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之对立

合集下载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人与自然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人类依赖自然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生存和发展,而人类的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土地、水源、气候、植被等资源和环境条件,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人们通过耕种土地、捕捞渔猎、利用自然资源等方式,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环境,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退化,甚至引发了自然灾害等问题。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加剧;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

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对人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现象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味地对抗和割裂,而是应该追求和谐共生的目标。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提倡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能力。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000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世纪以来,总是被提及且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的变化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然,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问题的严重性。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正因如此,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时,不能是一味地对抗,更不能破坏掉自然的生态平衡。

实际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性质也是如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随时间演化而来的。

古人早已懂得要顺应自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这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因为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很多国家也倡导可持续发展,试图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相得益彰,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其次,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可不可避免的。

因为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存在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因为人类的发展活动,这种关系是日益紧密的,并且可能逐渐导致一些问题。

例如现在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增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是因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谋取短期利益,经常地违背了生态平衡,造成了某些自然资源的枯竭,留下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如今,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环境污染状况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都是我们世界面临自然挑战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后,探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还需要说到,人类在向着自然及其力量,发起地狱般的进攻之后,对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也变得异常自信。

我们甚至打乱了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物种灭绝、种群数量减少等问题。

但在操作完长时间后,各种“生态经济”、“全球绿化”、“环保减排”等有关环保领域中广泛流转的概念,早已成了今天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标榜。

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对立与统一

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对立与统一

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对立与统一摘要: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类与环境( 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始终处于一种交互作用之中。

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但人类活动又强烈地受制于自然法则和人文( 社会) 法则。

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简要说明环境对人类的深刻影响,从微观局部的角度,以大气环境为例详细阐述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原因、形成的机理、危害的结果和协调解决的方法———可持续的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人类; 环境; 环境问题; 危害; 协调方法; 科学发展观一: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环境在长期演化、更替过程中孕育而产生的,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深深地镌刻着自然的印迹。

例如在人体内部几乎可以找到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 几乎所有的人,在漆黑的夜晚都会产生无名的恐惧; 也几乎所有的人见到蛇都会产生恐慌。

人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征,是我们的祖先长期与自然相处中形成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二: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特殊的生命物质体系和超生命物质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理性、正义、欲望和贪婪、疯狂、荒谬并存的“社会动物”;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是主体性和受制性的对立统一。

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统一,人文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人化过程的延伸,人文环境是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成为自然资源和人类需求产品的“转换器”,它极大地扩展着人的肢体、体力、智力和速度,使人类能够抗衡自然风险和获得稳定需求。

自从人类产生之后,人类与环境始终处于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态的交互作用之中。

环境以资源的形式或支撑条件不断提供人所需的物质、能量与效用,对人类的发展起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而同时,环境又以它的反作用力如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力衰减、地处偏远或爆发性灾害强烈制约着人类的活动。

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强: 工具系统从石器、铜器、铁器向动力机器、智能化机器发展; 交通工具从传统人背马拉向现代交通通信体系发展; 动力系统由人力、畜力、水力向现代电力系统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也由采集、游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集约型农业、大城市群与工业带,人类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能动作用,但人类活动又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如法律、制度及政策) 的强烈制约。

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与融合

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与融合

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与融合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也不可忽视的是,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尝试找到两者和谐共生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经常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

过度的采伐森林、过度的开垦土地、过度的排放污染物等等,这些行为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给地球带来了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等。

此外,人类自身的活动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压力,如城市扩张所占据的土地、大量的垃圾排放等等。

这些冲突表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然而,冲突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对立。

尽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食物、水源和气候等资源。

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城市的建设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导致了灾害频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是双向的。

那么,如何实现自然与人类的融合?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不能无限地剥削自然。

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后代留下良好的自然环境。

这意味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这可以通过设定自然保护区、限制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来实现。

此外,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引导人们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在实现自然与人类的融合过程中,科技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技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对有限能源资源的依赖;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论述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

论述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

论述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
自从人类存在以来,我们一直与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水
域和大气等物质元素,以及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

我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繁衍、工作和消费资源。

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础条件。

我们依赖土地上的作物和养殖动物来获得
食物,依赖水域供给我们饮水和捕捞资源,依靠气候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降水条件。

正是通
过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才能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我们进行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活动,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导致了森林砍伐、土地退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我们也改变了
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建筑和城市化,填海造陆等工程。

这些活动对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
消耗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也需要通过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合理互动来保障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明智地利用
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我们可以减轻对自
然地理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我们的行为直接影
响着自然地理环境,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们需要保护和尊重自然地理环境,与之和谐共生,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和消耗。

浅谈人与生态环境关系

浅谈人与生态环境关系

(浅谈人与生态环境关系)一、什么是生态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及整个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生态环境日渐严峻。

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生态问题的现状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当今尤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废弃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核污染、水资源枯竭、海洋污染、噪音污染等。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

比20世纪初增加20%。

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

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而实现的。

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

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

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

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l%,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

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

[3] 废弃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

当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冲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出现了冲突。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冲突,并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方法。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空气、水、食物等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人类依靠自然进行农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获取所需的物质财富。

同时,自然也给予人类以美的享受,如壮丽的山川河流、多样的动植物等。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人类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出现了冲突。

首先,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破坏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纯净度,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过度的采伐和砍伐导致了森林的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人类的活动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这些都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冲突的体现。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引发了冲突。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例如,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了土地沙漠化。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然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并非无解。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非单方面的征服与利用。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消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例如,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来规范人类活动,保护自然环境。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摘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生存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变迁,指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后分析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与适应,强调了双方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接着讨论了人类与环境的共生与共赢,提倡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然后探究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了双方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

最后, 论述了人类与环境的调节与平衡,强调了双方之间需要良性互动维持平衡。

在结论部分, 讨论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永续共生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共同致力于实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关键词:人类、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破坏、适应、共生、共赢、相互依存、调节、平衡、和谐发展、永续共生、重要性。

1. 引言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人类依赖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和条件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同时也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进行改造和影响。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上,只有保持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正确认识并积极维护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该努力保护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变迁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变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天定胜天”、“人定胜天”、“人天和谐”三种形态。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为出发点,用自然辩证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对立方面与统一方面。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观、对立、统一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受到了关注。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一)“天定胜人”: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弱者。

人类不仅对自然界的奥秘无法理解,而且也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力。

其生活必需品直接地依赖于自然界,生存与生命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崇拜感。

原始社会基本没有科学技术,但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把最常见的自然物稍加改变使之成为捕猎食物、建筑巢穴的工具和手段。

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人类学会了使用火。

火的使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初级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人终于超出其他动物,开始有目的地改造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斗争。

然而,原始科学技术毕竟还处于萌芽状态,远不足以武装人类与强大的自然相抗衡。

在热带地区,生存方式以采集为主。

在寒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捕鱼。

从人对自然的关系来看,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只是处于一个顺从、被动的方面,人类依然保持着对自然母体的直接依附,靠自然界的恩赐而生活。

由此,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和谐。

(二)“人定胜天”: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在由“天定胜人”到“人定胜天”的观念的转变过程中, 基督教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与冲突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与冲突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与冲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纷繁的话题。

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常常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古代,人类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人们依靠自然资源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的活动开始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引发了与自然的冲突。

一方面,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体现在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现象上。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源。

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取了丰富的食物、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

同时,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渔业、矿产资源等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自然的恩赐。

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的珍视与保护上。

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开始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

如今的人们奉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号召我们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以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然而,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回避的。

人类的活动与发展使得自然界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大规模工厂和城市的建设,林木被砍伐,生态系统被破坏。

水、空气和土壤也因为人类的污染而变得污浊和不可使用。

当人类的追求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理念发生冲突时,人们常常选择忽视环境保护,而使其受到更大的破坏。

例如,能源开发是当今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由于燃烧这些化石燃料所产生的能量巨大、成本相对较低,许多国家依然在大规模地开采和使用这些能源,而忽视了清洁能源的开发。

这种利益驱使下的冲突,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为了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目标,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人们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从根本上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

其次,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

此外,科技进步也是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依存又是矛盾的。

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人们既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力量,又常常面临自然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的一些方面。

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自然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满足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历史上,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掌握了农业、养殖等生产技术,使人类获得了灌溉、水力发电等重要发明。

同时,人们也发展了和谐共生的观念,尊重自然的生态平衡。

例如,在传统农业中,人们通过放牧和轮种等方式,保持土地的肥沃和生态多样性。

此外,塑造自然的意识也常常通过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以此传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然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的活动常常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暴露无遗。

例如,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导致的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外,过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和生态灾难的风险。

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环境教育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其次,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促进环境责任的倒逼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绿色技术的应用。

此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各国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协议和行动计划,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重要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矛盾点

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矛盾点

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矛盾点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久了,但现实中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总是和谐的,反而是矛盾重重。

人类一直试图影响和改变自然,通过技术、工业、城市化等手段,许多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环境问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例如,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在我们不断地提醒我们,人类不能无限制地掠夺和破坏自然资源。

我们所获得的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对自然的破坏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自然环境提供了我们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以及我们所依赖的所有资源。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和维护它,以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

此外,自然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依据,自然景观、气候和季节变化等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平静思绪。

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

从食品和水资源到天然药物,自然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大部分材料。

自然还支持着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有些生物是重要的环节,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饮食以及生理健康发挥巨大作用。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和改变,往往也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改变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一个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应该是一个平衡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随着我们使用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量,我们应该意识到与自然共存必须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而自然也具有自我保护与平衡的能力,自然会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而调整和自我修复。

从技术、经济、文化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讨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矛盾点也早已显而易见。

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态危机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过去几年中,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导向,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重视生态,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

在此基础上,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和经济对自然的不断掠夺,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平衡我们的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剖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生态平衡

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剖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生态平衡

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剖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剖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呼吁保护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呼吁人们保护生态平衡,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往往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

1.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污染和过度开发,使得很多地方的水资源短缺。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使得许多河流和湖泊变得污浊不堪。

此外,过度抽取地下水也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2. 森林砍伐和生态系统破坏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动植物的栖息地,还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维持气候平衡。

然而,人类为了开发土地、获取木材和扩大农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砍伐森林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的加剧。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威胁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和过度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一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对人类和自然生态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气候变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问题。

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类的活动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还直接威胁到了许多物种的生存。

过度捕捞、破坏栖息地、非法贸易等行为,导致了大量珍稀物种的灭绝。

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令我们失去了宝贵的生物资源,也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呼吁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了维护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迫切需要保护生态平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和冲突

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和冲突

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和冲突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为一种高度自觉的物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

在人类的过程中,进步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面临着对土地、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耗竭和损坏,这就带来了许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环境的结果,是自然环境下胚胎发育长成的产物。

因此,人类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说不尽的关系。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取得和利用资源、发展和创新科技、进行人文建设,都必须借助环境的及时供应和支持。

同时,人类也在环境中承受着自然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威胁。

无论是洪水、地震、风暴的自然灾害,还是由于人类不恰当的行为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破坏,人类都在环境中面临着显著的风险和挑战。

人们不能忽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必须从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看待这种关系。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冲突然而,由于人类以创新和发展为主导,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水平,使得人类有能力改造或破坏自然环境。

此时,无论是因为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交通密度增加所引起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是新兴技术的推广和落地所带来的环境风险,都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产生冲突,呈现出赢者通吃、自然生态受害的状况。

由此形成的问题,不仅损害了环境自身的质量、生态、景观和地理状况,还导致人们的健康、安全和福利得不到保障,影响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心理状态,并且威胁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大陆哺乳动物群和海洋生态等资源。

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从人的角度来看,应该对环境负责,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和活动过程中,遵守环保原则、采取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法律规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公众参与等方式是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手段,人类社会不能对此置之不理。

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在考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信以这种方式开展工作,不仅符合社会预期,也要体现企业和人民的责任使命,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类和自然的生命再也关系。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摘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意义重大,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破坏导致环境的恶化,而环境的限制与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的发展。

只有通过协调与发展,人类与环境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类与环境关系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只有共同努力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类需要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人类、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相互依存、利用、破坏、限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 引言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意义重大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意义重大,这是因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我们拥有能力改变环境,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需要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意义重大,只有认真对待这种关系,才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依赖,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的质量,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人类对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了生态平衡。

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的矛盾与调和探索

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的矛盾与调和探索

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的矛盾与调和探索人类始终在与自然生态的矛盾中不断地探索与调和。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得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生物物种受到威胁,环境变得更加污染和恶劣。

这个问题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使用和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也在迅速加快。

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的矛盾,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人类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掠夺和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加快,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改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类活动导致了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加速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自然灾害,如酷热、洪水和干旱等。

其次,人类活动的城市化、农业和工业化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采石、建房、修路、开垦土地、放牧、开矿和砍伐森林等经济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消失,使生物物种越来越面临灭绝的威胁。

最后,人类快速扩张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对水、空气和土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和变质,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和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二、如何平衡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调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物种、环境、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复原力。

国家和民间组织应该严格限制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的行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应该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事件双方要积极参与其中。

第二,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相应地选取或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可再生能源、可持续的建筑、在能源、交通、农业和其他领域中使用可再生材料等。

探讨人类与自然界关系

探讨人类与自然界关系

探讨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人类初始,由于人对大自然的充分依赖,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感性和谐”。

发展到近代,由于人文和科学的力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

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世界性的生态危机。

如今,人们重新审视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它已成为当今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崇尚和谐”已是当代人的呼声。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自己。

怀特海认为,当一个实体“能将自己所属的更大整体纳入自身的范围之内时”,它才是它自身;“反之,也只有在它的所有面都能渗入它的环境,即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同一个整体的时候,它才是其自身。

”[1]人类与自然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在这具有整体性的和谐中,才会显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所以,人类要有效地参与自身及其社会的发展过程,就要同自然建立整体性的和谐关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牧羊人和羊的关系一样(海德格尔比喻),人应该精心地看管“自然之羊”,呵护自然。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要想使自然正常地存续下去,其自身也要在必需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和自然共存。

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

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表明,这样的认识并不是最佳理念。

因此,很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加以审视。

有利于人类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把人类长久生存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人类在追求这一伟大的理想过程中,会自觉地与自然和谐共荣。

一、简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实现哲学革命后,确立了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观,并具体到生产方式的历史分析中,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相互联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首先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

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

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

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人类与自然的发展历经三个时期:古代的自然统一时期,近现代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时期和当代社会倡导的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本文着重探求人与自然对立情感是如何一步步地产生的,并从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在今天,我们不难看到一幕幕令人痛苦的场景。

近有中国五大河流,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到污染,以致水土流失,森林减少,沙化扩展;远有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小白熊、深海的珊瑚,都受到各类有毒化学剂的污染;地球母亲的生命正一天天被蚕食,她痛苦、她颤抖、她呻吟,可是有多少人理会呢?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关系不断演化推进的历史。

这里所谓的自然指的是地球上除人类外所有物种山川共同组成的体系。

从古代的自然统一时期,近现代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时期和当代社会倡导的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被认识得越来越深刻,已早以不是过去简单的依赖或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共享,协同发展的关系。

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诠释,那就是唇亡齿寒。

不可否认,自然孕育了人类的演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类的母亲。

但多年来,人类自身却形成了对自然的敌视和对抗,人类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这样的情感呢?本论文着重探求人与自然对立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并详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古代自然统一时期古代统一时期包括原始时代和农业时代。

原始时代是人类利用环境的蒙昧阶段,在这个时代,人与环境关系的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自然对人类的主宰。

农业时代是人类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了初步的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

应该说人类对自然的对立起源于这一时期过程中,人类在自然强大的力量面前所表现的无能为力。

这时人类对自然的对立只是一种萌芽并产生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但这种对自然对立的萌芽却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极具影响力。

应用文-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

应用文-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

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摘要:\xa0\xa0\xa0\xa0人类与自然的历经三个时期:古代的自然统一时期,近现代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时期和当代倡导的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本文着重探求人与自然对立情感是如何一步步地产生的,并从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xa0\xa0\xa0\xa0在今天,我们不难看到一幕幕令人痛苦的场景。

近有中国五大河流,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到污染,以致水土流失,森林减少,沙化扩展;远有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小白熊、深海的珊瑚,都受到各类有毒化学剂的污染;地球母亲的生命正一天天被蚕食,她痛苦、她颤抖、她呻吟,可是有多少人理会呢?\xa0\xa0\xa0\xa0\xa0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关系不断演化推进的历史。

这里所谓的自然指的是地球上除人类外所有物种山川共同组成的体系。

从古代的自然统一时期,近现代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时期和当代社会倡导的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被认识得越来越深刻,已早以不是过去简单的依赖或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共享,协同发展的关系。

用我们中国传统来诠释,那就是唇亡齿寒。

\xa0\xa0\xa0\xa0不可否认,自然孕育了人类的演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是人类的母亲。

但多年来,人类自身却形成了对自然的敌视和对抗,人类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这样的情感呢?本着重探求人与自然对立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并详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说明这个问题。

\xa0\xa0\xa0\xa0一、古代自然统一时期\xa0\xa0\xa0\xa0古代统一时期包括原始时代和时代。

原始时代是人类利用环境的蒙昧阶段,在这个时代,人与环境关系的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自然对人类的主宰。

农业时代是人类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了初步的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

应该说人类对自然的对立起源于这一时期过程中,人类在自然强大的力量面前所表现的无能为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之对立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当人类刚从动物分化出来,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已处于初级的状态。

早期的人类已懂得猎取食物、取火、制衣、穴居,在各种环境中进行着生存竞争。

然而,因其活动能力有限,只能以生活活动和自己的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这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人们的努力目标仅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变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类开始懂得改变环境,学会了农耕、养殖、穿衣、住房,人口得以大量的增加,特别是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将大片的荒山、草地辟为良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证。

然而,在其发展的背后,与环境的矛盾却显得突出起来。

由于不节制地毁林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毁灭招致荒漠的扩张,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盐化的形成。

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古国变为一片沙荒,也使玛雅人经受不住干旱、洪水、风沙的侵袭,而不得不丢弃自己亲手创造的文明,离开了故乡,……这就是早期的环境问题。

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引起警觉,并未认识到这是环境的报复。

当时,人类生产力尚不发达,对环境的破坏尚不明显,环境问题尚未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故人类仍是我行我素。

到了现代工业时代,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的数量、生活范围和规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胜天”的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环境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的方式和强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问题随之明朗起来,现代工业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投入环境之中,并随着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又把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出来,其中许多废弃物难以处理、同化,使之对人体及生物造成难以忍受的危害。

随着这些有害废弃物的不断累加,造成了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
坏。

现代工业还带来了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农业现代化也派生出来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可见,人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之时,也同样给环境带来消极的副作用,从1934年美国的“黑风暴”到我国大跃进年代内蒙古的“人造荒漠”;从6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以至当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剧增、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这些都是人类与环境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

当然,有对立,必有统一。

从古人类的被动适应,到现代人的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体现出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人类从树栖到穴居,从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发展农耕、畜牧等,这些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过程。

随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现代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反省自己,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应,诸如封山、造林、种草、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视对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对环境的治理等等,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

特别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

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以来,针对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探讨解决的办法,联合国也通过了2000年前停止使用“氯氟烃”的决议;1992年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会议。

这些对策,可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新举措。

必须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的协调。

因此,理顺下列几个关系非常必要: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人类当前的行为或目标要与整体的长远利益和命运相一致,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必须有利于生存环境,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②人类的活动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长久利益,能够健康地幸福地生存下去;
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相互补偿的良性关系,达到协调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互成一体;
④人类文化必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促进人对自然界利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⑤在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工程中,人类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必须健全,全民参与
意识必须加强,主体的决策必须正确;人与环境的协调必须是全方位的协调,必须使人类一直处于地球的最大环境容量或承载量之内,必须一直处于最佳的生存环境状态之中。

总而言之,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否则,那些只考虑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不考虑环境的质量,甚至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的作法,结果只能是破坏了统一,强化了对立,人类发展的需求既不能满足,两者的关系也不能得到改善,而且,环境破坏后的遗患,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