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汉争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楚汉争霸
楚汉争霸、刘邦与项羽都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李清照写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亦有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忠告,也对这段历史事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而日本的作家司马辽太郎在其著作《项羽与刘邦》中却将这段历史写的更加平易近人,易于理解。他在题记中写到“一个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屡败屡战、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楚汉争霸’更富戏剧性,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诀!这是一部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争霸史,也是一场项梁、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风云人物权智对决的精彩大戏!项羽一世英雄,何以最后兵败垓下?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如何崛起于乱世而成为汉代开国皇帝?贫士韩信因何脱离项羽转投刘邦?张良如何成为中国不世出的大军师?陈平的连番毒计、赵高的变态欲望、章邯的无奈戈,项梁的薄命、彭越的寡情、侯生、蒯通、陆贾魔术师般的谋略,人世的善与恶、义与欲、人心的险恶与脆弱,刚犯与阴柔,随着司马辽太郎笔下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进场与退场,引领读者经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而故事在结尾处迎来高潮,如弦断般戛然而止……”概括了楚汉争霸中的历史风云。而刘邦的胜利与项羽的失败的原因,也成为了后人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历史人物角度来看,《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
三户,亡秦必楚’也。”历史的巧合总是让人意想不到,项羽与刘邦都是楚国人,命运的引领使两位风云人物在反秦斗争中一较高下,从而留下了让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谈资。《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从中就可以看出项羽胸怀大志,要学本事也要学能够匹敌万人的本事。项羽在秦始皇出游时看到秦始皇便说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大逆不道”之语,在当时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忠君教化下,还能说出这样石破天惊的话,由此可见项羽的野心之大。但项羽似乎只是专注于武艺之上,盲从自己的判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武夫性格,这也或许为他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史记·项羽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从史记的记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并不是一个所谓的道德与才华并重的人,他的性格开放大度,仁义爱人,还有许多不良的习气。仿佛就像一个有江湖大哥习气的流氓地痞一般,这样的人任谁来说都不会认为他是未来的九五之尊。可是也许正是他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与行事方式,才让如此多能臣之士愿意聚集在他的旗帜之下,为他出谋划策,征战四方。这或许正是他日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十分重要或者理解为十分神秘的一点,正是刘邦隐约感觉到了天下大势的前进方向,当然,这或许离不开他手下谋臣武将的辅佐。但项羽却为能看清天下大势的走向,一意孤行的贯彻自己
的想法,连范增这种老牌谋士的话也听不进去。比如说在楚汉争霸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关节在于谁先入主函谷关,进驻咸阳。当项羽拖拖拉拉的观察情况时,刘邦早已经率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项羽之前进入咸阳,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并“约法三章”成功赢得了民心,为其在争霸过程中奠定了群众基础。而项羽不识大势的缺陷也使他失去了最终战争的胜利。
项羽与刘邦同样具有大志,但项羽在识人、用人和把握形势上稍逊刘邦一筹。刘邦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善于将将,谓之帅才。项羽善于将兵,谓之将才。从楚汉争霸的双方领导人来看,其所作的谋略布局谁优谁劣,一眼便知分晓。所以不得不承认个人的基本素质对其事业的影响,就个人浅见来言,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往小里说是性格问题,往大里谈还是他无法抓住时代的发展的脉络。能够把握历史形式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