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电缆隧道及电缆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电线路工程电缆线路工程电缆沟、电缆隧道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内容为电缆隧道及电缆沟,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垫层均为100厚C10混凝土,其余采用C30S6混凝土;钢筋为HPB235及HRB335钢筋;钢材为Q235-A.F;焊条为4301。
电缆隧道长为53.9m,净宽最宽处为1700mm,壁厚300mm,底板厚度为400mm,顶板厚度为300mm,底板底面标高最深处为-5.58m。
电缆沟长为64.45m,净宽为1200mm,壁厚200mm,底板厚度为300mm,底板底面标高为-1.00m。顶板为预制钢盖板,其中GB-1共127块,GB-2共1块,GB-3共4块。
按照三冶分工,本工程的土方工程(挖方、回填及人工地基)全部由三冶道桥公司施工。
2 现场条件
2.1 建设单位已提供电源和水源的接点位置,施工前可就近接引。
2.2 目前,没有收到电缆隧道和电缆沟的正式施工图,辊道基础下侧的一段电缆隧道又急于施工,所以请监理单位组织各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以免造成施工错误和遗漏。
2.3 在电缆隧道施工区域的上方,正在进行钢结构件的安装,给施工安全将造成一定的隐患。
3 施工措施和方法
3.1 总体施工方案
3.1.1 本工程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混凝土来自现场设置的混凝土搅拌站。
3.1.2 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
3.1.3 电缆隧道顶板支撑采用大柴杆和木方。
3.1.4 电缆隧道施工时沿竖直方向设一道水平施工缝,即电缆隧道施工时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到顶板以下350mm处,第二次施工顶板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留一凹槽作为止水带,防止地下水渗入电缆隧道内,施工缝示意图见图3.1.4。
3.2 测量控制与管理
3.2.1 平面控制
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建筑物间的相互尺寸作平面控制线,进行平面定位。
3.2.2 高程控制
利用厂房基础施工时三冶已设定的水准基准点确定电缆隧道的±0.000高程水准点。
3.2.3 测量管理
3.2.3.1 认真贯彻执行《工程测量规范》和有关标准。
3.2.3.2 认真执行国务院发布《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建立定期和特定的复测、检查及校核制度。
3.2.3.3 施工测量应加强自检。
3.2.3.4 施工前,应对原有电缆隧道及电缆沟的标高和平面位
置进行复测,当与图纸尺寸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3.2.3.5 电缆隧道及电缆沟施工完后,立即将行线、列线和中心线引测到混凝土顶面,标高投测到侧壁上,做到点有名,线有号,标高、标志有数量。
3.3 模板工程
3.3.1 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局部不符合模数处采用木板或钢板。模板表面要清除残渣、修理平整、刷好隔离剂。
3.3.2 支模前,应在垫层上放出墙的中心线和边线并核对标高找平。
3.3.3 墙体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支模工艺,φ48×3.5钢管和对拉片体系。
3.3.4 墙体支模时,对拉片间距为300×600mm,横楞每600mm高设一道。模板形成以后,拉通线找齐,并挂线坠检测模板垂直度,模板表面按要求检查表面清洁情况及脱模剂涂刷是否符合要求。
3.3.5 墙体模板采用φ10钢筋配花篮螺栓紧固找正,间距
3m。墙体模板不能与脚手架相连,见图3.3.5。
3.3.6 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
3.3.7 墙体每段混凝土施工后,接茬处模板不准拆除,必须在上一段混凝土浇筑后才能拆模,以防混凝土表面不平。
3.3.8 模板吊模处采用φ20,间距1.2米左右。
3.3.9 电缆隧道顶板支撑采用大柴杆和木方,顶板支撑见图3.3.9。
3.3.10 由于电缆隧道西侧是桩基,现场作业面狭窄,电缆隧道西墙外模无法支设,故在西侧打混凝土填充,然后利用填充作为西墙外模,在两墙模板之间设置水平对顶支撑,竖向及水平间
距均为0.6m,每3.0m设一道剪刀撑;在东墙模板外侧设斜撑,
间距0.6m。
3.3.11 所有穿过防水混凝土的对拉片、支模铁腿均需焊-100×100×3止水钢板。
3.3.12 穿墙钢套管施工时应焊止水环,当钢套管成组设置时,
应将一排的钢套管按要求设置一块止水环,见图3.3.12。
3.3.13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3.3.14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允许偏差为: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mm;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mm;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mm,尺寸为+10~0。
3.3.15 埋件施工时,应在墙体内设钢筋对顶将其固定,保证位置准确、埋件表面与混凝土表面一平。
3.3.16 模板拆除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有关规定。
3.3.16.1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3.16.2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结构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3.3.16.3 顶板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
3.4 钢筋工程
3.4.1 钢筋应有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分批检验。两证齐全,合格后方可使用于本工程。
3.4.2 钢筋工程施工采取机械成型,手工绑扎。钢筋加工时形
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损伤。
3.4.3 钢筋加工成型后,必须按规格、型号分别堆放好,并写好标牌,以免混淆。
3.4.4 钢筋绑扎要注意各部位绑扣形式,穿筋层次和各部位受力钢筋位置,已绑扎成型钢筋必须由钢筋工统一管理,在混凝土浇灌前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形式的破坏。
3.4.5 双向受力钢筋,必须用铁丝全部绑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
3.4.6 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3.4.7 钢筋锚固长度:Ⅰ级钢筋为32d;Ⅱ级钢筋为38d(d 为钢筋直径)。
3.4.8 所有钢筋采用绑扎接头,Ⅰ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为38d,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为45d。
3.4.9 防水套管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固钢筋。
3.4.10 捣制平台的负弯矩钢筋应在混凝土浇灌前垫好φ12钢筋支架,防止在混凝土浇灌中被踩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