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附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预习案『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伶 ( ) 官 ②三矢 ( ) ③仇雠 ( ) ④逸 ( ) 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③君臣相顾 ④满招损,谦得益『文言知识』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投身到 (事业中去)。
②岂非人事哉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事理人情。
..2.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负而前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而告以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
⑴判断句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___________ ”表判断⑵被动句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表被动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表被动⑶状语后置句④而告以成功 即“ ”..③其意气之盛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意志、气概、志趣、性格等。
. 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②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 . .『整体感知』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
【参考答案】『字词积累』1.①líng ②shǐ ③chóu ④yì2.①原:动词,推究②负:动词,背 / 及:介词,等到③顾:动词,看④损:名词,损失,损害⑤逸豫:形容词,安乐『文言知识』1.①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一、重点词语挖空、重点句子翻译(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四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重点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二)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词义①函梁君臣之首②负而前驱③仓皇东出④一夫夜呼⑤乱者四应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异义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至于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②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③人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工作(四)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翻译句子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欧阳修和后唐兴亡史,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一二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作《欧阳文忠集》。
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
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
《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
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
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理解《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3. 掌握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4. 能够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导学内容:1. 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3.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五代史》吗?它是什么内容?2. 你听说过欧阳修吗?他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贡献?3. 你知道《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什么?它为何重要?二、进修1. 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欧阳文忠公”,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散文等,尤以词作为最为闻名。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在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创新和开创。
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五代史》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其中,《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所作的序文,是对伶官传文学的评判和赞美。
这篇序文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奇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3.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欧阳修的文学风格清新明丽,古典与摩登相结合,兼收并蓄,开创了新的文学风貌。
他的作品语言漂亮,表达深刻,富有情感和思想,被誉为“欧阳体”。
欧阳修的写作特点包括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形象鲜明、语言漂亮等。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欧阳修对伶官传文学的奇特见解和理解,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篇序文通过对伶官传文学的赞美和评判,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
文章通过对伶官这一特殊群体的描绘,展现了五代时期的政治纷争与道德沦丧,揭示了朝代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联。
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体会作者的史论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同时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五代史伶官传序》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人名)创作的一篇史论。
2.文章主旨在于揭示_______的道理,以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得失成败为历史依据,借以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
3.文章开篇即提出全文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章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兴衰成败与人事的紧密关系。
B.作者认为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都是由于天命所定,非人力可为。
C.文章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感染力很强。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庄宗成功与失败时的不同形势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其主要写作目的是:A.纯粹为了分析五代时期的历史。
B.通过对庄宗李存勖的成败分析,为北宋王朝的执政者提供历史借鉴。
C.赞扬庄宗李存勖的英勇善战。
D.批判五代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三、简答题1.请简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盛衰之理”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通过庄宗李存勖的事例来论证其主旨的?请举例说明。
3.《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文学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三、全文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如下:唉!国家的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伶官传序》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通过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了解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多样性。
4.通过探究讨论, 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2、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阳修(10 07 —1 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2、背景介绍:五代(90 7〜9 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伶官传序》第2课时导学案一、合作探究1、《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明确:本文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了解《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红楼梦》中的“伶人”角色有哪些?2.你了解什么是“伶官”?他们在古代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的?二、自学环节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章进行自学。
每组成员担任问题提出者或者问题回答者。
2.问题提出者的任务:针对所分的章节,提出3-5个问题,问题的涉及全文内容的主旨、细节和比较一类。
3.问题回答者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章节,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4.阅读结束后,主动汇总不同组的问题和回答情况,加深了解全文的主旨、情节和形式特点。
三、课堂讨论1.每组分别对所分的章节进行汇报,对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解决。
2.集体讨论和互动,更加深入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课后拓展1.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通过文学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难点: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探究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要求。
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学生通过本次导学案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一股学习经典、追求卓越的阅读热潮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伶官传》的内容和文学特色,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学时时间一、基础检测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伶(líng)官盛(chéng)以锦囊誓天断发(fà)B.系(jì)燕父子与尔三矢(shī)吾遗(yí)恨也C.乱者四应(yīng)困于所溺(nì)泣下沾襟(jīn)D.仓皇(huáng)东出李存勖(xūn)成败之迹(jī)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请其矢,盛以锦囊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百越之君,俯首系颈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释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忧劳可以兴国。
(3)函梁君臣之首。
A.(1)原来(2)兴起(3)用木匣子装着B.(1)推究(2)使……兴盛(3)用木匣子装着C.(1)推究(2)兴盛(3)装着D.(1)原因(2)使……兴盛(3)木匣子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而皆背()晋以归()梁。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与尔三矢()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玉斗一双,欲与亚父C.遂与之俱出D.无乃尔是过与(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当窗理云鬓D.自然之理也6、下列句子中的“约”字,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中的“约”字的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C.请其矢,盛以锦囊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8、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基础的文言字词句式。
2、理解体会本文的中心观点思考其当代意义【知识链接】补充资料,助力理解------------梁燕契丹,晋王三恨。
五代史唐宋之间的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先后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
史上为了区别称作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祖上对唐有功被封唐朝国姓的西突厥沙陀族人李克用出兵助唐镇压起义,,不久被唐封为晋王。
而黄巢的部将朱温后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梁王。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约朱温共击黄巢,回兵时,李克用途经汴州,朱温假意宴请,夜间却纵火谋杀他,因天雨火灭,李遂得逃。
于是晋梁结成世仇,相互攻打,战争不止。
这就是晋王所言“梁,吾仇也”即李克用“遗恨”之一。
后来梁王朱温灭唐建立后梁王朝,到923年晋王之子李存勖灭后梁杀死朱温之子后梁皇帝朱友贞建立后唐王朝。
之二是与燕王的矛盾。
燕王指刘仁恭,本是幽州刺史李可举的部将,生前并未称王,因其子刘守光称燕王继又称帝,故称刘仁恭为燕王。
李可举死,其子匡威、匡俦争位,刘仁恭乘机攻幽州,兵败后投奔李克用,颇受宠信,由李荐为卢龙节度使。
后李向刘借兵打罗弘信,刘不肯,还杀了李的亲信燕留得,归附朱温,自此晋燕由恩变仇。
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背晋以归梁”,即指此。
之三是契丹背晋归梁。
契丹原是关外游牧民族,唐哀帝天祐四年(907),耶律阿保机应李克用之请,来到云州,双方“握手甚欢,结为兄弟”,立盟同击朱温。
但不久耶律阿保机失信背盟,派人与朱温通好,此即“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但其后却“背晋归梁”。
【预习自测】(课前预习——完成自测——课上订正)一、基础知识巩固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仓皇东.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导学案(含答案)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伶官传序欧阳修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章的文言基础知识并翻译。
2、梳理文章结构,议论文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3、运用“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把握文章情感、语势变化,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的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结构特点及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议论文写作特点任务驱动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请认真朗读,注意文章扬抑、起落,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创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平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创作背景;梳理掌握文言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体会文章叙议结合、说理平正的论证特点。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和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艺术技巧。
4、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相关背景:五代(907-960)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战乱频繁,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及其背景2.学习《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3.理解《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课前预习1.预习教材,了解《伶官传序》的内容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作者冯梦龙的生平和作品三、课堂授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牡丹亭》这一舞台艺术的代表作,并向学生展示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梦境演艺的脉络,进而介绍《伶官传序》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讲解】1. 冯梦龙及其作品背景介绍(冯梦龙生于明末清初,著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三言》等,被誉为是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
)2. 《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其笔触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李弘、沈明霞等人物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描绘手法,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 《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和暴力现象,成为后来文学家的借鉴和启示。
)【讨论】1.对冯梦龙和冯梦龙的作品进行讨论,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创作手法。
2.对《伶官传序》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其文学功底。
【拓展】通过阅读《伶官传序》,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明清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增强其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读书视野,通过多元的阅读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1.阅读《伶官传序》全文2.寻找其他明清小说,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次阅读和探讨,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冯梦龙作为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其作品《伶官传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史伶官传序》 导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基础夯实(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人事( )②原( )③所以( )④世言( )⑤与( )⑥其( )⑦乃( )⑧从事( )⑨驱( )⑩纳( )2.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甚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方( )②系( )③组( )④函( )⑤仇雠( )⑥一夫( )⑦应( )⑧抑( )⑨本( )⑩迹( ) 举( )5.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6.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译文:②译文:二、默写名句1.(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戒后人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之首即开宗明义,用一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谈自满和谦虚的对比的句子是“,”6.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阐明了“,”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导学案及答案
自学法、对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补充内容
错题订正
相关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链接
1、知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
五、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练习作业 《红对勾》77页1—5题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课后作业】 结合导学案预习第三、四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欧阳修及其写作〈伶官传序〉的背景,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二段文字。知道了作者的历史观: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篇文字的第三、四两段,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分析他的观点的。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第三、四段:
一、重要字词
3.一词多义:
原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情有可原()
贼
(1)贼人父母者()
(2)是天下之大贼也()
本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抑本其成败之迹()
(3)今背本而趋末()
与
(1)与尔三矢()
(2)失其所与()
(3)与人为善()
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失败乃成功之母()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学习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第一学时
一、解题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白话译文
哎!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三、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第二学时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
B.仇雠已灭(chó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
C.盛以锦囊(shèn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D.与尔三矢(shǐ)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2.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年牢告庙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函梁君臣之首
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6.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独伶人也哉(旧时指戏曲演员)
B.伶官传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
7.下列短语,翻译时可以不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A.系燕父子以组
B.入于太庙
C.告以成功
D.誓天断发
8.对下列各句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哉:表赞叹语气。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也:表惋惜、悲叹语气。
C.而皆自于人欤欤:表反问语气。
D.自然之理也也:表肯定、判断语气。
9.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理,呼应中心论点。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是指伶官作乱,欲推翻庄宗统治。
C.“仓皇东出”,承前省略主语“一夫”。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表选择关系的两个句子,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问句上。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伶官传序》导学案参考答案
[导学过程]
1、特殊句式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之)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 C E
被动句:D E判断句:A F
2、重点字词理解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推原,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②函梁君臣之首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四:数词作状语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
⑤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
○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智勇之人)
○7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考究
○8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到,到……的结局。
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9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10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古代指一般的官员。
今:干某项事业
○11岂非人事哉古:人为之事。
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正反对比论证: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
1、答案:D解析:A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盛”应
读“chénɡ”。
2、答案:A
解析: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
3、答案:C
解析:A项中“兴”“亡”为使动用法;B项中“夜”为名词作状语,“乱”为形容词作动词;
D项中“函”为名词作动词。
4、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为省宾语“之”,C项省介词“于”。
6、答案:C
解析:C项,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7、答案:B
解析:A、C两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省略、状语后置句。
8、答案:C
解析:C项,欤:感叹语气。
9、答案:D
10 答案:B提示: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