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结构特征及其研究内容与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锆石结构特征及其研究内容与意义

锆石作为一种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具有耐熔、耐腐蚀的特性,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当原岩经历后期地质作用发生改变时,锆石可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此外,锆石是U、Th、Hf、REE等微量元素的主要富集矿物,这些元素可以作为测定岩石形成年龄的母同位素或探讨原岩形成过程的重要指示物(Hoskin and Schaltegger, 2003)。人们对于锆石的研究和利用由来已久且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利用其U-Th-Pb同位素进行年龄计算,Lu-Hf同位素体系和O同位素结合示踪原岩源区,近几年来还增加了对其Zr同位素的研究,这些在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时间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Dhuime et al., 2012; Harrison et al., 2005; Valley et al., 2005; Wilde et al., 2001)。

1. 锆石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锆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Zr[SiO4],除了主要含Zr外,还包括Hf、Nb、Ta、Th和REE等元素。化学成分是ZrO2一般为67.2wt%,SiO2约32.8wt%。主要存在于酸性岩和变质岩中,沉积岩中的锆石也是来自风化的火成岩和变质岩,多为碎屑锆石。

根据成因,锆石可以被分为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观察其内部结构的常用方法有HF酸蚀刻图像、背散射电子(BSE)图像和阴极发光电子(CL)图像。在CL图像中,部分锆石可见清晰的核边结构。岩浆锆石通常具有震荡环带结构(图1(a)),少部分有扇形分带的结构。振荡环带的宽度与锆石寄主岩石的成分和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有关,微量元素在岩浆温度锆石扩散速度较快快,因而锆石结晶时形成的环带较宽(如辉长岩中的锆石);低温时微量元素扩散慢,形成的环带较窄(如I型和S型花岗岩中的锆石)(Rubatto and Gebauer, 2000)。扇形分带的结构是由于锆石结晶时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各晶面的生长速率不一致(Vavra et al., 1996)。锆石中的U、Th和REE等元素的含量越多,锆石CL图像越暗(Hanchar and Rudnick, 1995)。在岩浆锆石内部往往会有残留锆石(图1(b)),是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捕获锆石,同时锆石由于高温被熔蚀,当岩浆冷凝结晶后未

熔完的锆石则被保存下来,对其进行年龄测定,可以提供该地区有更老地质体存在的证据。变质锆石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图1(c)和(d)),包括各种分带和弱分带及无分带,在变质锆石核部也会有老锆石的出现,它的年龄代表变质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如果变质锆石具有核边结构,且边部较为明亮,说明该锆石发生了变质重结晶作用。

图1 不同成因类型锆石内部结构

(a)岩浆锆石;(b)岩浆边和继承核;(c)无分带的变质锆石;(d)变质增生边

2. 锆石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3.1 锆石U-Pb年代学

3.1.1 U-Pb法定年原理

锆石结晶时,选择性富集U和Th,普通Pb元素的初始浓度低,可忽略不计,具有高的238U/204Pb比值,238U和235U经过放射性衰变后可形成稳定同位素206Pb和207Pb,232Th放射性衰变后形成稳定同位素208Pb。U-Pb体系是目前已知的封闭温度最高的矿物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可高达900℃(Cherniak and Watson, 2001),因此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U-Pb同位素年龄(吴和郑, 2004; 张等人, 2020),是确定各种变质岩变质作用发生时间和原岩结晶年龄的理想对象。使用U-Pb法测定年龄可以得到三个表面年龄,即206Pb/238U,207Pb/235U和

207Pb/206Pb。由于U和Pb的活动性较强,已形成的岩石和矿物经后期地质作用扰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Pb丢失,最主要的原因是锆石的脱晶化作用,部分重结晶作用也是一方面原因,导致在U-Pb谐和图中产生不一致线,206Pb的丢失速度较快,因而得到的数据多落于谐和线的下方。在谐和图中,不一致线与谐和线产生的上交点为样品形成的年龄,下交点是Pb丢失事件的发生时间。若岩石(或矿物)年龄小于1000Ma,岩石(或矿物)结晶年龄以206Pb/238U表面年龄为准;若岩石(或矿物)年龄大于1000Ma,则用207Pb/206Pb 代表岩石(或矿物)结晶年龄。这是由于207Pb和206Pb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丢失程度也一致,它们的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Pb丢失的影响;而年轻的岩石(或矿物)形成后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扰动弱,Pb丢失对于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年龄值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因而用t206即可代表锆石形成年龄,即岩浆的结晶年龄。

3.1.2 U-Pb定年方法

锆石U-Pb法测定年龄包括固体质谱分析法(主要是ID-TIMS)、二次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法(SIMS)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分析法(LA-ICP-MS),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ID-TIMS分析精度高,但是不能够进行微区处理,且价格高、耗费时间较长,适用于成因单一的锆石;SIMS适用于锆石微区分析,但是价格较为昂贵;LA-ICP-MS的优点是成本低、分析速度快、数据比较准确,但是精度低于其他两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分析大量样品的情况,尤其适用于碎屑锆石的测定。

3.1.3 锆石U-Pb定年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锆石测定年龄时要注意区分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不同锆石产生的谐和年龄代表不同意义。Ying等人在山东莒南采到的玄武岩中麻粒岩捕掳体的锆石具有岩浆核-变质边的结构(图2) (Ying et al., 2010)。在锆石U-Pb谐和图中(图3),灰色实心椭圆指的是具有模糊震荡环带的锆石核部,它们回归得到的不一致线与谐和线的上交点是2304±76Ma,代表变质岩原岩结晶年龄老于2.3Ga。空心椭圆代表变质边及完全变质的锆石,其上截距年龄为1934±130Ma,说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该时间。此外,还有两个锆石CL图像均匀明亮的点,产生了122±31Ma的206Pb/238U年龄,认为是变质重结晶作用发生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