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体制改革意见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6.23•【字号】绵府办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绵府办发〔2021〕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各市属高校,市教体局各直属学校(单位):《绵阳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深改委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6月23日附件绵阳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推动市直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和园区管委会(以下统称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切实履行教育职责,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着力破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有关部门、县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在督政方面,构建市、县分级教育督导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2017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在2017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对我国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文件。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一、 2017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简介1. 文章背景介绍2017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导向,旨在全面改善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推动我国教育由大到强的跨越发展。
2. 核心内容概述这些改革意见围绕着提高教育公平、促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校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提出改革举措,全面促进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
二、深度评估1. 提高教育公平关于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是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普及教育是首要的任务,但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改革的意见中,围绕着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2. 促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而近年来,应试教育和功利导向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关于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成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的重点内容。
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教育问题中的痛点,关于课业负担的减轻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4.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对于教育教学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而单一的课程设置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
5.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推动高校改革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政府的教育职责,明确并落实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中心学校(含农村中心小学和农村中学,下同)的职责,整合教育资源,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政策落实,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1、县政府的教育职责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具体为: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
确保依法做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根据本县的情况,按照不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在保障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落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落实到位。
建立财政局—教育局—中心学校三级预算编制与管理体系。
根据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经常性收入超收部分,要按规定比例切块用于教育,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
县政府每年将教育部门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
清理核实农村中小学“两基”以来的欠债,摸清债务来源和使用情况,按照不将债务留给学校的原则,由县政府合理化解债务,制定偿还计划并逐步偿还。
对于原乡镇教办的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财务审计,按照不将债务留给学校和教育资产不流失的原则进行资产划拨。
优化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和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按照本县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因素,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适度集中的原则,落实完小向人口集中的村和集镇、初中向人口集中地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高中向县政府所在地和人口密集的大集镇调整的要求,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
对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集合

对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集合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为了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满足泛博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全面梳理并汇集大家对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对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的集合: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1. 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加强对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二、优化教育管理体制1. 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2.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1. 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材。
2. 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 推动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1.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2. 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加强家校合作。
六、关注特殊教育和乡村教育1. 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支持。
2. 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七、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1.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 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八、加强教育评估和监督1.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
2. 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监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对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的集合,希翼能够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县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XX县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XX县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XX县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本实施方案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创新,旨在推动XX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公平、公正地评价和激励优秀教师。
2.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支持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通过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二、优化学校管理机制1.推行学校校长聘任制,建立科学的校长选拔和评价机制。
2.引入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推进农村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支持学校建立健全的课程搭建和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1.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
2.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配备现代化教学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3.加强农村学校的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制定政策措施,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保证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和共享,消除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3.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地区都能提供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
五、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1.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意识。
2.开展农村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亲子教育方法和技巧。
3.加强与农村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
结论XX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将以上述五个方面为重点,旨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推动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我们相信XX县的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平台。
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若干措施

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XX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若干措施〉的通知》(XX号)精神,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助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明确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强化教育督导职能,提升教育督导质量,助力XX教育不断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市县区教育督导机构规范健全,督导工作人员及督学队伍配齐配强。
教育督导工作制度完善,管理科学,运转高效。
各类评估标准完备,评估结果运用充分,问责权威有力,建立与XX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XX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二、落实改革举措(一)理顺教育督导管理体制1.全面落实教育督导机构设置。
调整充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任主任,市教育局局长、市政府协助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秘书长任副主任。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和宗教局、市公安、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广电局、共青团XX市委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同志。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承担教育督导委员会日常工作,市教育局设立总督学、副总督学,分别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副主任兼任,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比照省里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配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及覆盖全学段督导任务的市级教育督导机构工作力量。
各县区结合实际,比照上述做法,健全督导机构,充实督导力量,确保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独立行使职能。
2.依法履行教育督导职能。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严格依照《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统筹指导本市教育督导工作,研究制定本市教育督导的重大政策,审议本市教育督导发展规划和重要事项,聘任市级督学,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专题工作会议,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督导,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导。
2017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2017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结合该意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展开。
二、深度评估在深度评估方面,我们需要从宏观角度审视教育体制改革。
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备受关注。
意见提出要坚持优质均衡的原则,构建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协调发展的机制。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意见强调要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并逐步减少对书面考试的依赖。
意见还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一环,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意见提出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要优化教师的职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三、广度评估在广度评估方面,我们需从微观角度审视教育体制改革。
意见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这涉及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全面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另意见还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意见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建设。
意见还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满足人才需求、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而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我们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福建 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福建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教育行政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经研究决定,在全福建省范围内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
现就相关工作作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提高教师激励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重要创新。
本次改革应坚持以质量为导向,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师成长为重点,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为目标,以激发教师积极性为动力,以转变管理方式为手段,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
二、主要内容1.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选拔优秀教师为“县管教师”。
县域内公立中小学的教师聘任,按照“县管校聘”方式进行,实行终身受聘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师聘任制度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环境。
2.加大教师招聘工作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学校任教。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并落实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确保每个学校都能招聘到合格、优秀的教师,特别是农村和薄弱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
3.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发展空间。
要将教师职称评定与教育教学实绩有效结合,注重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科水平、教育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确保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
4.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注重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
5.加强教育督导机制建设,推动教师发展。
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推动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6.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咨询指导工作,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需要在教育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化改革。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目标和路径。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要加强对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明确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要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有序推进。
要注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性。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和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
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多元化、全面性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数据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第五,要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要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改革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的监督,形成多元化的监督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监督和评估。
甘肃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若干措施

甘肃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的若干措施
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领导体制机制
完善教育督导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职责,明确各级督导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教育督导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推进。
推行分类施策,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督导措施和标准,确保教育督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确保教育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与学校外部机构或专家组织合作,开展教育督导第三方评估,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
探索多元化督导方式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在线督导、视频督导等新形式,提高督导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推动教育督导工作的智能化发展。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教育督导工作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提高督导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督导数据,为政府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监督与制度建设
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法治保障,确保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性和规范性。
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基础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县级教育局面临综合改革的挑战。
为了加强县级基础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基础教育的综合素质,近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意在通过改革引导教育体制、课程、师资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广大学生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
一、教育体制改革县级教育局是县级基础教育的主管部门,但其运作与效率亟待提高。
为此,实施方案建议加大对县级教育局的权力下放,对于一些能够有效发挥教育资源的县级学校,应给予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其与社会资源对接,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
此外,财政上也要对县级教育局进行加强,通过政府补助等方式,提高基层教育部门的运营经费,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将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结合起来,走专精特的发展道路。
对于弱势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拓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课程内容也要注重实用性,与时俱进,紧贴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更适应新时代经济时代的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关。
在县级教育局的带领下,应注重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评价和流动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团队。
对于教师的工资待遇也要给予一定的增加,以此提高教学工作的认识度和工作热情。
四、教育融合实施方案强调整个社会应共同推动县级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军民融合、党政融合、教育产业融合等多种方式,加强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合作,助推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产业,鼓励社会享誉盛名的教育机构进入县级基础教育领域,助推县级教育局的转型升级。
总之,实施方案的出台,必将对县级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推动力。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教育部规定教师每周工作量:1、普通高中教师每周工作量10—14节。
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2节,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每周14节。
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2、初中教师每周工作量12—16节。
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3、小学教师每周工作量14—18节。
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
扩展资料:1.《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
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2.意见同时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师周课时量标准1、小学教师周课时量:(1)数学任教两个班,英语任教多个班或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并兼任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7节;(2)音乐、美术、微机、科学或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8节;(3)体育周课时不少于16节;(4)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语文、数学或英语,周课时不少于16节;其他学科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7节;(5)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一校两址、镇中心小学或学生数在2022年人以上的减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4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退下来的县属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或农村中学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10节;(6)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8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2节;(7)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8)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10%;(9)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尊敬的领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1、设立多元化的入学评估方式,突破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2、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改进学校管理模式1、推行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完善学校评估指标,加强学校的质量监控和督导。
2、建立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注重学校的内部沟通和合作,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共育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1、建立健全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学校的基本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2、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义务教育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以上是我们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义务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附件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附件3: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改革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
2、《中小学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法律规定。
改善教育体制的意见和建议

改善教育体制的意见和建议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学生压力大、单一评价标准等。
为了改善教育体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我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二、降低课业负担1. 减少作业量:过多的作业给学生造成了巨大压力,应合理安排作业量,并鼓励学校与家长共同分担监督责任。
2. 广泛普及素质教育:除了传统课程知识外,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美术、运动等方面开设更多选修课程。
三、优化考试评价机制1. 多元化评价方式:将纸笔考试与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口头答辩等方式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引入个性化评价:采用基于兴趣特长及潜能发掘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发挥特长,减少对整体人才的浪费。
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待遇1. 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和专业成长的平台,使其不断更新知识、保持活力。
2. 增加薪资福利:适当提升教师工资水平,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五、推动校企合作1. 加强实践环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或项目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实工作环境与需求,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校企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之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六、改革并完善招生制度1. 增加选拔方式多样性:除了高考外,在招生时引入面试及个人陈述等环节,全面了解申请者个人特质以及潜力。
2. 打破城市限制:取消户籍限制,鼓励学生间流动和交流,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七、加大投入并完善教育管理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应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支持,改善校舍设施和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
2. 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聘请有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士来管理学校,提高组织效率和层次感。
八、建立家校合作机制1. 提升家长参与度:鼓励家长积极关注子女学习情况,并参与到家庭作业督促及课程选择等方面。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

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动态调 整机制,完善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实训条件,加 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严格教学管理。大力增强职业 教育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 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 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 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 经济社会需求对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 服务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发布人才需求信 息、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明确企事业单位承 担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和鼓励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 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强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推 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 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部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具有重 大的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指
信心,不畏强手,展示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 貌;要专心致志,沉着冷静,把压力变成动力,用平常心来 对待激烈的竞争,集中精力把握好比赛规则和技术要求;要 认真细心,追求完美,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益求精,以好 为先,以安全为重,用质量更好、精度更高、更符合技术规 范的作品或服务获得更好成绩。
据了解,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成 立于1950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现有77个国家和地区成 员,其宗旨是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技能水平 的提高,在世界范围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主要活动为每 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组织大会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 大赛。
学习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心得体会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我深入学习相关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得出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多方合力。
教育改革不是单一学科或教育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政府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创新人才;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注重多元评价方式。
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另外,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关注教师的培养和激励。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提升他们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
只有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激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总之,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学习相关意见,我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到改革的关键在于多元评价、师资培养和激励等方面。
我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为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份文件是对现有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全面改革,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该文件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本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提出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要更加注重保障农村、边远、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并实行教育贫困地区“先有钱、后选项目”的政策,突出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二、优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之一。
其中,本次改革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
三、加强教育质量监管高质量的教育质量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中国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因此,本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加强教育质量监管。
要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智慧教育,促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推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完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教育人才是支撑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也将着重完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内部改革也是该次机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要求高校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本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部分。
要在招聘、评选、培养、考核等方面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同时还要加大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需要,以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人们素质与竞争力,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生积极成效。
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一、背景介绍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
督导是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目标1.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实现教育督导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 提升教育督导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公平发展。
3. 增强教育督导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保障公民的教育权益得到平等保障。
三、改革内容1. 完善教育督导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教育督导的法治思维,明确督导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职责,确保教育督导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建立健全多层次教育督导体系。
构建由国家、省级、市级、区县级各级督导机构组成的教育督导体系,确保教育督导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3. 提升教育督导员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育督导员培养,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提高督导员履职能力和水平。
4. 加强督导过程和结果的监督评估。
建立教育督导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对督导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督导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5. 强化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
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加强对教育督导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估的衔接。
督导和评估是相辅相成的,要加强两者的衔接与合作,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评估。
7. 加强教育督导结果的公示和回应机制。
通过建立教育督导结果的公示和回应机制,实现对教育督导结果的监督和接受群众监督。
四、改革措施1. 加强顶层设计。
成立由中央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改革小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统筹协调各地改革进展。
2. 注重试点示范。
在一些区域、学校和教育机构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全面推开改革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教育体制改革意见
县教育体制改革意见范文为全面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办发〔〕47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德政发〔〕38号)等有关文件和全国、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我县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教育事业的综合实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原则;
2、坚持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县、乡镇两级办学积极性原则;
3、坚持统筹兼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4、坚持充分发挥教育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的原则。
三、深化“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明确县、乡镇两级政府教育工作职责。
1、县政府承担的责任。
(1)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全县教育工作,对乡镇政府有关教育工作和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
(2)负责制定本县农村教育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组织实施农村教育。
(3)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省政府的实施办法,制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根据省政府核批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负责全县教职工的管理;对中小学校长(含成校)任免需征求乡镇意见。
(4)加强教育财政保障力度,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财政经常性经费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保证财政新增收入中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负责依法征收教育附加费,确保专款专用。
(5)统一发放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合理的奖金福利待遇并逐步缩小县域内同类学校间的差距,完善和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福利待遇。
(6)统筹安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负责学校教育仪器、图书等装备,落实乡镇学校校舍建设(含危房改造)和配套设备添置补助资金,负责县属学校校舍建设和配套设备添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7)宏观指导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教。
(8)维护县属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9)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入学的救助力度。
(10)安排农村幼儿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2、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
(1)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舍建设,筹措校舍建设经费和征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的土地。
(2)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负责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负责实施辖区内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及本乡镇所属的高中段教育,积极统筹资金,逐步改善幼儿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
(5)承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相适应的管理职能,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关心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促进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6)负责中心幼儿园正副园长、中小学(中心学校)、成校副校长及其他副校级以上领导的任免。
乡镇对正副园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的任免需征求县教育局意见,任免后将材料抄送县教育局备案。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
县政府将教职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经费、学校公用经费、乡镇学校校舍建设补助和县属学校校舍建设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1)健全教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及社会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工资县财政统发制度,工资标准严格按政策执行,按时足额发放。
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以外奖金福利待遇按德政发〔〕38号文件执行。
(2)年秋季开学始已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年开始县财政继续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的学杂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3)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财教字〔2003〕36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证农村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
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在年基础上增加10元,以后连续5年按总量不低于3%的比例逐年增加。
2、确保农村学校基本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投入。
在科学合理规划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对乡镇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学用房、食堂、宿舍、厕所、饮水工程的改建、扩建和新建)予以专项补助。
统筹安排乡镇中小学校校舍维修专项资金300万元,统筹安排乡镇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与图书资料专项资金300万元,完善乡镇中小学教学、生活、活动等设施设备以及校园环境建设。
3、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
县政府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3%和财政新增收入中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
继续征足教育附加费以及建筑地方高等教育费,其中全县教育费附加80%由县统筹,20%专项用于乡镇中小学校舍建设和乡镇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乡镇所属的高中段教育及化解学
校债务。
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教育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4、改革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
按预算管理办法的要求,把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县教育局建立“教育财务集中支付中心”,农村公办学校全部实行教育财务集中支付,以利于对教育经费的有效监督和合理使用,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强化审计监督,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5、逐步化解中小学教育债务。
各乡镇中小学校形成的教育债务,由所在地乡镇负责处理。
乡镇要建立中小学教育债务化解办法,对乡镇中小学教育债务排出偿还债务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偿还。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乡镇偿还债务。
6、妥善处置闲置资产。
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优先用于发展学前教育。
闲置校产经县政府批准后方可置换,由当地乡镇政府与县教育局协商后,所得资金专项用于学校建设及偿还学校债务。
严格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转制审批程序,不得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
对规划撤并的学校,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原则上不再继续投入。
7、继续做好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工作。
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工作仍按德政发〔〕28号文件精神执行,直至该项工作圆满结束。
8、大力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对农村教师编制的管理。
县教育部门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聘
用聘任制度,规范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制度,配足配强农村学校教师并控制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速”、“流量”,用三年时间做到全县教育事业按编制定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继续开展在农村学校从教15年以上优秀教师“农村长期任教奉献奖”评选活动;继续实行长期在西部山区工作的教师工资上浮政策;继续执行县城教师申报高级职称须有一年以上农村任教经历的规定;对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获县教学新苗一等奖、教坛新秀、教学中坚、名教师及以上荣誉称号者实行“服务期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中小学教育;继续实施教师上挂下派制度,扎实开展“百校结对、千师支教”活动,鼓励名教师、建成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按每年不少于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
巩固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重点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学历等全方位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我县师资队伍、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县财政局要对教育的投入、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教育局负责对各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中小学校长及教职工管理、中小学控辍保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其它各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能,积极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强化教育督导工作。
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通报制度,不定期开展农村教育的专项督查与通报,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对各乡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情况、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制情况,以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