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镇痛技术在难治性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精讲

合集下载

敬畏生命,关注麻醉——PCA技术的临床应用

敬畏生命,关注麻醉——PCA技术的临床应用

敬畏生命,关注麻醉——PCA技术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1-01-07T11:59:25.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作者:李阳猛[导读] 麻醉是整个医疗安全保障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不是单纯的应用到手术室治疗中李阳猛彭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彭州 611930麻醉是整个医疗安全保障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不是单纯的应用到手术室治疗中,对于医院内的术后镇痛、无痛检查、无痛人流以及分娩、疼痛门诊、日间病房以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插管都需要麻醉来进行辅助。

大多数人会认为,麻醉其实就是打一针,患者睡着了,醒了之后就算麻醉完成了,但实际上麻醉科的工作不是这么简单的。

麻醉医生的工作不是单纯的让患者睡觉,还要在患者的治疗前、中、后为其做好全程的生命保障工作,整个围术期都离不开麻醉医生。

作为麻醉医生,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在保证患者在无痛且安全的条件下与医生共同完成手术和治疗。

麻醉师通过合理的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知觉,解除其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但是除此之外,麻醉医生更重要的工作是保证患者在整个围术期以及麻醉恢复期的时候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判断,并根据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治疗,保证患者的安全。

患者在手术室外的镇痛、急救、重症监护都需要麻醉医生的支持。

现阶段,麻醉师已经不是单纯的在手术室中工作,其所发挥作用的场所已经扩大至医院的各个科室甚至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其中疼痛治疗是在麻醉工作中被应用最广泛的一项。

患者进行手术后都会发生切口疼痛的现象,但是针对这种疼痛并不是一定要忍受的,现代麻醉医学手段中有很多术后镇痛方法,PCA 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的镇痛给药方法,除了手术以后可以帮助患者镇痛,对于一些患有癌症的患者产生的慢性疼痛也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疼痛的治疗。

这种方法的主要治疗途径有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 (PCEA)、皮下PCA (PCSA)及周围神经PCA (PCNA)等。

氢吗啡酮PC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氢吗啡酮PC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氢吗啡酮PC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袁明;杜海娜;王南瑶;王琼;孙霞;闫帅;黄娴婷;朱陵君【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年(卷),期】2022(37)3【摘要】目的评估氢吗啡酮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具有腹部难治性癌痛并经氢吗啡酮PCA镇痛治疗的37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例资料。

观察指标为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简明疼痛评估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和不良反应。

结果37例患者采用氢吗啡酮PCA治疗4周后,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0例,轻度缓解3例。

与PCA镇痛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NRS[(1.28±0.85)vs(6.64±0.97),P<0.01]和24 h爆发痛次数[(0.92±1.11)vs(5.94±1.89),P<0.01]均下降,生活质量BPI评分改善[(1.68±1.10)vs(6.55±1.53),P<0.05]。

37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采取相应措施对症处理后,均能明显缓解。

结论氢吗啡酮PCA 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总页数】4页(P263-266)【作者】袁明;杜海娜;王南瑶;王琼;孙霞;闫帅;黄娴婷;朱陵君【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氢吗啡酮PCA治疗贲门腺癌难治性癌痛1例2.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PCA用于难治性癌痛3.氢吗啡酮联合鞘内输注系统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4.1例氢吗啡酮PCA快速滴定治疗难治性癌痛5.氢吗啡酮PCA治疗肺癌骨转移难治性癌痛1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PCA自动控制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症疼痛50例临床观察

应用PCA自动控制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症疼痛50例临床观察

晚 期癌症患者常 常伴 有难 以忍受 的疼痛 ,严 重影响 了患者 的生活 质 量和各个 系统的功能 ,比如对 心血管系统 的影响 ,疼痛刺激 可引起 体内的一些 内源性 递质和活性 物质的释放 ,从而影响心血管功 能 ;对 呼吸系统的影响 ,可导致 患者通 气/ 比失常 ,通气功 能下降 ,缺氧 血流 和二氧化碳蓄积 ;对 内分泌系 统的影响 ,可 引邬英全, 奥扎格雷钠减低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 等.
灌 注损 伤后C sae3 ap s一表达 及细 胞凋 亡 的研 究[ . J 中风与神 经疾 】 病 杂志 , 0 , () 6.7 . 2 32 4: 930 0 0 3 [ 杨 维 维, 海 沁, 平 , . 司 匹林 不 同剂量 和 给药 方法 的 药 2 】 唐 徐维 等 阿 动 和药效 学研 究 [ . 临床保健 杂 志, 0 , () 0.1. J 中国 ] 2 7l 6: 76 0 0 o 6 [] 韩 振 祥 . 生 丁联 合 阿 司匹林 预防 慢性 心 房 颤动 血 栓栓 塞 1 2 3 潘 0 例 [ . 国危 重病 急救 医学 , 0 , () 5.5 . J中 】 2 71 3: 020 0 9 2 【] 中 华 医学会 心血 管病 学 分会 、中华 心血 管病 杂志 编辑 委 员 会. 4 阿 司 匹林 在动 脉 硬化 性 心血 管 疾病 中的 临床应 用一 中 国专 家 共识 (05[. 2 0) ] J 中国全 科 医学, 0,(6:3 914 . 2 6 1)13-3 1 0 9 【] 季 爱 云, 星进 , 泉, . 区老 年 慢性 病 患者 中应用 阿 司 5 金 李毓 等 在社 匹林 的护 理干 预 [. 临 床医 药杂志 , 0 , ()5.9 J实用 】 2 8l 1 85 . 0 4 :

医患都要了解的癌痛治疗新技术:PCA

医患都要了解的癌痛治疗新技术:PCA

医患都要了解的癌痛治疗新技术:PCA2022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调查了全国30个省市993家医院的2872名医护人员,数据显示,我国医护人员对于PCA 治疗癌痛的观念认知不足,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指导。

国际国内各项癌痛治疗指南多以口服药物为主,很少涉及PCA的具体应用。

癌痛只能吃止痛片?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癌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肺癌发生骨转移导致的癌痛比较常见。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的基石,但部分患者经过规范的镇痛治疗效果不佳或副反应不能耐受,这类癌痛即诊断为难治性癌痛。

针对难治性癌痛,除了局部放疗,可选的治疗方案还有微创介入,包括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

其中,PCA镇痛技术具有快速缓解疼痛、费用较低、感染风险小的特点,尤其适合难治性癌痛的镇痛治疗。

除了癌痛,PCA还被用于应对各种急慢性疼痛场景,包括术后、分娩、心绞痛、慢性腰腿痛等。

PCA是什么?PCA全称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即在持续输注镇痛药物的基础上,给患者另接一个控制泵,患者疼痛时可自行按需追加一定剂量(由医护人员预设)的药物。

PCA让患者参与到镇痛中来,是一种给药模式的优化。

我们来看看《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对PCA的介绍——PCA的适应证:1、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2、爆发痛频繁的癌痛患者;3、存在吞咽困难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癌痛患者;4、临终患者的镇痛治疗。

PCA的禁忌证:1、不愿意接受PCA技术镇痛的患者;2、年纪过大或过小缺乏沟通评估能力者;3、精神异常者;4、活动受限无法控制按钮为相对禁忌证,必要时可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操作。

PCA的分类:1、静脉PCA;2、皮下PCA;3、鞘内PCA;4、硬膜外PCA;5、区域神经阻滞PCA。

PCA常用药物:PCA常用的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注射剂、氢吗啡酮注射剂、芬太尼注射剂、舒芬太尼注射剂、羟考酮注射剂等。

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

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

癌症作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减少人们的平均期望寿命,而且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是癌痛症状。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80%~90%的癌痛症状得到控制,但仍有10%~ 20%的难治性癌痛得不到缓解[1]。

目前治疗癌痛的主要措施是药物控制,WHO曾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阶段的止痛基本原则[2],但临床中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和多变,导致相当部分的癌痛患者并未得到适当的治疗管理,单一口服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疼痛问题,癌痛依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1.103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袁晓婧甘肃省酒钢医院血液肿瘤科,甘肃嘉峪关735100[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便利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难治性癌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小剂量持续静脉给药以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12h、24h、48h和72h的NRS评分,以及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表现疼痛程度的降低(5.7±1.8)分vs (3.1±0.8)分,(5.4±1.2)分vs(2.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30,P<0.001)。

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8,P=0.001)。

结论舒芬太尼经PCA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具有控制疼痛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关键词]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难治性癌痛;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01(a)-0103-03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Sufentanil via PCA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Cancer PainYUAN Xiao-ji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Oncology,Jiugang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Jiayuguan,Gansu Province,735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ufentanil via a self-controlled analgesic pump(PCA)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ancer pain.Methods50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ancer pai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to October2019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low-dos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ith a self-controlled analgesic pump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oral oxycodo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for cancer pain.The NR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2h,12h,24h,48h and72h after treatment,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showed a decrease in pain degree after treatment(5.7±1.8)points vs(3.1±0.8)points,(5.4±1.2)points vs(2.4±0.6)poi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pai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F=45.230,P< 0.001).The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1.538,P=0.001).Conclusion PCA treatment of sufentanil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ancer pa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pain control and low complication rate.[Key words]Sufentanil;Self-control analgesia pump;Refractory cancer pain;Curative effect[作者简介]袁晓婧(1984-),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液、肿瘤疾病的诊疗。

盐酸吗啡静脉PCA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盐酸吗啡静脉PCA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盐酸吗啡静脉PCA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对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应用盐酸吗啡静脉PCA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疼痛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64例。

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32例)进行盐酸吗啡静脉PCA治疗,对照组(n=32例)进行盐酸吗啡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每日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生存时间均远远优于与对照组,二者相比试验组形成明显的治疗优势,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

结论:对癌症晚期疼痛治疗患者进行盐酸吗啡静脉PCA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增加患者的每日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生存时间,具有推广应用的实效性。

关键词:盐酸吗啡;静脉PCA;癌症晚期;疼痛治疗;临床应用效果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身体遭受巨大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因此疼痛治疗成为癌症晚期患者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此次样本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进行疼痛治疗的64例癌症晚期患者,临床选择盐酸吗啡药物治疗方法,总结并评价对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应用盐酸吗啡静脉PCA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进行具体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进行疼痛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共计64例患者,收入时间范围控制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32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最高年龄78岁,最低年龄36岁,中位年龄(49.7±7.9)岁。

对照组(n=32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最高年龄79岁,最低年龄35岁,中位年龄(48.5±8.1)岁。

纳入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癌症晚期的诊断标准,64例患者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性别上的检验资料都显示出p>0.05的最终结局,没有对比价值。

自控镇痛(PCA)自动控制镇痛泵应用于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

自控镇痛(PCA)自动控制镇痛泵应用于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

自控镇痛 (PCA)自动控制镇痛泵应用于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实施自控镇痛(PCA)自动控制镇痛泵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入组100例院内晚期癌症疼痛治疗患者,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12-2021.3,通过双盲法实施组员分配,共分配两组,每组为50例。

考察组采用自控镇痛治疗,对比组采取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实施效果从患者疼痛评级进行分析。

结果:考察组轻度疼痛患者较多,重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患者较少,与对比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比对差异性(P<0.05)。

结论:晚期癌症疼痛患者有效镇痛方法为自控镇痛治疗。

【关键词】镇痛泵;自控镇痛;晚期癌症;疼痛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反复实施口服止痛镇痛效果不够理想。

应用PCA自动控制镇痛能够有效实现疼痛缓解,同时操作过程较为方便,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少临床并发症及疾病痛苦。

本次对于我院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应用PCA自动控制镇痛泵给药镇痛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晚期癌症疼痛治疗患者入组进行研究,入组时间2020.12-2021.3,入组例数100例,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肿瘤分期为Ⅲ、Ⅳ期者,纳入可积极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意识模糊及沟通障碍者。

分组方式为双盲法,设置对比组、考察组两组,考察组患者纳入年龄为63-77岁,纳入年龄均值68.42±1.41岁,入组男患、女患分别为22例、28例,对比组患者纳入年龄为64-77岁,纳入年龄均值68.33±1.52岁,入组男患、女患分别为21例、29例;对本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指标数据,指标差异性较小,指标对比为P>0.05,此次分组具备对比价值。

1.2方法对比组羟考酮缓释片(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20518生产企业:BARD PHARMACEUTICALS LIMITED)口服治疗,一次5mg,一日2次。

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A泵止痛的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A泵止痛的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A泵止痛的护理
孙燕;张驰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70年代初由Sechzer提出的一种新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治疗。

PCA治疗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模式,更符合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了疼痛治疗质量。

由于PCA泵是人自己控制的止疼泵,所以PCA治疗前的宣教和治疗中的观察护理对病人的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院从2002年2月开始应用PCA泵控制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症状.现将临床应用PCA泵控制癌痛的护理心得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311-312)
【作者】孙燕;张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整形烧伤·胸外科,吉林,长春,13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整形烧伤·胸外科,吉林,长春,1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自控止痛泵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J], 吴燕丹;郑婵如;吴少银;郑南岚;谢少琼
2.前列腺摘除术后使用PCA泵止痛的护理 [J], 许锦兰
3.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A泵止痛的护理 [J], 孙燕;张驰
4.弹性PCA泵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后的硬膜外止痛 [J], 陈燕萍
5.PCA泵及心理护理用于普外科术后止痛的效果观察 [J], 王秀荣;王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剪切PCA自控镇痛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剪切PCA自控镇痛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怎样使用PCA镇痛技术?
PCA镇痛泵配比,使用及护理
剂量确定
配泵埋针
自 控 护理
疼痛评分 7~10
考虑增量 50~100%
前 24h口服吗啡总剂量 的 1/3 ,即为每日需要 的总剂量。
疼痛评分 4~6
考虑增量 25~50%
疼痛评分 1~3
1.[镇痛泵持续静脉泵注吗啡控制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陈理明,李晓洁,谢晓原,陈继暖 肿瘤防治研究 2012-39-08
PCA自控镇痛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内容
什么是PCA镇痛技术?
—— PCA镇痛技术应用介绍
为什么使用PCA镇痛技术?
—— PCA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怎样使用PCA泵进行止痛治疗?
—— PCA镇痛泵配比、使用与护理
什么是PCA镇痛技术?
PCA镇痛技术应用介绍
1. [持续皮下注射吗啡治疗晚期肿瘤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研究]高宏 殷东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肿瘤药学-2011年02 期]
临床应用
皮下
皮下置管,病人自控皮下注入镇痛药。 护理和操作较为简单,稳定吸收,安全有效
静脉
可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 应用较广,起效快,但针对性差,全身影响较大。
硬膜外
用药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续时间长, 作用范围局限,多用于术后镇痛。
外周神经 外周神经阻滞后留管。
生活质量评分 ( QOL )
平稳、快速滴定确定最佳给药剂量
自行追加给药,防控爆发痛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1.[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PCIA) 在晚期癌痛患者家庭病床的应用 张凤文 周鹏 李越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27卷第 1期] 2.[镇痛泵持续静脉泵注吗啡控制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陈理明,李晓洁,谢晓原,陈继暖]

PCA 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PCA 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七)家人对产妇缺乏关心,当宝宝出生后,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宝宝身 上,对新妈妈缺乏关心,甚至忽略了产妇的基本需求,让其产生孤独、无助、委屈的 感觉。如果这个时候家庭成员之间再因为家庭琐事,产生不愉快,在新妈妈面前 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再加上产后产妇内体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心理本就脆弱,如果 此时给她施加压力,很可能因一时无法自行调节情绪,而做出无可挽回的事。 二、产后抑郁的判断方法分析
(二)在产后四周内发病。 三、预防产后抑郁的小方法
(一)予以产妇更多的关心和爱,怀孕和生产是非常累的,原想产后可以轻松, 但是,日夜带宝宝是一件更累的事,如果在此期间,家人予以产妇更多的支持、关 爱和帮助,让他们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不要给她太多的精神压力,当她出现抱 怨、多愁善感的时候,多予以理解和安慰,丈夫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让产妇能 够将内心的焦虑倾诉出来。这些对于缓解产妇内心不良情绪,防止出现产后抑郁 情况有很大帮助。
(二)肯定自己的价值 , 虽然在生活中,女性生完宝宝后,老公会高告诉妻子, 自己负责赚钱养家,妻子只要安心带宝宝宝就可以,其他的事不用担心。这种关 爱有利也有弊,老公不能自己决定任何事,凡事都要和妻子商量,尊重妻子的意 愿。同时,作为新妈妈,产后带娃期间,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看看书,提升自己,或 者利用便利条件,做一些可以边带宝宝边赚钱的工作,肯定自己的价值。
(二)身体因素 ,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手术产、难产、滞产等情况,或者产后 出现各种并发症等,都是引起产后抑郁症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生产引发的疼痛 与不适,会让产妇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一旦产程中发生难产、滞产等 情况,产妇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会更加严重,导 致产程时间延长,使产妇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增强,进而引发产后抑郁。其次, 如果产妇存在身体残疾或身体疾病,那么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也会增加,特别是 产后伴有发热、感染等并发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

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PCA用于难治性癌痛

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PCA用于难治性癌痛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1.04.017导言癌痛作为肿瘤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高达70%,虽然能够被处置,但往往被忽视,更有约20% 的顽固性癌痛病人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成为癌痛治疗中的“痛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病人尤其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将启动《中国癌痛诊疗状况蓝皮书》项目,并联合百家医疗机构,千名相关专家,为万名癌痛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深化“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项目以及升级“疼痛患者热线(400-686-5813)”,使癌痛规范化诊疗落地;加强培训、广泛推广“治痛道合-难治性癌痛规范化管理 (MICP)”项目,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床案例研讨和技能比拼,提高临床医师的参与力度,进一步推进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理念及实践,提升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

每期将评选出对临床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难治性癌痛案例,并邀请多学科专家进行全面的解析点评,刊登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合理用药栏目中(本期为第8篇),希望这些典型案例成为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的参考,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思路和方法,共同推动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事业发展,为提高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王杰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前任主任委员)•合理用药•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PCA用于难治性癌痛张志春△ 邱 宾 王 箩 李 缙(海南省肿瘤医院疼痛科,海口 570300)1.一般资料病例,女性,43岁,因“鼻咽癌4年,全身多发骨转移3个月”于2020-09-29日入我院治疗。

鼻咽镜诊断:鼻咽癌。

MRI提示:鼻咽病变,符合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双侧咽后及左颈II区、右颈II-V区肿大淋巴结,C7、T1、T2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考虑转移;病理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2023)要点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2023)要点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癌痛是一种肿瘤伴发症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加重,既往有效的镇痛药物经常会出现药物耐受或因镇痛药物剂量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癌痛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

患者自控镇痛(PCA)由医护人员预先设置给药方案,通过镇痛泵持续输注,并且允许患者在疼痛加重时自行按压按钮,可按需、快速推注镇痛药物,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是三阶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本共识就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适应证、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管理、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推荐意见。

患者自控镇痛(PCA)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利用自控镇痛设备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患者实现疼痛“自我管理”的疼痛治疗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PCA技术被广泛用于术后镇痛。

基于PCA在术后镇痛领域的成功应用,近年来该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推广用于癌痛的治疗,主要包括重度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快速滴定、难治性癌痛的维持治疗,以及爆发痛的控制等方面,其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也明显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PCA用于癌痛治疗,在药物选择、剂量设定、给药参数调整、长期应用管理等方面较术后镇痛更加复杂多变。

为进一步规范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提高癌痛管理水平,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现有的国内外诊疗指南和共识、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编写完成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提供指导。

1 PCA技术1.1 PCA泵临床使用的自控镇痛设备(PCA泵)有一次性机械泵和电子泵两大类。

前者以弹性回缩力为动力,依赖输出端口的限速器控制给药速率,持续输注速率和患者自控给药剂量不可调整;后者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微电脑精确控制给药速率,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给药参数,更适合癌痛的治疗。

1.2 PCA给药参数PCA启动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设置给药参数。

阿片药品在难治性癌痛中应用课件

阿片药品在难治性癌痛中应用课件
阿片药品在难治性癌痛中应用课件
目录
阿片药品概述难治性癌痛介绍阿片药品在难治性癌痛中的应用阿片药品的合理使用与管理阿片药品的替代疗法与研究方向
01
CHAPTER
阿片药品概述
阿片药品是指从罂粟属植物中提取的阿片生物碱或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镇痛、镇静、镇咳、止泻等作用。
定义
阿片药品可分为天然阿片(如鸦片)和合成阿片类物质(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面对疼痛,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心理疏导
03
联合用药研究
探索阿片类药物与其他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镇痛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
01
研发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寻找具有更高镇痛效果和更低副作用的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02
探索阿片类药物新剂型
开发口服、透皮、长效等新型阿片类药物剂型,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分类
镇痛作用
镇静作用
镇咳作用
止泻作用
01
02
03
04
阿片药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
阿片药品可缓解焦虑、烦躁等情绪,产生镇静作用。
阿片药品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阿片药品可抑制肠道蠕动,产生止泻作用。
阿片药品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
疼痛评估方法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阿片药品的剂量和用药方案,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疼痛调整
05
CHAPTER
阿片药品的替代疗法与研究方向
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反应,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术,缓解身体紧张和疼痛感受。

PCA在晚期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PCA在晚期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PCA在晚期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张文霞;李兰芳
【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
【年(卷),期】2004(25)7
【摘要】目的观察中、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静脉接镇痛泵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病人静脉置管连接注射泵 ;泵内药液配制 :芬太尼 0 0 1mg/kg ,氟哌啶5mg ,加生理盐水 10 0ml。

设置参数 :药物持续输注 2ml/h ,自控按键 0 5ml/次 ,锁定时间 15min。

结果VAPS评分由8 7± 0 6降到2± 1分 ,差异有显著性。

未见恶心、呕吐、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论将患者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性疼痛治疗 ,效果满意。

【总页数】2页(P47-47)
【关键词】PCA;晚期癌性疼痛;治疗;不良反应;镇痛泵
【作者】张文霞;李兰芳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R441.1
【相关文献】
1.盐酸吗啡静脉PCA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周琳
2.芬太尼静脉PCA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效能研究 [J], 徐学富;雷义高;王卫兵;李娜;哈达;栾世臣
3.盐酸吗啡静脉PCA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李月云;柴相国;刘琨;刘跃昆;刘廷艳;李牙艳;陈雪松
4.盐酸吗啡静脉PCA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姚华
5.氢吗啡酮应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张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a止痛方案

pca止痛方案

pca止痛方案PCA 止痛方案疼痛是人类常见的不适感之一,对于许多病患而言,诱发疼痛的病情甚至会对其正常生活和恢复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缓解病患的疼痛,现代医学引入了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即“PCA”(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患者控制镇痛)方案。

本文将对PCA止痛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其优势和应用。

I. PCA 方案的原理PCA方案基于患者自我控制径入的镇痛药物剂量,通过合理设置剂量、间隔和限制,在满足疼痛控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疼痛治疗满意度。

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 安全性:PCA 方案中的镇痛药物通常以可靠的方式给药,减少了过高或过低剂量的风险,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滥用镇痛药物的可能。

2. 自主性:患者利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根据个人感受自行控制药物的输注速度和间隔时间,使得镇痛控制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3. 协同性:团队协作对于PCA方案的实施非常重要。

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密切合作,能够确保患者在使用PCA方案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4. 监测与反馈:对于PCA方案的有效性和剂量的合适性,需要通过严密的监测和患者反馈来实时调整。

监测包括患者的呼吸、镇痛效果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II. PCA 方案的优势相比传统的镇痛治疗方式,PCA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疼痛控制效果更佳:通过患者自主性控制药物输注的速度和剂量,能够根据个体的感觉实时调整治疗,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镇痛效果。

2. 减轻医护负担:传统方式下,医护人员需要频繁地给予患者镇痛药物,而PCA方案下,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并自行控制药物的用量,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3. 减少治疗延迟:PCA方案允许患者在感觉疼痛加重前及时控制剂量,避免了镇痛药物在人工给药方式下延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4. 增强患者满意度:PCA方案能够使患者在镇痛治疗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掌控感,减少了他们的恐惧和焦虑,从而提升了满意度。

最新PCA自控镇痛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完全版-第三稿)PPT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PCA自控镇痛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完全版-第三稿)PPT课件教学讲义PPT
镇痛泵持续静脉泵注吗啡控制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010年4月-2011年8月应用镇痛泵静脉持续泵注吗啡控制案及疗效评价
类型
PCSA PCIA PCEA
【治疗方案】
给药方式
临床应用
皮下 静脉 硬膜外
脐周或上臂皮下埋针,5-7天更换一次埋置部位 护理和操作较为简单,稳定吸收,安全有效1
中心静脉或外周中心静脉置管4 快速缓解疼痛,不受注射剂量限制,患者依从性好3
椎管内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给药 用药量小,止痛效果明显,多用于术后镇痛2
1.[镇痛泵持续静脉泵注吗啡控制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陈理明,李晓洁,谢晓原,陈继暖 肿瘤防治研究 2012-39-08 2.吗啡持续静注用于恶液质合并重度癌痛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秦健勇 谢长春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 第3期 562-563页
PCA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 晚期癌症的复发转移使癌痛加重的患者 ➢ 长期服用止痛药出现耐受,剂量不断增加
副作用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
➢口服阿片类药物,胃肠道反应剧烈 ➢出现严重的眩晕和头昏,难以忍受 ➢有心肺合并症,诱发胸闷、气喘、哮喘等不适症状
1.[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PCIA) 在晚期癌痛患者家庭病床的应用 张凤文 周鹏 李越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27卷第 1期] 2.[镇痛泵持续静脉泵注吗啡控制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陈理明,李晓洁,谢晓原,陈继暖]
PCA自控镇痛技术在癌痛治疗 中的应用(完全版-第三稿)PPT
课件
内容
什么是PCA镇痛技术?
—— PCA镇痛技术应用介绍
为什么使用PCA镇痛技术?
—— PCA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浓度,减少追加剂量。
• PCA量:又称单次追加量或Bolus量,是指患者感知疼痛未完全消除或爆发痛时,按压自控
手柄单次追加的药物剂量。其目的是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又不产生过度镇静,对不同患 者的个体差异或存在爆发痛时具有重要作用。
• 极限量:即最大用药量,是PCA泵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 • 锁定时间:锁定时间是指两次有效给药的时间间隔,即在该时间段内患者按压的追加量无
口服困难的终末期癌痛患者 终末期癌痛控制不佳患者
吗啡耐受的癌痛患者 爆发痛频繁的癌痛患者
舒芬太尼PCIA用于癌痛治疗
阿片类药物转化
吗啡片
芬太尼贴剂
羟考酮片
60mg 200mg
4.2mg(25μg/h) 10mg(10μg/h)
30~40mg 400mg
曲马多片
丁丙诺菲贴剂
可待因片
哌替啶注射剂 曲马多注射剂 芬太尼注射剂
PCA镇痛技术
在难治性癌痛治疗中的应 用
定位/理念提升 癌痛药物治疗“三阶梯”
阿片类治疗中重度疼痛 • 吗啡 羟考酮 芬太尼 ±非阿片类 ± 辅助剂
疼痛持续或加重
阿片类治疗轻中度疼痛 ±非阿片类 ± 辅助剂
• 可待因 双氢可待因 曲马多
疼痛持续或加重
非阿片类 ± 辅助剂
• 双氯芬酸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静脉PCA 鞘内PCA 单次给药/爆发痛
患者自控镇痛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PCA是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和疼痛程度,预先设置镇痛药物剂量,再 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控制技术。PCA是通过PCA泵来实现的。
•PCA泵
PCA泵分位两种: 电子泵和一次性PCA泵
拮抗剂
纳洛酮 纳曲酮
激动拮抗剂
布托啡诺 喷他佐辛 丁丙诺啡 地佐辛 纳布啡
可用于PCIA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氢吗啡酮、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目前,所 有国、内外癌痛治疗指南均不推荐使用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或激动-拮抗剂,如 喷他佐辛、地佐辛、布托啡诺等静脉给药来控制癌痛
PCIA用于癌痛治疗的适应症
pain
定位/理念提升
癌痛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无创方法
口服、粘膜、皮肤
微创方法 椎管内给药
皮下 肌肉 静脉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
骨成形术 粒子植入术
神经刺激 神经调制
感觉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毁损
椎体、其他
脊髓、大脑、末梢
末梢、神经干、 神经节、神经丛
一般癌痛
三阶梯药物治疗
难治性癌痛
三阶梯以外的药物治疗
效。
药物浓度
• PCA参数
5个t1/2 t0 t1 锁定时间

背景量


0
t0 t1 t2 t3
极限量
呼吸抑制浓度
有效镇痛浓度
阈下镇痛浓度
24 时间(h)
• PCA给药模式
单纯PCA
PCA量+背景量
PCA PCA PCA PCA PCA
PCA
阈下镇痛浓度
PCA PCA PCA
负荷量+PCA量
PCA
PCA泵的参数及意义
•PCA泵参数:负荷量(ml)、背景量(ml/h)、PCA量(ml/次)、极限量(ml/h)、
锁定时间(min)
• 负荷量:是指PCA开始时首次给药的剂量,目的是让药物在患者体内迅速达到镇痛所需的
最低有效血药浓度,快速消除患者疼痛。
• 背景量:又称持续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持续输注速度(匀速)。其目的是维持稳定的血
200mg 20mg
200mg 3mg
200μg 20μg
吗啡注射剂 氢吗啡酮注射剂 舒芬太尼注射剂
芬太尼贴(8.4mg)=口服吗啡120mg=静脉吗啡40mg=芬太尼0.4mg=舒芬太尼0.04mg(40μg)
给药方案
•癌痛患者PCIA不同于围手术期镇痛,没有固定的配方 •每个患者PCIA的参数设定基于对患者疼痛的个体化评估
•口服用药困难
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意识地下 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肿瘤引起吸收障碍或肠梗阻
•口服大剂量镇痛药但效果不佳
晚期癌症的复发转移使癌痛加重的患者 长期使用止痛药出现耐受,剂量不断增加
•副作用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口服阿片类药物胃肠道反应剧烈 出现严重的眩晕和头昏,难以忍受 有心肺合并症,诱发胸闷,气喘,哮喘等不适症状
目前正在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 目前的疼痛程度评分(NRS)
•PCIA的维持治疗仍然基于对癌痛患者的个体化评估
患者疼痛改善的程度 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的耐受性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的药物增量原则
轻度疼痛(5<N>3):增量25%~50% 中度疼痛(7<N≥5):增量50%~75% 重度疼痛(N≥):增量75%~100%
PCA参数设定一般
•背景量
24h估算的转换剂量
•PCA量
1~2倍背景量
•锁定时间
不锁定(5~6min)
•限量(1h )
不限量(1/4总量)
PCA>3次/天
•背景量
原剂量+24hPCA量
•PCA量
1~2倍背景量
•锁定时间
不锁定(5~6min)
•限量(1h or 4h)
不限量(1/4总量)
PCA≤3次/天
舒芬太尼PCIA治疗癌痛(初始使用)
•溶液配制:
1μg /ml【100μg(2支舒芬太尼)/100ml】
•PCIA参数设置:
负荷量:1~2μg(1~2ml)
背景量:0.5~1μg/h(0.5~1ml/h) PCA量:1~2μg/bolus(1~2ml/bolus) 锁定时间:5~6min 限量:不限
PCA
背景量 PCA
阈下镇痛浓度
负荷量+持续量+PCA量
药物浓度
负 PCA PCA PCA PCA PCA PCA 荷

阈下镇痛浓度
PCA PCA

PCA
PCA


背景量
阈下镇痛浓度
时间(h)
患者自控镇痛的种类
静脉PCA(PCIA) 皮下PCA
静脉PCA
硬膜外PCA
鞘内PCA
蛛网膜下腔(鞘内)PCA
周围神经PCA
• 剂量滴定 • 持续镇痛 • 爆发痛控制
• 高效镇痛 • 阿片耐受 • 难治性癌痛
起效迅速,持续缓解中重度疼痛 血药稳定,有效减轻副反应发生 简单便捷,实现个体化自控镇痛
持续镇痛 稳定安全 简单方便
Opioids是控制癌痛最主要的药物
opioids
激动剂
吗啡 哌替啶 氢吗啡酮 羟考酮 芬太尼 舒芬太尼
•24h后根据患者PCA次数调整
24h总量+PCA量×PCA次数=新的24小时总量,计算背景量和设定PCA量
舒芬太尼PCIA治疗难治性癌痛(CASE 1)
病例:男性,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