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案例分享

合集下载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反诈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断有新的骗术出现。

为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下面列举了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诈骗。

1. 电信诈骗案例:张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说他涉嫌洗钱,需要转账到指定账户。

经过调查,张某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及时报警并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安全。

2. 冒充亲友案例:李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说需要紧急借款。

李某怀疑是诈骗,通过与亲戚确认后发现确实是骗子冒充亲戚,成功避免了损失。

3. 网络购物诈骗案例: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但收到的货物与描述不符。

小明通过投诉和申请退款成功解决问题,避免了被骗的风险。

4. 银行卡盗刷案例:王某的银行卡被盗刷了大笔资金,王某立即联系银行冻结了账户,并报警处理,最终追回了被盗的资金。

5. 伪造投资案例:某公司通过伪造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许诺高额回报。

一些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警方介入后,该公司被查封,投资者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6. 假冒公检法案例: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调查案件为名,要求被害人转账。

一些人上当受骗,损失了财产。

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了公众的警惕性。

7. 短信诈骗案例:小刚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大奖,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

小刚怀疑是诈骗,没有回复短信,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成功避免了损失。

8. 上门推销诈骗案例:一些骗子以推销保险或其他产品为名,上门骚扰老年人。

老年人要求对方离开,并报警处理,成功防范了骗局。

9. 虚假求助案例:某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虚假求助,骗取善心人士的捐款。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诈骗案,将该人抓获并追回了被骗的款项。

10. 假冒网站案例:一些骗子通过制作假冒的购物网站,引诱顾客购买假冒的商品。

一些顾客发现问题后报警,警方查封了该网站并追回了被骗的资金。

以上是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以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案例一,虚假中奖信息。

小王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手机号码在某个抽奖活动中中奖,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以领取奖品。

小王心存侥幸,便按短信上的联系方式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结果几天后,小王的银行卡内的存款被迅速转走,而所谓的奖品却一直没有到手。

案例二,冒充亲友求助。

小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自己的亲戚,并称在外地遇到了紧急情况,急需资金解决问题。

小李心急如焚,立刻汇款给对方。

事后才发现,对方并非自己的亲戚,而是利用社交网络获取了相关信息进行冒充,实施诈骗行为。

案例三,虚假投资理财。

小张在网上看到一则投资理财广告,对方宣称可以保证每月固定的高额收益,而且资金安全有保障。

小张被美好的收益前景所吸引,便将大部分积蓄投入其中。

然而,当小张想要退出时,却发现对方早已销声匿迹,投资款项也随之消失不见。

以上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电信诈骗事件,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电信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而且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更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陷入陷阱。

为了防范电信诈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相信虚假宣传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可疑信息,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电信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希望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了解,能够让大家警醒起来,共同为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案例一:“假客服”退款诈骗。

小李在网上买了件衣服,过了几天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自称是网店客服,说小李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要给她退款。

小李一听,心里还觉得这客服挺负责的。

客服准确说出了小李的订单信息,这让小李更加深信不疑。

然后客服说要给小李退款到她的银行卡,但是需要小李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啥的,说是走个退款流程。

案例二:“杀猪盘”诈骗。

老张是个单身汉,平时喜欢在网上聊天交友。

有一天,他在一个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个叫“小美的女子。

小美长得特别漂亮,头像看起来温柔可爱,说话也特别甜。

小美跟老张聊了没几天,就说自己知道一个特别赚钱的投资项目,还说自己已经赚了不少钱。

老张有点心动,但又有点犹豫。

小美就一直给他发赚钱的截图,还说可以带着老张一起做,保证稳赚不赔。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诈骗。

王奶奶在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公安局的,说王奶奶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

王奶奶一听就吓坏了,自己一辈子本本分分,怎么会洗黑钱呢?
对方说得有模有样的,还让王奶奶不要告诉任何人,说这是机密案件。

然后要求王奶奶把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还有家里的存款情况都告诉他,说要进行调查核实。

电信诈骗案例ppt

电信诈骗案例ppt

电信诈骗案例案例一:假冒银行客服电话背景2019年,某市连续发生多起电信诈骗案件,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案例是假冒银行客服电话的诈骗手法。

案例描述受害人小张在某日接到一个来电号码为银行客服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

对方告诉小张,他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对账户进行核实和处理。

小张接到该电话后有些紧张,因为他确实是该银行的客户,于是便听从对方要求,并按照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以及其他个人信息。

而后,小张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被转移,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分析这种案例的特点是,骗子冒充银行客服电话,通过熟悉的银行流程和客户信息,让受害人相信对方的真实身份,然后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并进行资金转移。

这种诈骗手法不仅需要骗子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还需要骗子获取到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防范措施•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切勿将个人信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提供给陌生人,包括银行客服电话,可以主动挂断电话并自己致电银行核实;•注意鉴别电话真伪,例如通过银行官方网站获取银行客服电话,主动拨打电话核实;•银行在处理问题时通常会索取少量信息,例如姓名或最后几位身份证号等,如果对方索取过多信息,要保持警惕。

案例二:诈骗短信背景2018年,某省发生一系列电信诈骗案件,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案例是通过诈骗短信进行诈骗。

受害人小李在某日收到一条银行短信,内容称其银行账户存在异常,需要尽快核实。

短信中还附有一个链接,声称点击该链接可以进行账户核实。

小李一时疏忽,单击了链接并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

随后,小李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被盗刷,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分析这种案例的特点是,骗子通过虚构的银行短信引起受害人的关注,借此获取受害人的个人银行信息,并进行资金盗刷。

这种诈骗手法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受害人的疏忽和缺乏警惕性。

防范措施•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附带的链接,尤其是包含银行账户信息核实、优惠活动、抽奖等诱导性信息的链接;•注意核实短信的真实性,例如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短信内容的真伪;•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即使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建议通过银行官方网站或者APP进行资金操作,不要通过短信中提供的链接打开网页;•保持对银行账户的定期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段,近年来呈现出日趋增多的趋势。

这种犯罪方式以欺骗、诱骗和胁迫受害人从而获取财物为手段,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并总结出其中的教训,旨在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案李女士接到一通来自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自称存在李女士的案件,要求她提供个人信息以办理相关手续。

李女士由于不具备法律知识,被对方的威胁言辞吓到,最终交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李女士遭遇了一起冒用机构身份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教训一:警惕陌生电话在接到陌生电话时,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信息或涉及到钱财的话题时,应提高警惕。

确保确认对方身份,可以主动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件或事项的办理方式,并咨询周围亲友或当地相关机构的意见。

案例二:网络购物诈骗案张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但在付款后却未收到货物。

通过与卖家的沟通,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一起网络购物诈骗案。

对方使用了虚假的商品信息吸引张先生购买,并通过虚假的支付链接获取了张先生的银行账户信息。

教训二:保护个人账户信息在进行网上支付前,应确保网站的信誉度和安全性。

避免点击未经验证的链接或二维码,对于大额交易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并定期检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案例三:冒充亲属求助诈骗案王女士接到电话,声称是自己远房亲戚,在外地充当了秘密特工,需要紧急资金以完成任务。

由于听到对方的熟悉口音和亲属姓名,王女士被骗子成功诱导,最终汇款给对方。

教训三:确认身份再行动在接到求助电话时,要冷静思考并核实对方的身份。

可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方式与亲属确认,或联系当地公安机关核实情况。

切勿因为感情因素而盲目行动。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电信诈骗的手法多样,犯罪精明且不断升级。

因此,加强对电信诈骗的了解与防范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关注电信诈骗案例和警示信息,及时了解新型诈骗手法,增强防范意识;2.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在不明确身份的情况下提供敏感信息;3. 注意网络交易安全,避免点击不明链接;4. 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亲属之间的沟通与确认。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案例一:银行卡盗刷案某市民收到一条短信,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进行验证。

市民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并按照页面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随后,市民的银行卡内的大量资金被盗刷。

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银行卡盗刷电信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电话等方式,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使受害人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

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刷操作。

受害人在接到这类信息时,应当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案例二:假冒客服电话案某市民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网络公司的客服人员,告知市民其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重置密码。

为了验证身份,市民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在市民提供了这些信息后,其银行卡内的资金被转走。

分析:这种电信诈骗手法常见于假冒各类互联网公司的客服电话。

骗子通常以账户异常、优惠活动等借口,诱使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这些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等行为。

受害人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应通过官方渠道与相关公司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

案例三:身份冒用案某市民接到一条短信,称其社保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验证信息。

市民按照短信提示回复了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几天后,市民发现银行卡内资金被全部转走。

分析:这是一种利用身份冒用的电信诈骗手法。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冒充政府部门或社会保障机构等,欺骗受害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各种非法行为。

受害人应当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将重要信息随意提供给他人。

总结: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同的手法会导致不同的损失。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及时核实电话或短信的真实性,并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相关信息。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信诈骗案件日益增多,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揭示其常见手法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在这类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会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账户被冻结等为由,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信息、密码或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例如,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称其涉嫌洗钱,要求其将存款转移到指定账户以证明清白。

张某在恐慌中按照对方指示操作,结果损失了数十万元。

案例二:虚假中奖诈骗虚假中奖诈骗是另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通知受害者中了大奖,但需要先支付一定的税费、保证金等费用才能领奖。

李某收到一条短信,称其在某个抽奖活动中中了大奖,需要支付2000元税费。

李某信以为真,汇款后发现上当受骗。

案例三:网络购物诈骗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诈骗也日益增多。

犯罪分子通常会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通过各种理由要求先付款后发货,或者发送钓鱼网站链接,窃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

王某在网上看到一款手机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联系卖家后被告知需要先支付定金。

王某支付后,卖家消失,手机也未收到。

案例四:情感诈骗情感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建立情感关系,获取受害者信任后实施诈骗。

这类诈骗通常发生在社交软件、交友网站等平台上。

刘某在交友网站上结识了一名自称是海外商人的男子,两人迅速建立了感情。

对方以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刘某借款,并承诺高额回报。

刘某汇款后,对方失联。

防范措施:1. 提高警惕:对于陌生电话、短信、网络信息,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2. 核实信息:在接到涉及财产的电话或信息时,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

3.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密码等敏感信息。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活动日益猖獗,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假冒公安机关电话诈骗案事例描述:小明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称其涉嫌犯罪并需要协助调查。

他们声称要查封小明的银行账户,并要求小明将账户中的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上,以确保资金安全。

小明信以为真,将大部分存款转移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上。

案例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冒充公安机关电话诈骗案,骗子以公安机关的威名胁迫受害者,让其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防范措施:1.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给陌生人;2. 对于陌生来电,切勿轻信对方身份,可以主动挂断电话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3. 重视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涉及到财务或涉密信息的情况。

案例二:网络购物诈骗案事例描述:小红决定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一款手机,在选择了某商家的产品后,通过私信与商家取得联系。

商家承诺以低价出售手机,并要求小红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转账付款。

小红通过转账方式支付了款项后,商家却断联,手机也没能如约发货。

案例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购物诈骗案例,骗子通过虚构低价、欺骗付款方式的手段,诱使受害者转账支付款项,最终骗取受害者的财物。

防范措施:1. 在进行网上购物时,选择信誉好、口碑良好的平台和商家进行交易;2. 尽量选择货到付款或第三方担保交易方式,避免直接向个人或陌生商家转账付款;3. 注意核对商品信息,避免掉入虚假优惠的诱惑,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三:冒充亲属求助诈骗案事例描述:小李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他的远亲,并称自己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救急。

对方声称因为身份证被冻结无法进行银行操作,并请求小李将一定数额的钱转到指定账户上。

小李由于对方称呼自己的名字正确,误以为对方确实是亲属,便按照要求转账付款。

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案例经验

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案例经验

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案例经验随着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的数量和手法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教学案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经验,分享一些防范电信诈骗的实用技巧。

教学案例1: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背景:小明收到了一条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声称他的账户出现异常,需要小明提供个人信息以便核实。

经验教训:1. 不要相信陌生电话:银行不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如账户密码、验证码等。

应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2. 自主联系银行:如果真有问题,应自主联系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在进行电话核实时,要获取客服人员的姓名,避免上当受骗。

3. 定期检查银行账单:要保持定期查看银行账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或者未授权的操作。

教学案例2:假冒公检法人员背景:小王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公检法人员,称小王涉嫌犯罪,需要协助调查,要求小王提供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经验教训:1. 警惕权威身份的冒用:电信诈骗分子常常假冒公检法人员等有权威身份的人员,以此来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

我们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2. 高级验证手段:在收到类似电话时,可主动询问对方警员的姓名、单位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

如果有怀疑,可以主动拨打公检法部门的电话进行核实。

3. 不随意转账或支付:诈骗分子常常通过制造紧急情况,要求受害者转账或支付赎金等。

我们要保持冷静,并不随意转账。

教学案例3:虚假充值返利背景:小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则充值返利活动,趁机充值了一定金额,却没有收到任何返利。

经验教训:1. 警惕虚假活动:虚假充值返利是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之一。

在参与活动前,要对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核实和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2. 阅读活动说明:在参与活动时,要仔细阅读活动说明,注意条款中关于返利的规定。

如有疑问,可向平台客服进行咨询。

3. 保留相关证据:如果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尽快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以便向相关部门报案。

银行防电信诈骗案例

银行防电信诈骗案例

银行防电信诈骗案例案例一,某市民收到一条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短信,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联系处理。

市民由于急于解决问题,拨打了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号码,并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导致银行卡内的大部分资金被盗。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利用假冒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诱骗市民泄露个人银行信息,进而实施盗窃行为。

案例二,一名年轻女士接到了一通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交易,需要核实身份信息。

女士在对方的娴熟操作下,不慎泄露了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

随后,她的银行卡内的大部分存款被盗刷。

经过警方调查,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电话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冒充银行客服,骗取了女士的个人信息,实施了盗刷行为。

案例三,一位老年人接到了一通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要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以避免损失。

老人由于缺乏防范意识,按照对方的指示将大部分资金转入了指定账户。

事后,老人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但已经无法挽回损失。

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电话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老人的信任心理,骗取了大量资金。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银行防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防范电信诈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警惕,谨慎对待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等信息,切勿轻信对方的话语,避免泄露个人银行信息。

2. 建立安全意识,加强对电信诈骗的认知,及时向银行或公安机关举报可疑情况,避免受骗上当。

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定期修改银行卡密码,不在公共场所、不安全网络环境下进行银行卡操作,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4. 学会利用银行的官方渠道,如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进行咨询和核实,不随意拨打短信或电话中提供的号码。

5. 做好信息备份,将重要的银行信息和交易记录备份存储,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以上案例和防范措施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银行防电信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的,以电信通讯技术为信息传输媒介,通过传递具有欺诈性内容的信息骗取民众财物的一种非接触式诈骗犯罪。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电信诈骗典型案例,一起来看看吧!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篇11月18日,犯罪嫌疑人冒充邮政快递工作人员,给承德市居民高某打电话,称高某已办理一张高额度信用卡,且该卡已透支消费,并以报警为名要求高某与其指定的电话联系。

另一犯罪嫌疑人冒充广州市公安局工作人员,以高某涉嫌洗钱犯罪为名,要求高某将名下所有存款转至该人指定的“安全账户”中,并称查清后全部返还。

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要求高某保持与其通话状态,高某向该账户中汇款88万元后发现被骗。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篇22月3日,市民王先生报警称,其在2日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称王先生有一张信用卡在上海透支消费,还说有人利用其身份信息涉嫌诈骗,对方让王先生到银行内柜员机操作,说要核实一下王先生与诈骗犯是不是同一人。

王先生未多考虑便到飞鹅路工商银行铁路支行内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

随后,王先生就收到短信卡内的十四万元被转走,之后卡内的七千元也被转走。

王先生意识到被骗,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篇32014年12月,事主苟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左经理”,事主就以为是某古玩城的“左经理”,对方说有事,让事主第二天去办公室。

第二天,对方又给事主打电话说来了两个领导,要给领导送红包,让事主帮忙给领导的账号打点钱,之后在把钱还给事主。

随后,事主给对方账号汇了4800元。

汇完钱后找到左经理,左经理说没有找过事主。

事主这才发现被骗。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篇42014年12月19日11时许,事主李某接到***********的电话,对方自称公安局的,称其与一名在北京的叫李冲的人有关,对方贩毒洗黑钱,盗用了其身份资料,在银行开了户,然后对方帮其转电话到北京公安局************),对方自称北京公安局科长,让检察长(女的)跟其解释,对方称其的身份证开了多少个户口,有多少钱,其答复对方,称这案现由公安部门侦查,随时冻结其银行的钱。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信诈骗案件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

电信诈骗以其高额的利润和隐蔽的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一些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以期提高公众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网络购物诈骗近日,某市民小王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并支付了相关费用。

然而,在等待商品到货的过程中,小王发现自己并未收到手机,联系卖家却发现对方已经消失。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这是一起网络购物诈骗案件。

分析:这类案件属于典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常常通过创建假冒网店,诱导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敏感内容,然后以各种借口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公众需注意提高警惕,切勿莽撞地相信陌生网店,并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平台购物。

案例二:冒充客服电话诈骗某市民小李接到一通冒充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银行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协助核实。

小李听从对方指示操作后,不慎泄露了银行卡密码,随后发现账户内的资金被转走。

分析:冒充客服电话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犯罪分子通常通过伪装成银行、快递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获取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为目的。

公众应保持冷静,提高警惕,警惕此类虚假电话,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三:身份冒用骗局某市民小张在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时,发现自己的信用卡额度突然被大幅度增加,并接到银行的电话称其账户涉嫌洗钱,需配合调查。

小张根据对方指示,将信用卡内的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后,却发现对方消失,资金亦随之流失。

分析:身份冒用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犯罪分子通过获取他人的身份信息,冒充其进行交易、转账等,从而骗取资金。

公众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将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

案例四:微信红包诈骗某市民小刘收到一位微信好友的红包邀请,点击后要求绑定银行卡,小刘按要求操作后,银行卡内的资金被骗光。

分析:微信红包诈骗属于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信诈骗新形式。

犯罪分子通过创建冒充别人的微信号,向好友发送红包邀请,引诱受害者泄露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取资金。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通信工具进行的诈骗活动。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也日益翻新,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探讨电信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虚假中奖信息。

张女士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她中了某个知名品牌的手机大奖,并引导她拨打一个电话号码进行领奖。

张女士按照指示拨打了电话,并在对方的指引下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结果她的银行账户很快被骗子清空。

案例二,冒充亲友急需资金。

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对方声称遇到了紧急情况急需资金,并请求李先生通过指定账户进行转账。

李先生出于急于帮助亲戚的心理,没有经过多思考就进行了转账。

事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他的亲戚,而是诈骗团伙的成员。

案例三,虚假投资诱骗。

王先生在某个投资平台上看到一个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对方声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王先生贪图高额利润,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就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了该理财产品中。

结果他很快发现所谓的投资平台是一个虚假的网站,他的资金也被骗走了。

以上案例反映了电信诈骗的几个典型特点,一是利用诱人的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上当;二是冒充他人身份进行欺骗;三是利用高额回报诱惑受害人进行投资。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来保护自己。

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发来的中奖信息或者紧急求助信息。

其次,要确认对方身份,尤其是在涉及到资金往来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对方身份。

最后,要理性投资,不要被高额回报所吸引,要对投资产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电信诈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不贪图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做到理性对待电信诈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提醒,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电信诈骗如同一个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的恶魔,不断伸出魔爪,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让我们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手段和特点。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_____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机关”的电话,对方声称他涉嫌一起重大洗钱案件,需要配合调查。

诈骗分子准确地说出了_____的个人信息,让他深信不疑。

随后,对方要求_____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_____在极度恐慌中,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最终被骗走了数十万元的积蓄。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利用了人们对公检法机关的敬畏心理,以及对自身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的恐惧。

他们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增加了诈骗的可信度。

此类诈骗的特点是犯罪分子语气严肃、强硬,制造紧张气氛,让受害人来不及思考和核实。

案例二:网络贷款诈骗_____因为急需资金周转,在网上搜索贷款信息。

很快,他收到了一家“贷款公司”的客服联系,对方表示可以提供低息、快速的贷款服务。

_____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并支付了所谓的“手续费”和“保证金”。

然而,贷款却始终没有到账,而_____支付的费用也打了水漂。

这种网络贷款诈骗通常以诱人的条件吸引急需资金的人。

他们会在放款前以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缴费,一旦受害人支付,便消失无踪。

此类诈骗的防范要点在于,正规贷款机构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遇到此类要求务必提高警惕。

案例三:兼职刷单诈骗_____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广告,声称轻松刷单就能赚取高额佣金。

他心动之下联系了对方,按照指示进行了几笔小额刷单,很快收到了本金和佣金。

随后,对方给他派了一笔大额订单,但在_____完成刷单后,却被告知需要继续刷单才能返款。

_____为了拿回之前的投入,不断刷单,最终被骗数万元。

兼职刷单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

诈骗分子先以小额回报获取受害人信任,然后诱导受害人进行大额投入。

电信诈骗的案例

电信诈骗的案例

电信诈骗的案例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工具,以虚假的名义、承诺或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电信诈骗的案例,以便更好地防范和避免这类犯罪行为。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张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张女士涉嫌犯罪,需要配合调查。

随后,又有人冒充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称张女士需要缴纳保释金或者办理解冻手续,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张女士因害怕被抓,不敢报警,最终被骗取了大笔钱财。

案例二,虚假中奖诈骗。

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手机号码被选中为某知名品牌的幸运用户,有机会获得万元大奖。

随后,李先生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该品牌的工作人员,要求李先生先交一定的税费或者办理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

李先生心存侥幸,最终被骗取了大量金钱。

案例三,网络诈骗。

王先生在网上购物时,遇到一个价格低廉的商品,对方称是清仓甩卖,需要先支付一部分定金。

王先生支付了定金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卖家,商品也未曾寄出。

最终,王先生成了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以上案例只是电信诈骗案件中的冰山一角,实际上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案例。

电信诈骗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匿名性,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的贪念和轻信有关。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切勿贪图小利,以免上当受骗。

总之,电信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电信诈骗的重视,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受害者。

能源行业电信诈骗案例

能源行业电信诈骗案例

能源行业电信诈骗案例
案例一:虚假勘探项目
事实背景
某能源公司接到一名自称是政府官员的电话,声称有利可图的勘探项目即将推出。

该官员表示,只有交纳一笔保证金,能源公司才能参与该项目,并承诺保证金将在项目成功后全额退还。

诈骗手法
该官员提供了一份虚假的合同文件,并迫使能源公司迅速交纳保证金。

在能源公司交纳保证金后,该官员突然失去联系,并保证金不退还。

受害后果
能源公司损失了大量资金,同时无法追回保证金。

案例二:假冒供应商
事实背景
某能源公司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声称该公司的常用供应商发生了账户变更,并提供了一个新的银行账号。

邮件声称,只有将付款转至新的账户,能源公司才能继续采购。

诈骗手法
能源公司相信邮件内容,将款项转入新账户。

然而,后来发现该邮件是假冒的,新账户属于一个诈骗团伙。

受害后果
能源公司损失了付款金额,并面临采购停滞的问题。

案例三:冒充能源机构
事实背景
某能源公司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来自能源监管机构,并宣称该公司存在违规行为。

电话中的人要求能源公司立即支付罚款,以避免未来的法律诉讼。

诈骗手法
该电话声称能源公司在某次核查中被发现存在问题,如果不支付罚款,将面临法律后果。

为了避免麻烦,能源公司相信了诈骗者的话并支付了罚款。

受害后果
能源公司支付了无效的罚款,并未能避免未来的法律诉讼。

以上是能源行业中的电信诈骗案例,提醒能源公司及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潜在诈骗手法的认知,确保与合法机构的交流,并谨慎处理未经核实的电话和电子邮件。

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提高辨别诈骗的能力

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提高辨别诈骗的能力

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提高辨别诈骗的能力电信诈骗是当前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犯罪行为,它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欺诈活动,导致大量人们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辨别能力,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防电信诈骗教学案例,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应对电信诈骗。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人员诈骗小明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说他涉嫌在网上购买的商品是假货,需要配合调查。

小明听到电话里有传真和警察局背景声音,感觉似乎是真的。

因为害怕被抓,小明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了电脑上的一些操作,结果损失了大量的财产。

这是一个典型的假冒公检法人员的电信诈骗案例。

公检法人员通常不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询问个人信息,更不会要求操作个人设备。

因此,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并及时咨询相关部门核实身份。

案例二:冒充亲友求助诈骗小红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她的亲戚,说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一笔钱。

小红一时感动,立即将钱转账给对方。

之后才发现此为一起诈骗案件。

冒充亲友求助的电信诈骗是近年来非常常见的一种骗术。

此类诈骗通常会煽动情感,制造紧急状况,要求受害人尽快转账。

我们在接到类似电话时,应该保持冷静,核实对方身份,以免被骗。

案例三: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他中了一台豪车或大额奖金,要求他回复个人信息以领奖。

小李兴奋不已,立即回复了个人信息,并按照指示交了一笔"手续费"。

最终发现,这是一起虚假中奖信息的诈骗,他被骗取了财产。

虚假中奖信息诈骗是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进行骗局的一种手段。

当我们收到类似信息时,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贪图便宜,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四:假冒银行客服钓鱼诈骗小张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自称是银行客服,要求他点击链接修改账户密码。

小张点开链接后,输入了个人信息,并在之后损失了大量财产。

假冒银行客服的钓鱼诈骗是通过伪造邮件、短信等方式来引导受害人输入个人信息的一种手段。

我们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该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联系银行核实信息,不要轻信邮件或短信中的链接。

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案例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到网络诈骗,形式多样,手法隐蔽。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警惕和防范这些犯罪行为。

案例一,电话诈骗。

小王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称小王涉嫌洗钱犯罪,需要配合调查。

随后,对方要求小王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入指定账户,并提供个人信息。

小王因害怕涉嫌犯罪,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

结果,小王的银行卡内的存款很快被转走,而对方却销声匿迹。

案例二,短信诈骗。

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大奖,需要拨打指定电话领取奖金。

小李按照短信上的电话号码拨打过去,对方称需要先交一笔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

小李怀疑起来,但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说服小李交费。

最终,小李交了数千元的“手续费”,却再也没有领到任何奖金。

案例三,网络诈骗。

小张在网上购物时,被一家看起来很正规的网店所吸引。

小张购买了一件商品,并通过网上支付平台付款。

然而,等待了很长时间,小张却始终没有收到商品。

联系卖家时,卖家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联系不上。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法。

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常常利用人们的贪念、恐惧心理或者好奇心,制造各种诱饵,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

因此,我们在面对陌生电话、短信、网络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贪图便宜或者被吓唬,避免上当受骗。

为了防范电信诈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个人财产或安全的事务。

其次,留意身边的亲友,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往往是电信诈骗的重点对象,需要我们加强对他们的防范教育。

最后,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或者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切勿擅自操作或者轻信对方的话语。

总之,电信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电信诈骗案件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宁和美好。

电信诈骗实践报告

电信诈骗实践报告

电信诈骗实践报告本文将介绍一些电信诈骗的实践案例,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活动由于其隐蔽性和高效性,一直是当前网络犯罪中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且正不断地升级完善。

为了让大家了解电信诈骗,避免上当受骗,我们需要从实践案例中吸取教训。

案例一:冒充客服电话骗取资金某市民购买了一部手机,不久之后就接到了自称是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他手机有问题,手机需要送到维修中心进行处理,不过他需要通过银行转账先支付一个定金。

因为对方的语气很有技巧和真实性,市民便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1500元。

事后他才明白上当受骗。

案例二:冒充公检法机关电话骗取财物某市民接到一通电信电话,声称他在公检法机关有嫌疑,需要协助调查,并且需要通过网上支付一些定金以象征性地配合调查。

市民起初拒绝支付,但是对方以“你反对我们调查,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为由下达威胁,最终市民被诈骗了10000元。

案例三:短信诈骗有一些诈骗分子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诱导对方点击链接,进而打开了一个网站,然后在网站上输入一些个人信息,实际上,这些网站是被黑客制作的,可以窃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诈骗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攻击,比如说向他人发送诈骗短信,窃取他们的个人信息等。

以上三个案例主要的共同点就是利用了受害人的心理脆弱性,声称对方手机存在问题,或者自己有隐私曝光等,激起了受害人的恐惧,然后骗取资金或者获取个人信息。

这些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常采取非法盗取他人的存款、财产等财产性利益,或者非法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构成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予惩处。

为了防止电信设备的诈骗,我们需要以下几点建议:1. 留意电信诈骗的宣传不良分子经常采取发短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欺诈,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加深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增强警惕性。

2. 坚守保密原则个人信息保密尤为重要,对于不可信源的信息和非正规渠道的获客方式,建议保持警惕,并保证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网络支付等所用信息妥善保密,不随意泄露,以免被他人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前言“网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电子账户、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类数据共享为我们提供巨大便捷的同时,我们个人、公司的私有信息,也更容易的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团伙共享;大至全国,小到贵州省,乃至贵阳市,每年受“网络电信诈骗”的次数、损失的额度都触目惊心。

犯罪分子抓住一般人群的普遍心理,不断翻新花样,针对大众趋利避祸等不同心理弱点,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有些人因为缺乏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往往易被迷惑导致上当受骗。

为了避免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上当受骗,特别组织此次培训,望大家认真学习,以下真真切切发生的案例为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进一步提高私人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保密警觉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诈骗的主要手段解析一、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办案冒充邮局、银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黑钱、邮局通知领取的包裹内藏有毒品、法院通知领取传票等为理由联系您。

当您辩解时,告诉您的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犯罪,威胁抓捕您及家人并判刑,要求您向指定的“安全账户”汇款、转账,证明自身清白后退还。

案例一:2015年4月30日8时许,王某某在宿豫区文昌花园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民警,并告知王某某其涉嫌洗黑钱,后王某某先后与一伙自称公安局的赵天佑大队长、检察官高晓琴等人联系,被对方多人以资金清查、缴纳保证金为由要求王某某转账、汇款,王某某未经核实即相信对方,然后到工商银行宿豫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珠江路营业厅向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转账三次,损失金额142710元。

案例二:将)其银行卡里72120元钱(被)转到对方提供的帐户上,后发现被骗。

案例三:自己邮政银行卡内49900元被转入对方账户内,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从未设立所谓“办案账户”、“安全账户”,不同单位之间的工作电话无法直接转接。

接到此类电话不要与对方联系,应立即挂断并报警。

二、QQ盗号冒充亲友借款或冒充上级领导指令转款部分公司、企业财务部门人员设立组群,QQ号被盗后,犯罪分子冒充经理或财务总监要求会计向指定账号转账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邮箱、QQ发送含木马病毒程序的链接、图片、视频等,诱使您点击查看,盗取QQ登录口令和密码,掌握您的QQ好友名单及聊天内容,远程录下您的聊天视频,然后冒充您以急需用钱为借口向您的亲友借款。

案例一:2015年3月13日上午,宿豫区某农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财物会计田某某,其联系人南京小张的QQ被人删除,南京小张是属于该农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员工,其与田某某正常有业务往来。

后有一个QQ号码冒充为田某某QQ联系人里的南京小张,并要求田某某打款25万元到一个叫孟海宁的卡上。

后田某某请示该公司总经理获得批准,通过网上转账方式从总经理的银行卡上转给孟海宁工商银行卡上25万元。

事后田某某打电话联系南京小张核实,发现其被诈骗。

案例二:2015年3月5日15时许,住宿城区运河路的李某通过QQ联系宿豫区某单位的张某,称其目前在国外出差,他的朋友现在急用钱,但其在国外汇款不能立马到账,所以请张某先把钱汇给他的朋友,而后他再把钱汇给张某,后张某通过银行自助端从自己工商银行卡上转了五万元给对方提供的账户。

当日下午,李某打电话给张某告知其QQ被盗,张某方知被骗。

警方提示:遇到此类情况,不要仅仅凭聊天记录就着急汇款,一定要与对方电话联系核实确认,切勿汇完款后再联系。

三、冒充车管所、财政局、残联、税务局、教育局发放退税、补贴费用犯罪分子以国家实施惠民政策为理由告知汽车、摩托车、家电或房产享受退税、补贴;残疾人家属领取国家补贴;在校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助学补贴;新生儿享受生育补助。

并套问银行卡及金额,诱骗您到ATM机上按照他的指令操作,把卡上的现金转走。

案例一:2015年3月12日下午,宿豫区锦华名园小区张先生接到一自称交警队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称其购买的汽车可以退还部分购车税,并提供税务局联系电话,赵先生联系对方后被诱骗转账7万余元。

案例二:2015年2月1日15时许,残疾人庄某某在宿豫区东方花园家中,其手机接到一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残联,以发放残疾补助为由,让其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领取补助,庄某某即到宿豫区江山国际花园农业银行分三次将其银行卡上的79000元转给对方账户。

案例三:2015年1月15日14时许,宿豫区保安乡的章某接到自称卫生局工作人员电话,以发放生育补贴款为由,要求其跟财政局工作人员联系领取,章某即根据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后发现其银行卡内35800元被对方转走。

警方提示:政府部门关于税费减免、补贴,事前一定会发布文件或通告,符合条件的市民要持相关证照、发票等凭证,到当地指定部门办理,绝不会电话通知,或通过ATM 机直接把钱打到银行卡内。

国家对新生儿生育没有无补助政策。

四、网络购物支付故障办理退款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您的网购交易信息,冒充商家客服人员,称支付系统故障交易订单失效,以办理退款等借口,诱骗您到ATM机上按他的指令操作,或登录他指定的网址或链接,进行网上银行操作,窃取用户名、密码,盗取存款、诱骗转账。

案例一:案例二警方提示:凡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登录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的官方网站,与客服人员电话、QQ或旺信联系确认。

千万不要打开对方提供的网址登陆进行操作。

五、招聘代刷网店信誉兼职工作人员以及网上充值返现通过互联网邮箱、QQ群发招聘为网店刷信誉度的兼职人员广告,以购买充值卡、游戏点卡等商品后返还本金及佣金为名进行诈骗。

案例一:2015年3月28日,宿豫区江山国际花园的李女士,收到一内容为招聘代刷网店信誉兼职的陌生QQ邮件,加对方为好友后,按照对方指示登陆购物网页,购买了价值8000余元的手机充值卡后,对方没有按照约定退款,也无法联系,方才发觉被骗。

案例二:警方提示:兼职代刷网店信誉需要了解清楚详细的流程,不要轻信诈骗分子提出的高额佣金。

涉及钱款时,一定要反复确认。

兼职前,一定要先确认对方公司的电话、负责人、工商注册号等。

六、无担保、抵押贷款通过发放小名片、张贴小广告、群发短信或设立虚假网页形式,发布“快速办理无担保抵押贷款”类信息,诱骗事主以证明还款能力、提前支付利息为名汇款、转账诈骗。

案例一:2015年5月30日,家住宿豫区雨露小区的李先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某小额贷款公司发布的贷款信息,正巧其近期经济紧张急需用钱,于是联系对方贷款10万元,被对方以办理保险开户、验证资金等方式诱骗汇款5万余元。

案例二:警方提示: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是不符合常理的,此类广告宣传均系诈骗。

正规单位从未开设无需任何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

办理贷款业务应到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

七、参与综艺节目中奖冒充电视热播的综艺节目组,群发中奖短信,设置虚假节目网站供接收信息者登记个人信息,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为诱骗汇款、转账。

若接收信息者登记信息后发觉可疑、不汇款,对方还会冒充律师以追究“违约责任”恐吓、催促汇款。

案例:2015年4月7日,宿豫区某学校老师庄女士接到一条陌生号码短信,称其手机号码被“我是歌手”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获得奖金12万元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

庄女士明知自己未参加此类活动,还登陆对方提供的活动网址,填写个人信息确认领奖。

网站提示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费用,否则要起诉其违约,庄女士于是按照对方指示先后转账3万余元,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牢记“意外之财不可取”。

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的,要仔细回忆是否参加过节目活动,如果没有,肯定是骗局。

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确认领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用理会对方的“起诉”威胁言论。

八、冒充领导办事急用钱指令汇款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刚到某单位上班的信息,冒充其单位领导,以办事急需用钱为幌子,指令事主汇款到某帐户进行诈骗。

案例一:案例二:警方提示: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新入职人员刚刚到单位上班,对领导不太熟悉的实际,冒充领导,以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款,同时当事人认为对方是领导,又不好细问、回绝,直接汇款而上当受骗。

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只要问问你单位的同事,再查找一下单位的领导电话并拨打过去,找个理由核实一下就便知真假。

九、网上办理信用卡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以不用审查收入证明快速代办各大银行的大额信用卡,诱骗收入较低网民以验证还款能力为名诱骗转账、汇款。

案例:2015年3月16日19时,曹某某在宿豫区金外滩小区家中上网时,通过弹出窗口链接的网页填写申办信用卡信息后,3月18日11时许、3月22日11时许分别在宿迁金鹰商场南侧工商银行的ATM机上现金汇款给对方400元的“资料费”、4000元的“提点费”;3月22日17时许在宿豫区珠江路工商银行ATM机上汇款给对方6000元的“激活费”,共计被骗10400元。

警方提示:办理信用卡业务一定要到各个银行营业厅或拨打银行电话详细咨询。

通过欺骗、隐瞒真实收入,骗取金融机构信用卡,属于金融诈骗行为。

十、银行账号变更群发内容为“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等手机短信。

有的事主碰巧正要汇款,收到此类信息后,可能不仔细核实就将钱直接汇到不明银行账号上。

有的事主因为欠别人的钱,收到此类信息时,以为是催钱的,没有核实真假就将钱汇入不明账号。

案例:2015年2月份的一天,正在银行准备给外地客户汇款的市民王女士接到一陌生手机短信,内容为“之前那张银行卡不用了,把钱汇到我这个账户上,账号***”。

王女士误以为客户发来的,于是直接将钱汇入对方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陌生手机号码发送此类短信的,均为诈骗信息。

辨别此类信息真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直接联系自己要汇款的人员核实信息真假。

十一、冒充熟人打电话随意拨打手机问“记不记得我是谁”,若接听者根据口音、号码归属地误认为是哪位外地的朋友,对方就冒充这个朋友称从外地来看望,随后会以途中发生车祸或因嫖娼、吸毒被抓急需用钱为由,诱骗汇款、转账。

案例:后陈旺用ATM机向该帐号转帐6000元,不久后其发现被骗,在银行查询对方帐户发现钱全部被取走,共被骗12000元。

警方提示:接到此类陌生电话的,不要轻易认熟人,要保持冷静,可直接询问姓名,确认对方真实身份。

十二、网络加盟代理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商品需加工信息,当事主主动联系时就以先缴纳邮寄费、加盟费,再给事主邮寄需要加工的物品为由进行诈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