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5分)
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 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
鸿都门而得名。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宦官为抵抗
官僚势力而办。鸿都门学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
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2、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
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
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
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
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
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
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
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5、苏格拉底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1 )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洁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
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认为这一步非常必要,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
有可能学习知识。(2 )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3 )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4 )
定义。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苏格拉底方法的特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
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问和答的对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的一方必须独
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剥地背诵别人的结论。但是,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
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
6、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创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
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
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不强求一律。(2 )将各教
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3 )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
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
则是自由与合作。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
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20 世纪20 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
还亲自于1924 年和1925 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并且,将教
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二、简答:(4*10分)
1、试评“环境决定论”
(一)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关
系十分复杂,根据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对于儿童的发展
来说,环境指的是前人的历史活动所创造的个体生活和活动于其中的,对他的发展产
生影响的那一部分外在世界。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是前人以
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设置的生活环境。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
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
源泉,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
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但是,环境的给定性并不意味着人的发展、人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注定了。人的发展还有非常广阔的机遇,还有很多可能性与
不确定性,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
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当然,给定的环
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一)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
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倡导民
主式的教育和管理。其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应
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最后,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
榜样。
(二)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形成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其次,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最后,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
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 2 )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养
成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 3 )加大“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 4 )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