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

合集下载

牦牛

牦牛

1、关于牦牛的由来、传说、神话故事牦牛是以我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种动物,也是“世界屋脊”的著名景观牛种。

藏语叫雅克,牦牛的祖先—野牦牛起源于现在的青藏高原或喜马拉雅山北坡,远在更新世,野牦牛向北迁移,除分布于我国的北部地区外,向今天俄罗斯阿尔泰、外贝加尔、雅库特等地迁移,还跨越寒冷的白令海峡到美国阿拉斯加。

一般认为家牦牛是由野牦牛驯养而来。

我国青藏高原的古代人,把性情凶猛、力大易怒、成群结队、东奔西突的野牦牛,驯养为家牦牛,经过了多代人的努力,付出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甚至生命代价。

据报道,我国野牦牛驯化为家畜的这一成就,应归功于古代羌人。

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用多种方法捕捉野牦牛,有时也偶然捉到野牦牛犊牛饲养起来,终于成功地把野牦牛驯化为家畜。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221至公元220,我国西北、西南的牧区已把牦牛作为主要家畜进行繁育,生产肉、乳、毛等产品远销到中原地区。

在藏族的传说中,藏名为“踵”的野牦牛是高原的保护神。

藏族均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

这是藏族先民故事《斯巴宰牛歌》当中讲到:“斯巴最初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

“斯巴牢小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

又说“斯巴宰小牛时,丢下一块鲜牛肉,公鸡偷2、《离天最近的生灵》--牦牛:一个雪域高原的故事文本解说词敢搏斗,在数百万年的冰霜雨雪中谱写了一首壮观的英雄史诗。

3、牦牛的生息地环境状况、牦牛的习性生活环境野牦牛栖息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草甸、灌丛、荒漠等地,适应性强,耐风雪严寒,嗅觉较灵敏,多成群活动,喜晨昏觅食。

一般年末至次年年初发情交配,怀孕期约9个月,胎产1仔,幼仔2~3年性成熟。

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

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

关于牦牛相关

关于牦牛相关

地理分布牦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仅次于黄牛、水牛而居第三位。

牦牛牦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和当家畜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

全世界现有牦牛1400多万头,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海拔3 000m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

其中青海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西藏390万头,占30%,居全国第二;四川310万头,占23%,居全国第三;甘肃88万头,占7%,居全国第四;新疆17万头,占1.3%,居全国第五;云南5万头,占0.4%,居全国第六。

据记载,百年前野牦牛分布范围较广,占据了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及其毗邻的山脉。

近几十年的野外调查则表明,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牦牛分布范围已缩小至海拔4000——5000米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两端环绕的约140万平方公里的耸山寒漠中。

据估计,我省野牦牛数量目前约在近万只以内。

以往野牦牛在本省的分布区较为广泛,但由于无计划的乱猎,至使分布区日渐缩小。

据调查以往在柴达木盆地以南,青藏公路以东的范围内,野牦牛的活动也是相当普遍,但至今为数已经不多。

目前只在青藏公路以西,柴达木盆地南部和北部还较丰富的野牦牛资源。

另外在天峻县西北阳康地区(与乌兰县交界一带)还分布着少量的野牦牛。

青藏高原牦牛:有野牦牛混群,体形高大,生产性能高,屠宰率52%,净肉率42%,早期生长快;4~5月产乳量最高,6月后产乳量下降,平均日产奶 1.25~1.79kg,乳脂率6.37%;产粗毛0.72kg,绒毛0.71kg;阉牛驮运50~100kg,日行30km,乘骑奔跑速度快,达294m/min。

其中: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高三地理牦牛知识点

高三地理牦牛知识点

高三地理牦牛知识点高三地理牦牛知识点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一种重要的家畜动物,具有重要的农牧业和生态保护价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牦牛的栖息地、生物特征、习性、经济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栖息地牦牛主要栖息在青藏高原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草原、沙漠和山脉地带。

这一地区寒冷干旱,气候因子对牦牛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具有高海拔、低温、强风等特点,但适应了这一特殊环境的牦牛能够生存繁衍。

二、生物特征1. 外貌:牦牛是一种中型牛科动物,体型相对较小,体长约2-3米,肩高约1.2-1.5米。

牦牛具有强壮的四肢和修长的尾巴。

皮毛厚密,颜色多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具有很强的保温性能。

2. 生殖特征:牦牛一般在冬季繁殖期交配,怀孕期约9个半月,一胎只生一仔。

母牦牛具有丰富的乳汁,为幼仔提供养分。

三、习性1. 适应高原环境:牦牛具有耐寒性和抗缺氧能力强的特点。

它们进化出了适应这一特殊环境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如厚毛保温、耐受低氧和耐受寒冷的特殊代谢方式。

2. 食性:牦牛是草食动物,以高山草原上的草本植物为食。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资源相对有限,牦牛适应了以苔藓和低矮的高山植物为主食的特殊环境。

四、经济价值1. 农牧业: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业资源,牦牛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奶制品以及毛皮等产品,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2. 生态保护:牦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对维护高原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牦牛通过食草调控植被生长、促进土壤水分渗透等方式,对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具有一定的帮助。

五、面临的挑战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疾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牦牛面临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

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快,影响到牦牛的生存环境。

2. 过度放牧:大规模放牧和过度放牧使得青藏高原草原退化,缩小了牦牛的栖息地范围。

3. 疾病传播:疫病的传播对牦牛的健康构成了威胁,需要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总结:牦牛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物种,拥有独特的生物特征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浅谈牦牛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浅谈牦牛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1 牦牛的品种资源 目前,全世界 95% 以上数量的牦牛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 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其它的主要分布于蒙古、印度、尼泊尔、阿富汗、 巴基斯担、不丹、孟加拉国及前苏联几个加盟共和国 [5]。但是因为我国 各个地区所特有的一些地理特征以及多样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品 种或类群,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牦牛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国家 [6]。牦牛生 活的海拔高度较高,那里具有温度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季短、太阳 辐射强、氧分压低等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牦牛具有很强的生存力, 形成了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正是牦牛拥有特殊的生物学特征、经 济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它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7]。 1.1 中国牦牛的品种资源 目前,我国有牦牛主产区 6 个,13 个优良地方品种和 1 个培育品种, 数量约 1656 万余头,其中青海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西藏和四川, 这 3 个省区牦牛的数量达到了 400 万头以上;河北和北京两地少量分布。 历史上野牦牛的生存范围主要在青藏高原及其东部的一些地区。但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增,它们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减,目前我国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唐库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高山寒漠地 带,总数估计有 15000 头左右(西藏约 8000~8500 头,青海约 3200~3700 头,新疆、甘肃等地约 2000~2500 头)。 1.2 外国牦牛的品种资源 在国外,无论是哪个国家对牦牛的叫法均是以藏语发音而命名,称 为雅克,英文写作 Yak。到今天,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还存在着原始牦 牛,国外养殖牦牛的地区,他们的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基本都和西藏民族 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这表明外国牦牛是从我国引种出去的 [8]。国外牦牛 的主要品种有:俄罗斯牦牛、蒙古牦牛、印度牦牛、尼泊尔牦牛、吉尔吉 斯牦牛等。其中蒙古国大概有牦牛数量 75 万头,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 前苏联有 14 万类群头,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区;尼泊尔有 9 万头;不丹

牦牛分布特点及其种群数量

牦牛分布特点及其种群数量

牦牛分布特点及其种群数量孟庆辉;陈永杏;董红敏;白加德;刘艳菊;郭青云;成振华【摘要】This paper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Chinese yak populations and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ange in the key nodes of histor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aiming to summarize the Tibetan literatures on yak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ater researches.%论文依据文献将我国牦牛的种群数量和历史上关键节点的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做一综述和归纳总结,以其对牦牛藏语文献进行梳理,为后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牦牛;种群数量;分布【作者】孟庆辉;陈永杏;董红敏;白加德;刘艳菊;郭青云;成振华【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北京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北京,10007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北京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北京,100076;北京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北京,100076;北京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北京,100076;天津市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站,天津30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5牦牛(Bos grunniens)是世界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是牛属(Bos)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物种,属珍奇稀有的畜种资源,牦牛只存在世界屋脊、中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具有高度耐寒和极强的采食能力、耐粗耐劳,能很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空气含氧量少、日温差大、全年基本无夏、冬春冷季漫长,半年冰冻雪封、牧草生长期短、其他牛种难以生存的严酷的高寒草地生态环境。

牦牛的简单介绍

牦牛的简单介绍

牦牛的简单介绍牦牛,又称高原牛,是一种适应高寒、高原环境的牛种。

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青藏高原,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畜牧资源之一。

牦牛体型较大,体重可达600至800公斤,肩高可达1.5至1.8米。

其体型魁梧,四肢强健,适应在高寒环境下生存。

牦牛的体毛非常厚实,能够有效保护它们不受严寒的侵袭。

它们的毛色一般为黑色或棕色,有时会有一些白色的斑纹出现。

牦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青稞、高原草等植物为食。

它们的胃容量较大,能够在短时间内摄食大量的植物。

由于生活在高寒的青藏高原,植被相对较少,因此牦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贫瘠的高原上找到足够的食物。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们具有较强的耐力和适应力,能够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人们常常利用牦牛搭载货物,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

牦牛的背部有一层坚厚的垫肉,可以有效减轻背部负担,使其成为理想的运输工具。

牦牛在青藏高原地区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

人们可以利用牦牛的毛制作毛衣、毛毯等保暖用品。

牦牛的皮毛质地细腻,保暖性能极好。

同时,牦牛的肉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牦牛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高原地区人们喜爱的美食。

牦牛是一种天然的生态资源,对于保护和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善于寻找食物,在高寒的高原上采食,能够有效控制植被的生长,维持高原草原的稳定。

同时,牦牛的粪便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为高原地区的农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牦牛是一种适应高寒、高原环境的牛种,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青藏高原。

它们具有较大的体型,厚实的体毛和强健的四肢,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牦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青稞、高原草等植物为食。

它们不仅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畜牧资源和交通工具,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独特风景,也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牦牛

牦牛

牦牛开放分类:偶蹄目动物动物学哺乳动物哺乳纲牦牛(学名:Bos grunniens,威利:g.yag),古作犛牛(牦、犛分别为máo、lí),是一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长毛的牛属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在西藏是一种被驯养的牲畜。

野牦牛是濒危动物。

编辑摘要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牦牛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 - 物种介绍英文名:Wild Yak牦牛别名:野牛野牦牛分类位置:偶蹄目 Aritodactyla牛科 Bovidae牛亚科 Bovinae牛属 Bos分类争议:一说可以把牦牛从牛属中分离出来单列牦牛属IUCN濒危等级:易危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牦牛为大型有蹄类。

体长2.5~3.2米,肩高1.8~2米,体重500~820千克。

肩部中央具显著凸起的隆肉,站立时略显前高后低。

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披长达40cm以上的长毛。

尾端长毛形成簇状。

两性均具角,角形相似,但雄兽的角比雌性者大。

通体褐色,吻周、下唇、脸面以及脊背一带呈现微弱的灰白色调。

野牦牛为家牦牛的祖先,二者的区别在于野牦牛的体型比约大一倍,角和蹄也相应粗大。

牦牛 - 起源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产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观牛种。

中国野牦牛栖息地环境及种群行为分析

中国野牦牛栖息地环境及种群行为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部是阿尔金山保护区 ; 它拥有一系列被山脉包围着 的浅盆地[ ’叫 8 。保护区内最大的 2 。 个湖泊 是海拔 410m的阿牙克库木湖和 420m 的阿齐克库勒湖口 ¨ 。在西藏西端有 巨大的班公错和较小的玛旁雍 2 5 ]
错 盆地 [ ] 1 。高原 西北 部 的羌塘 地 区长 约 9 0k 宽 约 7 0k 海拔 45 0 51 0mE] ¨ 0 m, 0 m. 0  ̄ 0 n 。
收 稿 日期 t0 50 —4 2 0—61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研究 (4 3 ) 3 0 4 资助。 作者简介 ; 姚军( 9 3)男 , 1 6 一 , 甘肃庆阳人 , 研究员, 士。E malmy y @p l . . sc 博 - i k c ui 1 g .1 ; cz ]
栖息地的变迁 、 布区域、 分 种群数量 和密度采用科学 的模拟和推算 , 得出我国野牦牛种群数 量均 值为 1 4 d 39 2 99 0 = 5 头。 平均种群密度 0 0 ~O 0 / i l . 3 .4头 k 在此基础上 。 n 从野牦牛的种群组成 、 种群繁殖参数 、 社群行 为、 种群死 亡原因 及经 1 0 0 多年变迁后青 藏高原 目前野牦牛的环境容量等方面评价了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 。 关键词 : 野牦牛 ; 息地变迁 ; 栖 生存力 中图分类号 : 8 3 8 ¥ 2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5 5 ( 0 60 ‘ 140 10 —7 92 0 ) 20 2‘5
维普资讯
14 1 8 2 — 2
草 业


第1 5卷
第2 期
4 2 0 /06
ACTA RATACULTURAE S NI P I CA

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

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

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一、外貌特征青海高原牦牛,由于不断混入野牦牛遗传基因,因而体型外貌上多带有野牦牛的特征。

头大,角粗:皮松厚;鬐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着统裙,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

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框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多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成年公牦牛体高平均为129.2 cm,母牦牛为110.9 cm;体重分别为443.4和256.4 kg。

青海高原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成年牛平均体尺指数(%):肢长为43.3,体长119.1,胸围147.5,管围15.5,体躯124.7,尻高96.4。

二、生产性能1.产内性能据198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为373.6±32.8kg,屠宰率53.0%,净肉率42.5%。

2. 泌乳性能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68~1 kg;经产母牛为1.38~1.70 kg。

泌乳期一般为150 d左右,年产乳量274 kg,乳脂率6.37%~7.2%。

3.产毛性能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 kg;幼龄牛为1.30~1.35 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 μm,两型毛直径为34.8~39 μm,绒毛直径为16.8~20.3 μm;粗毛长度为18.3~34 cm,绒毛长度为4.7~5.5 cm。

4.役用性能阉牦牛主要供役用,以驮为主,也供骑、挽用。

一般驮货50~100 kg,日行20~35 km,可连续行走15 d以上;**驮重304.0±75.9 kg,相当于平均体重的78.8%,高的可达115.8%。

用作骑乘,单乘日行30~40 km。

选牦牛_精品文档

选牦牛_精品文档

选牦牛引言牦牛是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畜禽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选牦牛是指在养殖牦牛的时候,通过选择合适的牦牛品种和个体来提高养殖效益和牦牛的生产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选牦牛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牦牛的品种选择牦牛根据体型和用途可以分为多个品种。

不同品种的牦牛在适应环境、产肉、产奶等方面有所差异。

在选牦牛时,应根据自己的养殖目标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

天葵牦牛天葵牦牛是我国传统的肉牛品种,适应广泛,产肉性能突出。

它的体型较大,肌肉发达,适合肉用。

天葵牦牛对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较强。

棕毛藏牛棕毛藏牛适应高寒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体型较小,耐寒性强。

由于其体型较小,适合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

棕毛藏牛的奶牛品质也较好,适合奶牛养殖。

索辽牦牛索辽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地区,体型较大,耐寒能力强。

它的产肉性能较好,同时也可以用于耕地、运输等方面。

索辽牦牛是西藏地区的重要经济动物。

选牦牛的要点体型和外貌在选牦牛时,应注意牦牛的体型和外貌是否符合预期。

体型较大且肌肉发达的牦牛一般产肉能力较强,适合肉用牦牛养殖。

外貌特征不拖地、背宽、躯干长的牦牛,一般体型较为完善。

毛色和毛质毛色是选牦牛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的养殖环境和用途,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牦牛。

毛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点,坚韧光亮的毛质往往代表健康的牦牛。

行为和性格牦牛的行为和性格也是选牦牛的重要参考因素。

活泼好动、吃苦耐劳的牦牛适应能力较强,一般能够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

此外,温顺的性格也能减少牦牛间的争斗,有利于养殖场的稳定。

选牦牛的注意事项来源选择选择牦牛的来源非常重要。

应选择来自正规养殖场的牦牛,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确保其健康状况和种类的纯正。

健康状况检查在购买牦牛时,要做好健康状况检查。

检查其体型是否健康、眼睛是否明亮、毛质是否光亮等,以确保所选牦牛的健康状况良好。

训练和适应新引进的牦牛需要适应新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所以应给予适当的训练,并逐步引导其适应新的饲养方式。

中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
等 [20 ]、 周继平等 [21 ]、钟金城等 [22 ]对牦 牛 SC核型综 合研究结果表明: SC绝 对长度在不同阶段有所变 化 ,而相对长度稳定 ,且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相对长度 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在光镜下观察 ,牦牛、普通牛及 其杂种犏牛的常染色体 SC呈细长的单股线状结 构 ,着丝粒深染 ,位于端部。性染色体轴深染 ,着丝粒 染色不明显 ,两种 SC易区别 ;在透射电镜下 ,每条 SC由两股平行排列、紧密程度不同的侧线构成。 在 常染色体 SC两侧轴的端部可见一略为膨大、着色 较深的区域 ,相当于着丝粒区域 ; 牦牛、普通牛、犏牛 在 SC两侧轴间宽度不同 ,牦牛较普通牛窄、犏牛介 于二者间。 犏牛可见许多结节、插入环、三价体等联 会紊乱现象。 并认为这种异常是雄性犏牛不育的重 要原因之一。
在各牦牛品种间 ,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的大小、形 态极其相似 ,而 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均
细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取决于染色体的遗传变 有较大的差异 (表 2) ,表现出多态现象。 研究发现 ,
异。 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为数目变异 (整倍体、非整 倍体 )和结构变异 (缺失、易位、倒位、重复 )。 具体的 研 究方 法 主要 包 括 普通 核 型、 显 带 核型 和 精 母细 胞
中图分类号: S823. 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动物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本质的体现。 它主要指动物及其 野生近缘种的种间和种内遗传变异的总和 ,是人类祖 先经过几千年艰苦劳动留下的宝贵财富 ,亦是开发利 用遗传资源的物质基础。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 利用是维持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动物 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
联合 和 28对 染 色 体 的 联 合 各 占 50% , 在 Ag NO Rs的频率上 ,不同品种、个体、 细胞间均有一定 的变异 ,显示出多态性 (表 3)。

牦牛的繁殖生态与改良繁殖技术

牦牛的繁殖生态与改良繁殖技术

牦牛的繁殖生态与改良繁殖技术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家畜之一,具有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独特优势。

繁殖是牦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保持种群数量、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牦牛的繁殖生态及当前改良的繁殖技术。

1. 牦牛的繁殖生态牦牛是典型的高地哺乳动物,生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

由于这个特定的生境,牦牛的繁殖生态受到诸多限制。

首先,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牦牛的繁殖季节一般只持续2-3个月。

其次,青藏高原地人地势险峻,气温极低,草原植被稀疏,以及缺水的特点,导致了牦牛需要迁徙寻找更好的生境。

最后,由于高寒缺氧环境的影响,牦牛的繁殖能力和生殖性力会有所下降。

2. 牦牛繁殖改良技术为了提高牦牛的繁殖效益,许多改良技术被应用于牦牛的繁殖过程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2.1. 经管措施为了增加牦牛的繁殖成功率,养殖者常常采取经济管理措施。

包括改善牛舍条件,定期给予植物性饲料和营养物质的补充,为牦牛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以提高牦牛的生育率。

2.2. 人工授精由于牦牛的天然繁殖季节较短,且牦牛常常散养在广大的牧区,进行人工授精能够更好地控制繁殖过程。

通过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选择优质的牛种进行繁殖,提高种质的优良性。

这种方法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2.3. 冻精技术冻精技术是将优质种公牛的精液冷冻保存,在需要时进行人工授精。

这种技术可以克服地域限制,随时随地为牦牛提供高质量的种子。

冻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繁殖效果,还可以避免疾病传播和公牛与牝牛之间的交配斗争。

2.4. 群体控制繁殖为了更好地控制繁殖过程和管理牦牛的数量,采取群体控制的繁殖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益,降低繁殖过程中的损失率,并确保群体的遗传品质。

3. 牦牛的繁殖挑战与展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面对牦牛繁殖过程中的挑战,我们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牦牛繁殖效率较低、生殖力下降以及遗传背景不够优良。

选牦牛 (2)

选牦牛 (2)

选牦牛1. 引言牦牛是一种适应高寒环境的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作为一种与人类长期共生的动物,牦牛在农业、畜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选牦牛是农牧民在养殖牛类时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正确选择优质的牦牛对牧场的发展和农牧民的收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牦牛的选育和选购。

2. 牦牛的选育2.1 牦牛的品种牦牛分为藏系牦牛、锡珞珈系牦牛、平原系牦牛等不同品种。

不同品种的牦牛适应的环境和用途略有差异,因此在选育牦牛时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藏系牦牛适应高寒、寡水、草本植被的生态环境,具有耐寒耐饥、耐疾病的特点;锡珞珈系牦牛适应较低纬度的寒冷气候,适宜肉牛养殖;平原系牦牛体型较大,适合肉牛和乳牛养殖。

2.2 选育指标在选育牦牛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体型和外貌:体型匀称、外貌端正的牦牛一般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潜力;•毛色:牦牛的毛色有黑、白、棕等多种,一般来说,颜色均匀、毛质光亮的牦牛更具观赏价值;•产量和品质:乳牛的选育可重点考虑产奶量和乳脂含量等指标,肉牛的选育则需要关注肉质和体重等指标;•疾病抗性:选育牦牛时需要考虑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以保障养殖过程中的健康稳定。

3. 牦牛的选购3.1 购买途径在选择牦牛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购买:•养殖场:直接联系养殖场,选购已经育种良好的牦牛;•畜牧市场:在专业的畜牧市场上,可以观察、比较各个牦牛的外貌、体型等特征,然后决定购买;•牦牛养殖协会:牦牛养殖协会通常会组织养殖户进行交流和展销活动,可以向协会咨询,选购优质的牦牛。

3.2 选购要点在选购牦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外貌和体型:选择体型匀称、外貌端正的牦牛,尽量避免有明显体型畸形或外貌缺陷的个体;•年龄和健康状况:选择年龄适中、健康状况良好的牦牛,年龄过小或老龄化的牦牛可能存在生长发育不良或生育能力下降的问题;•繁殖能力:如果购买的牦牛用于繁殖,需要特别关注其生殖器官的健康情况和繁殖能力;•疫苗接种情况:询问牦牛是否接种了必要的疫苗,并了解其疫苗接种情况,以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健康安全。

牦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牦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牦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世界上的牦牛几乎都分布在高海拔、低气压、暖季短、冷季长、严寒缺氧、饲草短缺等生态环境极端严酷的高寒高山草原地带。

本文介绍牦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一、世界上的牦牛分布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带,就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

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围绕喜马拉雅山、帕米尔、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几大山脉自内向外延伸,其范围包括中国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以及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印度、蒙古、不丹、锡金、阿富汗等国的高山及高寒地区。

中国是牦牛的主产国,牧养着14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其中青海497万头、西藏392万头、四川387万头、甘肃105万头、新疆25万头、云南6万头。

二、我国野牦牛的主要分布地区历史上野牦牛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东部边缘地带。

野牦牛分布区域现已被分割为5个较孤立的区域,包括藏南谷地(冈底斯山南坡)分布区、可可西里分布区、阿尔金山分布区、青海东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以及甘肃南端的玛曲构成的一个分布区、祁连山分布区。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加剧,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

目前我国野牦牛大致分布于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高寒奇冷、气候多变、海拔3500m-5500m的高山寒漠地带,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等地都有分布。

三、目前我国野牦牛的分布数量1、西藏野牦牛种群数量约9050头.主要的地理分区为藏北“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纳木错、色林错、阿鲁盆地、若拉岗日、多格错一多格错仁强、双湖一依步茶卡、窝尔巴错、玛尔果茶卡、戈木错、藏色岗日及土则岗日山脉一黑石北湖等地,分布种群密度约为0.04-0.05头/平方公里,其中在阿鲁盆地有金色野牦牛25±3头。

2、青海野牦牛种群数量约8400±1406头,主要的地理分区为海西“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布尔汗布达山的野牛沟、库赛湖、西金乌兰湖、沱沱河、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之间地带和玉树州“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治多及曲玛莱等地,种群密度为0.03-0.04头/平方公里。

中国牦牛品种(类群)的遗传资源、生态特性、繁殖、饲牧管理与利用(1)

中国牦牛品种(类群)的遗传资源、生态特性、繁殖、饲牧管理与利用(1)

牦牛 , 藏语“ 雅克” , 是 中国青藏 高原高 山高寒 荒漠地区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 的特产牛种 , 属 珍奇稀有 自然资源、 生态资源 、 经济 资源和畜种资 源, 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动物分布于青海 、 西 藏、 四川 、 甘 肃 西北 部 、 云南 、 新疆南部等省( 自 治区) 。 牦 牛起 源于 中 国 , 主产 于 中 国。在 中国华北 和 内蒙古等地 发现 了新生 代、 第 四纪更新 世 ( 距 今
成功。
牦 牛这一 极具 难得 的宝贵基 因的物种 , 几 乎集
各 种家 畜 的产 品 、 性能于一身 , 有 了牦 牛 就 等 于有
了各种家畜 , 它是饲牧地区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资
料 和 生 产 资料 。在 中 国 , 牦 牛 更是 青 藏 高 原 、 高寒 草 地牧 区畜 牧 业 经济 中不 可 缺 少 的 重要 畜 种 。它
数的 9 5 %以上 。
牦 牛是 中 国西北 、 西南 高寒 地 区牧业 的重要 支 柱, 它 为其产 区各 族人 民( 主要 是藏 族 ) 提 供奶 、 肉、 毛、 绒、 皮、 燃 料 能 源 等 生 活 必 需 品 和 备 鞍 骑 乘 代
康定以南一带 , 他们 自称为“ 木雅” , 即牦牛国, 其牦 牛饲 牧业甚 为 发 达 。牦 牛 进 入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天山、 阿尔 泰 山 区饲 养 的历史仅 有 百年左 右 。据记 载, 1 8 9 0年那里 的人们从西藏购买 1 0 0 余 头公 、 母 牦牛 , 先在 天 山 中部 巴音 郭楞 蒙古 自治 州 和静县 驯 养繁 殖 , 再 逐渐 扩展 到 阿尔泰 山 和整个 天 山适宜 牦
牛饲 牧 的地 区 。2 0世纪 7 0年代末 至 8 0 年 代初 , 牦 牛开 始 进 入 华 北 低 海 拨 1 5 0 0~1 8 0 0 m的 寒 冷 地

金川牦牛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

金川牦牛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

金川牦牛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何明珠李小伟(四川省龙日种畜场624401)畜业技术饲养管理摘要:托牛(BosGrunniens )是四川西北高寒草地牧养的主 要畜种。

据资料,四川省常年饲养量大约为410万头。

在牦 牛牧养区域,因地形环境的局部差异,自然形成两个不同生 态型牦牛种群,即青藏高原型牦牛和横断高山型牦牛。

前者 的代表种群是“麦洼牦牛”,后者的代表种群是“九龙牦 牛”。

而近年调查发现,四川省的金川县境内尚自然繁衍生 息一个具有15对肋骨的金川牦牛种群。

15对肋骨的金川牦 牛较14对肋骨的牦牛产肉量、产奶量及自然繁殖率等经济 性能都高,且抗逆性也优于14对肋骨牦牛。

为了加速这一 优良牦牛种群在川西北草地的推广、饲养或更好地保持特有 的15对肋骨牦牛的遗传种质资源,本文根据金川牦牛分布 区域的自然状况,结合现代家畜饲养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几 点具体的饲养管理技术。

关键词:金川牦牛;生态环境;饲养管理据资料,分布于四川西部髙寒牧区的“九龙牦牛”和 “麦洼牦牛”早已列人《中国牛品种志》和《四川省家畜家 禽品种志》,常年饲养量大约有410万头,几乎占全国牦牛饲 养量的29%。

其中,分布于甘孜州211.04万头,阿坝州 191.95万头,凉山州7.83万头[1]遥除此,其他区域尚有少量 分布。

当前,由于川西北地区草地退化严重,草场中牦牛赖 以生存的可食牧草比例减少,从而导致天然牧养牦牛的牧草 采食量严重不足,多地反映牦牛种群品质有退化现象。

在国 家农业部门支持下,许多科研机构都在开展相应科研工作, 尤其是牦牛种群种质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早已列人重点科研 项目。

“九龙牦牛”属于横断髙山型牦牛种群,“麦洼牦牛” 属青藏髙原草地型牦牛种群|2]。

在《麦洼牦牛、九龙牦牛种 质资源特性及保护措施》一文中,笔者已分析了这两种类型 牦牛种群的异同点。

根据金川牦牛的分布及其特征特性,笔 者认为金川牦牛与九龙牦牛有许多相似之处,金川牦牛应属 横断山髙山型牦牛另类种群。

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马志杰;钟金城;韩建林;徐惊涛;窦全林;常怀普【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的遗传多样性,对6头野牦公牛线粒体DNA D-loop 区全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FJ548840~FJ548845),结合GenBank中已刊登的2条野牦牛的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 7 0 9、DnaSP 4.10.1、Arlequin 3.1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全部8条序列开展了比对分析,确定了多态位点与单倍型数目,计算了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结果表明8条野牦牛线粒体DNA D-loop 区全序列长度在891~894 bp之间,其中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68%、28.65%、13.46%和25.21%,A+T的平均含量为61.33%.排除4处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后,共检测到39处转换和颠换位点,占分析序列总长度的4.38%,其中包括4处单一多态位点和35处简约信息位点.依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为0.9643,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144,提示野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9【总页数】6页(P4798-4803)【关键词】野牦牛;线粒体DNA;D-Loop区;遗传多样性【作者】马志杰;钟金城;韩建林;徐惊涛;窦全林;常怀普【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与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Q958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隶属于牛科(Bovidae)牛亚科(Bovinae),是青藏高原珍贵而特有的野生物种资源。

木里牦牛 - 牛的品种

木里牦牛 - 牛的品种

木里牦牛-牛的品种一、一般情况(一)中心产区及分布木里牦牛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海拔2800m以上的高寒草地,以东孜、沙湾、博窝、倮波、麦日、东朗、唐央等10多个乡镇为中心产区,在冕宁、西昌、美姑、普格等县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木里县位于北纬27o40’~29o10’、东经100o3’~101o40’,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全县面积1.32万km2,南北长165km、东西宽160km。

境内雅砻江、木里河及水洛河将全县由北向南切割成四大块,形成南低北高、高山峡谷的地势,海拔1470~5958m。

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818mm。

全县森林覆盖约占总面积的70%,有天然草地3578.2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026.4km2,另有林下草地1826.5km2。

木里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光热条件好、草地植被较好、牧草种类较多,全县草地共分为9个类型,以高寒灌丛草地面积最大,牧草有羊茅、莎草、珠芽蓼、委陵草、尖叶龙胆、早熟禾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一)品种形成木里牦牛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是由羌人带着牦牛南下进入四川定居,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繁育形成的一个地方牦牛品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木里牦牛1985年存栏2.39万头,1995年存栏6.57万头,2005年存栏4.29万头,近年来,品种无明显品质变化。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一)体型外貌特征1.外貌特征木里牦牛被毛多为黑色,部分为黑白相间的杂花色。

鼻镜为黑褐色,眼睑、乳房为粉红色,蹄、角为黑褐色。

被毛为长覆毛、有底绒,额部有长毛,前额有卷毛。

公牛头大、额宽,母牛头小、狭长。

耳小平伸,耳壳薄,耳端尖。

公、母牛都有角,角形主要有小圆环角和龙门角两种。

公牛颈粗、无垂肉,肩峰高耸而圆突;母牛颈薄,髻甲低而薄。

体躯较短,胸深宽,肋骨开张[/],背腰较平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7期2006年7月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Vol.26,No.7Jul.,2006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钟金城1,2,陈智华2,赵素君3,肖玉萍4(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610054;2.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3.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66;4.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基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5-10-09;修订日期:2006-05-27作者简介:钟金城(1963~),男,云南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学研究.E -mail:zhongjincheng518@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Sichuan Province Received date :2005-10-09;Accepted date :2006-05-27B iography :Z HONG Jin -Cheng,Ph.D.,Profess or,mainly engaged i n ani mal genetics.E -mail:zhongji ncheng518@s 摘要: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利用微卫星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国牦牛类群的分类。

结果:¹根据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11506),麦洼牦牛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11062)。

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四川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群体聚为一类。

º根据RAPD 和AFLP 两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分析,表明天祝牦牛和大通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10336),九龙牦牛和天祝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010414),4个牦牛品种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

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在较远处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

»根据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聚类的结果与微卫星DNA 、RAPD 、AFLP 的聚类结果相似。

中国牦牛可分为以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代表的两个类群(型)。

这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分为/青藏高原型0和/横断高山型0的结果是一致的。

而与其他学者的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结合中国牦牛品种(群体)的地理分布、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中国牦牛分为两个大的生态类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牦牛;生态类型;分类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7-2068-05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types of the Chinese yakZHONG Jin -Cheng 1,2,C HEN Zh-i Hua 2,ZHAO Su -Jun 3,XIAO Yu -Ping 4(1.U nive rsity o f Elect ronic Sc ienc e and Te chnolo gy o f China ,Chengdu 610054,China ;2.Colle ge o f Li fe Science &Technology ,Southwe st U 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China ; 3.Sic huan Academy o f Animal Scie nce ,Chengdu ,610066,China ; nzhou Institue o f Animal and Vete rinary Pharmac eutics Sc ie nce s Chine se Ac 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 nce s ,L anzhou ,730050,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7):2068~2072.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ge netic resources and to clarify the classification sta tus of the Chinese yak,the Mai wa,Jiulong,Da tong a nd Tianzhu White yak were intensively studied using microsa telli te DNA,R APD and AFLP D NA markers on the basis of our previous work on the chromosomes and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s.The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gene t ic distance based on allelic frequencie s at microsa telli te loci between the Maiwa and Jiulong yak was the largest (11506)and as expec ted that two popula t ions of the Mai wa yak had the smallest gene tic distance (11062).The four yak breed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the Jiulong yak alone in a group and the rest of three breeds in another;(2)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Datong and Tianzhu White yak was the smallest (010336)while it was the largest be tween the Jiulong and Mai wa yak (010414)based on the data from RAPD and RFLP analysis.The four yak breeds a gain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Datong and T ianzhu White yak grouped togethe r first followed by the Mai wa yak;(3)the chro moso me and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s analysis arrived to a si milar pattern of breed relationship.The refore it was c oncluded that the Chinese yak c an be conside red as two types with the Jiulong and Mai wa yak as their repre sentative s,re spec t ively.This conclusion is in c oncordance wi th the proposal by later professor Cai Li and hisc olleagues who classified the Chinese yak as two type s of the -Qingha-i Tibe tan Plateau yak .and the -He ngduan Mountain Alpine yak .,but differs fro m other classifications proposed by others.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ecological factors,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yak,we believe that this classification is reasonable.Key words :Yak;ecological group;classification牦牛(Bos grunniens )是分布于海拔3000m 以上,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牛种之一。

全世界现有牦牛1470多万头,其中,我国有1400多万头,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群体)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1]。

牦牛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生活自如,繁衍后代,为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是当地畜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畜种。

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牦牛品种的分类研究一直是牦牛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牦牛品种资源的多次调查研究,学者们利用形态遗传标记、细胞遗传标记和生化遗传标记对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对中国牦牛品种的分类提出了多种结果,主要的有3种:¹中国牦牛类型划分考察组在对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牦牛主要产区进行实地考察后,根据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牦牛的特征特性,将中国牦牛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2个类型[3],这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较合理的牦牛类型划分,也是列入5中国牛品种志6的分类;º陆仲依据牦牛的体型结构、毛色、发展历史、产区的生态环境等将中国牦牛分为:西南高山峡谷型、青藏高原型和祁连山型3个类型[4];»在5中国牦牛学6一书中,根据牦牛产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青藏高原型、横断高山型和羌塘型3个类型[5]。

但利用分子遗传标记研究牦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牦牛品种分类的报道很少,至今尚未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2]。

因此,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本研究利用微卫星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6],探讨了中国牦牛类群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