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683b041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7.png)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她的小说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变迁与女性成长的重要议题。
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性气息,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角度出发,探讨其小说的艺术特点和社会意义。
一、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特点1. 情感强烈,感性表达2. 描写细腻,独特视角3. 表达女性情感,探讨命运和幸福二、安妮宝贝小说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形式2. 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3. 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三、安妮宝贝小说的社会意义1. 呈现当代女性成长和生存状态2. 反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变迁3. 引导青少年审视与思考自身命运四、《橘子酒》:安妮宝贝小说的代表作品1. 描绘了女性与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2. 表现了女性性、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3. 探讨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及其对人生的影响五、《把时间留给我》:安妮宝贝小说的另一代表作1. 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2. 探讨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转变3. 反映了人生的重要抉择及其影响六、安妮宝贝小说的阅读价值和时代意义1. 体现了女性文学在当代小说中的重要地位2. 提倡积极向上、勇敢面对生命的态度3.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价值与意义七、安妮宝贝小说的缺点和不足1. 过分情感化,缺乏理性思考2. 过于开放和激进,有可能引导读者产生不良影响3. 文学形式和美学价值较弱八、安妮宝贝小说的改进方向1. 加强理性思考和品位培养2. 深化文学艺术修养,提高作品的文学品位3. 更好地展示社会纵深和厚度,提供更多的启示与思考九、结语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表达和生命追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人生启发。
以宽阔的胸怀和敏锐的观察力,她将生活中的点滴变成了小说中的宝贵收获。
虽然在文学形式和美学价值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但我们相信,作者会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727b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6.png)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第一篇: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读安妮宝贝的书,总是同样的心情,很压抑,很低沉,无法让人高兴起来,不管是八月未央,彼岸花,还是莲花。
安妮宝贝总是以她细腻的笔触,跳跃的文字,神秘的气息,来演绎一段段悲伤的爱情,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表现爱情的崇高呢?颓废的文字中总是充满血腥,崇高的爱情产物总是医院里冰凉的手术台,总是血淋淋的阵痛和人性的堕落。
书中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
中年男人纪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苏内河。
苏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
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而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爱情就是背靠背,纪善生与苏内河从十三岁认识开始,就认为对方是唯一的朋友,每一次见面,同室而居,都是背对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
尽管两个人没有最后走到一起,但两人一直深爱对方。
苏内河先是同中学美术老师私奔同居,导致身败名裂,堕胎宫外孕,后又与公司上司同居,然后欧洲寻母周游世界,与法国人匆匆结婚又匆匆离婚,最后躲进墨脱支边教书。
纪善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发展娶了公司董事长的小女儿,事业一帆风顺,但是他觉得和妻子貌合神离,只得离婚隐居在家。
直到两年前接到从墨脱传来内河因护送学生而跌入雅鲁藏布江的消息,他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真爱,决定遵守承诺,去墨脱看望内河,尽管她已经死亡,化为莲花。
在拉萨的小旅馆,遇到了庆昭--一个过时的作家,两人结伴翻越丛林雪山去墨脱看望内河。
途中,庆昭和善生仍然同居一室,却相敬如宾。
庆昭被善生的深情打动,也发现了自己生命的动力,然而他们注定要各奔东西。
一个平常的夜晚,善生偷偷离开了庆昭,在盛满水的浴缸中割腕自杀,在阳光照耀下,寂静无声地死去。
三个主人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自的创伤和阴影,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徒步探险,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旅途,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发现--爱就是背靠背,是无法逃避的。
蝴蝶梦读书心得
![蝴蝶梦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e724ee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b.png)
蝴蝶梦读书心得《蝴蝶梦》是中国当代作家安妮宝贝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旨在通过女主角明渡蝶子的人生经历,探讨现代都市女性的成长与自我解放。
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主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情节展开,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第一章重塑自我小说一开始,明渡蝶子是一个旁人眼中的标签:婚姻失败,职业不稳定,生活迷失。
然而,她并不甘心被束缚在这些标签下,她希望摆脱成见,重塑自己。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是否也在被一些外界定义所局限,是否也应该更加勇敢地去寻找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第二章爱与自由的选择在明渡蝶子与梁思凡的感情线中,作者将“爱与自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渡蝶子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在追求梁思凡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她开始反思,是否这个追求真的值得。
最终,她宁愿选择自由,放下对梁思凡的依赖和执念。
这种选择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爱情不应该成为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应该与自由共存。
第三章女性意识觉醒母亲的去世,让明渡蝶子深切感受到作为女性应有的责任和力量。
她开始思考婚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最终选择了离婚,用行动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他人的附属品。
这让我思考了现实中女性在婚姻中的处境,提醒了我要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不断成长。
第四章反思社会现象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背叛和欺骗等情节,揭示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
明渡蝶子的经历让我深感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实,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道德底线,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第五章自由职业与独立人格明渡蝶子的职业选择是自由撰稿人,这也体现了她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内心。
她不愿被固定的工作所束缚,选择了追求梦想的道路。
这引发了我对自由职业的思考,让我认识到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
第六章勇敢面对内心明渡蝶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由梦境和现实交织的幻觉空间,她在其中与自己对话,勇敢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挣扎。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内心,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内心的犹豫和挣扎。
[语文]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对比(教师论文)
![[语文]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对比(教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c9043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d.png)
张爱玲与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对比摘要:张爱玲和安妮宝贝是现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女作家。
作为女性作家,两人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绝望、苍凉、感伤等特点。
但同时两人笔下的女性形象又具有不同点。
张爱玲给我们塑造了一些重婚姻,追求物质享受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而安妮宝贝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个重感情,注重精神享受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安妮宝贝;女性形象1.引言张爱玲和安妮宝贝都是影响文学巨坛的成名女作家。
张家玲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横空出世,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刻画了这一时期众多女性形象。
她们都是一些绝望感伤或受尽凌辱,或追求物质享受,或重婚姻的中国传统女性。
“仰脸向着当头号的烈日,我觉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着像一切的惶恐的未成年的人”1这是在她童年时期就深深地体会到了恐惧与绝望。
使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凄惨,悲凉的命运。
安妮宝贝是一位外表平静,而内心挣扎的思想诡异的网络女作家。
她喜欢深夜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喜欢浸泡在广阔无边的黑夜当中,向另一个虚拟的世界倾述自己的内心,使无数受伤的灵魂交换了寂寞。
许多读者都习惯于在黑夜感受安妮宝贝,体味她那种独特的缺憾美。
所以在安尼宝贝作品中女性都具有绝望、苍凉等特点。
她的作品其实叙述的是一个一个女子的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单一化重情感且追求精神享受的新女性。
虽然用的是不同的名字,叙述的是不同的故事情节,但都具有相同的悲剧命运。
2.两人笔下女性形象的相同点作为女性作家,两人笔下的人物具有某些共性。
张爱玲和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绝望的,苍凉的,都在不停的寻找某种寄托,都具有相同的命运。
2.1 她们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绝望、苍凉、感伤、压抑等特点。
都具有相同的悲剧命运。
张爱玲认为女性悲剧是人生悲剧的一部分。
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夷的一角”。
2因此构成了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苍凉、压抑等特点。
或扭曲变态,或压抑焦虑。
她让读者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凄凉而悲惨的结局。
论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6147b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8.png)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论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在新世纪文学中女性写作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心理视觉和自我体验揭示了现代女性的价值观与生存环境,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安妮宝贝的创作。
她的小说里写了大量的城市女性的形象,她们内心孤独、空虚、寂寞,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女性写作女性形象性别女权(一)女性形象之一孤独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大多都是城市的边缘人,她们受过很好的教育,因此有了独立的思维,从而摆脱了男尊女卑的传统价值观;她们大多是白领阶层或者是自由撰稿人,虽然工作不稳定,但都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因此有了不俗的品味和物质追求。
虽然在现代社会里,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高,似乎摆脱了依存男性而活的尴尬局面,但大多数这样的女性最多也就停留在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上,而与这些女性不同的是,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却有着强烈的女权意识,在她们的世界里,似乎女人比男人更加高尚,地位更加尊贵,无疑,她们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另类的个体,她们天生的血液里渴望得到男性的爱或者保护,但骨子里的反叛的女权意识却让她们道貌岸然凌驾于爱情至上,她们一边渴望爱情,一边又追求自由,因此,她们是及其矛盾的异族,这也就注定了她们的孤独。
孤独的人必然在人格上是有缺失的,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几乎每一个的心理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缺失,她们敏感、傲慢、神经质。
她们用这些捍卫自己的,保护自己,但事实上,她们依然是天生的弱者,因此,她们不会得到完满的结局,注定了永远的孤独。
就像《告别微安》里的他和薇安,他和乔。
他和薇安精神上的互足,而薇安却最终也没有与他见面。
他对于乔的无法满足,又最终导致了乔的死亡。
不过在《告别薇安》里,这种在孤独中对于爱的变态的渴望最终在美好的自然中得到了净化,“他终于可以在心里轻轻地对她说,再见,薇安。
”这不仅是对薇安告别,也是在对一种阴暗的孤独告别。
最终微安依旧孤独。
同样,在之后的《暖暖》、《瞬间空白》、《彼岸花》这些小说中,这种孤独率增不减,我们看到的,都是女性的遍体凌伤。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2dafd5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9.png)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年轻作家,她的小说经常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安妮宝贝小说的特点是感性化写作,她常常用她独特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理解和描述,特别是对女性情感的描写,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下面将对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进行探究,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文学魅力。
一、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特点1.安妮宝贝小说的基本特点2.感性化写作的内涵和特性3.安妮宝贝小说的情感色彩与文学价值二、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风格1.大量使用意象化写作手法2.摒弃传统写作方式,注重表达情感3.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和格调三、安妮宝贝小说女性情感的表达1.女性情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对女性情感主题的深刻表达3.女性情感的启示和疗愈功能四、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家庭情感1.家庭情感的特殊性和价值2.家庭中亲情、爱情等多重情感的交织和冲突3.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家庭情感启示五、安妮宝贝小说中的人生哲学1.对生命的不同层面的思考和探索2.面对人生的选择、挣扎和痛苦3.哲学思考对安妮宝贝小说的启示和意义六、安妮宝贝小说中的爱情观1.对爱情的启示和思考2.对不同类型的爱情的探究和描绘3.对爱情的理解和塑造七、安妮宝贝小说中的人际关系1.对不同关系的描绘和探究2.人际关系的种类和变迁3.人际关系对安妮宝贝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八、安妮宝贝小说的社会反应1.社会背景对安妮宝贝小说的影响2.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3.安妮宝贝小说的社会反应与价值九、结论1.安妮宝贝小说的文学魅力2.感性化写作对文学的发展的意义3.安妮宝贝小说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一、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特点该提纲主要是阐述安妮宝贝小说感性化写作的特点,对感性化写作进行简单的概述。
具体来说,需要探究感性化写作与安妮宝贝小说的内涵和特性,以及安妮宝贝小说中的情感色彩和文学价值。
二、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风格该提纲主要是探究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风格。
盛开在心底的莲花
![盛开在心底的莲花](https://img.taocdn.com/s3/m/ba3af91169eae009581bec88.png)
盛开在心底的莲花作者:刘希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本文主要从女性传统思维的突破与重建、男性形象的缺位两方面探讨了阅读安妮宝贝《莲花》之后的感受。
以此为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莲花》;安妮宝贝;读后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安妮宝贝所著的《莲花》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她的大部分作品中,对于作品的解读主要是站在女性主义角度,追求女性的独立与自由。
其主题趋向阳关和积极,并在作品中探讨了生命形态的种类。
因此,这是一部有关寓意、心灵温暖的历史小说。
同时也是安妮宝贝对生命途径和意义的全新演绎。
一、女性傳统思维的突破与重建20世纪70年代,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海伦·西苏提出了“女性写作”这一理论,女性身体写作是其核心思想。
她认为传统的写作被父权制美学所控制,这样会严重降低女性的话语权。
要想提高女性的话语权,女性应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欲望来行文。
这一行为称之为身体写作。
而安妮宝贝就是身体写作的践行者。
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描写的是她的所感所见,这就使得她的创作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
与此同时,在她的作品中透露着女性思维的突破与重建这一理念。
[1]《莲花》是安妮宝贝所著,其故事情节来源于一次西藏之行。
在序言中,她回忆道:“每晚在山谷中的木头棚子里留宿……而不是被塌方和泥石流砸死”。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安妮的旅途充满凶险。
安妮身体力行地投入旅途,虽然这趟西藏之行存在危险,但是她依然将其视为一条坚韧静默的路途,并最终成就了她超脱于世的《莲花》。
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是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
其中,漂泊是她们精神独立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比如未央(《八月未央》)、安生(《七月与安生》),她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禁锢于“世俗房间”的柔弱女性。
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即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且在漂泊中找寻自己的梦想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谈《七月与安生》的改编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谈《七月与安生》的改编](https://img.taocdn.com/s3/m/97e3fb5f783e0912a3162a00.png)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谈《七月与安生》的改编作者:王一帆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1期《七月与安生》是大家熟知的安妮宝贝的代表作之一。
2016年 9 月被改编成电影,并收获了较好的电影口碑。
影片沿袭了原著小说中优秀的人物塑造的特点,打破了小说中向男权妥协的思想局限,主张女性认可自我、自由选择。
一、小说中的女性观《七月与安生》体现了安妮宝贝早期创作中的女性观。
小说主要以兩位女性角色为叙事对象展开故事。
人物关系清晰简洁,体现了多层次的女性观念。
作者在小说中设置了两种性格反差较大的女性形象。
七月出生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之中,她从小被父母疼爱关心,学习成绩优异。
顺利的就读于于重点高中又考上大学,毕业后遵循安逸的生活轨迹,选择去银行上班。
成为朝九晚五中的一员。
七月珍惜现状所拥有的一切,渴望将这种清闲安逸的生活状态保持下去,做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安稳居家女人。
正如七月给在西安工作的家明打电话,她说:“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家明。
有你,有父母弟弟,有温暖的家,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的生活。
我不想漂泊。
”安生虽然名字叫安生,但桀骜不驯,渴望自由。
安生不同于七月,她选择四处漂泊的生活方式。
她从小就喜欢爬到树的高处,眺望远方的河流和铁轨。
当她和七月爱上了家明,为了成全七月的安稳与家明的幸福,她宁愿自己背负这份感情出逃远方四处漂泊。
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其实都是对另一个形象的互相补充。
不管是七月还是安生,作者对于女性的抉择持以悲观态度,文中女性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难以摆脱传统命运的束缚。
爱情和友情在文章中成了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关系。
七月与安生在小说中表现更多的是争夺恋人而不是寻找自我。
安生与家明的背叛成了安生一个人的错误,浪子回头的家明可以不被追究重新得到了七月的原谅,而安生却被抛弃,因为难产而死。
在小说的叙事中,当女性面临爱情关系的时候,女性依然是依附于男性,往往听从男性的选择和意志,处于被动的“他者地位。
二、影像中的女性表达文学叙事依靠文字书写,而电影叙事主要依靠镜头和剪辑。
安妮宝贝读书心得
![安妮宝贝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663ef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3.png)
安妮宝贝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安妮宝贝的一些作品,包括《喜宝》、《喜宝2》和《喜宝3》。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安妮宝贝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喜宝》系列中,安妮宝贝通过喜宝这个角色,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孩
成长的过程。
她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即使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时,喜宝也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一切。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此外,安妮宝贝的文字表达也让我深受启发。
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安妮宝贝的作品,我受益良多。
她的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
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还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2469c28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0.png)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小说激发了读者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共鸣。
本文将通过对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分析,探讨她在文学领域的成功之处,并介绍其小说给读者带来的心理效益。
以下是本文的提纲:一、安妮宝贝的经历和成就安妮宝贝的生平、创作路径、获奖记录等等二、安妮宝贝小说的风格和特点语言风格、文学手法、情节设置等等三、小说中的主题与意义安妮宝贝小说所探讨的主题、背后的深意与启示四、小说的情感触发与共鸣安妮宝贝小说给读者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内心震撼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安妮宝贝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和情感表现六、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安妮宝贝小说中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反思七、小说中的性别视角安妮宝贝小说中性别视角的敏锐和独特性八、小说的文化价值安妮宝贝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九、安妮宝贝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安妮宝贝小说在当代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9个提纲的论述,相信读者们能够了解到安妮宝贝小说的特点及其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读者对于安妮宝贝小说的文学兴趣,从而深化其对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1.安妮宝贝的经历和成就在这部分中,可以介绍安妮宝贝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等。
借助这方面的资料对于安妮宝贝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论述打好基础。
2.安妮宝贝小说的风格和特点在这部分中,可以详细探究安妮宝贝小说的语言风格、文学手法和情节设置等,描绘她特有的文学氛围。
3.小说中的主题与意义在这部分中,可以从安妮宝贝小说的主题入手,主要介绍其小说所探讨的主题、背后的深意和启示,旨在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小说,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4.小说的情感触发与共鸣在这部分中,可以介绍安妮宝贝小说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内心震撼,为读者提供实践和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身情感,并从中得到安慰、支持和理解。
5.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这部分中,可以从安妮宝贝小说的人物刻画、塑造和情感表现入手,详细分析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等等,让读者更好地记住小说中的人物,从而深入理解小说情节和主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d2ab4ebe1e650e52ea99da.png)
毕业论文题目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安妮宝贝笔下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大多数是对外封闭的,无论是她们爱着的人,还是爱着她们的人,都很难走进对方,越是想爱越会受到伤害。
这种封闭是一种内心孤独的外在反映。
她们挣扎于颓靡的都市物欲,被情欲所掌控,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徘徊,寻找灵魂的归宿。
这些女性人物的特点是显著的,童年的伤痛经历使她们成人后缺乏安全感,性格中带有孤独的缺陷。
为了摆脱孤独,她们试图通过恋爱和漂泊,找到灵魂的出口,她们会选择自己超脱的方式,包括死亡,但随着时间的变换,她们追寻更多的是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关键词】安妮宝贝女性伤痛心灵审视解脱目录绪论 (1)第一章城市的“边缘人” (2)第一节形成的基源——童年的创伤 (2)第二节直接表现——无尽的孤独感 (3)第二章自我心灵的审视 (4)第一节强烈的都市物质欲望 (4)第二节死亡,既是解脱也是反抗 (5)第三章从盛放的鸢尾到静默的莲花 (6)第一节从弱势到精神自足 (6)结语 (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8)绪论安妮宝贝的作品,总感觉有些阴郁,有些痛楚。
在她描写都市情感生活的文字里,在都市荒凉冷漠的石头森林里,漂泊无根的一群人中,她为这群人书写着寂寞,歌颂者自由,安妮宝贝从来都是个梦醒的绝望歌者。
她始终用她略显沙哑的声部倾诉出了心灵深处的都市情节。
也许这只是一支支她唱给自己的歌,就象小的时候,一个人走路,因为害怕,于是会唱几首歌,为自己驱逐暗夜,却也给同样赶路的陌生人以温暖的感觉。
她是个寂寞的倾诉者,有着漂泊的宿命,她叙述她的寂寞,她的路途,她笔下的女性几乎都拥有者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着坚强的内心和执拗的追求,她们透明,干净,却也硬朗。
她们的精神或许被别人认为是消极的,颓废的,但在我看来,她们的执着让我肃然起敬,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没办法改变它的规则,我们只有去妥协以求得生存,甚至有时候会迷失自己,但是,安妮笔下的女子却不会,她们的心中一直有自己坚持和追寻的东西,她们爱自己爱的,恨自己恨的,只求活得真实,做自己爱的那个自己。
浅析安妮宝贝
![浅析安妮宝贝](https://img.taocdn.com/s3/m/7dce932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5.png)
浅析安妮宝贝第一篇:浅析安妮宝贝以网络作家著称的安妮宝贝,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一部长篇小说《彼岸花》和一部行旅散文《蔷薇岛屿》,迅速走进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作为继琼瑶、亦舒之后内地版的“言情小说家”,安妮宝贝的作品大多围绕着城市男女爱情来展开叙述,在男欢女爱的情感世界里寄托一种与小资情调相伴随的人性的虚无和绝望。
安妮宝贝的作品风格反叛而阴郁,她文字中有暴力,有离别,有伤害,有无尽的绝望与空洞,但是清澈、简洁,有直指人心的纯粹与温暖。
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家的反叛与阴郁很大程度上是追求女性本体欲望的表达,在艺术上,她把“本我”推向前台,注重现实的表现,并对传统的道德观和文化提出质疑。
她小说中的女孩们清一色的富足,只穿棉布的衬衫和裙子,旧的牛仔裤,黑色T恤,光脚穿美丽的鞋子。
她们固执、低调、叛逆,像野生的植物。
这很大程度上符合作者的生活方式。
安妮“接受每一次充满激情的爱情,但不相信它,爱情只能带来安慰不能带来解脱。
每个人都是注定孤独的。
”作者的爱情观加诸在主人公身上,所以在她的小说里,我们找不到理想纯洁的爱情,她笔下的爱情都是无助而脆弱的。
生活对她来说,永远都是告别与流离失所,太多的苦难让幸福总是在远方。
她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选择的,只是我们必须首先经历无尽曲折的道路。
1新小资情调虽然时下流行的小资一说,既不是社会学的阶层概念,也不是完全用经济收入来量定,更多的是指向一种生活的文化品位、情调和氛围。
跟红色革命时代所批判的小资产阶级式的多愁善感、脉脉温情有着血缘上的亲近关系。
但在新的时代语境里,也融入了商业时代大众消费的趋新时尚,成为一种标榜身份的自恋和炫耀。
所谓小资的男女大都感染着现代主义的流行病。
既对世界和爱情充满渴望和期待,又对世界和爱情心存怀疑和不信任。
这种矛盾的心理倾向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得到格外明显的表现。
安妮宝贝的作品中的物欲或者说对物质的偏执,无疑增添了其作品的时尚感。
释读《安妮宝贝》
![释读《安妮宝贝》](https://img.taocdn.com/s3/m/d5884ad480eb6294dd886ca4.png)
释读《安妮宝贝》女友告诉我她最近在看《安妮宝贝》,我脑海里不禁闪了个问号:姐姐告诉我那本书太消极,太落寞,不适合当代青年阅读;女友是个书迷,一旦喜欢上哪本书不惜牺牲爱情也要饱览它---心爱的书。
出于对女友的关心,我不得以从百忙之中抽空解毒一下《安妮宝贝》。
看完了小说集,诡艳,阴冷,落寞令人恐惧。
我不明白为何她的天空总是阴雨连绵,内心总是孤独消沉。
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如果总是以一种性格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原因只有两个:一就是他是小说模型,另一种便是他的文学造诣的确高深莫测,能将他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我自认为后一种说法对安妮宝贝不成立,显然姐姐的说法非常有理.她总喜欢用棉布衣服包裹一个冷艳清绝的女子,没有袜子的双脚装在鞋子里.让人不禁会想起她是否还有体温?想与世隔绝,却无法拒绝寒冷与孤寂,不食人间烟火吗?也不是.当张扬得不到理解,它更多时候还是自生自灭,但我不明白类群体中的人不理解时为何不懂得学会尊重,哪怕是承认它的存在,反而慢慢地去消磨它.人总是在顷刻的心灵碰撞中才会产生共鸣一刹那我似乎体会了无人理解时的孤独的瞬间,同时也体味到了安妮的落寞与孤寂的瞬间.人虽然不完全为别人而活,但却在乎别人的感受,没有了别人的感受张扬便没有了依托.于是乎她便将希望寄托在抽象的爱情上,期盼爱情可以融化一切隔阂,然而当;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反而更加寂寞,爱的时候心也会孤独时,爱情从此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当爱情驱逐不了孤寂时,有希望在纵欲中填充那颗空落的心灵,或者说是宣泄孤寂的压抑,殊不知这种填充或宣泄实际上是一种错误.或许结束生命才是张扬的女子的最终选择,也是一种解脱吧,恰恰是她们的死才换来了成功的代价......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往下写了,再写下去仿佛我已经置身于所谓的小说情境中了.我感觉不到女友看完后的感触,但愿她不会因此而感伤倾怀,因为读者非作者本身!!!。
论小说《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观
![论小说《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观](https://img.taocdn.com/s3/m/1d78e0a92e3f5727a4e96231.png)
论小说《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观作者:李青颖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5期摘要:《七月与安生》是安妮宝贝的代表作,体现了安妮宝贝早期创作中的女性观。
在她的早期小说中一直存在着安稳居家与漂泊沉沦两种女性形象,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始终徘徊在对父权制度的反叛与从另一半身上寻求代偿的纠结心理中,对女性身体的描写体现了她对女性难以摆脱传统命运的悲观态度。
安妮宝贝女性观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家中女性亲属善良、母性而勤劳的特点影响了她对于家的概念的定位,在乡村的童年生活使她追逐自由、向往漂泊,同时也让她体会到了孤独寂寞与安全感的缺失,并最终形成了她早期的女性观。
关键词: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女性观2016年,安妮宝贝的第一本书《告别薇安》以庆山的笔名再版。
在自序中,她说:“十六年之后的我,随着阅历、生活的变迁,在许多心境和感受上,已与那个阶段迥然不同,但它代表的是青春,代表针对青春的最早期的写作。
”{1}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她甘愿将如此为人所熟知的笔名“安妮宝贝”改为“庆山”。
安妮宝贝作为第一批在网络上写作的女性作家,除了具有网络写作的特点之外,还带有女性特色的写作风格。
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她赋予了笔下的女性人物怎样的精神内核。
《七月与安生》作为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可以说集合了她早期的创作特点。
一、安稳居家与漂泊沉沦:安妮宝贝早期创作中的两种女性形象在《告别薇安》的十八个故事里,安妮宝贝设置了两种类型的女性角色:安稳居家与漂泊沉沦,《七月与安生》也是如此。
有时,安妮宝贝让一个角色在两种类型中得以转化;有时,安妮宝贝在小说中设置两个不同的角色,并让二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无论是一个角色的性格转化还是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角色,都是安妮宝贝性格的体现。
看似完全不可融合的性格冲突,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心理状态。
在《七月与安生》中,安妮宝贝塑造了七月与安生两个女性角色。
七月虽叫七月,却安稳娴静。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159793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8.png)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爱情的悲剧意识安妮宝贝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爱情的理解。
她笔下的爱情总是令人感到充满着悲情和悲壮。
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充满充满了爱情的美好、温馨和甜蜜,但是又在不停地受到种种不可控因素的摧残。
她对爱情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人因为内心期望而接近另一个人,却因过于依恋而落入无法自拔的悲剧之中。
例如,她的代表作《把时间当做朋友》就是一部描述爱情悲剧的作品。
小说中的主人公安书立以自己的方式向自己深爱的女孩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料却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最爱、亲密的人,遭受到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
这种爱情的悲剧意识不仅使作品充满着悲伤和哀怨,也反映了一个人在爱情的路上所遭遇的无情现实。
二、人性的悲剧意识安妮宝贝对人性的深厚反思,也是她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所在。
她关注的不仅是情感与命运的反转,更在于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在她的作品中,人总是处于选择与被迫的境地之间,虽然有时候是故意地选择,但往往更多是被迫之下的无奈,缺少自由意志。
而这种无奈的不是由人的努力不足所致,而是因为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禁锢下无法自主决定。
例如,《倾城之恋》中的柳音素和许先生,就处于命运的反转和人性的卑微之间,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并不能改变社会对他们宿命的判决。
三、时间的悲剧意识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时间也常被视为悲剧意识的表述。
她以真实而深刻的笔触表现了岁月流逝和时间流转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痛和遗憾。
例如,《你好,陌生人》中的海棠女子,因为命运和时间的磨折,最终只有一场以哀伤为主题的相遇。
而在《微微一笑很倾城》中,夏至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取得了游戏界的成功,却在成功的背后认识到,时间的流逝正在消耗掉我们每一个瞬间的精彩。
可以说,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不仅在情感,人性和时间的表述上多有涉及,而并且表现得非常卓越而深刻。
她的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令人重新审视人生与命运,感悟爱情。
试论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
![试论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928297e702020740bf1e9b82.png)
试论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论文摘要:作者拟探讨在“女性文学”创作群里从网络文学中脱颖而出,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的作者安妮宝贝文学创作的独异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自我指涉的文学功能通过自叙传的写作的方法来表现是她作为女作家书写女性题材的独特方式;其次,她作品“孤独游离”的主题在对“爱情”和“死亡”两个命题叙述中清晰展现;最后,在对现代城市女性精神情绪的抒发中,采用淡化情节以抒情为主的小说模式也是安妮宝贝创作的特点之一。
论文关键词:自叙传:孤独漂泊:抒情小说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安妮宝贝的名字渐渐为人所熟知,她的作品“辞藻阴郁艳丽,行文飘忽诡异”,主题往往关乎孤独、爱、死亡、漂泊。
在网络成名之后,她又成功的下网,改版成纸质文学,如《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和《莲花》,而售书高居各大图书排行前列,也足以让安妮宝贝骄傲,她的被认可不是20世纪“政治的选择”,而是21世纪“读者的选择”。
而由此以来对安妮宝贝文学创作及作家归位则成了焦点问题。
笔者采取保守的以女性文学的归位来界定。
而不延用“现代先锋小说”、“私语小说”等模糊概念。
虽然“女性文学”本身亦没有统一界定,但本文采用当下相对广泛的定义“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即在肯定女性作家写女性题材的前提下,提出女作家必须具有一种‘女性意识’,来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描写;既要显示出与男作家不同的观点、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又要表现一种女性‘独立’的主体意识”。
就此而言将安妮宝贝的创作归位于“女性文学”是恰当的。
作为女性文学创作的鲜明代表,无疑安妮宝贝也面临着在男权话语机制下女性言语权利的突围,而笔者排斥将安妮宝贝赘述在诸如陈染、林白、卫慧之后的文学批评,安妮宝贝的写作自有其个人的风格与策略,致使她在当代文坛上即使在女性文学的范畴内亦找不到一个她的呼应者、同盟军,一如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与他人只是一朵“彼岸花”的遥望。
《植物女子》安妮宝贝
![《植物女子》安妮宝贝](https://img.taocdn.com/s3/m/7cda0a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5.png)
《植物女子》安妮宝贝是在王府井新天地的一个茶餐厅里,对一个年轻男子突然说起,内心对一类人的喜好。
我说我喜欢植物一样的女子。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已经观察了所限空间里大部分的男男女女。
这是同为写作者的习惯。
眼睛如同一个精细刻度的镜头,冷静细致,自动扫描所有进入范围的对象,寻求焦点来定格。
我一度被一个穿着孔雀蓝绉纱裙的少女吸引,因为她赤脚穿着人字拖,细小洁白的脚趾涂着同样颜色的油料。
这深刻的孔雀蓝,有海水的质地,仿佛可以在断崖独坐来静心观望。
但是他独爱一个骨骼秀丽的女孩,因她和他一样,穿着布裙和球鞋。
但是两个女子都并非出人意料。
亦不够好看。
我们对好看女子的定义是,她若走进人群之中,如同遗世独立,突兀的存在会让他人立时感觉空气发生变化。
而普通人一走进人群,如同水滴汇入海洋,不见痕迹。
这定义不免偏执,却很分明,并且和五官无关。
大都会一直不缺少形貌出色的女子。
每个人走出来,状态亦差不多,都懂得淑女混搭波希米亚的装束,都会混迹各种时髦派对。
淡一淡电影文学哲学诗歌,带着一只微型数码相机自拍照片,字也都写的流畅。
都很知道如何与男人调情以及适当放纵,都会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聪明,有情调,精打细算。
所以,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里,女人很难具备竞争力。
这些城市汇集一切稍微有些小才小貌小气质的女子。
看着她们在身边晃荡,就如同走在山谷看到一树树的艳红桃花盛开。
即使没有观众,也要兀自热热烈烈地开和谢。
而那原本也是和观众无关的事情,是必须要打发掉的妖娆和寂寞。
如若有些男子的品格,便会有一种结结实实的美。
所以,我喜欢略带中性气质的女子。
这种中性气质,不是说她不能穿高跟鞋小礼服裙。
中性气质,在这里代表一种内心格局。
一种独特的情怀。
一种力量所在。
在植物性上来说,若一个少女象墙头蔷薇一样绚烂天真,便是人间的春色。
成熟之后的女子,就当接近树的笃定静默。
若看到不管是何种职业的女子,在人群面前表演欲望太过强烈,用力通过种种媒介来推销和演出,便觉得动物性的一面太过明显。
女性视角下的_八月未央_对安妮宝贝的一种解读
![女性视角下的_八月未央_对安妮宝贝的一种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2b9ef2ba0d4a7302763acc.png)
收稿日期:2007202210作者简介:雷娟(1982~ ),湖北黄陂人,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
2007年6月第26卷 第6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 ia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Jun .,2007Vol .26 No .6女性视角下的《八月未央》———对安妮宝贝的一种解读雷 娟(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摘 要:安妮宝贝是网络文学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的小说不仅体现了超文本性的文学写作的特点,而且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回应了大众文化的潮流。
本文主要是对安妮宝贝的小说的女性视角的特异性作初步的探讨。
其女性视角又是通过解构父系神话、解构母系神话、解构“姊妹情意”三个部分来构成反“菲勒斯中心主义”。
对此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对网络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当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也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安妮宝贝;女性视角;反“菲勒斯主义”中图分类号:I 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07)06-0060-05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安妮宝贝的小说毫无疑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只是她的小说中的爱情带有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独特眼光、独特感受,并且致力于抒发女性的感受来行文。
用性别角色的眼光去看待作品时,我们不能不发现男、女作家对爱情的不同阐释代表着各自的性别文化、性别意识。
男性作家更多的是以“菲勒斯中心”为基点写爱情的,将女性置于“被看”的地位。
因为在传统的写作中,女性的身体是性的对象,要么供男人欣赏,要么供男人玩弄,是男性任意摆弄的性工具,形成了传统的阴茎=权力=话语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女权主义理论认为,在男性中心社会中,拥有男性身份与话语权,即penis ———power ———pen (3p )三位一体的关系)。
正如西苏指出:“这身体曾经被变成陈列的神秘的怪异的病态或死亡的陌生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岸莲花盛开——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董晓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01班)指导教师:赵海燕摘要:安妮宝贝的作品多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漂泊、爱情、死亡等问题展开对于女性生命的思考和关照。
她成功的刻画了一系列处于大都市边缘的女性形象,她们拒绝主流意识,讨厌虚伪,远离恶乱的是非场,保持个性,崇尚自由。
安妮宝贝站在女性的高度,勇敢的对这个世界或唾弃,或赞颂。
该文将从独立漂泊、婚姻生活、姐妹情谊、恋父情结、死亡姿态五个方面分析隐藏在安妮宝贝字里行间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安妮宝贝独立漂泊婚姻生活恋父情结死亡姿态前言安妮宝贝的作品一直在宣扬一种女性的独立精神,她笔下的人物不断的在挑战传统,实现女性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解放。
她曾写到“并不是所有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够得到,而到手的也不一定是心里所想的,我相信宿命,不相信爱情。
”[1]在她的作品中,描写了大量女子在爱情和现实中的挣扎,纵然这些女子始终相信“蝴蝶飞不过沧海”,但她们依然要张开双翅逆风飞翔。
她们表现出比男性更加清醒的姿态,体现了现代女性对自我、情感、人生的明确把握和坚定追求,颠覆了男权话语下女性羸弱,摇摆,依附的传统形象。
《莲花》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自知我的情商很低,和我在一起的男人,到最后总是会被伤害。
她们控制不住我,无法猜度我,我始终让他们感觉不安全,仿佛一起共守的,是一团薪柴有限的火焰,你要眼看着它们逐渐熄灭灰冷,不能说我没有爱过他们,我曾经热烈地真实地爱过他们每一个人,只是不长久。
我没有信任过任何感情的长久。
”[2]安妮宝贝把都市男女的爱情写的真实而残忍,她笔下的女主角们信仰真爱,却又难以寻到与自己在精神上和谐统一的伴侣,于是只能在爱情的道路上颠沛流离。
安妮宝贝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心理世界,并且站在人生和哲理的高度,审视生命和人生的本质,表现对女性爱情,婚姻,生育等问题的思考和深切感悟。
爱情是一场幻觉,爱一个人,最终不过是爱上自己。
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在追求内心期盼的爱情时,并不将希望全部寄托在男性身上,她们经历残酷现实的考验,独自漂泊,保持着自尊自立的人格特征,试图与男性并肩观看这个世界。
1.独立漂泊漂泊是安妮宝贝作品的一大主题。
她曾写到:“生活对我来说,不存在安稳的概念,我始终在路途上,在流离失所的路途上。
我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转换我自己,敏感和激情,那是和灵魂相伴的东西,和生活本身无关。
” [3]安妮宝贝笔下的女子多处于人在旅途的状态,停留在不同的城市,演绎不同的情缘际遇,出发,流浪,一直生活在别处。
1.1漂泊可能性社会学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其生物性决定的,而是在于他的社会性。
男女两性除了各自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外,还有在心理,习惯,志趣,行为方面的不同。
波伏娃也认为男女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天然的,而是文化的。
女性的这种永恒的女性气质不是既不是由荷尔蒙决定的,也不是由女性的头脑决定的,她们是被她们的环境塑造出来的。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不可撼动,女子要连同物质、身体、灵魂一并交给她的丈夫,所以她们依赖男性,祈盼着男性的宠爱,始终处于被动的任人摆布的地位。
她们不会萌生独立漂泊的念头,因为根本无路可走,男性与女性并不是并立而站,女性始终活在男性的背后,活在见不到光明的阴影里。
由于女性一直被禁闭在家庭生活的小环境中,她们千百年来成为笼中鸟,并甘愿了这种自缚,同时束缚别人。
她们丧失了和男性并肩而立的能力,她们将自己定位为丈夫,家庭,孩子的附属,不曾对世界有新的期待和幻想。
在这种固有的女性生存模式下,女性的依附,无知,软弱更加明显。
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发展使得女性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经济的发展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走出家庭,接受教育,参加社会工作的机会,生育观念的改变和医学革命也将女性从繁衍后代的枷锁中解救出来。
安妮宝贝的作品大多以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上海、北京、广州为背景,展现了一群寻求自身独立、与传统抗衡的新女性。
她们有独立的收入,大胆前卫,与男性保持并肩而立的姿态,不依附,不承欢,桀骜不驯,她们敢于规划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敢于承担自己的命运,在独立行走中实现个人价值和获得人生感悟。
安妮宝贝将漂泊流浪作为突破口,通过这种方式女性重新发现了世界,并开始主动的审视自我。
通过拾回女性的独立生活能力来找回女性生命中坚忍不拔的生命活力。
女性选择漂泊行走一方面是将它当做脱离原有生活圈子,离开男权话语和压制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在行走中不断思索和寻找着女性的自身出路,完成女性的独特认知和定位。
1.2不做单纯的娜拉安妮宝贝笔下漂泊的女性并不是单纯的娜拉,她们拥有自己设计的道路,敢于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拼搏,并且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未来。
在《莲花》中,身患重病的庆昭坚持和善生徒步进入墨脱,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体现女性超乎男性的独立果敢和内心的坚忍不拔,通过这种漂泊,庆昭找寻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所在,完成自我认知和对话。
《七月和安生》中的安生从海南到广州,又从广州到厦门,几乎走遍了整片华南、西南和华中地区,她说“已经忘记自己的家在哪里了,我想我的家是被我背负在灵魂上面了。
可是有时候灵魂是这样空。
有时候又这样重。
”《春宴》中这样描写女主角庆长:“她从少女时期开始,就在不断远行。
为恋爱,为逃离,为谋生,为工作。
一次次踏上旅途,走向不可知的远处。
她不计算到达过哪些地方,如同从不数算在生命中出现过的他人,不断把过去甩掷在身后,义无反顾,一意孤行,这样才能大步向前行走。
才能不被一种血肉伸出的心灰意冷所牵绊和折磨。
”[4]这些女性的独立漂泊并不是对社会的逃避和漠视,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完成女性生命的仪式,反抗社会和文化赋予女性的软弱气质,完成女性对于世界,他人和自我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鲜明的体现了女性从单纯的“出走的娜拉”到完成生命体验的转变。
2.婚姻生活安妮宝贝的作品重在探讨女性内心的成长和体悟,其中婚姻也是一个方面。
她笔下的女性对婚姻有着不同的解读,既有对于婚姻充满美好向往的七月,也有将婚姻作为换得自我安生立命工具的庆长,当然,更多的女性对婚姻采取一种淡漠甚至拒绝的态度,她们不认为爱情的终局是婚姻,最重要的是,她们对男性不再采取依附的姿态,不再将婚姻当做留住男性的砝码,这使得婚姻不再是感情的坟墓,而是两个人自由的选择。
2.1对婚姻的淡然在大众意识当中,婚姻是爱情到达一定程度的产物,婚姻代表着家庭,代表着夫妻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但在安妮宝贝的笔下,仿佛婚姻是人生热闹一场之后归于平淡的一道门,代表着内心的超然和淡定。
总的来说,安妮宝贝笔下的婚姻是坚持爱情至上的,不把婚姻当做两个人的枷锁。
结婚的双方追求的是心灵的契合,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双成对。
即使是踏入婚姻的女性依然保持着婚前的独立,她们不把婚姻看作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纸保证,也不把它看作是两性关系的保险箱,纵然婚姻有着束缚,那也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而不是精神上的捆绑,她们从来都是一个人,傲世独立。
比如《一个人的生活》中,“我”与并不熟悉的邻居男人Ben闪婚,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面对婚姻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常人的淡然,没有任何准备,没有戒指,没有告知任何人,在登记结婚后只是意识到法律上的保障,仅此而已。
Ben 对“我”说:“我知道你会清醒过来,但我懒得去办离婚手续,干脆把结婚证书藏起来,等你找到一个真正想嫁的人我们再去办。
”[5]他们是带着结婚证书的同居者,世间难以找到一对夫妻可以相处的如此安宁,正如安妮宝贝写到“我们从不互相关心,打探,猜测。
也没有抱怨和解释。
有时候想想,很多男女是在以爱为借口做着自私的事情,又唯恐对方知道或比自己更高明,所以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
”[6] 《春宴》中,作者这样描写庆长和定山的婚姻生活:“与定山共存一个屋檐之下,如同搭伴过活的同居男女,礼貌客气,略带生疏。
庆长有时失眠,需要长时间开灯阅读,与他分床睡,定山也不以为意。
他们从不为琐事争执吵闹,也没有刻骨铭心的渗透和联结。
没有思念。
没有粘缠。
生命路线终究是并存而无法交叉重叠。
”[7]2.2对婚姻的拒绝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女性选择不踏入婚姻。
这一点与传统女性的婚恋观是背道而驰的,在传统观念中,感情的最高荣誉是走入婚姻,婚姻才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三纲五常束缚起来,被男性的圣母神话所欺骗和愚弄。
但是在安妮宝贝笔下,女性成为自己婚恋的主宰,她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挑战世俗传统,比如《彼岸花》中音像店男人卓扬曾试图把乔带入他的家庭,过正常的生活,然而乔却拒绝了他,因为她觉得“一大桌子人吃饭,被别人关心,对别人解释,看着别人的脸色微笑,每天在那么多人的眼皮下面喜怒哀乐孝敬公婆,伺候小叔”[8]是她不需要的,即使一辈子孤独也不会接受。
她爱卓扬,但是拒绝了和卓扬一同捆绑在婚姻中。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妮宝贝的后期作品《素年锦时》中,我们看到了她尝试书写“人间烟火,饮食男女,春耕秋收,冬雪夏雨”。
比如她写到南方家乡的大宅、居民的晚饭、甜力糕西米露等吃食、祖父祖母的生活等等,这种转变一方面是作者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开始了有意识的对于安稳和平淡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就像她在该书《自序》里写道的那样,虽然虚无,但过程或许就是意义所在。
另一方面,女性在经历和男权的抗争之后,开启了一条两性和谐的道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不利于女性的发展,而女性主义也不能走向极端,整个社会需要男女两性的和谐融洽,这也是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所在。
3.姐妹情谊在反抗男性话语强权的背景下,一些女性结为同盟,呈现了姐妹情深的感情关系。
这不仅是对男性地位的撼动,也是对传统生殖秩序的挑战。
在20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女性找到了“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启了私密性的女性写作。
而安妮宝贝则打破了这种封闭,选择了一条“走出房间”的路线。
在《再见,旧时光》中,“她”和苏在旅途中相遇,“她和苏,一起躺在铺着白色床单的大床上。
她把身体蜷缩起来,那种婴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姿势。
苏从背后抱住她。
苏温暖的身体靠近她。
苏的手,柔软的手指,抚摸她屈起来的背脊和膝盖,一点一点,把她扳直。
我拥抱着你。
你感觉到了吗。
是。
你拥抱着我。
我没有办法和你做爱。
可是我爱你。
我也爱你。
苏。
不要恐惧。
不。
我不恐惧。
我们相爱。
多么好。
”[9]她们之间的感情,更像是镜像般的映照,通过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
再如《南生》中南生和乔的同性感情,两人彼此欣赏、彼此珍惜,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南生对乔有着莫名其妙的信任,两个女人之间的自然相处、互帮互助让人觉得温暖。
在南生的生活中,乔是一个在痛苦时刻出现的救星,当南生从看守所走出来时,是乔带她回家。
南生自杀时,是乔不顾一切去救她。
在南生流产时,又是乔守候南生一个星期。
两人彼此心灵相通,在没有男人的世界,彼此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