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中实验操作考试(化学、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Na2SO4、Na2CO3、NaCl的鉴别
操作过程: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2、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用药匙或纸槽分别取适量的三种未知固体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充分溶解后,放置在试管架上。
3、向上述三种溶液中分别滴加少许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4、向有沉淀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步骤3:结论,方程式
步骤4:结论,方程式
二、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
操作过程:1、计算:需要NaCl——g(保留一位小数)
2、溶解:选取实验台上已称好的NaCl试剂包,将NaCl放入烧杯中溶解
3、转移:将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
4、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盖好瓶塞、摇匀
7、保存:将所配置的溶液转移到指定容器中
步骤2:NaCl溶解(无)明显热量变化
结论:本实验溶液的冷却过程
步骤6:摇匀后,液面()变化
若液面下降(不)继续加水
三、葡萄糖的性质
1、葡萄糖的物理性质1)观察葡萄糖的颜色、状态
2)用药匙或纸槽将上述葡萄糖固体放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加入5ml 蒸馏水,振荡,充分溶解后,放置在试管架上
2、葡萄糖的还原性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10%的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3~4滴2%的CuSO4溶液,振荡制成Cu(OH)2悬浊液。
2)向配制好的Cu(OH)2悬浊液中加入约2mL已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并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及结论:
步骤1 1) 现象_________
2) 现象_________ 结论
步骤2 1)现象方程式
2)现象方程式
四、氢氧化铝的两性
操作过程:
1、向试管中加入2~3ml0.5mol/LAl2(SO4)3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氨水并振荡,至沉淀不在生成为止
2、将上述所得混合物振荡后分装两支试管中: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盐酸至过量,边加边振荡、观察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边加边振荡,观察
现象及结论(35分)
步骤1
现象化学方程式
步骤2
1)现象化学方程式
2)现象化学方程式
结论:
五、利用过滤实验制取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过程(55分)
1、取3克Ca(OH)2粉末倒入烧杯,再加入20ml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溶解而形成悬浊液,放在试验台上静置
2、过滤装置的准备
1)将一张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里,用蒸馏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壁。
2)将漏斗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漏斗下端放入烧杯,使漏斗颈紧贴烧杯内壁。3、过滤: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末端应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将步骤1所得的上层清液倒入漏斗中。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向滤液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四、现象及结论(25分)
步骤1 Ca(OH)2的溶解明显热量变化
步骤3 滤液澄清
步骤4 现象石灰水溶液显性
六、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操作过程:
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根据所选仪器在右框中画出设计的装置图。
2、根据装置图将所选仪器连接成原电池的装置,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3、将电流表与导线相连,再与干电池瞬时接触,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判断出原电池的正负极。
现象及结论:
步骤2:现象,结论
步骤3:现象
片:反应()极
片:反应()极
总反应方程式:
试题一探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操作步骤:
1.将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另一端,连接好电路。
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后面,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
适当的钩码。
3.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若纸带上点迹不清晰更换纸带重复实验。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确定几个计数点0、1、2、3、4、5、6.
5.测量并记录距离。
6.写出打第三个计数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
7.利用描点法做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
实验结论与反思:
实验二:探究橡皮筋所受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操作步骤:
1.将橡皮筋的一端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并直立在铁架台旁,将刻度尺紧靠长木板并与橡皮筋平行放置。
2.用铅笔在白纸上记录下橡皮筋原长的位置。
3.在橡皮筋下端挂一个钩码,并用铅笔记下此时橡皮筋的末端位置。
4.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相同),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的末端位置。
5.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拉力F与伸长量关系的图像。
6.利用图像求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实验结论与反思:
实验三:测量木块与毛巾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操作步骤(70分):
1.将毛巾固定在木板上,木块平放其上。
2.按装置图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水平。
3.沿水平方向抽动木板,测出该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并记录数据。
4.测量木块对毛巾的压力,并记录数据。
5.在木块上加钩码,测出此时木块对毛巾的压力,并记录数据。
6.再次沿水平方向抽动木板,测出该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并记录数据。
7.完成表格,并能计算出动摩擦因数的平均值。
实验结论与反思: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实验操作步骤(70分):
1.将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另一端,连接好电路。
2.适当垫高长木板一端,平衡摩擦力。
3.将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一个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将它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4.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5.在细绳一端挂两个钩码,重复。
6.在每条纸带上各选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并算出各自的加速度。
7.根据实验结论,完成表格。
实验结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