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
里根柏林墙英文演讲稿
![里根柏林墙英文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a3873938762caaedd33d4c3.png)
篇一:追忆柏林墙追忆柏林墙肯尼迪在柏林墙边的演说:kennedy二千年以前,最自豪的夸耀是civitas romanus sum,今天,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夸耀是ich bin ein berliner。
世界上有许多人确实不懂,或者说他们不明白什么是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的根本分歧。
让他们来柏林吧。
有些人说,共产主义是未来的潮流。
让他们来柏林吧。
有些人说,我们能在欧洲或其他地方与共产党人合作。
让他们来柏林吧。
甚至有那么几个人说,共产主义确是一种邪恶的制度,但它可以使我们取得经济发展。
“lasst sie nach berlin kommen.”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我愿意我的同胞们——他们与你们远隔千里住在大西洋彼岸——说,他们为能在远方与你们共有过去十八年的经历感到莫大的骄傲。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个城镇或都市被围困十八年仍葆有西柏林的这种生机、力量、希望和决心。
全世界都看到,柏林墙最生动最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失败。
但我们对此并不感到称心如意,因为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是对人性的冒犯,它拆散家庭,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希冀统一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
这个城市的事实也用于整个德国——只要四个德国人中有一个被剥夺了自由人的基本权利,即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欧洲真正持久的和平便绝无可能实现。
经过保持和平与善意的十八年,这一代德国人终于赢得自由的权利,包括在持久和平中善所有的人民,实现家庭团聚和民族统一的权利。
你们住在受到保护的一座自由之岛上,但你们的生活是大海的一部分。
因此让我在结束讲话时请求你们抬起目光,超越今日的危险看到明天的希望;超越这道墙看到正义的生平来临的一天;超越你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看到全人类。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
当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那时我们便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在和平与希望的光辉中这座城市获得统一,这个国家获得统一,欧洲大陆获得统一。
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221f1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f.png)
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克里斯塔沃尔夫(1929 )是民主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
世界地理之德国.ppt
![世界地理之德国.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edc4ba0912a21615792908.png)
1870
1939
1990
1914
1945
普法战争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 )是欧洲历史
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701-1871年间的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境内最强
大的邦国。19世纪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
TITLE 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一战使得欧洲逐渐没落,英帝国变成英联邦,奥匈帝国、沙皇俄国解体,美 国日益崛起,社会主义国家出现。1918年德意志帝国解体,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 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 有其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 恢复国力,同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开始滋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 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 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 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 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 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1938年9 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 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 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 克的侵略活动。
东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 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 ,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 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 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汇总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5c999c57f1922791688e8ea.png)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南方学院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二班 n111002227 许恒玮摘要: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The Berlin wall, the official name for the anti fascist protective wall, is the system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stablishedin its territory around WestBerlinborder, t o free personnelexchanges between stop GermanDemocraticRepublica 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of West Berlin.关键词:柏林墙(The Berlin wall)二战(World War II)明主德国(The main German)今天城市法律法规这门课上,我们观看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一纪录片。
该记录片主要记录了柏林墙的由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以及后来在东德西德的同胞们不懈的努力到最后柏林墙的倒塌这一过程。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
[1]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
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德国符号
![德国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ef13cb9cdaef5ef7ba0d3cea.png)
·
德国大赛举办经历
1936年柏林奥运会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1974年德国世界杯 1988年西德欧洲杯 2006年德国世界杯 2009年田径世界锦标赛 1.德国是世界上赛车运动领先的国家 之一,德国盛产F1车手,车王迈克 尔· 舒马赫就来自德国。 2.德国DTM房车大师赛是当今世界 最著名的房车赛之一。 3.田径、游泳、赛艇、足球、马术、 曲棍球、手球都是德国队的传统强 项。 4.德国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 总奖牌榜上位列第三。
在德国,建筑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南德巴伐利亚 地区处处可见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而在北德则多 是庄重严谨哥特式建筑。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是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于德国柏林市中部
博物馆岛的东端。曾是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Haus Hohenzollern)的宫廷教 堂。
新天鹅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这
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西二世的行宫之一,共有360个房间
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北部最
大的教堂,它以法国兰斯主教堂 和亚眠主教堂为范本,是德国第 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 建造的教堂。
44 .. 饮食 饮食
1.德国没有统一的“德国菜”,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 类和啤酒。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 国菜都是猪肉制品。 2.德国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 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他们最讲究、最丰盛的早 餐。
德国国宝
国花:矢车菊
国鸟: 白鹳
国石:琥珀
德国简史
1.成立于罗马帝国灭亡(1806)后。 2.1815年成立,1871年统一德国。 3.二战结束后,1948年6月20号,德国分成东西德。 4.1989年11月9号,柏林墙倒塌,东德并入西德,德国实际 意义上统一。 5.1972年10月11日,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关系。
柏林墙-两德分裂之殇
![柏林墙-两德分裂之殇](https://img.taocdn.com/s3/m/15be34572b160b4e767fcff9.png)
题目柏林墙:50年前东西德国冷战之殇学生姓名张灿课程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热点追踪学号2014141095041 专业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指导教师王雅梅二Ο一七年五月二日柏林墙:50年前东西德国冷战之殇摘要:法西斯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其战争行径不仅仅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更在二战结束后给本国人民带来了国家分裂,冷战对峙的阴霾。
而柏林墙就是两德分裂、冷战对峙的标志。
本文从历史的眼光出发,详尽剖析柏林墙建立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柏林墙两德分裂冷战对峙柏林墙的建立有时势、政治、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以时间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经历了四个步骤:德国分裂,第一次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建立。
一、德国分裂: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战后德国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由苏美英法四大国分别占领;柏林同样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但为四大国共管。
由于美苏在战后各自从本国全球战略出发安排战后世界和平,使战时大国合作政策在战后逐渐破裂,并导致美苏之间爆发“冷战”。
在德国,以美苏为首的西占区和东占区各自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而美英法和苏联的社会制度又不同,它们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并使各自的占领区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实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而德国的分裂首先起于柏林的分裂,柏林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二、第一次柏林危机:1961年6月3日,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晤。
肯尼迪指责苏联的威协导致了柏林危机的发生,没有就柏林问题、缔结对德和约问题达成协议。
随后双方又进行武力威协。
在此情况下,为了阻止民主德国人员逃往西方,以及防止西方对民主德国的颠覆活动,苏联建议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和民主德国其他地区与西柏林之间修筑“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内政部颁布法令宣布:对包括西柏林边界线在内的民主德国边境实行封锁;在西柏林成为非军事化的中立的自由城市之前,未经特别许可的民主德国公民,不得过境进入西柏林。
柏林墙
![柏林墙](https://img.taocdn.com/s3/m/7e629e568e9951e79b892734.png)
柏林墙作者:来源:《天天爱科学》2017年第01期这是一堵墙,它既不像以色列的哭墙那样历史久远,又不像中国长城的城墙那样雄伟壮观,它就是短命的柏林墙。
二战后,德国曾经被分为东德和西德。
1949年—1961年,约250万人从东德逃往西德。
为阻止大批技术工人外逃,1961年8月东德修建了一圈水泥墙,将西柏林围了一圈,以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柏林被分为了东西两部分。
最初柏林墙只是一道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来多次改建和加固,成了水泥板结构,顶部为光滑的圆水泥管,让人难以攀越。
柏林墙长约155公里,高为3.5—4米。
柏林墙一共截断了192条街道、32条铁路线、8条轻轨、4条地铁和3条高速公路。
即使有柏林墙的阻隔,但仍有很多东德人不顾危险,想办法突破封锁,翻越围墙。
有的用热气球载人飞越,有的用弹射装置把自己像炮弹一样发射出去,有的通过施普雷河潜游过去,还有的经年累月挖掘地道钻过去,更有藏在西德人汽车的秘密小隔间里偷渡过去的。
柏林墙存在的近30年时间里,一共有5000多人成功翻了过去,其中3000多人失败被捕,还有200多人在翻越中丧生。
柏林墙1989年11月被迫开放,1990年6月被正式拆除,如今只有很少的几处还能看到一些柏林墙的残迹。
柏林墙中有一段叫东边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沿着施普雷河约有1316米。
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这段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绘画所表达的意境、绘画技巧和流派都不尽相同。
最著名的绘画是俄罗斯画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兄弟之吻》,也是柏林墙的标志性作品,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情景,表达了冷战时期这两位大国领导人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了世界和平。
法国画家盖布里尔·海梅勒的《翻越柏林墙》描述了一个人在跨越柏林墙时,后面的东德士兵开枪追赶。
而德国女艺术家布吉特·坎德的作品《特拉比》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开着东德生产的名为“特拉比”的轿车,开足马力撞向柏林墙。
柏林墙的恩恩怨怨
![柏林墙的恩恩怨怨](https://img.taocdn.com/s3/m/190c1221e2bd960590c677e9.png)
柏林墙恩恩怨怨摘要:墙,为我们遮挡风雨,为我们带来温暖和安全。
然而,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无形的墙,限制了我们的身心活动,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因此,面对隔膜的墙,我们也迫切地需要沟通的门。
回顾一堵围墙存在的始末,可以考查民族之间的冲突,可以认识一个国家历史的兴衰,可以透视一段历史的内涵与演变。
关键词:柏林墙历史思考一、柏林墙的由来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从15日起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
一堵“柏林墙”,阻断了德国人之间的交流,一个完整统一的德国被这堵墙强行分成了“东德”、“西德”。
(1)柏林墙前身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被战胜国中的苏、美、英、法划为四个区,其中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柏林也被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分属两边。
德国显然被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拥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即共产主义的东德和资本主义的西德。
早在 1945 年夏天, 各个占领区之间就开始标注分界线, 有的地方摆上白色和黄色的木桩和横木,路边的树也被涂上颜色, 但人们过界只需征得所在占领区当局同意即可。
1946年12月1日,苏占区根据苏联驻德军事管理处的命令,率先设立了边界警察站, 规定往来于苏占区和西占区之间的人必须申请“占领区间护照”才能通过。
同时,东部开始建造边界设施, 在树林里安装铁丝网, 在街道上设置路障。
但是,这时期东、西柏林之间的来往几乎不需要经过什么检查, 这为东德人逃往西部创造了一个条件。
1949到1961 年间,总共有260万人从东德逃往西柏林, 其中47433人是1961年8月上旬离开东德的。
许多波兰和捷克人也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欧。
由于逃离者中不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东德面临着大量的人才流失,从而影响到国家经济、文化等建设。
于是1961年8月4日,东柏林市政府下令对过往柏林墙的人员进行登记,而东德警察加紧了对通往西柏林的街道和车辆的检查, 防止人们逃亡。
德国 柏林墙的诉说
![德国 柏林墙的诉说](https://img.taocdn.com/s3/m/e1cb86bf65ce0508763213bf.png)
人民是自由的
就在這時,西柏林人的吼聲嚇壞了軍警,他們這才發現自己也已經 越到鐵絲網的對側,於是膽戰心驚地退回到東德一側,眼睜睜看著越境者 一瘸一拐地脫險。小夥子其實是撿了條命,僥倖于軍警嚇蒙了。
事實上柏林牆並非騎著邊 境修築的,離邊境還有幾十米 距離 ,軍警完全可以向越境 者開槍。與此同時,也有人跳 進施普雷河遊到對岸;有幾棟 居民樓位於邊境,甚至有的人 心一橫眼一閉,在朝向西柏林 的窗口縱身跳樓。
就在東德軍人拉鐵蒺藜、築水泥牆的同時,聞訊而來的西德人湧向 牆下,朝牆那邊的同胞投擲自己的身份證和通行證,不少人使用這些證件, 混在返回西柏林的人群中偷渡到西德。
就在13日下午,第一 個越牆的勇士挺身而出!沖 向一段鐵絲網,三名全副武 裝的軍警尾隨追捕。就在這 年輕人翻身越境之時,軍警 追上來將他撲倒,年輕人的 腿被刀刺傷,栽倒在 地„„„
柏林牆壁畫: 那是一個象徵 自由的女神, 帶著一個年輕 人,在柏林的 空中自由飛翔, 她帶著他,從 東柏林飛到西 柏林。現實中, 自由女神變成 了熱氣球。
1979年,又有位東德人再創奇跡,自己研製出一個28米高的熱氣球,帶 著兩對夫婦和4個孩子從2600米高空飛過柏林牆!他們飄了半個多小時終於 落地,但不知道自己是在東德還是西德,直到他們被巡邏的西德軍人發現。
1989年11月9日,正是柏林牆倒塌的日子。從1961年到1989年,在 這漫長的28年裡,柏林牆目睹了東西德人的悲歡離合。說到它真正的倒 塌,德國人還要感謝匈牙利人。
多瑙河 夜景
1989年9月10日,決定和平變革的匈牙利政府宣佈:從此日零點開始 開放邊境,為滯留在匈牙利境內的6萬東德人提供了一條經過奧地利通往 西德的通道。
經 典 之 跳 ( 雕 塑 )
兩天之後,19歲的東德大兵康得拉•舒曼,他借值勤之機,頭戴鋼盔、 肩背步槍,從容不迫地越過了當時只用鐵蒺藜拉成的一道矮牆。舒曼騰空 一躍的瞬間,被一位攝影師用鏡頭捕到,成為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柏林墙是怎么来的
![柏林墙是怎么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1add1c2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7.png)
柏林墙是怎么来的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柏林墙的故事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柏林墙简介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的故事民主德国经济每况愈下,东德人逃往西德,为了遏止这一活动,1961年8月13日一项“夜间雾里行动”在东柏林悄悄地进行着。
从东德地区川流不息的逃亡行动将就此结束。
街垒、铁丝网和坦克首先出现在东西柏林的边界上。
第二天开始了建筑工作。
一堵水泥墙建起来了。
边界被进一步封锁起来。
当时这个被东德做作“反法西斯保护墙”的堡垒成为令人无法逾越的障碍。
最初,柏林墙由12公里长的水泥墙和137公里长的铁丝网组成,包括有116个观望台,随后经过了四次改建和加固。
柏林墙一共截断了192条街道(97条在柏林内,95条为柏林通向东德的道路),32条铁路线,8条轻轨和4条地铁以及3条高速公路。
边界上的河流、湖泊也被禁止通航,并加以监视。
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
谁想在西柏林与西德之间旅行,则必须通过边境的严格检查。
在隔离期间不断有人试图越过柏林墙,寻求自由。
在近30年中,至少有239人在试图翻越柏林墙或潜渡施普雷河时丧失了生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东德愈加严峻的内政和经济状况发生了聚变。
1989年,无数东德人通过新开放的匈牙利和奥地利边界逃离东德,还有一些人寻求大使馆的屁护。
在这段时间里共有22万人离开了民主德国。
与此同时,东德越来越多的人上街游行,要求进行政治改革,以至于民主德国40周年的庆典演变为反政府的游行。
柏林墙的诉说
![柏林墙的诉说](https://img.taocdn.com/s3/m/a2e668671eb91a37f1115caa.png)
文字:《特别文摘》总89期/图片:网络/编制:张幼君/2013-01柏林墙(BerlinWall ),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
1945年8月2日,英、美、苏三国的元首齐聚波茨坦,他们商定的波茨坦公告将德国划分为四大块,分别由英、法、美、苏占领,并负责战后重建。
柏林墙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和最大的悲哀。
柏林墙的两侧11月5日,爱尔兰U2乐队在勃兰登堡门举办演唱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
2009年,是柏林墙倒塌的第20个年头。
许多欧洲人都赶到柏林,寻找墙的遗迹,参观墙的展览,打听墙的故事。
而那道早被粉身碎骨了的水泥墙好像也活了过来,开始了经风历雨后的低声诉说。
原来,一条白线划分东、西柏林,白线两边是双方的警察。
随着冷战的持续,西柏林逐渐的繁荣了起来,而东边却光景不好,许多东柏林居民来到西边,到1955年为止,逃离东柏林的人数多达二百五十万。
东西柏林之间原先不过是一条白线1961年8月13日凌晨,两万多东德士兵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仅用6小时,就在东西柏林之间竖起一道3米多高、46公里长、用铁丝网和水泥板做成的临时屏障,阻止东德人逃向西德。
砌墙封窗拉网时任东德总书记的乌布利希或许出于对奇迹的自信,给柏林墙工程起了一个响亮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
当日中午12点37分,柏林墙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栓、上锁,意味着东西德人正式骨肉分隔。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建筑。
东柏林西柏林柏林墙封锁线上著名的查理检查站,是当时东西柏林间盟军军人唯一的出入检查站。
就在东德军人拉铁蒺藜、筑水泥墙的同时,闻讯而来的西德人涌向墙下,朝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不少人使用这些证件,混在返回西柏林的人群中偷渡到西德。
柏林墙
![柏林墙](https://img.taocdn.com/s3/m/c1ddc69f0975f46527d3e1b9.png)
柏林墙作者:赵一然来源:《祖国》2017年第10期摘要: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代号“中国长城第二”,见证了冷战在欧洲的风云变化,承载了德国人的泪水,也伴随了很多“笑话”。
从一夜而起,到逐年加固,再到最后因为误会而拆除,象征着德国分裂的标志瓦解,两德的人们欢呼雀跃,这座封闭自己的墙,终于被人们心中的那份与生俱来的自由打破。
虽然如今柏林墙已经不复存在,但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永不会消逝。
关键词:柏林墙冷战德国东德西德提起柏林墙,自然而然的会想起来二战、冷战、东欧剧变这类词语。
但是对于柏林墙的历史意义,其所代表的历史内涵远远不是几个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的。
这一道墙将一个民族一分为二,活生生的阻隔了28年之久,这是德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疤。
从柏林墙建立开始,东德人民就开始了前仆后继“翻墙”工作,上演了无数具有戏剧性的故事。
一、一夜而起的“中国长城第二”1945年的波茨坦协定将德国东部领土割让给苏联开始,德国就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分裂道路,在夹缝中生存的德意志民族根本没有自主权,即使他们强烈的要求民族统一和国家独立,但是在西方大国的争霸利益之下,根本不值得一提。
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德国成立,随后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至此,在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国家。
德国的分裂完全违背了德意志民族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意愿,是东西方占领国之间的争夺和较量所促成的。
①德国分裂之后,西德快速的崛起,创造了“经济奇迹”。
首先,联邦德国的工业基础、国内资源以及国民素质都存在较大的优势,随着战后的恢复,联邦德国的化工业迅速的发展起来,并成为了欧洲工业的佼佼者。
另外,一些卓有成效的汽车企业,如大众和梅塞得斯(奔驰)等,也为联邦德国带来了数以千计的供应商。
随着经济的恢复,德国的出口量也急剧增长,不久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出口第二大世界出口贸易大国。
德国经济再一次——这是100年中的第三次——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发电厂”。
名词解释 柏林墙
![名词解释 柏林墙](https://img.taocdn.com/s3/m/a9f975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8.png)
名词解释柏林墙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以下是关于柏林墙的详细解释,内容将尽量涵盖其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影响以及拆除等多个方面。
一、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部分。
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1948年6月24日,苏联政府首次提出在德国西部领土上实行货币改革的建议,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拒绝。
于是苏联政府单方面在苏联占领区内(含东柏林)实施货币改革,并发行了新的货币——东德马克,这一举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二、建立过程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它的建立,彻底阻断了东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三、柏林墙的影响柏林墙的存在对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剧了德国的分裂。
柏林墙不仅是一道物理上的屏障,更是一道心理上的隔阂。
它使得东西德人民之间的联系被割断,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其次,柏林墙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人员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东西德之间的经济交流几乎停滞,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差异逐渐拉大。
此外,柏林墙还使得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到影响。
作为欧洲的中心国家,德国的分裂对整个欧洲的政治和安全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柏林墙的拆除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德国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
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柏林墙
![柏林墙](https://img.taocdn.com/s3/m/4ba9cbc276a20029bd642d3d.png)
柏林墙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东德领土分割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
东德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德语: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东德居民逃离东德,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
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1960年起东德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向越境者开枪射击,1982年《开枪射击令》(Schießbefehl)下达后被合法化。
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死亡人数约在136至245人之间,确切数目则不得而知。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动,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统一社会党专政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
历史意义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柏林墙事件
![柏林墙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b12b7aa26925c52cc5bf13.png)
此事件即第三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后,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西方不断利用西柏林作为向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的基地以及反苏、反共的宣传中心和间谍中心。从战后到1960年夏,约有350万人离开东柏林,其中大多数是技术工人。1961年,从东柏林逃到西柏林的人数激增,这不仅给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而且威胁着民主德国的稳定与安全。1961年6月在苏美首脑维也纳会议上,赫鲁晓夫重提1958年的要求,即美英法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使西柏林成为一个自由城市,否则将把通往西柏林的管辖权交给民主德国。肯尼迪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为了拔掉西柏林这根肉中刺,赫鲁晓夫决定在西柏林问题上与美国较量一番。同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边界建筑了隔离设施,包括高墙、堡垒、铁丝网等,并在各个交叉路口和沿线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人员往来。美国迅速做出强硬反应。肯尼迪警告赫鲁晓夫,为了维护西柏林的利益,美国将不惜一战。随后,肯尼迪派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访问西柏林,并命令1500名士兵从联邦德国乘装甲车沿高速公路通过民主德国检查站增援西柏林,美国卡车还撞毁了部分柏林墙。美苏呈现了军事对峙的局面,形成了第三次柏林危机。接着林墙事件达到高潮。面对这种形势,赫鲁晓夫态度软化。1961年10月28召,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宣称,如果西方国家准备解决德国问题,苏联将不坚持要西方在6个月内即12月31日前缔结和约,取消要美英法三国撤出西柏林的期限。后来赫鲁晓夫还提出,西柏林问题没有最后期限,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解决,这样,柏林墙事件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苏美关系又开始缓和。
387-抬高一厘米
![387-抬高一厘米](https://img.taocdn.com/s3/m/a627709ad4d8d15abe234e3a.png)
《每周分享》第387期抬高一厘米富士康集团赛博国际人力资源暨行政处蔡阿方2014年1月10日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一堵全长155公里、高2米、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
前美国总统肯尼迪这样评价柏林墙:“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
然而,对于德国人来说,柏林墙所代表的是数以万计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在这堵墙边,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自由”。
柏林墙自建立起来后,追求自由的人民就尝试使用各种方法逃出柏林墙,29年间,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9年2月6日傍晚,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刚满20岁的克利斯(Chris Gueffroy)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
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
克利斯很快就停止了呼吸,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
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英格〃亨里奇(Ingo Heinrich)也绝没想到,九个月之后,围墙会被推倒,德国会统一,而自己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在法庭上,亨里奇的辩护律师在辩护中称,亨里奇作为一名守墙士兵,他是在执行命令,作为一名军人,执行命令是天职,他别无选择。
法官西奥多-赛德尔义正词严地反驳道:作为军人,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这一点无可置疑。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请不要忽视这样一个细节——作为一名军人,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当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在这个世界上,除法律之外还有“良知”。
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
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最终,法庭以士兵亨里奇因蓄意射杀克利斯-格夫洛伊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
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勃兰登堡门边防检查站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
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柏林墙。
目的是制止民主德国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联邦德国。
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1960年起,民主德国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向越境者开枪射击。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
1982年《开枪射击令》下达后,枪击穿越柏林墙者被合法化。
截至1989年,共有61人因穿越柏林墙被民主德国边防哨兵枪杀。
[2]1970年,虽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民主德国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
1971年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允许放弃任何单方面改变柏林现状的尝试,给西柏林人一个自由出入城市和在东柏林探亲的国际法保证。
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3]签署《通行协议》,人员往来限制略有放宽。
1972年5月,美、苏、英、法四国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东西柏林的居民通行。
1980年,柏林墙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
柏林墙被迫开放(1989年)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
[1]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
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
这期间,柏林墙的出现,便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
[4]2历史背景德国分裂西柏林与东柏林边界示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
1949年,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设在东柏林(柏林的苏联占领区),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为止。
[1]美、英、法、苏签署的四国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
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西柏林是联邦德国的领土。
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民主德国境内,苏联为迫使联邦德国放弃西柏林,开始强行对西柏林实施封锁,前后共造成3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6月24日,又称“柏林封锁”,其导火线为苏联阻断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6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结束。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最后以正式开始修建柏林墙结束。
美苏关系以苏联宣布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1]人员流失1952年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闭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边境,只有东西柏林边界仍然开放。
大批民主德国公民经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造成大量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严重外流。
人力资源的流失带给民主德国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年轻劳动力的流失造成民主德国225亿马克的教育投资损失,[2]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流失为民主德国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困难。
修建过程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
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
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
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没有侵占西柏林的领土。
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
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
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
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
[2]各方反应1945年同盟国占领德国对于柏林墙的修建,西方盟国的反应逐步加大:柏林墙开始修建的20个小时之后,出现了在边界沿线的军事巡逻。
40个小时后,盟军占领当局向柏林的苏军指挥官递交了抗议书。
72小时后,盟国正式向苏联提出外交抗议。
[2]关闭西柏林边境后,民主德国公民再也不能自由地到西柏林以及联邦德国旅行或移民,许多家庭就此拆散,在西柏林工作的东柏林人无法上班,西柏林变成了在一片有敌意的土地上的一座孤岛。
时任西柏林市长维利·勃兰特批评了美国未能及时对此作出反应,并号召西柏林人举行示威抗议修建柏林墙。
[1]1961年,美国国务卿迪安·鲁斯克说:“围墙不应该是欧洲的永久景观,我不理解为什么苏联会考虑它的存在,从他们的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修建了一座显示共产主义的失败的纪念碑。
”[3]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谨慎地作出了最初的回应,称柏林仍是一个“自由的城市”。
他随即重新任命曾主持柏林空运的卢修斯·D·克莱为他的特别顾问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同期前往西柏林,并于8月19日在西柏林会合。
美国在西柏林增加了驻军。
美军第八步兵师第18步兵团的的1500名士兵从曼海姆启程通过民主德国领土到达了西柏林。
西柏林市民和民主德国边防警察之间发生了冲突,随后苏联驻民主德国集团军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
[2]美军和苏军之间的直接对峙发生在1961年10月27日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理检查站,两方各部署了30辆主战坦克对峙于边界线两侧。
然而第二天双方均撤走了坦克。
美军这一行动意在宣示对西柏林的管辖权,然而双方都不愿因此使冷战升级。
[2]3建筑结构建筑样式柏林墙在1961年开始修筑后经过多次翻修,最终于1975年成为留存下来的样子,共经历过4种形式:1.铁丝网(1961年)2.加强的铁丝网(1962–1965年)3.混凝土(1965–1975年)4.75型边境围墙(Grenzmauer 75)(1975–1989年)柏林墙第4代围墙的官方名称是“UL 12.11 型支撑墙构件”(Stützwandelement UL 12.11),修建于1975至1980年间,共计使用约45000块构件,每个构件高3.6米,宽1.2米。
在上方放置了一条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难以攀爬。
总的修建成本为1615.5万民主德国马克(折合363.80万美元)。
其建筑标准要求可以抵挡冲过栅栏的车辆撞击,在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墙体的结构较弱以便在发生战争时民主德国和苏联装甲车可以轻松地冲破。
除了没有安放地雷和触发式自动机枪外,柏林墙的总体结构与民主德国国内边境相似。
过境通道柏林墙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1个专门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所用。
[2]各层防线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2]柏林墙结构示意图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第五层防线:通电的铁丝网第六层防线:共22个碉堡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2]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柏林墙结构设施近景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第十三层防线:空地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米[2],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第十五层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4边防军队根据1989年民主德国的统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军共有11500名士兵,500名文职人员。
边防军的7个团驻扎在柏林。
另外有两个边防军预备团,分别是GAR-39团和GAR-40团。
每个边防军的团下属五个连,分为先遣、通讯、交通、榴弹发射器和炮兵组。
在过境检查站有时也会配备侦查小组、火焰喷射器、军犬小组和水面小组。
边防中心共有567辆装甲运兵车、48个大型榴弹发射器、48座反坦克炮、156辆装甲车、2295辆其他车辆以及992只猎犬。
[2]在“加强边境安全”期间,边境部署的边防军会增加至2300人。
1988年,由于示威和天气恶劣,有80天边境守卫的人数高达2500人。
5水上边界西柏林城市外围有若干可航行水道,西柏林市政厅在边界处放置了一串白色浮标并注有“地区边界”字样。
西柏林的游船必须小心保持在西柏林一侧,在东侧则有民主德国边防军的巡逻艇巡逻。
东柏林河岸上通常修建有工事,在哈弗尔河等部分河道和湖岸两边会修建围墙。
民主德国居民不能到达这些水域的东侧。
在施普雷河的某些地段,水下安置了栅栏以阻挡潜水越境者。
[2]市区内的水上界限并未标注明确,柏林墙在这些地方被河道隔断,水面情况被边防军监视。
有时一些西柏林的船只和游泳者误入边界时民主德国边防军会开枪射击,并造成过一些伤亡。
6拆除消亡民众涌向柏林墙(1989年)1989年,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1989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
[2]1989年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
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和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
新当选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表示,民主德国要在世界开放的形势下革新社会主义,进行彻底改革。
[2]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在人民议院的有关新的旅游法规生效之前,私人旅游和关于公民移居国外的规定立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