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了解燃烧的特点和原理,对于我们预防火灾、安全生活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进修燃烧的基本观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以及灭火的方法,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燃烧的条件;3. 认识不同类型的燃烧;4.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不同类型的燃烧4. 常见的灭火方法四、进修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量和光线的化学变化过程。
燃烧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光、放热、产生氧化物和放出氧气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3. 不同类型的燃烧(1) 明火燃烧:火焰明显,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
(2) 隐火燃烧:火焰不明显,燃烧速度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 爆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爆炸。
4. 常见的灭火方法(1) 用水灭火:适用于灭灯、纸张等易燃物。
(2) 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灭衣服、电器等。
(3) 用沙土灭火:适用于灭油火、金属火等。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 燃烧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3. 请举例说明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
4.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2. 调查家中的灭火设备,了解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搜集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认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愿大家生活安全,健康快乐!。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探究燃烧的实验第二节: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料、切断氧气、降低温度2. 常见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3.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1. 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灭火器、灭火器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要素。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燃烧和灭火》(接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灭火器使用练习:检查学生对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煤炭、天然气等。
2. 深入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2、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学习重点:1、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2、促进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1、燃烧的实质 2、可燃物质的着火点学法指导: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知识连接:①: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的反应。
①物质具有②: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①隔绝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
燃烧方法有等。
③:灭火的原理及方法:②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方法有等。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有等。
①增加氧气的浓度④促进燃烧的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具体方法是。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课本上所说的燃烧是狭义的,实际广义上的燃烧不一定都是与氧气反应,如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2、可燃物的着火点也叫燃点。
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程度有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典型训练: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当堂检测:1、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起火,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马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 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二、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燃烧?有哪些特征?
2.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 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4.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前预习:
1. 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
2. 查找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教室进修: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同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开释;
- 燃烧的特征包括有色有味、放热放光、燃料消耗、氧气消耗等。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基本条件;
- 燃烧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3.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剥夺燃烧所需的条件,如剥夺氧气、冷却燃料等。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总结燃烧的过程及其条件;
2.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3. 思考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处所如何预防火灾。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周围的物质,了解其是否易燃易爆;
2. 参观消防局或消防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灭火的知识;
3. 参与灭火演习或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安全第一,提高火灾防范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导语】《燃烧和灭⽕》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个知识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教学⽬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的⽅法。
②了解常⽤灭⽕器的灭⽕原理和使⽤⽅法。
1.2过程与⽅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的进取⼼,让学⽣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使学⽣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活,并应⽤于⽣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的原理并应⽤于解决实际⽣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法 探究式 5教学⽤具 1、媒体资源:⾃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蜡烛,其中⼀⽀⽤烧杯罩住。
③把⼀沾⽔的棉花和⼲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法:沙⼟、剪⼑、烧杯、湿布、⽔、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燃烧着的⽕给⼈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活中⼀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的兴趣,引⼊新课 [讲述]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燃烧能发⽣吗?⼤⽓中也含有氧⽓,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 由实际到理论,学⽣容易理解和接受 ⼀、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谈燃烧除了需要氧⽓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些物体的图⽚,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燃烧是不是就能发⽣?例如空⽓中有氧⽓,放在空⽓中的⽕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点。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学案
九年级上册第学案2.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 500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b.【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①与③对比,说明: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实战演练1】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80℃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两边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一段时间后,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的白烟C.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D.升高烧杯内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不会燃烧二、灭火的原理1.灭火原理【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实战演练2】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家中天然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能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原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法发生。
例如,木材、纸张、汽油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大部分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也能燃烧,比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能够燃烧的最低温度。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约为 40℃,而红磷的着火点则较高,约为 240℃。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
木条能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
这说明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二:将一个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
蜡烛很快熄灭,这表明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三:将一小块白磷放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
这进一步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三)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就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隔绝氧气(或空气)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就是利用锅盖隔绝了空气,使燃烧无法继续。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四)常见的灭火方法1、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一篇:燃烧与灭火教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简单原理。
(2)认识常见的消防标志,并知道标志的使用范围(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方法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控制变量对比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整合教学仪器:教师用具:(1)多媒体(2)实验仪器:500 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两个,大试管3支,薄铜片酒精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简单装置一套,镊子, 火柴, 餐巾纸, 药匙,(3)实验药品: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学生用具:酒精灯,250ml烧杯两个,沙子,坩埚钳,玻璃片,剪刀,水槽;火柴,煤块,木条,蜡烛两根,教学创新点:1.以魔术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燃烧条件探究中设计的实验“铁棒上的纸条加热不能燃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3.学生探究灭火原理过程,以图片投影方式展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做法,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4.板书设计,“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
在化学大事记中,燃烧?【学生举例】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煤燃烧。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师提问:结合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大家给我说说,燃烧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燃烧?【投影】燃烧:一般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师提问:有发光、放热现象一定是燃烧吗?举例说明【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我们还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提出问题:物质的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说说你的猜想。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综合分析和理解。
2、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应对不同的火情。
四、知识回顾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_____,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五、新课导入火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明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那么,火是如何燃烧起来的?又该如何让火熄灭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燃烧的条件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小煤块、坩埚钳、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小木条和小煤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3)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分析:(1)蘸有酒精的棉花_____,蘸有水的棉花_____。
说明燃烧需要_____。
(2)小木条_____,小煤块_____。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_____。
(3)用烧杯罩住的蜡烛_____,另一支蜡烛_____。
说明燃烧需要_____。
2、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
(2)_____。
(3)_____。
七、灭火的原理1、思考与讨论(1)如果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应该如何灭火?(2)如果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了,应该如何灭火?(3)如果电器着火了,应该如何灭火?2、灭火的原理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灭火。
燃烧与灭火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探求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2、学习运用自动探求的方法,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灭火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成绩,使先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2、加强日益生活中的防范灾祸的认识,并留意采取安全的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运用。
2、培养先生提出成绩、分析成绩、解决成绩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探求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
实验仪器:镊子、烧杯、试管、气球、橡胶塞、打火机、坩埚钳、剪刀实验药品:红磷、白磷、碳酸钠、稀盐酸、水、蜡烛、酒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火灾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火灾发生?2.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关于火灾事故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灾对人类生活的风险和重要性。
二、进修(30分钟)1. 燃烧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开释出热量和光线的过程。
-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是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 燃烧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2. 灭火的方法:- 机械灭火:利用灭火器、灭火器具等物品进行灭火。
- 化学灭火:利用化学物质对火灾进行灭火。
- 物理灭火:利用物理方法如隔离、降温等对火灾进行灭火。
三、实践(20分钟)1. 灭火器的应用:请学生分组进行实操,应用灭火器对模拟火灾进行灭火演练。
2. 灭火器的分类: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及其适用途景。
四、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火灾事故的原因、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
2. 思考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你将如何应对?你认为家庭、学校等处所应该做哪些预防措施?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归纳: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进行总结。
2. 提出问题:老师提问学生,对于火灾安全,你还有哪些疑问或者想要了解的知识?六、作业安置(5分钟)1.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火灾安全的小短文,包括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以及自己对火灾安全的认识和建议。
2. 家庭作业:检查家中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是否齐全,并了解如何正确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火灾安全认识,增强自我珍爱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运用灭火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从微观角度理解燃烧和灭火的本质。
三、知识梳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常见的可燃物有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参与。
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助燃剂。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
(三)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用品:红磷、白磷、热水、烧杯、薄铜片、酒精灯、镊子等。
实验步骤:1、在薄铜片上放置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堆红磷,然后将薄铜片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
解释:热水的温度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用镊子将薄铜片上的白磷取出,放入热水中。
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不燃烧。
解释: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3、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燃烧。
解释: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所以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
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环保的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3. 实验操作与观察4. 安全与环保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具体表现,灭火方法的选取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和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灭火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
2. 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实际应用。
七、课堂练习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巩固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探讨化学灭火剂的原理和应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防范。
十、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同学和家长。
2. 调查家庭和学校的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一】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燃烧和灭火》。
2. 教学课件。
3.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火灾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导入新课。
2. 学习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讨燃烧需要的条件,总结出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三种灭火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让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判断火灾原因和提出灭火措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1. 可燃物2. 氧气3. 达到着火点灭火的方法:1. 隔绝氧气2. 降低温度3. 隔离可燃物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安全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行为观察,评价学生安全意识的变化。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3. 开展火灾逃生演练,训练学生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得出燃烧所需要的三个要素。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灭火策略。
3、认识常见的灭火器,知道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4、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如何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知识准备1、回顾物质的变化,思考燃烧属于哪种变化。
2、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五、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将小木条和小石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很快被点燃,小煤块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点燃的蜡烛一扇就灭,而炉火越扇越旺?2、为什么生煤炉火时,先要用小木条引燃?(三)灭火的原理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实例分析】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四)常见的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使用方法:拔掉保险销,按下压把,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爆炸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
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燃烧灭火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灭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防火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030201燃烧三要素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燃烧现象自燃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本身内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如白磷自燃。
爆炸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常见灭火方法及原理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 2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其他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材使用与保养实施演练按照计划进行演练,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演练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场地、人员、物资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等。
评估与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灭火方法和技术应用。
实际操作演练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火灾原因分析电器短路、过载煤气泄漏易燃物品管理不当人为纵火预防措施010204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短路、过载使用煤气时保持通风,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易燃物品远离火源,分类存放加强防火意识,杜绝人为纵火03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火灾及固体物质火灾断电灭火切断电源后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技巧窒息灭火冷却灭火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到附近消防队报警或按下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引导他人一起疏散,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01020304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了解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危害,学会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化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化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
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学教学案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91aixue.c):[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观察化学变化[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学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导学案
新宝中学潘德朝
【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的概念。
2、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检查自我,我沉着!)
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有哪些燃烧实例?这些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燃烧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共同特征有:。
二、情景引入:神奇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为什么手帕在熊熊烈火中没有被烧掉?
三、自主学习(我先学,我自强!)
一、燃烧的定义:。
⑶。
燃烧的三个条件(填“缺一不可”或者“有一即可”)
灭火的三个原理(填“缺一不可”或者“有一即可”)
三、成果展示(展示自我,我自信!)
四、实验探究(学习新知,我能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1、观看视频 [实验7---1]
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
②热水中的白磷,
③铜片上的红磷,
④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后。
尝试思考下列问题:
(1)由现象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由现象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3)由现象④,再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五、学习新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如何熄灭燃烧的蜡烛(仅用提供的实验用品)
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1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②家里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
③大片森林发生火灾。
_____
六、知识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D.木材是可燃物
2.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
A.降低白磷的温度 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物质 D.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
3、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蒸发吸热,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所有排气扇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5、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6、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接触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灯打翻引起失火,用湿抹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7、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8、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大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使火势烧得更旺。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能力提升
1、为什么用柴火做饭时火越扇越旺;而蜡烛一扇就灭?
2.(2018广东中考)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
步
骤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
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
蒸馏水。
结论:酒精是可燃
物,
水不是可燃物。
(2)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
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
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
烧、硬纸片后燃
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比硬纸片的低。
(3)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
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
泡;②蜡烛火焰
a_____填“先
于”“后于”)b熄
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
不助燃;。
(4)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
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
黑;
②蜡烛火焰d比c
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
完全燃烧;d 先熄灭
的原因是:。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
“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3.小倩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粮】小倩查阅资料,记录了下了几种物质的颜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倩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倩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她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倩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