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走教学设计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机器人行走原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团队协作: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机器人行走的编程与调试任务。
2.教学难点
(1)传感器避障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避障场景中,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
(2)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学生需要掌握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编程语句的含义,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机器人行走的控制中。这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单元。本节课的主题是“机器人行走”,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了解和掌握简单机器人的行走原理及其编程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学习使用传感器进行避障,以及利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再次,我也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方式。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听不懂我的讲解而感到困惑和挫败。为了提高我的沟通效果,我计划在课堂上使用更多的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图表和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同时,我也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他们的参与。
2022年 教学教材《机器人行走》优秀教案
引导 学生结合 生活实际 讲解网络 连接的实 例
引导 学生上网 了解信息 的重要性
引发 思考
联系 生活
引发 学生学习 计算机兴 趣
三、小结 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学生进行总结 拓展学习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 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 充实“心 案〞活化“形案〞。
教师在课堂中巡视,解决学生 在操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学生上机操作 1、结合教材完成 任务一、二。在 练习过程中,完 成快的同学辅导 操作有困难的同 学。
2、结合教材及 网上教程完成其 他任务,操作能 力好的学生进行 上机演示,边演 示边讲解其操作 的过程,激发全 班同学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兴 趣,一起参与到 课堂教学中来。
3.通过信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
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信息
难点 了解机器人的信息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
教
学
流
程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吗?知道
学生听并明 教学情境
一、引入
它是怎样制作的?
确学习目标
引入
新课教学
1.搭建机器人 2.机器人停止 3.机器人的程序 4.机器人转弯 5.根据下面自我评价表中列出的知 道点,在相应的位置打“勾〞。 书中的 45 页真空 6.程序结构 二、新课教 7.“启动电机〞与“移动〞的区别。 学 书中 46 页
题目 年级 设计
材分析
教 第 8 课机器人行走
七年级
学设 计 总课时 学科
1 信息技术
本课选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 中的课,本课同学们都感兴趣的讲解,会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 兴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 机器人行走》教案
17课、机器人行走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初步认识VJC仿真软件中的程序模块。
⑵会用“直行”和“转向”程序模块。
(3)初步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过程和方法】⑴体验编程的过程。
⑵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用于尝试。
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上要善用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⑴会用直行和转向程序模块控制机器人直行和转向。
⑵懂得通过修改模块参数改变机器人的运动效果。
【教学难点】⑴能正确修改模块参数指挥机器人完成需要的动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2)上节课,我们让它在VJC仿真软件又能跳舞,又能灭火,大家想不想指挥它,让它听你的话,动起来?今天我们从最简单学起,先来教它走路,好不好?出示课题:第17课机器人行走。
(3)出示两个模块,问:这两个模块分别有什么特征?(4)引出直行模块可以前进、后退;转向模块可以左转、右转。
2.任务一:机器人走直线(1)阅读P72-73,自学机器人走直线。
如果你的机器人能顺利走直行,那么想想:怎样才能让机器人走得更快更远呢?(2)组长检查,帮助组员解决问题。
(3)出示三种流程图的情况,让学生判断哪个流程图能走直线。
(4)小结:连接线结束模块顺序结构、垃圾箱(5)指名演示怎样才能让机器人走得更快更远。
(6)师小结:速度和时间参数(7)你们想想,当我们调整速度和时间参数时,直行模块的名称和方向会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7)小结:速度大于0前进,等于0停止,小于0后退。
3.任务二:机器人学转弯(1)转向模块中同样有速度和时间两个参数,请同学们根据表16-2的速度和时间取值,试一试。
并思考下列问题:a.机器人怎样才能右转、怎样才能左转、怎样才能停止?b.机器人转的角度和什么有关系?(2)学生尝试操作。
(3)汇报填表结果,和思考的问题。
(4)延伸:右转45度、右转60度、左转60度的参数是多少?4. 总结直行模块和转向模块用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7课机器人行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7课机器人行走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机器人的行走,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控制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器人的组装和控制,实现机器人行走;3.培养学生观察、控制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方法;2.机器人的组装和控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电脑、投影仪、机器人零配件、组装工具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机器人零配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介绍机器人的行走及其原理,介绍一些世界上有名的机器人探测器。
2.激发兴趣:老师向大家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二、讲解与实践(40分钟)1.组装机器人:学生自行组装机器人,根据组装说明书逐步安装机器人的各个部件,同时,老师进行现场讲解操作方法。
2.控制机器人行走: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电脑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围绕机房进行机器人漫步。
三、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机器人的组装和控制,培养了观察、控制和创新能力。
2.展示交流:选择几位同学展示机器人组装与控制操作,进行讨论和交流。
【课后作业】1.回家反思:学生回家后,思考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方法,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参与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机器人竞赛,提高机器人控制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动手拆装机器人,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其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行走的机器人课程设计
行走的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掌握其运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行走的机器人所需的动力和控制系统;3. 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简单的指令控制机器人的行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搭建一个简易的行走机器人模型;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软件,为行走机器人编写简单的行走程序;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调试和优化机器人的行走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器人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技创新的热情;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机器人技术》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机器人基本构造与原理:介绍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等,并解析其工作原理;教材章节:第一章《机器人概述》2. 行走机器人的动力与控制系统:讲解行走机器人所需的动力来源,如电机、电池等,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教材章节:第二章《机器人的驱动与控制》3. 机器人编程基础:教授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编写、编译、调试等,以实现行走功能;教材章节:第三章《机器人编程与控制》4. 行走机器人模型搭建:指导学生分组搭建简易行走机器人模型,并进行组装和调试;教材章节:第四章《机器人模型制作与调试》5. 机器人行走程序编写:引导学生运用编程软件,为行走机器人编写简单的行走程序;教材章节:第五章《机器人行走控制程序设计》6. 行走性能优化与展示:学生通过调试和优化,提高行走机器人的性能,并进行成果展示;教材章节:第六章《机器人行走性能优化与展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1. 讲授法:在介绍机器人基本构造、原理和编程基础等理论知识时,运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控制机器人行走。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可能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
2.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控制机器人行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
2.相关编程知识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软件。
2.准备机器人行走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行走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并通过示例来说明。
同时,介绍相关的编程知识,包括如何编写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行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程序,使得机器人的行走更加稳定和灵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思考。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础知识,通过沿线行走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能编写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运动。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创新设计机器人行走程序。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硬件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任务,提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以便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引入机器人编程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机器人编程又是怎么回事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机器人编程案例,让学生对机器人编程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机器人编程方法。
苏科版信息技术五上第17课《机器人行走》教案
第五课机器人行走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机器人中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2、掌握机器人的程序编写、运行机器人、调试程序的一般步骤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团队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机器人行走的程序2、难点:“延时”控件与直流电机的配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控制软件、机器人平台教学过程:一、启发与引导(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机器人做了哪些动作生:前进、停止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机器人行走”(板书:第五课机器人行走)二、新授一:前进、停止(观看视频中前进部分)师:机器人要往前进,是哪些组件帮助它完成这个动作的呢?生:两个轮子师:这两个轮子,就是由两个直流电机控制的(出示直流电机,让学生观察)过程1、机器人前进●新建一个流程图●设置直流电机1:电机1、2均为0---正转,速度为10●思考:参数意味着什么意思●加入“延时”控件2、停止●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一直不停地往前冲●设置停止的程序电机1、2均为1---停止三、练习一:机器人在行动根据延时情况,各小组实践机器人前进和停止的实验思考“延时”控件如何使用的任务进行中的变化为什么有时候机器人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学生实验)(教师引导)四、新授二:后退、停止师:机器人很聪明,可以前进,也可以前进以后停止运动,可他们如何像人类一样,技能前进,也能灵活地后退呢?生:探索直流电机甚至窗口(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辅导五、巩固与练习师:原来除了前进,机器人还能后退,和人类一样可进可退,这一切,都源自于直流电机的驱动控制参数设置,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师:电机1、2均为2---反转,速度为10(学生实验)实验一:机器人后退(学生尝试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二:机器人转弯(学生尝试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后的汇报1、机器人小组分组汇报实验情况2、各小组互评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3、全班讨论,各小组提出的实验中的问题总结师:机器人除了可以前几后退意外,还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板书设计:第五课机器人行走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前进后退。
小学信息技术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教案【教案名称】小学信息技术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能够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编程思维。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传感器和编程语言,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的基本概念;2. 掌握使用传感器和编程语言来控制机器人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一、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编程软件、机器人构建材料(电机、轮子、传感器等);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二、理论知识讲解1. 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2. 介绍传感器的种类和作用;3. 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机器人构建与编程1. 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的构建,包括安装电机、轮子和传感器等;2.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的编程;3. 学生自主设计和编程机器人,使其能够沿指定轨迹行走。
四、实践测试和展示1. 学生进行机器人的实践测试,观察并记录机器人沿轨迹行走的结果;2. 学生进行机器人展示,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设计和制作的过程。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通过问题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如“你们是否见过机器人?你们知道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吗?”等。
Step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传感器种类和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图表或实物示例进行展示。
Step 3 分组构建机器人: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的构建,导师或教师指导学生安装电机、轮子和传感器等。
Step 4 学习编程:引导学生使用编程软件,并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操作。
可以从简单的指令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编程。
Step 5 设计和编程机器人: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编程,使机器人能够沿指定轨迹行走。
组内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和分享意见,以实现最佳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7课机器人行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7课机器人行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理解编程可以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行走的模拟。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能够将自己的创意运用到机器人行走的编程中。
3.情感目标•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编程任务;•培养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编程可以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Scratch编程软件的使用。
2.教学难点•学生在创意编程中的思维启发;•学生对机器人行走的理解和控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基本运作原理和走路的姿态,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编程的兴趣。
2.讲授环节2.1.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相关视频资料,介绍机器人的构造和运动原理,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如何实现行走。
2.2.编程可以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分享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原理。
2.3.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行走的模拟•讲解Scratch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模拟编程,让学生能够模拟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
3.实践环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编程实践,利用Scratch编写自己的创意来控制机器人行走。
4.总结环节•结合实践情况,总结机器人行走编程的思路和方法,并展示学生的编程成果。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启发思维;•讲授法,通过讲解机器人的构造和运动原理,理解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原理。
五、教学评估•设计相关测试题目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探究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编程思路和创意。
六、教学资源•课本,包括配套的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和图书、图片等教学素材;•Scratch编程软件及其教学资源。
《机器人智能行走》教学设计
《机器人智能行走》教学设计
《机器人智能行走》教学设计机器人智能行走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未来机器人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机器人智能行走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我们将通过介绍机器人智能行走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造和运动方式。
接着,我们将利用实验室中的机器人模型,让学生亲身操作并观察机器人的行走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机器人智能行走原理的理解。
然后,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智能行走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工业生产、医疗、救援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学生将更好地了解机器人智能行走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的机器人智能行走方案,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机器人智能行走的理解,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机器人智能行走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沿线的概念,了解机器人沿线的基本原理,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对机器人沿线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沿线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2.难点:如何解决机器人沿线行走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硬件设备。
2.准备沿线行走的示例程序和任务。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沿线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清扫机器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器人是如何实现沿线的呢?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沿线的概念和原理,讲解沿线的基本方法,如红外线、超声波等。
并通过示例程序,展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实现简单的沿线行走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沿线原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编程心得,分享沿线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行走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行走教案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学习应该从小学开始,通过机器人行走的教案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本文将逐步介绍一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机器人行走教案,具体包括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
首先,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机器人行走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习如何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机器人的基础知识、编程基础知识和机器人行走编程。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机器人的身体、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编程基础知识,如算法、循环和条件语句等。
最后,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包括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等。
教学步骤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知识讲解、编程实践和项目展示。
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准备好机器人和相关软件,并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知识。
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编程基础知识和机器人行走编程技术。
在编程实践阶段,学生将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编程实践,逐步掌握机器人行走编程的技巧。
在项目展示阶段,学生将展示他们编写的机器人行走程序,并与同学分享经验和心得。
在评价方面,可以采用学生课堂表现、编程作品和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法。
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来评价。
编程作品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编写的机器人行走程序的正确性和创造性来评价。
小组合作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情境化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编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机器人行走》参考教案
机器人行走一、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学生机器人运动的基本过程。
(2)了解教学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命令。
(3)培养调试机器人和修改程序的习惯,并尝试实践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尝试用程序控制学生机器人进行较为复杂的运动,因此,本课是后面章节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程序。
难点:机器人左右转弯,将程序写入机器人;“延时”控件与直流电机的配合。
四、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机器要,但是如何使它进行行走呢?2.教学新课(1)机器要的前进。
①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②师讲解:a.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b.单击“直流电机”控件按钮,在工作区中单击,生成“直流电机”控件。
拖运它到“Main“控件的下文,使得它与”Main”控件相连。
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庙宇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
c.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2)机器要的转弯。
①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②师讲解: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设定直流电机1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3)机器人后退①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②师讲解:a.新建程序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设定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2—反转”,“设定速度”为“10”。
c.添加“昝”控制,打开“昝属性设置”对话框,将“昝时间”设定为“1000毫秒”。
(4)机器要的停止①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②师讲解:a.继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设定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机器人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行走原理和编程方法。
教材以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机器人行走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基本编程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行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编程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2.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行走的相关实例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算机和机器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提前为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机器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机器人行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行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机器人行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机器人行走的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如何实现行走的?需要哪些部件和程序支持?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行走的编程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行走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如何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机器人行走程序?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学习如何编程控制机器人通过编程语言;3.掌握如何利用机器人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4.了解如何应用机器人进行某些简单任务。
2. 教学准备1.机器人套件(包括机器人主体、底盘、电机等)、计算机、编程软件;2.学生们的电脑;3.课件PPT。
3. 教学步骤3.1 教师引入教师可以对于机器人的产生背景、机器人的常见应用及其优势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于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生活中或者媒体中寻找相关的素材。
3.2 机器人的基本构成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包括机器人主体、底盘、电机和传感器等。
通过与实际机器人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对机器人的构成有一个直接的了解。
3.3 机器人的编程语言通过讲解机器人编程语言(例如Scratch)、编程理念和编程语句等相关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方法。
3.4 机器人的行走模式讲解机器人的行走模式,包括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方式,同时涉及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机器人的行走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
3.5 机器人传感器应用介绍机器人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让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通过传感器使机器人实现自主运行或者通过建立不同的程序适应不同的环境。
3.6 机器人执行任务通过讲解如何编写自动执行某些简单任务(如前行、停止、转身等),让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利用机器人完成某些简单任务,进一步理解机器人应用的实际前景。
4. 教学总结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概述机器人的相关应用和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5. 实践操作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在班内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运行等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运行,并进一步应用机器人进行相关实践操作。
机器人行走教案
机器人行走教案教案标题:机器人行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如何设计和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动作。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如LEGO Mindstorms EV3等)。
2. 电脑和相应的编程软件。
3. 纸笔和其他制作教具的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机器人的行走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机器人行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步态规划、传感器反馈和动力系统等内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编程软件,设计并编写机器人的行走程序。
可以先从简单的直线行走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如转弯、避障等动作。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和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行走的机器人。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如编写程序、搭建机器人结构等。
5. 展示交流: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机器人,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的创意和设计理念。
可以进行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和改进意见。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思考机器人行走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机器人爱好者来学校进行机器人行走的实践演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行走比赛或展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编程和制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技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人机走路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机走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人机走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人机走路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三、教学难点1. 人机走路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2. 人机走路过程中的故障排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人机走路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人机走路是如何实现的?它的原理是什么?二、讲授1. 教师讲解人机走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人机走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人机走路的工作流程。
3. 学生自主预习,思考人机走路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三、活动一:人机走路系统搭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机走路系统的搭建步骤,包括选择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搭建方案。
3. 学生动手搭建人机走路系统,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二:人机走路系统调试1. 教师讲解人机走路系统调试的方法,包括参数调整、故障排除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人机走路系统的调试,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调试经验,交流心得。
五、巩固1. 教师提出与人机走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六、小结1. 教师总结人机走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想。
七、作业1. 完成人机走路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2. 撰写一篇关于人机走路的实验报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机走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在“程序模块库”中选择“结束”模块,将它连在“显示”模块之后,这样整个程序就编辑完成了。
9.流程图程序的保存: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进行重命名并选择存放地址(流程图文件扩展名*.flw)。
五、总结评价
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
授
演
示
,
讲
授
布
置
任
务
,
引
导
活
动
观
看
、了
解
观
看
,
识
记
,
思
考
设
计
实
践
,完
成
任
务
引
入
新
课
,
明
确
学
习
内
容
使
学
生
了
解
编
程
过
程
及
相
关
知
识
点
培
养
学
生
勇
于
实
践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Hale Waihona Puke 二编程软件简介:机器人编程软件有很多种,以纳英特机器人编程软件为例。不需要记忆过多的计算机语言的语法,不需要输入程序代码只要按照设计的流程将图标正确的连接就可编出程序。这样的图形化编程,可以使编程过程更加直观,开发效率更高。
三、基本任务
下面用以下两个任务说明利用流程图编程方法进行程序编写的一般步骤.
5.点击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新建一个程序。
6.用鼠标将“执行模块库”中的“显示”模块拖入到流程图生成区,放在主程序模块正下方,看看“主程序”模块与“显示”模块之间是不是有箭头链接,有则说明连接上了,否则再调整一下“显示”模块的位置。
注意:新拖入的模块要接在上一个模块下面的“红点”之处,否则模块连接不上,程序不能正常运行。
四、设计与实践(学生任务)
要求:设计一个简易机器人程序,使简易机器人可以走出一个正方形的轨迹。
注意:为了避免机器人由于运动速度快造成的惯性误差,可以将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跳的慢一些。通过机器人的运动结果,调试、修改程序。
讨论分析:
1.机器人能否严格地走出1个正方形轨迹?
2.影像机器人行走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进机器人行走不准确的缺陷?
10.将存储的流程图程序选择“文件/打开”命令打开。
11.将机器人与计算机链接起来,用随机器人配带的串口通信线,一端接计算机的九针串口,一端接机器人控制面板上的下载口。
12.机器人的“开关”按钮打开,使机器人处于开机状态。
13.载程序:选择“工具/下载当前程序”来下载程序(或点击工具栏中的“下载”快捷按钮;
教学设计
课 题
机器人行走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性别
教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熟悉控制机器人前进、停止、转弯的方法。
2.能够设计制作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过程与方法:掌握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和机器人应用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并熟悉控制机器人前进、停止、转弯的方法。
任务一:
要求在能力风暴的液晶显示屏LCD上显示“Hello,robot!”。
操作步骤:
1.鼠标双击纳英特程序图标,进入应用程序,纳英特软件窗口被打开,同时出现纳英特机器人图形编程系统窗口。
2.在该对话框的“新建”选项卡中我们可以选用流程图方式来为机器人编辑程序。
鼠标选择“流程图程序”单选按钮并单击确定按钮,屏幕上会出现(编辑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模块库(提供了执行器模块库、传感器模块库、控制模块库、和程序模块库,模块库中的提供的模块是编写流程图程序的基本控件)、垃圾箱、流程图生成区(把模块库里的模块拖过来,设置好模块的参数,连接生成流程图程序)。
任务二:
让机器人动起来。要求:先让机器人以速度100前进3秒,再以速度-60后退5秒,再在原地以功率80旋转1秒。
操作步骤:
1.用鼠标将“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动到流程图生成区,并与“主程序”模块连接上。
2.右击“直行”模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速度为100、时间为3秒;
注意:速度,动滑块可以改变轮子的转动速度和方向;时间,修改此数据可以改变轮子的转动时间。
3.再用鼠标将“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到流程图生成区并连接在第一个“直行”模块的下面;
4.设置第二个“直行”模块在对话框中输入移动速度为-60、时间为5秒;
5.再将“执行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连接到程序中,在模块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速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1;
6.再将“程序模块库”中的“任务结束”模块移入到流程图生成区,并连接在程序的末尾。
2.能够设计制作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 具
计算机、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能力风暴机器人在出厂时就被赋予了一些基本器官,如:获取外部信息的传感器装置(红外传感器、光面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等)、加工处理信息的主板、适用于外界信息的执行器(运动行走驱动电机、喇叭等)等。本节课将通过几个简单的机器人活动项目,学习机器人硬件的基本应用,同时掌握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和机器人应用的基本过程。同学们在对智能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注意观察,勤于思考。
3. 根据使用的机器人型号设置VJC系统,方法如下:选择“工具/设置选项”命令,打开“设置对话框”,在“机器人型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本节课介绍使用的机器人型号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4.关闭纳英特编辑窗口,然后再重新打开纳英特编辑窗口。
注意:要使设定的型号生效,需要先关闭纳英特编辑窗口,当再一次打开纳英特编辑窗口时设置才会生效。
注意:
1.机器人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和下载系统的ASOS按钮在操作系统没有收到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多次使用。
2.避免频繁开关机,开关机时间间隔应保持至少5秒的间隔。如果出现机器人LCD显示黑块或其它异常情况,请重新开机。如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请重新下载操作系统。
3.该机器人下部的碰撞环是柔性部件,拿的时候要小心,尽量不要接触碰撞环。
下载程序时,会弹出“智能下载程序”对话框,对话框中有两条提示,当按提示操作,两项提示前端会打勾,然后出现蓝色条码显示编译下载的进程;
下载过程中,可以看到主板上通讯指示灯(黄色)在闪动,表示数据在传动。如果编译下载都正确,提示“下载成功!”
14.取下串口通信线,将机器人拿到宽敞平坦的场地,按一下“复位”按钮,再按机器人控制面板上的“运行”按钮,机器人的液晶显示屏上就会显示“Hello,robot!”。
注意:通过点击工具栏中的“编辑代码程序”快捷按钮(界面切换按钮)可以切换到代码编辑界面(点击工具栏中“显示JC代码”按钮,可以在右侧代码显示窗格中看到自动生成并显示与流程图对应的JC代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程序含义,便于学习编程),再通过点击工具栏中的“流程图窗口”快捷按钮(界面切换按钮)可以切换到流程图编辑界面。(或使用键盘上的F12键也可以在两个界面之间来回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