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311f80a0066f5335a8121eb.png)
三峡大坝简介三峡工程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三峡工程是兴建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流上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首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以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举世瞩目。
●三峡工程由哪些主要建筑物组成?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如下: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另在长江右岸白岩尖山体中,与右岸电站相毗邻处预留扩建6台机组的地下电站厂房位置。
地下电站将安装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20万千瓦。
因此,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什么是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分为哪些坝段?共浇筑了多少混凝土?用混凝土浇筑,主要依靠坝体自身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及其它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叫做混凝土重力坝。
世界各国修建于宽阔河谷处的大坝,多选择混凝土重力坝。
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断面型式较简单,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混凝土方量较多,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坝顶可以溢流泄洪,坝体中可以布置泄流孔洞。
我国的丹江口、丰满等水电站以及美国的大古力电站,均是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量为2800万立方米。
三峡大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基开挖最低高程为4米);坝顶宽度15米;底部宽度一般为126米;从右岸非溢流坝段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47米。
各坝段布置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厂房坝段、纵向围堰坝段、泄洪坝段等。
●三峡大坝坝址在哪里?坝址是如何确定的?地质条件如何?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距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市区40公里。
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0df8175727a5e9856a616f.png)
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三峡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再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1日宣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24时,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达98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的世界最高纪录,并首度成为世界上年度发电量最高的水电站。
三峡电站全年累计发电9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4900多万吨原煤消耗,减少近一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每千瓦时电能对GDP的贡献按10元计算,三峡电站全年发出的清洁电能,相当于为国家带动创造了近一万亿元财富。
这也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三峡工程的业主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发展等。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669dd384868762caaed57e.png)
• 航运
三峡工程将大大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三峡水库建成 后,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的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 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 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敢想敢干的三峡精神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 主义大协作精神和社会义大协作精神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谱写了库区移民舍小家、为 国家,无私奉献的宏伟篇章,从而创造出被人 们赞颂的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 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 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精神。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二、三峡地理位置图
三、工程概况
三峡工程目前是世 界上最大的水利枢 纽工程,枢纽主要 建筑物有大坝、水 电站、通航建筑物 等三大部分组成。
• 防洪
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调蓄,可 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 到100年一遇,保障荆江河段的安全。并增加武 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使长江中下游12.5万 平方公里平原地区的人民免除洪水威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06cb4090c69ec3d4bb7505.png)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规划、论证、审定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9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0,26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293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8.1吨.准备期2 年.主体工程总工期15年,第9年开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第一批机组发电.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 万亩;最终将动迁113.18万人.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静态总投资954.6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 亿元;移民安置300.7 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方案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e6ab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d.png)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一、背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主要包括大坝、水电站和船闸等建筑物。
工程规模宏大,施工复杂,尤其在对原有河道进行改造时,如何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因此,施工导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整个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导流方案设计1. 分期导流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庞大,施工周期较长,因此采用分期导流的方式进行施工。
整个工程分为三期,每期施工都有相应的导流方案。
(1)第一期:河道截流,将长江水流引导至临时导流明渠。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大坝左右岸的临时围堰,并将长江水流引入导流明渠。
(2)第二期:在大坝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继续使用导流明渠进行河道导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大坝主体的混凝土浇筑和金属结构安装。
(3)第三期:大坝主体工程完成后,拆除临时围堰和导流明渠,恢复长江主河道原状。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大坝上下游的河道疏浚和整治。
2. 导流明渠设计导流明渠是施工导流方案中的关键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水文条件、地形条件、工程质量和水文质量条件、水工建筑物型式及其布置、施工期间河流综合利用以及施工进度等。
(1)水文条件:根据长江上游的水文数据,分析流量、落差、流速等参数,确定导流明渠的设计流量和流速。
(2)地形条件:根据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导流明渠线路,尽量减少对地形的影响。
(3)工程质量和水文质量条件:确保导流明渠的结构安全,防止洪水漫流和泥沙淤积。
(4)水工建筑物型式及其布置:根据工程需求,合理布置导流明渠的进出口、泄洪设施等建筑物。
(5)施工期间河流综合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河流的综合利用,如临时航运、供水、发电等。
(6)施工进度:根据整体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导流明渠的设计和施工。
三、施工导流方案实施1. 施工准备在施工导流方案实施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1)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2)采购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所需资源充足;(3)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是什么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94e80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c.png)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是什么有这么一个项目,曾被美国人笃定嘲讽“中国人不可能完成”,r 然而当这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竣工后,却狠狠地打了美国人一巴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隆重介绍这个项目,它就是三峡工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三峡截流三峡工程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的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河段而得名。
三峡河段上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下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约200公里。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经国务院审查并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一级开发”系指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峡工程一级枢纽;“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连续建成;“分期蓄水”指枢纽建成后水库运行水位分期抬高,以缓和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运用时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研究的成果;“连续移民”则指移民分批不分期,连续搬迁。
三峡工程计划总工期17年,分三阶段实施。
其中,第一阶段的一期工程是关键。
一期工程(包括施工准备工期)自1993年至1997年,以大江截流为标志,工程工期为5年。
第二阶段的二期工程自1998年至2003年,实现水库蓄水至135米,船闸试通航及左岸首批2台机组开始投入运行,工程工期为6年。
第三阶段的三期工程自2004年至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竣工,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工程工期为6年。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由李鹏担任主任,邹家华等担任副主任。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整,万里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仪式开始,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峡谷中回荡。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4a4a8384868762caaed53a.png)
项目名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主要项目干系人:国务院、中国建工集团
基本需求和期望:完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有项目工程,提高我国水利枢纽的综合使用水平
从以下五个方面描述:
明确性:三峡工程总投资静态投资:900.9亿元人民币,动态投资:2039亿元人民币,进度:分三个阶段越17年完成。
质量: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改善生态环境
可度量性:三峡工程会在17年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相关项目
可完成性:在17年内目标合理、分阶段完成所有工程。
相关性:在规定的17年内。
最终完成防洪的根本目标,是的长江中下游免受洪水灾害。
保障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可跟踪性: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项目完成时需要交付什么东西?
答:需要交付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给长江下游的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保障,给国家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如何评价项目是否成功?
答:从三峡修建后给国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防洪(98年长江特大洪灾),发电(输电距离是500千米的华中地区和1000千米的华东、广东地区,而且有环境效益),航运(宜昌至重庆600千米的川江航道,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航运条件)环境效益(影响主要在中下游,有利于中下游吸血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委琐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部气候)3、谁对以上两个问题有发言权?
答:施工方和中国政府。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6f24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1.png)
三峡的主要三大效益:
• 1.发电 • 2.防洪 • 3.改善航运
7
发电
8
• 三峡水电站安装了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是 目前世界上出力最大、尺寸最大的混流式水轮 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 达1000亿度,相当于20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由于工程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 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 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 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 的南方电网。
•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河段全长约 200km,上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 南律关,由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选定 的坝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这里河谷开 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 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
4
5
发电原理
• 三峡大坝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 , 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 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 而得到电力。水轮机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冲击式 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两大类。而三峡电站采 用的是反击式水轮机里面的混流式机组。
1
简介
•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 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 市的长江干流上,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 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水电站大坝高185米, 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是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 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2
3
工程选址
9
防洪
10
• 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 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 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 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 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 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 洪库容为221.5立方米,可消减洪峰流量达 27000-33000立方米/秒,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 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在调节江水盈亏、 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等方面其重要作用。
三峡水利枢纽基本资料
![三峡水利枢纽基本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79947ce518964bcf847cc8.png)
花岗岩体的风化层,分为全、强、弱、微4个风 化带,风化壳厚度(指全、强、弱3个风化带),以山 脊部位最厚。可达20-40m,山坡与一级阶地次之,沟 谷、漫滩较薄,主河床中一般无风化层或风化层厚度 很小,平均厚度21.5m。坝基除利用微风化岩体外,部 分弱风化下亚带岩体亦可用作建基岩体。混凝土与建 基岩面间的抗剪(断)强度,摩擦系数(f)取值1.01.3,凝聚力(c)为1.2-1.5MPa。建基岩体岩石与岩石 间的抗剪断强度,视不同的结构类型的岩体,f与c值分 别为1.0-1.7和1.2-2.0MPa。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主要是河 流冲积层,葛洲坝水库蓄水后,主河槽及后河普遍淤 积有厚5-18m的细沙。
表1 各种频率的设计洪水流量表
洪水频率
10年一遇
洪水流量(m³/s)
66600
20年一遇
7230050年一遇79000100年一遇
83700
1000年一遇
98800
10000年一遇
113000
板桥、石漫滩溃坝
1975年8月,特大暴雨引发的淮河上游大洪水,使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包括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在 内的数十座水库漫顶垮坝,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 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亡,经济损失 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图1-1 长江流域与三峡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坝址选择
三斗坪坝区
南津关坝区
坝址原始地貌
坛子岭
流向
→ →
中堡
主河道 岛
后河
白岩尖
三峡枢纽坝址距葛洲坝38km,坝址河谷开阔,中堡岛 位于主河道右侧,将长江分为主河道和后河。
枢纽总体布置
地下电站 茅坪溪副坝三峡大坝
升船机
【最新推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介-word范文模板 (7页)
![【最新推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介-word范文模板 (7页)](https://img.taocdn.com/s3/m/38257e095acfa1c7aa00cce4.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介篇一:三峡水利枢纽简介三峡水利枢纽简介一、工程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简称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40km。
经国务院审查并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m,相应的总库容、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分别为393亿m3、221.5亿m3和165亿m3。
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三峡水电站安装单机容量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18200MW,年发电量847亿kW.h;向华东、华中、重庆、广东等地区送电。
右岸还预留有6台单机容量700MW的地下电站。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重庆660km的航道条件,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和茅坪溪防护工程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1m。
坝顶长度2309.5m,泻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两侧为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泻洪坝段设有22个表孔,23个深孔和22个导流底孔。
泻洪坝段左侧的左导墙坝段和右侧的纵向围堰坝段上各设1个泻洪排漂孔,右岸非溢流坝段设1个排漂孔。
左岸厂房坝段设2个排沙孔,左岸非溢流坝段设1个排沙孔,右岸厂房坝段设4个排沙孔。
导流底孔在水库初期蓄水位(156m)运行前封堵。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厂房,由上游副厂房、主厂房、下游副厂房及尾水渠等建筑物组成,分别在左岸电站厂房安装14台、右岸电站厂房安装12台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500kV开关站设置在厂坝间的上游副厂房内。
论长江三峡水利枢工程利弊
![论长江三峡水利枢工程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8beb8cc25fbfc77da269b10e.png)
6.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
7.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利大于弊,因为弊只要环境专家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尽力的去解决,那么三峡大坝必将造福人类。
论长江三峡水利枢工程利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利:
1.使重庆的夏天气温下降1.2摄氏度,冬天上升1摄氏度
2.防洪能力强,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3.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能提供大量的电。
4.能防洪、灌溉、养殖等
5.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弊:
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有的影响范围。
3.对植物、动物有一定的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0a9a6169eae009581bec28.png)
1.工程简介
3.三峡的作用
2.三峡—葛洲坝工程
4.三峡的争议
5.三峡对生态的影响
1.三峡简介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 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 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 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 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 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第二,三峡工程可以发电,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 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建坝后,滔滔江 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 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 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三峡的作用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给长江上游的航运带来了便利。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 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 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 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 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 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 将超5000万吨。
三峡的争议
黄万里在水文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三门峡工程的看 法,一是水库建成后很快将被泥沙淤积,结果是将下游可 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的灾害。二是所谓 “ 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毫无根据。因为黄河下游河 床的造床质为沙土,即使从水库放出的是清水,也要将河 床中的沙土挟裹而下。
修建三门峡后原始设计的主要目的没有能够实现。其负面 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坝抬高水位后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 淤积,从而加剧了上游渭河地区的水灾。后来又修修黄河 小浪底大坝工程对黄河三门峡工程失败后进行补救。 三门峡工程的问题和灾难都按大多黄万里的预言来了。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a0c24bd33186bceb19e8bb08.png)
三峡小报 制作人:杨耀光11号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装机26台,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1997年11月8日,是长江三峡工程值得纪念的一天。
这天,奔腾的长江被拦腰截断,上游江水通过人们预先开挖好的导流明渠流向下游大江。
一辆辆载重七十余吨重的大型自御卡车排成长龙,驶向长江江心,在那里投下大块大块的石料,锁住长江咽喉,如右图所示。
这不禁使人们想起了当年葛洲坝截流时,投下的十余吨重的混凝土四面体石块被汹涌江水一下子冲向下游的惊险一幕。
然而在长江三峡截流的过程中,长江好像变得“听话”了,在建设者面前不再咆哮。
建设者们奋战9个小时后,大江截流成功。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流量14,000~19,400立方米/秒,龙口最大水深达60米,使其成为世界大江大河截流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极高的截流工程。
经过长期的设计、科研工作,最后选用预平垫底抬高河床配合单戗立堵的方案。
经过精心组织施工,大江截流已于1997年11月8日胜利合拢。
永久船闸布置在大坝左侧的山体内。
船闸线路总长6,442米,其中上游引航道长2,113米,宽180米(口门宽220米);船闸主体段长1,607米;下游引航道长2,722米,宽128—180米,(口门宽200米)。
因船闸上下游最大水头为113米,故设5级闸室分担水头。
双线船闸主体段位于新鲜基岩内,其两侧高陡边坡最大开挖深度达170米;两线船闸间保留宽60米的岩石中隔墩,闸室底部为高约60米的直立墙。
船闸闸室采用薄混凝土衬砌结构,需依靠岩体自身维持结构稳定。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1164d4ef7ec4afe04a1dfd0.png)
1.5 新中国建国初期,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和三峡工 程做了哪些工作?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解放。同年汛期,长江流域 阴雨连绵。7月9日,沙市水位高达44.49米,是1931年大洪水以来的最高水 位。7月12日,汉口水位上涨到27.12米,造成长江中下游堤防多处溃决成 灾,形势极为严峻。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 伊始就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 2月就在武汉成 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工作。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长江委的规划设计发布了《关于荆 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保障湖北、湖南两省千百万人民生命 财产的安全,在长江治本工程未完成以前,加固荆江大坝并在南岸开辟分洪 区乃是当前急迫需要的措施。”根据这一决定,30万军民奋战75天,以神奇 的速度于1952年底建成荆江分洪工程,1954年大水时,对保证武汉市安全发 挥了重要作用。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位高且持续 时间长。为了保住荆江大堤,三次运用了荆江分洪工程,使沙市洪水位降低 约1米,但长江和汉江干堤,仍然溃口 64处。虽经大力防守,武汉市仍被洪 水围困100天,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车,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 死亡3.3万人。 1954年大水启示人们,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 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人民政府要求加快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研 究,并决定在长江委的基础上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从1955年开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全面开展了长 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设计工作,历时3年,于1957年底基本 完成。
2.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 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 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 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 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水利枢纽](https://img.taocdn.com/s3/m/160bb5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b.png)
三峡水利枢纽1. 简介三峡水利枢纽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跨江大坝。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利枢纽,始建于1994年,于2003年正式投入运营。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的重要设施,也是中国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
2. 枢纽组成三峡水利枢纽由三峡大坝、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和船闸等部分组成。
2.1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枢纽的核心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它的坝身总长度达2.3公里,高度达185米,坝顶宽度为40米。
2.2 左岸电站左岸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的主发电站,拥有2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
左岸电站的发电能力相当于110个标准核电站。
2.3 右岸电站右岸电站位于三峡大坝的右岸,它是一座规模较小的电站,拥有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700兆瓦。
右岸电站主要用于调峰和应急发电。
2.4 船闸三峡水利枢纽的船闸是一座巨大的水闸,用于调节长江航运。
它被设计成五段串联式的船闸,总宽度为280米,净宽度为223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
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闸。
3. 功能和作用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多重功能和作用。
3.1 防洪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防洪设施,三峡水利枢纽能够调节长江流域的洪水。
它通过调节和储备水量,有效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3.2 发电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最重要的发电基地之一。
左岸电站和右岸电站共有3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6200兆瓦,年均发电能力约为1000亿千瓦时。
3.3 航运三峡水利枢纽的船闸能够调节长江的航运。
它克服了长江上游险滩多、季节性水位变化大的困难,使得大型货船能够安全通行。
3.4 供水三峡水利枢纽还为上游地区提供了可靠的供水,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枢纽的库容量达到三峡蓄水位的22500亿立方米,能够满足上游地区的用水需求。
4. 影响和意义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在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有效减少了长江流域的洪灾和次生灾害,保护了下游城市的安全。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76df12889eb172dec63b733.png)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一.三峡工程概况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2.1.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0cb1514f18583d048645907.png)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它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和重点工程,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
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三峡工程分三期,从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17年。
送电工程线
外送特高压电流线。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39389c3b8f67c1cfad6b8a1.png)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而得名。
三峡河段全长约两百公里,上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选定的坝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
坝址地质条件优越,基岩为完整坚硬的花岗岩,地形条件也有利于布置枢纽建筑物和施工场地,是一个理想的高坝坝址。
选定的坝线在左岸的坛子岭及右岸的白岩尖之间,并穿过河床中的一个小岛──中堡岛。
该岛左侧为主河槽,右侧为支汉(称后河)。
经国务院审查并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方案是: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对吴凇基面,以下均同),初期蓄水位156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一级开发”系指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峡工程一级枢纽;“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连续建成,不采用有些大型工程初期先按较小规模建设以后扩建的方式;“分期蓄水”指枢纽建成后水库运行水位分期抬高,以缓和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运用时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研究的成果,“连续移民”则指移民分批不分期,连续搬迁。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米。
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发电方面,可安装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川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
航运方面,可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至宜昌)的航道条件,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一项关键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fc62414b35eefdc8d33397.png)
水利史话是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也是三峡工程的航运梯级,可对三峡水电站下游水位进行反调节,并且可利用河段落差发电。
枢纽建筑物自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土石坝、3号船闸、三江冲沙闸、混凝土非溢流坝、2号船闸、混凝土挡水坝、二江电站、二江泄水闸、大江电站、1号船闸、大江泄水冲沙闸、右岸混凝土挡水坝和右岸土石坝。
葛洲坝工程于1970年12月开工,1981年1月实现大江截流,同年6月三江船闸通航,7月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83年二江电厂全部机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km 2,水库总库容15.8亿m 3。
混凝土大坝坝顶高程70.0m ,最大坝高48m ,坝顶全长2606.5m 。
二江泄水闸共27孔,最大泄流量83900m 3/s ;三江冲沙闸共6孔,最大泄流量10500m 3/s ;大江泄水冲沙闸共9孔,最大泄流量20000m 3/s 。
水电站为河床式,其中二江电站安装2台170MW 和5台125MW 机组,大江电站安装14台125MW 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715MW ,年发电量157亿kW ·h 。
通航建筑物包括2条航道和3座船闸,其中大江航道设1号船闸,三江航道设2号和3号船闸。
1号和2号船闸闸室有寸为长120m 、宽18m ,可通过3000t 级客货轮。
葛洲坝工程的兴建,解决了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
例如,施工中采用“先在龙口段抛投钢架石笼和混凝土四面体形成拦石坎护底”的方法解决了大流量下的截流问题;采用设防渗板和抽排措施降低扬压力、齿墙切断软弱夹层等措施提高坝体抗滑稳定性;采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运行方式成功地解决了河势规划和航道淤积问题;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单机容量170MW 的水轮机组,是20世纪世界上大型低水头转桨式水轮机之一。
□收稿日期:2018-05-10干流西陵峡中,距三峡出口南津关38km ,下游40km 处为葛洲坝水利枢纽。
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电0902班向毅20091904042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位l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届时的年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l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本工程预计总投资1800亿元。
三峡大坝全景图坝址选择三峡大坝坝址曾进行过长时期的比较和研究,1979年经选坝会议综合研究比较,选定三斗坪坝址,可行性研究报告肯定了这一坝址,初步设计经复核仍选用此坝址。
三斗坪坝址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下游距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约40公里。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00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约5.3亿吨。
坝址区河谷宽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中堡岛顺江分布,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坝轴线高程185米处的宽度约2250米,左、右岸临江最高山脊高程分另别为263米和243米。
枢纽建筑物基础岩石为坚硬完整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体。
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坝区地壳稳定,经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鉴定,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是经过大量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见图:三峡枢纽工程坝区坝段位置示意图)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千米,从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千米,从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
对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作为坝区比较的代表性坝段进行深入地质勘察。
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工作。
通过深入的地质勘察显示,石灰岩坝区地质有严重的缺陷:河谷狭窄,覆盖层较厚;岩层倾向下游,缓倾角断层较发育,且构造岩软弱;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而花岗岩坝区河谷开阔,覆盖层一般不超过10米;基岩完整坚硬;断裂构造虽较发育,但构造岩经重结晶作用胶结良好。
不论地形、地质、枢纽建筑物布置和施工条件,花岗岩坝区明显优于石灰岩坝区。
因此于1959年选定了美人沱花岗岩坝区。
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
10个坝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
至坝址选定时,两坝段仅钻探工作量一项,分别达3万米和5.3万米。
三斗坪坝段又有6条坝轴线进行比较,上a、上b,中a、中b,下a、下b。
综合比较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推荐上a坝轴线。
经多次全国性的专家会议讨论,最后在1979年的选坝会议上,选定三斗坪上a坝轴线作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
隧洞及地下洞室开挖的新奥法创始人,国际著名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权威——奥地利的缪勒教授,在1986年5月查勘了三斗坪坝址后,赞叹地说:“这真是一个好坝址,三峡坝址是上帝赐给中国人的一个好坝址。
”凡是到三斗坪坝址查勘过的国内外工程地质专家也都称赞说:“三峡坝址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
”原因如下:第一,风光如画的三峡江段,上起奉节白帝城、下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千米。
从工程地质学角度看,只有庙河至莲沱,长31千米,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以下简称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
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庙河,长141千米,为变质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莲沱至南津关,长20千米,为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均很难选出好的坝址。
如果再放大到南津关到重庆,长658千米,也只有这31千米是地壳深处喷发出来的花岗岩(白帝城至重庆大面积分布着砂岩和泥岩)。
第二,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
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第三,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米·米,即在1分钟内、1米水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
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
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第四,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
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
以坝址为中心,半径320千米范围内近2000年历史记载证明,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属典型弱震环境。
国家地震部门多次鉴定,1987年再次复核,并经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核准,均将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Ⅵ度,十分难得。
但是,三斗坪坝址也不是就没有缺点。
由于坝址处属潮湿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漫长的暴露历史以及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使花岗岩形成了较厚的表层风化层,即常说的风化壳。
例如一级阶地的风化壳厚度达20米左右,两岸山脊的风化壳厚度达30米,增加了剥离至新鲜花岗岩的工作量。
总之,三峡大坝三斗坪坝址以上的优越条件,几乎集中了国内外高坝坝址所有的优点,这在国内外是很少见的,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
枢纽布置三峡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等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
第一大部分为挡水泄洪建筑物。
由混凝土重力坝的非溢流坝段和溢流坝段组成,坝轴线全长2310米。
非溢流坝段用来挡水;溢流坝段顶部装有弧形闸门,非汛期闸门关闭,用来挡水,汛期闸门打开,用来泄洪。
大坝坝顶高程(采用的是以吴淞口海平面为零点的高程,以下同)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新鲜花岗岩岩面高程4米)。
第二大部分为水力发电建筑物。
由左右两侧各一座坝后式水电站厂房组成,两座厂房均紧靠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坡脚。
左侧厂房内安装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14台,右侧厂房内安装同样容量的水轮发电机组12台;共安装26台,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
第三大部分为通航建筑物。
由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钢丝绳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和施工期通航用的临时船闸组成,均位于左岸。
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每年下水货运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垂直升船机每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轮,临时船闸每年下水货运通过能力为1000万吨。
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三大部分建筑物布置从右至左依次见三峡工程枢纽平面布置示意图。
右岸非溢流坝段(面对下游,左手侧为左岸,右手侧为右岸),右水电站厂房坝段及安装12台水轮发电机组的坝后式厂房,纵向围堰坝段,坝顶溢流泄洪坝段,左导墙坝段,左岸非溢流坝段(1),临时船闸坝段,垂直升船机坝段,左岸非溢流坝段(2),以上坝段的坝轴线总长2335米,走向北东43度。
距左岸坝端约355米处布置有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其轴线与坝轴线交角约76度。
枢纽设计1 设计概况三峡工程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单项工程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等五个阶段。
三峡工程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开发三峡水能资源的设想。
最早提出可称为开发计划的,是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
他1944年考察了三峡,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三峡工程的前期设计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在50年代初即考虑尽早修建三峡工程,用以解决长江防洪问题。
但考虑到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中央采取了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
1970年,中央决定先修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
1984年,国务院原则批准了三峡工程150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决定立即开始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后来由于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织重新论证。
经过近3年的补充论证工作,通过了14个专题论证报告。
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全面承担。
1989 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根据重新论证成果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即着手开展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后,初步设计工作全面展开。
初步设计报告分为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输变电工程三大部分。
初步设计(枢纽工程)于1992年12月编制完成上报,1993年7月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查批准。
随后即进行单项工程技术设计和部分工程的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
在三峡水利枢纽设计中,大坝、水电站厂房、永久船闸、垂直升船机、二期上游围堰等属于重要单项技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