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数量也逐年增加。这一方面为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众多问题,在审计中发现,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出现了违规现象,甚至有一些科研人员因为贪污科研经费而受到严厉处罚。因此,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预决算执行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切实的解决对策,以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起到监督和借鉴的作用。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为了促进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各高校普遍采取了较宽松的管理政策,这导致科研人员对经费权属认识不清,任意套取和转移经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外,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对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1.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对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中发现,部分高校未制定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环节存在漏洞,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失控。例如某高校在专项成本中列支的一批材料,无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也未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经质询,学校仅对设备采购制定了管理办法。
2.片面的零库存管理,导致材料成本核算不实,实物管理漏洞多
某些单位对材料物资实行所谓零库存管理,即凡材料物资购入多少,财务账上就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核销多少,而不论课题组实际耗用多少。单位不设置材料物资库进行实物管理,甚至没有进行材料物资购买入库、领用出库的明细登记管理,相当于材料物资购买、入库、出库、耗用同时进行。课题组领出材料后也未进行耗用登记、定期盘点等跟踪管理,造成原材料监管失控、成本核算不准确或人为舞弊等问题。
3.未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
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超范围、超标准发放助研津贴。如某高校在专项成本费用列支助研津贴23万元,占总经费40万元的50%以上,但未制定助研津贴管理制度。而另一高校通过现金形式发放研究生助研津贴,由一人签领。经审查,该合同参研人员中无学生,也未制定助研津贴管理制度。
4.制度执行不严格,违规使用科研经费
部分高校未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挤占、挪用科研经费。例如某高校在科研专项成本中列支职工家属外地旅游费用,还有其他项目参与投标产生的差旅费共4.5万元。很多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比如用科研经费购置通用设备,包括合同约定外购置计算机、电子词典、手机、空调等;还有的将办公用品、保洁费、充电器、报刊等公共性费用,以直接计入的方式,归集在设计费、材料费等直接成本科目中;或者将发放给本单位内部人员的评审费、讲课费以及人员酬金计入专项科研成本设计费。
(二)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
1.随意调整合同预算
在审计中发现,某些高校不按合同约定执行预算,或者确因需要调整时,未按要求的合同调整变更程序报管理中心。如某单位原预算购置某仪器设备3套共计150万元,切割机一套90万元,实际擅自调整为由其他项目经费支持,结余经费用于购置合同预算外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25万元;原预算采购原材料260万元,实际采购475万元。
2.以签订内部合同、内部协议等形式转移科研经费
签订无效的内部合同或协议来转移科研经费。某高校课题组与该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的
非独立核算单位签订《科研实验合同》等3份合同,涉及金额40万元,占合同总经费的35%。经进一步审查,合同甲乙双方同为课题组成员,合同内容名为科研实验,实为支付给二级核算单位的设备使用费。
3.科研经费结账不及时,经费结余比例高
在审计过程中还发现,某些单位项目合同验收后未及时结账,导致项目验收后仍在列支成本。某单位的课题于2012年12月已完成验收,而在2013年6月仍在继续开支材料费、检测费、设备费等成本。合同验收时还发现,某些单位合同预算执行率偏低,结余金额较大,比如某单位承担合同总经费80万元,实际支出52万元,结余经费占合同总经费比例35%以上。经了解,执行率偏低的原因:一是由于某些任务承担单位因其内部管理规定,科研人员必须在项目资金到位后才能发生相关支出,单位不挂账、不垫支。因为专项合同签订与合同款拨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科研人员只能将前期为专项发生的成本费用计入其他任务成本;二是存在合同预算报价不实。
二、加强科研经费规范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1.完善采购管理办法
项目研制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重大专项资金的使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
采购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之一。外协外包、原材料采购是单位对外经济业务的主要活动形式,严格采购管理是单位对经济业务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如果单位的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致使外协外包、原材料采购活动流于管控监督之外,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失控。
相关单位应尽快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尤其一定金额以上的采购业务,应加强监管力度。
2.加强材料管理,建立材料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对材料物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选定合格的供应商;材料在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财务和仓库均以入库单(一式多联)作为材料入账的依据;履行必要审批手续后办理材料出库;财务和仓库均以出库单(一式多联)作为材料下账的依据;库存材料定期盘点。
零库存并不等于不要库存或没有库存,也并不是说所有物资的仓储数量就真正为零。它是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其内涵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因此,零库存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理想状态,以此达到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对企业而言,库存最小化是追求目标而不是管理手段。
有关任务承担单位简单采用以购代用、以购列支的方式,从形式上反映单位的库存量为零。在这种材料管理模式下,单位没有材料账,也就无从开展材料明细管理,材料实物与财务价值无从对账,无法对材料的具体消耗、流转实施监管。除了会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造成严重浪费现象外,也容易形成管理漏洞,给人以可乘之机。
因此,应在单位设置材料管理库房,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完善材料从申请到购买、验收入库、领用出库以及耗用登记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制度、规范和要求。定期开展材料物资清理盘点,定期与单位财务部门开展实物与价值清理核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