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巨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假如我是巨人》是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的第9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全套教材中表现人物造型系列课程的一课。
本课取材于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名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容易被游记中的片段吸引。
教材的两个版面分别穿插儿童画和人物摄影图片,这些作品都取材于学生,从而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在有趣的“假如我是巨人”这一情境下,巧妙地将人物大小进行了悬殊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在教材直观的引导中被吸引到“假如我是巨人”这个有趣的故事中。
同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欣赏,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假如我是巨人》是本套教材中表现人物造型系列的一部分,学生对于人物造型的能力尚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在人物的描画中更多注重对兴趣的培养。
其次,老师没有了解学生是否读过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所以创设情境老师要做故事梗概的讲述。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一张4开素描纸、马克笔。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造型表现”课提出这样的要求“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用
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造型活动。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目的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想象“假如我是巨人”的故事,运用大小对比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2、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敢于冲破常规,体验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我是巨人”的故事,学习利用大小对比表现故事内容。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二、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观看视频。
学生欣赏《格列佛游记》中的片段,看看在小人国发生了什么故事。
2、故事介绍。
向学生介绍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
(板书“巨人”)
3、激发想象。
(1)大胆的想象一下,格列佛在小人国还会发生什么故事?(2)格列佛到小人国的种种奇遇真有趣,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来到小人国,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3)你能帮小人国的人们做些什么好事呢?(结合书上图片观察。
板书“假如我是”)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观看故事中看到巨人和身边物象的悬殊比例,在续编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
三、启发构思,示范指导
1、启发构思。
想一想,怎样才能在画上把自己变成巨人呢?
2、示范指导。
第一幅图:巨人全身占满画面,示范一个微小的人,再让学生添画,用大和小的对比表现巨人。
(板书:大--小)
第二幅图:画了其他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帮老师想办法,最后画出巨人身体的局部,这样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大与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老师的范画,在共同协作和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习处理巨人和周围景物的大小关系,了解构图和画面处理的方法。
)
四、学生实践
1、把编的巨人故事画成一幅画,运用老师教的对比的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实践,运用线的表现手法进行人物造型练习。
)
五、欣赏评价
1、展示作品。
2、评一评,说一说:(1)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大与小的对比关系。
(2)想象力是否丰富?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激发学生交流想象的乐趣。
)
六、拓展:
1、认识生活中的巨人。
2、我们怎样也能成为生活中的小巨人?
(设计意图:由画中巨人的善良、乐于助人引申到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让学生明白所谓巨人不在于身形的高大,而是品德高尚,教育学生做乐于助人,善良的人。
)
板书设计
9、假如我是巨人
教师示范区大-----小学生作品区
教学反思:
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美好的生活
《假如我是巨人》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造型.表现”课,假如我是巨人这样一个话题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假如我是巨人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
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
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一、确定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假如我是巨人》
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低年段在这一领域的标准要求是“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取材于英国作家乔纳森的《格列佛游记》中的经典片段。
教材的两个版面分别穿插儿童画和人物摄影图片,这些作品都取材于学生,充满童趣,此外教材中设计的问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奇遇故事的大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说一说想一想”的板块体现了启发发现、思考和想象的意图。
“艺术创造”栏目为学生提出了创作要求,“评一评”栏目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将学生的评价主要向表现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表现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对比关系的处理。
这些画面和文字提示很明确的表达了两个意图:一是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联想和想象。
二是怎么利用大与小的视觉表现故事内容。
这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
”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想象“假如我是巨人”的故事,运用大小对比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2、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敢于冲破常规,体验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核心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大小对比表现故事内容。
二、明确目标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会有:用眼看——用心想——用手画的学习规律,这节课的图片画面,视频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和心,将学生带入到“假如我是巨人,我想为小人国做哪些事情?”的联想中,但是想象的画面怎样在纸上合理的有趣的表现出来,学生就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避免眼高手低的状况,因此我根据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大小对比表现故事内容”我确定了一个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
这个问题在教师示范指导的时候提出,这样学生能有意识的观察老师的示范和讲解,有目的的艺术实践。
三、落实目标
课堂教学中要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大小对比表现故事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策略来达成目标。
(一)问题设置
依据核心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这个问题既有画面内容的要求,也有画面布局构图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将这一问题细化成两个小问题:
在引导学生听故事、编故事的时候提出第一个小问题:假如我是巨人我想为小人国的人们做些什么?围绕这个问题的教学解决了学生画面上的故事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格列佛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感动了小人国的人,他们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假如你们也变成了巨人,来到小人国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吗?
生:我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师:我们能帮他们解决那些困难呢?
生:要是他们过不了河,我就躺在河上,让他们从我身上过去。
生:假如他们迷路了,我就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生:我可以帮他们搬东西。
生:我可以帮他们摘果子。
生:我可以帮他们采药。
……
在学生进入艺术实践前我提出第二个小问题:这些作品怎么把巨人画大的?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的观看教材插画,寻找解决的方法,也解决画面构图的难题。
教学片段二:
师:老师变成了巨人,来到小人国的森林里,遇到了两个迷路的小孩儿,(在纸上画出两个小孩儿。
)看到他们哭泣,我安慰他们,别怕,有我呢!(画一个大大的在指路的巨人)我画的时候尽量占纸的一大半面积,这样巨人才高大呢?
……
师:可是,老师又遇到困难了,我不小心把别的人和景画大了,怎么办呢?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吧。
生:把巨人横着画。
生:只画巨人的一部分。
师:太好了,我们可以用第一种方法,把巨人画大,画全身,也可以用第二种方法,画巨人的一部分。
……
(二)创设情境
1、创设一个说故事的情景:由《格列佛游记》的片段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大胆的奇遇故事中,为编故事打开思维空间。
2、创设一个编故事的情景:由奇特的梦将学生带入到“假如我是巨人”的奇特幻想中,围绕“我想为小人国的人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丰富大胆的联想。
3、创设一个画故事的情景:在想象故事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的把想象故事用对比的手法画出来。
(三)示范指导法。
二年级学生思维飞跃,想象丰富,但却总是眼高手低,要把这些思维亮点表现出来还要靠要靠绘画技法来表现。
在落实本课核心目标——画面布局与形象对比这一环节时我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合作添画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了整体构图和局部构图的方法,解决画面布局和形象大小的处理,为学生后面的艺术实践做铺垫。
(四)德育渗透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特点在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从格列佛的故事到假如我是巨人,我想为小人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的设置都体现了教育孩子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的思想。
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说巨人故事让学生体会格列佛身上的品质,通过想象你为小人国做哪些事对学生渗透乐于助人、帮助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在拓展环节我由作品中的巨人联系到生活中的巨人,是学生逐渐明白,在生活中那些品德高尚,能帮助别人的人就是巨人,而我们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巨人。
教学片段三:
师:我们在绘画作品中看到了高高大大的巨人,其实在生活中也
有很多巨人。
生:……
师:你们看,地震中那些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他们在人们心目中是不是很高大?那些普通的清洁工,他们为我们创造美丽的环境,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是不是很高大?……
生:老师,我知道了,那些为大家做好事的人都是巨人。
生:老师,其实我们只要为别人做好事,我们也是巨人。
师:是的,我们身材可能不高大,但我们只要能为别人做事,我们都是生活中的巨人。
四、检测目标
用目标检测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校效果检验目标达成度,根据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调整教学行为,这就是测标。
我采用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三项活动测试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1.说一说(把编的巨人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
2.画一画(将编的巨人故事运用大小对比的手法画出来。
)
3.评一评(故事是否有趣?学生是否在画面中运用到了大与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