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层工艺质量要求
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849091a03d8ce2f006623dd.png)
电镀工艺一、电镀工艺一般包括电镀前预处理,电镀、电镀后处理三个阶段;二、工艺要求1、镀层与基体金属、镀层与镀层之间,应有良好的结合力;2、镀层应结晶细致、平整、厚度均匀;3、镀层具有规定的厚度和尽可能少的孔隙;4、镀层应具有规定的各项指标,如光亮度、硬度、导电性等;5、电镀时间及电镀过程的温度,决定镀层厚度的大小;6、环境温度-10℃~60℃;7、水处理设备最大工作噪声应不大于80dB;8、相对温度(RH)应不大于95%;9、原水COD含量为100mg/L—150000mg/L三、影响因素1、主盐体系:每一镀种都会发展出多种主盐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添加剂体系,如镀锌有氰化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或称为钾盐镀锌),氨盐镀锌,硫酸盐镀锌等体系;每一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氰化镀锌液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好,镀层结晶细致,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好,工艺范围宽,镀液稳定易操作对杂质不太敏感等优点.但是剧毒,严重污染环境.氯化物镀锌液是不含络合剂的单盐镀液,废水极易处理;镀层的光亮性和整平性优于其它体系;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氢过电位低的钢材如高碳钢,铸件,锻件等容易施镀.但是由于氯离子的弱酸性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一方面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腐蚀,另一方面此类镀液不适应需加辅助阳极的深孔或管状零件。
2、添加剂:包括光泽剂,稳定剂,柔软剂,润湿剂,低区走位剂等;主盐与具体某一厂商的添加剂的联合决定了使用的镀液的整体性能;3、电镀设备:1)挂具:方形挂具与方形镀槽配合使用,圆形挂具与圆形镀槽配合使用。
圆形镀槽和挂具更有利于保证电流分布均匀,方形挂具则需在挂具周围加设诸如铁丝网之类的分散电流装置或缩短两侧阳极板的长度;2)搅拌装置:促进溶液流动,使溶液状态分布均匀,消除气泡在工件表面的停留.3)电源:直流,稳定性好,波纹系数小。
4、前处理—化学清洗:根据油脂的种类和性质,除油剂包含两种主体成分,碱类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
镀层质量检验标准
![镀层质量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57574302b160b4e767fcfad.png)
一)外观:镀层呈光亮银白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三)镀层抗腐能力:(抗硫能力)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将试样浸入5%的硫化钾的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用纯净水洗净后观察,试样表面无变色,无发黄为合格。
四)结合力强度:按《GB/T5270-1985金属基体的金属覆盖层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检测。
五)焊接能力:在235℃的锡锅内,手工钎焊,浸锡时间为2-3秒,试样表面的浸锡区应光洁平滑,无漏锡为合格。
六)允许缺陷:涂保护剂的工件的镀层表面有轻微的雾状。
七)不允许缺陷:1)镀层表面有斑点、黑点、烧焦、露铜、粗糙、起泡、脱皮。
2)镀层表面有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
3)暗灰色、发黄,不光亮镀层。
4)未洗净的、附有盐类残留的痕迹。
5)局部表面无镀层(不包括工艺标准所规定的)一)外观:镀层呈银白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三)镀层抗腐能力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
按《GB6458中性盐雾试验方法》检测。
四)结合力强度:按《GB/T5270-1985金属基体的金属覆盖层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检测。
五)焊接能力:在235℃的锡锅内,手工钎焊,浸锡时间为2-3秒,试样表面的浸锡区应光洁平滑,无漏锡为合格。
六)允许缺陷:涂保护剂的工件的镀层表面有轻微的雾状。
七)不允许缺陷:1)镀层表面有斑点、黑点、烧焦、露铜、粗糙、起泡、脱皮。
2)镀层表面有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
3)暗灰色、发黄,不光亮镀层。
4)未洗净的、附有盐类残留的痕迹。
5)局部表面无镀层(不包括工艺标准所规定的)一)外观:镀层呈乌亮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表面镀层工艺检验标准
![表面镀层工艺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e68e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b.png)
凯虹移动通信五金件与外表镀层检验标准编号ZDS-JY/IQC-065版本A01目的适应本公司五金件与外表镀层检验的需要。
2适用范围本公司IQC 全部五金件、电镀件、五金件外表电镀工艺来料。
3定义3.1CRI〔致命缺陷〕:AQL=0违反相关安规标准,对安全有影响者。
3.2MAJ〔主要缺陷〕:AQL=0.65属功能性缺陷,影响使用或装配。
3.3MIN〔次要缺陷〕:AQL=2.5属外观、包装稍微缺陷,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4抽样方案4.1依据MIL-STD-105E II 抽样检验标准从不同的包装箱〔包〕内随机抽取来料,其中6.3、6.4、6.5、6.6、项抽样数、判定按测试项说明。
4.2抽样开箱率要求:当同种物料来料≤10箱时,检验开箱率必需到达 80%;当同种物料来料>10 箱时,检验开箱率必需到达 60%。
4.3抽样转换原则:4.3.1正常检查转加严检查的条件:连续5 批来料中有 2 批(包括检验不到 5 批就觉察 2 批)检验不合格。
.3.4.3.2 加严检查到正常检查的条件:连续5 批检验合格。
4.3.3正常检查到放宽检查的条件4.3.3.1连续 10 批检验合格。
4.3.3.210 批中不合格品(或缺陷)总数在界限个数以下。
4.3.3.3生产正常。
4.3.3.4主管者认为有必要,以上四个条件必需同时满足。
4.3.4放宽检查转正常检查的条件4.3.4.1 1 批检验不合格。
4.3.4.2生产不正常。
4.3.4.3主管者认为有必要,满足三条件之一即可。
4.3.5加严检查转暂停检查的条件:加严检查开头后,不合格批累计到达五批后依质量预警的结果进展处理。
5检验步骤5.1外包装检验:5.1.2检查《货品检验单》或《来料检验通知单》各项内容应正确、清楚、完整,现品票内容填写齐全,来料试验是否与外箱标识符合,外箱是否有破损、变形、潮湿等不良现象,如有则按不合格项处理更改标记ⅠⅡⅢⅣ更改缘由更改者更改日期审核者审核日期拟制标化审核批准凯虹移动通信五金件与外表镀层检验标准编号ZDS-JY/IQC-065版本A05.1.3出货报告检查供给商出货检验报告内容是否真实,所测试工程是否齐全,结论有无审核。
镀银工艺技术要求
![镀银工艺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8919a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2.png)
镀银工艺技术要求镀银工艺技术是将银镀层均匀地镀在物体表面上的一种工艺,常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装饰和保护。
以下是镀银工艺技术的一些要求:1.物体表面清洁。
在镀银之前,必须对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以确保镀银层能够牢固附着在物体表面上。
常用的清洁方法包括机械清洁、化学清洗和电解清洗等。
机械清洁可采用打磨、抛光等方法,化学清洗可用碱性、酸性或有机溶剂,电解清洗可通过电解池中的电解液清洗。
2.有良好的导电性。
银是良好的导电材料,因此镀银层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为了提高导电性,可在镀银层前进行一层导电层的镀覆(如镀铜),导电层能够增加银镀层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性能。
3.镀液的配制。
镀液是实现镀银的重要元素,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制。
镀液中主要包含硝酸银、氧化剂、络合剂等成分。
硝酸银提供银离子,氧化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剂可与镀液中的杂质离子形成络合物,防止杂质对镀银层的影响。
4.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密度。
电压和电流密度是控制镀银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在选择电压时,应根据物体的材质和形状,以及所需镀银层的厚度等情况进行调整。
电流密度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量,过高的电流密度可能导致镀银层不均匀、起皱、放电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选择适当的电流密度。
5.合理的镀银时间。
镀银时间是影响镀银层厚度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镀银层的要求和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镀银时间。
镀银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镀层厚度过厚,而过短可能导致镀层太薄。
6.注意镀银层的附着力。
良好的镀银层应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物体表面上,不易剥落。
为了增加镀银层的附着力,可以在镀银之前进行一些前处理,如机械粗糙化、化学活化处理等。
此外,镀银层的厚度也会影响附着力,一般镀银层的厚度应在5-10微米之间。
综上所述,镀银工艺技术要求物体表面清洁、镀液配制合理、良好的导电性能、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密度、合理的镀银时间以及良好的附着力等。
这些要求的达成将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镀银层,提高物体的表面装饰性和保护性能。
pvd镀膜质量标准
![pvd镀膜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c65e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a.png)
pvd镀膜质量标准PVD镀膜质量标准一、总则1、PVD镀膜质量标准的设立是为了比较、参照和分析PVD镀膜的质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完善PVD镀膜的质量管理,提高PVD 镀膜的质量。
2、PVD镀膜质量标准规定的是PVD镀膜的若干常见性能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PVD镀膜的质量,其他细节指标,以及操作工艺中各个环节有关的要求,应与确定的产品质量规格相匹配,实行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
二、硬度检测1、PVD镀层的硬度,以厚度为2μm的Vickers硬度计测量,其检测结果应为大于等于700HV(7.5×10的3次方Pa)。
2、PVD镀层的硬度,以厚度为2-5μm的Vickers硬度计测量,其检测结果应为大于等于850HV。
三、耐腐蚀检测1、PVD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以HCl和NaCl腐蚀溶液中48h的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应为大于等于6级。
2、PVD镀层的耐蚀性能,以HCl和NaCl腐蚀溶液中48h的耐蚀性能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应为大于等于8级。
3、PVD镀层的耐紫外线性能,以天然空气中日晒48小时的耐紫外线性能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应为大于等于4级。
四、绝缘检测1、PVD镀层的绝缘性能,以测试电压为500V的晶体管和芯片测试绝缘电阻,其测试结果必须大于1GΩ以上。
2、PVD镀层的绝缘性能,以测试电压为500V的电阻器测试绝缘电阻,其测试结果必须大于10GΩ以上。
五、粘接检测1、PVD镀层的粘接性能,以特定的温度和时间,用不同的粘接剂结合试验,其测试结果必须大于等于2级。
2、PVD镀层的粘接性能,以特定的温度和时间,用不同的粘接剂结合试验,其测试结果必须大于等于3级。
六、抗磨擦检测1、PVD镀层的抗磨擦性能,以摩擦因子和磨损量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必须为大于等于0.2。
jedec镀层标准
![jedec镀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9137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jedec镀层标准JEDEC镀层标准。
JEDEC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标准制定组织,其制定的标准在半导体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镀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JEDEC针对镀层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证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JEDEC镀层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JEDEC镀层标准主要包括了材料、工艺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在材料方面,JEDEC规定了镀层所使用的材料的种类和质量要求。
例如,在镀金工艺中,JEDEC规定了金属纯度、镀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等指标,以确保镀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工艺方面,JEDEC规定了镀层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
例如,在镀锡工艺中,JEDEC规定了镀锡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在测试方面,JEDEC规定了镀层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例如,在镀镍工艺中,JEDEC规定了镀层的耐蚀性测试方法和标准,以确保镀层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JEDEC镀层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镀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遵循JEDEC镀层标准,制造商可以更好地控制镀层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遵循JEDEC镀层标准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JEDEC镀层标准对于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JEDEC镀层标准对于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规定了镀层的材料、工艺和测试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遵循JEDEC镀层标准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好地控制镀层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JEDEC镀层标准,遵循这些标准,以确保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JEDEC镀层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镀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最新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73d758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9.png)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最新电镀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膜来增强其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等性能。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电镀工艺不断进步,相应的规范要求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电镀规范要求标准:1. 环境要求:电镀车间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灰尘和湿气对电镀液和镀层质量的影响。
2. 原材料检验:所有待镀件在进入电镀工序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外观和尺寸检验,确保无裂纹、无锈蚀、无油污等。
3. 预处理:电镀前,工件需进行彻底的清洗和预处理,包括除油、除锈、活化等步骤,以确保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
4. 电镀液管理:电镀液应定期检测和调整,确保其成分和浓度符合工艺要求,以保证镀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5. 电流密度控制: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应严格控制在工艺范围内,以避免镀层过厚或不均匀。
6. 镀层厚度:根据产品要求,镀层厚度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可通过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7. 镀后处理:电镀完成后,工件需进行清洗、钝化、干燥等后处理工序,以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8. 质量检测:所有电镀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试、附着力测试等。
9. 环保要求: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必须按照环保法规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10. 安全操作:电镀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生产安全。
11. 记录和追溯: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参数和操作步骤都应有详细记录,以便于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
12. 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电镀工艺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需求。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保障员工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的电镀规范。
镀膜技术要求
![镀膜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aef68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d.png)
镀膜技术要求
镀膜技术要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表面处理方法,旨在提高材料的光学、电学、
力学和化学性能。
在进行镀膜过程时,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以确保所得到的镀层具有高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镀膜技术要求:
1. 厚度控制:镀膜的厚度直接影响着其功能和性能。
因此,镀膜技术要求具备
精确的厚度控制能力,可以根据需要制定适当的厚度范围,确保达到所需的精度。
2. 均匀性:均匀的镀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所涂覆的物体表面的质量和外观。
镀膜技术要求要能够在整个表面均匀地分布镀层,并且避免出现任何瑕疵或不均匀的区域。
3. 耐磨性:镀膜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磨性,以保护基材表面免受磨损和刮擦的影响。
为了确保耐磨性,镀膜技术要求要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适当的工艺,确保镀层能够长时间地抵抗磨损。
4. 抗腐蚀性:镀膜通常是用来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的。
因此,镀膜技术要求
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并采用适当的镀膜工艺来确保其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5. 附着力:镀膜与基材的附着力是一个关键指标,它影响着镀层的稳定性和寿命。
镀膜技术要求要确保镀层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减少脱落和剥离的风险。
6. 光学性能:一些特殊的应用需要具有特定的光学性能的镀层,如透明度、反
射率、透射率等。
镀膜技术要求需要根据特定的光学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所得到的镀层具有所需的光学性能。
总而言之,镀膜技术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厚度控制、均匀性、耐磨性、抗
腐蚀性、附着力和光学性能等。
通过满足这些技术要求,可以获得具有高质量和稳定性的镀层,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不锈钢镀层标准
![不锈钢镀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6e41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8.png)
不锈钢镀层标准
本标准用于规定不锈钢镀层的各项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1. 镀层材料
不锈钢镀层材料应选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如304、316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性。
2. 镀层厚度
不锈钢镀层厚度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工艺条件确定。
一般来说,镀层厚度应在0.05-0.2mm之间,特殊要求可适当增加。
3. 镀层质量
不锈钢镀层应光滑、均匀,无气泡、裂纹、脱落等缺陷。
镀层表面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抵抗外部磨损和腐蚀。
4. 耐腐蚀性
不锈钢镀层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经受住各种腐蚀介质的侵蚀。
在潮湿、酸碱等环境下,镀层应保持稳定,不发生锈蚀和剥落等现象。
5. 结合力
不锈钢镀层应与基体材料紧密结合,无明显分层和脱皮现象。
镀层应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抗剥离强度,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脱落。
6. 耐磨性
不锈钢镀层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够承受重复摩擦和冲击。
在频繁使用过程中,镀层不应出现明显磨损和划痕。
7. 抗冲击性
不锈钢镀层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碰撞。
在搬运、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镀层不应发生破裂和脱落等现象。
8. 环保要求
不锈钢镀层制作过程中应采用环保型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废弃处理时,镀层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
电镀工艺要求
![电镀工艺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259fab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4.png)
电镀工艺要求
电镀工艺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上电化学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来改善其性能、美观度和耐腐蚀性。
以下是电镀工艺的要求:
1. 原材料品质:需要使用纯净的金、银、铜、镍、锌等金属,以保证镀层的质量。
2. 表面处理:在进行电镀前,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洁、去油、去氧化等处理,以便于金属离子的吸附和镀层的质量。
3. 电解液:电解液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以保证镀层的均匀和质量。
4. 电源:需要使用稳定的电源来提供恒定的电流和电压,以控制电镀时间和镀层厚度。
5. 工艺参数:需要根据不同金属和不同形状的工件,调整电流密度、电镀时间、电解液的组成和温度等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电镀质量。
6. 检测手段:需要使用化学分析、电镜观察等手段来检测电镀层的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以保证镀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电镀工艺要求严格,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精细的控制和调整,以保证镀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f5096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9.png)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引言概述:电镀工序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制造过程中。
然而,由于电镀工序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的严格性,质量控制成为确保电镀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工艺参数的控制1.1 温度控制:电镀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于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至关重要。
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以减少镀层的气孔和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电镀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电解液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镀层质量的不良影响。
1.2 电流密度控制:电流密度是电镀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可以调整镀层的厚度,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因此,在电镀工序中,必须准确控制电流密度,避免因电流密度不均匀导致的镀层质量问题。
1.3 酸碱度控制:电镀过程中,酸碱度的控制对于镀层的质量和附着力至关重要。
酸碱度的不当调整可能导致镀层的脱落或者气泡的产生。
因此,在电镀工序中,必须准确控制酸碱度,确保电解液的酸碱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二、设备的维护保养2.1 清洗设备的维护:电镀设备的清洗对于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定期清洗设备可以防止杂质的积聚和沉积,保证电镀过程中的电解液的纯净度,提高镀层的质量。
2.2 设备的检修和维修:电镀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镀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定期检修和维修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对镀层质量的不良影响。
2.3 设备的更新和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镀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可以提高电镀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原材料的选择和检测3.1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是电镀工序中的重要原材料,对于镀层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电解液可以提高镀层的光亮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因此,在电镀工序中,必须选择质量优良的电解液,确保镀层的质量。
紧固件表面镀层标准
![紧固件表面镀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f7483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4.png)
紧固件表面镀层标准导言紧固件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连接元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汽车等领域。
为了提高紧固件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常常需要在紧固件表面进行镀层处理。
本文将介绍紧固件表面镀层的标准,包括镀层种类、厚度要求、检测方法等。
一、镀层种类紧固件表面常用的镀层种类包括镀锌、镀镍、镀铬等。
镀锌是最常见的一种镀层,能够有效提高紧固件的耐腐蚀性。
镀锌层一般为锌铁合金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镀镍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提高紧固件的机械性能。
镀铬层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装饰性能,常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紧固件。
二、镀层厚度要求紧固件表面镀层的厚度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镀层厚度越大,紧固件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越长。
国际标准通常规定了不同类型紧固件镀层的最小厚度要求。
例如,对于镀锌层,一般要求最小厚度为5μm;对于镀镍层,一般要求最小厚度为8μm。
此外,还需要注意镀层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明显的局部厚度差异。
三、镀层检测方法为了确保紧固件表面镀层的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常用的镀层检测方法包括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和耐腐蚀性测试等。
常见的厚度测量方法有磁性法、涂层测厚仪等。
附着力测试是用来评估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划格法、剥离法等。
耐腐蚀性测试是评估镀层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性能,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等。
四、国际标准紧固件表面镀层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
ISO 4042是紧固件表面镀层的通用规范,其中包括了镀层种类、厚度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
ISO 10684是针对紧固件镀锌层的特殊规范,详细规定了镀锌层的厚度要求、试验方法等。
此外,不同行业和国家也有各自的标准和规范,如ASTM、DIN等。
五、镀层的影响因素紧固件表面镀层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基材的选择,不同材料的紧固件对镀层的要求不同。
其次是镀液的配方和处理工艺,不同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会影响镀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三篇)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af2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a.png)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1全过程控制镀件质量特性受全过程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如低氢脆受酸洗、电镀及驱氢等分工序的影响。
因此,应建立自材料供应、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成品检验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
2控制点从通用的镀件质量特性分析着手,在工序流程中找出影响镀件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反复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建立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规定控制项目、内容和方法。
一般在原材料进厂检验、浸蚀、电镀、驱氢、钝化环节设立控制点。
3工艺文件不同的电镀零件要根据其特性分别编制合适的工艺文件。
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处理液和电镀液的成分、配比,电镀的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工作温度、时间、PH值等)、操作方法等应积极进行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工艺方案,提高工艺水平,积累成熟工艺经验。
4工艺材料4.1对工艺用的化工原料、金属阳极等原材料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原材料规格、牌号、纯度级别、杂质允许的最高含量等内容。
当市售的原材料纯度满足不了质量要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详细的纯化方法和质量要求。
4.2原材料的变更或代用应经技术部门小试、中试及小批量试验合格后,由技术科长审核并由总工程师或主管厂长批准,才能投入使用。
4.3采购进厂的原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证明文件的验收和取样分析检验,验收合格才能入库。
4.4应根据原材料性质分别保管,不同规格、不同纯度的原材料不能混放。
易燃、易爆的化工原料要由专门的管理制度和隔离存放制度,存放库应有合乎要求的通风散热条件,并备有相应的消防措施。
电镀中使用的剧毒品要存放专门的剧毒品库,一定要双人双锁制管理,其中一人为厂保卫部门的分管人员,应建立严格的入库、保管、领料制度。
5镀前处理5.1待镀零件应按镀覆前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予拒收。
5.2为减小由于机械加工、研磨、成型、冷矫正等工序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电镀时开裂,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034Mpa的黑色金属零件,镀前必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处理温度必须低于该种材料的回火温度(一般至少低于回火温度30?C),但不能低于消除应力的温度。
镀锌层技术要求
![镀锌层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82e7a7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2.png)
镀锌层技术要求各种镀锌层通用技术要求:1、外表:应是致密、平滑、均一的。
2、结合强度:试验后的试样镀层应不起层,不起泡或不发脆。
3、深镀指标:孔的直径或缝隙的宽度小于5毫米的零件,镀层技术要求一般不作规定,孔的直径或缝隙的宽度等于或大于5毫米的零件,孔内或缝隙内镀层深度应大于孔的直径或缝隙的宽度。
4、允许缺陷:(1)稍有不明显的水迹。
(2)稍有不均匀的颜色。
(3)镀层厚度大于标记中的规定,但零件重要部位的尺寸不应超出图纸中规定的范围和不降低零件的质量。
(4)零件锐边上有不大的粗糙现象,但不影响零件在部件中的配合条件。
(5)电焊件凹处稍有黑点。
5、不允许缺陷:(1)有的地方未镀覆到(工艺文件规定的地方除外)。
(2)树枝状或海绵状的疏松镀层。
(3)斑点状和条纹状的镀层。
(4)焦黑色的镀层和黑点。
(5)针孔、毛刺和气泡。
(6)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超过设计文件上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7)未洗净的盐类痕迹。
6、色泽:按标记D.Zn,其外表呈有光泽的银灰色;按标记D.Zn.DC,其外表呈有光泽的彩虹色;按标记D.ZnDJ,其外表呈均匀、半光泽的军绿色;按标记D.ZN.DB,其外表呈均匀带有光泽的青白色;按标记D.ZN.YH,其外表呈均匀的黑色。
不允许缺陷:外表有可擦去的或呈棕色的钝化膜。
7、镀层厚度:(1)按协作厂的要求;(2)未有要求的按吊镀大于6um,滚镀大于3um8、耐腐蚀性能: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规定或由各企业根据产品使用条件自行制定。
9、镀层:不允许有针孔、麻点、起泡、烧焦、海绵状镀层及露基材。
10、钝化层:(1)钝化颜色基本一致,挂镀锌允许挂具部轻微骆酸痕迹。
目试。
(2)挂镀品钝化层不得由刮伤、露白、严重水渍等现象。
目试。
11、结合力:(1)彩锌用3M-600胶带粘合后垂直拉起不得有钝化膜脱落。
用3M胶带测试。
(2)其它镀层用刀片划2条相距2mm的平行线,观察划线部位不得有独层脱离基体金属。
用美工刀片测试。
电镀的主要工艺参数
![电镀的主要工艺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16d100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d.png)
电镀的主要工艺参数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物体表面上镀上一层金属薄膜,以改善物体的外观、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能。
在进行电镀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工艺参数需要控制和调整,以确保镀层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电镀液的成分是决定电镀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镀液主要包括金属盐、添加剂和溶剂等组分。
金属盐通常是金属阳离子的盐酸或硫酸盐,而添加剂则包括控制镀层均匀性、增加附着力和改善电镀速度的化学物质。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溶解性、挥发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电镀液的温度是影响电镀过程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液体温度越高,电镀速度越快,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电镀液的挥发和分解,影响镀层的质量。
因此,需要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电镀液的成分来确定合适的温度范围。
电镀液的酸碱度(pH值)也是一个关键的工艺参数。
不同金属的电镀液对pH值的要求不同,一般建议在合适的酸碱度范围内进行电镀。
酸碱度的调整可以通过添加酸或碱来实现,但要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pH值对电镀液和镀层的影响。
电流密度是控制电镀速度和镀层均匀性的重要参数。
电流密度过高会导致局部电流过大,造成镀层厚度不均匀或甚至出现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而电流密度过低则会导致镀层速度过慢,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和电镀液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
电镀时间是影响镀层厚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电镀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镀层厚度过厚或出现过量金属沉积,而电镀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镀层厚度不足。
因此,需要根据要求的镀层厚度和电镀液的特性来确定适当的电镀时间。
还需要注意电极的选择和放置位置。
电极应与工件接触良好,以确保电流的传导和镀层的均匀性。
放置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到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以避免电流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
电镀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电镀液的成分、温度、酸碱度,以及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电极的选择和放置位置等。
合理控制和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电镀镀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镀镍镀层标准
![镀镍镀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b4aa0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3.png)
镀镍镀层标准《镀镍镀层标准》前言嘿,朋友!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镀镍可是个挺常见的事儿呢。
不管是那些亮晶晶的小饰品,还是工业设备里的一些零件,镀镍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让东西变得更加美观,还能提高耐腐蚀性能等。
但是呢,为了确保镀镍的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我们就得有个标准呀,这就好比大家都按照同一个规则来玩游戏,这样才能保证公平,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今天呀,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镀镍镀层标准。
适用范围这个镀镍镀层标准适用的场景可不少呢。
比如说在装饰性行业,那些我们日常佩戴的项链、手链、耳环等首饰,如果镀镍层不符合标准,可能戴着戴着就掉色了,变得很难看。
再比如在汽车制造业,很多汽车零部件为了防止生锈腐蚀,也会进行镀镍处理。
像发动机的一些小零件,要是镀镍没做好,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就容易因为腐蚀而出现故障。
在电子工业里也同样适用,一些电子元件镀镍后可以提高导电性和焊接性,如果镀镍层不达标,可能会影响整个电子设备的性能。
简单来说,只要是涉及到需要镀镍来提高外观、抗腐蚀、导电性等性能的产品或者零件,这个标准都适用。
术语定义1. 镀镍层说白了,就是通过电镀的方法在物体表面形成的一层镍金属层。
就像给物体穿上了一层镍做的衣服。
这层“衣服”的厚度、均匀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2. 基体材料这个呢,就是被镀镍的那个东西本身。
比如说要给一个铁制的小零件镀镍,这个铁制零件就是基体材料。
它的材质、表面状态等都会影响镀镍的效果。
3. 附着力你可以想象一下,镀镍层就像贴在基体材料上的贴纸,如果贴纸很容易就掉下来,那肯定不行。
附着力就是指镀镍层与基体材料结合的牢固程度。
如果附着力不好,镀镍层就容易脱落,那镀镍也就失去意义了。
正文1. 化学成分- 镍含量在镀镍层中,镍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纯镍镀镍层中镍的含量应该在99%以上。
这就好比我们做蛋糕,面粉是主要原料,那在镀镍这个“蛋糕”里,镍就是主要成分。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6390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0.png)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要点电镀工序质量控制要点电镀工序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改善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在电镀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
以下是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一些要点。
1. 选用合适的电镀工艺选择适当的电镀工艺对于控制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不同材料和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电镀工艺,例如镀铬、镀镍和镀金等。
工艺的选择应基于产品的用途、预期的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2. 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电解液是电镀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镀层的质量。
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非常重要。
必须确保电解液中的金属盐、酸碱度和其他添加剂的含量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所得到的镀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3. 确保工作件的适当预处理在进行电镀之前,必须对工作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表面上的污垢、油脂和氧化物等,并确保表面平整。
适当的预处理将有助于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4. 控制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是控制电镀层质量的重要参数。
过长的电镀时间可能导致镀层过厚或不均匀,而过高或过低的电流密度也会对镀层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应根据工艺要求合理控制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
5. 监测镀层质量对电镀层质量进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评估镀层的厚度、硬度、粗糙度和附着力等性能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6. 面对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在电镀工序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镀层不均匀、孔洞、气泡等。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可能的措施包括调整工艺参数、更换电解液、改变工作条件等。
及时的处理可以避免质量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电镀工序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所得到的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选用适当的工艺、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适当预处理工作件、控制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监测镀层质量以及及时处理质量问题是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
iso银镀层厚度上下限
![iso银镀层厚度上下限](https://img.taocdn.com/s3/m/e971cc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6.png)
ISO银镀层厚度上下限1.引言I S O银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增加金属制品的光泽度、耐腐蚀性和电导率。
然而,在IS O银镀的过程中,银镀层的厚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I SO银镀层厚度的上下限要求以及其检测方法。
2. IS O银镀层厚度的意义I S O银镀层的厚度决定了银镀层的保护性能、光泽度和导电性。
过薄的银镀层容易受到机械划伤和氧化,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
而过厚的银镀层则可能导致涂层的开裂和剥离,增加制造成本并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因此,控制I SO银镀层的上下限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3. IS O银镀层厚度的上限I S O标准对银镀层的厚度有严格的上限要求。
通常情况下,银镀层的上限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薄层银镀工艺时,上限厚度一般为5~10微米;-使用厚层银镀工艺时,上限厚度一般为15~20微米。
超过上限厚度的银镀层容易造成涂层开裂和剥离,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外观。
4. IS O银镀层厚度的下限I S O标准同样对银镀层的厚度有一定的下限要求。
银镀层的下限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薄层银镀工艺时,下限厚度一般为0.1~0.3微米;-使用厚层银镀工艺时,下限厚度一般为0.5~1微米。
过低的银镀层厚度可能导致涂层的抗腐蚀能力下降和电导率较差,影响产品的性能。
5. IS O银镀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IS O银镀层的厚度符合要求,可以使用以下常见的检测方法:-电子显微镜(S E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银镀层的形貌来检测其厚度。
-X射线荧光光谱(XR F):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银镀层中银元素的含量来推算出厚度。
-晶垂直切割法:将样品切割成薄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银镀层和基材之间的界面,推算出厚度。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IS O银镀层的厚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6.结论I S O银镀层的厚度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过高或过低的银镀层厚度都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镀层质量检验标准
![镀层质量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92347bf16fc700abb68fcd2.png)
一)外观:镀层呈光亮银白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三)镀层抗腐能力:(抗硫能力)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将试样浸入5%的硫化钾的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用纯净水洗净后观察,试样表面无变色,无发黄为合格。
四)结合力强度:按《GB/T5270-1985金属基体的金属覆盖层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检测。
五)焊接能力:在235C的锡锅内,手工钎焊,浸锡时间为2-3秒,试样表面的浸锡区应光洁平滑,无漏锡为合格。
六)允许缺陷:涂保护剂的工件的镀层表面有轻微的雾状。
七)不允许缺陷:1)镀层表面有斑点、黑点、烧焦、露铜、粗糙、起泡、脱皮。
2)镀层表面有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
3)暗灰色、发黄,不光亮镀层。
4)未洗净的、附有盐类残留的痕迹。
5)局部表面无镀层(不包括工艺标准所规定的)一)外观:镀层呈银白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三)镀层抗腐能力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
按《GB6458中性盐雾试验方法》检测。
四)结合力强度:按《GB/T5270-1985金属基体的金属覆盖层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检测。
五)焊接能力:在235C的锡锅内,手工钎焊,浸锡时间为2-3秒,试样表面的浸锡区应光洁平滑,无漏锡为合格。
六)允许缺陷:涂保护剂的工件的镀层表面有轻微的雾状。
七)不允许缺陷:1)镀层表面有斑点、黑点、烧焦、露铜、粗糙、起泡、脱皮。
2)镀层表面有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
3)暗灰色、发黄,不光亮镀层。
4)未洗净的、附有盐类残留的痕迹。
5)局部表面无镀层(不包括工艺标准所规定的)一)外观:镀层呈乌亮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金属镀层工艺质量要求Requirements for Metal Plating 2015年10月26日发布2015年10月30日实施Released on Oct.26, 2015 Implemented on Oct. 30, 2015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金属镀层工艺质量要求Requirements for Metal Plating范围:本规范规定了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产品中各种金属镀层(包括各种镀覆工艺)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镀层的工艺鉴定、首样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可用于指导产品设计、采购和生产,以及用于生产者在零件生产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XXXX公司对来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可参考本规范执行。
简介:本文涉及了XXXX产品中所用到的所有金属镀层工艺,包括电镀、化学镀、热浸镀等。
本文分别说明了每种工艺的鉴定要求和批生产情况下各种零件类型的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术语和定义:1 综述1.1. XXXX文件等级说明XXXX产品生产执行的技术文件有:图纸、企业标准规范、通信设备行业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的优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图纸——企业标准规范——通信设备行业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如果各级文件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应按其中最高级别的文件执行。
在XXXX企业标准规范中,产品专用质量要求优先于通用工艺技术质量要求。
1.2. 质量等级说明本规范中的每一种电镀工艺都可能会根据适用场景而划分出有不同要求的质量等级。
当有区分质量等级时,各等级所对应的XXXX图纸要求如下:等级1——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有后缀“_1”的质量等级。
等级2——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没有后缀的质量等级。
等级3——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有后缀“_3”的质量等级。
1.3. 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 1将各种镀层在各阶段需要执行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了简单汇总,每种工艺的具体质量必须满足本文后续相关章节的详细要求。
表 1金属镀层质量检验项目汇总2 工艺鉴定及首样鉴定要求2.1 工艺鉴定或首样鉴定原则在对供应商进行工艺技术资格认证时或者供应商有新产品首次生产时,必须按本节要求进行工艺质量鉴定。
原则上,已经鉴定过的材料、工艺只需要提供相关鉴定报告。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质量必须满足本章的要求。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经过XXXX鉴定的工艺及设备,在未得到XXXX的同意之前,不能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或设施,否则必须重新进行鉴定。
当鉴定期满一年后或者中途停产达半年以上时,应按本规范对相关工艺进行重新鉴定。
2.2 工艺设计要求所有金属镀层工艺如果没有明确要求,不允许进行任何影响导电性的后处理。
所有金属镀层必须满足XXXX采购物料环保规范。
XXXX要求的各种镀层生产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1) 电镀锌工艺应采用环保的无氰电镀工艺;钝化不能采用含六价铬的工艺。
除紧固件外,电镀后处理工艺中不能有任何“封闭”类处理操作。
2) 电镀锌镍合金工艺,镀层中的镍含量为12~16%(质量百分比),其余为锌。
3) 电镀镍(包括光亮镍、哑光镍、黑镍)工艺,对钢铁基体必须是先镀铜再镀镍的工艺。
4) 电镀装饰铬(包括光亮铬和喷砂哑光铬)工艺,对钢铁基体必须是电镀铜-镍-铬的工艺。
5) 电镀锡工艺,均需要铜或镍底镀层。
镀锡工艺分为普通的镀锡和镀“高温锡”两种,电镀纯锡应采用哑光锡(或称雾锡)。
镀锡工艺应是纯锡、且能够避免产生晶须。
当底层镍是化学镀镍时,镀层中的磷含量必须控制在5~9%(质量百分比)之间。
6) 电镀银工艺,对任何基体材料都必须先镀镍(或镍合金)底层再镀银,且镍层必须是低应力镀层。
当底层镍是化学镀镍-磷合金时,镀层中的磷含量必须控制在5~9%(质量百分比)之间。
7) 电镀金工艺,对任何基体材料都必须先镀镍(或镍合金)底层再镀金,且镍层必须是低应力镀层。
当底层镍是化学镀镍-磷合金时,镀层中的磷含量必须控制在5~9%(质量百分比)之间。
8) 化学镀镍工艺,镀层中的磷含量必须在5~9%(质量百分比)之间。
2.3 对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的要求2.3.1 生产线用水水质要求1) 所有工艺槽的配制用水必须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2) 钝化前、后的清洗用水必须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其它清洗用水必须达到GB 5749 饮用水要求;3) 清洗槽中水流方式应采用逆流,或者定时更换。
(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水质要求达到pH=5.0~7.5,电导率不大于10 μS/cm)2.3.2 化工原材料要求1) 电镀前各工艺槽所用化工原材料必须不低于相应工业级材料的国家标准要求;2) 电镀液所用化工原材料必须不低于相应化学纯级材料的国家标准要求;3) 电镀用添加剂或钝化剂的供应商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保证能力,一般需得到华为认可。
2.3.3 质量检验手段生产方除了应具备化学分析实验室外,还必须至少具有以下检测仪器:测厚仪、盐雾试验箱、附着力检测用刀具和标准胶带(符合ISO 2409),并能进行合格的试验操作。
所有检测仪器设备都必须具有有效的校验合格证。
2.3.4 热浸镀锌的浸涂设施及操作要求1) 热浸镀锌后还需要喷涂有机涂层的零件,必须在热浸镀锌后24h内进行喷涂有机涂层的处理,且必须保证热浸镀锌后的零件表面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2) 热浸镀锌处理车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3) 所有浸涂用工艺槽中应无杂物或油污。
若使用喷砂设备、则应保证无油无尘,且所用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
(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干净的镜子吹2~3min,检查镜子上应无油、水痕迹。
)4) 成品件的储存场地应清洁无污染、能避免雨水接触到零件,并能提供清洁的零件包装。
5) 操作者必须戴上干净手套接触零件。
6) 应具备基本的质量检测控制设备。
生产、检验所用的各种计量仪表和仪器必须确保在有效校验周期内。
7) 必须对每个工艺槽内成份进行定期检测分析和维护,保证各成份在规定范围以内。
8) 必须具有对局部没浸上锌层的部位进行修复涂覆的处理措施;所用修复涂料必须是富锌涂料。
2.4 工艺鉴定程序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这些试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1)试样加工(注1)2)表面处理(注2)3)试样检查及测试4)提供试验报告(注3)及试片给XXXX质检部门以便复验注:1、鉴定用试样也可由XXXX完成并提供给被鉴定工厂。
2、所有试样必须同时进行处理。
3、试验报告的发出者必须是XXXX认可的试验室或单位。
2.5 试样要求2.5.1 挂镀工艺材料:按生产要求选择冷轧钢板或锌合金压铸件或铝合金压铸件尺寸:80×125×1~4 (mm) 或与实际加工零件相同或相似的样件表面粗糙度:Ra ≤ 1 μm2.5.2 滚镀工艺材料:冷轧钢尺寸:选择与实际加工零件相同或相似的样件表面粗糙度:Ra ≤ 1 μm2.6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外观检验应按如下条件进行: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200~350mm的距离下进行正常检验,也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参考检验。
为了防止试件反射,影响正常视线,允许用半透明白光纸,隔开光源进行检验。
2.6.1 电镀锌本规范所要求的电镀层只适用于一般环境。
工艺鉴定包括电镀锌彩色钝化(即彩锌)、黑色钝化(即黑锌)或蓝白色钝化(即蓝锌)。
2.6.1.1 外观1) 所有试样均应进行外观检查。
2)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3) 允许有轻微夹具印。
4) 不允许:镀层粗糙、麻点、黑点、起泡、剥落和严重条纹;钝化膜疏松、起粉、及严重的钝化液痕迹;局部无镀层。
5) 彩锌镀层颜色如下:镀锌后的彩色钝化膜应是带有绿色、黄色和紫色色彩的光亮彩虹色;6) 黑锌镀层颜色如下:镀锌后的黑色钝化膜应是均匀的黑色;7) 蓝白锌镀层颜色如下:镀锌后的蓝色钝化膜应是均匀一致的浅蓝色,其中等级1 不允许带有其它彩色,等级2和3 允许在试样轮廓边缘略显黄色。
2.6.1.2 镀层厚度1) 所有试样均应进行厚度检测。
2)按ISO 2178进行厚度检测,当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按ISO 1463进行仲裁试验。
每一试样上测取10 个点(滚镀试样可只取3~5个点),其值均应在以下范围以内。
彩锌:8~12μm黑锌:8~12μm蓝白锌:等级1为5~8μm;等级2或3为8~12μm2.6.1.3 结合强度1) 在3件试样上进行结合强度试验;试验应在电镀完成24h 后进行。
2) 按ISO 2409 的试验方法,在试样上划百格,然后用标准胶带拉扯,应没有钝化膜或镀层脱落现象。
2.6.1.4 耐蚀性1) 在3件试样上进行耐蚀性试验,试验方法按IEC 60068-2-11 进行,试验应在电镀或钝化完成24h 后开始进行。
2) 对彩锌:进行72h 的中性盐雾试验后,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3) 对黑锌:进行48h 的中性盐雾试验后,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4) 对蓝白锌:分以下三个等级:等级1:进行24h 的中性盐雾试验后,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等级2:进行72h 的中性盐雾试验后,在距边缘的距离大于5mm的区域(如图1所示),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等级3:进行120h 的中性盐雾试验后,在距边缘的距离大于5mm的区域(如图1所示),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图 1 边缘腐蚀限度示意图2.6.1.5 镀层脆性1) 在3件试样上进行镀层脆性试验。
2) 将试样放入190±1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0.5~1h后,取出自然冷却,检查镀层应没有起泡、脱落的现象。
2.6.1.6 导电性1) 在3件试样上进行导电性测试。
2) 利用微欧计,两个电极与被测表面接触,每个电极面积为1cm2、电极压强为 1.4MPa(即压力14kgf),在试样表面上任取两点进行测量,共测5个点,每点的电阻值应不大于50 mΩ。
2.6.1.7 六价铬含量1) 按ISO 3613中的六价铬存在试验方法检测钝化膜中是否存在六价铬。
2) 如果发现存在六价铬,则应利用ISO 3613中的比色法定量检测六价铬含量(检测机构必须得到XXXX认可)。
要求转化膜中的六价铬含量不能高于100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