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真善美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真善美”西华池小学崔向皓“真善美”的课堂,它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也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去感悟“真善美”,让孩子们都回归“真”,唤醒“善”,实现“美”。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真,就是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数学课堂中,强调“真”主要是指数学知识的真实性。
“真实性”指教师要通过课堂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和认识,用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我在上五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时,通过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大的正方体并在六个面标上六个数字,课堂上让学生去抛,其他的学生猜数字朝上的可能性,通过实际的游戏活动,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又更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感知,学起来轻松而愉快。
“真实性”的课堂教学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理解到的“真实”的数学知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也能理解数学,也能达到了解数学知识“真相”的目的。
我在上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让学生调查本班各项运动爱好的人数,然后提问:你们能算出各项运动爱好的百分比吗?如果我想知道各个运动项目与总数之间关系怎么办呢?绘制扇形统计图还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去算圆心角的度数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也掌握了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步骤。
如果我们将这种“善”运用得当,在课堂中得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包括教师的亲和力、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谐的氛围等。
“可能性”活动中,首先我去抛正方体让学生猜,接下来让学生抛,我和同学们一块去猜,孩子们一下活跃起来了,在这种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
教师教的轻松孩子们学的愉快。
知识的掌握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
数学课堂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只有做到“真”和“善”才能达到“美”。
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知识和技能任何一个方面都必不可少的素养,不仅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还包括数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数学科学的道德、文化和美学等综合素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教育学生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
一、“真善美”的内涵“真善美”是指真理、善良和美好。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真善美”是指教育学生在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成为有真理精神、有善良品质和追求美好的人。
教育学生具有真理精神,包括学生要具备探究和发现数学真理的勇气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探究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
教育学生具有善良品质,包括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品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将这些品质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同时,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学、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真善美”1. “真善美”思想贯穿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真善美”教育,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讨论等形式来探求数学真理。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2.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数学实践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数学实践能力是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工程实践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从数学问题中发现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美的感知能力4.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数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这是“真善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班级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关爱与关心,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是一种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真实性、建立学生行为的善良性以及优美的教学表达来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下文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真”: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内容的真实性相辅相成“真”即要求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内容的真实性相辅相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授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实际应用,体现数学学科对现实生活的积极贡献;同时,教师还应以实验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实际运用能力更强。
“善”即要求数学核心素养与建立学生行为的善良性相辅相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有正义感、责任感、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德素养,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公民。
“美”即要求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表达的优美相辅相成。
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还应该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和声音语调,通过嘹亮清晰的语音和准确简洁的措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同时,教师还需要精益求精,不断地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总之,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学生行为的善良性以及教学表达的美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有所作为,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基于“平方差公式”课堂教学的思考“真”、“善”、“美”,是人类的追求,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三个字可以引申出许多不同语境的词组,如,真实、真相、真诚、真谛、真话等;善良、善意、友善、慈善、完善等;美好、美丽、美化、美感、美满等.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把握数学世界的精髓,切实感悟到“真”、“善”、“美”的无穷魅力,本文就试图结合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平方差公式”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真,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真”,主要是指数学知识的“真实性”,是指教师要通过课堂,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认识,以所教授的内容为载体,对数学知识“真相”的一种自然的表达.“平方差公式”,是继“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后的第一个乘法公式,其“本来面目”就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一个特例.将这样的一个“特例”作为“公式”,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为符合公式特征的整式乘法的运算带来方便;第二,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如对于学习“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分式的运算与化简”、“解一元二次方程”等,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三,是本公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对后面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从方法上,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是对“平方差公式”本身的一个“基本”的定位.从“平方差公式”所包含的内容来看,用文字形式表达,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抽象为数学符号,可以概括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图形面积的方法,如图,解释该公式的合理性.可见,“文字描述”、“符号概括”、“图形直观”这三种表达数学概念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平方差公式”的一个“真实”的刻画.另外,依附于“平方差公式”内容之上的,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牵涉到对“平方差公式”本质的理解.其一,是“特殊化”的想法.我们探究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对一些“特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对待“几何图形”,我们在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等腰三角形”,在研究了一般的四边形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四边形,这主要是由于这样的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四边形,在数学知识内部或实际问题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建立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基础之上的“平方差公式”,承载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本身了,它反映了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其二,是“归纳”的想法.这种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对于整式加法法则、整式乘法法则的获得,对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获得,对于概率的统计定义中的“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等等.那么,对于“平方差公式”,我们同样是通过观察一系列具有某种结构特征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结果,“归纳”出符合这种“结构特征”的共同“规律”,这就是平方差公式,其中的可以代表任何“数字”、“字母”、“式子”,或者你喜欢的任何其他的“事物”.这样,基于上述的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感受和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才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真实”的帮助.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善”善,针对内容,应该反映了一种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可欲之谓善”,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境.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理解到的“真实”的数学知识,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也能理解数学,也能达到了解数学知识“真相”的目的,就应该是一种“善”了.对于“平方差公式”,如果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就应该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为学生呈现“平方差公式”时,就是采用承接上一节“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以一个“探究”栏目开始的.教材在“探究”栏目中,设置了三个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问题,对于(1),是“”,这里的两个多项式“”与“”,均含有一个字母“”,常数项为“1”和“-1”;对于(2),是“”,它的两个多项式“”与“”,含有的一个字母变为“”,常数项变为“2”和“-2”;对于(3),“”,它的两个多项式“”与“”,均含有字母“”,但与(1)不同的是,增加了字母的系数,常数项为“1”和“-1”.该“探究”栏目的问题指向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就将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导向了“结构特征”,与接下来的“再来计算”上下呼应,在突出结构特征的同时,揭示了“平方差公式”与“一般多项式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使“平方差公式”的生成非常的自然、顺畅.当学生知道了“平方差公式”,就应该以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为落点.其中,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教材在例1的分析中,采用“”,比较直观地指出了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和“”,事实上,推而广之,可以向学生指明,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任何“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任何“单项式或多项式”,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都可以运用这一公式.这是一种非常“善意”的注释,是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关键.教材的例2,设置了两个问题,对于(1),“”,需要变形成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形式;对于(2),“”,其中的“”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而“”仍然按照“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方法.两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将“平方差公式”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应用于(1)中,可以使学生确认“平方差公式”为运算所带来的方便,应用于(2)中,表明了“平方差公式”的局限性,即它只能解决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问题.可见,教材对“平方差公式”内容的安排,简捷流畅,在传达数学知识“真相”的过程中,又不失深刻的“数学味道”,为我们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性”.如果运用得当,将这种“友善”的呈现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美,是使人愉悦,使人感动,使人升华,使人奋进的东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应包括数学教师的亲和力、数学内容的感染力以及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状态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自身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首先,还是要求教师对数学知识“真实”的理解,比如,对“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教材的用意是用它来说明“平方差公式”具有直观的几何意义,如果在这里“大做文章”,甚至将其作为推导“平方差公式”的依据,实为不妥,而且势必会人为地造成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误解,那么,再“美好”的创意,也是徒劳的,“亲和力”也只能是徒有其表;其次,基于学生对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信服(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课堂上的“一招一式”,也应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使数学知识的建构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达成”.数学内容的感染力,主要呈现的是一种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可迁移性”.应该说,“平方差公式”并不难,没有“平方差公式”,按照“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平方差公式”的意义何在呢?笔者以为,本课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它的“思想性”.如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一般到“平方差公式”的特殊,从观察一系列特殊的“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到得到一般的“平方差公式”;再如,公式的“结构特征”所表现的“模式化”的思想,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套路”等等.这样的提炼,学生从中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平方差公式”了,其“感染力”可以融合到数学内部或者数学之外的任何方面.课堂教学的和谐状态,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了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也一定是基于了教师对数学知识“真诚”的表达,基于了教师对数学内容“友善”的呈现,有了“真”和“善”,才会有“美”.同样,学生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感知到了数学所带给他们的“美感”,获得了“善学”的方法,也一定会形成“真知”,奠定赋有创造力的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有人认为“真是指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善是指善行,是指人的行为对群体的价值;美是客体作用于主体,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我们的追求,是可以看到充实、生动、和谐的数学课堂,纵然不能完全做到,然心向往之,教师尽力为之,数学课堂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善美”的源泉.。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一、课堂的真1.揭示本质,探究真理真,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真”,主要是指“真实性”,是指所讲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在学习了倒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大家都一致认为只要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即可。
我随即说:“倒数就是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对吗?”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对。
”我没有立即回复,只是静静地看着学生,他们似乎也发现了什么不对,同桌之间小声地议论着。
“那就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说。
不一会儿,就有人举手回答:“老师,我们发现1不管怎么交换位置永远是1。
”“■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变成■,这个分数就没有意义了。
”由此我们总结出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讨论到最后,大家总结出: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只是求倒数的方法之一,而根据定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1除以这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
所以“倒数就是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这句话是错误的。
真,就是科学的真,就是课堂知识的科学性。
教师要通过课堂揭示内容本质,探究内容真理。
2.追求未知,探求真谛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中,同学们都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就是底×高÷2,整节课很顺利,就在快下课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前预习时我看了‘你知道吗’的内容,书中说的‘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不是很懂,古人是怎么推倒出来的呢?”他的问题一下子难倒了我,这个知识点没在我备课中,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说:“古人的智慧老师暂时也还没摸透,要不我们都再回去学学,下节课一起探讨,怎么样?”那位学生点点头。
第二天的数学课,我用课件一边帮他们演示,一边讲解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最后让孩子们拿出纸验证古人的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善美的体现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真指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善则是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美是指教学内容的优雅和统一性。
在教学方法上,真善美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科学、生动,善良,美感强烈。
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真诚、互相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学习氛围应该积极向上、鼓励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应该客观、公平、科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长。
通过这样的真善美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理念和追求,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真善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习氛围,评价体系,成果,意义,展望1. 引言1.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数要求、格式要求等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真善美。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指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善指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氛围,美指的是优秀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只有在这样一个真善美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受益,才能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
只有在这样一个真善美并存的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真善美教学内容的真善美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和广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性要求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和理论都要是正确无误的,不能夹杂错误或虚假信息。
教学内容的善良性则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让我们看看数学的“真”。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它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上、考卷上,更贯穿于日常的各种行为和活动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应当致力于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和精神,让他们了解数学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堆抽象的符号和公式。
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学生才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真正运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推理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真正领略到数学的“真”。
让我们来谈谈数学的“善”。
数学的“善”体现在它对于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善于归纳与演绎,在解题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与本质。
这种善的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善于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善的乐趣。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表现在它的内在协调和完美的结构,表现在它的简洁、优美、优越的形式与结构上。
中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观,让学生能够从数学中领略美的存在,感受到数学中的智慧和美的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学价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乐趣和美的意义。
只有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美,让学生从数学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热情,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乐趣。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数学教学的“真善美”是非常重要的。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一、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方式。
通过数学题目的解答和数学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严谨、严密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真正掌握数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外,还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现实应用。
数学不仅是一种抽象的学科,也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几何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在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二、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在中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要靠长期坚持和不断探索才能领悟的学科。
”只有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持之以恒的学习下去。
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上,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有些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擅长数学,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而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只有有了坚定的自信心,学生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美——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数学之美不仅体现在数学问题的优雅解答,更体现在数学思维的开拓和数学知识的延伸。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使数学知识和技能变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欲望。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近年来,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学的热门话题。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科的内在品质和外部表现,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而在中国的数学教学中,提倡“真善美”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头脑、品德和美感。
本文将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真”,意味着数学应该是真实的、实用的。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情境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工具,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善”,意味着数学教学应该是有益的和良好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让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倡导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美”,意味着数学教学应该是富有美感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发现数学的美。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发现数学中的规律美和对称美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的优秀作品、数学建筑和数学艺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真善美”的指导下,中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具备数学思维和方法,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审美情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真善美”的教育理念,中学数学教学将更加人性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做好数学素养的铺垫。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关于“真”,中学数学教学应当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
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态度和数学能力。
数学思想是指学生
形成的数学观念和数学信念,包括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理解。
数学方法是指学生掌握的
解决实际问题和抽象问题的数学技能和策略。
数学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包括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和毅力。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的数学运算、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包括数学计算、数学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
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水平,使其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和方法。
关于“善”,中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道德。
数学素养是指
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实践中养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数学诚实、数学负责、数
学正直和数学尊重。
数学道德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实践中形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
为准则,包括数学诚信、数学公平、数学合作和数学奉献。
中学数学教学应当通过科学的
评价和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道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品德,使
其能够遵守数学规则和遵循数学原则,做到数学学习的善良和守信。
中学数学教学应当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名义,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
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道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数学
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数学素养。
只有这样,中学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做到“真善美”,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润物无声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真善美
润物无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真善美在现下数学课堂中,强调教学要遵从学生的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情境,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笔者根据学校的教研计划安排,面向数学组教师,上了一节校内教学研讨课。
本次教学结合数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努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同步发展的目的。
标签:知识能力情感同步發展一、创设情境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这么大的雨水啊!许多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一个个村庄被毁,一座座校园被淹,灾区孩子们非常缺乏学习用品。
师:你们准备怎么做?生1:我回家把我的储蓄盒里的钱都拿来送给灾区的学生。
生2:我回家把大人们给我的压岁钱拿来买些本子和笔给他们寄去。
生3:我把卖废品攒下来的钱也换成学习用品送给他们。
……[感悟:这是多么纯真的童心!他们宛如一棵棵幼苗、一朵朵小花,等待着我们这些“园丁”去培育、去浇灌、去激发他们心中助人为乐的“爱”,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师:你们的爱心他们会收到的。
这不,(展示课件)小虎子也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买些铅笔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它来到猫先生的商店,说明意图后,猫先生说:铅笔每箱有10捆,每捆8元。
小虎子想了想,说:我买5箱。
二、新知探究师:通过课件传递给你的信息,你想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生4:我想知道小虎子一共买了多少捆铅笔。
生5:我想知道小虎子买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把知道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串起来,完整地说一下。
师:谁能解决生4提出的问题?生6:10×5=50(捆)。
生7:那一箱铅笔需要多少钱呢?生8:我知道,1捆8元钱,而一箱有10捆,所以需要10×8=80(元)。
生9:小虎子买5箱一共花了多少钱?生10:刚才算出一箱需要80元钱,5箱就需要5个80元,即80×5=400(元)。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摘要】数目统计等等。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真指的是准确传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善则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美则是展现数学的美感和逻辑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真善美的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当教师能够准确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热情、展现数学美感时,教学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真善美的统一,努力创造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真善美、重要性、知识传授、求真精神、教师激发、热情、美感、逻辑美、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融合。
1. 引言1.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善美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真指数学知识的准确传授,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善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美则是展现数学的美感和逻辑美,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这三者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真善美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健康的学习态度,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2. 正文2.1 真:数学知识的准确传授和学生的求真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代表着数学知识的准确传授和学生的求真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知识的准确传达,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只有通过真实的、准确的教学,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数学基础,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激发他们的求真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善”、“美”
AB O 上求 一点 P, . B ,  ̄ AA P VN J
积 最 大.
图1
师: 请同学们谈一谈解题思路. 生 1设抛物线 = y : 4 在弧A B ̄ 切线方程 O . 为 + y+ = , 2 m 0 它与 = y联立 方程 组 , 4 消去 ,
() 4 目标 表 述要 明确 .
表 述 教学 目标 , 是要指 明学 生通 过 学 习而产 就
前, 教学 目标的制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淆课程
目标 和课 堂教 学 目标 的关 系 , 缺乏单元 目标 的 中间 过渡 , 堂教学 目标 不具体 、 落实. 课 难 这些 问题 需要 多方 人士 的共 同努力 才 能得到 解决. 制定课 堂教 学 目标 是一项 专业 性很 强 的工作 , 是教 师专业 化发展
的重要抓手. 本文的讨论是初步的 , 期待能抛砖引
玉, 特别 希望一 线教 师 的 出色 工作.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真 "、“善 "、 “美 "
●朱 恒 元 ( 义乌中学 浙江义鸟 320 ) 200
作者简介 朱恒元 , 6 年生, 1 2 9 浙江义乌人 , 中学高级教师. 18 90年参加教 育工作. 曾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 室高中数学教研 员, 现为金 华市数 学会 副会长兼学术委 员会主任. 先后 在《 学 数 通报》 等报刊上发表教研文章 10余篇 , 中被 中国人 民大学书 0 其 报 资料 中心 《 中数 学教 与 学》 文 转 载 1 高 全 0篇. 后 被 评 为 ( 先 获 得) 金华市拔尖人 才、 浙江省名师首批 培养人选、 育部 中小学 教 骨干教 师国家级培训 对象、 浙江省特级教 师、 国“ 全 苏步青数 学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通过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意义,分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真善美”,并阐述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真善美”对教学的影响。
未来,数学核心素养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真谛。
只有在注重“真善美”的基础上,中学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中学数学教学、真善美、意义、具体应用、影响、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数要求等。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表达能力等。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是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数学人才。
数学核心素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评价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成功和有竞争力。
1.2 阐述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中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面对复杂情境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而中学数学教学正是培养这些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数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中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数学核心素养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素养。
本文将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真善美”,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让我们来看看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科中普遍认可的几种核心能力和素养。
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和数学价值观。
数学情感和数学价值观正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真”是指真实的数学应用和真实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的测量问题,或者运用比例尺制作地图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提高其数学实践能力。
“善”则是指数学学习中的品德、文化和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合作、尊重他人、严谨认真等品质。
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老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具有纪律性和协作性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德和文化修养。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通过数学史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尊重和敬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情感和创新意识,通过欣赏数学中的美感和创新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感悟“真善美”
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感悟“真善美”【内容提要】真象征知识与理性,善代表道德,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可能被称作美。
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术,更要注重教人,教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真善美”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真谛,是教育的精髓,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感悟“真善美”:巧设悬疑,大胆求真;适时引导,善由心生;活用教材,美不胜收,让每个孩子都回归“真”,唤醒“善”,实现“美”。
【关键词】真善美数学课堂感悟教育孩子从哲学上讲,真象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与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
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
而美呢,我想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
但我想,美应该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可能被称作美。
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传授知识,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天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通过教育,人要成为真正的人。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以追求客观真理为目的,不但关心“真”和“假”,而且也关心伦理道德上的“对”与“错”,重视伦理道德上的对与错,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
实践一再证明,不关心人的数学,是危险数学,无视人的数学教师,是残缺的教师;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术,更要注重教人,教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让学生领悟“真善美”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从孩子踏入学校的大门开始,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感悟“真善美”吧,从小丰富他们的生活内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品味。
一、巧设悬疑,大胆求真。
课堂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播者自居,“我教你学”,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而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共同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
课堂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引言一、“真”“真”是指数学教学要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真实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具体而言,数学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挖掘数学内在的“真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实的兴趣和热情。
1. 贴近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注重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锻炼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真实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二、“善”“善”是指数学教学要善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具体而言,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真善美。
1.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团队竞赛中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合作的力量。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情感抒发和思维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师生情感的温暖和关怀。
三、“美”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的追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的追求,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如数学定理的简洁美、数学公式的优美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底蕴。
挖掘数学课堂中真、善、美的文化之本
, 、 学 科 学 ■ 罾暑 _ ■
———— ==
—— ——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
— 一
学 科 中渗 透德育 、加强 爱的教育 已 经成 为 教育教学 的首要任 务 , 因此 , 我们需 要尽 最 大 可能挖 掘教育本 质 , 教会孩 子求 知 , 让孩 子 学会 做人 , 要 懂得做人 与人 交往 的真 、 善、 美。 所以, 我们期 待教育 的雨露 阳光 , 能够滋 养幼 小 的心灵 ,让爱 的传 播成 为学校教 育努 力追 求 的一种 至美至纯 的境界 。在数学 教学 活动 中, 根据孩 子纯真 善 良活泼 的天性 , 结合 教材 图文并茂 的特点 , 并 创设 一定 的教 学情 景 , 及 时对小朋 友渗透 思想教育 ,演绎 了数学 教学 中的真 、 善、 美 。结合 教学 实践谈 几点我 个人 的体会 , 抛 砖引玉 、 以求真 知 :
一
挖掘数学课 堂中 真、 善、 美 的文化之本
◇倪 菊 芳 情 洋溢 。 而 我认 为 , 只有你 能关 注细节 , 善 于
挖 掘开采 , 善 于捕 捉有 爱 、 关爱 、 互 助 的德育
、
让 生活的 “ 真” 走 进数 学课 堂
因子 , 将静 态 的教 材 和灵 动 的思想 积极 调 动 起来, 让 孩子 沐浴 在被 关 心 、 爱护 、 互 助的环 境 中静 化心 灵 , 数学 教学 活动 中也 一 样能 让
责任的爱了。 那么怎样体现这种爱呢?要加
强对 不 良习惯 进行 有效矫 正 。 如 果上述 这些
现 象发 现 了 , 不 及 时进 行 矫 正 , 就 是 我们 教
爱 美之 心 人 皆有 之 ,数 学 教 学 源 于 生 活, 其 中规律 的 美 , 形 态 的美 , 情感 上 富 于想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1. 引言1.1 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核心素养,学生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在数学竞赛和应试考试中的表现,为他们的升学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重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
1.2 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通过中学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扎实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中学数学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奥秘。
中学数学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数学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综合组成要素,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原理,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更高阶的数学知识时会更加游刃有余,不会出现脱节或断层的情况。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刍议中学数学教学的“真善美”1. 引言1.1 数学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
只有通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数学核心素养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数学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真善美”的涵义“真善美”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源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作品。
在中文传统文化中,也广泛被引用和解释。
在数学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将“真善美”理念融入中学数学教学中。
“真”代表着事实的客观性和逻辑的正确性。
在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准确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需要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善”代表着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力。
在数学教学中,这可以体现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对数学知识的尊重。
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合作,并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美”代表着审美的感知和创造力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这可以表现为数学问题的形式美感和解题方法的巧妙性。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数学之美,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真善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涵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数学知识的准确性、学习态度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通过将“真善美”理念融入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也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本文结合“平方差公式”的课堂教学,基于对数学知识内容、对学生认知规律、对课堂教学规律的理解,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以试图寻求一种充实、生动、和谐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平方差公式;数学课堂教学;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类的追求,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三个字可以引申出许多不同语境的词组,如,真实、真相、真诚、真谛、真话等;善良、善意、友善、慈善、完善等;美好、美丽、美化、美感、美满等.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把握数学世界的精髓,切实感悟到“真”、“善”、“美”的无穷魅力,本文就试图结合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平方差公式”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
真,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真”,主要是指数学知识的“真实性”,是指教师要通过课堂,将自己对数
学知识的感受和认识,以所教授的内容为载体,对数学知识“真相”的一种自然的表达.
“平方差公式”,是继“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后的第一个乘法公式,其“本来面目”就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一个特例.将这样的一个“特例”作为“公式”,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为符合公式特征的整式乘法的运算带来方便;第二,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如对于学习“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分式的运算与化简”、“解一元二次方程”等,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三,是本公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对后面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从方法上,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是对“平方差公式”本身的一个“基本”的定位.
从“平方差公式”所包含的内容来看,用文字形式表达,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抽象为数学符号,可以概括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图形面积的方法,如图,解释该公式的合理性.可见,“文字描述”、“符号概括”、“图形直观”这三种表达数学概念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平方差公式”的一个“真实”的刻画.
另外,依附于“平方差公式”内容之上的,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牵涉到对“平方差公式”本质的理解.
其一,是“特殊化”的想法.我们探究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对一些“特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对待“几何图形”,我们在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等腰三角形”,在研究了一般的四边形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四边形,这主要是由于这样的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四边形,在数学知识内部或实际问题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建立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基础之上的“平方差公式”,承载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本身了,它反映了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其二,是“归纳”的想法.这种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对于整式加法法则、整式乘法法则的获得,对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获得,对于概率的统计定义中的“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等等.那么,对于“平方差公式”,我们同样是通过观察一系列具有某种结构特征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结果,“归
纳”出符合这种“结构特征”的共同“规律”,这就是平方差公式
,其中的可以代表任何“数字”、“字母”、“式子”,或者你喜欢的任何其他的“事物”.
这样,基于上述的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感受和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才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真实”的帮助.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善”
善,针对内容,应该反映了一种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可欲之谓善”,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理解到的“真实”的数学知识,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也能理解数学,也能达到了解数学知识“真相”的目的,就应该是一种“善”了.
对于“平方差公式”,如果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就应该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为学生呈现“平方差公式”时,就是采用承接上一节“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以一个“探究”栏目开始的.
教材在“探究”栏目中,设置了三个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问题,对于(1),是“”,这里的两个多项式“”与“”,均含有一个字母“”,常数项为“1”和“-1”;对于(2),是“”,它的两个多项式“”与“”,含有的一个字母变为“”,常数项变为“2”和“-2”;对于(3),“”,它的两个多项式“”与“”,均含有字母“”,但与(1)不同的是,增加了字母的系数,常数项为“1”和“-1”.
该“探究”栏目的问题指向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就将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导向了“结构特征”,与接下来的“再来计算
”上下呼应,在突出结构特征的同时,揭示了“平方差公式”与“一般多项式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使“平方差公式”的生成非常的自然、顺畅.
当学生知道了“平方差公式”,就应该以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为落点.其中,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教材在例1的分析中,采用“”,比较直观地指出了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和“”,事实上,推而广之,可以向学生指明,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任何“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任何“单项式或多项式”,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都可以运用这一公式.这是一种非常“善意”的注释,是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关键.
教材的例2,设置了两个问题,对于(1),“”,需要变形成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形式;对于(2),
“”,其中的“”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而“”仍然按照“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方法.两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将“平方差公式”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应用于(1)中,可以使学生确认“平方差公式”为运算所带来的方便,应用于(2)中,表明了“平方差公式”的局限性,即它只能解决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问题.
可见,教材对“平方差公式”内容的安排,简捷流畅,在传达数学知识“真相”的过程中,又不失深刻的“数学味道”,为我们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性”.如果运用得当,将这种“友善”的呈现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
美,是使人愉悦,使人感动,使人升华,使人奋进的东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应包括数学教师的亲和力、数学内容的感染力以及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状态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自身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首先,还是要求教师对数学知识“真实”的理解,比如,对“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教材的用意是用它来说明“平方差公式”具有直观的几何意义,如果在这里“大做文章”,甚至将其作为推导“平方差公式”的依据,实为不妥,而且势必会人为地造成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误解,那么,再“美好”的创意,也是徒劳的,“亲和力”也只能是徒有其表;其次,基于学生对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信服(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课堂上的“一招一式”,也应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使数学知识的建构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达成”.
数学内容的感染力,主要呈现的是一种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可迁移性”.应该说,“平方差公式”并不难,没有“平方差公式”,按照“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平方差公式”的意义何在呢?笔者以为,本课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它的“思想性”.如从“多
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一般到“平方差公式”的特殊,从观察一系列特殊的“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到得到一般的“平方差公式”;再如,公式的“结构特征”所表现的“模式化”的思想,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套路”等等.这样的提炼,学生从中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平方差公式”了,其“感染力”可以融合到数学内部或者数学之外的任何方面.
课堂教学的和谐状态,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了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也一定是基于了教师对数学知识“真诚”的表达,基于了教师对数学内容“友善”的呈现,有了“真”和“善”,才会有“美”.同样,学生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感知到了数学所带给他们的“美感”,获得了“善学”的方法,也一定会形成“真知”,奠定赋有创造力的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
有人认为“真是指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善是指善行,是指人的行为对群体的价值;美是客体作用于主体,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我们的追求,是可以看到充实、生动、和谐的数学课堂,纵然不能完全做到,然心向往之,教师尽力为之,数学课堂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善美”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