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理国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大理古城的资料和介绍

大理古城的资料和介绍

大理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城。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一、大理古城的历史沿革大理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曾是古代大理国的都城。

大理国成立于公元937年,历时约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政权。

大理国时期,民族文化融汇,宗教兴盛,享有“妙香国”的美誉。

元朝时期,大理国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成为云南行省的一部分。

明朝时期,大理古城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加固,成为了云南省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大理古城的文化特色大理古城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交融了汉、藏、白、彝等多种民族文化。

古建筑、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体现了大理古城独特的文化内涵。

1. 古建筑:大理古城内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城墙、城门、街道、寺庙、民居等建筑风格各异,展现了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

2. 民族风情:大理古城是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

这里的居民服饰、饮食、民居建筑、民族节日等都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3. 宗教信仰:大理古城内的宗教建筑众多,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

这些寺庙、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见证了大理古城宗教文化的繁荣。

三、大理古城的旅游景点1. 洋人街:位于大理古城南门,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商业街区。

这里的建筑带有浓厚的欧洲风格,各种特色店铺琳琅满目,是游客购物的理想之地。

2. 大理王府:位于大理古城内,是历史上大理国的皇家宫殿。

王府由五进三院组成,建筑风格兼容并蓄,融合了汉、藏、傣等多种民族文化元素,是了解大理历史文化的绝佳场所。

3. 苍山洱海:位于大理古城的西北方向,是大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苍山峻拔、草木葱郁,洱海湛蓝、波光粼粼,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大理国历史简介

大理国历史简介

大理国历史简介大理国历史简介大理国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国家之一,地处云南省中部,东界滇池,南缘云南广南,西靠滇池与佤山,北部绵亘于滇池与楚雄高原之间,是滇池周边地区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国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国,它的兴衰历程,凝聚着傣族、白族、汉族等多种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大理国自成立至于消亡,大概经历了800余年的历史,大理国势力曾经一度从云南广泛扩展到四川、贵州、西藏、纳西等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理国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存在那么长时间的原因,让我们逐步认识大理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起源据《大理国志》记载,大理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齐、楚、秦等多个政权建立,大量的人民迁徙到南方的大理地区,从而推动了大理国的诞生。

至公元937年,南诏由于内部斗争、外部战争及地震等原因,国家衰落,大理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扩张,成为代替南诏的新兴势力。

兴盛时期在唐朝“安南都护府”的管辖下,大理国处于朝贡体系下,不断侵占安南地区的领土。

到宋代后期,大理国逐渐脱离中原封建政权的束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开始创立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政治制度。

大理国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汉地、印度、缅甸、波斯、突厥、西域等地区的文化元素,呈现了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

在大理国的政治和经济领域,数百年来始终遵循民主议政的制度,让百姓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

在农耕、畜牧、纺织、伐木、铸造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尤以宣传佛教及经济文化发展颇为繁荣,比邻的国家和地区对大理地区的“达延之盛”仰慕不已。

大理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是在13世纪前后,这一时期大理国形成了完备的王权体系、司法制度和行政机构,因此,大理国的地理范围达到极大的扩张,甚至包括增城、蒙舍、双江等地的汉人自发地接纳大理政权的领导。

一度向四川南部一带挺进,包括建瓯、凉山等地。

甚至是到了西藏境内,其版图更是一度膨胀到贡山等地,皇帝的威望和统治力不断上升,使得当时的周边地区紧张不安地观望。

扫平大理的历史

扫平大理的历史

扫平大理的历史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它于公元937年由大理国王段氏建立,其疆域庞大,势力强盛,成为南方的重要势力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理国与北方的中央政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大理国的覆灭。

本文将从大理国的兴起到最终被扫平的历史过程进行探究。

一、大理国的兴起公元937年,段氏建立了大理国,他自称大理国皇帝。

大理国位于今天的云南地区,疆域辽阔,地势险要,自然条件优越。

段氏王朝在其统治下,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国策,吸引了许多各族人民纷纷前往定居,促进了大理国的繁荣。

二、大理国与中央政权的冲突随着大理国的壮大,与北方的中央政权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与宋朝之间的冲突。

宋朝对于南方的控制力度逐渐加强,而大理国则成为了宋朝的威胁。

这种地缘政治的冲突逐渐升级,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三、大理国的覆灭公元1253年,宋朝发动了一次针对大理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名为“灭南诏”。

这次战争以宋朝的胜利而告终,大理国最终被灭亡。

从此以后,大理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四、对大理国历史的评价大理国的崛起和覆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大理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影响了当时的南方地区,并为中央政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大理国最终被中央政权所消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

总结:本文通过对扫平大理的历史进行叙述,揭示了大理国的兴起和覆灭的过程。

大理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权,在其存在的时间里对南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与中央政权的冲突中,大理国最终难以抵挡中央政权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它的覆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地缘政治和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让我们对历史的演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大理古城之大理国

大理古城之大理国

公元八世纪:灭五诏,建立南诏政权
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天宝战争
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7.五代十国(后晋):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 了大理国 8.元朝:元跨革囊,大理国亡
9.清朝:“改土归流”,划为云南内地;设迤西 道、大理府
10.现代: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 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是全国唯一 的白族自治州。
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1.战国时期:白族先民、“昆明之属”
2.秦朝:在西南建立行政机构 ,开始统治大理
3.汉代:汉武帝击败“昆明之属”,设叶榆县, 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中转站
4.三国时期:重建云南郡 5.隋唐:设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 管辖
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6.唐朝: 公元七世纪:六诏(蒙巂guī、越析、浪穹、 邆téng睒shǎn、施浪、蒙舍) 南诏
1.段氏建国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 段思英继位后段思 良篡位 段氏沦为高氏傀儡
2.两系相争
大理国
3.高氏掌权 4.后理国 5.王国后期
高氏归还政权 高氏势力尤存,段 氏大兴佛教 外患过系相争 段思平 段思英 段思良 高升泰 高泰明 段正淳 段智兴 段智廉 段祥兴 段兴智
重要事件 建立大理国 继位 篡位 控制实际真 正朝政大权 归还政权 被拱上位 大兴佛教
人物关系 段思英之父 段思平之子 段思平之弟 大理国宰相 高升泰之子 段和誉之父 段智廉之父 段祥兴之叔 段兴智之父
高氏掌权
后理国 王国后期 大理亡国
蒙古南侵 国亡

大理古城简介

大理古城简介
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影响
• 建筑风格:融合其他民族建筑风格,形成多元化的建筑风格 • 建筑技术:学习其他民族建筑技术,提高建筑技术水平 • 建筑文化:交流建筑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3
大理古城的文化底蕴与非物质文化遗 产
大理古城的民族文化及其特色
民族文化
• 白族文化:以本主信仰、三月街、白族调等为主要特色 • 纳西族文化:以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泸沽湖等为主要特色 • 汉族文化:以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为主要特色
传承保护
•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传承保护力度 • 宣传教育: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 •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保护非遗项目
04
大理古城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大理古城的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
经济发展历程
• 计划经济时期: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较慢 • 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发展加快 • 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成效
• 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稳定,治安良好 • 民生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大理古城的民生改善措施及其成果
民生改善措施
• 脱贫攻坚: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教育文化:加强教育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素质
大理古城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洱海与苍山之间的平坝地区 • 背靠苍山,面临洱海
自然环境
• 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 植被:高原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 • 自然景观: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等
大理古城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大理国与大理皇帝史

大理国与大理皇帝史

大理国与大理皇帝史大理由来在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即大理国建立以前,“大理”一词还没有见诸于有关记载洱海区域的史籍。

司马迁的(史记)称洱海附近一带为“叶榆”,当时洱海也叫叶榆泽(又称“叶榆水”)。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

洱源)、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4县,隶属益州郡;东汉、蜀汉、晋、南朝,先后归入永昌、云南和东西河阳等郡属。

唐开元甘五年(公元737年),蒙舍诏(在今巍山)的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地方割据王朝,于公元73 9年迁都大和城(又叫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

到了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又迁都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城)。

在南诏统治时期,在这个区域一直无“大理”之称。

南诏是封建军事奴隶制性质的政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行将被新兴的封建领主制所取代。

反映在南诏统治集团内部便出现了贵族豪强趁南诏政权衰微之机,内则清平官(即宰相)专政,外则节度使(即都督)擅权的混乱局面。

在清平官和节度使中,大多数是代表新兴封建领主势力的先进汉族和“白蛮”大姓豪族,其中以郑、赵、杨、段的势力最大。

这种状况,造成了新旧势力之间互相争夺政权的局面。

公元897年至公元902年,权臣郑买嗣在广大人民反对南诏统治者的大势下,先后杀了南诏王隆舜及其子舜化贞,夺得了政权,改国号“大长和”。

在大长和国建立后36年,权臣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了郑隆旦(大长和国三世国王),灭了大长和国,拥立清平官赵善政为国王,国号“大天兴”。

过了10个月,杨干贞又废赵善政而自立为王,国号“大义宁’”。

在南诏灭亡后短短的30多年间,这里像走马灯一样先后发生了三个短命政权的交相更替。

由于彼此间的混战及实行苛政重赋,引起了奴隶、自由民及各部落百姓的纷纷起义。

这时,南诏派往通海的节度使段思平(白族,大理喜洲阁洞垮村人,为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之后)把持地方势力,以“减尔税粮丰,宽尔诺役三载”的诺言,与滇东“三十七部”的贵族反抗武装在石城(今曲靖)会盟,于公元937年率军到达洱海,攻破龙尾城(今下关),打垮了杨干贞,占领了羊苴咩城(今大理县城地区),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号称“大理国”的新政权。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云南大理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部分地区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理成为了古丝路上十分重要的一站。

大理曾经是南诏国的政治中心,南诏在7世纪初就已经建立起来,直到10世纪失去了独立地位。

公元937年,广南節抵禦南唐進攻,並與南唐簽定全昭和議和協定,大理地區開始轉入獨立時期。

大理国开始崛起,从此成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最强盛的政治中心。

在大理的约束下,许多少数民族达到了他们最辉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

大理国由摆夷族建立而成,始称“哈那彝”,后改名“大理”,“大”意为“富裕”,“理”意为“天下太平”,寓意为富庶而和平。

大理国在它的鼎盛时期拥有极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开放的贸易港口,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唐朝和五代时期,大理国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对南方的很多政治经济事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大理国的辉煌只是暂时的。

在13世纪初的时候,蒙古入侵中国并拥护了金朝,将整个中国都掌握在了他们的手中。

大理国当时受到了蒙古的侵略,最后被完全摧毁。

不过大理国的落幕并没有完全结束大理地区的历史。

大理地区在元朝时期成为了临时的州县,明朝时期则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中的一个特别管区。

大理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地,这也为大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打下了基础。

在大理地区,摆夷族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融合和发展。

大理还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所以这里也是众多文化的交汇点。

今天,大理地区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欣赏到大理风情的各个方面。

大理古城和苍山洱海等景点是游客们的必去之处。

大理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这里的独特景观,带给游客们丰富的体验和回忆。

而大理地区的发展也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它扮演了云南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的主要支持角色之一。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38年,当时的国家名为南诏。

南诏的建立者是巴泥,他是一个位于滇池附近的部落酋长。

巴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建立了南诏国。

南诏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公元938年,南诏国被大理国所灭,这是南诏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大理国成立后,继承了南诏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并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域。

大理国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非常广大,包括了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大理国的首都位于现在的大理市,被称为大理城。

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繁荣。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大理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共处。

大理国的文化也非常繁盛。

大理国是著名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中心之一。

在大理国的统治下,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大理文化。

然而,大理国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衰落。

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灭亡大理国,使大理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上是南诏大理国的通史纲要,代表不代表具体的历史细节。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大理古称“太和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丰满、宁静的城市,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滇池畔。

此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历史悠久,曾经是南诏、大理国、元代远华行省等重要政治中心。

其中,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号为越南,代表了大理历史的划时代意义。

大理历史上最显著的是大理国,始建于8世纪。

公元937年,大
理国盛唐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之一阮福极为吴后赐号大理国王,开启了大理国的历史。

自此,大理国的政治、文化与宗教在几百年的
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487年明朝攻占大理,结束了大理国的历史。

此后,大理成为了云南各民族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的中心之一。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市风光旖旎,被誉为“天下大
都市第一景,万国照片第一名城”。

如今,大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
游胜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纳凉观光,感受这座辉煌文化都
市的独有魅力。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洱海之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的大理国是南诏的后裔,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国家。

大理国的建立者段思平,是南诏的一位将领,他在唐朝末年时,趁着唐朝内乱之际,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是白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体现。

大理古城的城墙是用石头和土坯夯筑而成,城墙高达7米,周长达6公里。

城墙上有四个城门,分别是南门、北门、东门和西门。

城墙内有许多古建筑,如三塔寺、五华楼、龙龛、白族民居等,这些建筑都是白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体现。

大理古城的历史故事也很丰富。

在唐朝时期,大理国是一个强盛的国家,曾经与唐朝交战多次,最终与唐朝达成了和平协议。

在宋朝时期,大理国成为了南诏的附庸国,但是在元朝时期,大理国又重新独立了。

明朝时期,大理国被明朝所灭,大理古城也开始逐渐衰落。

在清朝时期,大理古城又重新兴盛起来,成为了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当时的大理古城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有许多商人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但是在20世纪初期,大理古城又开始衰落,直到1982年,大理古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得以得到保护和修缮。

今天的大理古城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游览。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大理国历史

大理国历史

大理国历史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南方大国之一,其疆域辽阔,历经了数个朝代的变迁。

大理国的兴起源于唐朝时期,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壮大,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一、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云南地区被称为南诏,其统治地区包括今云南省东北部,西南部以及四川、贵州、广西一带。

南诏的首都为太和城,即现在的大理城。

唐朝时期,南诏受到唐朝的控制,朝贡纳税,但在唐朝衰落的时期,南诏逐渐得到了独立地位。

唐朝玄宗年间,南诏柿子部首领段思平称帝,建立大理国,国号“大理国”源于“太平盛世”的意思。

二、大理国的初期发展大理国建立之初,吸收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并且采取了新的政策,如丝绸之路的改变、商品易货、水利工程、农业、开矿等,使得大理成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以工商业为辅的国家。

由于大理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大理成为了富庶的国家。

三、政治制度大理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

中央政府由皇帝和六个部门组成,这六个部门分别是军政、财政、兵马、祭祀、户部和法制。

地方政府则分为岛、镇和县三个级别,下设坊、乡、村、社四个层级。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非常完善,统治实力非常强大,这使得大理国在南诏、佤邦和缅甸等周边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四、文化与宗教大理国在文化和宗教方面也非常发达。

在文化方面,大理国人民善于制造纸张、染色、画画和书法等,其中以其独特的画画和书法艺术而驰名。

在宗教方面,佛教是主要信仰,还有民间宗教和土地神等信仰。

五、统治者大理国统治者为太和王陈规、熹宗陈承祐等。

其中,陈规是大理国建国后的第二位皇帝,他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陈承祐则是大理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他在面对元朝的入侵时,坚持抗战,最终被元军所俘虏。

六、衰落大理国在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在元朝时期被消灭。

元朝灭大理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理国和元帝国的冲突,二是大理国统治者的内斗。

大理国历史简介

大理国历史简介

大理国历史简介接下来古朝网为大家带来的是大理国历史简介,希望以下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大理国历史!中国古代与大宋国并存的国家之一,大理国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一国,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

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

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

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统之中,存在着无数的王朝,大家对古代一些王朝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就像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大唐盛世的唐朝。

这些强大的王朝,都是大家无所不知的,但是在这些王朝存在时,并不一定是整个王朝,他们还有可能分裂出其他的小国家,出现政权分割的现象。

一旦在某个王朝出现割据政权,那么这些正确,就会一直存在这个王朝之中,但是这些政权大多数都是不被世人所认可,就在当时也是属于小的国家或者是小打小闹之类的,甚至到了后来,大家就会很少承认这些东西存在,否认了曾经的这样一个王朝。

在历史之中,曾经就出现过这样一个王朝,王朝的皇帝大家也都是非常熟悉,甚至很多人都是脱口而出,这个国家建立政权的时间十分早,甚至在宋朝建立之前,这个国家就已经存在,但是这个王朝的存在感却十分低,所以大家对这个王朝十分不熟悉,甚至经常被大家所忽视。

那么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对这个朝代来说不公平,但这样的割据政权在当时却是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毕竟比他强大的国家实在太多,如果你要问这个政权是哪个国家?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起金庸老爷子了。

金庸所写的小说,相信大多人都看过,对于这里的人物,大家也是非常熟悉,对于段誉,大家更是熟悉不过了。

神秘消失的古国——大理

神秘消失的古国——大理

神秘消失的古国——大理大理——飘扬着儒雅的佛号大理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

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

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

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大力推行汉族文化,用僰(b?)文说话,用汉字书写。

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仅存的硕果。

此外,大理的壁画和木刻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理盛行佛教,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的“释儒”(又称“儒释”)。

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历史与传说中的段氏家族在著名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多次出现过大理国,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

在书中,大理国是由段氏王朝统治,人民儒雅宏文,衣冠谈吐都和中原汉人没什么分别。

那么,我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段氏王朝呢?一灯大师与段誉又是否确有其人呢?金庸在小说中是这样解释段氏家族的出身的,说段氏祖先原本是凉州武人,也就是说段氏家族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第一任国君段业的后裔。

北凉灭亡后,段氏家族出逃,下落就不得而知了。

究竟小说中叙述的是否正确也就无从考证。

但是,在我国的云南确实存在过一个段氏皇族,建立了大理国。

《唐书世系表》中说:“段姓出武威”。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也说:“段氏自称先世是武威郡(凉州)人”。

那么,段氏家族是怎样繁衍生息并迁徙到武威的?小说中对段氏家族的描写与现实中存在过的大理段氏家族是否相吻合呢?这些要从段姓起源谈起。

我国在很早的史书中就有对段氏家族的来历、渊源的记载。

《史记-郑世家》记载了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郑武王姬掘突建立了郑国。

他迎娶了申女武姜为夫人,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郑庄公,另一个是叔段。

郑武王死后,郑庄公继位,而叔段却很不满,仗着自己母亲的宠爱,就造反夺取王位。

大理国的建立灭亡经过?

大理国的建立灭亡经过?

大理国的建立灭亡经过?公元937年,云南历史上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

此后,大理国共传22 代国主,历时316年。

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崩溃。

在其最后一个国君舜化贞驾崩之后,清平官郑买嗣趁机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

长和三世而亡。

其权臣杨干贞弑君之后拥郑氏清平官赵善政为君,改国号天兴。

赵善政为政也勉为其难,国王当了十个月,就被杨干贞废弃。

杨干贞自己坐上了宝座,改国号义宁。

此人弄权有术,却治国无方,民心向背,之后受到各种民间力量的强烈反抗。

段氏家族的前景已是曙光突现。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政权危难之机,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灭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封建政权, 仍定都于羊苴城。

段思平为“乌蛮”贵族,有学者说是“白蛮”大姓,大理人,段宝童之子;他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人民得到休养,使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

与此同时,大理国还与宋朝保持臣属关系。

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册封其首领白万(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时,又授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大理王”。

在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即大理国建立以前,“大理”一词还没有见诸于有关记载洱海区域的史籍。

司马迁的(史记)称洱海附近一带为“叶榆”,当时洱海也叫叶榆泽(又称“叶榆水”)。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

洱源)、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4县,隶属益州郡;东汉、蜀汉、晋、南朝,先后归入永昌、云南和东西河阳等郡属。

唐开元甘五年(公元737年),蒙舍诏(在今巍山)的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地方割据王朝,于公元739年迁都大和城(又叫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

到了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又迁都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城)。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1.引言在中国云南省的西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州——大理州。

大理州不仅地理环境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本文将介绍大理州的历史沿革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和现代名人。

2.大理州的历史沿革2.1 大理国的建立与盛衰大理国是大理州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政权之一。

公元937年,段氏政权在大理地区建立大理国,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大理国在其历史的巅峰时期,影响力扩展至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理国逐渐衰落,最终在1253年被元朝所灭。

2.2 明清时期的大理州明清时期,大理地区成为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军事防线。

大理州的发展始终受到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和干预。

在这一时期,大理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经济体系,对周边地区有着重要影响。

3.历史名人3.1 杨昭忠(908年-979年)杨昭忠是大理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大理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南诏之父”。

杨昭忠一生戎马生涯辉煌,对大理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3.2 赵天愚(1882年-1945年)赵天愚是大理地区现代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民主活动家。

他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大理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民主改革。

赵天愚是大理州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

4.现代名人4.1 童孝燮(1945年-)童孝燮是大理地区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大理地区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大理地区的独特魅力。

童孝燮的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和藏家的喜爱。

4.2 吴丽云(1960年-)吴丽云是大理地区著名的女企业家和慈善家。

她创办了多个涉及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的企业,并长期致力于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

吴丽云以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大理地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大理地区历史地图- 名人简介及照片集6.法律名词及注释- 大理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位于现云南省大理市一带,于公元937年至1253年间存在。

大理历史文化简介

大理历史文化简介

大理历史文化简介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发祥地。

公元758年,唐朝在大理设置云南县,到公元979年,大理国的统治者段思平在此建立了大理国,经历了六世皇帝,于公元1260年被元朝所灭。

大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古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公元960年,大理国统治者段思平在此建立了南诏国。

从此,大理成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

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的民居建筑为我国罕见。

整个建筑形式为木构建筑,砖石结构与雕刻艺术相结合。

主体建筑“三坊一照壁”有三处:一处位于古城南门外;另两处分别在古城北门外和城南门内,是白族民居的代表作品;第三处位于城内,即现在的大理市玉洱路西段北侧。

白族民居布局严谨和谐。

白族人民擅长雕刻艺术,白族建筑大量地运用了各种雕刻艺术。

其代表作品有石雕、木雕、泥塑等。

大理文化底蕴深厚。

大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1300余年,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 1 —1 —。

历史上的大理国

历史上的大理国

历史上的国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左有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边疆之地,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少见记载。

后来随着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及电视剧的传播,更多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多民族聚居地上的灿烂文化,近年来的一些科考也慢慢掀起历史上“古国”的面纱。

下面请随我一起探秘历史上的神秘古国:国。

国是中国宋代以“白蛮”(白族)为王室、“乌蛮”(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联合政权。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

一、段氏建国段思平,祖籍喜洲,始祖段俭。

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

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当时社会正处变革中,南诏政权走向末路,先后被买嗣的“大长和国”、善政的“大天兴国”和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这几个政权相互更迭杀戮,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干贞夺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

其弟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干贞的位置被其弟诏所篡,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随即向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诏兵败自杀,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

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今),国号“”,史称“前”。

疆域覆盖今中国、、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段思平建立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时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二、两系相争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

大理国历史变迁

大理国历史变迁

大理国历史变迁
大理国为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

后晋天福二年(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

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大理国王宫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

寿辉传位给正明。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

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

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复改国号为大理。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

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大理国历史沿革
段氏建国
段思平祖籍为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在天宝战争中,大军将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

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六传至段思平。

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

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

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当时,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

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

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
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灭亡。

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号大理,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