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记叙文听取蛙声一片

初一记叙文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而如今,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田野里的蛙声,更是许多过去那美好的回忆。

——题记月朗星稀,风柔和地吹过,掺杂着稻花的清香,那香气在鼻尖萦绕,久久不散。

耳畔那清晰的蛙声此起彼伏。

老奶奶在给她的小孙子讲着故事。

那讲话声和着蛙声,飘荡在田野上空,散入风中,最后再也找不着了••这样的景象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我走到阳台,想在漫天的尘雾中努力看清这个城市,但看到的只是拔地而起的高楼,霓虹闪烁的大街。

吸一口气,闻到的又只是油烟味,只是焚烧的秸秆味;侧耳倾听,听到的又只是嘈杂的音乐,只是刺耳的喇叭声。

突然,我很想回到从前,再听一听蛙声,再闻一闻稻香。

现在的乡镇,我们看到的到处是一幢幢崭新的大楼,一座座繁忙的工厂。

我经常听见村民们这样抱怨,“工厂每天这么吵,连晚上都不能睡个好觉。

”“河水都变得这么臭,谁受的了?”“••”昨天我问外公怎么了?“自从上次有一个老板来,在这里建了一个什么‘鑫鑫工厂’,这里的环境开始变得很糟了。

他说是为了让农村更好地发展,我看呐,其实发展的是他的收入,破坏的是大家的环境••”我呆呆地听着,思绪万千••“卖青蛙喽!卖青蛙喽!”几声吆喝吸引了我,我上前一看,满袋子都是活蹦乱跳的青蛙,真让人痛心。

再看附近的河流,河水竟绿得让人发呕。

哎,我脸上留下的只是无奈与对青蛙的可怜。

入夜,月亮不再明朗,被一层烟雾笼罩着,若隐若现;风不再温柔,夹杂着秸秆焚烧的飞沫迎面吹来,让人睁不开眼。

耳畔回响的都是工厂机器的轰隆声,偶尔听到零星几声青蛙的悲鸣。

夜深了,我做了一个梦:夜晚——田野——清风——月朗星稀,风柔和地吹过,掺杂着稻花的清香,耳畔那清晰的蛙声又此起彼伏了。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夜,星月无光,漆黑一片,只有此起彼伏的蛙声格外清晰。

胖子哥和我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寻找着青蛙。

“啊,抓到了!好大的青蛙!”胖子哥突然一声惊呼,我赶紧跟过去递上竹笆笼。

突然,我一脚踩空,一头栽进水田里。

笼子里的青蛙全都蹦了出来,四下乱窜,急得我大声哭喊――啊?我怎么睡在床上?哦,原来这是一场梦!我不知道刚才我到底喊出声来没有。

不过,我的确是被惊醒了。

身边,妻儿还在呼呼大睡;窗外,一片蛙声回荡在楼宇间。

我想,我的梦一定是由这一片蛙声引发的吧!这梦里梦外的一片蛙声让我思绪纷飞,飘向那童年的时光,回到了儿时的家乡。

山乡的夜晚,月朗星稀,四围的高山像巨人在天际或坐或立。

层层梯田在夜幕下泛出淡灰的光芒,长满青草的田埂像一条条线把稻田的轮廓勾勒出来。

此起彼伏的蛙声萦绕在山乡的夜空,还夹杂着各种小虫子的鸣叫声,高低长短和成一片。

山乡的夜晚也正因为有这一片蛙声而更显寂静。

那时,老家田野的青蛙特别多,每到秋季,只要是没有下雨的夜晚,邻居大哥哥在门外吆喝一声,伙伴们就各自迅速带上工具,一路欢呼着到山间田野捉青蛙去了。

虽然那时候老师经常教导我们,青蛙是保护我们庄稼的卫士,是益虫,不能抓来吃,但是在那个年代,这却是孩子们的一大乐事。

田野里,蛙声如潮。

我们一群小孩有的拿着手电筒,有的自制煤油火把,有的背上竹篾笆篓,兵分两路在田坎上轻悄悄地前行。

突然,走在前面的胖子哥发现一只蹲在田埂石头上的大青蛙。

只见他左手用手电筒光照住青蛙的眼睛,右手轻轻地从青蛙背后伸过去,一下就按住了……一截田坎走下来,我们的笆篓已经装了大半篓大大小小的青蛙。

这些青蛙在篓子里乱窜,似乎想撞坏这牢笼逃出来,我们却喜气洋洋,为自己满载而归而得意……无眠之夜,我如此地怀念山村夜晚的寂静,怀念那枕着一片蛙声和蛐蛐声酣睡的日子。

(编者按:当年只知道情怀和浪漫,不懂保护青蛙就是保护庄家,保护环境,没这知识,也没这意识。

现在全社会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不敢乱抓青蛙了啊。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主题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赏析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

词的三、四句写的是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

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写出了词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六句则写出词人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都被乌云遮挡住了。

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

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12最后两句词写词人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突然出现在词人眼前。

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题库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答案:夏夜闲适(淡泊、喜悦、欣喜、怡然自得)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

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

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

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

见,通“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2、①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②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作者:小蚕编辑:好相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宁静的字眼,在眼前浮动的一刹那,便有一幅田园风光图,在脑海中徐徐展开。

一弯皎洁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盛开的云朵里穿行,一群摇着蒲扇的农人围着高高的谷堆闲话家常,一池接天无穷碧的莲叶上,一只只青蛙或引吭高歌,或浅唱低吟,偶有晚风吹过,莲影婆娑......这是故去的记忆,也是难忘的记忆。

声声蛙吟如素手弄琴,弹拨着心底最古老却又动人的弦。

只是我难忘的蛙吟,并不是谷堆边的静听,而是夜路中的追逐。

那是我流浪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大约5岁,正跟随母亲暂避在一个工地的工棚里。

工地的生活无疑是艰辛的,但是对于一个5岁孩子来讲,艰辛有时也是很好打发的,只要能吃饱,所有映入眼帘的新鲜都可以成为驱赶艰辛的快乐。

工地里有许多年轻的叔叔,这是一群特别的人。

他们出门前呼后唤,吃饭敲盆打碗,说话吹胡子瞪眼睛,喝酒拍桌子打板凳。

这也是一群对我非常好的人,他们为我加餐,教我数数,还会在夏天的晚上带我出去吹风。

我们时常吹风的地方,就是工棚围墙外围的那座堤。

因为堤上的风凶猛不逊,仿佛是草原上咆哮的狮子,鼓得我们的衣服像充足气的气球。

喜欢大堤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夏天的时候,那里有许多蛙吟。

蛙吟时而高昂,时而激越,时而婉转,时而低沉,就像一首动听的歌。

我喜欢,叔叔他们也喜欢。

要知道工地是在某个矿区,那里水少,树少,灰尘多,在外面不消片刻,头发脸庞都会蒙上一层灰。

至于蛙吟鸟唱,那就是一种奢望。

与此同时,蛙吟,也就成了我们那个家所在位置的标志。

时常夜晚回家,只要听到蛙叫,就知道离家不远,只要听到蛙叫,双腿就会就会充满力量。

甚至有叔叔对我说,小蚕啊,以后你要是找不到家了,就听青蛙叫,哪里有青蛙叫,你就往哪跑!然后你大声喊,我们就来接你了!是啊,哪里有青蛙叫,哪里就是家,准没错!没有想到,后来,我还真的追过青蛙叫的方向跑。

因为好奇叔叔们夜晚的加班,好说歹说,耍赖取闹,终于得了个机会,同他们一起去木工房加班。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听取蛙声一片的作文议论抒情加细节

听取蛙声一片的作文议论抒情加细节

听取蛙声一片的作文议论抒情加细节
《听取蛙声一片》
夏天的夜晚,总是那么热闹。

当夜幕降临,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我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静静地听着那一片蛙声。

“呱呱呱,呱呱呱”,蛙声从远处的池塘传来,一声接着一声,好像在演奏一场音乐会。

闭上眼睛,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它们鼓着大大的眼睛,张着嘴巴,欢快地叫着。

奶奶告诉我,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能吃掉好多害虫,保护庄稼。

我想,它们叫得这么响亮,一定是在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呢!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池塘边玩耍,正好看到一只青蛙从水里跳出来。

它的后腿一蹬,就蹦得老远,那动作可真敏捷。

我们都兴奋地叫起来,那一刻,蛙声好像更响亮了,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听着这一片蛙声,我觉得夏天变得更加有趣了。

这美妙的声音,会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听取蛙声一片》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青蛙的叫声吗?“呱呱呱”,那声音可有意思啦!
每到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晚上坐在门口,听着那一片蛙声。

那声音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近,有时候远,就像在和我捉迷藏。

我家旁边有个小池塘,那里就是青蛙们的家。

有一天晚上,我好奇地跑过去看,月光下,我看到好多青蛙在荷叶上唱歌呢!它们的肚子一鼓一鼓的,叫得可带劲了。

爸爸说,青蛙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它们的歌声让夏天变得不再那么炎热,让夜晚变得更加美好。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池塘里快乐地唱歌。

醒来后,听到窗外的蛙声,我觉得特别亲切。

这就是我喜欢的蛙声,你们喜欢吗?。

古诗鉴赏(解析版)(上海专用)

古诗鉴赏(解析版)(上海专用)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知识点专项练习(五四制)古诗鉴赏(解析版)(2022·上海·单元测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蛙声/一片D.旧时/茅店/社林边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6.(2020·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诗词,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的作者是_____,“醉书”的意思是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21·上海松江·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总有那一片蛙声》的阅读附答案

《总有那一片蛙声》的阅读附答案

《总有那一片蛙声》的阅读附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总有那一片蛙声》的阅读附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总有那一片蛙声》的阅读附答案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阅读试题及答案听取蛙声一片阅读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阅读试题及答案听取蛙声一片阅读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阅读试题及答案听取蛙声一片阅读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

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

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

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

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

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

人们以为“安静”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

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

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夏季。

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意象。

这首词的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描写的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3)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

A、南宋B、北宋C、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多选题)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答:参考答案:1、A2、A3、A C4、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面我们再一起做一些阅读练习加以巩固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修辞互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修辞互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修辞互文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来描绘丰收的景象。

其中,“稻花香里”和“丰年”使用了隐喻,将稻花的香气与丰收的季节联系起来,暗示着丰收的喜悦和繁荣。

而“听取蛙声一片”则用了借代,通过听取蛙声来代表整个大自然的声音,传达出收成好的消息。

修辞手法的互文包括这句话中的类比和隐喻。

类比的部分包括将蛙声比喻成了整个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蛙声来表达大自然的声息。

隐喻的部分则是将稻花香与丰年联系起来,通过稻花香气的馥郁来暗示今年的丰收。

这两种修辞手法相互交织,共同营造了丰收的喜悦和繁荣的氛围。

听取蛙声一片 徐廷骅阅读理解

听取蛙声一片 徐廷骅阅读理解

听取蛙声一片徐廷骅阅读理解近日,全球信息站出现了一篇关于蛙声的文章《听取蛙声一片》徐廷骅阅读理解,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夜晚蛙声的美妙,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和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思考意义。

本文将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和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1. 背景介绍文章《听取蛙声一片》是作者徐廷骅的一篇散文作品,以描写夜晚蛙声为主题,通过对蛙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热情。

文章以徐廷骅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夏夜听闻蛙声的情景。

文章语言生动,充满了情感和浪漫,引人入胜。

2. 文章结构文章《听取蛙声一片》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首先是作者对蛙声的描述,引人入胜,让人仿佛置身于夏夜田园之中。

然后是作者对蛙声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最后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启发,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3. 文章亮点文章《听取蛙声一片》的亮点在于对蛙声的生动描写,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和启发。

作者通过对蛙声的描述,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

作者通过蛙声的启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4. 文章启发文章《听取蛙声一片》给予我们的启发是,要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蛙声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蕴含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精彩。

文章还启发我们对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珍惜当下,珍惜生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着无限的美好和意义,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发现美好,感受生命。

5. 结语文章《听取蛙声一片》徐廷骅阅读理解,通过对蛙声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文章生动而真实,引人入胜,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后,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可贵,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咨询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密、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明白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差不多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非常茂密.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很茂密.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密、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明白,抓住诗中的要紧景物,用自个儿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个儿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览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密、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主要扣“情”或“景”,认真体会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普通答题办法是抓住诗中要紧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密、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味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降降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别识衣冠。

《听取蛙声一片》阅读答案

《听取蛙声一片》阅读答案

《听取蛙声一片》阅读答案《听取蛙声一片》阅读答案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问题问什么,主要要我们回答什么这是答题的诀窍。

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题目核心意思),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听取蛙声一片① 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呱呱"的蛙声伴着夜风飘进屋里。

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 青蛙,又叫田鸡。

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

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 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

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

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

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

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

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

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

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

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 另外,青蛙的食谱很丰富。

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

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

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

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⑤ 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 ,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又赋有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

3、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偶有微风,只吹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

4、《饮酒》诗中表明作者无求名利之心,即使居住在闹市,也与居住在深山无甚不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海浪是平稳得如湖水一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所有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能够背诵全文,然后选择最合适的句子。

小题1注意“燕脂凝夜紫”。

小题3注意“粼粼”的写法.小题5注意“东篱”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古诗文默写(8分)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

B.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⑵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五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①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②,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陈文奎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
【年(卷),期】2021()46
【摘要】夏日黄昏,夕阳已依依不舍地没入西山,绮丽的余霞散作丝丝缕缕的飘絮,天光柔和得像孩子们手中蓬松的棉花糖。

冥然兀坐于河边公园一隅的古铜色长椅上,此时,总有悠扬的乐声,从那蹲伏在草丛间的音响中传来,随晚风轻轻飘荡。

【总页数】1页(P63-63)
【作者】陈文奎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教体局教科研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
【相关文献】
1.听取蛙声一片
2.听取蛙声一片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浅述紫砂"和煦鸣蛙壶"的自然意趣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取蛙声一片
①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呱呱的蛙声伴着夜风飘进屋里。

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青蛙,又叫田鸡。

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

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

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

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

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

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

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

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

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

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另外,青蛙的食谱很丰富。

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

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

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

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⑤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

⑥青蛙在文学家的笔下,也有一些不好听的字眼。

例如:井底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跳秤盘等,这实在是冤枉了。

它们只知道终日在田野里捕捉害虫,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

尤其是夜间,食虫的益鸟纷纷归巢,这时更靠它捕食各种害虫。

⑦在丰收季节里,联想起青蛙对于人类的功绩,我们要更加赞美和保护这可爱的两栖动物。

1.解释文中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

(2分)婆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2.青蛙捉虫的本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4分) 3.已故著名画家齐白石曾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了幅画,把无形的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

根据选文的提示,想象一下,这幅画画的是、流水、乱石、远山。

(1分)4.作者为什么要举文学家笔下有关青蛙的一些不好听的字眼?(2分)5.第⑥段中,作者在为青蛙鸣冤时运用了举例子、________ 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分)6.在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一句中,一般的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7.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写一条公益广告语(不超过15个字)。

(2分)《听取蛙声一片》答案 1、婆娑:盘旋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2、舌头和眼睛的构造;食谱丰富、捕食量大;蝌蚪发育为成蛙时间短;为青蛙“鸣冤”3、蝌蚪4、为了纠正人们对青蛙的偏见,引导读者正确认识青蛙,保护青蛙5、作比较、引用资料6、不可以,因为不排除有些特殊的青蛙本领超过癞蛤蟆,用“一般的”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