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5.秋天的怀念(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

5.秋天的怀念(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

5.秋天的怀念积累与运用——词语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又是秋天。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______,白色的花_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______,秋风中正开得______。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A.淡雅高洁泼泼洒洒烂漫B.淡雅高傲泼泼洒洒浪漫C.儒雅高洁潇潇洒洒烂漫D.儒雅高傲潇潇洒洒浪漫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的意思是()A.时间B.程度C.种庄稼的地方D.样子积累与运用——句子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某夜微风细雨之后,我们会发现,迎接我们的不仅有温暖和煦的晨曦,还有蓄满青色的山野。

仿佛一场甘霖的灌溉,就催生出了期待已久的春天。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看到这些草木呼朋引伴,冬眠一季的心好像也随之跳动了起来,葱茏了起来,欢喜了起来。

在这个群山朗润的好雨时节,我们开始盼望着,,,,像灌溉植物一样去灌溉生活和生命。

①盼望着一个满园芳菲的花季②盼望着在阳光雨水中与天地交汇③盼望着一场青青于野的春行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积累与运用——语言表达与应用5.语文之趣,更在生活,是人的创造和想象赋予了文字符号丰富的意蕴。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6.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_________,_________;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C.烂漫(màn)创伤(chuàng)暴怒(bào)
D.仿膳(shàn)恢复(huī)豌豆(wǎ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单选题1.(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___憎恨(zènɡ)___ 沉寂(jì)B.侍弄(shì)___ 捶打(chuí)___ 絮叨(xù)C.淡雅(yǎ)___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D.仿膳(shàn) 憔悴(jiáo)___ 恢复(huī)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淡雅(yǎ)烂漫(màn)瘫痪(huàn)B.侍(sì)弄絮(xù)叨翻来覆(fù)去C.砸(zá)碎捶(chuí)打整宿(sù)D.憔(jiāo)悴仿膳(shàn)诀(jué)别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往外了。

B.双腿瘫痪后,我的啤气变得暴怒无常。

C.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D.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到。

B.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试卷发下来了,我竟然得了满分,这真让人喜出望外....。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成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北京宽阔的马路上,。

要是没有这些小色块的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有由各种树木组成的行道树③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④每到秋天,落叶飘摇而下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③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⑤①②④③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一场太阳雨①我十几岁人生中最神奇而又愉悦的时刻,是从中考考场出来的时候。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 (含答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 (含答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淡雅(yǎ) 烂漫(màn) 瘫痪(huàn)B. 侍弄(sì) 絮叨(xù) 翻来覆去(fù)C. 砸碎(zá) 捶打(chuí) 整宿(sù)D. 憔悴(jiāo) 仿膳(shàn) 诀别(jué)2. 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侍弄沉寂瘫痪翻来复去B. 豌豆仿膳昏迷喜出忘外C. 诀别憔悴淡雅絮絮叨叨D. 整宿垂打央求泼泼洒洒3.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让地球母亲变得暴怒无常:河水泛滥、大海怒吼、群山崩塌、冰川融化……环境已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B. 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我在书包里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

C. 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D. 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着,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合欢树》等。

B.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的“我”是在又一个秋天,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的意义。

C. 中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代称,如“鸿雁”代指书信,“丝竹”代指音乐。

D.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5. 请阅读关于“北海公园菊花展”的文段,完成题目。

以[甲]菊颂盛世[甲]为主题的北京第40届菊花展于2023年9月25日在北海公园开幕。

今年园艺师利用短日照技术对菊花进行栽培处理,使菊花在国庆期间提前绽放,并同时举办栽培技艺培训[乙]菊花文化宣讲等活动。

走进主展区北海阐福寺,人们霎时被眼前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

5秋天的怀念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瘫痪.(huàn)捶.打(chuí)仿膳.(shàn)暴.怒无常(bào)B.沉寂.(jì) 整宿.(xiǔ)鲜血.(xuè) 絮.絮叨叨(xù)C.豌.豆(wǎn)憔悴.(suì) 央.求(yāng)翻来覆.去(fù)D.淡雅.(yǎ)烂漫.(màn) 安慰.(wèi) 泼.泼洒洒(pō)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侍弄飘落墙壁决别敏感艰难改为(2)热烈灰复砸碎高洁昏迷深沉改为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抚摸着我,好似在我耳畔絮絮叨叨....地说着话。

B.就在人们快将它淡忘的时候,它却突然到来了,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好一场吉祥的大雪。

C.自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后,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D.李明在课堂上翻来覆去....、精神恍惚,老师讲的知识一点儿也没有听进去。

4.阅读语段,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无法在成功..的痛楚耿耿于怀。

②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的喜悦中徜徉,却对失败辉煌与美丽灿烂..与凄凉。

③秋天的人生本是褪色的季节,心里保持着原味的东西又..,却看见残景能有多少呢?④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是自强、淡泊和宽容。

A.第①句中加点的“成功”和“失败”是反义词。

B.第②句中加点的“残景”和“灿烂”都是形容词。

C.第③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保持”改为“保护”。

D.加线的“徜徉”“美丽”“体味”都是动词。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 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答案

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瘫.痪(tān) 捶.打(chuí) 患.病(huàn)B.整宿.(sù) 憔悴.(cuì) 央.求(yānɡ)C.侍弄.(lònɡ) 诀.别(jué) 仿膳.(shàn)D.絮.叨(xù) 鲜血.(xuè) 烂.漫(nàn)(解析:B.“宿”应读作“xiǔ”;C.“弄”应读作“nònɡ”;D.“烂”应读作“là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做出这种行为不足为奇。

C.他经常暴怒无常....D.正月初一,北京市民俗文化展演为全国人民献上了一场惟妙惟肖的新春文化盛宴。

....(解析: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不能修饰“文化盛宴”。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解析:A.将“喊着”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C.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

B.通过读《秋天的怀念》,使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 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是由两位北京大学的年轻教授写成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 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 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碎shì()弄bào()怒tān huàn( ) chuí()打沉jì()淡yǎ() 翻来fù()去【答案】砸侍暴瘫痪捶寂雅覆【解析】区别同音字、形似字:侍-恃覆-复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________(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答案】(1)憔悴 (2)诀别 (3)烂漫 (4)央求【解析】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答案】B【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七上语文《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上语文《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含答案)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侍弄()(2)沉寂()(3)诀别()(4)yāng()求(5)tān()痪(6)淡y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场大雨过后,小河像暴怒的狮子,向前倾泻而去。

B.明天妈妈就要与我们诀别,到广东出差去了。

C.我深更半夜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想着这次的考试成绩,心里真不是滋味。

D.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他喜出望外,飞快地跑出了教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县社保局精心组织走访慰问等各项活动,有效增加社保服务水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C.春晚戏曲节目中,经典京剧、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和歌曲等剧种精彩纷呈。

D.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4.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七(5)班举行“微笑面对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只要你怀有梦想,努力坚持,就会迎来成功之时。

班级准备将下面这幅宣传标语挂在教室后面。

这幅字的字体是_______________(草书、行书、楷书),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微笑面对生活”演讲比赛结束后,主持人以对联的形式做了总结性发言,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苦难磨炼意志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题。

5.作者在文中写道“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结合全文,概括母亲生活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雁阵砸碎爆怒无常B.憔悴央求漂落喜出望外C.昏迷深沉整宿絮絮叨叨D.可恨决别侍弄泼泼洒洒2.选词填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雅致清淡),白色的花(高洁洁净高贵),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沉稳深奥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是本义的一项是( )A.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D.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4.判断下列语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5.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6.“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是(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7.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 (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 (5)

秋天的怀念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2 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尴尬(gān gÀ)匿笑(nì)感慨(kÀi)黑痣(zhì)B.绰号(chuò)搓捻(niǍn)屏息(bǐng)欹斜(jī)C.威慑(shè)仿膳(shÀn)粼粼(lín)分歧(qí)D.开拓(tuò)停滞(zhì)半晌(shǍng)怦怦(pīng)2.下下面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美元贬值势.如.破.竹.,使遭受次贷危机打击的亚洲股市雪上加霜,难以再现复苏迹象。

B、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沙漠中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C、作文课上,小明对原先的作文作了修改,由于不明要领,反把作文改得不.伦.不.类.。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做到心.无.旁.骛.,便是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C、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也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

D、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

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

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

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

实验结束了。

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 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碎shì()弄bào()怒tān huàn() chuí()打沉jì()淡yǎ() 翻来fù()去【答案】砸侍暴瘫痪捶寂雅覆【解析】区别同音字、形似字:侍-恃覆-复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________(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答案】(1)憔悴(2)诀别(3)烂漫(4)央求【解析】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答案】B【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秋天的怀念》同步测试习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同步测试习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测试习题一、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瘫痪..( ) 絮絮 dāo dāo ( ) 侍.弄( ) ..()憔悴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砸粹捶打央求仿膳B.整宿暴怒沉寂决别C.敏感央求高洁喜出望外D.烂漫雁阵墙壁翻来复去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B.诀别:告别。

C.烂漫:颜色鲜丽。

D.泼泼洒洒:水散洒的样子。

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

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A.黄色紫红色白色高兴B.黄色白色紫红色烂漫C.白色紫红色黄色高兴D.白色黄色紫红色烂漫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1.为什么“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2.“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分别是什么?3.文章第一、三两段反复写到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为什么?4.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刻意写北海的菊花?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那么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包含着什么意思呢?(二)课外阅读种春风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

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

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 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 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12 我骑车赶往单位。 风直往衣服里钻, 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 今天又 这么早来接露水啊! ”我好奇地循声望去, 一片树丛中, 蹲着 一个人,竟是母亲! 13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14“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 真的能入药吗?” 15“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 不管它有没 有用,总要试试。 药方所需露水不多, 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 16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 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 容量为 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 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17 母亲捶打着腰, 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我站在风中, 看 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 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 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3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2)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碎
shì( )弄
bà o( )怒
t ā n hu à n( ) chu í( )打 沉 j ì( )
淡 yǎ( )
翻来 f ù( )去
【答案】砸 侍 暴 瘫痪 捶 寂 雅 覆
【解析】区别同音字、形似字:侍 -恃 覆 -复
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细节描写入手; ( 4 )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三、拓展阅读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 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 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 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 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 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 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 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 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 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 “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 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 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 之外坐车赶来了。 打开门, 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 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 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 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 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 的病却很奇怪, 药吃了一周, 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 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 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 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 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 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 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 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 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 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 头。原来那些天, 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 是在帮我找药方。
(1) 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 ________(形
容人瘦弱, 面色不好看 ),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
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 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 ________(指无会期
的离别;死别 ),是什么心情?
(3) 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 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8.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案】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 常向母亲发脾气。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理解词语。 9.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 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 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案】 (1) 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 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 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 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 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人 物周围的环境, 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 气质、个性等。 四、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 发自己的感情。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六、酝 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10 .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是富有,你总是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我身旁。亲爱的妈妈,
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
(3) 示例: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
感想:母
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很少有子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情即可。
二、课内阅读
落。
C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 看看吧。” D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 【答案】 B 【解析】 A 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C 项将第二个 逗号改为冒号; D 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 20 世纪中 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 50 本经典著作。 B .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 动。 C .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大约有 2000 字左右,被收录在 高二语文教材中。 D .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 的。 【答案】 B 【解析】 A 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 50 本经典著 作”;C 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 项句式杂糅, 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 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 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 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 解。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 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 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1 .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 含义? 【答案】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 “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理解词句含义, 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 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2 .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 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案】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 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 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 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从正面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 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 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 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 .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 命的气息。 C .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 .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答案】 B 【解析】提取句子的主干: 史铁生发现气息。 据此适当补充, 以使句子表意完整。 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 体会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2)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 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 看看吧。” ( 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 【答案】 (1) 母亲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2) 她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 伤感痛苦, 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4) 他再三 ________(恳求,乞求 )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答案】 (1) 憔悴 (2) 诀别 (3) 烂漫 (4) 央求
【解析】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 “我
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
【答案】 (1) 料峭:形容微微寒冷,这里指刚入春时的寒冷。 (2) 蹒跚:这里指母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腿脚不灵便,走 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理解词句含义,就是 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 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4 .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 许久, 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 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 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2) 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答案】 (1)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 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 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从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 (2) 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 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 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重点语句,赏析句子方法:寻找赏析 点,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如修辞,该句在文 中的作用,语言风格,用语、遣词,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 迪,作者的描写角度(听、视、嗅、味、触觉)等。 15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