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宋代文学部分

第一章宋初文学

1、白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在宋初学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中,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2、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三个群体组成。“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晚唐体”的盟主则是曾官至宰相的寇准。

3、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西昆体”的盟主是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诗人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西昆体”诗人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相对于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但“西昆体”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缺乏自立精神。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1、词至柳永,发生了哪些新变?(论述)

1、发展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创用新调。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3、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柳永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1)大胆革新词的语言,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2)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3)词的内容,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4、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

凤栖梧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

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1、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简答)

1、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2、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3、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4、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为宋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例如我们学过的散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秋声赋》

第四章苏轼

1、为什么说苏轼是北宋诗坛上的第一大家?(论述)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而就创作成就而论,苏轼无疑是当时的第一大家。主要是从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考虑。

1、首先,在诗歌内容上表现为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的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有积极用世的思想,关心国计民生,他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他长期作地方官,对社会、民生了解真切,耳闻目睹百姓疾苦,将其写入诗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吴中田妇叹》、《荔枝叹》等。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提炼经验,能从极平常的生活和自然景物中发现深刻的道理,并用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表达出来,意味悠深而又饶有趣味,如《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等诗。在苏轼的许多诗歌中都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表露出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

2、其次是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苏诗的用典稳妥精当,且浑然天成,达到了如水中着盐的妙境。苏诗中的对仗则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苏轼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作诗挥洒自如,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

3、再次是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的表现能力。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清人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云:“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亦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4、最后,体现了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苏轼对诗歌风格主张兼收并蓄。苏轼尤其重视两种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所以在评论他人诗文时提出了“清远雄丽”、“清雄绝俗”的术语。苏轼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毫无疑问,苏诗的主导风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至有粗豪而缺少馀蕴的缺点,然而苏诗中许多佳作已经做到了刚柔相济,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5、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