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心态问题分析及对策

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心态问题分析及对策

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心态问题分析及对策作者:袁建勤田鸽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观点,阐明了物质世界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变革。

在全面建成小康这一社会转型期,民众呈现出异质思维趋向分化和多元,社会心理预期明显增强,群际关系呈现交互与冲突等精神特质。

反映出社会情绪化波动,民众利益需求获得感不强,社会共享价值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心态。

为此提出了完善社会情绪的疏导机制、优化民生问题及培养民众的共享价值观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问题心态;分析思考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8)02-0063-0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观点,阐明了物质世界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变革。

社会转型就意味着经济结构的重置和来自社会各方面形态的变迁。

当下,在全面建成小康时期,我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尤其是问题心态的呈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民众个人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必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发展目标实现。

因此,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这一社会转型期,分析民众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有效措施,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民众的精神特质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空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表现出普遍的心理特点和心境状态。

它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趋向和行为选择,进而对社会稳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

当前民众呈现出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如下:(一)异质思维趋向分化和多元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迈进,中国社会变化瞬息万变,这一世态给民众带来太多的未知。

然而,也正是这些未知因素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定势。

尤其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异质思维趋向分化和多元。

转型期青年人的心理问题

转型期青年人的心理问题

4.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

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具体表现)等。

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向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轻易引发心理问题。

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则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 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

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具体表现)。

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四 社会心态中不公平感增强 增强的原因:
社会 历史
政策 不完善
体制 改革 不到位
个体 能力
五 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46.6%
4.8% 48.7%
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
五 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郭美美事件
五 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官员—贪腐”
六 社会“群体性怨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

发展变化中

的作用越来
越大
第三章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
交通事故 自然灾害
药品安全 食品安全 收入
房子 生存竞争
焦虑来自于 担心、牵挂和对未 来缺乏信心和希望。
二 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40 年 巨 变
发展带来差距, 差距加剧心理落差。
二 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信心 爱国热情
社会满意度 民族自豪感
社会情绪

社会心态在多元多样多变中形成更多共识, 人们的价值观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社会 责任
国家 富强


人生 价值
民族 团结
社会 和谐
社会心态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新特点 一 民生是焦点
二 认知差异大
三 新媒体平 台
互联网 等新兴媒体

在社会心态
六 社会“群体性怨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第四章 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如何把握社会心态 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前提
持续、准确、
客观分析社会心态 的变化,是修正社 会政策的依据。
二 不断完善制度和社会建设
解决就业
缩小贫富分化

社会心理失衡第三稿

社会心理失衡第三稿
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 失衡问题及其对策
社会心态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 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不良的社会心态 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 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 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 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
四、调节社会心理失衡的对策
转型期的“心理失衡”,本质上是社会 运转序列上的“规则失衡”、“救济失衡”
1、构建公正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2、防范由于群体心理失衡导致的 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1、构建公正的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第一、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依据,来进行社会基
本制度的设计与安排。
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 “社会公正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是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胡锦涛 • “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首要 价值” ——温家宝
“社会软治理”理念
以软的文化治理理念来塑造人的思维、规范人的行 为活动,以此达到解决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关系、维系 社会秩序的目的。
主要内容
一、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问题产生的 背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问题产生的一般机制
三、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心理失衡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 四、调节社会心理失衡的对策
第三、加强对群聚场所的管理
• 群聚场所 :最终产生社会泄愤事件的 场域,如案发现象 • 加强对群聚场所的管理,要采取果断的措施让非中 坚分子离开群体,并打消其他人加入群体的念头。
瓮安事件案发现场
第四、加强事后的心理干预
• 合理合法处置参与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 以教育和引导为主,开展心理安抚,使参加事件 者度过心理危机
一、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问题产生的

面对当今的社会心态我们大学生做何选择

面对当今的社会心态我们大学生做何选择

面对当前负面的社会心态大学生何去何从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态也不断的变化着,社会心态的问题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态度,这种问题具有大众性、代表性、弥漫性,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映。

目前我国处在一个复杂性的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种社会时期使得社会心态也呈现出多种复杂的状况。

然而我们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的结构主体,对社会责任意识也比较强,对于各个事物具有理性的分析能力,那么面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心态问题,大学生将会做出何种反应,这种反应将会对我国的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起到何种作用。

关键字:负面社会心态;大学生;何去何从;“社会心态”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一种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那么在近几年里我国的社会心态也普遍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这些负面的东西将会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下面先来了解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社会心态经历了一个非理性因素日益减少、理性因素不断增多的变化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在传统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劳动关系、就业方式以及收入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比较突出,情绪化现象相当普遍。

也就是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也同时导致了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不良心理的发展。

就如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他无辜群众的暴力伤害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佛山女孩小悦悦事件以及其他社会性事件。

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心态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大多数归根于社会的快步骤的紧促感促使了一些人的心态失衡、不良心理情绪、悲观厌世、冷淡无情和急功近利社会的心态。

转型期我国公民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08调查数据的分析

转型期我国公民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08调查数据的分析
以C G S S 2 0 0 8调 查数据 为支 撑 , 从 心 理 学 角 度研 究 社 会 问题和 公 共 管 理 问题 , 尝试 回
答转 型 期我 国公 民社 会 心态 影响 因素 , 以期 能为我 国 当前 的社会 管理 问题提 供 较为 科
学的政策参考依据。
2 文献综 述
随 着社会 转型 和贫 富差距 的扩大 , 阶层 之 间的对 立感和 底层社 会 的相 对剥 夺感 开
转 型期 我 国公 民社 会心 态影 响 因素分 析 : 基于 C G S S 2 0 0 8调 查数据 的分析
转 型 期 我 国 公 民 社 会 心 态 影 响 因 素 分析: 基于 C G S S 2 0 0 8 调 查 数 据 的 分 析

要: 社会心 态是社会群体行为 的前兆 , 社会心态的方 向和强度都会 很大程度 上影响到群体 的行
刊 、 德 梅
王 正 沛
为, 对社会 心态影响因素 的研究 对调 节群体 行 为具有 重要价 值 。文 章 以 C G S S 2 0 0 8调 查 数据 为支 撑, 构建 了一个社会 心态影响 因素框 架 图, 并 实证 研究 了影响社 会心 态的个体 因素和 社会 因素 , 得 到如下结论 : 我国现阶段 , 公众对社 会公平、 社会正义认 同度 都很不理想 , 表 明我 国现 阶段 公众的社 会心态处于一个不健康 的状 态 ; 个体特 征 、 家庭 影响、 社 会 网络以及个 体对所 处阶 层和 阶级的认 识 都对社会心态有重要影 响 ; 要改变这 种不健 康的社 会心 态 , 必须 清除消 极的社会 存在 , 改变不 利于 社会公平正义 的制度 因素。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7 5 3 ( 2 0 1 4 ) 0 1— 0 0 0 1 —1 4

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S M 311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周小春(中共平阳县委党校,浙江 平阳 325400)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焦虑浮躁、抱怨冷漠、仇富恨官、群体性怨恨等不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党和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缓解、化解不良心态,从根本上着力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态;失衡成因;疏导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11-5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

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心态呈单一性、稳定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利益格局正发生革命性调整,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也发生转型、重组,呈现复杂多元的形态。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仇富恨官、焦虑浮躁、群体性怨恨等不良的社会心态,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一个重大新课题。

一、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新特点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打破了利益分配的旧机制。

转型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汇总

转型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汇总

关于当前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关于当前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

刻画一个时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揭示这个时代的社会心态。

因为时代与社会心态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时代决定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映照时代。

从总体上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包容,对国家的未来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国人的社会心态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焦虑与浮躁交织,弱势心态日益蔓延,社会信任面临危机。

这些不良的社会心态不仅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而且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

今年3月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首次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并且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地摆到全党同志的面前。

随后,人民日报又连续刊发5篇“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谈执政者如何面对当前的社会心态。

可以说,如何调适当前复杂的社会心态已经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那么,今天围绕这个话题,我和大家主要来探讨两个问题: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调适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下第一个大问题: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心态折射出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诉求、心理和愿望,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执政者可以观察民情、了解民意、感受民怨、体恤民困。

当前我国的社会心态可以说是复杂多变,正反两面并存且相互交织。

如社会焦虑心态、冷漠心态、浮躁心态、弱势心态、仇富心态、怨恨心态、不信任心态、跟风心态、失落心态等等。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跟大家介绍了。

转型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对策研究

转型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对策研究

去年 由于食 品消 费类 价 格 大 涨 , 国的 恩格 尔 中 系数 接近 4 % , 0 幸福 指数 大 幅 降价 。1 目前 , 多生 许
活必需 品要 么正 在 涨 价 , 么 正发 出此 起 彼 伏 的涨 要
内容 , 也是 全党全 社 会 工 作 亟 待研 究 解 决 的 一个 重 大现 实课题 。解 决 好 这一 课 题 , 于贯 彻 落 实科 学 对 发 展 观 、 现 人 的全 面 发 展 、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实 构 会 、 持社 会稳定 具 有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保
社 会 心 态几 个 方 面 下功 夫 。
[ 关键 词] 社会转型期 ; 社会 心态 ; 问题及对策 [ 中图分 类号] 1 F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5— 4 2 2 1 )0— 0 0—0 [ 10 3 9 (0 1 1 0 4 5 收稿 日期 ] 2 1 0 0 1— 7—1 5 [ 作者 简介] 姜胜 洪, , 男 天津社会科 学院舆情研 究所副研 究员 , 主要 研 究方向为舆 情热 点问题、 网络舆 情; 宏音 , , 毕 女 硕
心态的主流是积极 、 康 、 上的 , 于开放进 取 、 智 成熟 、 健 向 趋 理 多元 包容 。但 同 时 , 会 心 态 的 一 些 方 面 也 已 出现 了 失 衡 的 倾 社
向: 一是 民生问题 突出, 引起 “ 群体 焦虑”, 影响到 民众对政府公信力 的看 法; 是 腐败现象的增 多, 引发不 满情 绪 , 响到 民众 影 对干群关 系的看法 ; 三是 贫富差距 不断拉 大 , 造成心 态失衡 , 响到 民众对社会 公正 的看法 ; 影 四是利 益诉 求反 映 渠道不畅 , 导 致社会心 态恶化 , 影响到民众对政府信任 度。为此 , 培育积 极健康 的社会 心 态, 当前加 强和 改进 思想政治 工作 的一 项重要 是

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焦虑:问题与对策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焦虑:问题与对策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焦虑:问题与对策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焦虑:问题与对策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作者/郝宇青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和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许多社会成员表现出根据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2134人参与),其结果显示:焦虑已经成为当下国人的一种生活常态-34%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

根据二,中华英才网在2010年对全国15个行业(IT、金融、制造业等)的1500余名企事业职员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根据三,官方最主要的媒体——《人民日报》,在2011年5月5日的一篇评论中也有关于“焦虑”的判断:“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猛烈分化的时代,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等贫富、收入的反差,人们的心灵世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

该评论还认为,在当下的中国,焦虑呈现出泛化的态势。

虽然焦虑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焦虑,但是,那只是绩是,到等原因,教训的。

应该指出的是,在处置劳资冲突、劳资矛盾的问题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即为了劳资双方不至于在劳资冲突中两败俱伤,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共,国家在税收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向工人采取了妥协政策,从而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实现了共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中国的强势群体并没有妥协的想法和步骤,只是一味地死守住自己的财富,甚至目前的状况还不能满足他们对于财富的欲望,他们还要进一步地与民争利。

在这种情势之下,一方面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另一方面是双方都不安生——弱者是出于生存的叹息,强者是出于保护和增加财产的贪婪。

第二,价值危机。

焦虑折射出当下中国出现了价值的危机,应该说,这是焦虑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问题。

对当下社会心态的讨论

对当下社会心态的讨论

对当下社会心态的讨论现今,社会心态问题被予以了高度的关注。

一方面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体现党与政府对其的高度重视。

更是其作为社会现实的折射,社会心态可以说能够影响社会经济、和谐环境的进一步建设,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因改革开放而使经济提升,国际交往频繁,让人们可以有比以往更理性、更平和、更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国内、国外事件。

而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逐渐追求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的提高,并形成了对于如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等等的共识。

可以说,许多人在生活中,还是保持着一种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但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因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规范的滞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的增大,整个社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和谐的音符。

“焦躁不安”,便是最普遍的不良心态。

有着因为升学压力,求职、升职压力而产生的急躁、忧虑;有着因贫富落差、失衡的利益格局而产生的被剥夺感的不安,而后因竞相攀比而产生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有着因城市人情淡薄、寂寞孤独而感到的不安、忧郁。

这些从不同地方引发的同样的焦虑,并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的要求人们用“淡定心理”驱逐“焦灼疑虑”的。

这得让人们通过周遭的环境的变化,来让自身了解到“其实这些我都不用太过担心”才行,即要正视引发失衡社会心态的矛盾与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是,这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怎样的社会现实,可以让社会心态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是党概括出的当前社会心态应达到的最好状态,而对应每一种心态,社会应作出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改善。

“奋发进取”,可以说是人们因对社会、对自身、对未来有着乐观与信心,而希望尽自己所能去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理想的体现。

所以,最低限度的“希望”,“信心”,“自由”都是必要的,而要达到这几点,首要是得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

试想,当一个社会里的居民普遍求职难、买房难、看病难、物价涨幅明显大于工资涨幅,人们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疲于奔命时,谈何“奋发进取”,只好“勉强生存”。

当前社会心态方面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社会心态方面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社会心态方面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所谓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社会心态问题,影响着人们对待社会的态度,下面从当前我国社会心态方面畅谈几点个人浅见:一、当前几种不同的社会心态及其显著特征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和以利益为核心内容的矛盾更加复杂化,也必然会带来社会心态的多种表象。

当前,主要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浮躁。

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

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到处充满廉价的笑声。

人们不愿意深入思考到底为什么发笑,值得不值得发笑。

放弃了价值判断、放弃了思考本身甚至放弃了基本的感情冲动,这种笑到底有多少价值颇值得怀疑。

一些电影、电视栏目,以媚俗为能事,追求感觉层次的沟通,热衷于搞那些“笑的绑架”节目,一些电视台让人觉得它不是政府的教育机构,而是被市场买断了的笑的批发部。

喧嚣。

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

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

如果说浮躁心态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变得干瘪,缺乏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喧嚣倾向则使之更加疯狂。

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说:“有两条法则并立同行而不可调和,一条是物的法则,一条是人的法则。

前一种法则建立舰队和城镇,但是它野蛮疯跑,并且对人极不友好。

”喧嚣倾向就是物的法则大行其道的倾向,是对人极不友好的野蛮之道。

忽悠。

忽悠在古文献中为形容词,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来表现一种事物状态或人物心情。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忽悠”为方言,意指“晃动”。

在当前中国文化娱乐生活中,“忽悠”似乎变成了动词,指用云山雾罩、貌似有理的话把人侃晕、从而达到使人受骗上当目的的一种骗术。

可悲的是,忽悠心态已从娱乐舞台转向现实生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心理文化氛围。

炒作。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社会心态整体上趋于成熟自信、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更趋向理性和平,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焦虑浮躁、抱怨冷漠、仇富恨官、愤青、群体性怨恨等不良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变化,给和谐社会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社会工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一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大众性和弥漫性。

它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我国现阶段社会心态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成熟自信,人们开放包容、理性和平、务实进取、积极向上。

人们不再简单的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沾沾自喜,而是学会了冷静与理性的思考问题,在人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引导更多的人崇尚新风正气反应出人们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追求。

(二)人们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建设,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积极性高涨,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国家大事。

在人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引导更多的人崇尚新风正气。

反映出人们坚持真理、追正义的追求。

在生活中人们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也能有所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逐步的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人们对国家发展与目前生活状况满意度很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威望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有这些积极的变化使民众的自信心受到极大鼓舞,人们对未来前景从满信心,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情绪积极健康。

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

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

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2015-05-12 08:58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王俊秀字号: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社会心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又因为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撞而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当前,要特别注意我国社会心态中的一些问题和倾向。

多层次、高标准的民众需求挑战民生工作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提出把民众幸福作为政府执政的理念,纷纷提出打造“幸福××”的口号,各级政府编制了一系列的政绩考核指标,出现了许多幸福指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通常把百姓生活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但是,令许多政府官员苦恼的是,政府民生工程的推进很难有效提升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或幸福感。

如果按照心理学中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从生理需求满足,安全需求满足,爱与归属等社会性需求满足,尊重需求的满足,一直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这是一个不断得到满足,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的过程。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多数民众的生理需求已经基本或部分得到满足,但满足了温饱问题的民众对生理需求的标准提高了,洁净的空气、无污染的水、舒适的住房条件、良好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成为新的需求,同时,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这些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同时出现,每一项都不容忽视。

从近年来的调查看,安全需求成为民众反应最激烈的需求,同样,人们的安全需求也需要更高标准地给予满足。

安全感调查中,人身、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安全的基本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内容,如这些年来,社会性的食品安全焦虑、环境污染焦虑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情绪,同时,民众对于隐私安全、环境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可以看到,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是因环境污染或担心环境被污染而引发的。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张金德摘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人们社会心态多元化现状入手,找到政府和社会如何在培育和引导人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心态在不断回应和满足中逐步趋于理性积极,从而实现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培育优化社会心态经济建设科学发展作者简介:张金德,中共安徽省灵璧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173-02一、应重视对当今社会心态的分析和研究社会心态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它所表现和反映的是社会的精神面貌,一般说来,它包括人们的生活态度,劳动和工作情绪以及思想与政治取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来说在各方面日趋稳定。

最重要标志之一是人心的稳定,也就是社会心态的稳定。

这方面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共识。

比如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认识,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活动中的话语权等等。

如果把当前社会心态的主流和本质加以概括,就是人心思定,人心思进,人心思富,人心思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社会各阶层人们共同的“中国梦”。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心态的非主流、非本质方面,亦即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并且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视而不见,因为它已给我们在加强文化建设、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俗话说,“近虑”可解,“远忧”难除。

事实上,近虑远忧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目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焦虑症状。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

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

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

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

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及解决之道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及解决之道

经过 3 0多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发 展 , 中 国 的 综 合 国 力 大 幅提 升 , 人 民生 活水 平 显 著 提 高 , 社 会 建 设 全 面 飞 速 发展 , 但 就 业 困难 、 贫 富差 距 、 食 品安 全 、 环 境 污
染、 社 会 治 安 等 社 会 问题 仍 然 存 在 , 并 不 时 引 发 恶
实现 , 行 动 受 到 限制 , 或 者受 人 侮 辱 、 上 当受 骗 、 权 利
被侵 犯 、 恋 爱受 挫 折 、 隐 私 被 别 人 发 现 等 都 会 产 生 愤
众 性 和 弥 漫性 。社 会 心 种 整 体 的 形 态 存 在 和 影 响 着 每 一 个 社 会 成
取 、 理性 科 学 、 开放 包 容 等 积 极健 康 的社 会 l f , 态 仍 是 主流 。但社 会 心态 问题 依 然 大量 存在 , 部 分 社 会 成 员
表 现 出轻信 盲从 、 感情 冲 动 、 自卑 自大 、 狭 隘偏 激 、 利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7 一 l 1 [ 作者简介 ]杜 秀清( 1 9 6 6 一 ) , 女, 中共太原市委 党校 市情与发展研究 室副教授 ; 杨茜渊( 1 9 9 3 一 ) , 女, 山西大学, a - q  ̄ 院2 0 1 1 级本科生。
益至上 、 不思进取 、 急功近利 、 贪 大 求 全 等社 会 L - 态 , 且 有 滋 生蔓 延 的趋 势 , 如 果 任 由这 种趋 势 发 展 , 将 会 对社 会安 全 、 社 会 和 谐 构 成 威 胁 。具 体 来 说 , 社 会 心态
问题 主 要 有 : 1 . 焦 虑 浮躁 , 愤 怒暴戾
会 心 态 问题 , 党的十 八 大报 告 明确 指 出: “ 加 强和 改进 思想政 治工作 , 注 重人 文 关怀和 心 理疏 导 , 培 育

社会转型时期哪些不良社会心态亟待纾解

社会转型时期哪些不良社会心态亟待纾解

社会转型时期哪些不良社会心态亟待纾解作者:张介平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19期【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价值的多元会导致社会心态的多元化。

在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中,存在着五种不良社会心态,即群体性怨恨心态、浮躁功利心态、焦虑悲观心态、娱乐泛化心态和极端偏执心态。

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减少社会不良心态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关键词】转型时期不良心态公平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心态呈日趋多元化发展趋势。

客观地讲,“和平理性、积极进取”是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但是同样有些不良社会心态正在蔓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群体性怨恨心态、浮躁功利心态、焦虑悲观心态、娱乐泛化心态和极端偏执心态的社会危害群体性怨恨心态。

此种心态是一种反社会的心态。

其典型表现就是对社会主流现象和价值观有较为强烈的不满,特别是对政府行为、官员作为、公共事务等方面充满着不信任感。

在很多时候,只要是主流倡导的,其必然就会反对。

这种心态的蔓延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发生固化,给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融合带来障碍。

持有这种心态的人,通常会将自己列为“社会弱势群体”,以一种受压迫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大众视野中。

同时,其将自身置于一个封闭的社会阶层里,用自身“怨恨”的视野来解读社会一切正面、主流的形象和观念。

这种心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较为消极的,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

浮躁功利心态。

此种心态是指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并以此为行为准则的一种不良心理倾向。

此种心态在社会中有较为广泛的表现,如行为者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为了获得捷径,必然会置社会准则于不顾,导致行为人在心理上的扭曲。

更令人忧虑的是,此种心态的泛滥可能会使快捷文化、快餐文化盛行,使社会大众难以静心思考、静心做事。

浮躁功利心态还可能会导致拜金主义价值观盛行,扭曲社会大众的正确价值取向。

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治理

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治理

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治理作者:马福云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22期【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激发了民众自豪感和自信心,人民群众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乐观,社会情绪更加积极,社会心态也愈发理性、自信和从容,呈现整体向好趋势。

与此同时,受各种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需要关注的负面社会心态包括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消极心理、经济压力引发的焦虑情绪、社会不确定性导致的迷茫心态,以及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诚信危机等。

对此,要加强民生保障、建构社会心态治理体系、推进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强化网络社会心态治理,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关键词】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治理焦虑诚信危机【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3.22.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利益格局重构、经济关系调整与社会结构演进,使得社会心态随之发生变动。

社会心态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变革的环境氛围,本文拟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以把握社会变革中社会心态的变动,有效应对并及时消除不良社会心态,助推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

我国社会心态的发展历程社会心态的形成、发展,是社会现实全要素的综合反映。

伴随改革开放、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国民众的社会心态产生较大变化,并且愈发呈现更为复杂的演化趋势。

社会心态及其特征。

社会心态是超越个体的社会存在,反映整个社会或绝大多数社会群体总体性心理倾向和情绪态度,构成公众心理情绪的基调。

社会心态一经产生,会传导给更多的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动机、情绪倾向,对公众社会行为、人际交流交往等构成潜在的心理或情绪影响,进而再次产生影响社会心态的变动。

社会心态是人们基于日常生产生活感知而产生的普遍社会心理状态。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

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这一切体现了研究社会心态对于了解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即时效应,对于调整和完善有关社会政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而从另一种角度看,对于促进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必须从制度安排、工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来优化其环境因素。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一定分化状态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实质性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格局出现分化状态,由此必然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状态和差异性。

年零点调查公司对我国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总体走向持积极评价态度。

而就对社会发展走向持不同看法的人群进行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年龄段都是影响他们对当前社会发展走向做出具体评价的重要因素。

对社会发展走向持认同态度的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群体,而对社会发展走向持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偏大的弱势社会群体。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下岗就业是不同群体都最为关注的。

社会心态中存在某些矛盾性与困惑感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矛盾性。

例如,虽然在观念层面,人们对金钱表现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现代化起飞阶段,人们的需求增长速度常常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因此,“金钱焦虑又会表现为一种很实际的心态。

可以说,这是观念与心态之间矛盾性的表现。

又例如,随着我国从温饱阶段迈向小康阶段,在择业标准上,人们最关注的是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长远发展前景常常成为择业的首选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关于当前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

刻画一个时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揭示这个时代的社会心态。

因为时代与社会心态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时代决定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映照时代。

从总体上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包容,对国家的未来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国人的社会心态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焦虑与浮躁交织,弱势心态日益蔓延,社会信任面临危机。

这些不良的社会心态不仅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而且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

今年3月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首次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并且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地摆到全党同志的面前。

随后,人民日报又连续刊发5篇“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谈执政者如何面对当前的社会心态。

可以说,如何调适当前复杂的社会心态已经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那么,今天围绕这个话题,我和大家主要来探讨两个问题: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调适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下第一个大问题: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心态折射出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诉求、心理和愿望,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执政者可以观察民情、了解民意、感受民怨、体恤民困。

当前我国的社会心态可以说是复杂多变,正反两面并存且相互交织。

如社会焦虑心态、冷漠心态、浮躁心态、弱势心态、仇富心态、怨恨心态、不信任心态、跟风心态、失落心态等等。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跟大家介绍了。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介绍其中的五种心态:(一)社会焦虑心态所谓社会焦虑,主要是指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现在,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

无论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农民群体,还是处境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都有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少见的。

从历史上看,除了战乱年代,人们没有像现在如此焦虑过;往以后看,以后人们也会焦虑,但社会焦虑的波及面和强度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从群众焦虑的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些领域:如高房价、高物价、食品、药品安全、腐败、分配不公、垄断企业的高收入等等。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前中国人的焦虑心态: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为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而焦虑;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为买不起房子而焦虑;大学生毕业后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焦虑;公务员为钱包瘪、工作压力大而焦虑;农民为化肥涨价,粮价偏低而焦虑;私企老板则唯恐政策变动,为眼下的生意不可为继而焦虑……可以说,焦虑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的各个阶层,似乎每个中国人都在为眼前的生存环境而焦虑。

这种焦虑感已经普遍蔓延,成为当下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社会心态。

那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为什么人们反而比以前更加焦虑了呢?焦虑感广泛弥漫于整个社会之中,首先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由此强化了人们生活的不确定性。

一旦认为自己的未来不可预期,唯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焦虑的种子就在内心萌芽。

其次,社会焦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飞船上天,蛟龙下海,高速公路贯通城乡……这些年,我国各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但是,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民生幸福的同步增长,物质丰富也未必换来百姓内心的安宁和美。

毋庸置疑,现在日子变好了,但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仍然滞后,民生改善仍待加强。

改革深入推进,不少人在失去了习以为常的单位福利和单位保障之后,却没有被纳入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如果基本生活缺少保障,怎能不对未来产生担忧?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一些人进了城,却无法融入城市;失去了土地,却无法找到生计。

面对这样的现实,怎能不让人慌恐和焦虑?归根到底,产生社会焦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它使人们缺乏一种应对社会变革、生活变化的从容心态,降低了幸福指数,强化了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全感。

而缓解社会焦虑,则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变这种失衡现象。

这是我们讲的一点,社会焦虑心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种:社会浮躁心态:(二)社会浮躁心态浮躁,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最典型的一种心态。

所谓浮躁,顾名思义就是心浮气躁,主要是指一种急躁、不沉稳的情绪。

人浮躁了,往往会心神不宁、焦躁不安、急功近利。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的感觉就是沉稳、含蓄,如同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

可是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国人的心态本应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平和,但是,纵观当今社会,却处处充满了浮躁的气息:彩民们祈祷着一出手就能芝麻开门,一夜暴富;艺人们盼望着一出场就能不同凡响,一炮走红;官员们则期待着一上台就能建功立业,一展雄风。

急功近利取代了脚踏实地,必然会催生出一种浮躁的心态。

浮躁心态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整个社会急于求成。

去年红遍网络的“凤姐征婚”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此人名叫罗玉凤,人称凤姐,重庆人。

从2009年10月下旬开始,她就在上海陆家嘴附近发征婚传单。

征婚要求极为苛刻:下面是她的征婚条件,大家可以粗略的看一下: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

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

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

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

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

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

第四,身高176--183左右。

长得越帅越好。

必须有刘德华那样的帅气、任达华那样的性感、立威廉那样的俊俏、谢霆锋那样的冷酷。

第五,无生育史。

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第六,东部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福建、北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户籍。

第七,年龄25--28岁左右。

就职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者不予考虑。

但就职于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顶尖型企业或银行者又比较喜欢。

现自主创业者要商榷一番了。

征婚条件这样高,那她本人的条件又怎样呢?罗玉凤身高1米46,有网友形容其为“死鱼眼,蒜头鼻,蛤蟆嘴”,曾在老家某小学做了两年老师。

现在上海一超市做收银员,月收入不过千余元。

她还这样形容自己:“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

我现在都是看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那么罗玉凤为什么会如此的狂妄自大呢?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她渴望成功但又不肯脚踏实地努力的一种浮躁心态。

罗玉凤本身出自农村家庭,父母没有什么背景,可以说是贫二代的典型代表。

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她内心产生强烈冲击,想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她渴望的生活与现实反差太大,所以希望能通过非常规手段一夜成名或暴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她选择了通过炒作“爆红网络”的极端方式。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正是内心浮躁的一种表现。

这些浮躁心态的背后与当前的意识形态、体制机制以及媒体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十年文革,我们的传统文华遭到了毁灭性的颠覆。

原有的价值观已经不能统领人们的思想了,而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至于造成人们信仰的缺失。

加上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辛勤劳动的人没有致富,贪官污吏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国人的内心难以平衡,浮躁心态难免产生。

媒体负面宣传的作用对国人产生浮躁心态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影视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家住豪宅,出门坐宝马的成功人士,却很少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种对财富扩大的宣传,致使那些本来安于现状的国民普遍产生了攀比心理。

所以媒体不要总是将聚光灯打在所谓的有权、有名、有势的人身上,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倾注在那些在平凡中付出努力的人,从而真正改变社会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改变人们的浮躁心态。

(三)社会弱势心态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理应是那些出于社会最底层,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话语权都脱离开社会主体的人群,比如城市打工者、失业人群和贫困人口等。

但是如今,人人都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

导演说演员是弱势群体、教授说知识分子是弱势群体、开发商说有钱没权的人是弱势群体、官员说公务员是弱势群体、老板却说民营企业家是弱势群体、患者说没钱看病是弱势群体、医生却说给人治病还可能挨揍是弱势群体……放眼全国,似乎每个人都是弱势群体的代表。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不久前人民论坛联合新浪网进行的国民弱势心态调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m ,,在调查中,45.1%的受访党政干部、57.8%的受访公司白领和55.4%的受访知识分子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受访网友的比例就更高了,达到了73.5%。

在一般人看来,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公司白领应该属于社会精英阶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但为什么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也存在这种弱势心态呢?拿知识分子来说,不少知识分子“喊弱”、“哭穷”,首先是因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而这种不满是通过比较得出的。

面对房产商的经济资本、隐形贪官的政治资本,大学教授的文化资本(教育文凭)显然处于弱势。

北大的副教授阿忆就曾在博客中晒工资哭穷,宣称那点工资让人“不能活下去”,并得到了很多知名教授的力挺。

再比如说公司白领。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些白领们工作繁忙,职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他们不像党政干部和大学教师一样有稳定的职位,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人和严格的业绩考核,他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为此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对白领来说,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难以承受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如此说来,精英阶层中都普遍存在这种弱势感,那么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的弱势感就更加强烈了。

为何人人都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我想这种弱势心态首先是来自社会比较。

心理学家发现,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幸福感,所谓幸福在于你在和谁比。

你开着奥拓,和骑车上班的人比较会觉得幸福,如果和开奥迪的人比会顿感不幸。

事实上,人们的自我评价除了少部分的自我感觉之外,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会比较获得的。

人们借助社会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确认自我归属。

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比较常常不是“向下性动机”,而是“向上性动机”,以自己的弱势和他人的优势相提并论,自然满肚委屈,满心不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