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
说课文稿《七律长征》
![说课文稿《七律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ea66c4f4cc1755270622088f.png)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讲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今日讲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课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对我的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剖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毛泽东”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长征马上成功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困难坎坷,心潮汹涌激动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七言律诗总合56个字却道尽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豪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课目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诗歌学习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概掌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领会作品的感情;朗读优异诗文,注意经过语调、韵律、节奏等领会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而且背诵优异诗文。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课目的确定以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建情境,引领学生多种形式朗诵,自主研究,互动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豪气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课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节课的教课要点和难点确定为抓住要点诗句品读感悟,领会红军大无畏的英豪气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采纳科学合理的教课方法却能使教课成效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睦完满的一致,本节课我主要采纳以下教课方法:1、朗诵感悟法。
我国有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频频的读”。
确实,读是阅读教课中理解与感悟的重要手段,对于诗歌教课朗诵更加重要,惟有多读才能理解。
2、品析词句法。
本课教课,经过对要点词以及要点句子的频频朗诵、品析、感悟,达到帮助学生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目的。
3、情境创想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月比较远,学生要掌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必定的难度。
七律长征说课稿(优秀8篇)
![七律长征说课稿(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976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c.png)
七律长征说课稿(优秀8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教案课题: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作的深刻含义,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积极的斗争精神。
2、了解“七律”的特点,体会诗歌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目标1、2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长征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七律·长征》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这一历史。
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笔触去体会那一段历史,去体会融入那一段历史、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的的精神。
二、阅读主场(一)介绍知识七律:1、八句,每句七字。
2、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
4、至少中间两联对仗。
(二)研读课文1、引导学生理解首联与其他三联的关系、关键词语的含义首联是总纲,其他三联是细目(纲举目张)。
“远征难”:行程之远,时日之长,代价之大,经历之苦;自然中的险山恶水、严寒酷暑,国民D军队的围追堵截,张国焘的分裂。
“只等闲”:经历多而显得平常,寻常、平常又显现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
2、引导学生概括总纲下五个画面(细目)的意思,理解其中几个关键词语表达上作用。
概括画面:(1)腾跃五岭(2)疾跨乌蒙(3)巧渡金沙(4)飞夺泸定(5)喜踏岷山关键词语:“腾”“走”“拍”“暖”“横”“寒”“喜”“开颜”。
(三)指导朗读1、学生试读2、教师指出其不足,并作示范、指导。
第一联朗读稍慢,读出磅礴气势,注意体现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
斗争精神。
二、三联用轻松的语调朗读,再现什么困难也难不倒红军战士的意境。
尾联注意体现出欣喜、喜悦,表达出红军战士获得胜利时难以抑制的心情。
(四)教唱《七律长征》三、阅读尾声(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延伸阅读:《中国历史》或其他资料中关于“长征”的记载。
(五)课外作业:1、从《课课练·长征》中任选两题。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优秀试讲稿范文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优秀试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654dd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d.png)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优秀试讲稿范文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优秀试讲稿范文网站:文库114|时间:2022-01-22 10:02:59|移动端: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优秀试讲稿范文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优秀试讲稿范文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律长征》。
接下来我将从七大板块开始我的说课。
一、整体评价,说教材《七律长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
本诗通过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重在重温革命岁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二、融会贯通,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自读自悟一些简短的课文,但在表情达意方面还有所欠缺。
我将结合课文特点,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浓厚氛围,引领学生批文入境的深入《七律?长征》。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体会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长征精神。
四、深挖教材,说重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难点为: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相长,说方法为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我把“智教慧学”定为本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智教”体现在“教方法、巧引导、重启发、善激励”这十二个字上,学生“慧学”具体表现为“主动参与、多样体验、学习运用”。
六、情感交流,说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接下来,我将从五个环节具体展示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兴趣激发,智慧之萌芽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驱力。
上课伊始我会请学生分享有关长征的故事,伴随着教师的导入语:同学们,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大家听说过长征的哪些故事呢?进而引出课题《七律?长征》。
这样设计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渴望,使学生走进文本有效阅读。
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文
![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1981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b.png)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演讲《七律·长征》。
这首诗,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创作的光辉诗篇,它不仅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七律·长征》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远征,红军战士们翻越崇山峻岭,跨过激流险滩,历经九死一生,最终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的是无数艰难险阻,但他们从未退缩,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的壮丽山河。
五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在红军战士们眼中,不过是一波波细浪、一个个泥丸。
这既表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气概,也展现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畏。
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的两处重要战役。
金沙江边的战斗,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封锁;而大渡桥上的战斗,红军战士们冒着严寒,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铁索桥。
这两处战役,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句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的又一壮丽景象。
岷山千里雪,寒风凛冽,但红军战士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总之,《七律·长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本
![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62cd7507cd184254b35359c.png)
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本导读:本文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本,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七律长征的演讲稿怎么写?对此,给您带来了“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本”,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七律长征演讲稿范本(一)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本诗写毛泽东在1935年胜艰难险住阻的过程。
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都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
”下面是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希望学习啦整理的对你有用,欢迎阅读:一、说教材: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整合在一起的。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说学生: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对于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中生无疑是比较不好理解的,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适当的交代时代背景。
但没有必要过度渲染。
学习这篇文章时,着重是要学生领会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为今后学习类似的文章(如《孔乙己》)或者写作做一准备。
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搞清楚几个点:(1)老王的悲惨身世及处境。
(2)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
(3)老王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
三、说设计思路及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阅读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真正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律长征优秀说课稿
![七律长征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c2c53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1.png)
七律长征优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为大家说课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这首诗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接下来的说课中,我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形式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诗歌背景《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革命事业保留了火种。
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意志和信念的考验。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情怀和领袖的视角,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诗歌内容《七律·长征》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了七律诗的格律。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长征途中的艰苦卓绝和红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篇即表明了红军战士们面对困难的豪迈态度。
他们不畏艰险,将万水千山视为等闲之事,展现了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五岭”和“乌蒙”两个地理名词,描绘了长征途中的壮丽山川。
将翻越的山岭比作细浪,泥丸,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反映了红军征服自然的英勇气概。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个著名战役。
金沙江水的波涛和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既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也表现了战士们的勇敢和智慧。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以岷山的雪景作为背景,表达了红军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三军过后,战士们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朵,预示着革命事业的光明未来。
三、诗歌形式《七律·长征》在形式上严格遵守了七律的格律要求,每句七个字,每联两句,押韵工整。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如“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等,既具体又抽象,既写实又富有想象力,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七律 长征》说课稿
![《七律 长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1e5d3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e.png)
《七律·长征》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X号,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随着年段的上升,分量逐渐增加,第三学段革命文化主题以整个单元的形式出现,本单元就是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的单元,编排了5篇课文,要求落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语文要素。
《七律·长征》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其语言凝练精当,气势磅礴,对仗工整,生动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诗承载着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接下来的四篇文章做铺垫的功能。
依据2022版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加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我确定了本课4个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会写“律”“崖”“渡”“索”4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了解并感受诗歌点面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4)领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根据新课标对诗歌作品的学习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读出诗的磅礴气势,初步认识点面结合,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对学生学习革命文化类题材文章的要求随着年段的变化呈螺旋上升,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此类选文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三学段学生已能通过预习初步解决字词理解,进而理解诗意,但本文作为一首革命题材的诗歌,其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情、精神的理解则需要进一步指导。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呈现的方式,我将采用朗读发现法、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开展学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7d8e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说课稿《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军长征线路图二、说教法与学法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长征》试讲稿
![《长征》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65d57569eae009581bec99.png)
七律长征(鞠躬)从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1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七律长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导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在课下你们都了解到关于长征哪些内容? 同学们搜集到的信息可真不少。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歌,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来读一读课题。
嗯,声音真洪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请同学拿出生字本,端正坐姿,注意握笔姿势,听老师来说:第一个:岷山第二个:逶迤请写完的同学用姿势来告诉老师。
大家坐得真端正。
请大家和大屏幕上的字词对照一下,全写对的举手,恩虽然有个别同学写错了,请错一改三,用心记一记,勤练多写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二、讲解生字好,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岷”这个字,大家虽然能够写正确,但是还不够规范美观,请你们先观察字帖,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好,你来说。
哦你说它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请看老师来范写,山做偏旁写得小而上,竖提一定要上调有力。
同学们请根据老师的范写,先描红,再临写。
端正坐姿,请注意握笔姿势,开始吧。
好,同学们都写的很规范。
课下也要像这样,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把这节课的其他生字词也写规范,写美观。
三、回顾课文大意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七律长征,大家都很了不起,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大家都已经把这首诗歌背过了,开课之前我们先来背一遍。
老师范读这节课继续让我们跟随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视角,走进那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画卷,红军为什么在毛主席笔下不怕远征难呢?请同学们在读这首诗歌,边读边思考文中那里表现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请同学们圈划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端正读书姿势,大家开始吧。
四、小组依次交流读完的同学,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谁能来告诉哪里让你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六上《七律长征》无生试讲逐字稿
![六上《七律长征》无生试讲逐字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6c090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7.png)
《七律长征》无生试讲逐字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七律长征》,下面我的试讲正式开始。
(鞠躬)01谈话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大家听说过长征的哪些故事呢?师:你真有勇气,第一个举手,请你。
师:嗯,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你知道的可真多!师: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用一首七言律诗,高度总结了长征征途的艰辛和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律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02检查预习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谁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呢?师:你迫不及待地举手,请你。
师:你说课题"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预习功夫到位,要继续保持哟!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你们边听边标记不认识的字词,并注意朗读节奏。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老师读完了,现在谁接受挑战来读读这首诗?师∶这位同学积极踊跃,请你。
师∶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师∶嗯,声音铿锵有力。
师∶老师听到有同学小声纠正,对,就是这个"岷"读前鼻音,另外,老师要强调这对形近字“天涯”的“涯”和“山崖”的“崖”,一个侧重陡峭,一个泛指遥远。
师∶老师给大家5分钟,自由读读这首诗,字正腔圆,争取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这首诗。
师∶嗯,字音正确,语句通顺。
要是节奏把控更到位,就更完美了。
师∶现在,咱们班来一场男女赛读,看谁读的更好。
师∶女生先来——师:嗯,音美富有韵味,果真巾帼不让须眉。
师∶男生再来——师:嗯,丝毫不逊色,特别有气势。
师∶你是否被这首气势恢弘所震撼,带着这种感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首诗的宏伟气魄。
03精读赏析师∶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诗歌试讲稿:七律 长征
![诗歌试讲稿:七律 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55ad326dba1aa8114431d9dc.png)
七律·长征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谁?对,这就是毛泽东。
他既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一位诗人。
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中都可看到缩影。
正所谓——万水千山入诗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七律·长征》。
(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介绍背景:同学们,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从江西瑞金出发:翻越五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毛泽东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革命豪情,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初读1、下面就让我们把心静下来,随着伟人的笔迹,用心灵去触摸这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学生读。
(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还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注意“磅礴”的读音)3、此时,你的内心是否被这首气势恢弘的英雄史诗所震撼,带着这种感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首诗的宏伟气魄。
4、抓住中心句:读了几遍诗,谁知道全诗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悟诗意1、红军战士亲身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真的“只等闲”吗?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何处?默默地读,静静地想,画出表现远征之难的词语,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汇报交流生1:我从“五岭逶迤”这个词看出远征之难。
我查字典知道了这个词语是说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红军要过去很艰难。
师评价:你运用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了远征之难。
生2:我从乌蒙磅礴这个词看出远征之难。
这个词语是说乌蒙山高大险峻,气势磅礴。
师评:你是会学习的孩子。
逶迤、磅礴都是形容山势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可以从字形特点上思考。
生3:从字形上看,逶迤是“辶”,体现山岭的绵亘蜿蜒,磅礴是石字旁,体现山势的高大险峻。
师:红军跨五岭越乌蒙都在冬季,那凛冽的寒风、那漫天飞雪、那隆隆的炮声,真是难上加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试讲逐字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试讲逐字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0246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f.png)
5.七律·长征导入:80多年前,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上扬起了一条红飘带,它在破碎的中国凝聚了一股不屈的力量,它在黑暗的中国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一支从失败出发的队伍,翻越茫茫雪山,跨过泥泞沼泽,经历生与死,凭借奇迹般的力量,抵达胜利的远方,铸就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今天让我们跟随毛泽东重温长征的革命岁月,一同传唱中华民族的英雄颂歌。
一、解诗题观察题目,“七律”是什么?“长征”又是什么?七律:诗文的体裁长征:题目结合课前预习资料,说说关于长征你了解什么呢?二万五千里;1934.1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二、知诗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三、读诗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味。
2.谁第一个试试,字音很准确3.能读得有节奏吗?富有节奏,句句顺耳,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现在请同学们参照屏幕上的节奏线,再来读读。
4.古诗不但要读出节奏,还要能读出韵味,谁敢挑战。
四、解诗意结合注释,小组交流汇报五、悟诗情1.现在请大家与同桌合作,划分层次结构。
总分结构,第一联统领全诗,下文分写难。
2.苦难的确是长征的标签,那具体难在哪里呢?再读读,找找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跨过了哪些山山水水?(1)“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岷山千里雪”请看,这就是高大绵延的五岭、陡峭险峻的乌蒙山、白雪茫茫的岷山,但在红军眼中,五岭成了细浪,乌蒙成了泥丸。
这两句被誉为“神来之笔”,想一想,神在哪里?比喻、夸张,将巨大的景物小化,那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呢?红军战士的顽强豪迈、积极乐观、大无畏精神。
还有什么山?岷山,白雪茫茫。
五岭没有尽头;乌蒙山悬崖峭壁,令人生畏;岷山寒风刺骨,难以生存,这是山难。
(2)还有什么难呢?“金沙水拍”凶猛湍急的金沙江,“大渡桥横”激流凶险的大渡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怎样的故事呢?一“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资料1:巧渡金沙江:红军主力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靠七只小船从容过江,两天后敌人才赶到。
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a3cd7c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b.png)
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本诗写毛泽东在1935年胜艰难险住阻的过程。
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都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
”下面是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希望店铺整理的对你有用,欢迎阅读:一、说教材: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整合在一起的。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说学生: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对于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中生无疑是比较不好理解的,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适当的交代时代背景。
但没有必要过度渲染。
学习这篇文章时,着重是要学生领会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为今后学习类似的文章(如《孔乙己》)或者写作做一准备。
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搞清楚几个点:(1)老王的悲惨身世及处境。
(2)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
(3)老王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
三、说设计思路及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阅读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真正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说教学目标: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
“七律 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七律 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5c216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5.png)
“七律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长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
诗中包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事实,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长征》,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领悟革命先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长征》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朗读和欣赏能力。
难点:领悟诗中的深刻含义,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朗读欣赏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征》红军长征艰苦卓绝革命精神英勇顽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长征》的故事情节。
2. 请学生分析《长征》一诗的韵律特点。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七律-长征说课稿
![5七律-长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debb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8.png)
5七律-长征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现在我就今天所教的《七律·长征》一课谈谈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如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
《七律·长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专题,共编排了5篇课文。
《七律·长征》是第一篇。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是领略毛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战略家,又是了不起的诗人的革命豪情和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标中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学会“律、渡、索、崖"等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磅礴、逶迤”等词语。
2、理解诗意,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豪迈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顺利的完成本课教学,我课前认真备课,搜集相关资,了解时代背景,精心设计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合作探究、朗读想象、理解感悟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认识伟人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然后,简介长征,学生读诗,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小学面试逐字稿七律长征
![小学面试逐字稿七律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0f140c3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c.png)
七律长征80多年前啊,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开始了万里长征,那是一段不朽的传奇。
当毛主席回首这段往事,他心潮澎湃。
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翻开书1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壮丽的诗篇,走进那段不平凡的光辉岁月。
请和老师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很好,声音洪亮,有红军前辈们的气概。
那刚才老师简单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节奏线来读一读,嗯,大家读的都很认真,但是有一个词的读音要注意,请跟我读逶迤,逶迤好,刚才大家通过朗读诗歌,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主题是长征。
那你看题目中还有两个字,七律,哎,七律又是什么呢?谁知道?你知道,他说七律是它的品牌,你知道的可真多,请坐。
没错,律是律诗,七律就是七言律诗。
老师要告诉大家,律诗呀,非常讲究押韵,那大家回到课本中找找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谁有发现?哦,我听到一个声音,小小地说这首诗押的是an韵.老师要表扬你,你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如果你更有勇气些就更棒了。
来,我们一起看。
这首诗的2468句最后一个字:只等闲走泥丸铁索寒尽开颜好神奇,都是an韵。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发现再读一遍吧,读出诗歌的韵味。
嗯,读了两遍,大家越来越熟练了,那现在大家可以告诉我,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我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找的准确。
红军长征,万水千山,那他们具体写到了哪些水、哪些山呢?再回原文中找找?写了金沙江,大渡河,嗯,山呐?五岭乌蒙和岷山,好,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
我们来想一想啊,万水千山是很多很多的山川河流,而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山,这些水,是万水千山中的典型代表。
这种既有概括性描写,又有典型描写方法,我们就叫做点面结合,这种方法我们平时也可以用啊,比如说我们描写校园美景的时候,哎,我可以先写这个学校给我的整体感受,然后抓住一两处特点鲜明的景,重点描写,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点面结合。
很好,我看到刚才我在说的时候,咱们班聪明的同学,哎,已经把它记到了课本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5f5ff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七律长征》说课稿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让学生去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
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三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谈谈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再利用相关影片和,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在研读诗句,体会情感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下面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四、说教学设计:(第一步)熏陶导入,交流资料这篇文章是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dce88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d.png)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七律·长征》的说课稿。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的诗,该诗是记述红军长征的一篇诗。
毛泽东同志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地记述了红军长征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本课时主要通过讲解该诗的文学特色、语言风格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作品的内涵。
一、教学目标1.知道《七律·长征》的作者及其背景。
2.理解该诗中所隐藏的历史背景。
3.理解《七律·长征》所呈现的生动形象。
4.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七律·长征》的诗歌特色及其语言风格。
2.理解该诗背后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我会通过课件展示《七律·长征》的全文,并告诉学生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创作的一个诗。
然后问学生是否了解过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背景以及在长征中发生的故事。
2.讲解《七律·长征》的文学特色及其语言风格接着,我会通过图片展示《七律·长征》中的诗歌特色——结构简练、语言富于气势和感染力,以及运用反复、并列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典型语言句型,如"浩气长存贯虎虎,血河深处断鱼鳖"等进行分析。
3.理解该诗背后的历史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七律·长征》所隐藏的历史背景,我将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长征中红军在穿越横断山脉等恶劣环境下的艰苦作战情况,并以此展示毛泽东同志在诗中所表达的决心和信念以及红军士兵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4.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最后,我会以总结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例如“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主题、情感等”,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分析方法。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白板书写和学生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说课稿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58a5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7.png)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律长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具体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七律长征》这篇课文的单元以走进毛泽东为主题,总共收录4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其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以及长征即将胜利的喜悦之情,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并且学习红军战士身上无所畏惧乐观的革命精神。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明确而清晰的掌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二、说学情+教学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在具体深入研读文本方面和情感把握方面还存在问题。
我会适当补充抗战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目标,一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可以流利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学会品味诗歌的语气。
三是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身上无所畏惧的精神以及乐观的态度。
三、说重难点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我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学生可以了解诗文大意,品析诗的语言。
难点设计为体会学生红军战士身上无所畏惧的精神。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设置本节课的讲课方法为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法。
接下来我要说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我的教学过程围绕5个环节展开,分别是导人、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特级骨干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锤击在学生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良好的导人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我会采取多媒体导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同学通过观察图片,中国地图上红军长征的路线,感受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要想走完这条路的艰难,此时我会顺势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Universal draf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rial teaching: the long march of seven laws
编订:JinTai College
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本文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本诗写毛泽东在1935年胜艰难险住阻的过程。
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都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
”下面是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希望小泰整理的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整合在一起的。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
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说学生:
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对
于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中生无疑是比较不好理解的,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适当的交代时代背景。
但没有必要过度渲染。
学习这篇文章时,着重是要学生领会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为今后学习类似的文章(如《孔乙己》)或者写作做一准备。
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搞清楚几个点:(1)老王的悲惨身世及处境。
(2)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
(3)老王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
小学语文试讲万能稿:《七律长征》
三、说设计思路及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阅读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真正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说教学目标: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说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老王及作者双方的“善”,把握文章主旨。
说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