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田明琴

合集下载

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86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86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86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同期选择前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电生理进行分析。

结果: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

感觉异常、四肢无力,自发疼痛等,在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方面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异常可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29-02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同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在青壮年时期该病还处于隐匿时期[1],此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结局,本文主要就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前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在19~43岁,平均年龄为(32.3±2.9)岁,男性100例,女性86例,糖尿病平均病程为(4.2±1.3)年,对照组人员中年龄在16~45岁,平均年龄为(33.4±3.1)岁,男性80例,女性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肌电图对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诊断探讨

肌电图对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诊断探讨

肌电图对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诊断探讨目的观察肌电图诊断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10g尼龙丝检查及肌电图检测肢端感觉情况。

将肌电图检查结果设为肌电图组。

而将10g尼龙丝检查结果作为尼龙丝组。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差异;结果84例糖尿病患者中,肌电图检出末梢神经炎62例,检出率为73.8%。

尼龙丝检出末梢神经炎38例,检出率为45.2%。

肌电图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检出率为73.8%显著高于尼龙丝组45.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电图诊断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疗效显著。

其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具有较高的检查率。

其是检测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良好方法。

其可作为临床糖尿病的常规检查,值得临床选择。

标签:肌电图;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诊断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及多发疾病。

而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

对称性末梢神经炎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较多见。

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治疗较为棘手。

加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对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而肌电图常作为检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观察肌电图诊断无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

年龄21~76岁,平均(51.7±3.6)岁。

糖尿病病程为5~13年,平均(7.9±1.4)年。

患者空腹血糖7.4~11.8mmol/L。

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3]。

同时患者无周围神经症状及体征;②CT检查无颈椎、腰骶椎病变;③患者无严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④患者神志清、能够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颈、腰、骶椎的病变。

②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结果研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结果研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结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240例,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组,患者均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检查项目。

比较各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情况。

结果240例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异常者分别为86例(35.8%)、103例(42.9%)、15例(6.3%),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正常者与异常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27.6%),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73.0%),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91.5%),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23.5%),与各组其他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主要的电生理表现,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反映患者的神经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为疾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引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好发于下肢,通常不可逆转,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也是最常见和棘手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可分为3大类:感觉症状、运动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

最常见的是感觉症状,如疼痛、烧灼感、电击或针刺样感觉、寒冷感等,也可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走感、各种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

疼痛经常在夜间加重,有时剧烈难以忍受,多见于足和下肢;运动症状包括肌无力,如脚趾和脚踝伸展无力、肌肉痉挛、肌束颤动;自主神经受累影响到血管及汗腺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四肢发冷、多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等。

此外,还会导致足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截肢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通常不可逆转,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对症治疗、营养神经等,虽然是标准治疗,但效果通常不显著。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结果分析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结果分析

· 糖尿病与并发症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1月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结果分析钟菊,关海天梧州市工人医院脑电图室,广西梧州 543001[摘要] 目的 观察4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梧州市工人医院脑电图室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症状表现分为有症状组(n =59)与无症状组(n =41),再根据症状的程度将有症状组患者分为轻度(临床症状较轻)、中度(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和重度(临床症状明显且功能受累严重)分别为21例、25例和13例。

对两组患者均予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 )、交感皮肤反应检查(Skin Sympathetic Response, SSR ),统计两组患者的3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结果 有症状组患者MCV (47.20±12.36)m/s 、SCV (42.30±8.58)m/s 、SSR (0.77±0.59)mV 低于无症状组患者MCV (69.14±14.26)m/s 、SCV (53.22±7.36)m/s 、SSR (1.34±0.46)m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神经电生理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患者MCV 、SCV 和SSR 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随着周围神经病变病变程度的加重,其神经电生理各指标的越低,可知MCV 、SCV 、SSR 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严重程度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研究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研究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64例,其中有症状DPN23例,无症状DPN23例,无DPN23例,分析三组NCV指标。

结果:有症状DPN组内患者正中神经MCV指标、正中神经SCV指标、尺神经MCV指标、尺神经SCM指标、腓总神经MCV指标和腓浅神经SCV指标,和无DPN组患者对比,P<0.05;无症状DPN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比无DPN组低,P<0.05;有症状DPN组内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波幅低于无症状组,P<0.05;23例有症状患者中H反射异常率为86.96%,F波反应异常率为34.78%。

结论: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式可对DPN实施鉴别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尿病神经病变;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DPN作为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于糖尿病病程中每个时期都存在DPN患病风险,神经损伤会引起患者对温度、疼痛等感觉敏感程度明显的减退,发生交感神经性功能障碍,为引起糖尿病足出现的关键原因。

若是症状严重甚至会引起糖尿病足,造成截肢问题发生,尽早的诊疗DPN疾病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对预后改善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2]。

但是大部分DPN患者并无显著症状,在入院的时候一般会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机。

有研究指出,电生理检查方式早期诊断DPN价值高,基于此,本文现分析该诊断方式的价值,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64例,其中有症状DPN23例,无症状DPN23例,无DPN23例,有症状DPN组年龄(58.16±4.28)岁;无症状DPN组年龄(58.14±4.24)岁,无DPN组年龄(58.12±4.20)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对全部患者应用丹麦维迪肌电诱发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92例电生理分析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92例电生理分析
糖 尿 病性 神 经 病 的 诊 断 价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 般 资料 . 1 9 例 患 者均 为 2 0 年 6 2 08 月— 2 0 0 9年 6月
【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神经传导速度 感 觉神经 运动神 经
Eet0 e r p yilgcl n ls f 2p t nswt p ib ts lts I r nu o h s o i ayi o a e t i t eI da ee lu c 0 aa s 9 i hy I me i R nH ma , n agD n ho &.epe Ho ilo eh uC u t,eh uS ax 4 0 0 e e o WagF n , ogS aq P ol s t p a fZz o o n Z zo hn i 8 0 y 0

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V) 感觉神经传导速 度(c 、 MC 、 s v)感觉神 经动作 qq S P 进行分析 。 G ̄( NA ) 结果
经传导速度 ( V) 常者 6 (28 ,C NC 异 7例 7.%)S V的异 常率( 49 高于 MC 5 . ; 6. %) V( 1 %) 下肢 NC 的异 常率 9 V
lwe mbNC s ih r h nta f p e mb: edf rn e a tt t ssg ic n e ( < . ) A h a o r i V wa g e a t p ri l h t h ou l t iee csh dsai i inf a c P 0O1 . t es me h sc i t
腓 总神经 、 神经及腓肠 神经 的运 动神经传 导速度 ( C 、 胫 M V)感 觉 神经传导速 度 (C 、 S V)复合肌 肉动作 电位 、 感觉 神经动作 电 位 (N P 、 S A )末端运动潜伏期 , 对其进行分析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为后期临床治疗提参考。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9月,研究对象为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资料、结果、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67例患者中异常率为85.07%,MCV检查异常率为47.76%,SCV检查异常率为67.91%,下肢神经与上肢神经检查异常率差异明显(P<0.05);上肢与下肢在感觉减退和腱反射减慢的比较上,P<0.05,差异显著。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高,对病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最复杂、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致残率高,发病率高达60.0%~90.0%,对神经系统各部分均会造成影响[1]。

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常伴有抑郁、失眠;严重时会导致足部溃疡及坏疽的形成,需截肢治疗。

因此临床早期诊断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电生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现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资料、结果及特点进行研究,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精确、仔细地监测与记录患者神经系统体检结果及各种自发的异常情况(如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

67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4例;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49.6±5.2)岁;糖尿病病程在2~18年,平均(6.7±2.5)年,其中8例1型糖尿病,59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程在2~7年,平均(3.8±1.2)年。

1.2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环境安静、微暗、室温恒定的独立室内,患者皮肤温度在30℃为宜,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胫神經、腓总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电位波幅。

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神经肌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几种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周围神经损害中的敏感性。

方法对164例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正中、腓浅、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 164例患者胫神经的H反射及下肢SSR总异常率均较高,且异常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病程>3年的糖尿病患者双下肢腓总神经MCV与腓浅神经SCV异常率也很可观。

结论胫神经H反射是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最敏感指标, SSR的异常亦不可忽视,要综合神经肌电图几项检查结果,正确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状态。

文网 /6/view-6869194.htm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早期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但早期患者多无明显周围神经损害症状,诊断与治疗常被忽略,而多项研究表明,周围神经病变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加重[1]。

为了能正确评价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作者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对164例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上下肢SSR测定,探讨几种方法中的早期敏感指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程度判断提供依据,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2011~2013年内分泌科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共计164例,男92例,女72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5.4±4.6)岁。

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3.2±1.1)年。

164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无饮酒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按病程将164例患者分为:①3~5年组共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 5岁;②1~3年组共68例,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 9岁;③<1年组共52例,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 5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而增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1. 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感觉异常、疼痛、肌力减退等。

感觉异常常表现为麻木、刺痛、电击样痛等。

疼痛常为烧灼样、刺痛样或绞痛样,常出现在足部,随病情进展也可波及脚踝、腿部和手部。

肌力减退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受限等。

2.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以评估神经轴突损害的程度,肌电图检查可以评估神经肌肉接头损害的程度。

3. 神经病理学检查:神经病理学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检查神经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神经纤维的变性、再生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1. 药物治疗:(1)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措施。

通过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2) 对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抗抑郁药物、利尿剂等。

还可以采取物理疗法,如电刺激、热疗等。

(3) 治疗病因:一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缺乏某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所致,此时可以给予相关的补充治疗。

2. 非药物治疗:(1) 生活方式管理: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诱发因素。

(2) 足部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易发生足部溃疡和感染,因此足部护理非常重要。

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显肌 肉萎 缩 糖 尿 病 的 患者 肌 电 图可 不 作 为 常 规 检 测 手段 。 关键词 : 糖尿病 ; 周 围神 经 系统 疾 病 ; 电 生理 学 ; 糖 尿病 并发 症 ; 早 期 诊 断
El e c t r 0 p hy s i 0 l O g y O f d i a b e t i c ne u r o p a t hy wi t h
di f f e r e nt c l i n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s
CA I Hu i — mi n, FU Zhi — x i n, ZHANG Ni ng, e t a l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Ka i fe n g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Ka i f e n g 4 7 5 0 0 0,He n a n Pr o v i n c e, Ch i n a )
g r ou p D ( 一 72)a 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i r c l i n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s .The i r M NCV ,SNCV , AM P, LAT , EM G , SSR a nd SEP we r e a s s a y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a g e — ma t c h e d n o r ma 1 v a l ue s . Re s u l t s Amo ng t h e 3 3 9 p a t i e nt s ,t he M NCV ,SNCV ,EM G ,SSR,a nd SEP we r e a bno r ma l i n 1 48

6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解析

6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解析

6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解析发表时间:2015-08-06T16:53:16.44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作者:刘振丽王宝军* 崇奕韩春风贺佳音[导读] 包头市中心医院异常率=异常例数/(异常例数+正常例数)X100%。

每条神经的一个观察指标有异常即为该条神经出现异常。

刘振丽王宝军* 崇奕韩春风贺佳音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肢或下肢神经传导和F波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65例患者共检查神经396条,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各198条,运动神经异常51条,感觉神经异常82条,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P<0.05)。

198条运动神经中潜伏期异常的有30条,波幅异常的有34条,波幅异常率与潜伏期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98条感觉神经中波幅异常的有65条,传导速度异常的有59条,波幅异常率与传导速度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上肢与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下肢多于上肢(P<0.05)。

运动神经异常率与F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神经传导和F波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F波;神经传导【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来分析神经电生理诊断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中的价值, 我们对2013-2014年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肌电图室的6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实施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实施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调查样本为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4例,其中有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比组,有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实验组,全部患者都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进行诊断。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的SCV与MCV值均要比对比组的小,p<0.05。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早期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诊断具有比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MCV;SCV糖尿病疾病在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1],大部分患者都是老年人,糖尿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早期不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症状,甚至于患者在早期不会出现任何主观感觉症状,所以早期诊断患者病情有一定的难度。

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比较高,本次研究将神经电生理技术运用在52例患者中,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施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调查样本为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与对比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2例。

实验组中有26例男病患,26例女病患,患者年龄在60-79岁之间,年龄中间值为(68.72±2.14)岁;对比组中有27例男病患,25例女病患,患者年龄在61-78岁之间,年龄中间值为(67.83±2.34)岁。

比较以上实验组与对比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全部患者都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来进行诊断,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采用源于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NTS2000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需要对患者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其中所涉及到的参数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MCV运动末端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与SCV。

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分析

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分析

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并对其展开分析与讨论。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27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患者患病时间长度将其分为三组,即A、B、C组,每组9例。

A组患者患病时间不超过5年,B组患者患病时间高于5年但不超过10年,C组患者患病时间超过10年。

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

结果:全部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征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三组患者的临床表征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肌电图在A组中出现频率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0.05)。

结论: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过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与患者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实施肌电图检测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不同病程;临床表征;肌电图【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051-0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病症或体征,且病症发作过程中并不存在其他致病因素,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足部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存在疼痛感、感觉系统存在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1]。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7月接收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27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并对其展开分析与讨论。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2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选取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7~81岁。

感觉电流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感觉电流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感觉电流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田明琴;李振光;廖云龙;黄赛平;陈小玮;黄康;黄平【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19)2【摘要】目的:探讨感觉电流阈值(C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52例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感觉电流阈值.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NCV)为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金标准”,使用X 2检验评价电流感觉阈值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结果:以NCV为标准,电流感觉阈值的灵敏度61.1%,特异度62.5%,阳性预测值78.6%,阴性预测值41.7%,Kappa值0.207.结论:电流感觉阈值能评估个体感觉通路功能,有助于筛查DPN患者.【总页数】4页(P72-75)【作者】田明琴;李振光;廖云龙;黄赛平;陈小玮;黄康;黄平【作者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41000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电流感觉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评价 [J], 熊英琼;胡凡;潘婕;谢旭芳2.电流感觉阈值检测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潘雪;顾峻菱;胡华斌;黄璞;刘冬梅;陈涌涌3.振动感觉阈值(V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 [J], 沈娟;曾辉;李连喜;包玉倩;刘芳4.数字感觉震动阈值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J], 张云霞5.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黄震国; 申圣爱; 太鸿梅; 芦昌日; 张春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神经电生理特征研究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神经电生理特征研究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神经电生理特征研究马冬杰【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以及开展肌电图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丹麦Viking Quest型肌电图诊断设备,对受试者开展检查,对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测定.分析存在神经炎症状以及无症状者肌电图情况.结果:末梢神经炎者中,10例肌电图正常,32例异常.无神经末梢炎者46例肌电图正常,24例肌电图异常.肌电图正常的末梢神经炎者阳性率为13.51%,肌电图异常者末梢神经炎者阳性率为57.14%.和不存在末梢神经炎者相比,存在末梢神经炎患者的肌电图异常人数更多,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开展肌电图检查,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周围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干预,全面减少糖尿病足以及坏疽发生率,提升生活品质.【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19【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神经电;生理特征【作者】马冬杰【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干诊科辽宁沈阳 110031【正文语种】中文末梢神经炎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在以往,临床诊断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主要依靠诊断患者临床症状,例如四肢麻木、疼痛等,深感觉情况、末梢型感觉减退、踝反射是否消失等加以判断,客观性观察指标不足[1]。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肌电仪也被逐渐应用到临床诊断中。

该设备能够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该项指标能全面反映出周围神经受损情况,进而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良好依据[2]。

为了分析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住院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展开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收稿日期:2020-04-08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6-0868-02 中图分类号:R 587.2 文献标识码:A㊃临床科研分析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张 宁 蔡慧敏(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开封475000)摘 要: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㊂方法:选取某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取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觉神经传导以及运动神经传导进行相关测定㊂结果: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症状以及体征,最为常见的即为肢体麻木,而且在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共80例患者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占比80%㊂结论:感觉受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电生理的相关检查有助于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存在电生理异常,故需要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患者进行相关检查㊂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1.06.027 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周围神经病较为常见,临床发病率可高达50%~90%,而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会对神经系统的任何一部分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包含中枢神经以及周围神经[1]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理改变与病情严重以及症状表现严重性不一致,因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生命[2]㊂故而本次研究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取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觉神经传导以及运动神经传导进行相关测定,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取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98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26ʃ11.65)岁,糖尿病病程1~30年,平均病程(8.31ʃ10.81)年,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无其他原因导致神经病变;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㊂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判断标准如下:具有明确的糖尿病史或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证据;在诊断糖尿病之时或者之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同;在以下检查中存在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踝反射消失;(2)温度感觉异常;(3)尼龙丝试验,足部感觉消退或者消失;(4)震动感觉异常;(5)排除腰椎病变㊁颈椎病变㊁腰椎退行性病变㊁静脉栓塞㊁淋巴管炎或者是药物引起的肾功能不全从而使得代谢性毒物让神经受到损伤等情况㊂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取静脉血以对空腹以及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㊂神经传导具体检测方法如下:室内环境保持安静,并保持室温25ħ,皮温25ħ,使用表面电极进行刺激与记录,测试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㊁胫后神经㊁尺神经㊁运动神经传导速度㊁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波幅以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㊂而神经传导异常的定义即为传导速度以及传导波幅其中有一项异常㊂四肢皮肤的交感反应测试方法如下:在安静以及微暗的环境下进行,让患者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并保持肢体温度在35ħ左右,以大于15s 的间隔给予患者刺激㊂1.3 统计分析采用S P S 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ʃs )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㊂P <0.05表示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症状以及体征最为常见的即为肢体麻木,其他临床症状则具体表现为:自发疼痛㊁皮肤瘙痒㊁肢体冰凉以及腱反射的降低,而且下肢受损害情况明显高于上肢(P <0.05),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㊂表1 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症状以及体征(%)组别肢体麻木痛觉减退自觉疼痛皮肤瘙痒腱反射消失上肢40(40.0)32(32.0)15(15.0)10(10.0)38(38.0)下肢42(42.0)33(33.0)25(25.0)15(15.0)42(42.0)t 0.0830.02310.4269.25810.982PP >0.05P >0.05P <0.05P <0.05P <0.052.2 体征㊁症状和电生理之间的关系在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中,临床体征与症状㊃868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4 N o .6 2021以及电生理异常三项同时存在的患者有60例,占比60%,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但是无电生理异常的患者有20例,占比20%,而其中存在电生理检查异常,而临床症状与体征正常的患者有6例,占比6%㊂2.3电生理检测具体结果在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中,共80例患者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其中还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病患者10例,肘管综合症患者2例,腓总神经病变患者2例㊁腰椎神经根病变患者3例以及颈椎神经根病变患者5例和胫后神经病变患者1例㊂3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中是糖尿病病变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66%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50%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临床表现,故而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诊断,以便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3]㊂但是由于现阶段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确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周围神经病变种类较多,一种发病机制很难囊括所有病变类型[4]㊂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越长,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越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也越大[5]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电生理异常出现的几率也逐渐随之有所增高,传导速度与波幅相比,波幅下降更为明显,感觉神经病变以及运动神经病变的损害尤为严重,而且经本次研究表明下肢比上肢要更为显著,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代谢出现障碍,导致细胞体中的合成蛋白同时也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远端轴突的营养不足,故而发生了轴索损伤的情况[6],而且神经越长,轴索受损的情况也越严重㊂在本次研究中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并非所有患者均在体征㊁症状以及电生理方面均存在异常,而且共80例患者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占比80%,其中尚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病㊁肘管综合症㊁腓总神经病变㊁腰椎神经根病变以及颈椎神经根病变和胫后神经病变等病变的患者,相对而言该疾病较为复杂,也增加了临床医师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难度[7]㊂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故而当患者出现一定的感觉异常之时,应当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而选择适当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对患者进行检查,则有助于对神经病变的证实,以及明确神经病变导致神经受累的程度以及范围,进而有助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具体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㊂参考文献1汪伟,张雪莲,邢小燕,等.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异常与临床评分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7):625 ~627.2贾玉凤,张萍.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7,24(3):145~147.3刘阳,吴艳,朱晓荣,等.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86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心理医生,2015,13:129~130.4阳柏凤,文延斌,李静,等.糖尿病合并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 31(12):1115~1117.5蔡慧敏,付志新,张宁,等.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84~286. 6张美英,熊艳,秦淑兰,等.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与电生理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56~57.7邰宏飞,潘华,张在强.糖尿病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0):1054~ 1056.C l i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D i a b e t i cP e r i p h e r a lN e u r o p a t h yZ h a n g N i n g,C a iH u i m i n(N e u r o 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R o o m,K a i f e n g 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K a i f e n g4750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d i a b e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M e t h o d s:100c a s e s o f d i a b e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 c o l l e c t e d i n a 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a n u a r y2019t o N o v e m b e r2019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n d t h e s e n s o r y n e r v e c o n d u c t i o n a n dm o t o r n e r v e c o n-d u c t i o nw e r em e a s u r e d.R e s u l t s:T h em o s t c o mm o n s y m p t o m s a n d s i g n s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 w e r e l i m b n u m b n e s s,a n d80o f100d i a b e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p a t i e n t sw e r e m u l t i p l e p e r i p h e r a ln e u r o p a t h y,a c-c o u n t i n g f o r80%.C o n c l u s i o n:S e n s o r y i m p a i r m e n t i s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d i a b e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s h e l p f u l t od i a g n o s e a n d t r e a t t h ed i s e a s e a s e a r l y a s p o s s i b l e,b u t n o t a l l p a t i e n t s h a v e 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s o c l i n i c i a n s n e e d t o a s k p a t i e n t s f o r r e l e v a n t e x a m i n a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 d i a b e t e s;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n e u r o 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y㊃968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检测。

结果:150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128例,异常率85.33%。

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DPN 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F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是糖尿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由DPN所致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高达8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DPN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非常重要。

资料与方法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男87例(58%),女63例(42%),年龄36~84岁,病程1~36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DPN采用国内常用标准。

检查方法:①仪器、环境、工作参数:采用Medtronic 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系统,电极采用皮肤表面电极,室温保持22~25℃,环境安静,被检者皮肤温度达30℃。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灵敏度5mv/Div,扫描速度5ms/Div,刺激时限0.1ms,刺激强度为超强刺激;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灵敏度20uv/Div,扫描速度1ms/Div,刺激强度为引出最大感觉电位不再增长为宜;F波测定:灵敏度5mv/Div,扫描速度5ms/Div,频率1Hz,时限0.2ms的方波脉冲进行超强刺激,引出20次F波。

②选择的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

MCV测定:正中神经刺激点为腕部和肘部,记录点为拇短展肌;尺神经刺激点为腕部和肘部,记录点为小指展肌;腓总神经刺激点为踝及腓骨小头,记录点为趾短伸肌;胫神经刺激点为踝及腘窝,记录点为拇展肌。

SCV测定:正中神经刺激点为指Ⅰ,记录点为腕部掌面皱褶线上方;尺神经刺激点为指Ⅴ,记录点为腕部掌面皱褶线内侧;腓肠神经刺激点为小腿后面,记录点为外踝下方稍后。

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电生理检查、诊断注意事项及治疗要点

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电生理检查、诊断注意事项及治疗要点

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电生理检查、诊断注意事项及治疗要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 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DPN 分型0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 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3],约50% 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

DSPN 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 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 的DSPN 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0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0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

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0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分析井晓荣,张莉红,雷革胜【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检查0引言糖尿病神经系统归并症很常见,又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多见.其发生率各家统计不一.有多家报导[1],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的初期及轻度神经损害的发觉率高达85%~95%.本篇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总异样率为88%,现按临床表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①感觉障碍:本组该类型68例以感觉性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或仅下肢麻木)、疼痛蚁行感.神经系统查体浅感觉消退和缺失少见,可显现必然程度的振动觉障碍等,大多双侧对称性散布,下肢多于上肢.电生理所见,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者82%,同时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体感诱发电位(SEP),下肢(SEPt)异样率(44%)明显高于上肢(SEPm)异样率(16%),未见单侧异样者.SEP的异样表现为主波暗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波幅降低,但波形分化良好,未见离散.②运动障碍:过去往往以为糖尿病患者运动障碍不如感觉障碍多见,最近几年临床发觉一些不对称近端肌肉萎缩的病例[2].本组有6例该类型患者,别离累及股四头股、臀肌、髂肌等四肢近端肌肉,大多为一侧性或非对称性,以麻痹伴有疼痛为特点.称为“糖尿病性肌萎缩”.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显现纤颤电位,正锐波,增大时限和波幅的MUP(轻收缩时的运动单元电位);运动障碍往往伴随必然程度的感觉障碍,5例SEPt主波暗藏期延长.③颅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多见,本组4例,均为非对称性眼外肌麻痹,做VEP(视觉诱发电位)各波消失.另外,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也可见VEP异样.④脑干功能受损:本组发觉7例神经性耳聋并单侧或双侧脑干功能异样,判定依据为:做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Ⅲ,Ⅴ波选择性延长或Ⅴ波不能引出,且波间期异样. 2讨论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机制,现多数人以为以下三点:一是糖尿病时,糖代谢紊乱,更多的葡萄糖由山梨醇旁路代谢,神经细胞内山梨醇聚集,引发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增高,细胞肿胀、变性,引发节段性髓鞘脱失性改变,从而阻碍神经传导,显现周围神经系统的改变;二是血糖升高,神经鞘蛋白糖基化,引发神经细胞变性;三是糖尿病的血管性病变(蛋白质糖基化作用)、营养不良等一起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起必然作用.由于以上一起作用,可致使粗大有髓纤维受损,呈现髓鞘或弥散性多灶和轴索性改变,能够有髓鞘纤维和无髓纤维的同时脱失,许旺细胞的改变.各型糖尿病糖代谢异样的一起特点是胰岛素缺乏,患者血糖升高程度与糖尿病的病情轻重紧密相关[3].结果显示,电生理所见与糖尿病类型不相关,与病情严峻程度有关,一样在高血糖被操纵的同时,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取得改善.电生理能够显示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多种转变,而且可能发觉亚临床病症,即发觉以下临床病例,SEP下肢阳性率高于上肢,临床和电生理结果高度一致.尤其未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常发生在其他神经生理功能改变之前,因此可看做最为灵敏的指标.总之:神经电生理检查关于糖尿病的发觉、诊断、疗效观看是有重要价值的指标.参考文献:[1]郭力军,齐百红,戴银花,李润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应用价值[J].现代康复,2000;4(2):270-271.[2]贺振银,韩晓芹,郭书英,母成贤.糖尿病伴发远端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1):41.[3]卢组能,王真真,王振涛,曾庆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单纤维肌电图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2(6):349-351.。

糖尿病性神经病100例电生理分析

糖尿病性神经病100例电生理分析

糖尿病性神经病100例电生理分析
刘罡;齐晓飞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15)002
【摘要】糖尿病性神经病发病率很高,文献报道有些临床上最无症状体征但神经电生理检查已有改变,在内蒙地区未见有关报道,我们通过对100例神经电生理分析,着重探讨周围神经病的阳性率,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对象和方法根据WHO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

病程为2个月~32年,5年之内53例,5年以上47例。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手脚麻木者73例;腿部经常抽筋者15例;肢体经常疼痛4例;无力5例;无症状者5例。

查体有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68例;深感觉障碍20例;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刘罡;齐晓飞
【作者单位】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92例电生理分析 [J], 任何茂;王芳;董绍琴
2.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J], 蔡慧敏;付志新;张宁;陈明月;陈江云
3.不同临床症状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检测指标分析 [J], 韩琦;沙鹏;王萍;胡霜;杨靓;王云甫
4.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J], 王海凤
5.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J], 俞德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田明琴
发表时间:2018-10-22T15:37:10.39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田明琴[导读] 目的研究同时总结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情况,分析其在糖尿病性神经病中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研究同时总结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情况,分析其在糖尿病性神经病中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资料200例施行分析,根据20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差异对其施行分组,A 组病人属于自发疼痛以及烧灼感,B组病人表现为肢体麻木以及感觉异常,C组病人表现为容易疲劳以及四肢无力,D组病人表现为行走不稳,检测四组病人的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肌电图、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以及皮肤交感反应情况。

结果四组病人中存在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病人80例,所占几率为4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病人60例,所占几率为30.0%,肌电图异常病人20例,所占几率为10.0%,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病人30例,所占几率为15.0%,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病人60例,所占几率为30.0%,其中A组病人中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病人,C组病人中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B组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D组病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

结论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性神经病早期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显著提升疾病诊断阳性率,不存在显著肌肉萎缩糖尿病病人肌电图能够不属于临床常规检测方式。

【关键词】糖尿病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测;疾病诊断
糖尿病性神经病作为临床糖尿病疾病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慢性并发症,文献资料显示,关于此病的临床发病率大概在50%到90%之间,此病采取神经生理学改变加以判断,能够提升疾病发病率到80%到100%[1]。

糖尿病性神经病能够对病人的系统任意部分造成累及,包含中枢神经以及周围神经,造成早期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和多样,同时病理改变严重性和临床症状产生于严重性一般不具有抑制性,所以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十分关键。

最近几年以来,存在部分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疾病监测手段评估的报道,但是仅仅局限在对病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临床症状多样化普遍忽视,造成早期评价具有片面性。

本文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资料200例施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资料200例施行分析(2016.1-2018.1),所选200例病人中男性80例,男性120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7岁,评价64.30±10.18岁,糖尿病疾病的平均病程时间为8.1±6.6年;所选200例病人全部属于2型糖尿病,排除合并其他因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根据20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差异对其施行分组,A组病人属于自发疼痛以及烧灼感,B组病人表现为肢体麻木以及感觉异常,C组病人表现为容易疲劳以及四肢无力,D组病人表现为行走不稳,四组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

四组病人的入选标准:全部符合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糖负荷之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四组病人全部接受临床以及电生理检查获得明确诊断属于并发神经病。

1.2方法
选取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调整室温在20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表面电极开展神经传导测定,其中包含尺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腓肠神经、正中神经以及尺神经感觉神经。

测定电生理参数包含运动神经诱发电位远端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2]。

1.3评价标准
检测四组病人的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肌电图、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以及皮肤交感反应情况,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3]。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所得的各项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施行数据处理。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期间,t 值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卡方采取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P 值加以判定,其标准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果所得P 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病人20例,B组病人60例,C组病人60例,D组病人60例,四组病人中存在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病人80例,所占几率为4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病人60例,所占几率为30.0%,肌电图异常病人20例,所占几率为10.0%,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病人30例,所占几率为15.0%,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病人60例,所占几率为30.0%,其中A组病人中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病人,C 组病人中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B组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D组病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详见表1。

表1 四组病人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情况对比例(%)
3讨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非常的明确,现在普遍认为和糖尿病疾病代谢障碍和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和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因子、损伤、遗传、炎性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等相关因素相关[4]。

长时间慢性高血糖状态引发各类病理生理改变,引发神经系统受损或是由于继发血管病变引发神经损伤,此种损伤会累及病人的神经系统任意部分,引发糖尿病性神经病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并且多样,同时病变属于渐进并且隐匿过程,病理改变严重性和临床症状的产生和严重性不具有抑制性,所以对病情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可以避免或是缓解并发症的产生[5]。

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资料200例施行分析,根据20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差异对其施行分组,A组病人属于自发疼痛以及烧灼感,B组病人表现为肢体麻木以及感觉异常,C组病人表现为容易疲劳以及四肢无力,D组病人表现为行走不稳,检测四组病人的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肌电图、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以及皮肤交感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四组病人中存在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病人80例,所占几率为4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病人60例,所占几率为30.0%,肌电图异常病人20例,所占几率为10.0%,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病人30例,所占几率为15.0%,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病人60例,所占几率为30.0%,其中A组病人中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病人,C组病人中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B组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D组病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

综上所述,临床中依照不同临床症状为病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糖尿病性神经病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全面并且完整的评价糖尿病性神经病疾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培,安沂华,王晓东,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590—592.
[2] 文明利.皮肤交感反应在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2:54—55.
[3] 侯瑞芳,汤正义,宁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方法及其诊断效率.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70—272.
[4] 贾志荣,石听,黄一宁,等.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31—33.
[5] 胡蓓蕾,崔丽英,汤晓芙,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00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73—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