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六课5学时数:5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3、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体验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2.掌握从线描到涂鸦,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

3.学会欣赏和解读一些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涵盖以下内容:1.中国美术的演变2.从线描到涂鸦的表现方法3.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4.现代美术的欣赏和解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的演变:了解中国美术的历程,把握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2.现代美术的欣赏和解读:学会欣赏和解读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1.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如何在画面中运用线描和涂鸦表现主题和情感。

2.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掌握画中的明暗和色彩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讲解中国美术的历程和现代美术的发展演变,理论授课和展示欣赏。

2.实践案例式教学:结合实例,分析学习大师们的画中典型的线描和涂鸦表现方法,实践探索。

3.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互动讨论,借助欣赏和比较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历程1.介绍中国美术的演变历程,包括古代、近现代、现代等历史时期。

2.分析各个时期的美术风格,让学生明白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3.看范本,学习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区别。

第二步:分析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1.介绍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通过分析大师们的传统线描画、现代线描画以及涂鸦方式等,对于学生进行示范和分析,理解画中线条、阴影、光影表现方式。

2.制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从观察中提炼出主题和情感, 运用所学知识,把握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分析黑白和彩色画面1.介绍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区别和表现方法,比较两种画面的不同表现方式。

2.通过欣赏训练和多元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感知能力,更好地掌握画面的明暗和色彩运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基本美学实践的学习。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2. 阐述传统与现代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在各个领域的体现。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在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2. 探讨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差异。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联系。

2. 探讨传统与现代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联系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联系。

第四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创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融合。

2. 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融合。

第五章: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平衡。

2. 探讨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认识。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学情分析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

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

(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四、活动过程:导入: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 掌握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方法;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内容1.3.1 传统文化概述1.3.2 现代社会的特征1.3.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3. 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2.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历程2.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3.2 教学内容3.2.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3.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2.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第四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3. 提出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4.2 教学内容4.2.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4.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4.2.3 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案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2. 评价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效果;3. 提出改进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艺术风格与作品的形式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独特韵味;掌握多角度、多层面鉴赏作品的方法。

2.通过欣赏感知与具体分析,理解画家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并能够从多个层面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3.养成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的习惯,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世界多元艺术。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多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画家独特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作品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以及林风眠的《白蛇传》,,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从画面题材来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之处在于同为仕女画,不同之处是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在形式语言上有别于其他三位大师的作品,因此林风眠的仕女画又被称为“新仕女画”。

“新仕女画”究竟新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林风眠的仕女画世界。

教师板书并引出课题《白衣女》。

(二)直观感知1.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林风眠的艺术生平,学生阐述,教师总结:林风眠是20C中国画坛上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乃至某些观念和技法相融合的杰出代表。

比较知名的彩墨实验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熟于五六十年代。

大师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工具,画非传统的画,且题材广泛,如风景、静物、花鸟、仕女和戏曲人物等。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白衣女》,学生欣赏并思考:——该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什么?给你的第一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作品主要表现了一位白衣女子坐在花瓶旁边把玩手中的花朵,拉长的形体再加上柳眉凤目,给人一种正宁静、典雅的感觉。

(三)形式分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衣女》,同时提出问题:——画家在画面构图、人物衣褶、肌体设色上分别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尝试总结,教师补充:画面采用小幅方形构图;人物衣褶直接以白粉勾勒,甚至还加入光的表现;而在肌体设色上基本上也采用平涂的手法,但人物的脸与手的色彩则有意以冷暗色调来进行表现。

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优秀教学案例

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优秀教学案例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尊重艺术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关注社会、关爱自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内涵。
3.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美术的多样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
4.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够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2.设置问题链,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探讨美术作品的主题、形式、技巧等方面,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共同探讨和研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讲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创设互动情境,如模拟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反思与评价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主题四的第二课,课文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历史变迁,对农具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概述。

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革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初步形成祟尚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

【设计理念】:以“体验传统劳动——感受现代科技——展望未来技术”为主线,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互动和图片资料展示拓宽了学习内容,开放了教学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工具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畅想未来技术的发展。

【活动准备】: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传统农具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刀耕火种”这个词吗?是的,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耕种方法,那么农业生产从过去的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农业生产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师板书课题“从传统到现代”)2.了解传统农具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页,仔细看看书上画的这些农具,有你熟悉的吗?预设生:第一个是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我外婆家就有一把镐。

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地插入土中,把土刨松。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怎么写好一份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搜集了《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欢迎查看。

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课题,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土地养育这我们》中的第二个课题,本课内容展现了我国农业从原始的双手采摘发展到今天的机械化生产的过程。

整个过程凝聚了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并融入了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过程,体会劳动者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崇尚劳动者,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方法本课通过展现劳动工具的变化和进步,来体现农业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等方式感受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变化,了解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进行百度收索,收集了有关农具的图片和农机生产的视频,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教学更直观生动。

教学目标一、认知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

3、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二、情感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三、行为1、学会用简单的农具,进行日常的种植实践活动。

2、养成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知道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进行徒手劳动和用农具劳动的体验。

2、课前访问长辈,了解使用简单农具的名称及使用这些农具的好处。

高中美术: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高中美术: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lesson plan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从传统到现代教案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概念。

2. 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的含义、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稳定性与连续性、地域性与民族性、传承与创新。

3.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与风俗、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邀请传统艺术表演者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与差异。

2. 掌握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传统元素的现代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3.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原因: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和交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邀请专家或企业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掌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

3.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文化身份的认同、文化传承的责任。

2.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教育与培训、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解释为什么从传统到现代的主题重要。

1.2 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了解传统和现代的差异,能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变革等。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传统的定义和特点2.1 传统的定义解释传统的概念,包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习俗和规范等。

2.2 传统特点的分析分析传统的主要特点,例如稳定性、传承性、保守性等。

2.3 传统的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现代的定义和特点3.1 现代的定义解释现代的概念,包括现代的技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

3.2 现代特点的分析分析现代的主要特点,例如变化性、创新性、全球化等。

3.3 现代的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章:传统到现代的转变4.1 转变的原因分析导致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原因,例如科技进步、全球化、社会变革等。

4.2 转变的过程描述传统到现代转变的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4.3 转变的影响分析传统到现代转变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5.1 冲突的原因分析传统和现代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例如价值观的差异、传统规范的束缚等。

5.2 冲突的表现描述传统和现代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例如社会矛盾、文化冲突等。

5.3 融合的可能性探讨传统和现代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包括如何平衡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如何创新和发展等。

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生活中的文化传承6.1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讨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节日庆典、传统艺术等形式。

6.2 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影响分析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影响,包括现代价值观的渗透和传统习俗的改变。

6.3 文化传承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变革。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说明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说明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单元题目:土地养育着我们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学生实态:对于居住在城市里,或者城乡结合处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关于农业生产和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具并不是很熟悉,也许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里看见过或者使用过。

因此,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进行观察、收集和调查活动,从农村收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用法,以及现在和过去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而体会到家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第1课。

《从传统到现代》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几件传统的劳动工具和几个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不同场景,从而是学生初步感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书中的图片、学生课前的收集和调查情况,以及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观察、交流、展示、体验等活动,是学会僧对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感受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生准备:1、收集各种各样的农具,了解其用途和用法。

2、收集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向农村的亲戚朋友了解过去和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

教师准备:各种农具实物,或有关农业生产和劳动的图片。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发明的各种农具,体会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交流,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劳动者、崇敬劳动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导入新课。

2、展示交流。

3、探究交流4、小组合作5、教师总结实施过程:(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无数的劳动者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题: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过程。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其思想教学重点: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需要“现代化”的原因教学用具:幻灯机,幻灯片,画册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图片:展示两幅传统现代绘画作品,分别描述这两幅绘画有什么不同?表现的是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作品必然会反映这些心得事物。

接着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问:中国美术为什要走向现代化?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2.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原因主要是,一:中国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主题,技巧等因素中。

分别从年画和中国画上改良和和改造。

3.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从传统到现代的年画作品,然后总结年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4.教师提问: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在现代中国出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5.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上问题6.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林风眠的《白衣女》,提问西方艺术的传统受到了什么的影响,而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有主要有哪些?7.给同学们展示西方各大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做品8.学生分组分析和进行讨论•第一组:野兽派•第二组:立体主义第三组:抽象主以第四组:达达主义第五组:超现实主义第六组:表现主义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图片和思考并回答问题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各小组代表发布讨论结果,老师加以点评。

【教案】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互评;
1.联系生活,关注家乡的变化,绘制明信片,让学生为
家乡的发展和宣传助力!
2.学以致用、创意表现。
五、拓展、延伸
展示作品,当代艺术家新的艺术实验:蔡国强2018年《空中花园》用火药创作绘画、徐冰2010年《凤凰》装置艺
术;
欣赏、开阔视野;
学习要与时俱进,这部分既是本节课的拓展、又延伸到本单元下节课的内容
评价
任务
1.完成导入问题1、2;
2.完成任务(一)问题 1、2、3;
3.完成任务(二)问题1、3、4、5、6;
4.完成任务(三)问题1、2,3(各小组完成鉴赏任务单、并汇报);
5.完成任务(四)创意表现、展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的原因;
2、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学习用个案分
画马有何异同点?提示
学生:可以从造型、技法
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
学生思考、交流:
1.相同之处都是传统国画用笔用墨,构图都有留白;2.造型不同:(1)《五马图》中,以线造型,《奔马》既有遒劲的线条也有面,用墨块明暗塑造体积感;(2)形态、动作不同,体现出强烈的透视关系;《五马图》中的马,丰肥健硕,《奔马》骨壮精瘦,更有生命力;3.技法表现不同: 《五马图》是工笔白描,《奔马》是大写意的,局部有夸张,但不失中国画的气
1.展示作品《吹笛仕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林风眠《古装仕女
画》的特点;
2.组织小组代表汇报探
究结果;
3.点评或补充;
1.每个小组运用导学案和鉴赏任务单展开具体探究:小组(1):分析《吹笛仕女》从唐代仕女画中学到了什么?(从服饰、造型、色彩等方面);小组(2):分析构图特点;小组(3):分析造型特点(线条、形态):小组(4):分析光色与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欣赏林风眠等近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熟知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感悟艺术的美。

利用自主研讨的方式,展示多幅近现代美术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在文化的场景中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近现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理解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系列中国近现代艺术家画作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在时代的情景中体会近现代美术的变革之路,提高审美素养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美术对于时代的`展现,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中体现的中西融合的观念,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

难点: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的定义与特点掌握现代的概念与特征认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与特点现代的概念与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的定义与特点,现代的概念与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案例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转化2.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化过程掌握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2.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重要性掌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3.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四章: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原因掌握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4.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原因分析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原因,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章:传统与现代的平衡5.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5.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概念与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分析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概念与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的社会影响6.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掌握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6.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七章: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意义掌握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7.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八章: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掌握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8.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探讨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九章:传统与现代的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掌握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9.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探讨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实践意义掌握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实践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10.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与现代的概述环节重点: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定义与区别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现代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反映当前的社会和技术状态。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和特征现代的定义和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和现代的定义和特征。

对比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示例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各种传统文化形式。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形式。

第三章: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单元题目:土地养育着我们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学生实态:对于居住在城市里,或者城乡结合处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关于农业生产和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具并不是很熟悉,也许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里看见过或者使用过。

因此,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进行观察、收集和调查活动,从农村收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用法,以及现在和过去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而体会到家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第1课。

《从传统到现代》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几件传统的劳动工具和几个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不同场景,从而是学生初步感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书中的图片、学生课前的收集和调查情况,以及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观察、交流、展示、体验等活动,是学会僧对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感受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生准备:1、收集各种各样的农具,了解其用途和用法。

2、收集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向农村的亲戚朋友了解过去和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

教师准备:各种农具实物,或有关农业生产和劳动的图片。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发明的各种农具,体会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交流,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劳动者、崇敬劳动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导入新课。

2、展示交流。

3、探究交流4、小组合作5、教师总结实施过程:(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无数的劳动者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你知道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获得食物的吗?生:他们采摘植物的果实。

生:他们挖植物的块茎。

师:还有呢?生:捕捉一些小动物。

师:对。

后来他们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到地上,还能长出新的植物,于是,他们开始学会了种植谷物。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吗?生:我知道,他们用木棒和石头做工具进行播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课外书中知道的。

师:真不错。

从此人类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并且回使用畜力帮助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同呢?今天我们学习从传统到现代一课。

二、展示交流师:通过课前的调查可收集活动,你认为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同?生:使用的劳动工具不同。

生:劳动效率不同。

生:劳动的成果不同。

师:你们分析得很正确。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发明和使用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用途?生:这是我从农村的奶奶家找到的镰刀,奶奶说它是用来割庄稼的。

生:我知道它还可以割草。

生:这种工具叫锄头,我看见爷爷用它来锄去地里的杂草。

生:这是镢头,爸爸说它可以用来刨垄沟。

生:你们猜猜这种工具叫什么?有什么用?(示耙子)生:这不是猪八戒拿的大耙子吗,猪八戒用它打仗,农民叔叔用它来做什么呢?生:姥爷说它是用来搂平土地的。

生:这是铁锹,它可以挖土。

生:(示照片)老师我还知道,人们不仅使用一些自己制造的农具,有时还要用牛、马等牲畜来帮助劳动。

你们看这是牛拉着犁在翻地。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用牛拉犁耕地比人用镢头省力多了。

谁使用过这些劳动工具?有什么感受?生:冬天时我用铁锹撮过雪。

生:有一次在奶奶家,我跟爷爷用铁锹挖菜地,把手磨了一个水疱,很疼。

生:有一回,我去农村的的叔叔家,看见叔叔在给菜锄草,我说“叔叔让我来试试吧”,结果草没有锄掉几棵,却把菜苗铲掉了好几棵,惹得叔叔捧腹大笑。

师:是啊,有些农具使用起来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有时还很费力。

但是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就是使用这些简单的手工农具和牲畜来生产粮食和蔬菜,满足人们需求的。

谈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生:农民叔叔阿姨太辛苦了。

生:粮食和蔬菜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师:对呀,正如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讨论交流师: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这么多的劳动工具,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并没有满足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和使用畜力耕作,而是在不断地发明创造。

观察书中的图,说说现代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变化?生:从图中我知道人们不再用牛耕地,而是用拖拉机耕地。

生:我还知道有些地方不在用镰刀收割,而是用联合收割机,不但可以收割还可以直接脱粒。

这样一定比手工收割快好几倍。

师:你们观察得不错。

我们家乡有用联合收割机的吗?生:没有。

师:为什么?生:是我们没有钱买吗?师:不是,这是由我们家乡的地理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的家乡地处辽东半岛丘陵,很少有大片的土地,不适合使用联合收割机。

在东北大平原上的一些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耕地、播种、收割和和脱粒,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那我们家乡有没有使用机械的呢?生:有,我爷爷家就是用拖拉机来耕地的。

生:我大伯家用插秧机插秧,插得又快又好,省力多了。

生:听叔叔说,稻田不用拔草,喷洒锄草剂草就死掉了,多好哇。

生:我奶奶家还用牛耕地呢。

生:我舅舅家每年还是人工播种哇。

师:是啊,同以前相比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手工劳动和现代机械化生产相结合,是我们地区的一大特色。

师:你认为传统农业生产好呢,还是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好?生:当时是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好了,省时又省力。

师: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也从简单的手工操作、畜力耕作,发展到现代机械化操作,农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但是,由于我们家乡的地理特点,传统的农业生产依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乡的父老乡亲依然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传统的劳动工具,耕作在这一片沃土上,为家乡人民提供丰富的食粮。

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人们一定会发明和创造出小型的、适合我们地区的机械农具来,改变家乡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局面。

四、小组合作师:下面以四个人为一组,制作一关于农具发展变化历史的年表,可以画实物年表,也可以用文字来表达。

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年表。

师:请各小组把你们制作的年表展示给大家。

生:我们小组制作的实物年表,请看。

(略)生:我们小组制作的文字年表,请看。

师:从这些年表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农业生产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生:我发现生产工具越来越多了。

五、教师总结师:农业生产是人们的衣食之源。

人类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使用农业机械,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着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反思:《劳动者的创造》瓦房店市实验小学周丽君单元题目:土地养育着我们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2:劳动者的创造学生实态:对农具来说,学生可能见过或使用过,但是对于省的都江堰和的坎儿井来说,学生更加陌生,一是因为它们十分古老,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

所以,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都江堰和坎儿井的图片和资料,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要阅读相关资料,查找有关的录象资料,或者制作相关的课件,以加深学生对着两个水利工程的了解,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第2课题。

《劳动者的创造》向学生展示了气势雄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纵横交错的坎儿井,可以使学生领略这些水利工程的风貌,以及它们在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了解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更要结合家乡的实际,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发明和创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准备:查找有关都江堰和坎儿井的资料和图片,了解家乡和祖国各地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发明和创造。

教师准备:与都江堰和坎儿井有关的资料和图片,以及录象资料和课件。

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的都江堰和的坎儿井是世界少年宫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简单了解家乡,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

3、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劳动、崇敬劳动者的思想情感,并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和骄傲。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导入新课2、汇报交流3、拓展交流4、教师总结实施过程:(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不仅制造出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农田,为促进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的水利工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以及的坎儿井。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劳动者的创造。

二、汇报交流师:通过课前的调查和收集活动,你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了解多少?生:我知道都江堰位于省都江堰市,处于岷江的中游,是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

生:我还知道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国冰父子带领人们修建的。

师:你们说得都对。

(示都江堰的示意图)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包括“鱼嘴”分水堤、“金刚堤”、“飞沙堰”以及宝瓶口四项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记的渠道和分堰。

在都江堰,岷江水流被“鱼嘴”分成两股,外江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灌溉功能;江以灌溉农田为主。

千百年来,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为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造就了号称“天府之国”的平原。

现在,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绽放异彩。

(出示现在都江堰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省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冰父子修建水利工程提供了条件。

那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人们是怎样引水灌溉农田的呢?生:我爸爸去过旅游,听爸爸说那里的人们是靠一种叫坎儿井里的水来灌溉农田的。

师:你们知道坎儿井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吗?生:是河水吧。

生:也许是地下的水。

师:你们说得都不对。

生:那是哪来的水?师:是冰山上的雪水。

虽然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却给茫茫戈壁带来了勃勃生机。

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干涸的土地上渗透掉,或被强烈的蒸发掉。

所以,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来保存融化的雪水,供人们饮用和灌溉农田,使荒凉的戈壁,出现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