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
2022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及教案
2022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及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要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这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7.最后一课
22
• 分析第11~20段(上语法课)
• 思考: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 时, 讲了哪
些话?可概括为几点? 是什么描写?
• 语言描写
(1).宣布“最后一课”;
(2).温和的教育“我”,指出阿尔萨斯
人的不幸;
9(/134/2)01.9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3
1、韩麦尔先生连用两个“最后”体 现了他什么心情?
课)
发展
3、下课时韩麦尔先生悲壮、
不屈的精神。(24-29)
高潮和结局 16
分析第一阅部读分第: 1~6段,思考: 1.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 出小弗郎士最初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 能管住自己的孩子。
9/14/2019
17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 2)、画眉在 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9/14/2019
8
9/14/2019
可是我 还能管 住自己, 急忙向 学校跑 去。
9
可是那一 天,一切 偏安安静 静的,跟 星期日的 早晨一样。
9/14/2019
5
故事背景: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
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 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 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 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 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 语课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全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全文《最后一课》我今天特别想给大家讲讲我们七年级语文课本里一篇超感人的文章,那就是《最后一课》。
我记得刚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吸进去了一样。
这故事啊,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
小弗朗士,这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总是想着玩、不爱学习的同学一样。
每天上学,他都是懒懒散散的,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能在田野里疯跑,怎么能躲过老师的检查。
你看,他多像我们班的那个谁啊,每次老师让背课文,他就各种找借口,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忘带书了。
小弗朗士去上学的路上,他看到的那些平常的景色,这时候都变得不一样了。
画眉鸟在树林里唱歌,以前他可能就觉得这鸟叫得真好听,今天听起来却好像带着点忧伤。
这就好比啊,你要是知道自己马上要失去一个特别好的东西,那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东西,这时候都变得珍贵起来了。
我想小弗朗士这时候心里肯定在想:“哎呀,这鸟叫怎么今天听起来这么让人难受呢?”到了学校,他发现教室里的气氛也特别奇怪。
韩麦尔先生今天穿得特别正式,以前可从来没这样过。
同学们也都安安静静的,没有了往日的吵闹。
这时候,小弗朗士好像有点意识到,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他心里肯定在嘀咕:“这是咋啦?怎么大家都变得这么奇怪呢?”韩麦尔先生开始上课了。
他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颤抖,就像他心里藏着一个特别大的秘密,快要藏不住了一样。
他说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哇,听到这个消息,小弗朗士心里肯定像被雷劈了一样。
他肯定在想:“怎么会这样呢?法语课怎么就突然成了最后一堂了呢?”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也特别难受。
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突然被人抢走了,而且再也拿不回来的那种感觉。
韩麦尔先生在课上变得特别耐心,以前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也不生气了。
他开始认真地给大家讲解语法,就好像要把他知道的所有关于法语的知识,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同学们的脑袋里。
小弗朗士这时候也特别认真,他不再是那个只想玩的小男孩了。
他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韩麦尔先生说的每一个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必须告别某种重要事物的情况?”比如,毕业告别母校,或者搬家告别好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最后一课》。
a.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b.分析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心理变化,感悟爱国主义情感。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这是一篇描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德国后,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反映了民族矛盾、爱国情感以及对母语的眷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这个案例展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孩子如何从对法语学习的抵触转变为深刻的爱国情感。
d.了解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历史背景,理解法国民族矛盾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最后一课》PPT
体会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
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弗朗 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
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联想表现了小弗朗士对敌人强 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如何理解文中第四段“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在反复 诵读中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重点) 2.理解文中细节描写手法的作用;学习本文通 过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 3.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 坚强意志。(重点)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 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狄更 斯”的誉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许多以这场 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小东西》《富豪》《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 一课》《柏林之围》,剧本《阿莱城的姑娘》等。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 西万岁!’……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表情
动作
韩麦尔先生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一方 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 极大的痛苦之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 祖国必胜的信念。
合作探究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布告
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 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 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上学路上 (发展)上课(课前、课中) 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 (高潮与结局)宣布下课
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最后一课》
2、‚最后一课‛的意义 (11~16) 3、师生课上认真的 教与学情景 (17~23)
高潮、结局 三、下课之前
(24-29)
“平时上课”和“最后一课”有什么不同?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 气氛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 街上也能听到。 肃气氛。 上课前,开课桌,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学生 关课桌,捂着耳 自己的座位上了。 朵大声背书啦……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 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 桌子上紧敲,“静一点, 静一点“……平时,我 尺。今天迟到,韩麦尔先 老师 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迟到,会遭到韩麦尔 老师穿……打……戴…… 先生的责骂。 (和平时不一样)
无忧无虑 不想上课 永远忘不 了祖国语 言、热爱 祖国 感觉 出事 了 痛恨 敌人 心里 难过
细心听讲
最后一课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幼稚不懂事
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亡国 的惨痛带来的巨大 震撼 ,普鲁土
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 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 的猛醒。
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 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 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 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 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国土已被侵略军所 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 描写又表明什么?
1、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的人。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课件ppt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 坐着些镇上的人,…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 了的初级课本”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和心理描 写相结合。 烘托课堂气氛,暗 示最后一课的不平 常,揭示主题。
11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 从头到尾说出来… …”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说代表作。
2
•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 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 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 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 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 景。
3
小说的三要素:
16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同情并尊敬老师; (3)从不懂事到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17
贪玩
课前:上学路上见闻感受 不爱学习 (开端) 不懂事
气氛:喧闹 平时 学生:开关课桌,大声背书
老师:拿戒尺敲桌
热爱
课上:最后一课情景
—最明白、最精确… …”,这两段话
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语言描 写。 表现了他们热爱法语, 赞美法国语言的爱 国感情。
1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 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 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 情,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 解放。
人物 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
读一读 写一写:
gěng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课型特点]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此外,要掌握住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脉络。
把握每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确定语气的基调。
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又要注意重音和停顿,把句意的着重点突出出来,语句还需连贯、自然。
这就需要思维活动像流水一样连贯流畅。
[朗读方法]一、让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做到能不看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把故事完整地述说出来。
二、以第—一段为例,体会朗读语句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就比较自然地掌握了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问:那天早晨,你是按时到校的吗?学生读:那天早晨,我去得很晚,教师问:你去晚了,不怕韩麦尔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教师问:你只是怕去晚了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教师问:问你分词有什么可怕的呢?学生读: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教师问:那你该怎么办呀?学生读: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教师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朗读时重音和停顿处理得不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调整。
三、模仿其他人物的语言。
如模仿铁匠华希特对小弗郎士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第一要了解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第二要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和心理,以及说话的口气。
比如:华希特是个男性的铁匠,他喊住小弗郎士是他看到了布告栏上公布的命令:学校不许教学生法语。
模仿韩麦尔老师自责的一段,就必须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说话时的思想感情。
四、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朗读。
声音不必过大,要把握住当时的心情。
如: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最后一课》说课稿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今天的这节课我准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一课》是初一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2.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3.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本课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的课后习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提供的课后题的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最后一课》第一题答案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
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业而悔恨。
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小弗郎士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
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最后一课》第二题答案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1.说明他对这一课的严肃郑重的态度,也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突出这一课的不平凡的意义,表现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教学课件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 环境描写。中考常见考点之一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名师微博】
示例:“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属于什么描
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点明本文描 写的事件是在普法战争后,在被普鲁士占领的法国土地上。
【沙场点兵】
己的愿望。
(4)_____________: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答案】(1)诧异 (2)宛转 (3)祈祷 (4)懊悔
3.走进文本 (1)小说主要塑造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主要人物,表 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
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中举发疯的范进等,都具有典型性,并且都折射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 次要人物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体
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态、语言、动作、肖像描写。
【示例】选句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 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正音辨形
﹒
踱步(
)
哽住(
﹒
)
﹒
塞进(
)
﹒
惨白(
qí(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7、最后一课【都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重、难点】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识】一、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学常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课前预习1、自学2、掌握生字词:捂()戒()凳()郝()叟() 膝() 诧()惩()赚()钥()匙()藤() 祈()祷() 哽()挟()懊()皱()征发:祈祷:思量:喧闹:懊悔:惨白:合作探究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上习字课时,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
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我"心里 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 (细节描写)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 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 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 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 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 ------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 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 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1-6)这一段写上学途中 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 他没有学好功课,他也很幼稚, 他觉得普鲁士兵的操练很好玩, 却没有意识到那是别人对自己家 乡的侵略。但同时他还能重视纪 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
-
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 同往日?请填写下表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
平 时 最后一课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 气氛 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 听到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 学生 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 常的严肃的气氛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 座位上了
5、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 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 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 听讲全都懂?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 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 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 别细心,所以全懂。
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 普鲁土兵正在操练(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3、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天真、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 文做了铺垫。
4、"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 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 住自己?
xuān
wǎ n
gēbo
chà
zhò u
sù
hǎo sǒu
à o
yà oshi
四、课文分析
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 一堂法语课。
2、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 要写谁?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以“我”的见闻感受,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 为: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 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 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 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 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 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 小说集。共计近百篇短篇小 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 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 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 淡。
时代背景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
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 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 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 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
------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 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 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 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 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 先生的心都碎了。
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上学的 路上 怕骂、 贪玩 看到教室 里的气氛 吃惊、 诧异 知道是最 后一课 难过、 懊悔 上最后 一课时 悲伤、 愤怒
(幼稚)
பைடு நூலகம்(成熟)
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1、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 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2、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 “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 3、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 4、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 5、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 6、---------
最 后 一 课
都 德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 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 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 人家庭,迫于穷困,十 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 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 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 巴黎,从事文艺创作, 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 活。
1866年,发表了短篇 小说集《磨坊文札》, 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 年,长篇小说《小东西》 出版,获得巨大成功, 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 小说家”的声誉. 1870年, 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 征入伍。1873年,他发 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 集《月曜(yà0)故事集》, 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 的。
一、上学路上
开端
到“先生的小 院子里” 到“他那副 大眼镜” 到“我真永 远忘不了”
二、上课之前
发展
三、最后一课
发展
四、宣布下课
高潮、结局
到全文 结束
朗读课文第l一6节(上课路上),注意“我”在
途中的所见所闻。
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 怎么想的?
-----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 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 -----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
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忘不了自己祖 国的语言。
总结: 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 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 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 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 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 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 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一、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讨论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 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 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 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 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 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 爱国热情。
小结: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 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 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 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 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 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 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二、讨论主题
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 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 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 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 者的仇恨。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 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 告别;而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 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 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 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 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 的恨。
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 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 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 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 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 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 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3、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 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 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 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
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 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 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 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 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 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 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7、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 了什么?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 后一课”?
-------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 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 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 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 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 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 与痛苦。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 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 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 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 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 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 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