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非遗系列之藏医药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共41张PPT).ppt
此时一些老医师根据医典理论和亲身经验,在胃病、肾病、痛风病、感冒、脑溢血、肾型水肿、妇女病等方面撰 写文章,在医术上和理论上进行总结。
历史渊源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藏医学也有一定的发展
此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藏学家,诸如噶玛吉美吉森格、喇嘛吉美赤列、太 医乌坚丹增嘉措、多吉坚赞、扎康基巧堪布强巴土旺、恰布巴当曲班丹、 钦饶罗布大师等。他们编著医书,传授医理,推动了藏医事业的继承和发 展。 在这些医学家之中,钦饶罗布大师功勋最为显著。 他曾广拜名师,研习显密经典、天文历算,熟谙《四部医典》为主之医典, 撰写了《根本续植株·医学海藏》、《药草标本集要·奇妙金穗》、《接生 法·利众月宝之鉴》、《后续总义·打开经典之匙》、《后续切脉查尿补注》、 《放血疗法总义·童子语饰》等十几本著作。
1981年以后,西藏各地、县相继成立了藏医院(科),目前,在自治区的7个地市中,有5个地区建立了地区级
藏医院;在75个县中,5个县设有县藏医院,70个县的县医院中设有藏医科,如:山南地区藏医院、昌都地区藏 医院、日喀则地区藏医院、那曲地区藏医院、昌都地区藏医院、以及贡觉县藏医科、申扎县藏医科、八宿县藏医 科、江孜县藏医科等。西藏藏医院还先后5次举办进修班,培养了基层藏医医务人员200余名。
2006年
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7月8日
青海成功研制出六种藏药标准品。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
公元前200多年,藏王聂赤赞布提出六个疑点,一位叫孜拉嘎玛跃德的人回答了其中之一,曰:有毒就 有药,说明了毒可成药、以毒攻毒的医理。 此时还出现了名医杰普赤西,他研制的“吐迥旺日”药丸,也是运用了以毒攻毒的理论;到了4世纪的 拉妥妥日时期,采用了寒病热治、热病寒治的治疗医理。此时还出现了著名藏医师通格妥觉坚,他从 父亲嘎启比奇处学习了印度医学,丰富了藏医理论和实践。从史料记载看,当时通格妥觉坚这样的医 师,已经能够在莫龙衮巴扎的眼睛上开刀动手术;仲年德乌患了毒龙麻风病后,为了避免传染家人, 独自居住在地下塘穴之中,说明那个时代的医师及其医疗技术及预防疾病的手段等已达到了较高的水 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如下。
1.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有着较长的临床应用历史,且具有优势和独特性。
很多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疗效。
中药治疗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等具有显著效果。
尤其是在痛经和不孕症的治疗方面,中医药的疗效备受认可。
2.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关键,通过结合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和现代医学的检查和影像技术,提高了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的能力。
结合B超、病理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可对妇科炎症、卵巢囊肿等疾病进行综合诊断。
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时,需要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一些研究着重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治疗规范的制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规范临床操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加强研究方法学的建设: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需要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的特点和现代医学要求的研究方法学框架。
通过建立统一的病例选择、分组、干预和随访等研究流程,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统计学能力。
2.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力度:虽然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定的临床应用欠缺科学证据的现象。
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力度,深入研究其药理机制,提高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药和现代医学各自具有独特优势,两者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治疗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中,需要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合作,形成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中。
通过加强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的应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加强研究方法学建设,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有望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中药国际化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英文摘要CurrentStatusandStrateg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ongmingWangThispapergivesabriefdescriptionaboutthebasicstateofthedevelopmentof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crutinyofTCMproductsintheworldmarketandthecurrentstateofexportationofTCMproducts.ByanalyzingtheTCM’sinternationalizationenvironment,thepaperpointsoutthatmanyfavorablefactorsincludingrichresources,uniquetherapeuticeffects,lesssideeffectsandactingasanimportantresourcesofthenoveldrugs,maketheTCMstandingattheentranceofintemationalizatlon,whichmeansabrightfutureintheworldmarket.Inthemeantime,thispaperanalysesthebasicenvironmentofTCMsuchastheconflictsbetweentheChineseandtheWesterncultures,thequalityproblemsofTCMproducts,thelaggarddosageformsandthetechnologytradebarrierretardingtheprocessoftheTCM’Sinternationalization,whichresultedinasmallportionoftheTCMproductsintheintemationalherbalmarketandstumbledthestepsoftheTCMinternationalization.ByUsingSWOTmatrix,thethreats,opportunities,strengthsandweaknessesofTCMareanalyzedindepth.ThispaperalsoemphaticallydiscussesthestrategyoftheTCM’Sinternationalization.ConcerningthethemeofhowtofulfillthetargetofTCMinternationalization,thepaperstressesonthestrategiesoftheTCMproductsdevelopment,internationalization,theplatform,worldmarketsale,wide.scopeoperationofTCMandprotectionofintelligencepropertyrightsofTCM,etc.Thepapersuggeststhatonthewayofitsinternationalization,TCMshouldpromotetheproducts’scientificproperty。
中医药在德国的应用和发展
医治 疗 的人 越 来越 多 .医学 界对 表现 在 以下几 方 面 : 中 医药 理论 的 科学 性 和临 床 效果
( )许 多 医 院和 门诊 设 立 了 1 定对 中医在 德 国 的发 展起 了决 定
也表 现 出越 来 越浓 厚 的兴 趣 很 中医 科 ( 要 是 针 灸 ) 主 。不 少 德 性影 响 。德 国每个 公 民都 必 须在 多德 国有识 之 士 和华 人 医生 为推 国医生 都 学会 了 针灸 。据 德 国有 法定 的医疗 保 险机 构 和私 人 保 险 动 中 医药 国际 化做 了大量 的艰 苦 关 部 门统 计 :目前 在 德 国 .包括 公 司投 保 ,其 医疗 费 用才 能 在保 和有 成 效 的T 作 ,使 较 多 的德 国 华 人 医生 在 内近 1 多 万人 从 事针 险公 司报销 。但 中医 医疗 和 中药 0 人对 中医学 和 中 医药 有 了进 一 步 灸 、按 摩 和气功 治疗 。 的 了解 ,中 医防 病治 病 的疗 效逐 ( 了针灸 )一 般 是不 能报 销 的一 除
病 ,采 用 中药 、针灸 、按 摩 、气 抵 制 ,得 不 到德 国政 府卫 生 部 门 低 ,收费标准 相对低 于西医治疗 ,
功 等疗 法综 合 应 用 ,能取 得 满 意 和卫生 法 规 的正 式 承认 但 另 一 病 人报 销 额度 也 就下 降 ,从中医药 学 又 采 险公 司可节省 大笔资金 :近年来 ,
和 中医 药疗 效 的科 学论 证 .得 到
( )德 国媒 体 对 中 国传 统 医 联邦 医师 和 医疗 保 险 联合 委 员会 3
目前 有 2 %的 私人 诊 所 都 在 用 针 学 做 了 大 量 的 报 道 。 如 :德 国 的确 认 和批 准 ,并 提 请 国家 立法 0 灸治 疗 。中 医在德 国的发 展 主要 A t电视 台在 2 0 年 1 月播 放 了 机关 立 法 ,才 能正 式 列入 医 疗手 r e 05 2 有两 个 原 冈 :
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使中医药如何因地制宜融入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仍 然面临很大挑战,而在未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国家 的发展和传播更为困难;传统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处 于补充和替代地位,中医药理论体系尚未被世界广 泛理解和接受,进入主流医学地位仍面临多重考验; 中药产品贸易面临诸多政策法规、技术壁垒;中医药 国际教育模式有待创新发展;国际化中医药科技创 新和产业平台的建设发展不足等。 2 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2. 1 加强中医药宣传,推动中医学理论“走出去”
中医药的形成发展基于不断汲取当时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最先进的成果,不断创立新的理论学说。 当今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只有 站在当代科技的前沿制高点,才能传承精华、守正创 新,加快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第一,积极鼓励国际 学术交流合作,加强传承创新驱动力。 要拓宽中医 药国际学术交流途径,鼓励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 等走出去,多参加 高 层 次 高 水 平 的 国 际 学 术 交 流 会 议,学习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与国 外知名实验室、高 校 开 展 深 入 的 中 医 药 国 际 科 技 合 作,加快推进在中 医 药、 针 灸 防 治 重 大 疾 病、 中 药 新 药研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 第二,加强中医药 国际化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使 中医药与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目前, 中医药大数据发展主要在健康管理、线上医疗、产品 服务这些方面。 西医大数据建立标本库,进行大样 本临床检测,以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 而中医 药在这一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中医药古代、现代医 籍中均有着大量的临床宝贵经验,需要大数据技术 挖掘其中的精华,整合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证据,
中医药在欧洲的现状与展望
中医药在欧洲的现状与展望肖子曾;邢瑞;郭小鸽【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欧洲;中医药;现状;展望【作者】肖子曾;邢瑞;郭小鸽【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伴随着欧洲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变革,现代医学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局限性,遇到许多棘手的难题:疾病谱的变化、疑难病的增加、合成药的副作用、沉重的医疗费用等[1]。
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传统医药榜样的中医药在防治现代疾病中所具有的优越性符合解决上述难题的需要,中医辨证的整体观以及辨证论治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2]是现代医学理念中所不足的。
医疗费用持续增加,中医治疗成了医院有力的竞争武器[3]。
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理论体系、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差异,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将中医药在欧洲发展的概况综述如下,并探讨中医药在欧洲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扩大中医在欧洲的影响力。
早在汉代,随着陆、海商路的开辟,欧洲就与中医药有接触[4]。
中国药物在10世纪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
中医经由丝绸之路远传欧洲,当时的医学经典作《医典》中便吸收了中医脉诊。
此后,中药、针灸也陆续传入欧洲大陆[1]。
宋代,我国商品深受欧洲人喜爱,中药材也不例外[4]。
13世纪蒙古帝国兴起的大批欧洲商人来华,使得欧洲人对于中医药有了更深的认识。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大大促进了中西医药交流。
雍正帝禁教后,传教士开始研究中医中药,并传播到欧洲。
中医针灸虽早已传入欧洲,但是到18世纪以后欧洲人对针灸的认识才渐多。
针灸治疗在欧洲曾一度被看作“无知的”、“残酷的”疗法而被忽略[4]。
中医在欧洲的真正起步还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较快的发展是在70年代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2],他的随行记者Restone J报道了他在北京治病并观摩针麻的经过,详实而生动,这一特大新闻传遍全球,引起针灸热、中医热,欧洲各国对中医的兴趣与日俱增。
德国草药药品管理和中草药出口欧盟的思考
·综述·152 德国草药药品管理和中草药出口欧盟的思考汤依娜王道毅邹文俊刘忠荣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1 德国草药市场背景世界草药市场多年来呈现欧洲、北美和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欧洲草药销售额略高于亚洲和北美。
德国草药市场占全欧份额最大,其市场规模常年保持在欧洲销售总额的40% 以上(见表1)。
德国草药研发和生产水平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德国著名的草药企业有舒瓦贝医药公司(Schwabe GmbH&Co.)、马博士公司(Madaus AG)、Lichtwer Pharma AG等。
目前按Schwabe专利工艺生产的EGb761已成为国际标准的银杏叶提取物。
表1 2000、2002、2004年德国所占欧盟草药市场份额及销售额2000年 2002年 2004年欧洲市场总销售额 31.5△ 40* 35*德国市场销售额 27△ 17.2* 15.05*德国所占欧洲市场份额 47%45%43% △按出厂价计算,单位:亿美元;*按出厂价计算,单位:亿欧元数据来源:IMS (Institute for Medical Statistics)德国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草药立法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卫生部于1978年设立了E委员会,该委员会出版了300多册草药专论,对世界植物药立法,西方国家的草药临床应用以及中草药进入欧盟市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1]。
2004年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颁布的草药注册指令Directive2004/24/EC中,进一步强调了建立欧盟内认可的草药专论对草药审评的重要性。
目前德国的一批草药专家正活跃在欧盟草药管理的第一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联邦药品及医疗用品管理局(BfArM)特殊医疗系统和传统药品管理部门的前负责人Dr. Konstantin Keller,出任欧洲药品审评局(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Products,EMEA)的草药工作组(Working Party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HMPWP)主席后全面负责欧盟草药的管理,2004年EMEA成立专门的草药委员会HMPC后,他便担任HMPC主席。
中医中药在德国的发展潜力和困难
第二十六期(总528期)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二OO二年七月五日中医中药在德国的发展潜力和困难自20世纪50年代中医进入德国以来,其神奇的疗效征服了众多的德国患者。
德国医学界对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临床实践的有效性越来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传统中医在德国长期受到排斥和抵制,得不到政府卫生部门和卫生法规的正式承认,被纳入“补充医学”、“替代医学”和“自然疗法”等非西医医学范畴。
中医在德国的传播和发展有潜力,但存在不少障碍。
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人从针灸治疗、推拿和气功健身逐步认识了中医药。
近年来,针灸治疗在德国发展很快,部分医科大学建立了针灸课程,许我医院和门诊设立了针灸科。
据德国医学会统计,目前包括华人医生在内近3万人从事针灸、按摩和气功治疗。
德国针灸医师协会1.2万名会员、德国针灸与经络治疗协会3200名会员都在从事针灸治疗工作。
但是,德国西医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存在偏见,认为中医药是历史遗产,只需简单按照验方和固定疗法应用即可,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难以捉摸”。
有的病人对中草药和中成药缺乏信任,担心中医药的质量可靠性。
德国法律又严格禁止采用动物脏器的药材,如牛黄、蛇胆等。
另外,医生对病人的用药剂量不好掌握。
欧洲人不同于亚洲人,往往亚洲人能用的剂量欧洲人用了就会出现不同症状的过敏。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是中医药传播的最大障碍。
德国每个公民都必须在法定的医疗保险机构和私人保险公司投保,医疗费用才能在保险公司报销。
但在报销细目中只列有西医治疗,中医药是不能报销的。
自1978年以来,增加了可以用针灸“疼痛治疗”,但不包括中医药。
要将中医药打入德国,必须由德国一个研究部门提出中医医疗和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论证,得到联邦医师和医疗储蓄金委员会的确认和批准,提请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才能正式列入医疗手段范畴。
为能在德国医疗领域运用中医药,德国医师协会拟从针灸领域为突破口,要求国家立法。
2000年联邦工程师和医疗储蓄金委员会曾召开辩论会,讨论能否将针灸治疗正式列入法律性质的医疗保险细目中。
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展望
参、甘草等ꎻ最后是青藏高原产区ꎬ主要有胡黄连、羌
活、天麻等
[2]
ꎮ 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多的省份有三个ꎬ
云南省种植面积连续六年位居第一ꎬ2022 年种植面
积为 60.23 万 hm ꎻ第二为四川省ꎬ2022 年种植面积
2
为 56.8 万 hm ꎻ第三为贵州省ꎬ2022 年种植面积为
2
53.08 万 hm ꎬ三省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nd laboriousꎬ low efficiencyꎬ lack of mature and modern harvesting machinery for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cul ̄
tivars. Farmers'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modern harvesting machinery is lowꎬ resulting in a low penetration rate
2
国家扶贫政策的影响 [3] ꎮ
中药材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ꎬ产业规模正
在不断扩大
[4]
ꎮ 但目前根茎类中药材收获仍依赖人
工劳动ꎬ耗时费力ꎬ缺乏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栽培品
种的成熟现代化收获机械ꎮ 农民对于现代化收获机
械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ꎬ致使机械化收获的普及率
较低ꎬ这些情况制约根茎类中药材产业发展ꎬ限制其
收稿日期:2023-09-22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技创新项目(2021CYZC-25) ꎻ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1CX6NA081)
第一作者简介:王泽宇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旱作物农业装备ꎬE-mail:wzy987861018@ 163.comꎮ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及展望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及展望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旨在运用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原理。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围绕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及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强调了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之间相互、相互影响的整体观念。
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系统生物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现代中医在实践中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种个体化的诊疗方式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数据和宝贵经验。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通过对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研究,揭示证候与疾病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机理研究:针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实践,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原理。
技术方法的限制: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涉及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十分复杂,目前仍存在技术方法的限制,如对中医药作用机制和疗效原理的阐述不够深入。
临床数据的匮乏:由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具有个体化特点,导致相应的临床数据相对匮乏,给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缺乏多学科交叉合作:中医药系统生物学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但目前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尚不够充分。
大规模测序技术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规模数据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各种生物分子网络的变化情况,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原理提供微观层面的证据。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对大规模测序技术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生物标志物,为中医药的疗效评价和疾病预测提供支持。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财产成长近况及将来成长趋向【1 】因为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光越来越长,以“天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财产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成长远景的特点财产,中药财产也将迎来快速成长的春天.但是,,我国中医药财产成长程度仍然偏低,研发投入轻微缺乏,仿.改成品种泛滥以及缺乏尺度和规范等已成为重要制约瓶颈.是以,中医药财产成长必须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才干从世界医药市场平分得一杯羹.中药财产成长程度低下我国失去丰硕的中药材资本,具有成长强大中药财产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讨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本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离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应用情形可分为中药材.平易近族药和平易近间药3种,分离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财产获得了较为快速的成长,年平均增加速度达20%以上,年发卖额已冲破800亿美元.但是,从总体情形来看,我国中药财产的成长程度其实不睬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讨所供给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生齿25.22%的中国,医药财产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缺乏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当.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财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推却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该所研讨员王智平易近不无忧心肠说.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为难地位,身份难以正当化.国度中医药治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接收记者采访时说,今朝中医药活着界上生计状况可分为三类:一是融入类.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度,传统医药和西药均受到当局支撑,大众也承认.二是立法类.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度的部分省(州)出台律例,增强治理,呵护中医中药的正当地位.三是放任型,既非正当也非不正当,比方希腊.瑞典.只要不出医疗变乱等,这些国度广泛任其成长.因为地位为难,使得中医药固然活着界100多个国度有市场,但广泛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应用.机会:世界中药市场需求不竭上升接收采访的专家广泛以为,西医“一统”医疗市场的局势将被打破,天然药物财产将成为全球制药业中最具成长远景的特点财产,中药财产也将成为世界医药财产的重要成长偏向之一.中药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应用.纳入了中医药理论系统的药物;而植物药或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学医学系统的药物,仅凭必定经验而应用.记者懂得到,固然中药与植物药差别比较大,但是,可以预感,独具特点的中医药具有优越的成长远景.当前,因为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时光越来越长.投入越来越高,并且化学药物对人体具有毒副感化,易产生抗药性和药源性疾病等特点越来越显著,很多国度转向了天然药物的研讨.开辟和应用,使其成为继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成长远景的特点财产.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整统计,今朝,世界上80%的人在应用当地的传统药.国外的传统药或是中药,全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美国有关部分统计,美国的草药和植物药也是每年两位数速度递增.德国现有50家中医学术机构从事中医药研讨,每年约有200万人次接收中医治疗.别的,从事针灸治疗的德籍医师达5万人,占全德国大夫总数的1/6.“市场需求的趋向还在不竭上升.”中国药品生物成品检定所传授林瑞超对中医药市场远景暗示乐不雅,“特殊是在保健.罕有的老年病.肿瘤.亚健康.类风湿.妇科.颈椎等方面具有特效和长效的中药,将会大有作为.”挑衅:成长受到四大瓶颈制约专家剖析说,制约我国中药财产成长的身分主如果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和包装技巧相对落伍,以及基本研讨滞后等,具体表示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研发投入轻微缺乏,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才能单薄.依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2000年,美国开辟成功一个新药投入8.02亿美元.研发成本的投入占总发卖额的15%以上,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一程度,缺乏5%.别的,美国须要十多年时光才干研发出一种新药,而我国一些企业或者研讨机构消费5.6年时光都以为过于漫长.风险方面,美国要筛选一万个化合物,成功率是万分之二,也就是说,一万个提出申请的化合物只有1至2个被美国美国食物与药物监视治理局(FDA)同意为药物.房书亭指出,今朝,我国市场上具有必定著名度的中药,根本都是传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药”,其临盆工艺大多没有改良.比方,六味地黄丸,固然名称和外包装在不竭变更,但是仍沿用张仲景时期的临盆工艺.驰名全国的云南白药(行情,论坛),临盆工艺来源于彝族,也有上百年汗青了,同样缺乏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开辟国度工程研讨中间常务副主任叶祖光也深有同感,西药是不竭更新换代的,新药研制成功.上市后,那些临盆工艺落伍的药品就退出市场,比方抗菌药中的土霉素.四环素等,但是,“中药从来没有镌汰之说,创新才能低下已轻微制约中药财产的快速成长.”叶祖光说.二是范围小.财产化程度低,仿.改成品种泛滥市场.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中成药已成长到35大类.43种剂型,可临盆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50多万吨.截至2005年7月,中药企业已成长到1231家,个中约80%以上经由过程GMP认证.但是,这些企业临盆范围广泛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各自为战,抵御市场风险的才能十分有限.制药企业是一个高技巧.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财产,而这些小企业用于新药物的开辟研讨投入微乎其微,技巧附加值极高的新制剂的开辟也处于落伍状况.是以,为了生计须要,“进行有限的仿造”便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捷径.今朝,我国新药的审批前提是,只要相符安然.有用的尺度就有可能获得同意,有没有优势和特点其实不在审批斟酌的范围内,这使每年都邑有大量新药上市,个中仿.改成品种占领很高比例,新药不“新”.林瑞超泄漏,客岁至今,到国度药监局申报的仿造品种.改剂型的品种多达3000多个.中药的申报数目也于本年8至9月间初次超出了西药.几十甚至百家企业竞相申报仿造药物或制剂,最终造成大家互相排挤,抢先降价.对此,林瑞超应用“狼狈万状”来形容这种近况给药监部分带来的为难.“假如长期成长下去,不加以规范和监管,将使包含中医在内的全部医药行业处于低程度反复,有限的资本被无穷的糟蹋.”他说.截至本年上半年,获国度尺度的中药品种已近1万个.而在美国,一年同意的新药只有20多个.叶祖光作了如许一个比较:“这1万个品种拿到美国,须要几百年的时光才干获同意,而我国以一天等于20年的速度就给全体批完.”是以,在药品检测中经常遭受的为难是,掺假现象时有产生.2002年-2003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掺假的比例就高达10%.三是缺乏常识产权呵护意识,使“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今朝,很多中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工作者不谙专利,缺乏品牌意识,成果导致很多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反而由外国人抢先申请了国际专利,如青蒿素.六神丸.牛黄救心丸等,使“洋中药”大肆入侵,给我国中医药的成长带来伟大冲击和经济损掉.王智平易近供给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进口的“洋中药”超出26亿美元,各类品德的“洋中药”竟占据26.3%的国内市场.四是缺乏完美的中医理论.尺度和规范.中公平易近族医药学会会长储国本向记者介绍说,与西医的“反抗医学”不合,中医属于“均衡医学”,它是依附药物.非药物疗法调剂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的目标和后果,强调的是整体疗养.分解治疗,具有光鲜的共性特点.但是,一向以来,人们对医药疗效的熟悉,广泛是以西医药的尺度来权衡,国际尺度也是按西医尺度制订.今朝我国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评价中医药疗效的办法和指标,现实上是借鉴西医的评价系统.这不相符中医的治病机理,也不克不及充分表现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建议: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成长之本据介绍,我国从“九五”时期开端对中药现代化计谋进行研讨,近10年来,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成长.“十一五”计划中,科技部已明白提出,持续把中医药现代化作为中长期科技成长计划中的重要课题.我国中药财产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必须侧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特点.科技部农村与社会成长司生物技巧与医药处调研员邹健强接收记者采访时说,事实证实,用西方的科学办法,比方还原论来研讨天然药.传统药其实不太成功.基因组合的研讨证实,每小我之间都有个别差别,中医药的特点是共性化的.动态的,特殊是复方中药,建议对人体机能的整体均衡.分解疗养等,不是简略的抄袭.把丰硕的天然资本和汗青经验的常识改变成中国成长本身平易近族医药财产的优势,凸起并保持其特点是异常重要的.二是制订中医药的尺度和规范,包含中药材的临盆.质量控制.流畅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尺度化和释译规范,中医药疗效及安然性评价规范.国度药典和中药审评尺度等,把中医药科学的内在客不雅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在规范和尺度前提下研讨.开辟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稳固性.靠得住性.是以,凸起中医药特点和优势的尺度化进程十分重要,而若何处理中医药共性化和尺度的问题也是医药专家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三是要积极改良中医药可以或许知足现代市场需求的行医办法.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成长汗青,但是,直到今天,中医药仅占中国医疗办事市场和中药财产市场的1%.是以,要进步.改良中医药的医疗办事.财产技巧程度,以顺应现代生涯的快节拍.尽管中医采取独具特点的“望闻问切”的诊断办法,但现代医学成长到今天,已经不克不及只靠感官.作为一门科学,假如须要被人广泛熟悉和控制,可以或许在应用的基本上总结其纪律,把经验转化为常识,进而上升为理论指点十分须要.邹健强强调说,“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药化”;“中药国际化”也不是中药“西方化”.他以为,中医药国际化就是中医药疗效和科学内在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中医奇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被以西方蓬勃国度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懂得接收,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尺度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尺度规范,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进程.。
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以及ISO标准
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情况一、国外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中医医疗机构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50多万,中医医疗(含针灸)机构达8万多家。
90%以上中医药人员都是通过各国当地的业余中医学校培训或毕业,其中25%是西医医生;45%是理疗师、自然疗法治疗师、护士等;25%没有医学背景(这些人群在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必须先学200学时左右的西医基础,否则不能毕业)。
大部分自开门诊,60%以针灸治疗为主;30%针灸加中成药治疗;5%以中药饮片、中成药治疗为主;还有5%从事中医推拿或加针灸治疗。
表1部分国家中医从业者和中医医疗机构统计二、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已经纳入世卫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也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TC249),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
目前,ISO/TC249已发布的标准有51项,正在制定的标准有41项,已经发布的标准主要是关于针灸和中药材。
表2 ISO/TC249已发布的51项标准表3 ISO/TC249正在制定的41项标准三、中医药立法概况从1976年美国加州立法开始,美国各州纷纷立法,然后欧美西方各国起而随之。
目前海外对中医的立法分3个类别,即未立法国家、针灸立法国及地区、中医全面立法国家。
瑞士、匈牙利、菲律宾、泰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已经批准中医合法化;智利、葡萄牙、新西兰、南非和美国44个州及加拿大5个省已经对针灸立法,正式认可中医针灸疗法;未立法的国家有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表4是部分国家关于中医药的立法情况。
四、中医药海外教育海外大约有中医药业余教学机构1,500 多所,每年向全球输送30,000 多名中医专业人员。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概观思考【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到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新药临床贫乏实实在在的疗效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才,重基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药临床实验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良善重视。
新药上市后的临床绿宝石再评价更是稀有[1]。
前几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获得批准文号投入市场,新药治疗诊查无所不及,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却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新药一旦获得批准文号,厂家和医药经销公司就会大做广告、大力宣传、扩大药物知名度,但多数品种往往名不副实,在行业上难以获得持久生存,小打小闹就销声匿迹,所以新药品种经常变换。
所有这些状况表明中药新药欠缺欠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
2中药临床试验尚未达到未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规范(GCP)的应用实用价值对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论整体的反应及其症状的改善,病与证、症,病种和病类,证名与证候外感等概念的称谓非常复杂,有时引起理解各异,让许多关心中药的人因“雾里看花”[2],难于与国际接轨。
因此,在实施GCP过程中,要注意与国际GCP惯例相统一,即以疾病的实际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作用,使中药在现代医学指导下,用大规模的标准化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其最大的指导作用。
3新药中外新药临床研究现阶段的对比我国半导体技术近年来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无论在技术要求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英美相比仍处于极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研制开发单位和临床研究人员的新药研发理念的理念和素质,临床研究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滞后。
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药学是几千年来,人们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和传承。
关键词:中药学起源发展现状前景从古至今,中药学都是我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的发源地是我国黄河流域,在建立起了中医学术体系之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各朝各代对中医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出许多名医,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和名著。
如今,中药产业在我国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规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重视,中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为中药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与机遇。
1、中药学的起源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医药。
中药的发现和应用以及中药学的产生、发展,和祖国医学一样,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实践过程。
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不可避免地会误食一些有毒甚至剧毒的植物,以致发生各种中毒现象;同时也可因偶然吃了某些植物,使原有的中毒症状得以缓解甚至消除。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我们的祖先口尝身受,逐步积累了辨别食物和药物的经验,也逐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
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
当进入氏族社会后,由于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进入了狩猎和捕鱼为重要生活来源的渔猎时代,人们在吃到较多的动物的同时,也相应地发现了一些动物具有治疗作用,这就是早期动物药的发现。
至氏族社会后期,进入农业、畜牧业时代,由于种植、饲养业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药物,这样用药的知识也不断丰富,从而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
《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神农尝百草"虽属传说,但客观上却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由渔猎时代过渡到农业、畜牧业时代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实践过程,也是药物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德国、法国和英国对植物药管理的规章制度
欧洲植物药植物药被定义为由植物或其提取物制取得药物。
大约有500种药用植物用于制造植物药。
德国医生药物手册(Rote Liste)所列的药品中,有40%是由植物原料制成的。
德国植物药的审批如同一般化学合成药的审批程序一样,对药物的安全性、疗效以及质量都有相应的要求。
但在欧洲植物药的注册与化学药相比所需较小的费用和较短时间就可以使其疗效和安全性得以通过批准。
在欧洲植物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处方药,用于治疗危重病症的植物药针剂也包括在这一类中;第二类为非处方植物药,即在药房里销售的,不一定要处方的制剂;第三类为保健制剂,通常它们没有经过任何临床试验研究,但经过长期应用没有出现有害作用而被认为是安全的。
这类制剂通常可以在保健食品商店买到。
1.德国、法国和英国对植物药管理的规章制度近来植物疗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特别在德国植物药应用很广泛。
1995年植物药在德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
大型制药集团如拜耳,以前对植物制剂根本不屑一顾,如今也在将植物制剂引入市场,如抗忧郁症的金丝桃植物制剂。
但总的来说,生产植物药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型药厂。
植物药制剂在这里被视为单一的活性成分。
这样做可使植物药产品的定义和审批简化。
德国联邦卫生当局根据药典中药用植物的专题资料(Monographs)对例如银杏叶(Ginkgo biloba)和紫雏菊(Echinacea purpurea)等制剂的注册进行管理,使得这些制剂在生产和质量上得到了标准化。
这份药典专题资料是由德国卫生部门组织的植物药专家委员会(E 委员会)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编写。
这一类植物药的注册审批所要求的相应资料较传统草药要多,但与新药审批相比要求要少。
通过这种专题资料的方式,可以使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使开发药物的费用显著降低。
另一个使得欧洲植物药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德国人对药用植物制剂没有偏见,将其视为与化学合成药物等同,同时副作用较少。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244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王中雨化,从理论上而言,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科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学说,因此对中医药翻译的研究其本质是对中医药文化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有效传播的研究。
依据Larry A. Samovar等学者的观点,跨文化交际指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人们之间的交际。
中医药翻译的关键恰恰就体现在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沟通交流上,如何使翻译既保留中医药文化元素让西方读者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又能被西方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中医药翻译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这种需求变得比以往更为迫切。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对策尽管中、西医学的本质属性都是治病救人、保护人类健康,但两者从理论到实践上都迥然不同。
西医建立于科学实验基础之上,而中医是基于经验积累和日常实践;从物质上,中医博大精深,包含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西医细致精确,微至粒子;中医代表的是朴素唯物主义,西医代表的是理性科学主义;中医药的特点是医哲交融,理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的哲学用语进入了中医药的语言系统之中,许多名词术语带有很浓的哲学色彩,例如,阴阳、五行、宗气、藏象、命门等,这些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极难找到对应语,也与西方人眼中的医学截然不同;中医文献多以文学作品或中医典籍的形式出现,而西医文献一般是科技论文的形式出现。
可见,在中医药的翻译过程中两种文化的碰撞更为突出和剧烈,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来探究中医药文化的翻译问题,其实质是要探究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受众意识,从而减少低效率交际和不必要的误解,从根本上提高中医药翻译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