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学术明星,拉近普通民众与学术的距离
一些学术研究人员可以借助电视媒体力量扬名的, 他们没有光鲜靓丽的外表,没有劲爆的舞台表现 力,只是在把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电视 向观众传播,他们成为了像文艺明星一样拥用众 多粉丝的学识渊博的学术明星。成就这些学者明 星的不仅是他们令人折服的学识与才华,通俗幽 默的表述方式更是他们拉拢大众的有力武器,在 这其中大众传媒起到了成就英雄的推动作用。例 如《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就是“让专家、学者 为百姓服务”。内容要时刻注意迎合初中文化程 度以上的主体收视群。“学术明星”讲述的是一 些老少皆知、观众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并 在讲故事时讲究浅显,采用有高潮有悬念的“说 书”形式。如纪连海讲袁崇焕时的失声痛哭与讲 多尔衮时的痛心疾首、易中天讲汉代人物时的 “抖包袱”、于丹讲《论语》时的与现代生活的 丝丝相扣等,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且得 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
印刷媒体的娱乐化
目前,各种晚报、都市 报纸深受广大受众的青 睐, 原因很简单,就是 因为它们有鲜艳的图片、 生动的新闻报道风格和 各种有趣的新闻信息。 还有近年来涌现的各种 畅销书,如《悲伤逆流 成河》、《虹猫蓝兔七 侠传》、《明朝那些事 儿》等等,其写作手法 与传统的正规写法是大 相径庭的,这些书在内 容上将严肃性的事件以 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呈 现给广大读者,让读者 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 得了知识。
7.4.1传媒文化娱乐化的意义
大众传媒娱乐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现象, 对于商业性或
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 市场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
着受众群的量的指标,已成为生命线。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 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通用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 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
为广大群众提供展示自我平 台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种意 见想要发表,却没有发表的空间, 电视节目的娱乐构成因素,往往 是打破既定的规则,呈现出一片 新的天地,为观众提供各种各样 的代言,在“ 娱乐”中,人们 掌握着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掌握 的各种权力。一些选秀娱乐节目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使他们摆脱现有的生活规则,追 求自我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 可望而不可及 的梦想。
网络媒体的娱乐化
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网民接触网络的主要目的 是获得信息,其次是休闲娱乐,而网络娱乐之一 就是网络游戏,从网络游戏开发商每年赚取的巨 额利润就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巨大魅力。人们借 助互联网可以观看电视节目、收发邮件、开通自 己的博客播客、注册社交网络社区SNS等,中国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网络不仅 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新闻媒体与广告媒体,而且正 在成为新兴的娱乐媒体。”
媒介 ,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必然极力地 去迎合受众趣味,而受众是一大群人,是包含 大众文化生产者的人。所谓众口难调,但为了 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媒体必将舍弃精英类大众, 转而极力迎合文化层次不高、 趣味低级的大多 数。在市场化运作下,媒介只负责宣传、报道, 不负责受众的接受程度,至于对受众的心理、 思想等进一步 “ 深入”影响的问题,似乎远 离了媒介考虑范围。 当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不够 清醒,不够理智的时候。 媒介所提供的虚拟的 娱乐化现象,就将渗入大众文化中,使媒体所 报道的某种“ 虚拟”“ 前卫”、 “ 所谓真实” 的追求甚至某些浅薄、庸俗的东西混迹于大众 文化,并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 文化, 使大众文化走向庸俗、浅薄。
趋势一:向其他媒体“泛化”
即除了娱乐节目以外的其他类型节目和其他媒体, 也染上了过度娱乐的色彩,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共享“娱乐”议题; 越来越多的新闻、体育、 财经类节目也用娱乐化手法来做节日。如围际新 闻中,获释英兵”卖故事”赚钱、英国获释女兵 以10万英镑向电视台出售被扣经历。将透露诸如 “剥光衣服只剩底裤”、“怕遭卫兵强暴”和 “担心被钉入棺材”等“精彩细节”,这是将国 际事件“娱乐化”,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的着 眼点是为普通市民阶层的日常休闲生活提供娱乐 消遣的功能。而体育新闻也同样,除了对竞技运 动的偏好报道,体育明星的私生活也受到关注。 媒体在关注罗纳尔多踢进了几个球的同时。同样 高度注意他是否又换了女朋友。而财经新闻也要 找到一个更有趣的切入点,尽可能挖掘其中的娱 乐因素。娱乐元素之所以在电视节日中倍受青睐, 足因为节目的娱乐化可以使观众在轻松、生活化 的氛围中满足收视心理需求。
7.3.2传媒文化娱乐化的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传媒界产业化浪潮的蓬勃发展,各
类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追求高收视率、争相占领大众传播
市场份额,开始在报纸、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中大 量融入娱乐性内容。从新闻报道娱乐化开始,娱乐“因子”迅速 蔓延至所有类别的传播媒介和载体,这一现象被传播界定义为 “传媒文化娱乐化趋势”
竞争环境下媒体对于娱乐化的追逐产生 的拟态环境所养成的媒介偏好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曾提出“拟态环 境”的概念,他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 化和复杂化,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 机构”去了解外部环境,“新闻供给机构”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大众媒体,众多 的媒体机构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激烈 竞争。为了争取高收视率,迎合受众,满足 受众的心理需求,各种媒体要不断推出新的 节目模式,在内容制作上以更贴近、更具吸 引力的娱乐因素来争夺受众。如湖南卫视的 《晚间新闻》它立足报道社会新闻,追求报 道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采用“说”的方式 突 出新闻的娱乐性,既开阔了受众的眼界,又 愉悦了受众的身心。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 娱乐化与受众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
传媒文化
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7.1传媒文化娱乐化的内涵
7.2传媒文化娱乐化的原因 7.3传媒文化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和趋势 7.4传媒文化娱乐化的意义和过度娱乐化的弊端 7.5传媒文化娱乐化的理性思考
7.1传媒文化娱乐化的内涵
“娱乐”的本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使人快乐: 快乐有趣的活动。 “娱乐化”,按照传播学上的通俗解释,娱乐化就是事 物以更显著的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或形象出 现,让一切形态的思考变得更性感、更具诱惑力,以达 到人情味更浓、更贴近观众、更容易吸引大众关注的目 的。 也有人这样界定“娱乐化”——“化”是一个动词,表 示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转变、转化之意。依此推理, “传媒文化的娱乐化”考察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传 媒文化逐步向娱乐文化过渡,逐渐转化到娱乐之维的动 态历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就是娱乐因素在传 媒文化中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种演进过程。 李良荣指出,传媒的娱乐化“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 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挤 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新闻越来越多,连严 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
广播媒体娱乐化
电台以经济台为主导的文艺台、交 通台也都自觉不自觉地亲近了娱乐 化方式,不少电台创办了自己的娱 乐化节目,《娱乐双响炮》《快乐 无极限》《铿锵新闻秀》等节目的 轻松走红无不与这些节目可以给广 大听众带来乐趣有关。在轻松风趣 中传达信息,在辛辣幽默中表达观 点,将新闻故事化、戏剧化,借用 音乐、音效烘托气氛,让受众在节 目中既获得了信息又使自己的身心 得到了愉悦。
在传媒娱乐化的进程中,一些传媒组织为了吸引足够多ຫໍສະໝຸດ Baidu眼球关
注,提高收视率,抢占受众市场,一味的“讨好”受众,娱乐化
节目不可避免地走向琐屑化与庸俗化。因为,传媒娱乐化倾向使 得记者们抱着刺激公众兴趣的目的来选择信息传播的内容,完全 不顾自身的社会责任,给现代传媒市场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媒介娱乐化容易使大众文化趋于浅薄、 庸俗
一些严肃性的新闻渗透进娱乐化的因子, 一些地方级媒体在严肃新闻方面采用娱 乐化的方式予以报道,如湖南卫视的 《晚间新闻》、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 方夜谭》 等节目。《超级女声》、《快 乐好男儿》等大型选秀节目 ,中央电视 台的《非常6+1》、《 星光大道》、 湖 南卫视的 《快乐大本营》等娱乐化节目 在国内广泛流行。这些节目与传统的新 闻节目相比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活泼的 形式等特点,深受受众的普遍欢迎,节 目主持人也一改以往的严肃面孔,幽默 风趣的语言使台上台下热烈互动,节目 收视率也节节攀高。
7.3.1传媒文化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的
更新换代, 种类更是层出不穷。从传统媒介电视到新媒介网络,
娱乐化现象充斥其中,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受。电视选秀、学 术明星、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等一系列现象使得大众传媒的发
展充满了娱乐化的气息。
电视媒体的娱乐化
趋势二:娱乐“异化”
即带着娱乐大众的目的,却最终给传播者和受众群体 带来一定程度精神上的痛苦;异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色 情和暴力两个方面,“色情” 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明星 绯闻、 桃色花边的渲染。某周刊2002 年5月15日的 “世界杯期间的外遇” 专题文章的标题为 “性高潮、 性爱、性感、外遇、私生活、女权、八女”,“一场 球赛就是一场性爱” 、 “足球性高潮” 等,照片方 面,更是裸照漫天飞。此外,2003年 “上海 网球公 开赛” 期间,上海某报体育版刊登了俄罗斯网球选手 莎拉波娃的 “走光” 照片。 暴力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暴力事件的渲染上,如2002 年8月25日某周刊对前申花球员施华杀害女友事件作 案手法、 作案凶器等的刻画。 2002年6月10日的国内某知名综合体育报纸中的文字 “第3个回合,血迹开始从泰森的右眼溢出,这个血口 子让刘易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西班牙血洗英格 兰”,“10分钟玩死阿曼” 等字眼标题随处可见。
受众的现实需求
一方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 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往往会感 到自身存在较大的压力;另一方 面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以及闲 暇时间的增多,使得在工作之余 如何排解压力、释放情绪又成为 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社会 人,受众可能更需要一些严肃的 新闻信息,但是作为自然人、个 体人,受众可能更需要一些休闲、 娱乐、消遣性的东西。于是,内 容琐碎的社会新闻,具有娱乐因 子的体育、娱乐新闻以及经过适 度软化的硬新闻,正好迎合了受 众的现实需要和心理需求而成为 传媒报道的重点。
7.2传媒文化娱乐化产生的原因
传媒娱乐化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蓬勃发展的小报以及法 国的商业电影,其萌芽是在整个社会思想观念摆脱了禁欲主义桎 梏的前提下,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所催生出来的。陈力丹 认为,传媒娱乐化潮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二战以来,
尽管世界上仍然不断发生着局部冲突,但世界整体上还是处于和
平时期。人们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还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 战后的传媒敏锐地体察到了这种社会需求,并适时地提供了更多 的文化类、消闲类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 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一种传媒的独立职能。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娱 乐的要求不同。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社会, 人们只为求得生存而获得生产、生活信息。 所以在那个年代里普通人是不会追求新闻的 娱乐化,更不会奢求生活的娱乐,广泛的娱 乐化在当时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随着近 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的“交往革 命”的发生,迅速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改 变着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现在,人们已不 再为生存而担忧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 人们势必会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衣食足 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趋势三“弱智化”
即“娱乐”变成了“傻乐”,如 大量远离现实、荒诞恶搞的电视 剧的泛滥成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 例子。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开始,恶搞视频从没有失去市场。 后来的《春运帝国》、《变形金 刚大战黑猫队长》等视频同样十 分受到网友的欢迎。恶搞视频通 常整合各种经典影视资源如大家 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配上颇具 讽喻效果的台词,剪辑成搞笑有 趣的完整故事。由于其草根性特 点,使得它有稳定的群众基础。
化解社会矛盾
媒介提供的娱乐方式之所以让人乐于 接受,是因为它的平和轻松,人们在 这种充满娱乐的拟态环境下放松了原 本紧张的情绪,他们无暇将焦点指向 威胁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上去,更 不会突发奇想地做出过激的行为影响 社会其他人群的关注与反应,集中于 矛盾的注意力得到了转移。
7.4.2传媒文化过度娱乐化的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