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鉴别诊断.doc

合集下载

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为针对原发肿 瘤进行治疗,同时进行 腹腔穿刺放液和营养支 持。
04 腹水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体位
腹水患者应充分休息,减少活动 量,以降低心脏负担和肝脏负担。
同时,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以 减轻呼吸困难和不适感。
饮食调整
患者应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避免 加重腹水和水肿。同时,增加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维 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尿液检查
尿比重降低,尿钠升高, 可能提示腹水。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肝脏 疾病导致的腹水。
影像学检查
B超
CT和MRI
B超可发现腹腔内液性暗区,是诊断 腹水的重要手段。
CT和MRI可更准确地判断腹水量和性 质,有助于病因诊断。
X线
X线检查可发现肠管扩张、膈肌下降 等征象,有助于诊断腹水。
诊断性穿刺
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根据腹水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应积极 治疗肝硬化;对于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应抗结核治疗等。
抑制炎症反应
对于某些炎症性腹水,如腹膜炎等,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炎药物,以抑制炎症反应 ,减少腹水的产生。
05 腹水的预防与预后
预防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诊断性穿刺是确诊腹水的金标准 ,通过抽取腹腔内液体进行实验 室检查,可明确腹水的性质和病 因。
02
穿刺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 染。同时应尽量抽取少量液体, 以免影响后续治疗。
03 腹水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由于慢性肝病导致门静 脉高压,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胶体渗透 压下降,引起腹腔内液体量增多。
诊断依据为腹部超声、肝功能检查和 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进行化验。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3)腹水腺甘酸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腹膜炎旳精确率达90%。在其 他病因旳腹水中ADA多不升高。
(4)腹水甘油三酯:对乳糜腹水有较大价值,一般>5.2mmol/L,多数超出 26 mmol/L。
(5)腹水淀粉酶:在胰性腹水和肠穿孔时,淀粉酶明显升高。
(6)腹水葡萄糖:当腹水感染时,腹水葡萄糖浓度降低。
炎时胰管破裂或胰腺假性囊肿旳漏出液,均可引起腹水,胰性腹水可 能并发感染或左胸腔积液。
❖ (七)淋巴管或胸导管阻塞 可见于腹腔肿瘤如淋巴肉瘤、胃 癌、卵巢癌等转移及绦虫病、淋巴结核或手术损伤淋巴管、胸 导管、乳糜池,淋巴管先天畸形,均可使腹腔内淋巴管阻塞, 产生乳糜性腹水。
❖ (八)腹腔疾病
1.原发性腹膜炎及继发性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真菌感染、寄生 虫病,均可引起腹膜炎。
❖ 如系肝硬化门脉高压,可见脾大、蜘蛛痣、肝掌、男性乳 房增大。腹壁静脉显露和曲胀,可见于门静脉高压,观察 其血流方向有利于判断下腔静脉是否通畅。少见旳脐部硬 结节(Sister Mary Joseph node)可能来自胃或胰腺癌 旳转移病灶。左锁骨上淋巴结节肿大可能是上腹部癌旳转 移病灶。颈静脉怒张多为心源性腹水。肝硬化周围水肿仅 见于下肢,而肾病和心功能衰竭多为全身性水肿。
❖ 腹水白蛋白浓度测定:计算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SAAG 是血清白蛋白浓度减去腹水白蛋白浓度旳差值。SAAG在腹 水鉴别诊疗中旳作用得到了充分旳肯定。SAAG反应了门静 脉压力旳高下。SAAG≥11g/L提醒门静脉高压,SAAG< 11g/L则不存在门脉高压,其精确率高达97%。
❖ 反复检验可见到瘤 细胞(恶性腹水)
漏出液 淡黄,浆液性 透明或微浊 <1.018 不自凝 阴性 <25g/L <0.1×109/L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一般无细菌

几种腹水的鉴别方法

几种腹水的鉴别方法

几种腹水的鉴别方法腹水是指在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造成腹部膨胀的病症。

腹水可以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因此对腹水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腹水的鉴别方法:1. 腹水的外观与检查:根据腹部的外观和触诊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腹水。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扁平或微凸的,如果触诊时发现腹部鼓胀、呈现圆球状,可能是腹水积聚的表现。

2. 腹水的性质:腹水可以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

通过腹水的颜色、粘稠度、气味等特点来进行鉴别。

渗出液一般为淡黄色或无色,粘稠度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漏出液则可能存在颜色较深、粘稠度较低的特点。

3. 腹水的分析:可以通过腹水的化验、细胞学检查等分析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腹水。

化验可以测定腹水中的蛋白质、酶、乳酸脱氢酶、细胞因子等的含量,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腹水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恶性细胞等。

4. 腹水的病因分析:根据腹水的病因来进行鉴别。

腹水的病因非常广泛,包括肝硬化、恶性肿瘤、心脏病、肾病、结核等。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水,可能会伴随着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贫血、黄疸等,进一步帮助鉴别腹水的原因。

5. 影像学检查:腹水可以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腹水鉴别手段之一,可以确定腹水的存在、积聚程度、位置等。

而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腹腔内器官的状况,有助于确定腹水的病因。

6. 腹腔穿刺:对于腹水的鉴别诊断非常关键的是进行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可以直接获取腹水样本,通过化验、细胞学检查等进一步鉴别其性质和病因。

其中,细胞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为癌性腹水和判断恶性肿瘤的类型非常有帮助。

总结起来,腹水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与触诊、腹水性质、腹水分析、腹水病因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等。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鉴别不同类型的腹水,为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腹水鉴别诊断

腹水鉴别诊断

腹水待查首次病程录1.肾源性腹水可有慢性肾脏疾病所致,临床出现眼睑与颜面水肿,继而发展为全身水肿,想、常有高血压、蛋白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其他肾脏病症。

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

目前该患者诊断依据不足,暂不考虑。

2.心源性腹水该诊断多有心脏病史,多以胸闷气急,双下肢浮肿,胸腹水多见,扇超检查可明确。

现患者腹水,结合病史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必要时行扇超检查。

腹水待查主治医师查房1.肾源性腹水可有慢性肾脏疾病所致,临床出现眼睑与颜面水肿,继而发展为全身水肿,想、常有高血压、蛋白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其他肾脏病症。

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

目前该患者诊断依据不足,暂不考虑。

2.心源性腹水该诊断多有心脏病史,多以胸闷气急,双下肢浮肿,胸腹水多见,扇超检查可明确。

现患者腹水,结合病史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必要时行扇超检查。

3.营养不良性腹水由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所致,伴有消瘦、体重减轻,如重度烧伤,肿瘤,低蛋白血症等。

目前该患者诊断依据不足,予除外。

腹水待查主任医生查房1.肾源性腹水可有慢性肾脏疾病所致,临床出现眼睑与颜面水肿,继而发展为全身水肿,想、常有高血压、蛋白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其他肾脏病症。

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

目前该患者诊断依据不足,暂不考虑。

2.心源性腹水该诊断多有心脏病史,多以胸闷气急,双下肢浮肿,胸腹水多见,扇超检查可明确。

现患者腹水,结合病史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必要时行扇超检查。

3.营养不良性腹水由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所致,伴有消瘦、体重减轻,如重度烧伤,肿瘤,低蛋白血症等。

目前该患者诊断依据不足,予除外。

4.癌性腹水多有右上腹不适,不规则低热、纳差、消瘦,也可由腹水,且生长迅速,实验室检查多有肿瘤标志物升高,查体提示肝脏增大,上腹部CT多能明确病灶。

待患者腹部CT检查后明确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2.假性Meigs 综合症:假性 Meigs 综合症是非实体性良性卵巢肿瘤引起旳良性腹水和/或胸水旳一种病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卵巢转移和胸腹水旳患者,反复胸腹水检验不能找到肿瘤细胞时,不能排除假性Meigs’ 综合症 旳可能。
Nagakura 等报告1例假性Meigs syndrome:患者女性,53岁,结肠癌卵巢转移。B超显示大量腹水,右侧胸腔积液,反复胸腹水检验未发觉肿瘤细胞。剖腹探查证明无腹膜转移。行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和子宫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疗为结肠癌卵巢转移。术后胸腹水均消失。术后52个月病人仍健在。Dig. Surg.2023;17:418-419
★漏出性腹水旳常见病因 1、肝源 性:肝硬化、重症肝炎 2、心源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 包炎 3、肾源性: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 4、其 它:营养不良、粘液性水肿、静脉 阻塞
★渗出性腹水旳常见病因1、腹膜炎症(1)结核性胸膜炎(2)其他类型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伴发腹膜炎、SLE伴发腹膜炎、嗜酸细胞性腹膜炎2、腹膜转移癌 常由胃、肝、胰、卵巢等脏器旳癌播散所致
2、纤维结合蛋白(Fn):结核性、肿瘤性腹水经常>75mg/L,而良性腹水多<75mg/L。
3、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以35u为界值。结核性和肿瘤性腹水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6.1%,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阳性率仅9.1%。
4、芳香基酰胺酶(AAD):界值15u/ml。对肿瘤性腹水诊疗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和96.7%,但无法鉴别结核性与肿瘤性腹水。
Dunn et al. 报告1例46岁女性患者,发觉盆腔有一3.01.8cm 旳肿块,伴有右侧胸腔积液,查胸水CA-125为254U/ml。手术证明肿块为平滑肌瘤伴局部透明、水肿变性。术后4月胸水完全消失。Obstet. Gynecol. 1998;92:648-649

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蛋白血症
乳糜腹水
乳糜性
乳糜样
由于淋巴液漏入腹腔 由于脓细胞变性坏死
所致
所致
病因:恶性肿瘤, 病因:
特别是淋巴瘤、腹部 TB
手术、损伤、丝虫病、 先天性淋巴管扩张
腹膜癌
高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肝静脉血栓形成
(Budd-chiari综合症)起源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 该病原发较少,多为继发。
腹水骤增、肝性脑病,可以无腹膜炎体征 对感染反应差→体温不升 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不高 腹水性质: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 腹水细菌培养
细菌学
SBP的致病菌47%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占 19%,克雷白菌属或其它革兰氏阴性肠菌占 26%。厌氧菌一般不引起SBP。
血培养与腹水培养为同种致病菌的占53%。 绝大多数为单一菌种感染,多种细菌感染仅占 8%。
速尿 起效快 排钾 起始40mg/d 最大量160mg/d
调节两者比例100/40,使血钾水平保持正常
放腹水治疗
是强利尿剂问世前治疗腹水的主要手段 八十年代其作用重新得到肯定 一次放腹水3-5升 同时补充胶体溶液
白蛋白:5-8g /L 右旋糖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发生率:10-27% 腹水蛋白浓度低于10g/L,SBP危险性增加 临床表现:
大于250) 敏感性100%,准确性83-92%
选择性腹水检查项目
细胞学检查:2/3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阳性 革兰氏染色:腹水离心染色,细菌阳性率低; LDH:恶性肿瘤升高; 淀粉酶:胰源性腹水; ADA
少用的腹水检查项目
结核菌涂片+ 培养:阳性率低, 细菌培养:较难 甘油三酯:乳糜腹水
诊断步骤
病史
➢ 大多数(~80%)腹水患者由肝硬化引起; 其余20%由肝外原因引起;极少部分肝硬化 的患者,其腹水的发生可能合并肝硬化以外的 原因,如结核、肿瘤等。

腹水如何鉴别诊断?

腹水如何鉴别诊断?

腹水如何鉴别诊断?1.巨大卵巢囊肿女性病人应与巨大卵巢囊肿相鉴别。

卵巢囊肿在仰卧位时腹部向前膨隆较明显,略向上移位,腹两侧多呈鼓音;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

尺压试验:若为卵巢囊肿,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呈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跳动。

阴道及超声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2.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3.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良恶性腹水鉴别指标较多,主要有腹水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影像学等指标,但均为非特异性指标,为减少和避免判断失误,还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联合检测,不宜过分依赖某项指标。

Gerbes认为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程序为:第一步是选用敏感性较高的胆固醇作为筛选,排除良性腹水。

胆固醇在恶性腹水中显著增高,尤其大于2.85μmol/L时,鉴别价值更大;第二步联合使用特异性高的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氧酶(LDH)、腹水铁蛋白(FA)含量和细胞学检测作为确诊依据。

腹水CEA>15mg/L,腹水CEA/血清CEA>1;腹水LDH>1270U/L或腹水LDH/血清LDH>1.0,腹水FA>100μg/L,腹水FA/血清FA>1,则恶性腹水可能性大,若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即可明确诊断;继之是影像学诊断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4.肿瘤标志物检测近年来已广泛开展了血液及腹水的多种恶性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腹水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标志物有以下几种。

(1)癌胚抗原(CEA)相关的癌症:结肠癌、胃癌、原发性肝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性腺癌。

CEA是第一个胃肠道腺癌的特征性标志物。

(2)甲胎蛋白(AFP)相关的癌症: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生殖腺胚胎瘤。

原发性肝癌者70%~80%的AFP显著增高。

(3)前列腺癌相关抗原:PSA、FreePSA。

(4)乳腺癌特异性相关抗原:CA15-3或BR。

(5)卵巢癌特异性相关抗原:CA12-5或OV。

腹水诊断标准

腹水诊断标准

腹水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正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腹水诊断的标准:
1.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腹部膨胀、腹部疼痛、呼吸困难
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腹水的存在。

2. 腹部触诊:医生通过触摸腹部,可以感知到腹腔内是否存在
液体。

如果医生能感觉到腹部有波动感或液体流动感,这可能
表明腹水的存在。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
示腹腔内的液体分布。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腹腔内
是否存在液性暗区,并测量液体的深度和范围。

4. 实验室检查:通过抽取腹水进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腹水
的性质和病因。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腹水中的蛋白质浓度、
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等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腹水的病因。

5. 腹腔穿刺: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腹腔穿刺的方法
来诊断腹水。

通过穿刺抽取一定量的腹水,可以观察腹水的外观、气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腹水的病因。

综合以上标准,医生可以对腹水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腹水鉴别诊断-2005

腹水鉴别诊断-2005
六、营养不良性腹水 肠道蛋白质丢失症 蛋白质—热量不足(严重营养不良)
七、胰源性腹水 急性重症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八、胆源性腹水 胆管手术 腹外伤 肝活检、经皮肝胆管造影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4
胆囊自发破裂 九、卵巢疾病相关性腹水
Meig 综合征 卵巢或子宫的平滑肌肿瘤扭转 甲状腺肿样卵巢瘤 宫外孕 黄体破裂
(2)透明度 漏出液多为透明;渗出液因含较多细胞、细菌等成分而呈不同程度的混 浊。
(3)比重 漏出液比重多低于 1.018;渗出液因含多量蛋白及细胞故比重多高于 1.018。 (4)凝固性 漏出液中含纤维蛋白原甚微,一般不凝固;渗出液中含较多纤维蛋白原及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细胞碎解产物,故易于凝固。 2.化学检查
中、晚期各型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病毒性肝炎
急、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一过性) 脂肪肝 (一过性) 二、腹膜疾病 腹膜转移癌 结核性腹膜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多发性浆膜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核 黏液性腹水 真菌性腹膜炎(白色念珠菌、球真菌)
3
长期腹膜透析性腹膜炎 慢性血透相关性腹膜炎 化学性腹膜炎 腹膜间皮瘤 Whipple 病 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罕见) 腹膜恶性间皮瘤
3.血性腹水:外观暗红或淡红,红细胞计数常在 20×I09/L 以上,比重及蛋白质含量均
较高。
4.乳糜腹水:外观呈乳白混浊,也可似牛奶色,首先要区别真性和假性乳糜腹水,真性
乳糜腹水是由于肿瘤、炎症、结核等原因引起淋巴管阻塞,渗出增多引起的,腹水含淋巴液
丰富,甘油三酯含量常大于 10g/L,蛋白质含量常大于 30g/L,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乳
B 型超声是目前诊断腹水敏感简便的方法,一般腹腔内有 300ml 左右液体便可探查 出,并可鉴别腹水是游离状还是分隔状,其他含液体的结构为卵巢囊肿、腹部脓肿或血 肿,通过 B 型超声检查也较容易发现和鉴别。B 型超声同时还可发现腹腔脏器其他病变, 对腹水病因诊断有很大帮助。此外,B 型超声可指导腹腔穿刺定位,

腹水鉴别诊断

腹水鉴别诊断

腹水腹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过多游离液体的积聚。

正常腹腔内有少量液体,对腹腔脏器起润滑作用。

当病理状态下腹腔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

腹水超过500ml时,可通过物理检查(叩浊、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发现。

但一般超过1000ml才易确定其存在。

少数腹水可通过膝胸位叩诊确定。

B 超检查更为灵敏,也可通过CT检查发现。

确定腹水须通过物理检查和器械检查排除其他腹大、腹胀的原因或疾病,如肥胖、胃肠胀气、巨大卵巢囊肿、巨大肾盂积水、巨大胰腺囊肿等。

腹水一般分为漏出液、渗出液,并有混合性和渗、漏不典型性腹水。

从外观看,还有血性腹水和乳糜性腹水。

第一节腹水的病因腹水是一种病征,可由许多原因引起,涉及多个脏器和许多疾病。

其中80%以上病因为肝硬化,其次为腹膜炎症及腹膜癌病(Carcinomatosis),此外,还有其他少见病因。

腹水的病因一、肝脏疾病肝硬化暴发性肝衰原发性肝癌二、心血管疾病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心包炎(渗出性、缩窄性)心肌疾病(充血性、限制性)痨型克山病布-加(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肝小静脉闭塞病门静脉阻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外压性阻塞)三、恶性病原发:间皮瘤继发:腹膜转移瘤四、感染结核性腹膜炎Fitz-Hugh-Curtis综合征﹡HIV感染病人之感染性腹膜炎五、肾性慢性肾炎肾病型肾病综合征血透病人之腹水六、营养不良性七、内分泌粘液性水肿Meigs,综合征甲状腺肿样卵巢瘤卵巢刺激综合征八、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九、其他胰性胆汁性尿性十、混合性*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肝周围炎伴肝周纤维素性渗出第二节肝硬化腹水一、形成机理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比较复杂,有些方面看法不尽一致。

一般认为,由于硬化肝脏肝内组织学变化,造成经肝血液回流障碍。

肝静脉回流障碍,肝窦静水压增高,致Disse腔组织液生成增多;门静脉回流障碍,门脉静水压增高,门脉床组织液生成增多。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常有乏力、纳差、 盗汗、低热,起病较缓慢; 肾病所致腹水者多有尿少、血尿、全 身浮肿和贫血等症状。
腹水的临床表现
• 2. 体征:
(1)腹部膨隆:腹部形态可呈鼓状、球状 或蛙腹状改变。
(2)腹块:渗出性及癌性腹水者常可能触 及包块,多呈圆形、边界不清、活动 度差、表面不光滑及压痛; 原发性腹膜或网膜癌,包块多呈“饼 状” 有面大、边薄、界不清等特征。
腹水形成的原因
8.腹腔脏器破裂: 如胃肠、肝脾、胆囊破 裂等。
9.免疫风湿病:红斑狼疮、免疫性肝病、 多发性血管炎等
10.其他 粘液性水肿。
腹水鉴别诊断思索树
腹水鉴别诊断思索树 漏出性腹水 渗出性腹水 别诊断思索树
胶体渗透压正常
漏出性腹水
胶体渗透压降低
门脉阻塞 充血性心衰 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腹水的临床表现
(3)移动性浊音:是检测有无腹水简便而 又重要的检测手段,常用的有左右侧 卧式、站卧式及胸膝式三种转换体位 方式。胸膝式叩诊脐周浊音可检出仅 约200ml的腹水,亦称为水坑征
(puddle sign)。
腹水的临床表现
(4)水平面征: 能清晰叩出腹水水平面者多属漏出性; 渗出性、癌性腹水叩诊多无水平面征。
淋巴瘤
腹水鉴别诊断思索树
真性乳糜
乳糜性腹水
腹部外伤、腹腔内、腹膜后肿瘤
腹腔内结核、丝虫病
肝硬化、肝癌
门脉血栓形成
慢性胰腺炎
假性乳糜
腹膜癌肿 腹膜结核
腹水鉴别诊断思索树
血性腹水
原发性肝细胞癌 结核性腹膜炎 淋巴瘤 胃肠胰腺癌、卵巢癌 伴肿瘤腹腔转移 腹膜恶性间皮瘤
门脉高压异位静脉曲张破裂 门脉栓塞/血栓形成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子宫内膜异位正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添加 标题
肾源性腹水:由于肾脏疾病导致尿量减少、 钠水潴留,引起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 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添加 标题
肝源性腹水:由于肝脏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 低白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以及继发感染 等因素,引起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 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添加 标题
营养不良性腹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 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引起腹腔内脏血管床静 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01
腹水的鉴别诊断流程
初步判断腹水性质
检测腹水的比重、蛋白含量 等理化指标
观察腹水的颜色、透明度等 特征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 进行综合分析
必要时进行腹水穿刺活检以 明确诊断
确定腹水来源
病史采集:了解 患者是否有肝病、 肾病、肿瘤等病 史
体征检查:观察 患者是否有黄疸、 水肿、腹部肿块 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腹水检查:观察 腹水的颜色、透 明度、比重等指 标
细胞计数:计数 腹水中白细胞、 红细胞和血小板 数量
生化检查:测定 腹水中蛋白质、 糖、脂肪等生化 指标
细菌培养:对腹 水进行细菌培养 ,以确定是否存 在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观察膈肌位置和胸腔积液情况 超声检查:诊断腹水和评估肝脏、胰腺和肾脏等器官 CT检查:观察腹腔内器官和淋巴结等情况 MRI检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信息和血管情况
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根据选择的治疗 方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 方式、治疗周期、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 项等。
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需 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的风险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 风险和并发症,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 措施,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患者青年女性,因持续低热、腹胀就诊,查 体发现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 检查提示结核感染。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 解。提示对于低热、腹胀的患者,应警惕结
核性腹膜炎的可能性。
X线检查
可观察胃肠道是否有扩张 、积液等情况,有助于判 断腹水是否为胃肠源性。
PART 03
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
心源性腹水与肝源性腹水
心源性腹水
通常由于心脏疾病导致体循环淤血, 液体渗入腹腔。常见于右心衰、缩窄 性心包炎等。患者常有心脏病史,查 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肝源性腹水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门静脉回流受阻 ,导致腹腔液体增多。常见于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有肝功能异 常、黄疸等症状,查体可见肝大、蜘 蛛痣等。
鉴别诊断流程
初步判断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呼 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腹部是否出 现移动性浊音等体征,初步判断 是否为腹水。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肝病、肾病、心 脏病等病史,以及近期是否有用 药史、感染史等,为后续病因分 析提供线索。
病因分析
实验室检查
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腹水是否由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 等引起。
PART 05
鉴别诊断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的准确性
详细询问患者腹水出现的时间、症状、伴随症状以及既往 病史,有助于判断腹水的病因。
注意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居住环境,有助 于发现可能的诱因。
体格检查的细致性
对患者的腹部进行பைடு நூலகம்致的触诊,了解腹水的性质、量以及分布情况,有助于鉴别 诊断。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呼吸等,以及心肺听诊,有助于发现 可能的并发症。

腹水的诊断以鉴别诊断(吐血总结)

腹水的诊断以鉴别诊断(吐血总结)

胞为主
巴细胞为主
方法一:
80年代前腹水分类的概念 渗出液
漏出液
总蛋白质含量
> 25g/L
< 25g/L
From: Nathan M.Bass. in Sleisenger &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6th Edition, 1998,W.B Saunders.
腹水、血清总蛋白比值=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蛋白
以SAAG 11.1g/L认为存在门脉压 梯度< 11.1g/L为非门脉高压,相关性好(r=0.73), 准确性可达97%
1.SAAG的理论基础
Starling曾提出:水肿液的蛋白含量可体现该水肿液的渗透压,其与血 清蛋白含量之差可以反映相应的毛细血管之间静水压梯度。
这是诊断的主要指标。
假性乳糜性腹水是由于细菌性腹膜炎或肿瘤引起细胞破坏,从而导致 腹水浑浊呈乳糜样 。 假性乳糜性腹水比重<1.012,静置后无乳酪膜,有沉渣,脂肪含量 微量,苏丹3染色与乙醚试验:可鉴别真假乳糜性腹水。
乳糜性腹水(诊断)
淋巴管核素显像 应作为乳糜性腹水的必要检测方法,与传统的淋巴系 造影方法相比创伤小,利用99mTc标记的人血白蛋白 显示腹腔内淋巴液积聚,同时可以提供淋巴液动力学 特点。
乳糜性腹水(病因)
主要见于各种病变累及大淋巴管
1.原发性淋巴管疾病:儿童中多见。常见淋巴系统某处闭锁或狭窄、肠系膜淋巴 干或乳糜池裂隙、肠淋巴管扩张等。包括原发性淋巴管扩张症、原发性淋巴性 水肿、淋巴管瘤等。
2.继发性淋巴管疾病 1)损伤性因素:手术、外伤 2)阻塞性因素:
腔内阻塞(丝虫病、结核病、平滑肌瘤、淋巴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鉴别诊断

•一、肝脏疾病(一)暴发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fa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功能障碍,在短时期内进展为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

最初曾称为急性肝萎缩或急性肝坏死,目前较为普遍地应用暴发性肝衰竭一词。

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者称为暴发性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在起病 10 d内出现肝性脑病;亚急性型,起病 10 d或 14 d至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慢性型,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

暴发胁衰竭常见的病因有感染性肝炎、药物、毒物、代谢障碍等。

对于暴发性肝炎的诊断,我国于1990年制定了暴发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 10 d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11度以上症状)而排除其他原因者。

患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疽迅速加深,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性低于;②应重视昏迷前驱症状(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便做出早期诊断。

如果急性黄值型肝炎患者有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呢逆)极度乏力、同时出现昏迷前驱症状。

即应考虑本病。

即或黄疽很轻,或无黄疽,但肝功能明显异常,又具有上述症状亦应考虑本病。

(二)肝硬化肝硬化是指各种原因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的弥慢性损害,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残存的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网状蛋白支撑结构蹋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隔,最终导致原有的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临床有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形成等表现。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

但关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理、临床表现及腹水的性质基本相似,肝硬化的鉴别将在其他章节详述。

这里仅就肝硬化腹水的性质诊断及有关腹水的鉴别诊断加以介绍。

1、肝硬化腹水的检测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表现,元并发症的腹水为漏出液。

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大多清亮透明,约4~1轻度混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水鉴别诊断腹水:正常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不超过200毫升,当腹腔内积聚过量的游离液体,称为腹水。

腹腔内积液一般在1500毫升以上,才能经腹部检查发现有移动性浊音。

腹水可为全身水肿的表现之一,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者,可由不同性质的疾病引起。

[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门静脉毛细血管循环,组织间隙及腹腔之间的体液交换,取决于血管内外的流体静力压和胶体渗透压。

以公式表示为:血浆胶体渗透压-腹水胶体渗透压=门静脉毛细血管压力-腹内流体静脉压力正常门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压力为4kPa,可促使血管内液体溢入组织间隙。

而在静脉端压力则降至血浆渗透压以下,于是液体回流至血管内。

如肝硬化引起肝细胞减损,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破坏血管内外静脉压和渗透压之间的平衡,促使血浆从血管内渗入腹腔,形成腹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静脉毛细血管压升高,促使血管内液体溢入腹腔,加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更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

正常人体液虽不断进入腹腔,但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回流,两者保持动态平衡。

腹水属于组织间液,但不同于一般的组织间液,因此它处于“分隔腔”内。

研究指出腹水的吸收速度是有限的,正常腹膜每天最多只能吸收约900毫升进入腹腔的组织间液,如果后者的量超过腹膜能吸收的速度,即可形成腹水。

各种疾病发生腹水的有关机制常不是单一的,往往有多种因素参与,现分述如下。

一、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将体液从组织间隙吸收到血管内,而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靠血浆白蛋白来维持。

由于白蛋白的相对分子量较小,它形成的渗透压远较球蛋白为大,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白蛋白的浓度。

一般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25g/l时,因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导致毛细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或组织间隙,出现腹水与水肿。

低白蛋白症形成的原因包括摄入不足、蛋白质吸收障碍、肝细胞损害影响白蛋白合成及肾病综合症从尿中丢失大量白蛋白等,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随之降低。

二、肝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门静脉高压正常情况下,肝血流输入道(肝动脉与门静脉)和肝流出道(肝静脉)的血管床容量大致相等,输入血流量与输出血流量保持平衡。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床被压迫、扭曲、狭窄与改道,最终使肝血管床与肝血流量明显减少,并以肝静脉床受累最为明显,门静脉床次之,肝动脉分支影响最晚。

当输入血流量受阻而其量相对地大于流出量时,门静脉压力增高,其属支与腹膜内脏毛细血管静脉压也增高,于是腹水形成。

根据Starling体液平衡理论,自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总量与组织间隙返回血液的液体总量几乎相等,组织间隙液体保持相对恒定。

在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包缩窄或肝静脉阻塞综合症等,肝静脉回流受阻,或在肝硬化因门静脉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使肝血窦与门静脉系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即积聚于腹腔而形成腹水。

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证明单纯门静脉阻塞很少引起腹水,往往需要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一因素,才使门静脉系血管内液体更易渗入腹腔。

因此,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其它原因致使血浆白蛋白降低时,则腹水迅速形成。

当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后,虽然门静脉高压依然存在,但腹水却消退明显。

三、肝脏淋巴液外漏及回流受阻正常胸导管的淋巴液,一半来自肝脏,其余来自腹腔内脏。

肝硬化引起肝内血管阻塞,导致肝静脉外流受阻,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可外漏进入腹腔,成为腹水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正常人每天约有100克蛋白质从血液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其中约95%的蛋白质系经淋巴管再回流入血液。

当门静脉高压发生在肝窦前,则胸导管及肠系膜的淋巴流增加,腹水主要来源于肝外门脉血管床的淋巴液,其蛋白质的含量低,一般见于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如门脉高压发生于肝窦后,则肝脏及胸导管的淋巴流增加,腹水主要主要来自肝包膜下与肝门淋巴丛的淋巴流,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一般见于小结节性与坏死后肝硬化、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阻塞或肝静脉出口的近段下腔静脉阻塞。

如胸导管、乳糜池、腹腔内淋巴管阻塞或损伤以至破裂,则淋巴液回流受阻而漏入腹腔,可形成乳糜池性腹水。

四、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有效肾血流量减少,肾内血流量重新分布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最终导致钠、水潴留,从而促使和加重腹水的形成。

导致有效肾血流量减少的因素有:1、肝硬化、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患者循环血容量可能增加,但有较大部分血容量被“分隔”于扩大的门静脉,内脏静脉血管床或侧支循环中,不参与有效循环。

2、晚期肝硬化、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并发大量腹水直接压迫下腔静脉和肾动脉,也使肾血流量减少。

3、肾有效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肾血管收缩,则对肾小球旁细胞的牵张减弱,成为肾小球旁细胞有效刺激因素,使肾素分泌增加;或在肝病因肝脏对舒血管物质灭能减弱,致使舒血管物质增多并刺激肾小球旁器的压力感受器,使肾素释放增多。

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使之形成血管紧张素I,进而与循环中的转化酶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II,即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进而使肾小动脉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减少,形成恶年性循环。

血管紧张素II又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作用于肾远曲管使钠的重吸收增强,继而使氯、水的重吸收也增加。

肾血管收缩又是引起肾内动脉短路并导致肾内血流重新分布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流经肾脏的血流绝大部分首先通过肾小球,自肾小球流出后,有两条不同的循环途径,一是皮质肾单位系统血管,受交感神经或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平时约有90%-93%的肾血流通过这一条通路。

另一是近髓质肾单位系统血管,位于皮质的内部与深部,通过这一途径的肾血流,平时只有7%-10%,但对钠、水重吸收的能力较强。

五、钠、水潴留钠、水潴留对腹水形成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

经典的“灌注不足学说”认为:肝静脉阻塞和门静脉高压导致腹水形成,随着有效血容量的不足,继而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肾脏钠、水潴留,加剧腹水的形成,而“泛滥学说”则认为肾脏钠、水潴留是始因,可能由于某种肝肾反射或调节肾脏钠、水平衡的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所引起,继而出现容量扩张而形成腹水。

晚近,Schrier等又提出“周围动脉扩张学说”认为周围动脉扩张是肾脏钠、水潴留的始动因素,周围动脉扩张引起动脉灌流不足,使动脉压力感受器被兴奋,其结果是三个系统作用增强,包括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提高及非渗透性血管加压素系统反应亢进,促使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加,引起机体钠、水潴留,最终导致血容量扩张而形成腹水。

周围动脉扩张学说兼容“灌注不足学说”和“泛滥学说”的特点,可以较好地解释肝硬化腹水形成的过程;但不足之处在于外周动脉扩张的确切原因未明和目前尚缺乏直接测量外周动脉阻力的方法。

Epstein等用浸水试验将头部以外的躯体与四肢完全浸入水中,观察到血容量分布的改变,中心血容量增加25%。

在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可使排钠、排钾及利尿明显增加,在浸水4-5小时的最后一小时,尿排钠量达浸水前的20倍。

通过浸水研究,表明在肝硬化腹水,由于动脉灌流不足与有效血容量降低,可影响神经-体液多种因素,其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密切。

现分述如下。

1、交感神经系统肝硬化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24小时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排出量均显著增高,在腹水患者尤为明显。

这些发现系因动脉灌注不足使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可引起: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②改变肾内血流分布,增加近髓层肾单位血流量,后者有很长的髓襻,对钠回吸收很强。

③通过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促使肾素释放。

④通过α肾上腺素能受体直接作用于近端肾小管,增加钠的回吸收。

2、非渗透性血管加压素系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是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是体内调节水代谢的非渗透性因素。

正常人于水负荷后的血中AVP受抑制而明显下降,排尿增多,但肝硬化患者水负荷常出现排出障碍,其AVP水平并不降低,说明水负荷不能抑制肝硬化患者AVP的分泌,故不产生非渗透性利尿作用。

这是由于肝硬化、心力衰竭、心包缩窄等有效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即有效血容量降低,从而刺激心房容量感受器及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AVP,故血中AVP水平增高,产生抗利尿作用。

AVP水平高低与水排出障碍程度呈高度相交。

AVP水平越高,水清除率越低,但后者与钠潴留间缺乏直接关系。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醛固酮的代谢有85%由肝脏转变为四氢醛固酮后从尿中排出,只有15%通过肾脏变为18-透明质酸醛固酮自尿中排出。

肝功能失代偿时,尿中排出的四氢醛固酮减少,而18-透明质酸醛固酮相对增多,说明醛固酮灭活减少。

由于醛固酮灭活减少,造成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肾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强,导致钠、水进一步潴留,从而有利于腹水形成。

肝硬化、心力衰竭时血浆RAAS值均显著增高,24小时尿钠排出量显著减少,肝硬化腹水比无腹水者尤为显著,也随心衰程度加重。

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RAAS的增高与肝降解能力减弱、低钾或低钠血症有关。

浸水试验证明,有效血容量降低和动脉灌注不足是RASS增高的主要原因,这也与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肾前列腺素受抑制有关。

有些资料认为醛固酮是肝硬化钠潴留的决定因素,但大多素肝硬化患者醛固酮升高不显著,有些患者醛固酮甚至降至最低水平,却没有或仅有少量利钠作用。

这种醛固酮受抑制与缺少利钠反应的分离现象尚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4、前列腺素(PG)肾前列腺素是肾脏排钠的必要条件,它由肾髓质间质细胞或集合管上皮细胞产生。

由于PG有强烈的扩张血管作用,可降低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且PGF2有抑制髓襻升支和集合管钠的重吸收,从而产生利钠作用。

PG也有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到达肾远曲小管的液体量增加,提高水清除率,增加尿排出量。

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尿PG排出低于无腹水患者的尿PG排出量增加3倍,且与尿钠、尿量增加显著相关,使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因抑制内源性PG的产生,则可见尿PG排出量减少;尿钠与尿量下降均说明PG对失代偿性肝硬化的钠潴留有重要意义。

尿PG的代谢失衡还与肝肾综合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在后者尿PGF2排出量显著减少。

尿PG排出减少还可能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受到抑制有关。

5、利钠激素 de Wardener和森濑敏夫等分别指出,从利钠作用的角度看,利钠激素主要包括心钠素(ANF)和洋地黄样免疫活性物质(DLIS)两种。

目前已确认两者均为参与调节机体水、钠代谢的体液因子。

ANF是从哺乳动物心房肌中提取的一种多肽类激素。

DLIS又称内源性洋地黄物质,产生于哺乳类动物的丘脑下部第三脑室前腹侧区。

ANF与DLIS均有利钠利尿作用,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

前者主要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反馈调节而促进尿钠排出,后者则直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减少钠的重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