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 答案
2024年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7.20世纪末,中国百姓的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世
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了更多体现。这说明中国百姓的生活
(A )
①消费选择呈现多样化 ②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消费彰显中国文化
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综合国力的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等。(答出三点即 可)
12
反映出我国( D )
A.城市建设的发展
B.思维方式的改变
C.传统观念的更新
D.生活水平的提高
123456 7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下列有关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气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5.下列选项中,关于对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生活巨变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②互联网、手机得到普及,网络支付逐渐流行
③服饰从个性化走向单一化
④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3456 7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6.“一五”计划期间,川藏公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21年9月29日,云南香丽高速公路全 线通车。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是( A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密切了海峡两岸的交往
八下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训练1.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对于中学生而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在娱乐场所或在外游玩时,接受陌生人递过来的香烟、食品或饮料①积极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宣传禁毒知识①好奇,追求刺激,体验一下吸毒的感觉①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慎交友①遇到挫折和烦恼,同教师或家长倾诉交流,寻求长辈们的帮助,及时化解心中的矛盾①碍于面子,尝试朋友们递过来的一些粉末、片剂或者类似香烟的东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过去,信阳以生产春季绿茶为主。
现今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介下,生产的夏秋茶——“信阳红”很快红遍了信阳,红适了中原,红动了京城。
由此可知,信阳茶叶经济发展是由于()A.政府支持、品种创新B.继承传统、扩大市场C.放弃传统、技术革新D.扩大宣传、走向世界3.中国近代,棉布、火柴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称棉布为洋布,火柴为洋火。
改革开放以来,洋布、洋火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这说明A.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B.语言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C.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D.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4.口述史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
”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下面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一项是()A.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B.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C.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D.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5.1999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相继诞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2018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承载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
这说明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6.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截止至2020年5月,全球已有将近180个国家实行学校停课,停课人数达到了12.6亿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
2.明白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掌握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人们生活的巨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日常生活的变化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合作探究】1.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
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的巨大变化,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取得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达标训练】1.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①政府注重民生②脱贫任务完成③休闲需求增加④法制体系健全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行车到私家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改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 西方文化的影响C. 生活观念的变化D. 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3.2019年3月,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28.4%,而在1978年,这个指数为57.5%,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①人口数量减少②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③家庭消费水平降低④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练习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在( )A.建国初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2. 当前,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前提是( )A.信息时代的到来B.爱美意识的增强C.物质生活的提高D.文化娱乐用品的增多3.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BP机、手机)。
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4. 粮票、布票等是祖辈、父辈们曾经使用过的购物票证,当时发行这些票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当时物资很紧缺B.当时大家没有钱C.票证代替人民币D.使用起来很方便5. 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大米为主要食品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6. 下列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B.文化教育的消费比例下降C.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D.多数人日益重视知识信息7.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票证”到20世纪90年代初“票证时代”结束,说明了我国( ) A.社会制度的先进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C.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D.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8. 下列有关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许多农村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B.许多人还没解决温饱问题,仍吃野菜、窝头C.服装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D.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9. 1970年,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是()A.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B.人民的食物匮乏、单调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大多是灰色和蓝色两种D.大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10. 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②网上聊天、发微信成为人们比较便捷的通信方式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习题(含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A. 解放战争时期B. 改革开放前C. 20世纪末D. 21世纪初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 大米为主要食品B. 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4.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能力题一、选择题1.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B.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C.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2.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B.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3.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练(含答案)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A.人口多,耕地少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4、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A.①④ B.②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想一想,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身上衣服的颜色应该是()A.深灰色B.草绿色C.深黑色D.浅蓝色7、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8、“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9、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10、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A.“安居工程” B.养老保险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11、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总体上看是城镇超过农村,但是有一项指标却一直是例外,这一项是()A.人均收入 B.人均旅游消费 C.人均住房面积D.人均服装消费1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工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13、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的来源是()A.国家负担B.职工单位承担C.职工个人承担D.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14、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15、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的宏伟目标。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2).改革开放后,在服饰领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3).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有哪些?4).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住房条件有何变化?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6).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五、〔课堂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一、选择题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 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C.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D. 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课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法定节假日(单位:天)一览表,据此推断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名称1950年1995年2000年2008年元旦1111春节1333国庆节2233星期六0111中秋节0001A.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C.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D.国家重视传统节日2.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占手机网民的86.5%。
这一情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繁荣B.手机制造业发达C.互联网的普及D.货币发行量减少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不可能看到的是A.B.C.D.4.下表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归根到底得益()项目1990年2010年2013年食品支出54.2%35.7%35%交通、通信支出3.2%14.7%15.2%文教、娱乐支出8.8%12.1%12.7%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D.文化教育的发展5.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
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种现象说明()A.三大改造获得成功B.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C.中国的时装发展己经领先世界D.“文化大革命”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6.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①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②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③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④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8.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A.消费习惯B.互联网普及C.经济发展D.智能手机使用9.某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同学收集了一张合肥市粮油商品票,从中可以读到的“现实”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C.市场经济的产物D.邓小平开始南方谈话10.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饮食讲究营养均衡
B.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B.服饰色彩和样式单调 D.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2、我国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在()
A.建国初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后
3、目前,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营运里程已居世界前列的是()
A.高速公路
B.水运
C.铁路D、地下轨道
4、古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变为现实是通过()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居住环境的改善D、交通设施的改善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2017年12月29日是南宁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的日子。
南
宁地铁2号线的开通,标志着南宁市轨道交通已形成“十”字形线网骨架,南宁市从此迈入地铁换乘时代。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如何?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2)以南宁地铁2号线全线开通为例,说说今天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C 2B
5C 6D
1B 2D
3B
7 见习题
3B
4D
4 见习题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 根本因素是( )
1957年,东北纺管局员工 缴回节余粮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票出 现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的主要原因。 粮食供求矛盾突出(或粮食供应紧张等)。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物质丰富或粮食丰富等),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防绿” “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 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 “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 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 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 众中流行。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 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 式走向了多元化。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什么变化。 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 破,中国开启了 “高铁时代”。
材料二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千 米,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 一。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 了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发展速度快;技术先进;有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时代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解放);外来文化的影响(西 方文明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实施等。(答对一 点即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要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_______ 。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_________ 。
2.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________ 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_________ 的方式。
3.吃: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
过去人们饮食结构比较_________,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_________问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 、粗细搭配,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4.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_________ 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不仅___________面积扩大,而且__________ 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5.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不断优化,_______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________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 。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几次_________ ,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_________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
许多城市大力发展________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2.出行方式: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________的地铁,_________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长途旅行时,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3.通信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________ ,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_________ 的使用十分普遍。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含答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含答案)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变迁项目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买衣服凭__布票__,色彩和样式单调衣着丰富多彩。
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尚未解决__温饱__问题人们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__营养均衡__、粗细搭配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休闲娱乐居民收入低,休闲娱乐少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易混易错有人认为,过去人们吃的粗粮今天吃起来味道仍然不错,所以说过去生活不好的说法是不对的。
(×)提示:过去食物匮乏,只能吃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别无选择。
现在食品供应丰[问题思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1)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
(2)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长。
(3)身心健康、医疗保健受到重视。
(4)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提前消费、休闲生活等也正成为新的时尚。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的发展(1)变迁: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表现:①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二__位。
②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的发展(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界前列。
②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能演练提升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B.饮食结构比较单一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较少2.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
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抗美援朝B.“大跃进”C.土地改革D.网上购物3.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4.下图反映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B.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5.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6.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用“住房宽敞心头亮,交通发展道路畅,轿车进家成时尚,通信便捷新式样,休闲娱乐保健康”来描述身边的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能看出(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民族文化素质不断提高③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②③7.口述史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
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下面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B.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C.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D.“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自主复习知识点1日常生活的变化知识点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史料实证材料1985—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问题: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趋势:逐渐增加,趋于平缓。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重难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2)实行改革开放,党和政府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从农村到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沿海到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一切促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提醒(1)凭票供应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的一种消费方式。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物资短缺、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历史阶段,对缓解供需矛盾,安定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支援国防,巩固工农联盟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思维导图基础巩固1.下表直观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A.城乡收入增加B.温饱问题解决C.居住条件改善D.交通条件改善2.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位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3.[山西中考]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能力提升4.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 )A.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C.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D.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5.[宁夏中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能力提升]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能力提升]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51465b5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8.png)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1990年《经济日报》报道,在中国,玉米面和甘薯仍有稳定的销路,但那已远远不仅是为了充饥。
在精米白面供应比较充裕的地方,粗粮和杂粮作为独特口味和某些必不可少营养的来源,受到人们欢迎。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粮食供应紧张B.收入水平较低C.人们注重健康饮食D.人们追求生活方便2.网络购物这种消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网络购物的流行,得益于()A.航天技术的发展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无线电技术的广泛使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通用粮票开始发行于1955年。
……1960年,粮票进入餐馆,到1962年上半年,北京……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102种。
……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布票。
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跨越近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粮票等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废除粮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1990年”“粗粮和杂粮作为独特口味和某些必不可少营养的来源,受到人们欢迎”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故选C项。
2.【答案】B【解析】互联网日益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网上购物就是网络技术应用的体现。
故选B项。
3.(1)【答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严重匮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所以我国实行粮票等票证供应。
(2)【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物资大大丰富;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练习题(有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一、填空题1.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上个世纪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我国目前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5.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6.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
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C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B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8.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
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B )A.饥饱 B.猎奇 C.绿色健康 D.粮食9.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 )A.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人们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10.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
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B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11.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
02-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小琼的奶奶说现在的人真幸福,连穿衣服都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像她们那个年代,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单一。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改革开放D.“大跃进”运动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以下四幅图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不能体现改革开放后的是(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A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情景。
3.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答案 A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物资严重匮乏,为了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发行了五花八门的票证,凭票供应。
故选A项。
4.活动课上,小王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不足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答案 C 由题干中“1987年发行”可知这两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行的。
故选择C项。
5.(2017山东济南中考)从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答案 D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物资匮乏,为了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发行了五花八门的票证,凭票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3、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穿要穿名牌服装、吃要吃绿色食品.你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
①经济的发展②思想观念的解放③物质的丰富④人们生活富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之后,反映中国人民“吃”的变化包括(B)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②人们普遍住上了漂亮的住宅小区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④居住区周边环境明显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B)
2)食: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更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概念也深入人心。
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拥挤,室内设施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明显改善。
4)休闲娱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A、实行改革开放B、发动“大跃进”
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善
四、师生反思:
①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②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③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④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野菜、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D)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5)交通发展: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的,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6)通信: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固定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使用普遍,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二、请将本课内容的知识以导图形式构建出来。
八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课 题
第17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科编号
19
学生姓名
第1课时
主备课人
李雁飞
审批人
课时目标:A.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发展。
B.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学 教 活 动
一、前置作业(课前)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Nhomakorabea2、变化:
1)衣: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7、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新能源汽车58.3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已达3.27亿人.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问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三、当堂检测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