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课件(31张PPT)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二、综合题 1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 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 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 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 的进步。(4分)
进步:①就业人数剧增。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③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④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度 增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4分)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②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中国共产 党的正确领导。⑤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等。(4分)
“新四大发明”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事实上这四样没有一项是中国发明的,但是中国在推广 应用方面领先,对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而误传。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 群众的努力;科学技术的推动。
(2)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 益,关注民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时 间
改革开放前
原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因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 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
1.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 律,我 们仍然 不能利 用它们 去预言 遥远的 未来。 这是因 为物理 方程的 解会呈 现出一 种称作 混沌的 性质。 这表明 方程可 能是不 稳定的 :在某 一时刻 对系统 作非常 微小的 改变, 系统的 未来行 为很快 会变得 完全不 同.
自 行 车 收 音 机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电 视 机 洗 衣 机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电 冰 箱 空 调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整版(推荐)
•
4.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 定律, 这样在 原则上 ,我们 应能确 定大脑 如何工 作。但 是制约 大脑的 方程几 乎肯定 具有混 沌行为 ,初始 态的非 常小的 改变会 导致非 常不同 的结果 。这样 ,尽管 我们知 道制约 人类行 为的方 程,但 在实际 上我们 不能预 言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意义: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 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 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 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 很大变化。
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 航线 ), 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 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 轨道 )交通, 改善城市(交通 )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 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 综合交通运输网。
2.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 行车、( 公交车 )、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 ( 地铁 ),(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 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 机、( 轮船 )等多种交通工具。
拓 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 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
展 补助票…… 提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
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
升 最低限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 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 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 “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 机、空调等“新四大件”。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 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 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 日益深入人心
新知讲解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 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 去的生活不好呢?
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得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 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 有益健康。
通信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新知讲解
通讯方式的变化
微信聊天 QQ聊天
新知讲解 我国的电信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 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 界前列。
新知讲解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 率越来越高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材料: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 凭证定量购买,粮 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 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 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 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这一现象? 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往行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 表现在哪里?概述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A
C
B
D
巩固提升
5、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是琳琅 满目,品种繁多。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饮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6、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 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 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 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代家人居陋室
气罐,旧物杂陈,电线 裸露,墙皮剥落……
走廊两边是房间, 每家每户房间很小,一 般十几个平方米。每层
住宅的变化
筒子楼与现代住宅
交通的变化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该如何解决, 请你出个主意?
行:落后 便捷
绿皮火车与高铁
通讯方式的变化
书信
通讯方式的变化
彩屏手机
智能手机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C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
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汽车 手 机
住房
电脑
变迁表现:
改革将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
衣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养均
食
许多人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衡、粗细搭配
住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
居住面积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 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 飞机旅游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
用
是高档消费品
家庭中日益普及
练习巩固
B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初中男生每月口粮仅为31斤
80年代温饱奔小康: 1979-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这一时期粮食生产的快速增 长,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90年代饕餮盛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
均380公斤左右(含豆类、薯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 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 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现在
食品种类繁多 讲究饮食健康 购买方式多样
第三组:住
第三组代表: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第四组:交通和通讯
第四组代表: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一假期第一天,八达岭长城景区又出现了人山 人海的现象,5.4万人同游长城,可谓是人贴人寸步难 行,硬生生筑起一道人墙。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一、
话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组:衣
第一组代表: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今天
第二组:食
第二组代表:
吃的变化
二、集思广益探原因
集思广益
1、50年代列宁装和布拉吉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2、六七十年代绿军装为什么会成为时尚? 3、过去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
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单一的原因
有哪些? 5、为什么1978年以后我们的生活变化比较快? 6、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
发
活方式产生影响。
生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3、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过去物资比较质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较少。
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4、绿色食品是“绿”色的吗?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一、交通的发展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归纳交通发展的表现:3、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列表归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在改革开放前与当今社会变化的表现,并说出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影响:缩小距离行程,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6、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通信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强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成就:①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②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 行车到私家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B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人们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
C 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5.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D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行
四
通
八
达
的
铁
路
网
行
立 交 桥
行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行
民 航 飞 机
行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陆空
海地
综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 合 已居世界__第__二__位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
了运营效率。
交 公路:较快发展,建立密集公路网,设立公
稿源:《南方都市报》
信 现在的“通信易”
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纪:14岁 住址:唐县
说说你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现状。
……
通信: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全__球_第 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 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衣
前 改革开放 后
食
前 改革开放 后
住
前 改革开放 后
行
前 改革开放 后
行
前 改革开放 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 源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C
D.人民公社化“吃好”
电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奢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用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步 行、自行车、公交车、 火车。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 严重匮乏。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地铁、私 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收入增加,消费总量增长,消费 结构优化,生活方式变化。文化、 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__一__。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 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 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 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 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 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 吗?
缝
自
纫
行
机
车
手 表
收 音 机
电 视 机
电 冰 箱
洗
衣
空
机
调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 的粮食。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 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 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 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 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 了变化?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 和居住环境 也有了明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火车等
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娱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
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
乐
了很大变化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
朴素是时尚! ”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时 间
改革开放前
原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因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的方式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装
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衣服 的总体风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 款式一般也比较简单。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 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 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互
联网做的事情有 ( C )
①网上购物 ②网上炒股 ③远程教育 ④网络游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①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
有“票”为“证”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营运里程世界第二位;铁路几次大提速,提高了运营效率。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出行方式变化: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 汽车、飞机、轮船;私家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3.互联网: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共23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 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 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前,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服装色彩斑斓
改革开放前
衣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原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解放。
改革开放前后饮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食物匮乏单调 ,凭票购买 吃饱吃好 营养均衡 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了。
改革开放前后住房变化
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设备和装饰大大改观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后出行方式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工具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D
)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
C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的是( )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D A.实行“公交优先”
在于( )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 括水运 和地下 轨道在 内的综 合交通 运输网 铁路 公路
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 里程世界第二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 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国内国外航线众多,中国已成 为世界民航大国
民航
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长途旅行时可以选择多 种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前
2.通信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铁路: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 第二位 ,几次大提速, 里程已居世界 _________ 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公路: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 程已居______ 世界前列。 民用航空: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 航线 ,并与世界许 市、旅游胜地都有 _______ 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 _____ 航线,中国已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 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闲娱乐 )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 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 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 发生了很大变化。
材 料 研 读
由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 343.4元和133.6元,到2013年的 26955.1元8895.9元。中国人民的生活 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 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 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 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A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 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C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后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营养健康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 而言的粮食。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 高梁、大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 芸豆、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 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 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2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住
人均住房面积 住房比较拥挤, 扩大,室内装 室内设施也很 修和居住环境 简单。 明显改善。
1、早上醒来.应该喝一杯水? 2、饭后宜吃水果? 3、空腹时不宜喝牛奶 ?
4、炸薯条、炸鸡腿、巧克力好吃可多吃? 5、汽水、可乐类比白开水更营养?
6、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 7、每天应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8、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 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 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 了变化?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 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 “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 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 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 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 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 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布票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革命”
50年代
中山装 列宁装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装!”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90年代以来
绚丽多彩 时尚个性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 5、通信: 全球 第一,发展速度也 用户数均居______ 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 较晚,但发展迅速。(2)通信事业的 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 快捷和简便 ,深刻地改变着 递变得____________ 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__________
相 关 史 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铁路、公路、民用航 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 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 成综合交通运输网。长 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 择火车、汽车、飞机、 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4 交 通 :
行
我国交通 条件很落 后: 步行、 自行车、 公交车。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2 改革开放前 饮食结构比 较单一,有 些农村甚至 没有解决最 基本的温饱 问题。 改革开放后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 们不但能“吃饱”,而 且还要“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 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食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行车潮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乡间的土路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 通 八 达 的 铁 路 网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立 交 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民 航 飞 机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D
2.想一想,电影《开国 大典》中毛主席身上衣服的 颜色应该是( ) A.深灰色 B.草绿色 C.深黑色 D.浅蓝色
B
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 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 (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 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电 视 机 洗 衣 机
电 冰 箱
空 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电 脑
住 房 电 话
汽 车
丰富多彩
营养均衡
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
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 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 家要陪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 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 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 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 是什么吗?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缝 纫 机
自 行 车 收 音 机
手 表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相 关 史 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 革 开 放 前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初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子楼 平房 现代楼房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 不能满足人们生活 富多彩起来。服饰 需要,人们买衣服 已经不仅仅是御寒 衣 要凭布票,不仅数 的工具,更是人们 量有限,色彩和样 显示风度、展示个 性的方式。 式也很单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的会议是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时间(1978年)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是( 邓小平 )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 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 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 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