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静安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2016.1
语文学科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民意和舆论童兵
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
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
()能够以此为依据,为民执政,务实谋划。
()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
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公共情绪。
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
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
因此,那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其中,民意的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
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政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
而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
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份较重。
舆论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
朝意夕改,此事此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
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
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
民意充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观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份少、客观成份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有力、威慑性强。
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官方意志体现的
主要是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
在一个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所谓官方意志往往是主要官员尤其是高官的立场与观点,有的情况下,官方意志完全代表着最高长官、行政首长的立场与意愿。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权利关系下,民意不免会受到轻视、蔑视甚至践踏。
⑥就舆论的构成与布局看,一个社会至少存在着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两类。
官方舆论依据与依附于官方意志生成与变动,而民间舆论则主要服从并服务于民众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虽然民间舆论有时可能由于种种压力会屈从于官方意志,也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盲从于官
方意志,但民间舆论在总体和大局上总是从有利于伸张和服务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民间舆论不违背民意,为伸张与贯彻民意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由此观之,民意比之官方舆论、官方意志实在、具体、稳定、尖锐,更有韧劲和耐力,也更有实践力和可操作性。
此外,由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也易转化为行为与行动,即转变为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超过官方舆论场而高看民间舆论场的原因,也是人们超过官方意志而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1.在第①段的三处()中依次填入相应的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为传媒业者为政者为民者 B.为政者为民者为传媒业者
C.为政者为传媒业者为民者 D.为民者为传媒业者为政者
2.第②段引用林肯话语的目的是(3分)
3.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不属于第③段“相当规模群体示向性”民意活动的是()。
(2分)A.选举投票 B.演讲呼号 C.发表微信 D.静坐示威
4.对“民意”和“舆论”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民意具有相对稳定性;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表层的群体情绪。
B.民意厚实有力、威慑性强;舆论因其可变性对官方的压力不如民意大。
C.民意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易于测知;舆论则理性不足,缺乏稳定性。
D.民意更有韧劲和耐力;民意一旦操控舆论就转变为公共、群体性事件。
5.结合第⑥段内容,分析文中所附的两幅图蕴含的信息。
(4分)
6.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19分)
苦涩的复仇[英]奥威尔
①在一个维也纳犹太人带领下,我和另外一位记者参观了这个集中营。
这个犹太人负责对战犯的审讯工作。
他大概二十五岁左右,一头金发,面容俊朗。
集中营建立在飞机场上,围绕牢狱转了一圈后,这个向导把我们带到一个飞机修理库前,其中关押着不同类型的囚犯,用遮板相互隔开。
②飞机修理库是混凝土地面,其中一边躺着一排囚犯,大概有十二个人。
这个犹太人解释说,这些是党卫军的军官,他们得和其他囚犯隔离开来。
其中一个穿着邋遢的文职官员,双臂交叉遮住脸,显然已经睡着了。
他的双脚很奇怪,已经严重变形。
两只脚的形状很对称,但是已经变成
了球形,看起来不像人脚,而像马蹄。
当我们走近这些囚犯时,这个犹太人开始变得异常兴奋
..。
③“这是真正的贱人!”他说,忽然,他用穿军靴的脚猛踢一下,正好踢在那只变形脚凸起的部分。
④“起来,贱人!”他大声喊道,被踢的囚犯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这个犹太人继续用德语重
复着相同的话。
囚犯匆忙爬了起来,笨拙地立正站好。
犹太人忽然变得非常暴怒
..——说话的时候几乎要跳起来——他向我们讲述了这名囚犯的背景。
这名囚犯是“真正的”纳粹党人:他的党员号码证明,在早期他就已经加入纳粹党,职位应该是党卫军政治部门的将军。
很明显,他曾经负责管理集中营,负责各种绞刑和拷打折磨。
简而言之,眼前这名囚犯就是过去五年我们一直在抗争的代表。
⑤与此同时,我也在端详这名囚犯的相貌。
他并不像其他刚入狱的囚犯那样衣衫褴褛。
他的样子的确让人厌恶,但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残忍恐怖。
他两眼呆滞,厚厚的眼镜已经使失神的眼睛严重变形。
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纳粹党,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实施者,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抗的恶魔,如今却沦落到如此令人同情的境地,很明显,他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心理治疗。
⑥后来还发生了更严重的羞辱
..事件。
另外一名身材魁梧,肌肉结实的党卫军官员被命令脱掉上衣,向我们展示腋下党派编号的纹身。
我想知道,这位犹太人是否真的愿意利用他的权力来羞
辱囚犯,他仅仅是——像初次尝试抽烟的男孩一样——告诉自己正乐在其中
....。
⑦去责备德国犹太人或者奥地利犹太人报复纳粹党,听起来似乎有点荒谬。
很明显,这种报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的一家人可能都被残忍杀害;毕竟,给囚犯的不经意的一脚和希特勒帝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但是此情此景,还有在德国的所见所闻让我意识
到,报复和惩罚其实都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确切地说,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报复。
只有在你无能为力时,你才会渴望有朝一日能报复对方,这是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
一旦这种无助的感觉消失,那么渴望报复的愿望也会随之消失。
⑧要是在1940年,一想到能亲眼看见党卫军军官被拳打脚踢,被羞辱折磨,谁不会欢呼雀跃呢?但是当这一切变成可能,却只能让人感到怜悯甚至是厌恶。
据说,当墨索里尼的尸体被示众时,一位老妇人抢过一把手枪朝他的尸体连射五枪,并且大声喊着:“为我那死去的五个儿子报仇!”我想知道的是,在连射五枪后,那位老妇人到底能从中得到多少满足。
很显然,这几年来她都梦想着能有这一天。
但是,她能够接近墨索里尼并朝他开枪的时候,眼前的墨索里尼只是一具尸体。
⑨如今,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德国强制实行这种恐怖凶暴的方案,是因为他们没能提前意识到,其实对敌人的惩罚并不能带来满足感。
只有少数几个虐待狂,才会对战犯和卖国贼穷追不舍,从而可以不断地实施暴行。
不知何故,当惩罚这些战争恶魔的机会到来时,人们对这种惩罚已经没有兴趣了:因为一旦他们被关押起来,□□□□□□□□□□□□□□□。
1945年(选自《奥威尔散文》,高新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有删节)
7.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3分)
8.第②④⑥段加点词描写了“这个犹太人”的表现,对此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兴奋”表现了犹太人对能够完全掌控德国囚犯命运的自得。
B.犹太人忽然“暴怒”,难以自制,表现了对敌人的仇恨之深。
C.“羞辱”既指犹太人的复仇,也暗指作者对此行径感到羞耻。
D.犹太人复仇时“乐在其中”,作者以类比手法剖析了这种心理。
9.结合第⑤段内容,分析作者说“他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心理治疗”的原因。
(3分)
10.第⑦段两个画线句看似表述矛盾,请对此加以评析。
(4分)
11.作者认为“复仇”是“苦涩的”,请在本文基础上对此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4分)
12.根据作品内容,续写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限15字以内)。
(3分)
(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明修栈道,。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2)金张藉旧业,。
[晋]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3),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4)分野中峰变,。
[唐]王维《终南山》
(5),清辉玉臂寒。
[唐]杜甫《月夜》
(6)位卑则足羞,。
[唐]韩愈《师说》
(7)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8)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咏贫士 [晋]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①,孤云独无依。
暧暧②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④,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
②暧暧:日光昏暗的样子。
③宿雾:夜间的雾气。
④翮(hè):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作为贫士的诗人。
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
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14.这首诗的体裁是()。
(1分)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近体诗
15.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以“孤云”自喻,与各有所托的“万族”形成对比。
B.中间四句用独鸟比况,表示与逐队群飞的“众鸟”的区别。
C.由“未夕复来归”可推知本诗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前。
D.量力而行,遵守大道,宁愿忍受饥寒,可见诗人志趣高洁。
16.关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两种说法,请评析之。
(4分)
【甲】世无“知音”,与前文“万”“众”“孤”的对比呼应。
“何所悲”说明寓愤于中,悲不自胜。
【乙】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
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8分)
金知州传 [清]戴名世
①金之纯,字健之,湖广广济人。
万历四十三年举人,崇祯中,由醴陵县教谕历官至兴安州知州。
当是时,海内承平,人不知兵。
流贼①起陕西,官吏或走或死,漫不知守御,于是贼所至,名城皆破。
兴安尤当贼冲.,而旁近郡县若紫阳、白河、洵阳、汉阴、石泉、平利,诸遗民逃徙,
来者不绝。
之纯到官未几,贼即至,简料民兵,经画器械②,为守御计。
是时久旱,夜忽大雨,汉江涨,濠水骤高数尺,贼不能渡,城中益得为备,贼引去。
②水寻涸,复至,拒却之。
凡四薄城,久之食尽,城且陷,之纯请救于旁郡游击唐通。
通以兵至,之纯缒.死士出,与之合,杀贼渠③数十人,贼乃解围走。
御史上言状,天子嘉兴安独死守,
超迁之纯汉中府知府。
未及离兴安而卒,年四十有六。
兴安自被贼,岁饥且疫,之纯给医药,设粥糜,全活.者甚众,死者官为殣④之,民皆感泣,及其卒也,州人醵⑤金共襄,乃得举榇还,州人
哭送百里外乃反。
③唐通者,泾阳人,用兵有纪律,善战。
后积功至总兵,封定西伯。
岁甲申,以居庸降贼,贼方虞.边骑之从河套入也,使遵守石峡。
先是保德州人陈奇瑜为五省总督,实纵贼于车箱谷⑥,
以成甲申之祸,即之纯守兴安之年也。
通故在其麾下,奇瑜好货,家资巨万,阴召通以兵来护其家,于是通移驻保德。
已而,知贼事不成,仍称定西伯,为先帝发丧,旦夕缟素哭临,沿河州县皆据之。
寻大兵定燕京,遗将徇⑦山西,而通以其众降,封为定西侯,解其兵柄,隶之旗下。
居久之,思出镇不得,意郁郁不乐,卒。
④赞曰:金先生之守兴安,本全兴安者,唐通力也,故余为牵连书之。
(选自《戴名世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略有删节) [注]①流贼:指李自成起义军。
后文的“大兵”指清兵。
②简料:选择。
经画:经营筹划。
③渠:首领。
④殣:葬;掩埋。
⑤醵:集资。
⑥车箱谷:地名,在华山峪西。
⑦徇:巡视,巡行。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兴安尤当贼冲.(2)之纯缒.死士出
(3)全活.者甚众(4)贼方虞.边骑之从河套入也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经画器械
..唐通
.. B.之纯请救于旁郡游击
C.贼乃解围
..巨万
..走 D.奇瑜好货,家资
19.将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御史上言状,天子嘉兴安独死守,超迁之纯汉中府知府。
(2)金先生之守兴安,本全兴安者,唐通力也,故余为牵连书之。
20.唐通后来被收入《清史列传》,根据第③段描述的史实,唐通应列入()。
(3分)A.忠义传 B.贰臣传 C.儒林传 D.酷吏传
21.金之纯受官府嘉奖,被民众爱戴,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唐]苏源明
①源明□东平太守征国子司业①,须昌外尉袁广载酒□回源亭,明日遂行,□夜留宴。
会庄
子若讷过归莒,相里子同祎过如魏,阳谷管城、青阳权衡二主簿在座,皆故人□。
②彻馔新樽,移方舟中。
有宿鼓,有汶簧,济上嫣然能歌五六人共载。
止回源东柳门,入小洞庭,迟夷彷徨,眇缅旷漾;流商杂徵,与长言者啾焉合引;潜鱼惊或跃,宿鸟飞复下,真嬉游之择②耳。
源明歌曰:“浮涨潮兮莽迢遥,川后③礼兮扈予桡。
横层沃兮蓬迁延,川后福兮易予舷。
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夜。
夜既良兮酒且多,乐方作兮奈别何!”曲阕,袁子曰:“君公行当挥翰右垣,岂止典胄米廪④邪!广不敢受赐,不念四三贤!”源曰:“所⑤不与吾子及四三贤同恐惧安乐,有如秋水!”
③晨前而归。
及醒,或说向之陈事。
源明局局⑥然笑曰:狂夫之言,不足罪也。
[注]①东平:唐代郡名。
后文的须昌、莒、阳谷、青阳、宿、汶、济上,均为地名;庄若讷、相里同祎、管城、权衡等是当时的几位贤士。
②迟夷彷徨:悠然荡漾。
眇缅旷漾:水面渺远幽旷。
流商杂徵:乐曲悠扬。
长言者:唱歌的人。
啾:吟唱。
嬉游之择:游玩中最妙之事。
③川后:河神。
④君公:敬称对方。
行当:此行应当。
挥翰右垣:担任中书省官员。
典胄米廪:代指国子监司业。
⑤所:如果。
⑥局局:俯身大笑的样子。
22.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2分)
A.随以至矣 B.从于及也
C.随于至也 D.从以及矣
23.对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写于作者调任国子监司业,离开东平之时。
B.全文记述了与友人泛舟湖上,游宴达旦的情景。
C.作别时,友人祝愿作者在仕途上有更大的发展。
D.秋夜临别不免感伤,良宵美景仍萦绕浓浓愁绪。
24.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2分)
25.对第④⑤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广委婉提示作者,要看在老朋友的面上,提携大家。
B.作者回答愿与友人同甘苦,表现了真挚、坦诚的友情。
C.文末将前面对话当作酒后狂言,请友人原谅自己轻诺。
D.高雅的歌词与饶有趣味的对话相交织,行文富有变化。
26.本文既是赠序,也是游记,请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文体特点。
(4分)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些医学毕业生,苦干、实干,细心,经年累月地练习同一套技术,最后熟练地掌握了这套技术,在该领域成了专家。
另一些医学毕业生,能很快学会复杂的技巧,关注细节,又有前瞻性;遗憾的是,他们讨厌反复练习,同一套技术很快让他们厌倦。
不过,最有能力迎接新的疾病的挑战,恰恰又是后者。
静安区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卷参考答案及
评分标准 2016.1
1.(2分)B
2.(3分)评分量表
答案示例:强调舆论对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进程的重大影响。
3. (2分)C
4. (2分) D
5. (4分)从舆情来源看,官方舆论(新闻)所占比例不到一成,民间舆论(名人微博和民间论坛)
占了九成;(1分,见右图)民间舆论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撬动)社会舆论;(1分,见左图)因此,
既形象直观地说明人们为何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对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要引起足
够的重视。
(2分)[指出图的内容,2分;联系原文,揭示图的内涵,2分]
6.(4分)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应该重视、敬畏;(1分)作为民意的初
期或说是表层阶段的公共舆论要及时关注和引导。
(1分)作者讨论民意和舆论,旨在强调执政
者、民意表达者、媒体从业者都要了解和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1分)只有民意表达顺畅,
才有可能构建高效率的政府和和谐的社会。
(1分)[分析(概括/总结)2分,评价2分]
7.(3分)胜利者(犹太人)年轻漂亮
..形成对照(1分);
....(1分),与后文他的无节制的暴行
并与下文纳粹囚犯外形邋遢神情呆滞
........(写出一点即可)形成对照;(1分)
8.(2分)C
9.(3分)这个纳粹军官被俘之后不再是战争恶魔,而只是一个囚犯(1分);曾经的暴行
罪不可恕,但继续惩罚囚犯没有意义(1分);所以要给他心理治疗,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罪恶,恢复正常人的人性和心理(1分)。
10. (4分)第一句强调报复,是因为伤害纳粹囚犯的身体,与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1分)第二句强调不应报复,是因为人在无助时才渴望以虚拟的报复抵抗现实的无力;等到真的战胜了对方,没有必要对囚犯施暴。
(1分)看似矛盾,实则希望胜利者保持理性,以更成熟的方式来对待战犯,消除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2分)
11. (4分)评分标准:概述作者观点,2分;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视野,准确、深刻地表明自己看法,2分。
答案示例1:作者认为,以暴易暴(用暴力来报复和惩罚)是一种苦涩的复仇,不能带来满足感,更不能消除内心的创痛(2分)。
我认为,这样的复仇不仅仅苦涩也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复仇已经不再是目的,而成了实施新的暴行的借口。
“复仇者”即新的施暴者,也极可能沦为新的战争恶魔。
答案示例2:作者认为,以暴易暴(用暴力来报复和惩罚)是一种苦涩的复仇,不能带来满足感,更不能消除内心的创痛(2分)。
我认为,这种复仇不仅苦涩而且无力。
对待没有屠刀的敌人,有必要警惕他们卷土重来。
但在肉体上虐待已经投降的人,并不能结束战争和灾难。
真正的救赎应是来自自我灵魂的救赎。
(2分)
12. (3分)评分标准:符合原文旨意(2分),表述与前文连贯,不超过规定字数。
(1分)答案示例:他们就已经当不成恶魔了。
13.(6分)(1)暗度陈仓(2)七叶珥汉貂(3)登山则情满于山(4)阴晴众壑殊(5)香雾云鬟湿(6)官盛则近谀(7)红杏枝头春意闹(8)山高水长
14.(1分)C 15.(3分)C
16.甲的“悲不自胜”与乙的“亦不足悲”观点不同,是因为“悲”的对象不同,主体情感是相通的:甲认为:诗人是以一己的高洁来对抗整个社会,“悲”的是整个社会的堕落与黑暗;(2分)乙认为:诗人为了坚守志节,甘愿忍受一切,哪怕无人理解,诗人个人也不会为此而悲伤。
(2分)
17.(4分)(1)交通要道;(2)以绳拴人(物)而下(上)。
(3)使……活,使动用法,救活;
(4)忧虑,担心。
18. (3分)D(A.武器/工具;B.武官官职/战术形式: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C.解除对敌方的围困/泛指解除窘境; D.家中的财产)
19.(5分)(1)御史上书
..兴安州能(在其他地方都投降的情况
..(皇上)说明情况,天子表彰
下)独自死守城池,越级提拔
....金之纯(担任)汉中府知府。
(2)金先生守卫兴安,本来
..兴安得到
保全,是靠唐通的兵力,所以我为此连带
..着记录下他的事迹。
(加点处为得分点)
20.(3分)B(唐通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多尔衮,辜负崇祯信任)
21.(3分)(1)有军事谋略:刚一到任,就“简料民兵”,“经画器械”;还善于利用其它武装力量,敢于“缒死士出”,最终守住兴安城。
(2)爱民:在民众“饥”“疫”之中,“给医药”“设粥糜”,救活了许多灾民。
(答对一点,且能结合原文简析,2分;两点3分)
22.(2分)B
23.(2分)D
24.(2分)动静对照:以深水中的鱼和投宿的鸟在音乐声中或“惊”或“跃”,或“飞”或“下”的举动,衬托夜晚湖面的幽静;(1分)鱼跃鸟飞,还增添了夜晚宴游的情趣。
(1分)
25.(2分)C
26.(4分)答案示例:
【赠序】赠序是离别时对朋友的推荐、赞贺、勉励的文章。
本文作为赠序,是作者赴任时写给前来送别自己的袁广等朋友的。
(2分,指出赠序的大意和本文作为赠序的大致内容,各1分)序文中吟歌诗、叙友情、感离别;还针对朋友对自己的请托,表达了自己的志趣,从精神上给朋友以慰勉。
(2分,赠序的共性内容和本文的独特主旨,各1分)
【游记】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本文作为游记,描写了作者和友人畅游小洞庭的见闻和感受。
(2分,指出游记的大意和本文作为游记的大致内容,各1分)本文描绘了湖上美景,赞叹此夕湖上泛舟乃“嬉游之择”;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美景和友情的珍惜,表明作者愿与朋友同忧共乐的情怀。
(2分,游记的共性内容和本文的独特主旨,各1分)
27.参考2015年高考上海卷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