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欧洲、法国、印度等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以及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一开始拒绝了签署京都议定书。 这成为澳大利亚政治中最严重争论的议题。 2005年7月28日澳大利亚政府和美国 在一起签署了《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 关系》。 之后,澳大利亚为了达到参加2005年 马来西亚东亚峰会的要求已经补签了京都 议定书。2007年12月3日,新上任的总理 陆克文代表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了京都议定 书。
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 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 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联合国 敦促世界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战略举措。奥巴 马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要求 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英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立法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国家, 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全民互 动的体系。但发达国家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 将历史撇在一边,不愿对减排承担主要责任,相反 采取种种手段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企图将 我国纳入到量化减排的协议中。中国为应对气 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并主动承诺 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 少40%~45%。
定法 书国 》坚 不持 低《 头京 都 议

印度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 都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 放。印度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 都议定书》,并坚持其授权。印度承认,发展 中国家在追求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过程 中,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增加,但是印度政府 承诺,虽然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目标,但也绝不让印度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印度政 府宣称,这等于给自己设定了上限,只要发达 国家把排放量减下来,印度必然也要减下来。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 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 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 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 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 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 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 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也已在准备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 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 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 年前实施。

弗拉基米尔· 普京于2004年12月4日签署了该协议,俄罗斯于 12月18日正式通知联合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的态 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因为一旦俄罗斯签署了该条约, 条约就会在90天后强制生效(2005年2月16日)。 普京总统早些时候在2004年9月曾经口头表示过支持京都 议定书及与俄罗斯相关的内容。正如大家预期的那样,2004年 10月2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下院通过了签署该条约,随后上院也 通过了签署该条约。 京都议定书制定的限制排放量是以1990年的排放水平作为 基准的,而自1990年以来,由于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的经 济都大幅下滑,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幅下降,所以俄罗斯现在要 达标会非常轻松,俄罗斯目前的排放水平大大低于条约要求, 事实上俄罗斯甚至可以通过销售排放指标给那些达标困难的国 家,来获得不菲的经济回报。
示 议 年 议 “ “ 上 态 书 减 国 纳 法 使 1 本 》 强 定 3 定 讨 友 说 度 少 总 1 国 美 5 月 烈 书 月 书 论 好 , 。 温 统 1 总 国 国 1 问 》 》 不 宣 的 和 法 这 室 布 日 统 回 首 4 题 ”基 , 满 布 建 国 位 气 什 说 府 心 脑 日 上 。 欧 , 美 础 设 总 发 体 时 , 发 转 在 在 显 美 盟 并 国 仍 性 统 言 排 , 欧 言 意 哥 瑞 示 国 国 一 将 然 的 希 人 放 应 盟 人 。 德 典 “ 总 家 直 不 是 讨 拉 在 的 该 1 卡 堡 哥 一 统 《 对 在 执 实 论 克 新 在 5 特 与 德 致 布 京 此 努 行 施 ” 希 闻 实 国 琳 布 堡 和 什 都 《 《 普 力 , 望 发 施 领 什 会 坚 科 于 京 京 议 遍 争 但 欧 布 旨 导 进 晤 决 隆 今 都 都 定 表 取 是 盟 会 在 人 行 美 的 ” ·


并在后来的多次国际双边或多边会谈中多次强 调这三个理由,作为拒绝《京都议定书》的借 口。分析一个国家外交决策的基础,是对该决 策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和行为动机作深入细 致的考察。仔细回味美国始终如一拒绝《京都 议定书》的外交行为,可以发现这一决策与美 国的新保守主义经济至上观、国家利益保持和 退出的意图有密切的联系。正是这样几个因素 决定了美国自2001年至今对《京都议定书》的 决策。
美国出台应对措施
在美国,由于气温升高,阿拉斯加地区风暴增 加,人们被迫迁往高地居住。西部山区的积雪 减少,给捕鱼、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带来负 面后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 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 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此外,还将投资 15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 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 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这将对美国10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
美国、日本、欧洲、法国、印度等国 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以及各国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

20世纪末,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现象引发的洪 水、干旱、高温等灾害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普遍 关注。多数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 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 鉴于气候问题的全球性特点,各国很难仅在本 国范围内展开治理,于是,在知识界与社会舆 论积极呼吁下,开展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成 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关键选择。1992年5月, 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该条约旨在应对全球变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不 利影响。同年六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54个国家签署了 《公约》。
日本
日本选择批准议定书 日本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参与国家之 一,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 下日本最终选择批准议定书,让国际社 会对作为京都会议东道国的日本在关键 时刻表现出的担当态度赞赏有加。然而 《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还未过去, 日本就对《京都议定书》的未来表现出 消极态度。

俄罗斯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问 题的原则立场,即必须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坚持规则 的公平性、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确保机制的有效性。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型工业的 转变,依靠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低碳高效 发展的中国之路。应重点研发碳纤维材料和煤层下 天然气开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信息化新型能源系 统,推广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快发展低碳能 源,确立核能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战略地位,加速开发 剩余水电资源,有序、健康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此 同时,应强化节能教育,完善和细化《节能法》,推广节 能新技术,提高回采率,保护煤炭资源;尽快推广超超临 界发电机组;通过政策法规和先进技术,使建筑行业走 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重视研发新 型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作者基本信息】 吉林大学, 世界史, 2013, 硕士

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
美国
美国始终如一拒绝《京都议定书》 美国在各阶段的环境外交政策特点充分反映在了 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上。老布什政府环境外 交的表面化体现在阻止了减排具体细则的制定;克 林顿政府环境外交的温和路线表现在签了一份有 名无实的义务书;小布什政府的环境外交单边主义 表现在迅速退出了该协议。美国在退出该协议时, 例举了三条退出的理由,即减排会对美国经济产生 危害;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不确凿;发展中国家的不 作为对美国不公平。

此后,经历柏林、日内瓦两届缔约方会议, 与会各国认识到,必须尽快制定一项明确 如何采取行动的议定书。在1997年日本京 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 约方会议上,参会各国经过激烈谈判,最 终制定了《京都议定书》。该条约围绕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清 洁发展机制”,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进 行了创造性的制度设计,得到了国际社会 多数成员的认可。
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为应对气候 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 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 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 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西班 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 “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 交通等7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 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 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 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 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 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

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 区。。近年来,由于旱灾和涝灾在非洲国 家较普遍,造成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在非 洲之角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干旱造成2000 多万人缺粮,许多人不得不靠救助为生。 气温升高同时也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非洲 40%的土地归牧民所有,但气温升高造成 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非洲 大部分国家的民众以农牧业为生,因此气 候变暖导致不少人陷入贫困。气候变暖还 导致该地区疾病流行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

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 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 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 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 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 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 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