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 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

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血型抗原: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即A型血,含有B抗原即B型血。

细菌外毒素:细菌的代谢产物,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强的免疫原性。

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的抗体。

类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先于或与抗原同时注入机体后,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病原微生物抗原2、细菌毒素抗原3、异种动物免疫血清4、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5、其它抗原:异嗜性抗原等

第三章

抗体(antibody,Ab):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血清(免疫血清):含有抗体的血清。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Ig ≠Ab,Ig >Ab

Ig的分子结构:

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由浆细胞合成的多肽链。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的多肽。

Ig功能区与活性:

•VH和VL是抗原结合部位,结合抗原

•CL和CH1带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

•IgG的CH2和IgM的CH3是补体结合部位,参与补体激活

•IgG借助CH2通过胎盘,SIgA进行主动运输和分泌

•CH3是免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部位,介导调理吞噬作用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IgE通过Ig的Fc段(CH4)与肥大细胞结合,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铰链区富含脯氨酸(Pro)和-S-S-, 易弯曲伸展,利于抗原的结合,并利于补体结合位点的暴露(IgM 和IgE 无铰链区)

Ig的水解片段:铰链区对蛋白酶敏感,木瓜蛋白酶作用IgG分子重链间二硫键的N端侧,将其裂解为Fab段和Fc段。胃蛋白酶切在该二硫键之C端侧,产生F(ab’)2和若干pFc段。

水解效果Ig Ig

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应用于精制抗毒素)

2Fab+Fc F(ab´)2+pFc´(一)IgG:是血清Ig的主要成分,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二)IgM:分子量最大的Ig,mIgM是B细胞最主要的BCR成分,最早合成和分泌的Ab,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出现,人体天然血型抗体;临床诊断意义:胎儿或初生儿血液内出现IgM——子宫内感染,血清中出现IgM——近期感染。

(三)IgA:血清型IgA是单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形式,sIgA是人体分泌液和黏膜免疫中的主要抗体,sIgA在局部抗感染、新生儿抗感染(初乳),Ⅲ型超敏反应。

(四)IgE:血清中含量最少,参与Ⅰ型变态反应,与抗寄生虫感染密切相关。

(五)IgD:含量很低,为单体,是B细胞成熟的主要标志,防止免疫耐受的发生。

生物学活性:

•特异性结合抗原,起中和作用

•激活补体,发挥溶菌溶细胞、联合调理作用。

•通过与细胞的FcR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1、抗体的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增强其吞噬能力)

2、ADCC

3、介导I型超敏反应

4、选择性传递IgG

•具有免疫原性

将Ig作为抗原在异种、同种异体或自身体内进行免疫,均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因此称为Ig 的血清型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R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人类B淋巴细胞内存在Ig的基因库。

Ig产生规律:1、Ag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Ig进入体液;

2、初次免疫应答,先产生IgM,随后才出现IgG,Ab总量在血清中的滴度低,与Ag亲和力低,维持时间短;

3、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特异性Ab主要是IgG,潜伏期短且滴度高,持续时间长,与Ag亲和力较高;(直接刺激Bm)(有表格的)

4、实际应用:免疫接种时可采用多次接种加强免疫。

单克隆抗体(McAb ):刺激一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