 。 化重组 , 并 最终形成 区域创新体 系的核心
根 据 著名 的竞 争力 战 略大 师 Mi c h a e l 竞争力。
创新能力才是保持长期可持续 发展 的决定 位 ) 。该报告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分解 为 5 关 系 的湖 北 省 ( G D P排 名第 1 0 名 及 综 合 性 因素 , 而世 界主要 发达经济 实体早 已将 类指 标 : ① 知识创造 能力②知识 获取能力 创 新 能 力 排 名 第 l 3名 ) 进 行 横 向对 比 。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③企业创新能力④创新环境 以及⑤创新绩 可 以发现 , 河南省 的综合创新 实力和规 模 和经济快 速发展 的基准模式 。所 以 , 中国 效 。各类创新能力指标又可分解为实力类 水平 甚至部分超 越湖北 省 , 但 综合创新 效 必须切实地把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作 为国家 指标 组和效率类 指标组 : 实力 类指标组包 率却 是全面 的大幅落后 , 同标 杆广东省 相
河南省科技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科技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向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1期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是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河南省采取措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还存在创新意识淡薄、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为此,河南省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创造后发优势,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河南;科技创新;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140-02收稿日期:2011-11-08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重点项目“STS视阈中河南省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12102310532)作者简介:王向华(1978-),女,湖南湘乡人,讲师,硕士,从事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研究。
一、河南省科技创新的主要经验及成果1.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体制。
河南省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尽快将科研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2011年9月9日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宣告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成立,为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结合,在企业、大学、科研单位之间架起了连接的桥梁,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推动科教兴豫战略实施和创新型河南建设,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转化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河南省按照《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创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不同层级、不同层次的创新平台。
“十一五”以来,河南新建280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省级工程中心已达到330个,是“十五”末总数的6.6倍。
截至目前,河南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
全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贡献率分别达到全省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的5.1倍和6倍[1]。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一、经济发展阶段定位: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推进400多年前,法国人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风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
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假如你有坚定的方向和目标,整个大自然都会帮助你。
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何等重要。
对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定位正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学术界认为,我国整个开放型经济已经经历和即将经历的阶段主要有三个,即规模扩张阶段、产业升级阶段和要素优化阶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正处于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同时,部分地区和产业正在积极发展创新产品和创新产业,提前向要素优化阶段迈进。
由河南省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状况看,现阶段的规模扩张特征十分明显;依据产业、产品结构状况分析,现阶段的劳动、资源密集特征比较突出;依据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分析,现阶段以学习、吸收、模仿为主的特征十分突出)判断,目前河南省经济整体上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
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发展需要以及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看,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规模扩张阶段,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把整个经济发展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推进。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当前迫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防止在“保增长”名义下对落后生产力的保护,发挥市场的作用淘汰落后产能根据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可知,目前我国不少领域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很突出。
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同时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又有所抬头。
河南省的一些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这个问题再度凸显,与“保增长”面临的压力是有关系的。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豫政办〔2024〕59号•【施行日期】2024.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4〕5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医学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更好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面向”,遵循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以科研为牵引做优做强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工作要求,按照有序承接新任务、积极谋划新格局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医学科技创新规划管理机制,强化对重大任务和资源配置的统筹,推进以环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创新生态圈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
坚持上下对口的原则,按照程序适时调整医学科技体制机制。
——注重需求导向。
聚焦我省发展战略需求,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着力打通制约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临床研究,开发高质量的健康保障和健康风险防控技术及产品。
——推动协同创新。
推进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探索适应不同研究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
推动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研究型人才建设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 〔2014〕87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4〕8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11月18日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意见》(豫政〔2013〕65号),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在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组织三个层次集中体现先进性,产品竞争力强,具有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等特征的现代制造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成功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制造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万亿元,居全国第5位,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大省,但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正处于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制造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立足我省发展实际,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有利于抢抓产业转移和新兴业态发展的历史机遇,有利于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转换,有利于全面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对做强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26•【字号】•【施行日期】2016.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现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5月26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央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当前,全省正处在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承担着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重任,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引领支撑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6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为切入点,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示范为着力点,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为目标,实现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培育创新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与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与发挥河南人才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创新示范区之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核心区域。
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政策支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支持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为其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政策支持不仅包括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还包括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升级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产业升级方面,国家支持示范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支持示范区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人才培训和科技人才交流等。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强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鼓励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创新。
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领域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豫政[2009]62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豫政[2009]6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产业集聚区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创造新优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原崛起的有效途径。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有关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七日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现制定如下政策: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突出发展主导产业。
支持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其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先导区和集中区。
制定产业准入标准,严格项目准入门槛,限制三类工业项目进入中心城区和县(市,含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城市区,下同)产业集聚区。
突出产业特色,把核心主导产业占产业集聚区内全部产业的比重、服务业营业增长率作为产业集聚区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应在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内集中布局,重大项目优先作为省、市年度重点项目。
省设立的农业产业化资金、工业结构调整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企业自主创新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县(市)产业集聚区内的项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1.07•【字号】豫政办〔2024〕66号•【施行日期】2024.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豫政办〔2024〕66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1月7日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
算力基础设施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数据基础设施,呈现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价值化、绿色化等趋势,对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优化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战略定位。
将算力作为支撑数字河南建设的重要底座和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把我省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二)基本思路。
围绕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要求,统筹全省通用算力(以下简称通算)、智能算力(以下简称智算)、超级算力(以下简称超算)一体化布局,存量、新建算力设施一体化协同,优化算力供给结构,提高算力调度能力,加快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算力产业、算力生态高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主要原则。
1.科学布局、适度超前。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一、经济发展阶段定位: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推进400多年前,法国人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风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
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假如你有坚定的方向和目标,整个大自然都会帮助你。
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何等重要。
对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定位正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学术界认为,我国整个开放型经济已经经历和即将经历的阶段主要有三个,即规模扩张阶段、产业升级阶段和要素优化阶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正处于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同时,部分地区和产业正在积极发展创新产品和创新产业,提前向要素优化阶段迈进。
由河南省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状况看,现阶段的规模扩张特征十分明显;依据产业、产品结构状况分析,现阶段的劳动、资源密集特征比较突出;依据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分析,现阶段以学习、吸收、模仿为主的特征十分突出)判断,目前河南省经济整体上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
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发展需要以及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看,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规模扩张阶段,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把整个经济发展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推进。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当前迫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防止在“保增长”名义下对落后生产力的保护,发挥市场的作用淘汰落后产能根据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可知,目前我国不少领域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很突出。
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同时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又有所抬头。
河南省的一些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这个问题再度凸显,与“保增长”面临的压力是有关系的。
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
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1.26•【字号】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11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1月26日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2022年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引领发展、对标一流、人才为本、改革赋能、开放融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服务本省生产力布局的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创新驱动表彰奖励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优化整合财政科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产业创新的投入。
产业集聚区相关概念
产业集聚区相关概念“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是指以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学发展载体和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
这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产业集聚区是指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态,是我省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
其基本要求是做到产业集聚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实现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四集一转”;建立完善集聚、积累、服务、激励“四个机制”;抓好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开发整理“三个服务平台”,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形成,已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五个方面。
从2011年开始,我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选择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化工、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先导产业,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共18个产业,制定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专题规划,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
现代城镇体系包括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五个层次。
当前,我省针对城镇化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形态,研究提出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及在城区发展商务中心区、特色商务区(街)的理念和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思路和抓手。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02•【字号】豫政〔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4月2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第二章指导方针第三章主要目标第一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四章战略行动第二篇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第五章增强创新平台和载体支撑第一节引进培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第二节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发展第三节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第四节拓展提升多层次区域创新载体第六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一节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体第二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节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第七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第一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第二节加强基础领域研究第三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八章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第一节加强人才培养开发第二节更大力度引进人才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九章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第一节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第二节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第三节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第三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十章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第一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第二节巩固提升战略支柱产业链第三节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链第四节推动制造企业加能提效第十一章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第一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第二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第三节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第十二章建设高能级产业载体第一节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第二节加快服务业“两区”转型发展第四篇建设数字河南第十三章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第一节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第二节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第十四章加强数字社会建设第一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第二节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第三节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第十五章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第一节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第二节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第三节营造审慎包容的数字化发展环境第五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第十六章加快消费扩容提质第一节推进重点领域消费提档升级第二节培育新型消费第三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四节优化提升消费环境第十七章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第一节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第二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第三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第十八章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第一节提升供应链竞争优势第二节完善现代流通网络第三节健全流通体制机制第十九章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第一节提升郑州航空港支撑服务双循环功能第二节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第三节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第六篇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第二十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一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第二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三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第四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第二十一章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第一节加大产权保护力度第二节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第三节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第二十二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第一节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第二节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第三节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第二十三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第一节加强宏观经济运行调节第二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第三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四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七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二十四章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第二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节推进粮食产业三链同构第二十五章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第二节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第三节完善现代农业装备和服务支撑体系第四节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第二十六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一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第二节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第三节建设文明善治乡村第二十七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第二节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第三节培育城乡融合发展载体第二十八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二节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十九章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第一节做强做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第二节深入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第三节推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第三十章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第一节提速提质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第二节培育发展洛阳都市圈第三节强化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联动第三十一章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第一节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协同区建设第二节发展壮大重要节点城市第三节加快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第四节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第五节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第三十二章深入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第一节夯实强县富民的产业支撑第二节加快县域改革发展第三节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贯通第三十三章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第一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第三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第四节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区域空间治理第一节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节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第三节支持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第九篇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第三十五章系统布局引领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第一节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第二节加强新型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加速构建融合基础设施第三十六章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第一节打造多向连通的骨干运输通道第二节建设立体互联的内畅网络第三节构筑多层级的综合交通枢纽第四节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效能第三十七章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第一节增强多元外引能力第二节完善能源输配网络第三节优化省内能源结构第四节提升能源储备调节能力第三十八章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第一节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二节优化水资源配置第三节强化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第十篇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第三十九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一节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第二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第三节持续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第四十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第一节加强黄河文化考古和遗产保护第二节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第三节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第四十一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二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三节促进文化旅游全域融合发展第十一篇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第四十二章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第一节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第二节加强黄河干支流污染治理第三节规范高效利用黄河水第四十三章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第一节增强山地生态屏障功能第二节构筑生态廊道网络第三节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第四十四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节强化大气污染精准防治第二节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第三节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第四节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第五节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第四十五章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第一节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节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节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第四节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第五节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第十二篇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第四十六章高水平建设开放通道枢纽第一节增强“空中丝绸之路”辐射力影响力第二节强化“四路”协同联动发展第三节加快发展航空经济第四十七章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一节深化高标准自贸试验区建设第二节完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第三节加力提效推进开放招商第四节深化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第四十八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一节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第二节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第十三篇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第四十九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一节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第二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第三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第四节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五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六节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五十章提速提质建设健康中原第一节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第二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第三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第四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五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第五十一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一节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第二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第三节发展银发经济第十四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第五十二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第五十三章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第一节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第二节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第三节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第四节加强失业风险防范第五十四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第三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第四节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第五十五章促进妇女儿童和青年全面发展第一节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第二节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第三节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第四节支持家庭发展第五十六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一节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第二节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第三节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第十五篇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五十七章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第五十八章确保经济领域安全第五十九章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六十章健全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第六十一章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六十二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六十三章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第六十四章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第十七篇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六十五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六十六章建立统一规划体系第六十七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第六十八章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战略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作者------------------------------------------日期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中原崛起的意见》和《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年)》,充分发挥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省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规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省予以认定,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地税局、郑州海关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的具体组织工作。
第二章 认定第四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 月 日。
第五条 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企业年销售额在 万元以上。
、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河南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自主创新体系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主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跨越发展、推动中原崛起的战略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要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2008〕28号),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一五”以来,我省认真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十一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
2008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18411件和9133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5%和144%。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90家,其中国家级45家。
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47家。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3家。
全省县级以上科研机构1600家,省属高等院校84所。
创新环境逐步优化。
公布了一批地方性科技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出台了一批加快自主创新的重大措施。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4%提高到2007年47%。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0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我省自主创新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河南、支撑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我省经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和技术层次低,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这些都严重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严重制约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更加凸显我省资源主导型经济和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薄弱环节,更加凸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变为主要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总体上讲,我省自主创新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还不适应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薄弱。
不少地方和有关工作部门抓经济发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自主创新推动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动力。
社会也尚未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008年我省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67%,远低于全国1.52%的平均水平。
创新主体发展水平低,全省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仅为23%。
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缺乏,全省仅有院士15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尚为空白。
能够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的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少。
三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四是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国家和省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确保我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发展,国家作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
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走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成为必然选择。
要想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自主创新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建设和发展自主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
以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建设我省自主创新体系。
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集中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重要抓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
既要以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2.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
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推动自主创新体系高效健康发展。
3.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
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4.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
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5.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
既要坚持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开展科技创新,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立足长远,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选择对我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且有优势的领域加强基础研究。
(三)发展目标。
1.到2020年,我省要基本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
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包括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到2012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主要粮食品种实现更新换代2—3次,支撑粮食单产水平提高30%以上;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0位;取得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完成建设创新型河南任务。
三、培育壮大自主创新主体(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二)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
稳定和壮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支持科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支持中央驻豫和军口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省自主创新活动。
支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
(三)强化高等院校生力军功能。
根据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探索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
改革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
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在基础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
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
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海外及省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服务人才。
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同时,动员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四、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一)加快发展企业研发中心。
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优先布局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
到2012年,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企业技术中心400个,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到2020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支撑企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