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教材八年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合集下载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代表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 战》《沁园春·雪》等。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 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 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整体阅读
2.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文章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渡江概况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 (略) 西路军所向无敌 (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 (较详)
特点 及时、准确、真实
重点研讨 1.题目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有什
么作用?
“百万”是实数。既交待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 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整体阅读
经过和结果: (1)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 领长江南岸。 (2)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3)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 锡段铁路。
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及结构;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分析遣词造句,探究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共20张)【精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共20张)【精品】


8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 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 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9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标题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 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 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上句只交代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
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
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
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承上启下句

12
新闻也要求有六要素, 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
1. 时间 2. 地点 3. 人物 4. 事件 5. 起因 6. 结果
20日夜——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

上页 返回 下页
13
揣摩语言
(1)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 共渡过了30万人。 (2)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 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中路军:首先突破,二十四小时内渡过三十万人
主体
西路军:三十五万人已渡三分之二,余部一天内 可渡完。原因:我军势不可挡,敌军无心恋战
东路军:突破“很巩固”的防线,三十五万大军已 大部渡过,余部一天可渡完。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 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整体感知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安 庆
九九 江江
江江

阴阴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课文精读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 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 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 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 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 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 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延伸拓展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对学生进行情景导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

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弹火纷飞中,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那冲杀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恢弘如诗,壮美若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一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整体感知1字词:要塞(sài)阻塞()塞子()荻港()获得()溃退()歼灭()阡陌()纤维()锐不可当():不含:业已:2新闻播音(现场)。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a、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3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1】篇〗说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说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说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拼读“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塞、当”等多音字。

2.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需要适当的补充背景材料;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新闻这一题材比较陌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分析记叙文的基础上导入新闻这一题材,学习新闻结构,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对知识的运用也较熟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主要内容及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品析新闻的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在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及时获取与整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人强能力的标志。

那么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学生:网络,app,手机,电视,广播,电台,收音机,报纸……教师:是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方式,但是,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半个多世纪,解放战争时期,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报纸。

是的!播放1944年4月各地报纸和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师:1949年4月,当时很多地方的日报上都以大字号刊登了相同的一件事。

点击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关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有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

部编版语文八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年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才打败了国民党军·毛队泽,东建立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用词斩截有力,毫不拖沓
探 究
人民解放军 ,体现了语言的精练、铿锵;把时间交代得 非常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
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毛泽东
·


探 究
人民解放军 使用“很”“较为”来说明不同的程度,表 达准确。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毛泽东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人民解放军 小

学习新闻的关键在于抓住新闻六要素及其基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本结构,体会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毛泽东
·

人民解放军 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
结 战争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不在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
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
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
、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毛全泽境东和向华
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 整 体 浏览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

识 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人民解放军 备

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
何地、何故、如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举例解释:
-在概括段落大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结构。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对于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首先,通过导入新课环节,我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新闻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关于理论介绍,我意识到学生在理解新闻基本概念时,可能还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形象地认识新闻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准备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教学难点
-段落大意概括: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较弱,需要教师指导如何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为什么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节点?”等,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要求较高。
-课后作业:针对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可能对某些题目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解答。

2018部编教材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18部编教材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Ⅰ 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 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Ⅰ组的②句好。“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 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 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 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悍然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新 闻 的 有 关 知 识: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 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 2、新闻的记叙要素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
Ⅱ 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 被我军突破了。
Ⅱ组的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 那一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3、新闻的结构要素
标题 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
题)
导语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 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 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体:阐释具体内容
敌军:纷纷溃败 我军:直取对岸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整体感知:明确消息的特点
① 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本则消息, 找出它们的区别
1.发电时间不同 2.报道内容不同 3.增加了新闻的背景
新闻的时效性(及时性)、真实性
课文精讲:标题和导语的关系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思考: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没有“背景”?
学生再读消息的主体部分,从主体的内容的角度去分析。
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听见南京 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该部分为消息的 背景,可见”背景”和“结语”有时会
包含在主体中。
梳理结构
概括主要内容——我军胜利渡江
胜我 利三 南十 渡万 长大 江军
详略上,中路军已经详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略写。 而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战略意义比较重大, 所以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详写。
这样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来安排顺序,有详有略,可使文势掀起 高潮,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课文精讲:背景的作用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
标题是对新闻导语的概括,拟写标题 应该从新闻的导语入手。
精讲课文:主体详略的处理
▪ ①、自读消息主体部分,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 ▪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情 况。
▪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 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封锁”“切断”。 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 所向无敌的气势。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知识点:
【重点字词】
㈠字音字形。

(6个)
1.锐不可当(dāng);
2.签订;
3.泄气;
4.督战;
5.要塞(sài);
6.业已;
㈡词语释义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要塞: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3.业已:已经。

【课文重点】
㈠思维导图
㈡主题归纳
江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自然地转到下一层。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的精神。

2、掌握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介绍消息这种文体。

理清课文结构,领会课文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第1篇】【教学设想】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

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

主要文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入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

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用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应引导学生欣赏、学习。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时代背景入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1、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2、用一小段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3、用几小段话具体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讨论后总结):标题: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新闻的内容。

导语:用一小段话较简洁的说出新闻的内容,常放在新闻的开头。

主体:用几段话详细的介绍新闻的具体内容。

标题、导语、主体,这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导语):简述渡江战役成功。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介绍三路军的作战情况,点明渡江战役的意义。

四、探索课文1、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明确: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简洁。

2、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那么是否可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呢?明确:渡江人数(百万),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些都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

体现了作者的自豪感。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教学课件
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
➢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绿下的动午”五。无时限起欢喜”、至兴奋“之不情。起丝毫作用”。 写出了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及对其评价。
➢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最后。 写出了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和三路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课 文 分析
小组交流: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 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课 文 分析
思考: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创 作 背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 语言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才能。 审美创造:体会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
前压倒敌人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队伍
时间
地点
渡过兵力
整 体 感知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
使“讨我”论疑:心是主“体画上部见分过的从仙境哪”些,深方被面吸引报,道无限各欢喜路,军更全的神渡贯注江地情一直况望?到“(台上填显表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 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课教学课件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 主体 西路军——所向披靡(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 述
展 渡 江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

结语:控制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三句话:
最鼓舞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百万(渡江人数) 总
将 士
导语:展渡江盛况 冲破(排山倒海) 述 神
横渡(一往无前)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 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 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 “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 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赏析句子 1 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 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的特点( 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 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攻 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 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 之不易。这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 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 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 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知水平。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 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 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 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合作探究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 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 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作用:分析敌败我胜的原因,交 代渡江战役的背景,说明人心向背是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突出了中心。
合作探究
敌败我胜的原因,哪个略写,哪个详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略写我军情况,详写敌军情况。 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是不言
读音释义
①业已:已经。 ②锐不可当(dānɡ):形容来势凶猛,不 可阻挡。 ③歼(jiān)灭:消灭(敌人)。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背 景。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 后。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 议。
合作探究
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导语从哪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 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 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 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渡江区域 安庆 时 间 兵 力 30万 渡过兵力 30万 20日夜 - 21日夜 21日17时 - 22日22时 21日17时 - 22日22时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不含”是不包括,当时九江尚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 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 着自豪之情。
本文的语言特点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思考: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 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冲破” “渡至” “渡过” “渡完”等均是。
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 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 “击溃” “控制” “封锁” “切断”等;
写敌方的有
“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抵抗微弱” “泄气” “毫无作用” 等。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电头是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 发电时间的 文字,本文开头略小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
课文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 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
三、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是
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
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 高度概括。
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
二、导语
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 消息的核心内容。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 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 主体中
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
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
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 要意义。
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
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
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 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 人的威风。
什么是新闻 ?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征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 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狭义
的新闻也叫消息。 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 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 (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 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 头”,也是新闻。新闻 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 的报纸可以没有 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 其为报纸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加划线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可从语句的感情色彩入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有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 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 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 ?去掉“二 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 ①句中“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 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 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 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新闻的六要素
通常人们把六个W叫做闻新的五要素,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after_____经过 Why ——何故。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 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 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 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对照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
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
概。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 ,在文中的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中路军
芜湖 九江 安庆 南京
西路军
35万
35万的 三分之二
东路军
江阴
35万
大部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
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 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 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 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