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常结合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皮肤交感反应、定量感觉检查等方法诊断。
皮肤活检,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神经微血管系统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方法尚有待完善。
本文对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几乎占47%~91%,大多数报道在60%左右。
DPN可与糖尿病同时发生,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是在糖尿病控制良好后出现,还可能是糖尿病前或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和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神经病[1],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重视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诊断和分类标准是在不断地修订。
然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尤为困难。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包括弥散性损伤(多发神经病)和局灶性损伤(单神经病),二者都会造成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缺失,并伴随重要功能的丧失。
其中多发神经病变是一种对称性的弥散性损伤,尤其是损伤长轴索上的感觉神经元[2]。
单神经病变常累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桡神经、第Ⅲ、Ⅳ、Ⅵ和Ⅶ颅神经以及胸、腰骶段神经根,临床表现为如腕管综合征,腹股沟韧带处的感觉异常性股痛,动眼神经麻痹,胸段神经根神经病、腰骶神经根神经病等。
从临床上DPN又可分为大纤维神经病变,小纤维神经病变及混合性周围神经病变。
①小纤维的神经病变症状:疼痛、感觉异常(呈手袜套样分布)、触诱发痛、麻木、发冷、紧箍感、多汗、少汗、面部潮红、眼干、嘴干、皮温改变、阳痿、体位性低血压、胃肠动力改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分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0 DSPN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的DSPN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代谢性周围神经病诊疗规范2023版
代谢性周围神经病诊疗规范2023版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1.neuropathy,DPN)发病率以周围神经检查判断为47%之多。
【临床表现】无论是1型、2型或继发性糖尿病均可造成神经损害。
多见于40岁以上,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者多见。
但症状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和治疗与否、血糖水平不一定正相关。
单根或多根周围神经损害呈非对称性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损害末梢神经病呈对称性表现。
详细分类见表23-10-6-1。
表23-10-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类分类疾病对称性I-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⑴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麻木型、疼痛型、麻木-疼痛型⑵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⑶急性或亚急性运动性多发性运动神经病2.自主神经病3.胰岛素性神经炎4.酮症酸中毒后多发性神经病5.糖尿病性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非对称性1.单或多根周围神经病正中、尺、腓神经等2.脑神经面、动眼、外展等神经3.神经根、丛神经病腰纸丛、胸和颈神经根疼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急性或慢性起病:急性起病者包括急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脑神经病和神经根病(急性腰神经根)、胰岛素性神经炎等。
慢性起病者包括慢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远端小纤维病、卡压综合征(腕管处多见)、糖尿病性近端神经病。
胰岛素性神经炎(insu1.inneuritis):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或饮食限制快速控制血糖后,其中少部分患者2~8周左右出现急起肢体严重疼痛,以下肢为明显。
可伴肢体无力、腱反射消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与鉴别诊断】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诊断应符合:①肯定有糖尿病;②四肢(至少双下肢)有持续疼痛和/或感觉障碍;③双拇趾或一拇趾振动觉明显减退或消失;④双踝反射消失;⑤主侧(利手侧)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低于同一年龄正常值的1个标准差。
此外,尚有人认为再加入尼龙细丝触觉减退等主观感觉障碍。
本病应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区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1. 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2. 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3. 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1. 患者食物要做到粗细搭配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吃水果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 1. 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1、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
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2、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
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五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痛性周围神经病自发性症状,持续烧灼、间歇电击或刀割样痛,令人不愉快的感觉:烧灼、抽搐、撕裂。
脊髓性肌萎缩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
3、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
• 1、糖尿病性食管缓和症
• 表现:吞咽困难、烧心感,念珠菌性食道 炎。
• 食管运动功能:收缩压下降、蠕动波减弱, 收缩速度变慢。
• X线钡餐:食管扩张、排空延迟。
• 2、糖尿病性胃轻瘫:餐后腹胀、易饱。
• 胃运动的检测:〔1〕胃排空测定:核素闪 烁照相、钡餐、超声波
•
〔2〕胃电图
•
〔3〕生理多导仪胃十二指
• 〔2〕三环类药物
• 〔3〕辣椒素
• 3、其他病症:感觉过敏〔异位疼痛〕--------------------------------腿上贴塑料薄片
•
下肢无力:氯硝安定
•
痛性痉挛:硫酸奎宁
• 作用机理:甲基维生素B12,易进入神经细 胞内,促进核酸、蛋白质、卵磷脂的合成, 刺激轴突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可防止 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增加神经 传导速度。
显。
• 可伴有: • 夏库氏〔Charcot)关节 • 下肢溃疡〔糖尿病足〕
• 糖尿病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 最常见:III :动眼神经
•
IV :滑车神经 →眼肌麻痹
•
VI :外展神经
• 其他:VII: 面神经→面神经麻痹、面瘫。
•
VIII :听神经→神经性耳聋、
•
I :嗅神经→嗅觉减退
•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 缺乏:不能消除因敲击轻重而带来的音叉 震动大小误差。
• 1、血管性缺血缺氧性学说 • 2、代谢障碍学说 • 3、血管活性因子合成异常 • 4、肉毒碱代谢异常 • 5、神经生长因子〔NGF)
• 根底研究显示 :多元醇旁路亢进,晚期糖 基化终产物形成增加以及甘油二酯介导的 蛋白激酶cβ的改变,均参与了糖尿病神经 病变的发病过程,作为上述代谢旁路核心 的氧化应激,那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 的根源所在,此外神经缺血也在糖尿病神 经病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糖尿病性神经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性神经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糖尿病性神经病症状,尤其是糖尿病性神经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性神经病有什么表现?得了糖尿病性神经病会怎样?以及糖尿病性神经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糖尿病性神经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糖尿病性神经病常见症状:低血糖性昏迷、感觉障碍、消瘦、高渗性昏迷*一、症状其临床表现除有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血糖升高及糖尿等症状外,神经系统可表现为:1、周围神经病变。
以多发性神经炎最多见,为两侧对称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表现。
颅神经受累者较为少见,可有一侧或两侧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视网膜炎及视神经萎缩等。
植物神经常可受累,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膀胱障碍、阳萎、体位性低血压、泌汗异常及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等改变。
肌电图呈神经原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脊髓损害症状。
可表现为类似慢性脊髓灰质炎的脊髓前角细胞损害,脊髓痨样(称假性脊髓痨)后根、后柱损害,及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相似的后索及侧索变性。
这些改变多认为系糖尿病性血管引起的持续性脊髓供血不足所致。
3、脑损害症状。
糖尿病时引起脑病的原因甚多,可因血糖过高,表现头痛、无力、体力和脑力易疲劳、兴奋、情绪不稳等症状,长期未经适当治疗可致记忆力减退、精神衰退,还可发生高渗性昏迷、酮中毒性昏迷及低血糖性昏迷。
此外也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并发脑血栓形成,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和痴呆。
4、肌肉损害。
可表现为骨盆带、肩胛带及四肢近端肌肉萎缩。
糖尿病伴有低血钾时可有低钾性麻痹。
*以上是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糖尿病性神经病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糖尿病性神经病常见并发症:脑血栓、脑梗死*一、并发病症本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
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并发脑血栓形成,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痴呆。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症状,糖尿病性神经病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糖尿病性神经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
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
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
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
有时有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
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
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临床表现麻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体征方面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震动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减弱或消失,尤以深感觉减退为明显。
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典型症状。
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
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
“其受损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损。
”糖尿病神经病引起的脚麻有几个特点:1.从远端开始;2.有对称性;3.逐渐向上发展;4.除了麻,还会有袜套样感觉、踩棉花感、蚁走感等。
由于感觉麻木,病人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硌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
因此,没有诱因却出现脚麻的患者要注意检查血糖水平。
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
已出现神经病变的要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天天检查双脚是否有破损,尽早处理脚部干裂、鸡眼、霉菌感染等问题。
腹胀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多发生在病史在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
DPN可导致患者的足部疼痛、麻木和感觉丧失,有时甚至导致感染和截肢。
因此,及时和有效地诊断和治疗DPN是非常重要的。
DPN经常被分为非对称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ASPN)、对称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和自主神经异常(ANA)三种类型。
ASPN是DPN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早期症状中长时间出现麻木和疼痛。
DSPN则是DPN进展的一种形式,通常从双侧足底开始,逐渐扩展到是在腿、手臂和躯干的节段。
ANA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并可能导致胃肠道、性功能、心率及心律的问题。
目前,诊断DPN的常见方法之一是神经电生理检查(neurophysiological testing)。
它通过检测体内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即神经和肌肉的功能情况)来确定DPN是否存在,这对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同时,调查病史(medical history)、身体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和神经系统检查(neurological examination)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DSPN 而言,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温度测试、冷热测试、振动测试、触觉测试、感觉阈值测试或脚底压力测试,以确定病情的程度。
治疗DPN的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防止永久的神经伤害。
治疗DPN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自然疗法和手术治疗。
自然疗法包括减轻症状的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按摩、热敷和冷敷等,以鼓励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疼痛。
足部按摩可能有助于改善足部感觉和提高脚部的灵活性。
热敷和冷敷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疼痛来缓解DPN的症状。
运动疗法是另一种缓解DPN症状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提高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DPN的症状。
多发性神经病
1
神经内科
一 概念
多发性神经病( polyneuropathy)以往称 为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 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或) 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
神经内科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肢周围神经的轴突变性、神经元病及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都可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引起多发性神经病的原因很多, 其共同特点是这些病因都是全身性的。常见病因有: 1、 各类毒物中毒 例如: ① 药物:如呋喃类、异烟肼、磺胺类、氯霉素、 链霉素、两性霉素、乙胺丁醇、痢特灵、甲硝唑、苯 妥英钠、长春新碱、顺铂、肼苯达嗪、戒酒硫、保泰 松、他巴唑和丙咪嗪等,长期服用异烟肼可干扰维生 素B6的代谢而致多发性神经病;
15
神经内科
多发性神经病
完 毕
16
5
神经内科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自身免疫性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过敏性神经病 (血清注射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病)等,以及各种结缔组织 病并发的多发性神经病,多为血管炎性;炎症性病变如白 喉性、麻风性及莱姆病(Lyme disease)引起的多发性 神经病。 5、 遗传性 如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hereditary motor sensory neuropathy,HM-SN)、遗传性共济 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Refsum病)、遗传性自主神经障 碍(hereditary dysautomonia)等。 6、 其他 如淋巴瘤、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癌性 远端轴突病、癌性感觉神经元病,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麻风和POEMS综合征。
9
神经内科
五 诊断及病因诊断
1、 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如 肢体对称性末梢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和(或)自主神经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亚 临床型病例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轴突与节段性脱 髓鞘变性很有帮助,纯感觉或纯运动性的轴突性 多发性神经病提示为神经元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
它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DSPN)和自主神经病最为常见。
早期识别和治疗DP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
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以内,但具体控制程度应个体化。
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目前有多种药物在临床上用于DPN的治疗,包括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药物(如α一硫辛酸),改善代谢紊乱类药物(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以及各种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
但是,临床研究显示当DPN发生后,目前尚无药物能够逆转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3、神经营养修复药物
临床可选择多种B族维生素类(如硫胺素和甲钴胺等)作为针对神经营养修复的辅助治疗药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1.血糖相关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常规进 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测定,明确患者有无糖尿病。
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化验检 查进行鉴别,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筛查、 免疫指标、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叶酸和维 生素B12检测等,必要时可进行毒物筛查、腰椎穿刺 脑脊液检查等。
早期识别和治疗DP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为DPN的常见主诉。临 床医生应详细追问感觉异常的性质、分布范围和发 生发展的规律,同时明确感觉障碍是否符合周围神 经分布以及肢体疼痛是否符合神经痛的特点。应注 意询问是否有排汗异常、腹泻、便秘、性功能障碍 等症状,从而了解有无自主神经受累。糖尿病患者 出现肢体肌肉无力和萎缩通常相对较晚。
(五)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积极控制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 免吸烟和过度饮酒。早期发现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 耐量异常的患者,并进行积极干预。
谢谢!
对于神经根或丛病变者,可选择影像学检查排除脊 柱与椎管内病变和盆腔内占位性病变。
皮肤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在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神经活 体组织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其他疾病,并非诊断DPN 的常规手段,仅在病因诊断困难的情况下根据病情 选择。
不同的自主神经功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如测定卧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确认周围神经病变,并辅助判 断其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发现其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当 病史和体检已经能够明确周围神经病变及其类型时, 神经电生理检查并非必需。
1.神经传导测定:神经传导测定在DPN的诊断中具 有重要作用。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应至少包括 上、下肢各2条神经。
病案讨论2
病例介绍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 力均正常。视力视野粗测正常。双眼球活动自如,瞳孔等 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闭合有力,双侧额纹对称, 双侧鼻唇沟对称,无面部感觉障碍,听力粗测正常,咽反 射存在,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 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四肢末梢痛觉减退,双足震 动觉、关节位置觉减退,双足底皮肤干燥、菲薄。双上肢 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减退,双下肢跟腱反射 、膝腱反射均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颈无抵抗,Kernig 征和Brudz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7.2%。尿常规:尿糖2+, 蛋白1+。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分类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 糖尿病多发性脑梗死
糖尿病性脊髓病
脊前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性肌萎缩 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性脑神经病 糖尿病性脊神经病 感觉运动神经病
自主神经病
低血糖性意识障碍 瞳孔异常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
瘫痪
瘫痪:个体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
临床检查
瘫痪分布 肌张力 浅反射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皮肤营养障碍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 治疗 实用总结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治疗实用总结—:DPN定义:在排除其他原因情况下,糖尿病者出现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10-15%新诊断者伴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2型糖尿病程10年以上50%出现明显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50%为无症状者/56%伴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二:DPN发病机制:糖尿病代谢障碍有关,包括神经缺氧和缺血、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B活性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免疫因素等。
三:分型与临床表现:据受累部位分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单神经病(包括多发单神经病)、神经根神经丛病、自主神经病(DAN),以DSPN、DAN为最常见。
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最常见类型,为双侧远端对称性肢体疼痛(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及痛觉过敏(穿鞋袜等接触皮肤时触发);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麻木、瘙痒、蚁爬感)(疼痛及感觉障碍符合周围神经分布特点);早期即可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踝反射为著,早期大部分运动受累较轻(晚期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2:单神经病变或多发单神经病变:累及单顿神经或周围神经(脊神经),可急性起病,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减退、肌肉无力,神经走行易受嵌压部位(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处)更易受累。
单发颅神经损伤以上睑下垂(动眼神经)最常见,其他包括眼球固定(外展神经)及视物成双、面瘫(面神经)及吞咽困难、面部疼痛(三叉神经)及听力障碍(听神经)等。
单发周围神经损伤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股神经和腓总神经多见。
多发性单神经病变指多条周围神经先后受累,症状体征通常不对称多条单神经分布。
3:神经根神经丛病变:少见,也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常见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腰2、3、4神经根常见),首先出现下肢近端为主剧烈疼痛,继而出现近端肌无力/肌萎缩,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常自限病程半年到1年缓解。
4:自主神经病变(DAN):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体温调节及泌汗异常、低血糖无法感知、瞳孔功能异常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有不同三、几种方法可治糖尿病性神经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1、血糖及糖耐量测定。
2、其他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肾功、血沉常规检查;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电泳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
3、血清重金属(铅、汞、砷、铊等)浓度检测。
4、尿液检查包括尿糖、尿常规、本-周蛋白、尿卟啉以及尿内重金属排泄量。
5、脑脊液检查。
6、肌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7、必要时组织活检(包括皮肤、腓肠神经、肌肉和肾脏),与其他感觉性周围神经病进行鉴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有不同1、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见于糖尿病初期或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主诉双下肢极不舒服,麻木,过电感,蚁走感,烧灼感,酸胀痛等。
2、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呈对称性,常伴有蚁走感,针刺样疼痛,踏棉垫感觉,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加重,病人难以入睡。
3、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发病突然而剧烈性疼痛,常发生在下肢远端,疼痛呈刺痛,钻凿痛,夜间为甚,病人多伴恐惧感。
有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初期出现神经症状,被称为”胰岛素性神经病变”。
4、糖尿病足:发生溃疡前常有较久的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患。
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60例临床分析
衡针灸治 糖尿病 ; 多发性 神经病 【 中图分类号】 R571R253 【 .; . 文献标 识码】 A 【 8 4 文章编 号】 17 ~ 8620)3 04 — 2 62 27(070 — 13 0
l 资料 与方 法
2 1 治疗组 .
平衡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 : 针刺 平衡 穴位 , 头
痛穴 、 痛穴 、 麻 穴 、 痛穴 。头痛 穴 位 于足 大趾 和 二 趾 肩 指 咽 间, 斜刺 进针 l . 寸 , —15 要求 酸胀 针感 , 针刺后 不 留针 ; 肩痛 穴位于胫腓骨 间小腿 中上 13交点处 , / 直刺 进 针 l 2寸 , 一 针 感为 自针刺点至 足背 面放 射性 酸麻感 ; 指麻穴位 于手第五 掌 骨中点处 , 直刺 进针 l 一2寸 , 求酸胀 针 感 ; 要 咽痛 穴位 于手 第二掌骨 中点处 , 直刺进针 l 一2寸 , 要求 酸胀针感 。取穴原 则均为 同侧取穴 , 次/ ,0d为一疗 程。 1 d 1
维普资讯
白求 恩军 医学院学报 (or lf el e ia ei l oee 2O 年 鱼 箜 鲞箜 翅 J n t n l r M da Clg O7 旦 u aoB ] M i y c l ) a t
・
・
13 ・ 4
论 著 ・
.
Bi, it, go ee l lpt , ei 102 , hn ei mlarr ingnr o i Bi, j, g i  ̄ at ̄ d j g 006 C / , a
【lt cJ b cv T f gt e bl c uuc rT a et ptn wtd btpl eri M t d 6 s As at br O j te o b r h e co ane cpnte r t n∞ aet i e e onut. e os 0 a 8 f ei o  ̄ e e f tf a a u em i s h ie y is h c eo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发病机理
(2)前列腺素(PG) 前列环素(PGI2 )功能:来自制血小板及其他血细胞凝聚。
血栓素(TXA2 )功能: 促使血小板聚集、 血管收缩。
糖尿病时血管内皮细胞中花生四烯酸生成前
列环素减少,血小板合成血栓素增加,微血
管收缩,血小板凝聚,神经组织缺血。
临床表现
取决于两种病理改变不同形式和不同 程度的结合。
尿病患者有神经病变占90%,其中周围 神经病变占85%,植物神经病变占56%。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35例神经病变患者中: 周围神经病变占94.1% 植物神经病变占62.2% 脑部病变 占4.4% 脊髓病变 占1.5%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 与病程相关:
病程长者,发病率高
832例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时, 神经病变占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优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的诊治
概述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常与 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存,称之 为“三联病症”。
其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 变、及中枢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1、对称性 A .远端,主要是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如双足 疼痛、感觉异常或过敏) a.以大纤维受累为主 b.混合型 c. 以小纤维受累为主 B. 自主神经病变(直立性低血压、腹泻、便秘、 月经失调、阳萎、汗液分泌失调) C. 慢性进展性、以运动受损为主的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2、非对称性 A . 急性或亚急性近端为主的运动神经病 B. 单颅神经病:一侧或双侧展神经、动眼
神经麻痹等 C. 躯体神经病:腰骶神经丛、股神经、尺
神经等 D. 肢体嵌压性周围神经病:腕管综合症等
(引自汤晓芙和卢祖能,199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课件
自我监测与记录
指导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记录病情变化 和不适症状。
定期复查
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 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机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阐明 。
新型治疗靶点被发现,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四肢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四肢麻木、疼痛 、蚁走感等症状。
肌肉无力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可能出现排汗异常、体位性低 血压、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 、肌电图异常等症状。
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PPT 课件
目录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概述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预防与护理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指糖尿病患 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疼 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重 要辅助治疗手段,包括:控制血糖、 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 惯等。
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缓解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的关键,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的 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神经营养因子学说
▪ 研究表明: DM患者或动物的由靶组织 至神经元胞体的神经生长因子(NGF) 的逆向轴突传递减弱。
▪ DM患者皮肤中NGF的表达水平下降与 小纤维感觉性神经病的早期症状相关。
十一、神经系统检查(Neurologic Examination)
Gastroparesis Neuropathic diarrhea
Impotence Retrograde ejaculation
7、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 (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DSP)
▪ 是DP最常见的形式。 ▪ 主要侵犯四肢远端感觉和自主神经纤维。 ▪ 可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甚至到胸、腹部。 ▪ 粗、细感觉纤维均受累,早期以细的为主。
Small-Fiber Sensory Large-Fiber Sensory
Autonomic
Burning pain Cutaneous hyperesthesia Paresthesias Lancinating pain Loss of pain and temperature sensation Loss of visceral pain Foot ulceration
9、单神经病(Mononeuropathy)
颅神经型
❖受累的频率: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 ❖可突然发病,病前额或眼眶周围疼痛。 ❖随着血糖的正常,症状多在3个月内改善。
脊神经型
❖ 胸、腹神经病
o 常见于老年人。
o 胸、腹部疼痛伴皮节型感觉减退。
o 因腹壁肌力的减弱,可形成疝。
o 常易误诊为心血管病或腹部疾病。
嵌压性神经病 ❖
( entrapment or compression neuropathy)
o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跗骨综合
征(胫后神经)及肘管综合征(尺神 经)
十、病理生理
1、代谢学说
葡萄糖 醛糖还原酶 山梨醇
神经传 导速度
Na+-K+
ATP酶
肌醇 牛磺酸
2、神经内膜缺血学‘ 说
▪ 动物实验:神经血流量下降,扩张血管 的药物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改善作用。
8、近端运动性神经病
(Proximal Motor Neuropathy ,PMN)
▪ 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 diabetic amyotrophy )
▪ 50~60岁的男性 II 型糖尿病 ▪ 开始为对称或不对称性大腿深部刺痛,
继而大腿近端肌肉萎缩、无力。
▪ 常伴体重下降或血糖控制查。
▪ 随着血糖的控制,症状改善。
(腱反射减弱是粗的感觉纤维受损的表现。)
十二、辅助检查
(Ancillary Tests )
电生理检查
优点:可重复性、无创伤性。 缺点: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
定量感觉测定(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
Computer-assisted sensory evaluation (CASE) IV device 优点:敏感性明显提高。 缺点:与患者的注意力及主动参与性有关。
谢谢了解!
2004年9月24日
第29页
感觉检查:
❖ 感觉障碍的性质 ✓ 细纤维感觉神经元
(针刺痛觉、温度觉)
✓粗纤维感觉神经元
( 128~165Hz的振动觉 和位置觉)
❖感觉障碍的类型
套 式 —— polyneuropathy
皮 节式 干式
Entrapment or compression neuropathy
腱反射检查:
下肢腱反射减弱早于上肢,尤其是踝反射。
神经皮肤活检(skin-punch biopsy)
取3~4mm皮肤作免疫组化观察真皮内
❖ 整个神经纤维的密度
—— PGP9.5
❖ 细纤维感觉神经元的密度 —— 选择性表达的
不足点:缺乏大样本。
P物质及降钙相关肽
十三、目前的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 维持正常血糖水平,HbA1C <7.5%
对症治疗(止痛治疗) 抗癫痫药物(carbamazepine and gabapentin ) 非甾体类药物(ibuprofen and sulindac) 三环类抗忧郁药物(amitriptyline, and imipramine ) 局部止痛药物(Capsaicin 0.075% QID)
▪ 神经越长、受累越早。 ▪ 运动障碍轻,而且仅局限于肢体
的远端。 主、客观不一致。
▪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各种心血管异常、
直立性低血压、大小便异常、足底溃疡 )。
DSP亚型——急性疼痛性神经病
(Acute painful neuropathy,APN)
▪ 两大腿疼痛,以夜间明显。 ▪ 感觉过敏,如对被单或衣服。 ▪ NS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温度觉下降。 ▪ 病前体重下降或血糖控制差。 ▪ 随着血糖的控制,症状改善。
Loss of vibration sensation Loss of proprioception Loss of reflexes
Slowe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Heart rate abnormal Postural hypotension Abnormal swe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