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4血液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二尖瓣听诊区 (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
23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 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 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 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 单方向流动。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 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人工刺激或病理性 刺激,可使心室提前产生一次兴奋(期前兴奋) 和收缩(期前收缩),其后常伴有一次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代偿间歇)。
56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2)“全或无”收缩 (3)对细胞外液Ca2+ 的依赖性
53
①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 激可产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 升。
③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 引起兴奋,兴奋性超过正常。
54
55
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0期 复极达-60mV),相 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期
K+ Na+
Ito通道:70年代认为Ito的离子
成 分 为 Cl- , 现 在 认 为 Ito 可 被 K+
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
吡 啶 ) 阻 断 , Ito 的 离 子 成 分 为
Hale Waihona Puke K+。2期:O期去极达-40mV时
36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生理学--血液循环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一、 心肌细胞的分类
根据心肌细胞的组织学、功能和电生理特性,可 将心肌细胞分为两类:
(一)工作细胞与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①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②特殊传导系统(自律细胞) 有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组成。
(1)静息电位(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2)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 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Na+通道具有 备 用 ( 或 静 息 , resting) 、 激 活 ( activation ) 和 失 活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为 窦性心动过速, 如低于60次∕分, 则为窦性心动过缓。
二、心脏泵血 射血与充盈过程
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 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而造成心室和心房
及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形成推动血液流动 的动力; ② 心脏内4套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的方向。
增加的内向离子流,称为If内向离子流, 又称起搏电流。 If通道也是Na+通道。
If通道与膜电位的关系:
◄ 3期:膜电位达-60mV, If通道被激活而开放,
达-100mV, If通道超极化激活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12节ppt课件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胸骨右、左两旁第二肋间听诊最为清楚,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三)第三心音
在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偶尔可听到第三心音
(四)第四心音
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的晚期,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发生在心室收缩期前的振动,也称心房音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电生理
作者 : 曾晓荣
即K+外流(IK)和Ca2+内流,二者之间维持电荷流动的动态平衡
生理学(第9版)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④ 复极3期
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IK 、 IK1 )逐渐增多,故膜内电位迅速向复极化方向发展。而且K+外流呈再 生性。此正反馈过程导致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化完成 ⑤ 4期
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但离子泵将AP期间进出细胞的离子泵回去。Na+-K+泵可将细胞内的Na+泵出 细胞外,而将K+泵入细胞内。而细胞内Ca2+通过Na+-Ca2+交换和Ca2+泵得以出细胞
生理学(第9版)
3.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与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比较有何异同。 (2)窦房结细胞AP的形态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纤维; ② 0期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慢,幅度低; ③ 没有复极1期和2期平台期; ④ 4期自动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快
生理学(第9版)
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二者之和
4. 心室顺应性 心室顺应性(CV)是指心室壁受外力作用时能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通常用
心室在单位压力差(ΔP)作用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ΔV)来表示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
(一)兴奋性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① 绝对不应期:0期→3期的-55mV。兴奋性=0 ② 有效不应期:3期的-55→-60 mV。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 不能爆发AP(局部反应期)。即刺激不产生AP。 (2)相对不应期 复极-60→-80 mV。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AP 复极时程短,不应期亦短,易导致心律失常。
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血管作用 运输血液 分配血液 物质交换 维持血压 调节血容
血管生理
血管分类:
1. 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 弹力纤维。
2. 分配血管:动脉(如肾动脉),将血液送到各器官组织。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内径只有20-30μ m,对血 流阻力很大。 4.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口径很细,但因数量多,故总的截 面积非常大,因此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十分缓慢。 5. 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数量较多、口径 较大而管壁较薄,故容量大。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静脉中。
血液循环
焦作护理学校 李爱国
概述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力器官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功能 1. 物质运输 2. 实现体液调节 3.保持内环境稳态及防卫功能。 血液循环是高等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认识心脏
目录
1、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
2、血管生理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复习要点详解+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复习要点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和其他体液因子;另一功能是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作用,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一、心动周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心脏周而复始地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心房或心室每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为心跳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
心房和心室活动周期的时间是相等的。
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
按心率为75 次/分计算,每个心动周期为0.8 秒。
心动周期时程长短与心率之间呈倒数关系(心动周期=60 秒/心率)。
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便缩短,其申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
在整个心脏活动过程中,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在血液循环中起“泵”的作用,左、右心室将血液分别射入体循环和肺循环,并维持血液的循环流动。
1.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是依靠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心室与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
房-室压力梯度和心室-动脉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流的直接动力,心脏瓣膜的适时关闭和开放,可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按单一方向流动。
在泵血过程中,心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相同,射出的血量相等。
在心室收缩期,室内压升高使房室瓣关闭,阻止心室内血液倒流回心房;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心室-动脉压力梯度的作用使半月瓣开放,血液被射入主动脉。
在心室舒张期,心室内压下降,主动脉瓣关闭,阻止主动脉内血液倒流回心室;当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压力梯度则使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心室的充盈主要依靠心室舒张造成的室内压大幅下降的“抽吸”作用。
心房收缩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约25%),对心脏射血和充盈有利。
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压力、血流方向、瓣膜启闭等变化,详见主教材图4-2。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习题及答案
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而使肺部
组织液的压力为
压的缘故。
136.脑血管接受
纤维和
纤维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脑血流量
的主要因素是
。
137.当平均动脉压在
mmHg 的范围内变动时,脑血管可通过
的机制使
脑血流量保持恒定。
三、选择题 A 型题
138.以下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开始 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 C.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都短于其舒张期 D.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
期开始之后。
72.心肌细胞中,属于快反应细胞的是
细胞、
细胞和
细胞,
属于慢反应细胞的是
细胞。
73.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以
细胞的自律性最高,而
的自律性最低。
74.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为
mV,阈电位为
mV。
75.If通道的开放时期为
,最大激活电位为
mV左右。
76.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 4 期不稳定,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为
100.平均动脉压=
+
。
101.
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的大小。
102 . 当 搏 出 量 增 加 而 外 周 阻 力 和 心 率 变 化 不 大 时 , 动 脉 血 压 的 升 高 主 要 表 现 为
压的升高,
压升高不多,脉压
。
10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
、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
与
之间能保持平衡。
59. 心率除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外,体温每升高 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①Na+-Ca2+ exchanger(Na+-Ca2+交换体): 经同一载体,1个Ca2+ 出细胞;3个Na+进细胞
刺激Na+泵
将Na+泵出细胞
② Ca2+ 泵活动:
将2期内流的Ca2+ 泵出细胞。
1期 平台期
0期
3期
由于泵出与泵入 的正电荷总数相 等,膜电位稳定 于-90mV。
第 四 章 血 液 循 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 完成机体内的物质运输,将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中的原料和代谢产物运送 到各有关器官;
② 运输并传送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以实现机体的体液性调节功能;
③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④ 保证血液对机体的防卫功能活动的 发挥和实现。
4期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与心室肌细胞相比,浦 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0、 1、2、3期的图形和离 子流都是相同的,不同 的是4期。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4期很稳定, 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也 没有兴奋传来,它可较 长时间地保持-90mV的 静息电位。
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4期不稳定,在 没有外来刺激,也没有兴奋传来的情况下, 可自动缓慢地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就 爆发新的动作电位,并如此反复。
若按照去极化、 复极化的顺序 过程,心室肌 工作细胞的动 作电位可区分 为0~4期五个 时期。
1、极化期(0期):
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升支), 膜电位立即从静息的极化状态下的-90mV迅 速上升到30mV左右。该期时程极为短暂,仅 占1~2ms,其幅度较大,约为120mV,其电 位变化的速率较快,可达300V/s。0期的形 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基本相同。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知识重点
1.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60~100次/min,平均75次/min。
2.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
3.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四大状态的变化5.心音6.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是评价心泵血功能的指标。
8.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9.(静息)心指数:(安静和空腹时)每m²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1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搏出量:①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②心肌的后负荷:动脉血压;③心肌收缩能力;④:在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
11.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12.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13.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90mV,K+外流形成。
(2)①0期去极化:-90mV→+30mV,由Na+快速内流所致;②1期复极化:+30mV→0mV,由K+快速外流所致;③2期复极化(平台期):0mV,由Ca2+内流,K+外流所致;④3期复极化:0mV→-90mV,由K+快速外流所致;⑤4期复极化(静息期):-90mV,通过Na+–K+泵,摄K+排Na+、Ca2+。
14.自律细胞与心肌工作细胞生物电的最大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
15.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机械收缩特性-收缩性。
16.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17.窦性心律:由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跳节律。
18.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时,在房室交界处耗时较长的现象。
19.房室延搁意义:使心房与心室交替收缩(不发生同步收缩),并使心室收缩前得到足够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心脏的射血。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循环生理【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肌自动节律性2.窦性心律3.异位心律4.房室延搁5.期前收缩6.代偿间歇7.心率8.心动周期9.每搏输出量 10.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 12.心指数13.心力储备 14.动脉血压 15.收缩压 16.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二、填空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_______。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4._______自律性最高。
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4血液循环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循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这一过程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共同完成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
它负责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心脏由四个部分组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其中,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而右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
它们由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组成,负责输送血液。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静脉则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之间的微小通道,它们负责将血液输送给细胞。
血液是血液循环中的液体成分。
它由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红细胞则负责输送氧气,而白细胞则负责消灭病菌和清除废物。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泵入肺动脉,经过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吸收氧气,然后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入主动脉,经过全身各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最后返回右心房。
微循环: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淋巴循环: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管负责输送淋巴液,清除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物质交换:血液循环为身体的各个部位提供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免疫防御:白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巡逻,可以发现并消灭病菌和其他外来入侵者。
温度调节:血液循环帮助维持体温稳定,当身体温度过高时,血液流动加快以散热;当温度过低时,血液流动减慢以保持体温。
激素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的速度等。
维持内环境稳态: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确保身体各系统的稳定运行。
神经传导:神经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将信号传递给身体各部,指挥并协调身体的活动。
遗传信息传递:DNA(脱氧核糖核酸)通过血液循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保持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一致性。
血液循环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身体的各个部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交换、免疫防御、温度调节、激素调节等功能,同时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和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在生理学中,血液循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课件进行深入探讨。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泵血,确保血液在整个体内流动。
血管则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则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液体。
血液循环主要分为两个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始于左心室,通过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通过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肺循环则始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将二氧化碳和废物从肺部运走,然后通过肺静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回左心房。
血液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废物、维持酸碱平衡、提供免疫保护以及调节体温等。
心血管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以确保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这些因素包括血压、心率、心肌收缩力、血管阻力以及血容量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节,心血管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
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和血栓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循环是生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的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机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护心血管健康。
血液是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组织,它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它包含了90%的水分,以及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红色细胞,它们含有血红蛋白,这种物质可以携带氧气并释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
血液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运输、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血液还具有防御功能,白细胞能够识别并消除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
血液通过调节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血液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组织重建方法,旨在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组织缺损。
血液循环观察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失败。
本文将探讨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的研究进展。
在当前的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中,医生们采取了多种方法来评估血液循环状况。
其中,最传统的方法是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和温度等指标。
医生们还会采用一些现代技术,如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红外线热像仪等,以更准确地评估血液循环状况。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皮瓣移植术后的血液循环观察,我们采用了一项包含三个阶段的实验设计。
在第一阶段,我们收集了30例接受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并对其血液循环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观察。
在第二阶段,我们对其中15例患者进行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以获取更准确的血液流量数据。
在第三阶段,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定血液循环观察指标与皮瓣成活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和温度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血液循环状况。
而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等现代技术进行观察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到血液循环的细微变化。
我们发现血液循环观察指标与皮瓣成活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若血液循环观察指标良好,皮瓣成活率则会提高;反之,皮瓣成活率则可能下降。
血液循环观察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观察指标尚未完全明确、观察技术仍有待提高等。
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优化血液循环观察指标及其评估标准、研发更先进的检测技术等。
加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在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的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仍需不断深入。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研究者能够这一主题,通过他们的努力,不断完善血液循环观察技术,提升皮瓣移植手术的治疗效果,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也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诊疗过程中,以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掌握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使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曲线的测量。
了解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个锯齿形电压,并测量相应的电流响应,可以获得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传递系数等。
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和走势可以提供关于电极反应机制和动力学行为的重要信息。
准备实验器材: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槽、电极、电解质溶液、参比电极、对电极。
组装实验装置:将电极插入电解槽中,连接电源、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极,确保线路连接良好。
启动电化学工作站,设置实验参数:扫描范围、扫描速率、采样间隔等。
进行循环伏安测量:设置电位窗口,从起始电位扫描至终止电位,然后反向扫描至起始电位。
记录电流响应数据。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电流响应数据,计算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记录循环伏安曲线图,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势。
根据电流响应数据,计算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比较不同电极材料或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动力学参数差异。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曲线的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极材料或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电极反应机制和动力学行为,为优化电化学性能提供指导。
关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液流动,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请说明血液透析对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
近年来,生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这些成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体力活动需求却逐渐减少,这给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进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体力活动不足对身体的危害,并提出应对之策。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通过这一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发现和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耳聋等。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动物繁殖等领域,为人类创造更优质的农作物和动物品种。
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个性化医疗逐渐成为现实。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和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纳米药物可以更准确地靶向肿瘤、炎症等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纳米技术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心血管疾病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缺乏运动或久坐不动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经常运动的人群。
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胆固醇水平,预防冠心病和中风等疾病。
糖尿病体力活动不足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肥胖和肌肉减少症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和肌肉减少症。
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而肌肉减少症则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
焦虑和抑郁体力活动不足可能引起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化学物质,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体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创造有利于运动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投入,方便民众进行体育锻炼。
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员工运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