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5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的加法运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的加法运算》含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的加法运算》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的加法运算》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2、能按照事物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5的加法运算》PPT课件【活动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数量不等的桃子、猴子等图片,1—5数字,加号、等号各一个。
学具:各种操作材料:积木,魔方,橡皮泥等,1—5数字,加号、等号若干(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以猴孩儿来做客的情境导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儿来我们班做客了,看来了几只小猴子?(出示五只小猴子)。
(二)复习5的组成现在我们和小猴子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师:小朋友,告诉我,5可以分成1和几?(同时播放课件)幼:XXX,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三)复习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播放课件)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的加法运算》含PPT课件2.复习2-4的加法,巩固幼儿对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换规律师:老师先拿一个大香蕉给小猴,又拿三个小香蕉给小猴,我一共给了小猴几个香蕉?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
1+3=4,3+1=4,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怎样读这个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规律。
(+号前后的两个数互换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四)学习5的加法,引导幼儿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摆出加法算式1、进一步了解加法应用题的结构(播放课件)①老师示范看图编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师:五只猴子一样么?有什么不同?(老师根据猴子的位置和数量编加法应用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精选18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精选18篇〕篇1: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活动目的: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假设干活动过程: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
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
引导幼儿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
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
引导幼儿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
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
看算式进展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
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展训练。
幼儿园中班教案《5以内加减法》含反思(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教案《5以内加减法》含反思(二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5以内加减法》含反思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5的分合式》二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5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一
中班教案《5以内加减法》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5以内加减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
)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
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2 / 2。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篇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篇1“5以内的加法”是在同学熟悉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标准》认为:“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老师应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同学思索,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所以依据同学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复习铺垫。
让同学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
让同学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预备。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同学留意力。
在让同学说出图意后,让同学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同学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同学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加深印象。
再请同学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同学熟悉加号。
算式列出后,再请同学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预备。
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同学是怎么算的。
同学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确定,鼓舞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同学自己选择最便利、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索的空间。
3、分层练习。
先让同学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嬉戏进行几次后,让同学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同学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赐予确定。
本节课力图表达“敬重同学,注意进展”的理念,通过同学观看、自主探究、操作、表述,使同学从中感受、理解学问的产生和进展过程,尝到发觉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篇2一班级的学校生参加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同学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爱好,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同学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爱好,自觉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加学习、获得胜利的欢乐。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5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5篇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
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
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法》是一节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课程。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掌握5以内的加法运算,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然而,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反思和教训。
首先,我的教学目标可能没有明确地传达给学生们。
在课程开始前,我没有清楚地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这导致学生们在课程进行中不够明确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没有明确他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始终确保教学目标明确传达给学生,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这个目标。
其次,我在课程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
我过于注重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
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我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挑战。
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我应该更加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和教材选择上可能存在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使用了数字卡片和操作物品来辅助教学。
然而,由于这些教具和教材没有很好地与课程内容和目标相结合,他们可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并确保它们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匹配。
此外,我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我主要是通过直接讲解和示范来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这可能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和理解能力的降低。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表现得很活跃,而有些学生却比较沉默。
我没有很好地平衡课堂氛围,也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课堂管理,合理分配学生的活动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参与。
综上所述,《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不明确、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教具和教材选择不当、学生参与和互动不足以及课堂管理不当等。
《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含试卷)
《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
但是我个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有些学生还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加减法了,老师说多了就加,少了就减。
”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非常可惜!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怎样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纠正错误认识,建立正确概念呢。
我认为应做好如下三点:一、创设情境,正确理解加减法含义。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从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开始,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画、片,用三句话叙述意思,提出问题其实就是简单应用题了。
如:“树上原来5只小鸟,后来飞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和“小明拿了4个气球,爆了2个,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理解,飞来了,一共的都是合起来的意思,用加法计算。
“飞走了、爆破了、开走了”等等都表示去掉的意思,是要用减法来计算。
当孩子们把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二、结合组成,科学指导口算方法。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不要以为5以内的加减法简单,就不注意方法的引导,这是错误的。
有的孩子是数手指,有的是数实物等,方法不当。
不加指导就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后患。
和加法一样都要引导学生想组成。
只有这样学生口算速度才能上来。
三、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
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
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2)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一、对课题及其内容的反思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样的基础课程时,需要深刻地反思课题及其内容。
首先,我认为这一课题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小于等于5的数字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加减运算的应用。
需要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正确基础数学概念,从而为以后更深入、更复杂的数学课程做好准备。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用生动有趣的教材和教具,开展丰富的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数字以及数学运算的认识。
此外,教师应不断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的框架,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动态规律,扩大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更好地适应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具体实践,不断帮助学生探索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背后的实际应用,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21、成功之处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
长方体具有体积大且结构稳定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运输等领域。
例如,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可以使用长方体作为基础结构,这可以使整个房屋更加稳定。
此外,许多货物和物品的包装箱也是长方体形状,这可以方便我们进行运输和储存。
相对而言,正方体虽然没有长方体那么多的应用领域,但它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易制作。
因此,正方体可以被用来制作玩具、骰子、储藏物品的盒子等。
总的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领域,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存在问题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们的应用场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大小和重量。
在一些需要搬迁和运输的场合,过大或过重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会增加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降低物品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优秀14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优秀14篇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1回顾《5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过程,我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样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但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
反思一:情境教学的深度挖掘虽然情境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未能充分挖掘情境中的数学元素,使得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不够紧密。
未来,我应更加注重情境教学的深度挖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反思二:思维训练的广度与深度在加法运算的练习中,我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型的训练,而在思维训练的广度与深度上有所欠缺。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应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三: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未能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
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2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
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
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
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加法教学反思15篇
加法教学反思15篇加法教学反思1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新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一下的教学环节: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
2.分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3.结合教学内容分成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4.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会到发现数学的乐趣。
加法教学反思2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课本由雅典奥运会引入。
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我出示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
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
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就是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点一下。
大班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背景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以教授5以内的加法为主要内容之一。
这项基础
的数学技能对幼儿的数学认知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大班数学5以内的加
法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
当前状况
目前的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口头讲解和书本练习的形式来教授幼
儿5以内的加法。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使
他们产生学习疲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对于那些学习速度较慢或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传统教学方式可能并不适用,无法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反思与改进
为了提高大班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改
进措施。
首先,可以尝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数字卡片、计算游戏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教育软件和互动屏幕等,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通过对大班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更轻松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技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30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30篇)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精选30篇)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篇1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
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
(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
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
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篇2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
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
(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
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
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大班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第1篇:大班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这篇大班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出示例1图,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
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板书: 3 2(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
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
(板书: 3 + 2)跟老师读:加号。
(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最初教数学5以内的加法,我感觉自己准备充分,准备了很多教材和辅助工具。
我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在学习加法时需要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
我决定通过使用教具来帮助他们建立起这个概念框架。
我使用了计算器、计数棒和数字卡片等教具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孩子们通过将计数棒组合在一起或使用数字卡片进行配对来实际操作加法,这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加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运算。
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非常有效,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孩子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有趣的练习方式,比如游戏和竞赛。
我设计了一些加法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加法运算,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
此外,我还组织了一些加法竞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互相切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孩子们对加法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差异。
有的孩子学得较快,有的孩子学得稍慢。
因此,我采取了分组教学的方式,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将他们分组,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助。
对于学得较快的孩子,我提供了一些拓展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得稍慢的孩子,我则采取了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这种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化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辅助,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孩子在学习加法时存在一些困惑和错误。
他们有时会混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我通过举例解释加法和减法的区别,通过比较不同运算符的作用,帮助孩子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具体含义。
其次,在计算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使用计算器或其他辅助工具,避免出错。
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出错时,我会引导他们仔细审查计算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课前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
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
我们思考: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不是借助一个例题,一幅图就总结得出的。
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例题和3幅动物图,经过4次演绎,初步归纳加法的含义和算理。
第二层次融练习于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一幅图中找几个加法算式,再次归纳,理解其含义、算理。
第三层次就是对加法含义的拓展。
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抽象,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存在的问题:1、解读学生不准确,将学生估计过低。
目标定位太低。
我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会用“合起来”算加法。
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情景图,希望借助多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义,在感悟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合起来”的想法。
这样一再的具体,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低,学习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目标应定位在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3句话,在情境中抽象数字与数量关系,并用算式来表达,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各环节要求低。
学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图意,却提出让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要求:你能想办法把3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我的意图是弹性,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画图,也有学生可能会列算式。
事实上这个问题反而把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学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图意,就应明确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后两幅图也紧紧围绕说3句话,只是在交流时说出算式,没有给予学生记录算式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数学课,就培养思维能力来说,写算式比说图意更有思维价值其实“写”比“说”更能体现数量关系,学生能写出算式,他对加法数量关系肯定有理解,对数量关系理解了,加法含义自然就理解了。
我们不能为了含义而含义,因为学生对加法含义心知肚明只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那就需要有高于含义的学习内容来给他体验、抽象的机会。
2、缺乏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资源,我不知道哪些资源是必须抓住的,哪些资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资源需要回应反馈,如何回应反馈;是个别反馈呢,还是集体反馈。
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一些,但到具体的课堂还是无从下手。
在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算式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3+2=5表示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
”我马上反问:5表示什么?是5个小朋友,还是5朵花?学生没有回答。
紧接着有学生说“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比较,肯定后者,让学生反思,不是任意东西都可以合起来,只有同类的才可以相加。
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图上的东西是花一类,鸟一类,小朋友一类,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个东西。
我对这个资源处理没有发表意见,我感觉到他对数的认识已经能抽象了,但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我没有想到推进的策略,就一带而过。
那今后在预设时,要努力想清楚一节课几放几收,放的目的是什么,收的层次是什么。
不能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却没有收了。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2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他们对加法却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看着图列加法算式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何说清图意却是有困难的,要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例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在这一环节的时候,有孩子说一共有5个小朋友,当时我是回避的,现在想想可以这样问:“你怎么知道有5个小朋友的?”也许孩子会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就有5个小朋友。
”然后我又问:“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孩子的表情告诉我,他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我就抛给他们一个词:请问,这下有孩子明白什么意思了,随即提出:“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浇花呢?”为了后面的教学,我在这里还逐步的要求孩子说三句话,孩子领会的也是不错的。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孩子的回答很很多:有的是掰手指的,有的是看图的,有的是用分与合的,还有的是根据数之间的关系:3再往后数2个就是5,比3大2的数是5。
在这么多方法中,我没有否定任何一种方法,但是我却强化了分与合的方法,因为我看教材上是这样说的,不过我估计有的孩子是不会这样想的。
接着,我又带领他们领会加法的含义,不过在这里我的要求有点高了,因为我要孩子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好孩子是可以完整说出来的,不过基本能说出“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我也就算了。
整节课我几乎是按这样的模式教学,有些单调,但还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孩子基本能说清楚题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因为动作配合语言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想想做做的第4题,在做完后首先让学生比较这3幅图的相同与不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又过渡到算式,找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在加法算式里: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逐渐增大1,得数也会逐渐增大1。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3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
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
(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
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
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
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
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
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
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
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4“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复习铺垫。
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
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
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
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
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
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5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
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