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整体架构与定位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介绍
一上
2拉拉手,交朋友 我的好伙伴
“网”到一个新朋友 好友大搜索
认识你真好 7课间十分钟 我喜欢的课间游戏 玩个课间小游戏 9玩得真开心 这样玩好吗 你会跟它们玩吗
开个玩具交流会
15快乐过新年 欢度元旦
开个元旦联欢会 大家一起过春节 多样的传统新年
一下 5风儿轻轻吹 和风儿一起玩 8大自然,谢谢您 大自然中的快乐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大家一起欢乐多
第十一页,共87页。
《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
•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 2. 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 3.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二页,共87页。
• 法治教育大纲
2016年7月18日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共 同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
第六节
1.1
第七节
第三十八页,共87页。
三、教材框架说明
在《道德与法治》框架中,针对学生面临的重要生活事件与要
解决的发展性问题,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
第三十九页,共87页。
低年段教材各册主题
第四十页,共87页。
四、教材整体结构分析
(一)教材结构 • 每册1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 • 每册包括4个单元【单元主题 一级主题】 • 每单元4课【二级主题 传统的课】
• 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 《青少年法治大纲》里,对小初中的法治教育内容 做了重新的梳理,增加了许多相关内容,主要体 现在像宪法、民法、刑法、程序法等这样一些法 律、法规,在新版统编教材里有很多体现和要求 。
第十七页,共87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整体解读(一)本册教材的整体分析1.教育主题: 适应新生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 “上学”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 相应地, 其生活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总体而言, 儿童生活将由原来的自然状态, 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 由原来依循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 转为一种有目的的理性生活方式。
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 一年级正是这一过程的开始。
因此, 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 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样态, 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大主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 就是适应新生活, 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这种转变。
本册教材共设计了《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
每单元四课, 共计16课, 基本上可以按照一周完成一课进度安排。
前三个单元的主题是沿着“去上学一在学校一回到家”这一日常生活的叙事逻辑展开;第四单元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天气变化的生活现实, 以及在这段自然时间内的社会时间(节日)和心理时间(成长)组织与安排的, 具体框架及基本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本册教材的框架单元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对应课标我是小学生啦1.开开心心上学去•上学啦, 真高兴•爱新书, 爱书包•爱新书,爱书包•理解学生身份,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校生活, 克服不良情绪•爱惜学习用品, 珍惜学习生活•爱惜学习用品,珍惜学习生活A l l2.拉拉手, 交朋友•我的好伙伴•“网”到一个新朋友•好友大搜索•认识你餅•认识新同学, 结交新朋友, 初步体会友谊•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B1A l l3.我认识您了•我的老师•我还想认识……•该请谁来帮帮我•这样做对吗•认识学校的教工人员, 将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产生感激之情•知道向他们问候和求助的用语及越本方式B I4.上学路上•不同的上学路•这样安全吗•路上的温暖•交通“信号”要知道•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上学路•淸楚要遵守的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学会保护自己•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 学会感恩•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A9校园生活真快乐5.我们的校园•校园探秘•这个地方很特别•我最喜欢的地方•了解学校空间布局•知道在学校活动的注意事项•寻找自己在学校喜爱的空间, 建立与学校的感情•寻找自己在学校喜爱的空间,建立与学校的感情A12D2(注: 表中的A.B.C.D分别代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解析(稿件)
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解析(稿件)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解析(稿件)本册课本一共有四个单元,每单元的每个主题都有一个目标,每单元4课,总共16课,建议两个页码为一课时。
本册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是一年级教科书的起始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学前生活过渡到学校生活,情趣稳定、心情愉快地研究。
本单元的目标是:1.感知角色的转换,体验到上学的快乐,能尽快地适应、喜欢上小学生活,并融入到校园生活里。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初步树立安全及遵守规则的意识,研究保护自己。
1.《开开心心上学去》的目标是入学适应,它有两个课时《上学啦真高兴》和《爱新书爱书包》。
第一课时体现的是从家到教室,家长的期望、角色的变化。
教学建议1:教学时,可以开展“我的开学第一天”“有一些小担心”教学活动。
2:对于紧张和焦虑的孩子,教师要尊重、鼓励他们,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从而体验上学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小学生了”的自豪感,同时缓解一些孩子紧张、不安的心理。
第二课时体现的是认识书籍和整理书包。
同时,在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出现了“谢谢”这样的文明礼貌用语,其实是一种礼仪引导,是造就学生生活中的划定规矩。
教学建议1:建议展开“认识新书籍”、“书包里的好朋友”、“研究整理书包”等活动。
2:学生整理书包有很多困难,教师要提出细致的要求,带着学生一步步练。
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新书以及书包内里的各种物品的用途,懂得爱惜研究用品,学会整理书包,加快入学适应。
2.《手拉手,交朋友》的目标是乐于交友。
在这里课文中出现了小绘本副版,可以灵活运用这个绘本故事。
第一课时体现的是介绍朋友和游戏认识新朋友。
教学建议1:建议开展“击鼓传花说伙伴”、“自我介绍”、“网小鱼”等活动。
2:教科书中的童谣是学生玩“网小鱼”游戏时唱的儿歌,教学中教师可选用当地童谣或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自己进行创编。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学纲要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纲要【一般信息】一、设计者:二、课程名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三、课程类型:小学必修四、教学来源:部编版五、适用年级:一年级上学期六、课时数:32课时左右【正文内容】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整体印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
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如“我的健康成长”,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问题等。
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国庆节安排在秋季第三课等;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教材使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
【课程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
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适应新生活”这个主题展开,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新教材】课程概述《道德与法治》是根据育理念设计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惯。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尊重他人1. 研究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尊重他人的行为。
2. 研究分享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 了解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第二单元:保护环境1. 研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研究正确的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3. 了解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内容。
第三单元:安全第一1. 研究常见的安全事故和事故防范知识。
2. 研究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3.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用电用火的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实际操作和应对能力。
- 讨论引导法:利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日常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评估学生的道德表现和法律意识。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展示他们学到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教师通过评估小组表现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教师通过评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课本: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
- 多媒体教具:包括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大纲为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
总结通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对于一年级学生要求不能太高,编写教材时,我们考虑到刚入学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发现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
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
小学新生对于新的学习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对生活变化的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涵的设计思想有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了解、熟悉学校生活;国庆节前夕,进行浅近的国家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此时结合社会大背景,便于学生观察、感受祖国的“美”;第三单元继续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新年来到之际,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年文化,进行生动有趣的新年和春节传统节日教育。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
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
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结合。
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为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发展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步入学校,走进课堂,学生需要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的节奏,加强集体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将为他们今后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一下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习惯,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济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的自我启航。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一单元四课,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
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学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做事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本单元的四课,前面三课主要涉及大自然中的风、植物、动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最后一课总结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生,感恩自然。
本单元利用这一学期主要处于相对温暖的春季,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包括亲近来自大自然的风、植物、动物,帮助他们克服与大自然的疏离,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和法律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本单元四课是逐步递进的关系。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我”家故事的特例补充(个体的、细节的),不仅有相似的 外貌,还有共同的梦想。
第一课时
看不见的爱
编写意图
在细节中发现家人的爱, 体会家人的付出。 感 受 家人的爱 和家的 温 暖 , 用自己的 方式表达 对家人的爱。
看得见的爱
理解家人的爱,体谅长
辈的爱。 重点: 体会家人的付出。
提示方法
时间管理
集中注意力
教学建议:方法具体,丰富与拓展(如:学会用 闹钟);家人、长辈、同伴的经验借鉴。
教学建议: 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故事,捕捉反馈信息。
第一课时
编写意图 找出生活现象
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
分析造成原因
生 活
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
果。 在别人帮助下战胜“拖拉”
的小毛病,养成做事认真、
第一课时
编写意图:
欣赏大自然的花草之 美,亲近大自然。 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好奇心,乐于探索。 能够在与大自然的花
好奇地观察生活
草相处时保护自己。
重点:
感受大自然中花儿草儿
带来的快乐。 难点: 借助风花草感受与自然 共在的美好情感。
趣味地讲述故事
教学建议:在行动的召唤中感知 生命的存在。
难点 在矛盾与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获得成长。
第二课时
交往技巧的指导 不守规则
两种态度的对比
小心眼
教学建议:注意上节课中的反馈表现,关 注弱势(不会、不被接纳)
教学建议:开放话题,结合具体情境分析, 有针对性指导。
教学建议:童话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可做拓展性阅读。
第二课时
你帮我 我帮你
灵活调整
难点 家庭成员之间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上册(2017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课时:36课时设计教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日期:2019年9月1日课程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教育部通知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在2014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基础上,增加、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的相应年段法治教育内容,六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编写法治教育专册。
编写组根据要求完成了小学阶段法治教育图谱的编制和法治教育专册大纲的编写,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查通过。
据此,编写组按《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的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在一、二年级教科书中增加、融入了法治教育内容,经教育部审查批准,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为: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
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意识。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科书每册安排4个单元,每单元安排4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课程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教学,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济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培养未来的公民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塑造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包括教材的目标、结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培养具有高度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未来公民。
一、教材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
二、教材结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道德、法治和安全教育。
其中,道德教育主要涉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内容;法治教育则涵盖了法律基础知识、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安全教育则着重于生活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三、教材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故事、案例、图片等形式呈现,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
知识点划分细致,逐步深入,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具体案例、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引导、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卡片、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考试、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介绍
教材中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为此,编写中提出的口号是
“走近儿童,走得更近些”! 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表达方式上
都尽力把握好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对教材的学习具有现实 的可能性,让教材成为儿童爱不释手的“学习文本”。
(五)处理好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统 一性的关系,使教材成为文化多样 性的载体和文化公正的见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整体介绍
老师的困惑:
三不知
不知内容 Concept
不知内容
不知重点
不知重点
不知结论 不知结论
不知内容:课本上内容太少,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 不知重点:备课时找不到重点,也看不到一节课落点。 不知结论:不知道如何收口,给学生留下什么。
一、编写指导思想。 二、编写思路。
三、《道德与法治》教材框架及说明
在《道德与法治》框架中,针对学生面临的重要生活 事件与要解决的发展性问题,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 从一年级上册到二年级下册,分别为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 惯、奠基公共意识、追求创造性生活。这些教育主题,蕴含 在诸如“我的健康成长” “同伴友谊”
“我的家庭生活” 们的公共生活” “我们的学校生活” “我们的国家生活” “我 等不同
(二)促进小学生以品德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
全面发展是教材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道德与法治作为综合性的课程,使品德教育得以与 整个基础文明教育融为一体,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全
面文明素养的下一代奠定基础。
(三)依据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儿童的生 活与成长,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内 容的“原材料”。
(一)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 养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 童,是教材编写的根本方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惯,研究的好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惯。
好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研究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研究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第一篇:《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教材的基本结构1.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上下册各设计了4个专题。
每个专题下4课,每册共16课,基本上可以按照一周一课的进度安排。
上册:1.我是小学生啦2.校园生活真快乐3.家中的安全与健康4.天气虽冷有温暖下册: 1.我的好习惯 2.我和大自然 3.我爱我家 4.我们在一起2.教材有两条线索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
空间既指学生的社会生活空间或者领域(自我、自然、家庭、社区、国家),也指学生心理空间。
教材各册单元的设计是这两个非物理空间的延展过程。
有时,时间与空间也会重叠,如在低级孩子的心理空间上,基本是遵循自我--自然—家庭—学校—社区这样的不断向外延伸的逻辑,同时,穿插了季节与时间的线索,如在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安排了冬天与新年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节假日的内容。
暗线:学生生活或者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问题,以每册相对集中的核心教育主题的方式隐含于教材内容的设计中。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单元位置:本单元是一年级教科书的起始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学前生活过渡到学校生活,情趣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
建议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入学教育中进行。
单元目标:1.感知角色的转换,体验到上学的快乐,能尽快地适应、喜欢上小学生活,并融入到校园生活里。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初步树立安全及遵守规则的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3页编者目的:体验上学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小学生了”的自豪感,同时缓解一些孩子紧张、不安的心理。
教学建议1:教学建议1:教学时,可以开展“ 我的开学第一天”“你的心事我来猜”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2:对于紧张和焦虑的孩子(图中小女孩)教师要尊重、鼓励他们,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第4-5页编者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新书以及书包里面的各种物品的用途,懂得爱惜学习用品,学会整理书包,加快入学适应。
(完整word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响水龙小学周秋鸿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教材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教材设计引言本文档为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教材设计的简要提纲。
该教材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
以下是教材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材结构教材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研究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介绍一些简单的国家历史和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 道德教育重点教授基本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守时、谦虚、友爱等。
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
3. 安全教育教授学生安全知识,包括交通安全、火灾安全、自然灾害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法治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原则,如公平正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练和评估:设置针对性的练和评估,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提高研究效果。
教材评估为了确保教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我们将进行以下的评估措施:1.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学生成绩分析:通过评估学生成绩和表现,评估教材对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提升的影响。
3. 教师培训:提供相关的教师培训,确保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法律素养。
同时,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相信教材的设计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知明确提出: 从2016年起,
将义务教育小学和 初中起始年级《品 德与生活》《思想 品德》教材名称统 一更改为《道德与 法治》。
1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 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 等18个基本要点。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惠生
8
声音
教育部正在推进的重要任务
1.紧抓“立德树人”课改的核心,组织研究学生核心发展素养; 2.注重顶层设计,突出大教育、大课程的关系;统筹好各个学校大教育的思路、 各个学科育人功能和作用; 3.统筹好各个教育环节和各个方面要素,发挥合力;(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 学业评价的作用等配套进行) 4.突破难点,具化中国学生的形象、关键能力和基本品格;(素质素养) 5.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压缩必修(基础性)、扩大选修(多样性)注: 这一点主要是对高中教育的定位。
(四) 突出德育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
设置情景——训练体验——感悟提升
28
一、教材编写定位
(四) 突出德育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
拓展教学空间——生成教学资源
29
一、教材编写定位
(五)体现时代和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
传承中创新——教学关系的深刻改变 发展中对接未来——适应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融入教材——国家公民具备的能力
23
一、教材编写定位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
立足“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和法治教育融入新编教材内容体系中。
24
一、教材编写定位
(二)遵循低段儿童道德养成的基础性
儿童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是教材核 心所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课程发展的核心。
25
一、教材编写定位
(三)关注儿童生活,体现德育的生活性
30
03 建 构
31
1
内容更加 鲜活
二、教材总体特点
2
特色更加 鲜明
3
图画更加 精美
4
版式更加 美观
5
操作具有 挑战性
32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内容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 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 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 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 上升的编排方式,如“我的健康成长”,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 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 问题等。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 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国庆节安排在秋季第三课等;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 教材使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
9
声音
用动态的思维来看课改的格局
1.德育课程课标组组长鲁洁说:“价值就是理想中的事实,每个教育人 都应该去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2.德育课程教材审查组组长成尚荣说:“深化课改路上要把握住教育的 核心所在、学生发展关键所在、育人模式科学所在”;
3.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说:“编教材与讲课的人是火炬手,要具备三种 眼光:以历史眼光看清传统、以国际眼光看懂中国文本、以地方文化眼光让 教育更多元”。
5
01 背 景
6
2015年1月11.12日课改是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改革推进中,教材、教师、教学问题诸多。 1.教材不合理,不够系统,资源开发少; 2.课程开发做得多,实施方面做得少; 3.单纯追求升学率,将学生社会责任感放在一边。 之前课改目标还没有完全到位,国家又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4.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陈大文说:“课改要具有底线思维,硬伤一定要找 出来,否则所有都是空话”。
10
重大转型
立德树人 能力为重 ——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到学科改革
11
对比反思
德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语境下的“素质教育” 在德国教育界被称为“关键能力培 养”或“关键素质培养”。其内涵 代表着可转移(运用到不同的场 景),多功能(可以达成不同目标、 解决不同问题)是一种包含知识、 技能、态度所组成的能力。
新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 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把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 合,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26
一、教材编写定位
(四) 突出德育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
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
27
一、教材编写定位
课程与教材整体架构与定位
——走进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
1
任务
学习 教材
研究 教学
2
分成三个单元进行
1 第一单元:课程与教材整体架构与定位 2 第二单元:绘本式教材解读与运用 3 第三单元:一年级教学活动设计与课例分享
3
跳出教材看教材
背景
定位
建构
实施
4
“天气”与“地气“
地气: (1)弄清教学中的重点和基本问题 (2)做个实事求是的儿童研究者 (3)与旧的理念和习惯决裂 天气: (1)立德树人是根本问题 (2)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编者与试教者认真研讨 2013年1月于重庆
18
2014年9月于重庆玉带山
19
2015年10月于重庆鱼嘴
20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鲁洁团队来重庆
21
02 定 位
22
怎样跳出教材看教材
如何接地气?如何接天气? 为什么说其他知识可以写在课本上,而道德不行? 为何教育智慧必须在生活中去感悟生成? 怎样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指向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5
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
16
要求高 参与广 历时长
• 要求高——初审、学科审、专家审、终审 • 参与广——编写、讨论、试教、反馈、审查
(知名的专家、教授、教研员、教师) • 历时长——2012年---2016年,历时四年多
17
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
哈佛大学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哈佛教育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 攀登到巅峰的过程,中国应试 教育只需要结果。尤其在学生 时间观、竞争力、意志力、学 习能力、思维方式、使命感6个 方面是欠缺的。
12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新课标,要求根据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 新课标进行修订教材。
13
教材编写背景