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营销策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桥烧饼营销策划
学院:商学院班级:082班姓名:汤玲学号:08313207
第一部分:介绍篇
一、黄桥烧饼的来历
烧饼的历史由来已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饼法”一章,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也有关于烧饼的描写。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但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多少有些参考价值。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黄二地相距60余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5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1940年,为了将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陈毅将军率新四军北上。蒋介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急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10倍于新四军的兵力围剿,企图在苏北境内全歼陈毅、粟裕的部队。在陈毅和粟裕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下,我新四军将士反而以区区七千人的微弱兵力,四两拨千斤,以寡敌众,取得了黄桥决战全面胜利。这边战斗如火如荼,那边黄桥镇的12农磨坊的60只烧饼炉也炉火通红,日夜赶做烧饼。并由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随着战斗的结束,黄桥烧饼也从此名扬天下。
二、现在的黄桥烧饼
现在名扬全国的名小吃“黄桥烧饼”虽得名于65年前的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但内容却已经是完全的大相径庭了。65年前拥军时的黄桥烧饼远没有时下名吃—“黄桥烧饼”这样的讲究,那时的黄桥烧饼只是一种简单的酒酵面饼,面粉用酒酵发酵,然后在草炉上加少许油,用小火烘烤成两面焦黄即成,形状如一个倒扣着的小脸盆。现在的黄桥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最外边是一层厚厚的焦黄的芝麻,圆圆的,金黄灿灿的,看上去象一个玲珑剔透精致的小工艺品,当然,里面的内容那就更是65年前的浴血将士们想也不敢想的了。65年前的黄桥烧饼里面可是什么馅儿也没有,简单的在面里面和上一点糖就已经算是烧饼中的极品了,现在黄桥烧饼的主馅是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外加猪油,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在温控的电烤炉的烘烤下,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因为烘烤烧饼用的是炭炉,烘烤时的火候完全是靠人工掌握,烧饼有时会因为烘烤时间较长而发黑,所以黄桥烧饼虽然有名,好吃,但一直很难登大雅之堂。65年后,黄桥烧饼因松软酥脆,香甜可口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而进行量产,不仅仅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因为温控烤炉而使黄桥烧饼的外观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更来自于老区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第二部分:分析篇
一、烧饼市场分析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比较有名气的烧饼,如周村烧饼,它以酥、香、脆、薄著称,还有不油污、久藏不变色不变味、易携带等特点,是旅游充饥和馈赠亲友之佳品。还有马蹄烧饼其形状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商河马蹄烧饼历史久远,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武大郎炊饼也是人们谈到烧饼就能够想到的,它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道香脆可口,外焦内柔,韧性十足,颇受欢迎。
正是因为烧饼的种类、花样繁多,烧饼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迅速获得大众青睐的特色民族小吃,从它的出现、火爆到走向衰落,其过程只有短短的一年。
二、黄桥烧饼产品分析
黄桥烧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一是食用价值,历史上一直是贩夫走卒及群众方便快捷的餐饮食品,也是亲朋好友间馈赠佳品。二是历史价值,1940年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为黄桥决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黄桥烧饼的名声也随着一曲《黄桥烧饼歌》传遍大江南北,曾有台湾青年慕名来学习烧饼的制作技艺。1949年黄桥烧饼光荣入选开国大典国宴。三是经济价值,烧饼产业已成为黄桥第三产业的支柱,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黄桥烧饼店,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已成了大量下岗人员二次就业的平台。
三、为什么黄桥烧饼以往辉煌如今却衰落了呢?
产业水平不高,一直到现在黄桥烧饼制造业仍处于家庭作坊式的阶段,产业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其产业规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产品缺乏内涵,作为特色产品卖的就是历史、就是内涵。黄桥烧饼发展到今天,早以抛却了自己的历史。仅剩一副毫无竞争力的空架子,不输才怪。
产品缺乏创新,创新是进步的基础,是企业竞争力得以增强的重要手段。当然这种创新不是没有目标乱创,得有基点,得有产品创新的原则,不能抛弃的应该发扬光大的历史。
政府支持不力,苏中地区由于地理因素的原因发展相对落后。可地理因素并不是发展的决定因素,任何时候都要善于发掘。喊了那么多年的发扬地方特色,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可就是不见行动出来。怎么发扬?这不是空喊口号的,能将黄桥烧饼发扬光大就行了。
第三部分:策略篇
一、黄桥烧饼的营销现状
1949年,黄桥烧饼光荣地入选了开国大典的国宴。“黄桥烧饼是好出名的。”这是毛
主席的夸奖。果然,黄桥烧饼出名了。到过黄桥的人都要拎上几盒烧饼带回去。可几十年过去了,黄桥烧饼的品牌是叫响了,当地政府也通过各种手段吆喝着,但这个产业依然徘徊在黄桥一角。事实上,同属泰州市的高港、姜堰等县市区也难觅黄桥烧饼店的踪影。即使有,也寥若星辰,要不就是“李鬼”,无论是从色泽还是口感上都不能与正宗的黄桥烧饼相提并论。
二、如何让黄桥烧饼“走出去”
(1)不得不说的文化,用文化给黄桥烧饼作势
既然消费者购买的是独具特色的历史,便可以在产品的内涵上创新。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借助黄桥烧饼发挥到极致。提高产业水平,资金更集中,资源更集中,作为土特产品,卖的就是历史,挖掘了这么多年,不但丢失了原来的历史反而越来越让人反感。我们不能把他仅仅看做是一种口味。更多的时候人们购买的是土特产品本身所独具特色的历史。如果仍守旧不放或者单纯的卖着产品。这些土特产也会在人们日益挑剔的选择中渐渐消逝。
1940年,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黄桥这里打下一仗,非常激烈,称为著名的黄桥战役。新四军日夜坚持战斗,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焦急。他们后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这种烧饼,慰劳新四军。人们日夜赶做,有专人指导,开始小规模地做,后来推广开来,全镇的人都做起来。新四军吃了这种烧饼,浑身增添了力量,打仗打得非常起劲。最后,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当时还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同志们呀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2)突破口味制约,加快走出去步伐
消费者的口味多种多样,众口难调,因此,黄桥烧饼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满足大众不同的口味要求,同时还要做大量的口味调查和研究,让黄桥烧饼更为大众所喜爱,黄桥烧饼的大经营者也说:“黄桥烧饼的口味的确不错,但一定要适合当地的饮食习惯,比如在徐州,黄桥烧饼就不受欢迎。”
(3)严打“李鬼”
通过申请注册集体商标,为的就是更好地保护黄桥烧饼这一品牌。镇上现在已经成立了烧饼协会,有43家会员。集体商标申请成功后,只有获得黄桥镇的同意或者成为该镇烧饼协会的会员店,才有资格使用黄桥烧饼这一品牌。
“烧饼好做,但黄桥烧饼的独特口味难以模仿。”长此以往,那些遭受“李鬼”蒙骗的消费者必然会对黄桥烧饼失去信心。“市场的混乱,是导致黄桥烧饼外地消费群体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4)扩大黄桥烧饼的影响力,大力开展分销店
黄桥烧饼要想走出去,必须实施多元的经营方式,“一枝独秀”和“遍地开花”共存,让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唱响《黄桥烧饼歌》。
(5)把黄桥烧饼与旅游产业联系起来
黄桥烧饼,是一块因战争而出名的烧饼。它的发展可以与红色之旅联系起来。此外,当地政府可以办“黄桥烧饼节”,不仅促进了黄桥烧饼的推广和销售,也推动了当地的招商引资活动。
(6)不断创新
挖掘消费者需求,在功能上创新,从一味的功能型食物能否转型成保健型食物呢?在食品中加入保健食物。既能顶饱又能保健。外形上创新,黄桥烧饼只有两种外形:长的、圆的,难道就不能做成方的?或者在外面贴个图形、镰刀图形也行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三、黄桥烧饼的公关
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黄桥烧饼的危机公关的处理,大致是这样的,一个人给朋友带了两盒黄桥烧饼。令他气愤的是,带回来的黄桥烧饼居然发霉了,他拨打了包装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企图讨一个说法,那边接到他的电话,随即回应说:“我明天过去,给你二百块钱作为补偿,顺便再带点黄桥烧饼给你。”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对方真的来了三个人,给他带来两盒烧饼,并掏出200元现金。他很是感动。
不得不承认,黄桥烧饼的危机公关做的很好,虽然损失了一点人力、财力,但诚意征服了顾客,从长远来看,对他们品牌的形象塑造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四、黄桥烧饼的市场定位策略
土特产也得定位,走高端路线还是低端路线,行业中总得有高低端覆盖,这样可以避免消费者缺失,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销量。但就目前的土特产行业定位来说,高端路线走的并不是很顺利。当然高端路线必须得有产业支撑,产品有竞争力了才有可能实施高端路线,以目前黄桥烧饼的现状来看,黄桥烧饼应该以低端路线为主,辅之以少部分的高端产品,实现多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