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692df8c26fff705cd170a08.png)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时 间
改革开放前
原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因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 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
1.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 律,我 们仍然 不能利 用它们 去预言 遥远的 未来。 这是因 为物理 方程的 解会呈 现出一 种称作 混沌的 性质。 这表明 方程可 能是不 稳定的 :在某 一时刻 对系统 作非常 微小的 改变, 系统的 未来行 为很快 会变得 完全不 同.
自 行 车 收 音 机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电 视 机 洗 衣 机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电 冰 箱 空 调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
4.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 定律, 这样在 原则上 ,我们 应能确 定大脑 如何工 作。但 是制约 大脑的 方程几 乎肯定 具有混 沌行为 ,初始 态的非 常小的 改变会 导致非 常不同 的结果 。这样 ,尽管 我们知 道制约 人类行 为的方 程,但 在实际 上我们 不能预 言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9756e5a1c7aa00b42acb17.png)
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 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 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 日益深入人心
新知讲解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 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 去的生活不好呢?
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得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 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 有益健康。
通信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新知讲解
通讯方式的变化
微信聊天 QQ聊天
新知讲解 我国的电信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 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 界前列。
新知讲解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 率越来越高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材料: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 凭证定量购买,粮 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 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 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 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这一现象? 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往行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 表现在哪里?概述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A
C
B
D
巩固提升
5、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是琳琅 满目,品种繁多。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饮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6、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 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 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 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https://img.taocdn.com/s3/m/58a7ef64b52acfc789ebc9c0.png)
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面积扩大,装修和居 住环境改善
相关史事
1978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8.1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里的许多人 告别了拥挤的大杂院,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 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许多农村的情况也有明 显好转,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和茅草房。在一些富 裕农村,还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
美丽乡村
上海的居民小区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 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 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 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 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 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日常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 前,物价飞涨, 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当家做主,经济 恢复,物价稳定,人 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 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 民生活明显改善。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现代服装
饮食结构单一
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
问题思考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 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 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20世纪五六十 年代的中国,不同地 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 主要靠信件传递。那 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 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
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用哪些方 式与亲友联系?
打电话
上网
通信方式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随着我国经 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用 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ed64de4f77232f60ddcca129.png)
五代家人居陋室
气罐,旧物杂陈,电线 裸露,墙皮剥落……
走廊两边是房间, 每家每户房间很小,一 般十几个平方米。每层
住宅的变化
筒子楼与现代住宅
交通的变化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该如何解决, 请你出个主意?
行:落后 便捷
绿皮火车与高铁
通讯方式的变化
书信
通讯方式的变化
彩屏手机
智能手机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C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
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汽车 手 机
住房
电脑
变迁表现:
改革将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
衣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养均
食
许多人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衡、粗细搭配
住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
居住面积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 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 飞机旅游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
用
是高档消费品
家庭中日益普及
练习巩固
B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032a093968011ca300916b.png)
初中男生每月口粮仅为31斤
80年代温饱奔小康: 1979-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这一时期粮食生产的快速增 长,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90年代饕餮盛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
均380公斤左右(含豆类、薯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 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 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现在
食品种类繁多 讲究饮食健康 购买方式多样
第三组:住
第三组代表: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第四组:交通和通讯
第四组代表: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一假期第一天,八达岭长城景区又出现了人山 人海的现象,5.4万人同游长城,可谓是人贴人寸步难 行,硬生生筑起一道人墙。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一、
话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组:衣
第一组代表: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今天
第二组:食
第二组代表:
吃的变化
二、集思广益探原因
集思广益
1、50年代列宁装和布拉吉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2、六七十年代绿军装为什么会成为时尚? 3、过去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
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单一的原因
有哪些? 5、为什么1978年以后我们的生活变化比较快? 6、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
发
活方式产生影响。
生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1ae31b4c76eeaeaad1f330bb.png)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3、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过去物资比较质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较少。
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4、绿色食品是“绿”色的吗?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一、交通的发展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归纳交通发展的表现:3、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列表归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在改革开放前与当今社会变化的表现,并说出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影响:缩小距离行程,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6、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通信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强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成就:①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②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7de05510a6f524ccbf85e0.png)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 行车到私家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B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人们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
C 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5.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D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行
四
通
八
达
的
铁
路
网
行
立 交 桥
行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行
民 航 飞 机
行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陆空
海地
综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 合 已居世界__第__二__位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
了运营效率。
交 公路:较快发展,建立密集公路网,设立公
稿源:《南方都市报》
信 现在的“通信易”
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纪:14岁 住址:唐县
说说你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现状。
……
通信: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全__球_第 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 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3582eef121dd36a32d8267.png)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衣
前 改革开放 后
食
前 改革开放 后
住
前 改革开放 后
行
前 改革开放 后
行
前 改革开放 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 源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C
D.人民公社化“吃好”
电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奢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用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步 行、自行车、公交车、 火车。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 严重匮乏。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地铁、私 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收入增加,消费总量增长,消费 结构优化,生活方式变化。文化、 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__一__。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 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 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b752841a8114431b90dd8d0.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装
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衣服 的总体风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 款式一般也比较简单。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 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 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互
联网做的事情有 ( C )
①网上购物 ②网上炒股 ③远程教育 ④网络游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①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
有“票”为“证”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营运里程世界第二位;铁路几次大提速,提高了运营效率。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出行方式变化: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 汽车、飞机、轮船;私家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3.互联网: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bd0108296c175f0e7cd137c1.png)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长 2.商品供应充足,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利用外资成就显著 4.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进步影响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电话、手机、等产品方便了人们之间联系, 提高了工作效率。 冰箱、洗衣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电视机、电脑等产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生活。 汽车、电动自行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绿皮火车与高铁
筒子楼与现代住宅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
缝纫机
自行车 收音机
手表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冰
箱
彩电
空
洗衣机
调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汽车
手 机
住房
电脑
重难点 重点:1.改革开放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学习:衣食住行的变迁
食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许多人温饱问题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不能解决
住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
居住面积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飞机旅游
用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是高档消费品
生
互动探究
活 方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
式 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发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
生 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
变 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化 的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9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9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df66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9.png)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讲述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人们生活的巨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
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
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
通信方式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探究新知一、日常生活的变化(一)变化阶段【教师活动】提问: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变化表现【教师活动】出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娱方面变化表现的表格。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并展示结果。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对比现代人们的穿着,可以看出现代人们的穿着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前的服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有机食品,不但远离污染,更远离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改革开放后人们“吃”的变化不包括()
A.“吃”是为了解决“吃饱”的问题
B.讲究营养均衡
C.绿色食品的概念深入人心
D.野菜是餐桌上的保健品
3.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住房与消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
B.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C.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5.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
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今天,你网购了吗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以下
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B.2011年,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C.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D.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7.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信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人们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规定凭票供应粮食。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
材料三1960年,粮票进入餐馆,到餐馆吃饭要凭粮票才能供应。
到1962年上半年,北京……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102种。
……199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粮票,跨越近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
(1)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粮票等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目的。
(2)1958年,我国许多省宣布粮食亩产万斤,但为什么还出现材料三中的“到餐馆吃饭要凭粮票才能供应”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票证时代”结束的主要原因
教师详解详析
1.D2.A
3.B【解析】野菜和粗粮如今上餐桌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改革开放后饮食结构变化的结果,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故选B项。
4.D5.D6.B
7.D【解析】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种变化与环保、卫生没有关联。
故选D项。
8.(1)原因:物资严重匮乏。
目的:缓和供应紧张,保持物价稳定。
(2)“大跃进”时期,出现“左”的错误,浮夸风盛行。
(3)生产力提高,各种物资供应充足;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票证已无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