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媒体应对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研究公共危机是当某个事件或情况对公众利益、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产生重大威胁时出现的集体行动。
在现代社会中,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和普及使得公共危机传播和应对变得更加复杂且迅速。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的传播过程以及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的特点1. 信息爆炸: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量庞大,各种观点和言论都可以快速传播。
这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混乱和误导。
2. 实时性: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公共危机的信息能够瞬间传达给大众,公众可以迅速获取到事件的最新进展。
然而,这也意味着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无法得到及时保证。
3. 互动性:新媒体平台是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公众可以积极参与和互动。
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公众的声音和观点也能够得到快速传播,这对于舆情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的影响1. 舆论导向:新媒体平台上的观点和言论多样化,可能导致公共危机的舆论导向受到左右。
不同的利益方和群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塑造公众看法,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舆论倾向。
2. 扩大传播范围: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比传统媒体更快更广,公共危机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
这可能导致危机的范围扩大,进而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3. 推动应对策略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的传播方式和路径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这也要求应对策略需要针对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创新和调整。
应对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来主动传播信息、回应公众关切,提高危机管理的效能。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1.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通过监测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流和舆情,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可以更早地察觉到潜在危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有助于减轻危机的影响和扩大。
2. 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公共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
应对部门需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提供准确、清晰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的误导和担忧。
网络时代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的想象,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特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薄弱的原因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时代的特点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出了以往。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每个人都有了传播信息的能力,任何热点事件都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人关注和讨论。
这种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性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舆论在网络上不再是主流媒体的天下,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发起者和引导者。
网络时代的媒体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他们愿意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而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主流媒体。
这也意味着主流媒体失去了以往对于受众信息获取的垄断地位,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来吸引受众的关注。
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薄弱的原因1. 信息传播能力不足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往往存在着滞后性和单一性的问题,很多热点事件在网络媒体上已经被大量讨论和解读之后,主流媒体才开始对其进行报道,这导致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丧失优势。
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上也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这也使得舆论引导力变得薄弱。
2. 互动性不足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往往是单向的,即信息的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这使得主流媒体无法真正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也难以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影响。
而在网络媒体上,互动性是非常强的,受众可以进行评论、点赞、分享等行为,这也使得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具备了更大的优势。
3. 缺乏创新性主流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缺乏创新性,传统的报道方式和呈现形式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一代受众的注意力,这也导致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失败。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
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福利。
但是,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网络舆情危机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将会给企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危机。
因此,本文就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网络舆情危机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因舆情事件的发生,社会各界在网络上对有关事情的持续关注、讨论、传播和评价,进而引起了巨大的舆情波动、对不同人群的情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对相关组织或个体形象、信誉、业务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危机事件。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主要包括:同时性、广泛性、即时性、多元性、情感化等。
网络舆情危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能给企业和组织的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造成损失2. 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员工心态和职业生涯等造成影响3. 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政策失信,失去公众信任,出现治理困难等问题。
4. 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传播速度快、人群多元化、事件情感化、信息的失真等因素。
三、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策略和方法针对网络舆情危机,我们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应对和处理。
具体来说,可能会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方法:1. 必须及时地识别和分析网络舆情危机,并对危机的根源和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释放真实、准确、及时、全面的消息,避免造成舆情连锁反应,采取危机公关措施,对危机事件做出有效的公开回应。
3. 建立良好的危机预警机制,以及体系化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组织和个人应对危机的能力。
4. 加强舆情监测和干预,修复和改善舆情,积极引导和影响舆情,扭转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大大增加,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引导为社会管理和公众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特点和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的特点1. 信息传播快速性: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迅速,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网站,迅速扩散至全社会。
这也意味着公共危机事件容易受到过度渲染和误导,对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
2. 平台多样性:新媒体平台种类繁多,包括社交媒体、短视频应用、新闻网站等,这些平台覆盖了大量用户,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传播的网络。
然而,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的差异也使得公共危机传播和应对变得更加复杂。
3. 用户参与度高:新媒体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户参与度高,他们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到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中。
这种参与度可以对公共舆论产生重要影响,引导事件的走向和解决方案的选择。
二、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应对的策略1. 及时回应和信息公开: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回应和信息公开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公众希望了解真相,并期待相关部门和组织能提供准确、明确的信息,以增加对事件的理解和信任。
不及时回应和信息不公开容易引发谣言、恐慌等负面影响。
2. 善用新媒体平台: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的差异,善用新媒体平台是公共危机应对的关键之一。
可以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提高公众信心和安全感。
3.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基础。
包括完善的预警机制、危机应对方案、公共危机管理人员培训等。
透明、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对社会的影响。
4. 积极监测和引导舆论:针对公共危机事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和舆论引导,积极监测和引导舆论是必要的。
通过分析用户的评论、分享等行为,了解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关注点,及时回应和纠正错误信息,引导公众的舆论发展方向。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摘要:文章全面分析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提出党和政府正确应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对策和思考,以供党和政府在提高应对网络等新兴媒体能力方面得以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兴媒体;特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凭借其开放、互动等优势迅速崛起,在媒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改变着舆论传播态势,已成为我们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一个重要载体。
适应形势发展,着力提高党和政府应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能力,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新兴媒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对于新兴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面对国内外各式各样的定义,认真比较分析之后,笔者赞成互联网实验室的定义即新兴媒体应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电脑、手机以及数字电视等作为终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网络和卫星传输等方式将众多网络互联互通,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型媒体形式。
目前,影响比较大、应用比较广、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快的,是基于互联网、无线网络的网络媒体与手机网络媒体。
2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根据新兴媒体的界定,我们可以知道网络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媒体,具备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
这是新兴媒体传播技术的关键所在和重要特征。
信息的数字化,使原来存在于不同介质载体中的信息统一为磁介质载体,使原来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存在的信息统一为数字信息。
数字信息可以被计算机识别并大量处理,可以在不同媒介之间通用,可以进行海量化存储、无损化复制、网络化传播,为信息的方便检索与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二是双向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受众”的单向传输,媒体主动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
新兴媒体彻底颠覆了这样一种传统定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兴媒体的特殊介质,如论坛、“微博”等,向社会发布信息,表达观点,使他们拥有了受众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研究与应对
第11卷第23期Vol.11 No.2375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研究与应对汪令昕(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革新,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拓宽了受众接收信息以及发表意见的渠道。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信息中夹杂着谣言,网络谣言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网络谣言的现状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从国家层面、媒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这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谣言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075-02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概述(一)网络谣言的现状概述新媒体时代,网络渗透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普及率达64.5% [1]。
我国网民群体规模的持续壮大为网络谣言的生长提供了土壤,手机上网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与观点,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升级,让信息快速传播,但也使谣言有了快速散播的渠道。
(二)网络谣言的特性分析首先,网络的复制粘贴使谣言迅速传播。
互联网的复制粘贴功能,使信息可以轻易跨越不同的传播媒体、不同的信息发布平台。
复制粘贴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再制作,稍不留神就会滋生谣言。
其次,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轻易地发布信息,信息发布几乎无门槛。
一些“网红”、微博“大V”在议程设置、信息扩散以及舆论聚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
一件重大社会事件只要被一个“大V”转发,并且只要他们的评论与观点有失偏颇,就会起到负面作用,煽动舆论,引发谣言。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往往打着“科学”的旗号,抓住普通群众对科学盲目崇拜的心理弱点蛊惑网民。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舆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一种舆论形式,涉及到社会事件、个人言论以及品牌声誉等方面。
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尤为重要。
引导舆情意味着有针对性地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引导,使得舆情的发展方向符合预期目标。
首先,要加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因为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点,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很容易引发负面舆情,所以要及时辟谣和澄清。
其次,要注重舆情的情绪引导。
网络上的情绪波动往往会影响到舆情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通过正确引导情绪来稳定舆情。
最后,还要注重舆情的舆论引导。
通过明确立场和正确认识,引导人们形成正面舆论,提升个人或品牌形象。
同时,适当应对网络舆情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及时关注舆情动态,了解当前的舆情走向。
只有通过及时了解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回应和解释。
当出现负面舆情时,不能选择回避,应积极回应并提供合理解释。
在回应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
再次,要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所以要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以建立更加平等和谐的网络环境。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应对,才能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中保持清醒和冷静。
同时,也要注重网络舆情的预防和管理,以减少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能够减少其中的风险并创造更加和谐的网络社会。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网络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影响范围广泛,有时甚至可以改变社会议题的走向。
因此,正确引导和合理应对网络舆情成为了舆情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意味着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引导,使得舆情的发展方向符合预期目标。
网络时代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之一,它拥有着无法忽视的舆论引导力。
在网络时代,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主流媒体在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力。
一、主流媒体在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力存在的问题1. 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在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主流媒体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2.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网络环境下,谣言、假新闻泛滥,主流媒体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导致舆论引导力受到了影响。
3. 互动性不足主流媒体的互动性不足,很难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难以引导舆论的走向。
1. 多渠道信息获取主流媒体应该加大对信息的采集渠道,不仅仅依赖传统的采访手段,还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渠道,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丰富信息内容,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2. 保障信息真实性主流媒体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新闻采编机制,严格审核信息的真实性,杜绝假新闻和谣言的传播。
主流媒体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信息传播环境的清朗。
3. 增强互动性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建立起与受众的良好互动机制,例如建立微博、公众号等互动平台,与受众进行深入交流,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主流媒体还应该加大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力度,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的走向。
4. 提升传播效果主流媒体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提高舆论引导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例如通过节目制作、内容策划和舆论引导的相结合,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舆论引导的任务。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流媒体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为舆论引导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以上对策的落实,可以有效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力。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探析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技论坛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7月中 197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探析文振威 湖北科技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1摘 要 网络舆情是由政府、媒体、网民互动而产生的,政府负有监督管理之责。
新媒体时期,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网络舆情加以严格管控。
本文从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出发,对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 ;舆情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民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网络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到来,在这样的网络背景下,充斥着很多社会观念,群众也开始注重自身的监督权和自由权,对于社会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表自身看法。
一方面,大众利用网络,行使着自身权利,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环境复杂,加之辨别能力的欠缺,也会被一些不法之徒所利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各种问题,打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是我国政府必须解决好的社会问题。
1 概念1.1 新媒体定义新媒体,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指新的媒体。
媒体自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一个“新”上,表示事物产生的时间较短,形式不同于以往,特点较为突出。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泛,受到大众的强烈追捧,也在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网络舆情的定义应用网络,可以对政府办公进行评价,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发表自身看法。
这些观念聚集起来,就会产生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舆论压力,也就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借助新媒体形成。
对于同一事件的发生,公众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看法甚至采取行动,展现了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参与度。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新媒体营销问题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新媒体营销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成为了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面临着诸多问题,而新媒体营销则为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新媒体营销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信息不对称传统农产品营销中,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导致了市场信息不畅通,农产品价格难以确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难以达成。
2.新媒体认知不足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和销售,导致营销效果不佳。
3.竞争激烈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农产品新媒体营销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农产品生产者需要与其他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和竞争力。
4.信任度不高由于农产品属于特殊行业,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度相对较低,而新媒体营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1.加强信息披露和交流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信息披露和交流。
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和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消费者评价等信息,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2.提升新媒体营销能力农产品生产者应提升对新媒体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可以通过接受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新媒体营销能力,构建并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3.优化产品营销策略在新媒体时代,农产品生产者需要不断优化产品营销策略,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方案。
可以通过调研市场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不断优化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效果。
4.建立信任机制为了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建立信任机制来解决。
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播的现状和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播的现状和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大众传播方式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这种变革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创新,同时也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播的现状是多元化和碎片化,传统的单向传播已经不再适用。
传统的媒体主导的传播模式已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用户的内容生成、分享和交流的社交媒体模式。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经历和意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交流网络。
这种多元化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给大众传播带来了更广泛的参与和表达自由,但也增加了信息的过滤和评估的难度。
其次,面对新媒体时代大规模数据的涌入,大众的信息获取渠道日益扩大。
然而,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新闻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兴起,信息质量和可信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新媒体的分布式特点,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造假、谣言等问题层出不穷,误导了公众视野和决策。
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成为摆在大众传播面前的一大问题。
另外,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和内容的涌现,人们在应对隐藏于广大信息中的有用信息上变得越来越困难。
研究表明,人们的阅读和接受新闻的时间变得更加有限和碎片化,且更容易被感性和情绪驱动。
这种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不仅使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容易受到偏见和误导,也对新闻媒体的可信度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大众的媒体素养,培养他们对新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播还面临着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泄露的问题。
在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中,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用户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面临着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的风险。
这种信息隐私和安全问题既依赖于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也需要政府和媒体平台的共同努力来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传媒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个数字时代,人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分享和传播当中。
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涉及了广泛的话题和领域。
它涉及到信息技术、社交媒体、数字营销、在线新闻、虚拟现实等等。
通过研究这些领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新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各种知识和娱乐内容。
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和迅速。
其次,网络传播和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空间。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与朋友、网友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
这种互动不仅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也培养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力。
另外,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的兴起也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读者群体逐渐减少。
同时,人们也更加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对传统媒体的需求也在逐渐下降。
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为其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机遇。
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研究不仅关注技术和平台的发展,还关注其对社会的影响。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的虚拟社群如何影响着现实社交和人际关系;数字营销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等等。
这些研究旨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的特点和潜力。
总体而言,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为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领域的发展与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和新媒体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时代边检机关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新媒体时代边检机关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观点的主要渠道。
然而,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也给一些机构和组织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比如,随着海外旅游和移民逐年增多,边检机关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机构,它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以有效地解决边检工作中的网络舆情。
一、新媒体时代的边检机关网络舆情应对意义随着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到来,边检机关也逐渐发现自己需要利用新媒体打造品牌,提高机构形象和服务品质。
同时,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言论表达更加自由化、情绪化,网络舆情也更加复杂。
过去,边检机关的工作主要以口头或文字形式为主,很难在面对风险和危机时立刻得知。
而现在,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监测,能够以快速对峙方案的形式呈现,保障工作顺畅。
二、新媒体时代边检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1. 构建舆情监测机制:边检机关应该建立一个基于新媒体的舆情监测机制。
该机制应该能够实时监控、评估和回应与本机构有关的舆情信息。
这样,边检机关就能及时掌握民众对于服务内容、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解决问题。
2. 加强危机公关能力和技巧:在网络舆情出现危机时,边检机关需要拥有全面的危机公关能力和技巧。
这不仅包括高效的应对措施,还包括在治理和妥善处理危机后的后续措施。
事实上,一家能够良好处理危机事件的机构,也能赢得民众对于其的信任,树立长久以来的良好形象。
3. 推进网络营销:边检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推广活动来扩大其影响力,并将其所提供的服务宣传给更广泛的目标用户群体。
这可以包括互联网广告、微信、微博、短信和论坛等等社交网络平台。
这些广告活动可以有各种形式,比如边检信息、知识普及、服务项目介绍等。
4. 加强公共关系的形象塑造:其主要目的在于在网络上扩大边检机关的知名度、提高其形象和信誉度,并吸引更多人去了解和关注机构的工作。
比如,边检机关可以参加一些相关行业组织和活动,加强机构名声和形象塑造,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度。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也对舆论引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首先回顾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特点,然后分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及其特点,接着探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碎片化、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带来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在新媒体时代更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源自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公众信息接收习惯的转变,以及新媒体平台自身特性的影响。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使得舆论引导的难度显著增加。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受到时间、空间和渠道的限制,舆论的形成和扩散相对缓慢。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几乎达到了实时,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多元化渠道迅速扩散,使得舆论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并产生广泛影响。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舆论引导者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增加了引导的难度。
公众信息接收习惯的转变也对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而是更多地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新闻聚合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
这种信息接收习惯的转变使得公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和个性化需求增强,舆论引导者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公众的需求和心理,以提供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信息和引导。
新媒体平台自身特性的影响也是舆论引导面临的重要挑战。
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匿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更加复杂多变。
一方面,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公众能够更加方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同时也容易滋生虚假信息、谣言等不良信息,给舆论引导带来困扰。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指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对舆情危机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接着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信息传播的匿名性、信息碎片化等问题。
然后讨论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从预防、监测到危机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介绍了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的重要性,以及新媒体传播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
本文强调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紧迫性,同时也指出了新媒体时代在危机中所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下,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以转危为机,实现舆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影响、特点、策略、监测、预警、传播、重要性、挑战、机遇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成为了企业和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条负面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对公众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成为了各行各业必须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围绕新媒体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分析、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新媒体传播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更为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带来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下的危机,将对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和生存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的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 正文2.1 新媒体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迅速传播,使得网络舆情危机在短时间内扩散和升级。
新时代媒体危机的应对和处理
第 5 卷 总第 121期 29传媒观察收稿日期:2020-12-16作者简介:潘云松(1967—),女,主任编辑,法学学士,主要从事新闻编辑方向研究。
一、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七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共建和谐”成为时代主题,随着新时代的深刻变革,各种大众传媒得到迅速发展,两者互动构成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特别是从2008年起,中国各级政府正逐步从一个利益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政府。
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重视民声民意,经常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倾听民声,集中民智,顺应民意,然后运筹帷幄,果断决策,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信息公开成为时代最强音。
《条例》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集体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全国上下掀起了打造“阳光党委”“阳光政府”的热潮,一些欺骗丑恶事件真相大白,在公共舆论强大压力下最终得到妥善处理。
随着新时代深刻变革,各种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短信、手机、微信、快手、抖音等媒体的形式和内容得到创新,正在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成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代表。
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兴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真正到来。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事实告诉我们,新时代媒体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然而,网络舆情在社会议题、企业声誉和个人形象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我们做出适当的应对。
1.2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保护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二、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2.1 网络舆情的定义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涉及个人、组织或事件的公共舆论,具有广泛传播、快速扩散和多样化表达的特点。
2.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点2.2.1 实时性:网络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扩散。
2.2.2 匿名性:网络舆情参与者可以匿名发布信息,增加了信息的不确定性。
2.2.3 多媒体性:网络舆情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传播效果更加直观。
2.2.4 影响力:网络舆情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
2.2.5 多样性:网络舆情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好评、差评、谣言、积极倾向、消极倾向等。
2.3 网络舆情的影响2.3.1 对企业的影响:网络舆情可以对企业形象、产品销售和股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2.3.2 对个人的影响:网络舆情对个人的声誉和隐私产生直接冲击,甚至可能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2.3.3 对社会的影响: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群体事件,并对社会舆论和治安产生影响。
三、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3.1 监测与预警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及时获取舆情信息并进行分析,提前预警和应对潜在危机。
3.2 管理与引导建立健全的舆情管理机制,及时回应舆情,主动引导舆论走向,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3.3 公共关系与危机处理建立紧密的公共关系网络,与各类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加强危机处理能力,协调各方共同应对舆情挑战。
3.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了解舆情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和指导。
新媒体时代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探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探究摘要: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网络舆情对网络空间秩序及社会稳定影响巨大。
这些是对政府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考验。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缺乏处理网络舆情的经验,带来了网络谣言传播、政府公信力降低等消极影响。
所以,关于舆情危机的管控难度及舆情应对不力可能导致的危机要有充分的认识。
各级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在处理涉及公共安全网络舆情是,必须要积极处理,解决好舆情背后的群体观念与利益冲突,方可真正提升公共安全保证能力与网络舆情应对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安全;网络舆情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向更重要的发展阶段迈进。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成果的背后安全稳定风险压力逐渐凸显。
各级政府遭遇到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风险挑战。
如何使化解危机的能力有所提升,使网络舆情应对达到更高水平,对于隐藏在舆情背后的观念利益冲突实施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营造出安宁的网络环境,这是新时代和新征程所赋予我们必须要完成和解决的新任务与新考验。
一、新媒体时代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1.传播内容丰富社会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而不断的改变,信息产生的渠道也随之拓展,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很多“微信息”平台也会产生信息。
其一,这些微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发布者的身边,内容简洁、主题简练、观点明确,是发布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存在很强的个体色彩。
其二,这些微信息发布方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加之不同的平台之间的评论可以自由进行,转发和分享能够随时随地实施,信息分解和传播处于加速进行状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加显著的。
以微博为例,数据表明:截止到2022年8月,月活和日活用户的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达到5.34亿、2.37亿,与疫情相关的直播活动数量超过3万场,获取超过30亿人次的观看量。
2.传播渠道广泛信息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具有局限性,采取的是单向传播模式,对于个体需求和兴趣无法做到逐一关注,公众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研究与管理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研究与管理一、新媒体时代的舆情概述新媒体时代下,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和便捷的传播手段,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但由于其即时性、覆盖广泛等特性,在处理突发事件及危机时,舆情爆发的速度也比传统媒体更快、更加强烈,对企业、政府等单位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和冲击。
因此,对于舆情研究与管理在新媒体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舆情研究1. 舆情基础概念舆情是指群众对社会事项所表达的态度、情绪和看法,是民意和社会心态的反映,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舆情、网络舆情、政策舆情等多个领域。
对舆情的研究,需要了解舆情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舆情研究方法舆情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定量、混合研究法等方式。
其中,定性研究主要是依靠专家访谈、焦点小组、观察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定量研究则依靠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混合研究法则结合以上两种方法进行舆情研究,由于国内外舆情环境差异较大,混合研究法在舆情研究中更具参考价值。
3. 典型舆情案例分析舆情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典型舆情案例进行实际演练。
比如2019年6月19日,一位北京法院十分不利于消费者,引发网友热议;2017年9月,滴滴再次发生女大学生遇害事件,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舆情反响。
这些案例具有极高的典型性,对于从事社会媒体分析和舆情研究的团队有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舆情管理1. 舆情预警由于新媒体舆情传播速度快,对企业、政府等单位需及时监测和预警风险信息,这就需要舆情预警。
舆情预警是指在舆情爆发前通过对舆情和话题的分析和评估,提前预判风险,并对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规避和控制,这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2. 舆情应对舆情应对是指在舆情发生后,及时采取对策,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同时还需要重视积极利用舆情来进行品牌传播,提升企业形象。
舆情应对过程中,首先需了解舆情发展和情况,尽快采取措施缓解情况,同时需进行全面沟通和统筹协调工作,尤其需要重视舆情记载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情和舆论的比较
相通之处: 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
所涉的客体都是人们的社会生活
都与民众的群体性心声、意愿密切相关 舆论是在与此相应舆情基础上形成的 相异之处: 主体方面的差异 内涵方面的差异 形态方面的差异
34
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1、网络平台成为舆情爆发的主要渠道
35
56
57
“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网络文化范畴: 将传统形式的文化通过网络传播
梵高 向日葵
鲁迅全集在线
国 学
5
网络文化范畴: 人们在网络空间中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及网络行为过程中 所形成的具有网络特征的特定文化形式
网络小说
网络音乐
6
网络文化 “打酱油”
网络热词
“ 神马都是浮云 ”
胡锦涛
12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 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3
网络社会带给传统政治生活最大的冲击在于,它 “是不受某一集中权力机构管制的条条框框束缚即 可运行的社会”
([英]巴雷特:《赛博族状态——因特网的文化、政治和经济》)
46
(一)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
1、及时告知的原则(宜速不宜迟 )
“黄金4小时媒体”
能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以微博 客、QQ群、人气高的BBS论坛等为代表。
“黄金4小时”
从厘清事实真相、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 完成信息披露文书、到发布信息所花的时间。
应对法则:“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
47
济南狱警打人事件
22
6、政治沟通的新媒介化
互联网总统
“ 如果没有互联网,奥巴马不会成为美国总统,如果没 有互联网,奥巴马甚至不会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 “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 而是谁更懂网络。” 《纽约日报》
23
2008年美国的三大网络媒体
2012年新兴的网络媒体
第一夫人米歇尔的Pinterest页面
教堂式
议会型
14
网络时代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
全球化、去中心化的网络空间对民族国家内的政治制度、 政治决策、政府管理过程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如:中东政局动荡(突尼斯政变)
埃及政变
利比亚政变
中国茉莉花 集会
15
数据来源: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1月)
16
网络时代政治形态的新特点 1、组织形态的无形化 传统政治中:有明确的政党、领袖、政治纲领;
4、动态渐进的原则(宜缓不宜急)
舆论发展规律 公众认知规律
51
(二)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1、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组织体系
52
2、构建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研判机制
政府舆情监控流程:
舆情规划
舆情收集
舆情分析
舆情处置
舆情评估
53
3、健全基于网络平台的危机舆情公关机制
54
4、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危机舆情应急联动机制
《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
新浪 2010年9月10日发布
41
宜黄拆迁自焚事件
围堵机场“厕所门” 事件微博直播
邓飞
42
网络社群(Online Community)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集 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 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现实社会中的关系为基础 成员在组织上的紧密联系
徐武事件
31
舆情和舆论的理解
32
所谓舆情,实际上就是大众密切关心的热门话题或反映 了某些社会心理的观点与看法,其较高层次是思潮,基本层 次是情绪。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 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
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舆情即民意情况,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 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外露的部分)或情绪反 应(既可能外露又可能不外露的部分)。 南京大学教授 丁柏铨
26
网络话语权的争夺:网络媒介争夺(价值观的输入)
“话语权的缺失使得一个国家的形象很难保证在其他
国家的媒体上不被扭曲,因此必须打造自己的国际媒体, 以在国际社会中真实、客观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出 完整的国家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明安香
27
拟态环境(李普曼)
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 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 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根据新闻机构的提示信息所产生的某 种脑海图景进行反应,这种脑海图景称为“拟态环境”。
利川事件
20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就是由公民来自行进行社会生活管理的社会。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21
5、政治生态的全球化
传统政治中:政治事件的处理主要控制在民族国家范围内, 对他国的影响(尤负面影响)是有限的; 网络政治中:一国政治事件对他国的影响可以是即时呈现的, 并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 HOLD住 ”
7
8
“客文化”
标签性特征
9
“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十七大报告
10
“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
胡锦涛
11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
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 YOU ”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 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年的年度人物将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 使用者和创造者。” 《时代》周刊
36
2009年热点网络事件排行榜
2009年发生的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由网络 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就有23件,占事件总数的30%,即约三 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2009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39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络舆情载体形式多样化趋势
西单女孩
旭日阳刚
40
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 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 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 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1年底、2012年底、 2013 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
传统政治中:社会行动(政治运动)的酝酿、组织、 行动的时间长、环节多;
网络政治中:孤立事件、言论等会迅速转化为社会行动
(政治运动),短时间内可产生爆炸性效果。
19
4、舆论信息调控的弱化
传统政治中:政府可有效控制媒介,通过议程设置、 消息封锁、抢先定性等方式控制社会舆论; 网络政治中:政府无法垄断和控制信息,多元化的意见 市场已经形成,公民社会正在成长。
网络政治中:无有形的政党(民众的临时聚合) 无唯一领袖(网络意见领袖)
广东新塘事件
无政治纲领(对事件的不满情绪)
17
2、参与主体的草根化
传统政治中:社会上层和知识精英主导; 网络政治中:普通民众(“三低”人群)成为最具
参政意识和热情的群体。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8
3、社会行动的突发性
Obama for America 应用软件
24
2012美国总统竞选趋势统计
引自Google Elections Trends 2012年6月29日统计数据
25
软实力(价值观的输出)
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 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 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宣传片
43
关系搜索(人立方)
44
5、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性加强
宜黄拆迁自焚事件 媒体报道的交互性
45
6、网络舆情对现实事件的影响力增强
网络舆情具有积聚民意,传播 面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打破了 传统信息传播和民意表达下行对上 行的封闭机制,拓宽了以往舆情事 件传播的单一路径,缩短了政府部 门对现实社会相关事件的关注和介 入时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强大现 实影响力。
2014-4-7
1
一、网络时代文化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二、网络时代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 三、网络舆情发展的现状分析 四、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和应对策略
2
3
网络文化
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网络开放的虚拟空
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获取、
传播、交流与融合,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的行为方式和 思维方式 。
客观现实
媒介现实
主观现实
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
28
国家如何在媒介化社会中处理和媒介的关系
3省级宣传部长兼任政府副职 交叉任职成中国政坛新现象 2011年04月08日 人民网-时政频道
29
国家如何在媒介化社会中处理和媒介的关系
奥巴马的私人宴会(2011年2月18日)
30
公众对于媒介的使用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网络舆情处理的联动体系框架
网站、论坛、 博客、微博 网络舆情应急处理中心
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启动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政务协同信息平台
网宣办 公安
网宣办 工商
网宣办 卫生
••••
网宣办 质检
网下处置方案
网上引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