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路径搜索的一个算法

合集下载

深度优先搜索探索中的路径

深度优先搜索探索中的路径

深度优先搜索探索中的路径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DFS)是一种用于图和树等数据结构的搜索算法。

在图的深度优先搜索过程中,寻找一条从起始顶点到目标顶点的路径是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深度优先搜索中如何找到路径的方法和实现。

一、路径的定义和表示在深度优先搜索中,路径是指从起始顶点到目标顶点的一条通路。

路径可以用顶点序列或边的序列来表示。

以图为例,设图G=(V,E)表示一个有向图,其中V为顶点集合,E为边集合。

对于路径P={v1,v2,v3,...,vn},其中vi∈V且(vi,vi+1)∈E。

路径中的第一个顶点为起始顶点,最后一个顶点为目标顶点。

二、深度优先搜索中的路径探索1. 基本思想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递归的搜索方式,它以某个顶点为起始点,深度优先地遍历该顶点的邻接顶点,然后递归地遍历邻接顶点的邻接顶点,直到找到目标顶点或遍历完所有路径。

2. 算法步骤(1)判断当前顶点是否为目标顶点。

如果是,则找到了一条路径;(2)如果当前顶点不是目标顶点,继续遍历当前顶点的邻接顶点;(3)对于每个邻接顶点,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到找到目标顶点或遍历完所有路径。

三、路径搜索的实现深度优先搜索中的路径搜索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下面以Python语言为例,给出一个简单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实现:```pythondef dfs(graph, start, end, path=[]):path = path + [start]if start == end:return [path]if start not in graph:return []paths = []for vertex in graph[start]:if vertex not in path:new_paths = dfs(graph, vertex, end, path)for new_path in new_paths:paths.append(new_path)return paths```在上述代码中,graph为表示图的字典,start为起始顶点,end为目标顶点,path为当前路径。

迷宫问题算法

迷宫问题算法

迷宫问题算法一、引言迷宫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对于寻找路径的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迷宫是一个由通路和墙壁组成的结构,从起点出发,要找到通往终点的路径。

迷宫问题算法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二、DFS(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是迷宫问题求解中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从起点开始,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向前走,当走到无法继续前进的位置时,回退到上一个位置,选择另一个方向继续前进,直到找到终点或者无路可走为止。

1. 算法步骤1.初始化一个空栈,并将起点入栈。

2.当栈不为空时,取出栈顶元素作为当前位置。

3.如果当前位置是终点,则返回找到的路径。

4.如果当前位置是墙壁或者已经访问过的位置,则回退到上一个位置。

5.如果当前位置是通路且未访问过,则将其加入路径中,并将其邻居位置入栈。

6.重复步骤2-5,直到找到终点或者栈为空。

2. 算法实现伪代码以下为DFS算法的实现伪代码:procedure DFS(maze, start, end):stack := empty stackpath := empty listvisited := empty setstack.push(start)while stack is not empty docurrent := stack.pop()if current == end thenreturn pathif current is wall or visited.contains(current) thencontinuepath.append(current)visited.add(current)for each neighbor in getNeighbors(current) dostack.push(neighbor)return "No path found"三、BFS(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也是解决迷宫问题的常用算法之一。

人工智能a算法例题

人工智能a算法例题

人工智能a算法例题人工智能领域中的A算法是指A算法,它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式搜索算法。

A算法在路径规划、游戏AI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关于A算法的例题。

首先,让我们假设有一个迷宫,其中包含起点(S)和终点(G),以及一些障碍物(#)。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现在,我将使用A算法来解决这个例题。

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维护两个列表,开放列表和关闭列表。

开放列表用于存储待探索的节点,关闭列表用于存储已经探索过的节点。

算法通过计算每个节点的估计代价(f值)来决定下一个要探索的节点,其中f值等于节点的实际代价(g值)加上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计代价(h值)。

首先,将起点加入开放列表,并将其g值设为0。

然后,重复以下步骤直到找到终点或者开放列表为空:1. 从开放列表中选择f值最小的节点,将其移入关闭列表。

2. 对于该节点的每个相邻节点,计算它们的g值和h值。

3. 如果相邻节点已经在关闭列表中,则跳过。

4. 如果相邻节点不在开放列表中,将其加入开放列表,并更新其父节点为当前节点,并计算其g值和h值。

5. 如果相邻节点已经在开放列表中,比较当前路径下的g值和已有路径下的g值。

如果当前路径下的g值更小,则更新父节点为当前节点,并更新g值。

当找到终点时,回溯路径即可得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除了以上的步骤说明,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释A算法。

例如,可以从算法的优点和缺点来进行分析。

A算法的优点包括:1. 可以找到最短路径,A算法使用启发式函数来估计代价,因此可以找到最短路径。

2. 效率较高,A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搜索效率,尤其是在启发式函数设计得合理的情况下。

3. 可以应用于多种问题,A算法是一种通用的搜索算法,可以应用于路径规划、游戏AI等多个领域。

然而,A算法也有一些缺点:1. 启发式函数的设计有一定难度,为了使A算法能够找到最优解,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启发式函数。

但是,启发式函数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

浅析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算法

浅析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算法

浅析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算法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径规划算法最早源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但是就工况而言却比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复杂得多,自动驾驶车辆需要考虑车速、道路的附着情况、车辆最小转弯半径、外界天气环境等因素。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种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分别是搜索算法、随机采样、曲线插值和人工势场法。

1.搜索算法搜索算法主要包括遍历式和启发式两种,其中Dijkstra算法属于传统的遍历式,A*算法属于启发式,在A*算法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D*Lite算法、Weighted A*算法等其他类型。

Dijkstra算法最早由荷兰计算机学家狄克斯特拉于1959年提出,算法核心是计算从一个起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其算法特点是以起始点开始向周围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再从中找到最短路径,算法搜索方式如图(1-1)所示。

A*算法在Dijkstra算法上结合了最佳优先算法,在空间的每个节点定义了一个启发函数(估价函数),启发函数为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计值,从而减少搜索节点的数量从而提高效率。

A*算法中的启发函数包括两部分,表示从初始点到任意节点n的代价,表示节点n到目标点的启发式评估代价,在对象从初始点开始向目标点移动时,不断计算的值,从而选择代价最小的节点。

一般来说遍历式算法可以取得全局最优解,但是计算量大,实时性不好;启发式算法结合了遍历式算法以及最佳优先算法的优点,具有计算小、收敛快的特点。

图(1-2)是最佳优先算法示意图,可以看出该算法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面对图中的u型障碍物会出现计算效率低的情况。

而A*算法完美的结合了Dijkstra算法和最佳优先算法,不仅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且计算量相对也是最少的,更快得找到了最短路径。

2.随机采样随机采样主要包括蚁群算法以及RRT(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蚁群算法是由Dorigo M等人于1991年首先提出,并首先使用在解决TSP(旅行商问题)上。

其算法基本原理如下:1.蚂蚁在路径上释放信息素。

最短路径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

最短路径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

最短路径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当图的规模庞大时,传统的求解方法往往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提高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效率,智能优化算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智能优化算法,并比较它们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上的表现。

1.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而设计的一种优化算法。

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将图中的节点看作基因,路径长度看作适应度。

遗传算法通过交叉、变异等操作对解空间进行搜索,并逐代筛选出较优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遗传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逼近最优解的结果。

2. 蚁群算法蚁群算法是受到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优化算法。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在搜索食物时释放信息素、路径选择等行为进行优化。

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将蚂蚁看作在节点之间移动的代理,蚁群中的每只蚂蚁通过释放信息素来引导搜索方向。

经过多次迭代,蚁群算法可以找到接近最短路径的解。

3. 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一种优化算法。

粒子群算法通过随机初始化一群“粒子”,然后根据自身最优解和群体最优解来不断调整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找到最优解。

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将节点看作粒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表示路径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通过迭代调整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粒子群算法能够找到较优的解。

4.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受到固体退火原理启发的优化算法。

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将节点看作原子,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状态转移,以找到更优的解。

模拟退火算法通过接受差解的概率和降低温度的策略来逐渐搜索到接近最优解的结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上的应用。

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优的解。

在具体选择算法时,需要根据问题的规模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未来随着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高效、灵活的算法被提出,为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提供更多选择。

c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

c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

c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
C 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常用于在网图中寻找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其中网图的最短路径分为单源最短路径和多源最短路径。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最短路径搜寻算法:- Dijkstra 算法:从一个起始点出发,到达一个终点,通过对路径权值的累加,找到最短路径。

- Floyd 算法:对于网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来说,之间的最短路径不外乎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边的权值;另一种是先经过若干个顶点,最终达到另一个顶点,期间经过的边的权值和。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用 C 语言实现,你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

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最短路径搜寻算法的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路径规划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算法(A* Algorithm)作为一种常用的搜索算法,被广泛用于路径规划中。

本文将探讨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一、A算法简介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用于在图形结构的网络中寻找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与传统的搜索算法相比,A算法利用了启发式函数来评估每个节点的优先级,从而更加高效地搜索最优路径。

它结合了广度优先搜索和贪心算法的优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近似最优解。

二、A算法的工作原理A算法采用了一种启发式评估函数(Heuristic Evaluation Function),该函数用来估计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

一般情况下,这个启发式评估函数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等方式进行计算。

A算法根据节点的代价和启发式评估函数的值选择下一个最优的节点进行扩展,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完所有可能的节点。

三、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案例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以智能车辆路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智能车辆路径规划是一个典型的实时路径规划问题。

智能车辆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当前位置和周围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最优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A算法能够快速找到最短路径,适用于智能车辆路径规划。

智能车辆路径规划中,A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启发式评估函数和起始节点,将起始节点加入open列表。

2. 通过启发式评估函数计算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并更新起始节点的优先级。

3. 从open列表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将其加入close列表。

4. 如果选择的节点是目标节点,则路径规划结束;否则,继续扩展该节点的相邻节点。

5. 对每个相邻节点计算代价和优先级,并更新open列表。

6. 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open列表为空。

通过以上步骤,A算法可以寻找到智能车辆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并且具备实时性和高效性。

图遍历算法

图遍历算法

图遍历算法图遍历算法是一种基于图的搜索算法,用于从图中搜索指定的节点或路径。

图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表示一组复杂的关系。

图中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对象,而边则用来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图遍历算法类似于树遍历算法,其主要目的是从图中寻找某一节点或指定的路径。

图遍历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1.图中的所有节点标记为未访问状态。

2. 从起始节点开始遍历,将当前节点标记为已访问状态。

3.查当前节点是否是目标节点,如果是则结束遍历,否则继续遍历。

4.查当前节点的相邻节点,如果有未访问的节点,则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并将其加入到待访问队列中。

5.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遍历完整个图。

图遍历算法的应用场景图遍历算法主要用于图的搜索和路径查找。

它的应用场景有: 1.路算法:主要应用于地图导航、交通管理、机器人导航等场景,用于查找从指定的节点A到终点B的最优路径。

2.短路径算法:主要用于网络及其他复杂系统中,查找从起始节点到终点之间最短路径,也就是说,需要查找距离最短的路径,而不是按照一定顺序查找路径。

3.联分析算法:它是一种数据挖掘技术,用于挖掘分析大规模数据集合中被关联的结构和模式,包括聚类分析、关系挖掘、推荐系统等。

图遍历算法可以用于查找关联的数据,从而发现有益的模式和网络结构。

4.像处理:图像处理系统中,常常会使用图遍历算法来获取图像的各种特征,例如:特征提取、边缘检测、物体检测和分割等。

图遍历算法的性能图遍历算法的性能可以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表示,一般来说,图遍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V+E)其中 V 为图中的节点数,E 为边的数目。

对于空间复杂度,一般会使用一个队列来保存待访问的节点,空间复杂度为 O(V) 。

总结图遍历算法是一种基于图的搜索算法,它主要用于搜索指定的节点或路径,并用于诸如寻路算法、最短路径算法、关联分析算法和图像处理等不同场景。

图遍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V+E),空间复杂度为 O(V)因此,它适合于处理大型图,而不适用于小规模的图。

维特比算法例题

维特比算法例题

维特比算法例题维特比(Viterbi)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常用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中的路径搜索问题。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维特比算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简单的HMM,包含两个状态(状态1和状态2),以及两个观测序列(观测1和观测2)。

状态转移概率如下:P(状态1→状态1) = 0.7P(状态1→状态2) = 0.3P(状态2→状态1) = 0.4P(状态2→状态2) = 0.6观测概率如下:P(观测1|状态1) = 0.5P(观测1|状态2) = 0.5P(观测2|状态1) = 0.4P(观测2|状态2) = 0.6现在我们要找出最有可能的状态序列,使得观测序列的概率最大。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状态在每个时刻的概率。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状态i, t) = P(观测t|状态i) * P(状态i, t-1)其中,P(观测t|状态i)是观测概率,P(状态i, t-1)是上一个时刻的状态概率。

然后,我们需要找出最有可能的状态序列。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最优, t) = max P(状态i, t) * P(状态i→状态j)其中,P(最优, t)是在时刻t的最有可能的状态概率,P(状态i, t)是在时刻t的状态i的概率,P(状态i→状态j)是从状态i转移到状态j的概率。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回溯算法找出最有可能的状态序列。

回溯算法是一种通过逐步回溯搜索树来找出最有可能的解的算法。

具体来说,我们从最后一个时刻开始向前回溯,找出最有可能的状态,然后继续向前回溯,直到找到最有可能的初始状态。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维特比算法的例子,希望能帮助您理解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启发式搜索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启发式搜索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启发式搜索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在现代高科技社会中,路径规划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比如,在物流、交通管理、游戏等领域中,都需要通过路径规划算法来找到最佳路径。

而启发式搜索算法就是应用在路径规划中的一种算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启发式搜索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一、路径规划概述路径规划是从起点到终点寻找最短路径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算法问题。

在路径规划中,通常会有一些障碍物,需要绕过去。

而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通常是经过这些障碍物,并绕过它们的路径。

二、启发式搜索算法概述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智能搜索算法,也称为A*算法。

该算法基于Dijkstra算法,对其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有效率。

它通过估算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代价来选择下一个探索位置。

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通过权衡搜索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计算路径的算法。

三、启发式搜索算法原理启发式搜索算法采用了双向搜索的策略,即从起点开始,同时向前和向后进行搜索。

通过计算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价函数,可以以最优的方式选择下一个节点进行扩展。

估价函数通常基于多种因素,比如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或者其他方法。

通过比较估价函数的结果,可以得到到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

四、启发式搜索算法应用1.物流路径规划在物流领域中,路径规划非常重要。

启发式搜索算法可以用来规划货物的最短路径。

通过考虑货物的大小、重量和目标位置等因素,可以选择最佳路径来实现交付。

2.游戏实现启发式搜索算法还可以用于游戏实现中的路径规划问题。

例如,在迷宫游戏中,启发式搜索算法可以用来寻找通向出口的最短路径。

在实现游戏中,启发式搜索算法可以提高游戏的逼真性,并提高游戏的娱乐性。

3.交通管理启发式搜索算法还可以用于交通管理领域中。

例如,在城市中,交通流量非常大,交通瓶颈点即使绕路也会遇到拥堵。

通过启发式搜索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可以规划出最优的通行路线,并避开拥堵的瓶颈点。

五、总结启发式搜索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应用广泛,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路径搜寻算法

路径搜寻算法

路径搜寻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重要算法,用于在图或网络中寻找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

常见的路径搜寻算法有深度优先搜索(DFS)、广度优先搜索(BFS)、Dijkstra 算法、A*算法等。

1. 深度优先搜索(DFS):这是一种递归算法,沿着图的深度遍历路径,直到找到目标或到达无法进一步前进的位置。

2. 广度优先搜索(BFS):这种算法会扩展所有的节点,即按宽度优先的顺序,因此它通常用于搜索无权重图。

3. Dijkstra算法:这是一种适用于带权重的图的寻路算法,它会找到从起点到所有其他点的最短路径。

4. A*算法:这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结合了深度优先搜索和Dijkstra算法的优点。

它通过估计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距离,选择最有希望的节点进行搜索,以减少搜索范围。

A*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找到最优路径,并且在搜索过程中能够动态调整搜索方向,提高搜索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路径搜寻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地图导航、物流规划、网络路由等。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格局。

其中,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工厂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而在工业机器人的运行过程中,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目标是确定机器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最佳路径,以实现高效、准确、安全的运动。

路径规划算法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动作限制、环境障碍物及约束条件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出最优的运动路径。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几种常见方法。

1. 规划图法(Graph-based Approaches)规划图法是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将工作空间分割成一系列小区域,将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表示为图的形式。

常用的规划图法有网格法(Grid-based)、可视图法(Visibility-based)等。

网格法将工作空间划分为规则网格,并利用图搜索算法寻找最短路径。

可视图法则通过将工作空间映射为一个具有节点和边的图,从而简化路径规划问题。

2. 最短路径搜索算法(Shortest Path Search)最短路径搜索算法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算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算法和Dijkstra算法。

这些算法通过确定机器人运动的最佳路径来优化机器人的移动效率。

它们基于图的搜索算法,通过评估每个路径的代价函数,找到最短路径。

代价函数可以包括路径长度、风险因素、时间等。

3. 启发式搜索算法(Heuristic Search)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路径规划算法,目的是通过启发式函数(heuristic function)来指导搜索过程,以快速找到最优解。

其中,A*算法是一种常见的基于启发式搜索的路径规划算法。

该算法通过启发式函数估算每个节点的价值,并根据这些价值来优先搜索最有潜力的路径。

4.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搜索算法。

智能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技巧

智能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技巧

智能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技巧智能机器人在实现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路径规划是指机器人在确定目标位置后,通过分析环境信息和考虑机器人自身的能力,选择一条最优路径来达到目标位置。

为了实现高效、安全的路径规划,智能机器人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巧。

1. 环境感知与地图构建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准确感知周围环境,并构建一个地图。

为了实现准确的环境感知,智能机器人通常使用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获取到的环境信息,可以生成基于格网的地图或者拓扑地图。

这些地图为机器人路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2. 路径搜索算法路径搜索是路径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常见的路径搜索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等。

A*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估算每个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并考虑已走过的路径代价,确定最优路径。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婪算法,通过不断选择最短路径的节点来实现路径搜索。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则按照层次逐层扩展,以找到最短路径。

机器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路径搜索算法,以获得最佳路径规划效果。

3. 避障与路径优化在实际导航中,机器人需要避免障碍物,以确保路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实现避障功能,智能机器人通常使用障碍物检测和避障算法。

障碍物检测包括基于传感器的实时障碍物检测和预测障碍物检测等技术。

机器人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信息,通过路径重规划或调整运动轨迹来避免碰撞。

路径优化则可以通过改变路径的选择或调整运动速度等方式,以实现更高效的路径规划。

4. 动态环境适应动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人流密集的环境中,机器人需要及时调整路径,以避免与行人发生碰撞。

为了实现动态环境适应,智能机器人可以采用实时感知技术,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路径规划。

机器人通过实时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并根据已有的经验或学习到的规律,迅速做出决策,以避免碰撞和实现高效路径规划。

易语言摇杆寻路算法

易语言摇杆寻路算法

易语言摇杆寻路算法易语言摇杆寻路算法可以使用A*算法实现。

A*算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搜索的寻路算法,通过在地图上搜索最短路径,即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下面是使用易语言编写的A*算法的摇杆寻路示例程序:pascal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地图范围内func InMap(x, y, map_width, map_height) {return x >= 0 && x < map_width && y >= 0 && y < map_height; }计算两点之间的曼哈顿距离func ManhattanDistance(x1, y1, x2, y2) {return x2 - x1 + y2 - y1 ;}A*算法寻路函数func AStar(start_x, start_y, end_x, end_y, map_width, map_height,map_data) {创建开放列表和关闭列表open_list = [[start_x, start_y]];close_list = [];创建用于记录父节点和G、H、F值的辅助数组parent_nodes = [[[start_x, start_y], -1, -1]]; 父节点、G值、H值、F 值创建移动方向的数组directions =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开始循环直到找到路径或者无法找到路径while !isempty(open_list) {在开放列表中找到F值最小的节点作为当前节点min_f_value = 9999;current_index = -1;for i = 0 to len(open_list)-1 {f_value = parent_nodes[open_list[i]][3];if f_value < min_f_value {min_f_value = f_value;current_index = i;}}将当前节点从开放列表移除,并加入关闭列表current_node = open_list[current_index];open_list - = [current_node];close_list + = [current_node];curr_x = current_node[0];curr_y = current_node[1];找到目标节点,构建路径并返回if curr_x = end_x && curr_y = end_y {path = [];while parent_nodes[current_node][0] != -1 {path = [current_node] + path;current_node = parent_nodes[current_node][0];}return path;}遍历当前节点的邻居节点for direction in directions {next_x = curr_x + direction[0];next_y = curr_y + direction[1];判断下一个节点是否在地图范围内if !InMap(next_x, next_y, map_width, map_height) { continue;}判断下一个节点是否为障碍物if map_data[next_x][next_y] = 1 {continue;}计算下一个节点的G、H、F值G_value = parent_nodes[current_node][1] + 1;H_value = ManhattanDistance(next_x, next_y, end_x, end_y); F_value = G_value + H_value;判断下一个节点是否已经在关闭列表中if [next_x, next_y] in close_list {continue;}如果下一个节点已经在开放列表中,判断是否更新G值和F值if [next_x, next_y] in open_list {if G_value < parent_nodes[[next_x, next_y]][1] {parent_nodes[[next_x, next_y]][0] = current_node;parent_nodes[[next_x, next_y]][1] = G_value;parent_nodes[[next_x, next_y]][3] = F_value;}} else {将下一个节点加入开放列表open_list + = [[next_x, next_y]];parent_nodes + = [[current_node, G_value, H_value, F_value]];}}}无法找到路径,返回空路径return [];}使用示例定义地图数据,0表示可以通过的路径,1表示障碍物map_data = [[0, 0, 0, 0, 0],[0, 1, 1, 1, 0],[0, 0, 0, 0, 0],[0, 1, 1, 1, 0],[0, 0, 0, 0, 0]];从(0, 0)点到(4, 4)点寻路start_x = 0;start_y = 0;end_x = 4;end_y = 4;path = AStar(start_x, start_y, end_x, end_y, len(map_data),len(map_data[0]), map_data);print("Path:", path);输出结果:Path: [[0, 0], [0, 1], [0, 2], [0, 3], [0, 4], [1, 4], [2, 4], [3, 4], [4, 4]]以上就是使用易语言编写的A*算法的摇杆寻路示例程序。

文件夹遍历算法

文件夹遍历算法

文件夹遍历算法文件夹遍历算法文件夹遍历算法是指对计算机中的文件夹进行遍历的一种算法。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文件夹是存放文件和其他文件夹的容器,因此在进行文件操作时,需要先对其进行遍历。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三种文件夹遍历算法: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和迭代加深搜索。

一、深度优先遍历深度优先遍历(Depth First Search,DFS)是一种常用的搜索算法。

在进行文件夹遍历时,该算法会从根目录开始,递归地进入每个子目录,并将其中所有的文件都访问一次。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 从根目录开始递归访问每个子目录;2. 在访问每个子目录时,再次递归访问其子目录;3. 当访问到叶子节点(即没有子目录)时,回溯到上一个节点继续访问。

深度优先遍历有以下特点:1. 采用栈结构存储节点信息;2. 搜索路径不唯一;3. 遇到死胡同时需要回溯。

二、广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Breadth First Search,BFS)是另一种常用的搜索算法。

在进行文件夹遍历时,该算法会从根目录开始,先访问每一级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再逐级向下访问。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 将根目录加入队列;2. 遍历队列中的每个节点,将其子节点加入队列;3. 重复步骤2,直到队列为空。

广度优先遍历有以下特点:1. 采用队列结构存储节点信息;2. 搜索路径唯一;3. 不需要回溯。

三、迭代加深搜索迭代加深搜索(Iterative Deepening Search,IDS)是一种基于深度优先遍历的优化算法。

在进行文件夹遍历时,该算法会从根目录开始递归地进入每个子目录,并将其中所有的文件都访问一次。

与深度优先遍历不同的是,在每次递归时限制搜索深度,直到找到所需文件或达到最大深度为止。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 设置最大搜索深度d=0;2. 从根目录开始递归地进入每个子目录,并将其中所有的文件都访问一次;3. 如果未找到所需文件,则增加搜索深度d并重复步骤2,直到找到所需文件或达到最大深度。

java 利用a算法寻找最优路径 实验步骤

java 利用a算法寻找最优路径 实验步骤

java 利用a算法寻找最优路径实验步骤实验:利用A*算法寻找最优路径引言: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寻找最优路径的算法,它结合了Dijkstra算法的广度优先搜索和Greedy Best-First Search算法的贪心思想,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优化路径的选择。

本实验将通过Java语言编写代码,展示如何使用A*算法在一个图形环境中寻找最优路径。

步骤一:创建图形界面和渲染基本场景首先,在Java中创建一个图形界面,并添加一个画布用于渲染基本场景。

在画布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和障碍物。

这些地形和障碍物将构成我们的路径搜索环境。

步骤二:定义节点和边的数据结构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节点和边的数据结构。

节点是图形环境中的一个位置,边是将两个节点连接起来的路径。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且存储其在画布中的位置、与其他节点相邻的边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步骤三:实现A*算法的估价函数A*算法的核心是估价函数,它用来评估路径的优劣。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作为估价函数。

给定两个节点A(x1, y1)和B(x2,y2),欧几里得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istance = sqrt((x2-x1)^2 + (y2-y1)^2)。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函数来评估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步骤四:实现A*算法的启发函数启发函数用于预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成本。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作为启发函数。

给定一个节点A(x, y)和目标节点B(tx, ty),启发函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euristic = sqrt((tx-x)^2 + (ty-y)^2)。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函数来预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成本。

步骤五:实现A*算法的搜索过程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实现A*算法的搜索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开放列表和一个关闭列表。

开放列表用于存储待处理的节点,关闭列表用于存储已经处理过的节点。

c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

c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

c语言最短路径搜寻算法C语言最短路径搜索算法是一种用于找到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在计算机科学和图论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是一个详细描述C语言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内容。

1. 定义图的表示: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来表示图。

邻接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其中行和列表示图中的节点,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权重。

邻接表是一种链表的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链表,表示与该节点相邻的节点。

2. 初始化数据结构:创建一个距离数组和一个访问数组。

距离数组用于存储从起始节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初始时将所有元素设置为无穷大。

访问数组用于标记每个节点是否已经被访问过,初始时将所有元素设置为未访问。

3. 设置起始节点:选择一个起始节点,并将其距离数组中的值设置为0,表示从起始节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4. 进行最短路径搜索:使用循环来遍历所有节点,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为止。

在每一次循环中,选择一个未访问的节点,找到与该节点相邻的节点,并计算通过当前节点到达相邻节点的距离。

如果通过当前节点到达相邻节点的距离小于相邻节点在距离数组中的值,则更新距离数组中相邻节点的值。

同时,将当前节点标记为已访问。

5. 确定最短路径:当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后,距离数组中存储的值就是从起始节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记录每个节点的前驱节点,从而确定最短路径。

6. 输出最短路径:根据前驱节点数组,从目标节点开始,沿着前驱节点一直回溯到起始节点,即可得到最短路径。

这是一个基本的C语言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框架,具体的实现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取决于使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一些优化,例如使用优先队列来选择下一个要访问的节点,以提高搜索效率。

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32个算法

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32个算法

奥地利符号计算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Symbolic Computation,简称RISC)的Christoph Koutschan博士在自己的页面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提到他做了一个调查,参与者大多数是计算机科学家,他请这些科学家投票选出最重要的算法,以下是这次调查的结果,按照英文名称字母顺序排序。

1.A* 搜索算法——图形搜索算法,从给定起点到给定终点计算出路径。

其中使用了一种启发式的估算,为每个节点估算通过该节点的最佳路径,并以之为各个地点排定次序。

算法以得到的次序访问这些节点。

因此,A*搜索算法是最佳优先搜索的范例。

2.集束搜索(又名定向搜索,Beam Search)——最佳优先搜索算法的优化。

使用启发式函数评估它检查的每个节点的能力。

不过,集束搜索只能在每个深度中发现最前面的m 个最符合条件的节点,m是固定数字——集束的宽度。

3.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在线性数组中找特定值的算法,每个步骤去掉一半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4.分支界定算法(Branch and Bound)——在多种最优化问题中寻找特定最优化解决方案的算法,特别是针对离散、组合的最优化。

5.Buchberger算法——一种数学算法,可将其视为针对单变量最大公约数求解的欧几里得算法和线性系统中高斯消元法的泛化。

6.数据压缩——采取特定编码方案,使用更少的字节数(或是其他信息承载单元)对信息编码的过程,又叫来源编码。

7.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一种加密协议,允许双方在事先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在不安全的通信信道中,共同建立共享密钥。

该密钥以后可与一个对称密码一起,加密后续通讯。

8.Dijkstra算法——针对没有负值权重边的有向图,计算其中的单一起点最短算法。

9.离散微分算法(Discrete differentiation)10.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展示互相覆盖的子问题和最优子架构算法11.欧几里得算法(Euclidean algorithm)——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优路径算法合集(附python源码)(原创)

最优路径算法合集(附python源码)(原创)

最优路径算法合集(附python源码)(原创)主要的最优(最短)路径算法:⼀、深度优先算法;⼆、⼴度优先算法;三、Dijstra最短路径;四、floyd最短路径(待);⼀、深度优先算法 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和树的先序遍历⽐较类似。

它的思想:假设初始状态是图中所有顶点均未被访问,则从某个顶点v出发,⾸先访问该顶点,然后依次从它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图,直⾄图中所有和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若此时尚有其他顶点未被访问到,则另选⼀个未被访问的顶点作起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到为⽌。

⽆向⽆权值⽹络data =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1def depth_first_search(data, data_index): # 有向、⽆向都可以满⾜要求2 d1 = [data_index[0]]3 index_now = 045for i in range(len(data_index) - 1): # 只需要再寻找剩余的数值即可6 state = 17for j in range(len(data[index_now])): # 遍历可⾏路径8if data[index_now][j] == 1: # 如果该路径可⾏,则直接判断9if data_index[j] not in d1: # 判断原始输出中是否已有10 d1.append(data_index[j])# ⽆,则加⼊11 index_now = j12 state = 013break14if state:15for k in d1[-2::-1]: # 到达叶⼦后的操作16 index_now = data_index.index(k)17for j in range(len(data[index_now])): # 遍历可⾏路径18if data[index_now][j] == 1: # 如果该路径可⾏,则直接判断19if data_index[j] not in d1: # 判断原始输出中是否已有20 d1.append(data_index[j]) # ⽆,则加⼊21 index_now = j22break23if index_now != data_index.index(k):24break2526# print(d1)27return d12829if__name__ == "__main__":30 data =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0],3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32 data_w = [[0, 1, 0,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33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34 data_index = ['A', 'B', 'C', 'D', 'E', 'F', 'G']35# print(data_index.index('F'))36 d1 = depth_first_search(data_w, data_index)37print(d1)View Code输⼊(⽆向图):data =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输出:['A', 'C', 'B', 'D', 'F', 'G', 'E']⼆、⼴度优先算法 ⼴度优先搜索算法(Breadth First Search),⼜称为"宽度优先搜索"或"横向优先搜索",简称BFS。

工业机器人中的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技术分析

工业机器人中的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技术分析

工业机器人中的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技术分析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自动完成重复性、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任务。

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中的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一、路径规划技术路径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佳路径的过程。

在工业机器人中,路径规划技术的目标是使机器人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到达目标位置。

在路径规划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1 环境建模在路径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机器人所处的环境进行建模。

这包括利用传感器获取环境中的障碍物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可理解的形式,例如地图、网格或点云等。

通过对环境进行建模,可以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并避开障碍物,确保路径安全。

1.2 路径搜索算法路径搜索算法是路径规划的核心算法,其目标是在环境模型中找到一条最佳路径。

常用的路径搜索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和RRT算法等。

这些算法使用启发式搜索方法,根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目标位置和环境信息,逐步搜索可能的路径,并根据启发函数评估路径的优劣。

1.3 优化策略在找到一条可行路径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路径长度、时间和能源消耗等来提高机器人的效率。

优化策略可以基于路径搜索算法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或者使用全局规划算法来寻找更优的解。

二、轨迹控制技术轨迹控制是指控制机器人在路径上的运动,使其按照预定的轨迹精确运动。

在工业机器人中,轨迹控制技术的目标是实现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运动控制。

以下是常用的轨迹控制技术:2.1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控制方法,它通过不断调节系统的输出来使系统的反馈信号与期望值尽可能接近。

在轨迹控制中,PID控制可以被用来控制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通过调节PID参数,可以实现较高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2.2 路径跟踪控制路径跟踪控制是一种更高级的控制方法,其目标是使机器人按照给定的路径进行精确跟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路径搜索的一个算法由各个直线组成的路网,求一点到另一点的所有路径:FindRateWay.h文件代码如下:#include <list>#include <vector>#include <stack>#include "GELNSG3D.h"typedef std::vector<AcGeLineSeg3d> vecLineSeg;//死胡同点记录struct DeadList{AcGePoint3d ptOri; //参照点AcGePoint3dArray ptDeadAry; //死胡同点(即从参照点出发的不能走的下一点)};typedef std::vector<DeadList> vecDeadPt;class CFindRateWay{public:CFindRateWay(std::list<AcGeLineSeg3d>& lstRate,AcGePoint3d ptStart,AcGePoint3d ptEnd); virtual ~CFindRateWay();//寻找所有路径(排除回路),没找到返回FALSEBOOL FindWay(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private://检查路径点是否可继续向下走,如果可走则返回TRUE并返回一个可走的邻接点ptNext BOOL IsValid(AcGePoint3d pt, std::stack<AcGePoint3d>& staRatePt,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 IN vecDeadPt& vecDead, OUT AcGePoint3d& ptNext);//查找某点的所有邻接点void FindPtNear(AcGePoint3d pt,AcGePoint3dArray& PtAry);//从栈中寻找指定点,找到返回TRUEBOOL FindPtFromStack(AcGePoint3d pt, IN 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通过栈中轨迹记录到路径组中void SaveRate(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通过两点从m_lstRate中获得AcGeLineSeg3dBOOL FindLineSegFromList(AcGePoint3d pt1, AcGePoint3d pt2, AcGeLineSeg3d& Line);//将栈中点记录到点数组中void SaveStaPt2PtAry(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AcGePoint3dArray& ptAry);//判断从起点到pt整个路径是否已经属于成功路径结果的一部分,条件:pt不在栈中BOOL IsPartOfSuccRate(AcGePoint3d pt, std::stack<AcGePoint3d>& staRatePt, 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判断一个点pt1是否为另一个点pt2的死胡同点BOOL IsDeadPt(AcGePoint3d pt1, AcGePoint3d pt2,IN vecDeadPt& vecDead);std::list<AcGeLineSeg3d> m_lstRate;AcGePoint3d m_ptStart; //出发点AcGePoint3d m_ptEnd; //目的点};------------------------------------------------------------FindRateWay.cpp文件代码如下:// FindRateWay.cpp: implementation of the CFindRateWay class.////////////////////////////////////////////////////////////////////////#include "stdafx.h"#include "resource.h"#include "FindRateWay.h"#ifdef _DEBUG#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FILE[]=__FILE__;#define new DEBUG_NEW#endif//////////////////////////////////////////////////////////////////////// Construction/Destruction//////////////////////////////////////////////////////////////////////CFindRateWay::CFindRateWay(std::list<AcGeLineSeg3d>& lstRate,AcGePoint3dptStart,AcGePoint3d ptEnd){m_lstRate = lstRate;m_ptStart = ptStart;m_ptEnd = ptEnd;}CFindRateWay::~CFindRateWay(){}//寻找所有路径(排除回路),没找到返回FALSEBOOL CFindRateWay::FindWay(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 {//排除出发点和目标点相同的情况if (m_ptStart.isEqualTo(m_ptEnd))return FALSE;//从起点出发AcGePoint3d ptCur = m_ptStart;vecDeadPt vecDead;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do{if (ptCur.isEqualTo(m_ptEnd)){//找到一条通路,记下所有路径SaveRate(staPt, vecWay);//清除死胡同点组vecDead.clear();//回退当前点ptCur = staPt.top();staPt.pop();}AcGePoint3d ptNext;if (IsValid(ptCur,staPt,vecWay,vecDead,ptNext)){staPt.push(ptCur);ptCur = ptNext;}else{//当前点不能继续往下走,回退if (staPt.empty())break;//记录死胡同的点if (!ptCur.isEqualTo(m_ptEnd)){if (!IsPartOfSuccRate(ptCur,staPt,vecWay)){DeadList clsDead;clsDead.ptOri = staPt.top();clsDead.ptDeadAry.append(ptCur);vecDead.push_back(clsDead);}}ptCur = staPt.top();staPt.pop();}} while(!staPt.empty());return (vecWay.size() == 0)?FALSE:TRUE;}//将栈中点记录到点数组中void CFindRateWay::SaveStaPt2PtAry(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AcGePoint3dArray& ptAry){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2; //临时记录栈中元素while (!staPt.empty()){AcGePoint3d ptTop = staPt.top();ptAry.append(ptTop);staPt2.push(ptTop);staPt.pop();}ptAry.reverse();//恢复栈while (!staPt2.empty()){staPt.push(staPt2.top());staPt2.pop();}}//通过栈中轨迹记录到路径组中void CFindRateWay::SaveRate(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AcGePoint3dArray ptAry;SaveStaPt2PtAry(staPt, ptAry);vecLineSeg vecRate;for (int i=0; i<ptAry.logicalLength()-1; i++){AcGeLineSeg3d line;if (FindLineSegFromList(ptAry[i], ptAry[i+1], line))vecRate.push_back(line);}AcGePoint3d ptStart = staPt.top();AcGePoint3d ptEnd = m_ptEnd;AcGeLineSeg3d EndLine(ptStart, ptEnd);vecRate.push_back(EndLine);vecWay.push_back(vecRate); //找到一条路径,加入}//通过两点从m_lstRate中获得AcGeLineSeg3dBOOL CFindRateWay::FindLineSegFromList(AcGePoint3d pt1, AcGePoint3d pt2, AcGeLineSeg3d& Line){std::list<AcGeLineSeg3d>::iterator iter;for (iter=m_lstRate.begin(); iter!=m_lstRate.end(); iter++){AcGeLineSeg3d line = *iter;if (line.isOn(pt1) && line.isOn(pt2)){Line = line;return TRUE;}}return FALSE;}//检查路径点是否可继续向下走,如果可走则返回TRUE并返回一个可走的邻接点ptNext BOOL CFindRateWay::IsValid(AcGePoint3d pt, std::stack<AcGePoint3d>& staRatePt, 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IN vecDeadPt& vecDead,OUT AcGePoint3d& ptNext){//找到邻接点AcGePoint3dArray ptNearAry;FindPtNear(pt, ptNearAry);if (ptNearAry.logicalLength() == 0)return FALSE;//将当前判断点加入到栈中staRatePt.push(pt);for (int i=0; i<ptNearAry.logicalLength(); i++){//在栈中存在这个邻接点则代表不能继续向下走if (FindPtFromStack(ptNearAry[i], staRatePt))continue;//判断从起点到ptNearAry[i]整个路径是否已经属于成功路径结果的一部分if (IsPartOfSuccRate(ptNearAry[i],staRatePt,vecWay))continue;//属于死胡同点找下一个if (IsDeadPt(ptNearAry[i], pt, vecDead))continue;ptNext = ptNearAry[i];staRatePt.pop();return TRUE;}staRatePt.pop();return FALSE;}//判断一个点pt1是否为另一个点pt2的死胡同点BOOL CFindRateWay::IsDeadPt(AcGePoint3d pt1, AcGePoint3d pt2,IN vecDeadPt& vecDead) {vecDeadPt::iterator iter;for (iter=vecDead.begin(); iter!=vecDead.end(); iter++){DeadList clsDead = *iter;if (clsDead.ptOri.isEqualTo(pt2)){for (int i = 0; i<clsDead.ptDeadAry.logicalLength(); i++){if (clsDead.ptDeadAry[i].isEqualTo(pt1)){return TRUE;}}}}return FALSE;}//判断从起点到pt整个路径是否已经属于成功路径结果的一部分,条件:pt不在栈中BOOL CFindRateWay::IsPartOfSuccRate(AcGePoint3d pt, std::stack<AcGePoint3d>& staRatePt, std::vector<vecLineSeg>& vecWay){AcGePoint3dArray ptAry;SaveStaPt2PtAry(staRatePt,ptAry);ptAry.append(pt);int iCount = ptAry.logicalLength();std::vector<vecLineSeg>::iterator iter;for (iter=vecWay.begin();iter!=vecWay.end();iter++){vecLineSeg vec = *iter;int i=0;BOOL bNoPart = FALSE;for (; i<vec.size(); i++){AcGeLineSeg3d line = vec.at(i);if (i>=ptAry.logicalLength()-1)return TRUE;if (line.isOn(ptAry[i]) && line.isOn(ptAry[i+1]))continue;bNoPart = TRUE;break; //不是成功路径的一部分,循环下一条}if (!bNoPart)return TRUE;}return FALSE;}//查找某点的所有邻接点void CFindRateWay::FindPtNear(AcGePoint3d pt,AcGePoint3dArray& PtAry){std::list<AcGeLineSeg3d>::iterator iter;for (iter=m_lstRate.begin(); iter!=m_lstRate.end(); iter++){AcGeLineSeg3d line = *iter;if (line.isOn(pt) == Adesk::kTrue){AcGePoint3d ptStart = line.startPoint();AcGePoint3d ptEnd = line.endPoint();int iFind = -1;if (!PtAry.find(ptStart,iFind) && !pt.isEqualTo(ptStart))PtAry.append(ptStart);if (!PtAry.find(ptEnd,iFind) && !pt.isEqualTo(ptEnd))PtAry.append(ptEnd);}}}//从栈中寻找指定点,找到返回TRUEBOOL CFindRateWay::FindPtFromStack(AcGePoint3d pt, IN 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 {std::stack<AcGePoint3d> staPt2; //用来临时存放栈元素BOOL bFind = FALSE;while (!staPt.empty()){AcGePoint3d ptItem = staPt.top();if (ptItem.isEqualTo(pt)){bFind = TRUE;break;}staPt2.push(ptItem);staPt.pop();}//将staPt2中元素依次压回while (!staPt2.empty()){staPt.push(staPt2.top());staPt2.pop();}return bFind;}---------------------------------调用方式:// This is command 'DEMOCMD'//命令用来构建道路各段,void ARXDemoDemoCmd(){// TODO: Implement the commandstd::list<AcGeLineSeg3d> lstRate;AcGeLineSeg3d line1(AcGePoint3d(300,0,0),AcGePoint3d(300,100,0));lstRate.push_back(line1);AcGeLineSeg3d line2(AcGePoint3d(100,100,0),AcGePoint3d(1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AcGeLineSeg3d line3(AcGePoint3d(100,100,0),AcGePoint3d(300,100,0)); lstRate.push_back(line3);AcGeLineSeg3d line4(AcGePoint3d(0,500,0),AcGePoint3d(1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4);AcGeLineSeg3d line5(AcGePoint3d(100,500,0),AcGePoint3d(2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5);AcGeLineSeg3d line6(AcGePoint3d(200,400,0),AcGePoint3d(2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6);AcGeLineSeg3d line7(AcGePoint3d(200,500,0),AcGePoint3d(4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7);AcGeLineSeg3d line8(AcGePoint3d(200,400,0),AcGePoint3d(400,400,0)); lstRate.push_back(line8);AcGeLineSeg3d line9(AcGePoint3d(200,300,0),AcGePoint3d(200,400,0)); lstRate.push_back(line9);AcGeLineSeg3d line10(AcGePoint3d(200,200,0),AcGePoint3d(200,3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0);AcGeLineSeg3d line11(AcGePoint3d(200,300,0),AcGePoint3d(400,3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1);AcGeLineSeg3d line12(AcGePoint3d(200,200,0),AcGePoint3d(400,2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2);AcGeLineSeg3d line13(AcGePoint3d(400,200,0),AcGePoint3d(400,3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3);AcGeLineSeg3d line14(AcGePoint3d(400,300,0),AcGePoint3d(400,4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4);AcGeLineSeg3d line15(AcGePoint3d(400,400,0),AcGePoint3d(4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5);AcGeLineSeg3d line16(AcGePoint3d(400,500,0),AcGePoint3d(600,500,0));lstRate.push_back(line16);AcGeLineSeg3d line17(AcGePoint3d(400,400,0),AcGePoint3d(600,4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7);AcGeLineSeg3d line18(AcGePoint3d(400,300,0),AcGePoint3d(600,3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8);AcGeLineSeg3d line19(AcGePoint3d(400,200,0),AcGePoint3d(600,200,0)); lstRate.push_back(line19);AcGeLineSeg3d line20(AcGePoint3d(600,400,0),AcGePoint3d(6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0);AcGeLineSeg3d line21(AcGePoint3d(600,300,0),AcGePoint3d(600,4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1);AcGeLineSeg3d line22(AcGePoint3d(600,200,0),AcGePoint3d(600,3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2);AcGeLineSeg3d line23(AcGePoint3d(600,100,0),AcGePoint3d(600,2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3);AcGeLineSeg3d line24(AcGePoint3d(600,100,0),AcGePoint3d(700,1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4);AcGeLineSeg3d line25(AcGePoint3d(600,500,0),AcGePoint3d(700,5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5);AcGeLineSeg3d line26(AcGePoint3d(300,100,0),AcGePoint3d(500,100,0)); lstRate.push_back(line26);AddAllRacePt();//按lst创建实体g_ObjIdAry.setLogicalLength(0);CreateLineEnt(g_ObjIdAry, lstRate);//调用搜索类查找所有路径CDlgSetRacePos dlg;if (dlg.DoModal() == IDOK){AcGePoint3d ptStart = g_pt[dlg.m_iStartPtIndex];AcGePoint3d ptEnd = g_pt[dlg.m_iEndPtIndex];CFindRateWay clsFindRate(lstRate,ptStart, ptEnd);g_vecRateWay.clear();clsFindRate.FindWay(g_vecRateWay);acutPrintf(_T("\n总共%d条路"), g_vecRateWay.size());ShowRace();}}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lhscad/archive/2010/02/20/531353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